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六年级科学必做实验

五-六年级科学必做实验

五-六年级科学必做实验
五-六年级科学必做实验

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7.声音的产生

实验名称:

声音的产生(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

去掉盒盖的空纸盒、橡皮筋、小鼓、塑料小球、音叉、水槽、烧杯、水、气球等。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

观察现象。

3.在小鼓鼓面上放一部分塑料小球,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4.安装好音叉,用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去握住音叉,感受

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将气球吹满气,突然松手,观察现象;再把气球吹满气,松手时,用手捏住

气球口的一半,感受一下。

6.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抖动。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振动,塑料小球上下跳动。

3.敲击音叉后发出声音,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有发麻的感觉;音叉接触

水面,有水珠溅起。

4.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气球口在振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说明:

1.橡皮筋要绷紧。

2.严禁将音叉碰击在水槽上,防止打碎水槽。

实验答疑:

怎样全面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我们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一般可用三种形态来分析。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在振动;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气体:用吹满气的小球,松手是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也能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探究金属的特点

课题名称:17.金属

实验名称:探究金属的特点(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特点。

实验器材:铜铁铝等金属、锤子、放大镜、小刀、镊子、火柴、酒精灯、电池盒、电池、导线、灯座、小灯泡、小开关、杯子、热水、木条、粗铁丝、粗铜丝、陶瓷。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镊子夹住金属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烧,看金属是否易燃烧。

3.用锤子敲金属,用小刀刻划金属,用金属断面切割纸片,研究它们的软硬锋

利程度以及是否变形。

4.用砂纸打磨、用放大镜观察,观察金属的花纹、光泽。

5.把陶瓷、粗铁丝、粗铜丝、木条等放入热水中,比较金属是否易传热。

6.把不同金属连入电路,看金属是否导电。

7.让各种金属从高处落下,看金属是否易碎。

8.得出实验结论。

9.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1.用镊子夹住金属,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烧,发现金属不易燃烧。

2.用锤子敲金属,用小刀刻划金属,用金属断面切割纸片,发现多数金属硬度大,但有的也容易变形。

3.用砂纸打磨、用放大镜观察,发现有金属光泽。

4. .把陶瓷、粗铁丝、粗铜丝、木条等放入热水中,发现金属容易传热。

5. 把不同金属连入电路,发现金属容易导电。

6.让各种金属从高处落下,发现金属不易碎。

实验结论:

金属不易燃烧;多数硬度大,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不易碎。

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20.蒸发

实验名称:

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实验器材:

温度计、水、烧杯、棉纱、线绳、方座支架、秒表等。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读数是

多少。

3.把温度计提出水面,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温度计液泡上的水在蒸发时的变化,

边观察便做好记录。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温度计液泡上的水蒸发时,温度在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说明:

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温度计液泡。

2.本实验中的水可用酒精代替,酒精比水更容易挥发,效果更明显。

实验答疑:

将温度计的液泡包上棉纱,把它浸入水中,为什么要一会儿后才读数?

温度计放入水中,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测得水的温度,这个温度实际上也就是蒸发开始前0分钟时的温度,即初始温度。

沸腾实验(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21.沸腾

实验名称:沸腾(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沸腾现象。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线绳、方座支架(带铁圈)、水、秒表等。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组装好带有两个铁圈的铁架台,在支架的下一铁圈上垫一石棉网,放上半烧

杯温水,铁圈下放置一个酒精灯。在支架的上一铁圈挂一支温度计,使温度计的液泡刚好浸入烧杯的水中。

3.加热之前,先记录下温度计的读数。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边

观察边做好记录。

5.水冒泡翻腾后,继续加热约两分钟,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6.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水的温度在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会再升高。

实验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水沸腾后,不管怎样加热,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说明:

1.实验中用小号烧杯效果更明显。

2.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入水中,并且不要触及烧杯壁和底部。

3.本实验中可以把“烧杯”换成“锥形瓶”或“圆底烧瓶”进行实验。

实验答疑:

1.有时,用酒精灯对水加热很长时间后,始终不沸腾,这是为什么?

当气温较低时,酒精灯的热量有限,热量散失严重,会出现始终不沸腾的现象。这时可以在烧杯上盖一个盖子,过一会儿就会沸腾了。

2.水沸腾了,但温度却不是100℃,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水的沸点是受大气压影响的。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反之,则越低。

凝结(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22.凝结

实验名称:凝结(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认识凝结现象

实验分析:

设法保持小碟子(玻璃片)的低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烧杯、试管夹、石棉网、小碟子、三脚架、冰块等。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三脚架上放石棉网,把装有半杯水的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给水加

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在烧杯上放装有冰块的小碟子。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冷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热玻璃片上没有出现小水珠。

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块玻璃片?

实验中使用两杯子热水,用冷、热玻璃片形成对比,很容易发现用冷玻璃片有凝结现象,反之没有。

这样更为直观。

实验结论: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说明:

本实验可与沸腾实验结合操作。

五年级下册

课题名称:2.《我们的呼吸》

实验名称:

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玻璃管、火柴、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2.分别在两个集气瓶上贴上标签1号、2号。

3.用1号集气瓶收集自己呼出的气体:取一只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严,倒立在水槽中,移开玻璃片。把玻璃管一端深入集气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玻璃管另一端向瓶内呼气,待集气瓶中的水全部排出后,在水面下盖上玻璃片,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

4.把装有呼出气体的1号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伸入瓶内,观察想象(一)。

5.把燃着的火柴伸入装有空气的2号集气瓶内,观察想象(二)。。

6.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一)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二)火柴燃烧没有明显变化,过一会熄灭。

实验结论:

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不同的。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课题名称:5.凸透镜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初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凸透镜、实验桌(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

实验分析:

小学凸透镜实验与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衔接问题:在小学阶段降低了实验操作的难度,本实验只需探究利用凸透镜能成像即可(蜡烛、凸透镜、纸屏在一条直线上,调整位置后在纸屏上能看到所成的像(放大或缩小));但作为科学教师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非常熟悉。

实验步骤:

8.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9.将燃烧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或是桌面上)。使它们在

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透镜、光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10.适当调节凸透镜与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找到蜡烛的像,并观察像的样子。

11.重新改变凸透镜和光凭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12.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3.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实验结论:

凸透镜能成放大或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说明:

1.室内光线不能过亮,否则可能看不到像或是不清晰。

2.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蜡烛与光屏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

实验答疑:

1.为什么反复移动凸透镜,可就是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2.蜡烛与光屏的距离小于四倍焦距,不能在光屏成像。把蜡烛与光屏的距离调

大即可。

3.做本实验对实验器材有什么要求吗?

4.凸透镜的选择上,尽可能选用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来做实验,不能焦距过大或

过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上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与凸透镜大小相等的光斑,不成像。

5.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光屏上不能成像,但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可以看到放大的蜡烛的像,这时成放大的虚像。

探究斜面是否省力

课题名称:18.斜面

实验名称:

探究斜面是否省力(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斜面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

测力计、长木板、短木板及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实验分析:

实验前指导学生正确搭建斜面、正确使用测力计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整完好。

2.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并做好记录。

3.在长木板一端垫一块木板搭一个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

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读数,并记录下来。

4.在长木板一端垫同样的二、三、四块木板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

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读数,并分别记录下来。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1.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

实验结论:

斜面有省力作用,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越长,用力越小;斜面越短,用力越大。)

说明:

1.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调零,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2.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方向要与斜面平行,并且边拉边读数。

实验答疑:

1.用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物体时为什么要匀速运动?

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若拉动中不匀速可能会使读数偏大或偏小。

2.实验中为什么测力计在斜面上拉动方向要与斜面平行?

测力计在使用时要求: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因此,在斜面上拉动时尽量与斜面平行。

探究杠杆的作用(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19.杠杆

实验名称:

探究杠杆的作用(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分析:

在实验前教师要和学生复习什么是杠杆的平衡,这是该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点之一,另外重点、支点、力点的意义一定要让学生事先弄清楚。

实验器材:

杠杆尺、支架(铁架台)、钩码。(简单机械实验盒)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2.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观察杠杆尺是否平衡。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

码。观察杠杆尺是否平衡。

5.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2个钩码,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一个钩

码。观察杠杆尺是否平衡。

6.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7.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支点)的距离,并记录实验

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8.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杠杆尺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

1.力点到杠杆尺中心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力点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

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说明:

1.实验前一定要复习杠杆尺平衡的条件(三年级已学),并找出杠杆尺上的重

点、支点、力点。

2.实验中用钩码的重力代替了拉力。

3.实验中可先把左边挂钩码处作为重点,右边挂钩码处作为力点。

4.实验时杠杆尺的一边只能挂一串钩码。

实验答疑:

1.实验前如何调节杠杆尺的平衡?

把杠杆尺挂好后,若发现不平衡,有两种方法可以调节其平衡:若杠杆尺右边

低,左边高,可以把右边的螺母往左调或者把左边的螺母往右调;若杠杆尺右边高,左边低,可以把右边的螺母往右调或者把左边的螺母往左调;

2.实验时如何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只要在自由组合时满足下列条件:两边钩码的数量与力的作用点到杠杆尺的距离的乘积相等,杠杆尺就可平衡。

探究滑轮的作用(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20.滑轮

实验名称:

探究滑轮的作用(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滑轮的作用。

实验分析:

让学生固定和组装好滑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实验器材:

铁架台或支架、滑轮、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2.用测力计测出数值提起两个钩码用的力,并做好记录。

3.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或支架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绳的一端挂上两个钩码,绳的另一端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向下匀速缓慢拉动钩码,记录力的大小。

4.动滑轮下方挂两个钩码,把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架台或支架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在测力计上,用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缓慢拉动,把钩码提起,并记录力的大小。

5.改变钩码个数,再做两次,并记下力的大小。

6.记录实验结果,比较力的大小,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1.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2.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说明:

1.选用量程合适的测力计,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调零,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

面垂直。

2.为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实验测量三次。

3.若用滑轮支架固定滑轮,必须两个同学合作,防止把支架拉倒。

4.若有小组的学生组装滑轮组,老师要给予肯定,并和他们一起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答疑:

实验时动滑轮的重量能否忽略?

本实验只是验证是否省力,滑轮的重量可以忽略;若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说明,并指出我们用的动滑轮重量与两个钩码重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探究齿轮的作用(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21.齿轮

实验名称:

探究齿轮的作用(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齿轮的作用。

实验分析:

指导学生观察相互啮合在一起的两个或三个齿轮之间的运动,主要研究齿轮之间的速度、方向等,知道齿轮传递的一些基本规律。

实验器材:

齿轮(大、中、小)、支架。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2.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组装好齿轮。

3.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与速度。

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1.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可带动其它相互啮合在一起的齿轮转动。

2.相啮合的两个齿轮之间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

3.大小齿轮转动的速度也不一样。

实验结论:

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说明:

1.用手转动齿轮时用力要轻一点。

2.用手转动的速度要慢用一点,便于观察。

实验答疑:

1.在这三个齿轮中,若用手转动中间一个齿轮,另外两个转动的方向相同吗?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是相同的,但和中间齿轮转动方向不相同。

2.若两个完全一样的齿轮啮合在一起转动有什么特点?

两个齿轮转动的方向相反,但转动的速度是相同的。

六年级上册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化。

方案一: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酒精灯、小铁盒、小刀。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一)。

3.用小刀把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中,然后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观察现象。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儿,再观察现象(二)。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略)

实验活动二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现象】

(一)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物理变化(形态的变化)),蜡烛越烧越短,玻璃片变黑。(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

(二)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蜡烛熔化了,变成了蜡油,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停止加热,过一会冷却后,蜡烛油又变成固态的,形状和原来不同了。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产生了新的物质。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了改变。

【说明】

1.玻璃片必须用试管夹夹住加热。

2.实验步骤的第二步也可以把干玻璃片换成烧杯,观察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然后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

新罩在火焰上方。

实验答疑:

1.用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为什么要不停的转动?

玻璃受热均匀,不至于炸裂。

2.为什么用干玻璃片?

因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如果玻璃有水,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

食盐的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食盐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

【实验器材】

食盐、烧杯两个、药匙、玻璃棒、酒精灯、火柴、蒸发皿、三角架、坩埚钳、石棉网。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其中一个烧杯里倒入少量清水,然后用药匙慢慢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晶体在水中有剩余,再加入少许清水,使食盐全部溶解。观察现象(一)。

3.将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到三脚架上面的石棉网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蒸发皿里的食盐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食盐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熄灭酒精灯。观察现象(二)。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一)可以看到食盐固体完全溶解在水里,不见了。

(二)发现食盐固体又从溶液中析出来。

【实验结论】

食盐能溶于水。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食盐的这种变化是可逆变化。

说明:

1.配置的食盐溶液应为饱和溶液或接近于饱和,实验现象才会更明显,实验所

用时间也相对减少。(参考数值:常温下10ml水溶解3.6q食盐为饱和溶液。)2.导入蒸发皿中溶液的量最多不要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实验答疑:

蒸发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防止液体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飞溅。

水泥的变化

【实验目的】

探究水泥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方案一: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坩埚、三角架、坩埚钳、石棉网、水泥、锤头、铁皮盘、橡胶手套。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水泥放在铁皮盘中,加水适量,带上橡胶手套,用手捏成水泥块,静置,观察现象(一)。

3.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二)。

4.用锤头敲碎水泥块成粉末状,再加入水,观察现象(三)。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一)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

(二)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进行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三)水泥不能再次凝固。

【实验结论】

水泥块不能恢复原状,水泥的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说明:

1.敲水泥块时注意安全。

2.铁皮盘可用铁皮自制。

3.先把水泥加水静置,因为水泥凝固需要一些时间。

实验答疑: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变化也是不可逆变化?

生鸡蛋煮熟之后,里面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有液态变成固态,并且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变化就是不可逆的。

六年级下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认识细胞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

【实验器材】

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稀释的碘液、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对光

观察

收镜

学习使用显微镜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方,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桌边7~10 ㎝处,以便观察和防止掉落。安放目镜。

2.对光:升—转—看—调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约2厘米;

②转动转换器(转动转换器的转动板,不要用手直接推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③把一个合适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3.观察:放—压—降—看—升—调

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要观察的物像正对通光孔,玻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然后从侧面看着物镜,转动_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用__左_____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__粗准焦螺旋_,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4.收镜

①实验完毕,将载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用纱

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

②将压片夹转向后方,反光镜移动到垂直方向。

③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

孔的两侧,呈“八”字形,将镜筒下降。

④按取镜时的拿法,将显微镜送回镜箱,放回

原处。

1、放:将显微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调节反光镜,直到在目镜里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放: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4、调: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标本为止;

5、看:移动标本仔细观察标本的各部分。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调试好显微镜。

3.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片;用刀在鳞叶表面轻轻划一个“井”字,用

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鳞叶表皮。

4.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清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并展平,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5.在盖玻片的左侧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右侧将碘液

吸过来,给洋葱表皮染色。

6.将经过上述步骤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7.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8.画图并得出实验结论。

9.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

(略)

实验现象:

观察到洋葱表皮有许多小格子。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的很整齐,很紧密。

实验结论:

1.同一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2.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说明:

1.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然后慢慢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2.滴碘液时,要滴在一侧,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染色要均匀。

3.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

实验答疑:

1.滴碘液时,如何染色均匀?

滴加碘液时,可让载玻片一头略高,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连续两三次,这样才能充分染色。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与气泡?

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最明显的是气泡有黑色的边框,用镊子尖轻轻压

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具有这些特征。

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

第6课《摆的秘密》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必做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实验器材】

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

实验分析:

本实验以摆为切入点,通过对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了解摆的运动规律,意识到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及控制变量。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在10秒内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然后,测量新摆在10秒内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在10秒内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3.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在10秒内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然后,测量新摆在10秒内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在10秒内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4.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在10秒内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绳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在10秒内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绳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在10秒内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5.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6. 整理实验器材。

当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改变摆锤重量时,摆动快慢相同。

当摆锤重量、摆绳长短不变,改变摆幅大小时,摆动快慢相同。

当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改变摆绳长度时,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结论】

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和摆幅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说明:

1.明确每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和不能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拉摆要直,放摆要自然,手不能加力。

3.每个实验步骤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实验答疑:

1.怎样算摆动一次呢?

拿起摆锤,拉直摆线,手轻轻一松,摆锤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2.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慢慢停下来?

静止的摆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反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的停下来。简单地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有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在摆动过程中,由于与空气的摩擦等原因,机械能逐渐减少,所以慢慢停下来。

3.摆的快慢其实与摆幅是没有关系的。但从实际操作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摆幅越大,来回摆动得越慢。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实际实验中,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我们平时的测量方法是一段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摆动的次数基本相同,所以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符合实际的结论;摆的周期与摆幅无关。

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必做实验)

课题名称:

第9课《通电的线圈(二)》

【实验目的】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

电池、包皮细电线、小开关、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小开关及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3.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小开关及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4.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实验结论: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有关。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磁力大;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反之,则小。

说明:

1.线绕好线圈,在连接电路。

2.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3.吸起大头针后,快速将电磁铁移到一边,断开开关,再数大头针的个数。

4.不要让电磁铁长时间通电。

5.在研究“缠绕圈数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影响”时,三个电磁铁的缠绕圈数应悬殊大一些,这样效果会明显增多。另外,同种情况下电磁铁吸起大头针的数量最好吸三次,然后取平均数,这样可以避免和减小误差。

实验答疑:

1.为什么线圈要缠绕在长铁钉上?

用长铁钉作为铁芯,通电线圈磁性增强。

3.为什么在吸起大头针后,快速将电磁铁移到一边,断开开关?

吸起大头针后应快速将电磁铁移到一侧断开开关,否则可能会因短路而损坏电池。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二、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现象: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三、实验课题:滑轮组 实验目的: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器材: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 实验步骤: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 实验现象: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实验结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四、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 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

教科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 放大镜2只【3X、5X 各一】 /每组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50个科学小实验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 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下册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 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瞧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 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瞧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就是一根直的,而就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就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就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与肉眼大不相同, 借助放大镜, 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 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与大颗粒的形状应该就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 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 搅拌, 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与溶液, 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 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就是不同的 结论: 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就是不同的, 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就是相同的

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下册汇总(苏教版).

苏教版三----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汇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材料 实验 类型周次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2了解土壤 用实验证明土壤里 含有空气 烧杯、玻璃棒、土壤、水 观察 1 用实验证明土壤里 含有腐殖质和水 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 发皿、玻璃片、烧杯、土壤 演示 1 3肥沃的土壤 做肥料袋袋子、土、水果皮、菜叶、水自制 2 模拟水土流失实验 喷壶、水、平盘、有植被土壤 和无植被土壤各一块 演示 2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 探究种子里面有什 么 用水泡过的蚕豆、放大镜、镊 子 分组 4 2根和茎探究茎的作用芹菜的茎、红墨水、烧瓶 观察 4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 研究固体的共同性 质 桌、直尺、玻璃、红领巾等学 生自己身边的物品 观察 7 探究固体的混合前 后重量和体积的变 化情况 黄豆、米、面粉、天平、量筒 分组 7 2把固体放到 水里 探究固体的沉浮 蜡烛、小瓶盖、粉笔、布、水 槽、树叶、苹果、铁钉 分组 8 3认识液体 研究同体积液体的 重量 油、水、蜂蜜、量筒、天平 分组 9 4把液体倒进 水里 研究液体的沉浮油、水、蜂蜜、烧杯演示9 研究液体混合前后 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情况 酒精、水、天平、量筒(量杯) 演示 9 5使沉在水里 的物体浮起来 探究使物体上浮的 办法 水槽、盐、糖、味精、玻璃棒、 汤匙 分组 10 第四单元关心天气2气温有多高测量气温温度计分组12 3雨下得多大制作雨量筒大饮料瓶、剪刀、硬纸片制作13 4今天刮什么 风 制作风向标 硬纸板、大头针、泡沫板、小 珠子 制作15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分组研究土壤成分1、让学生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不要太干燥),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观察餐巾纸的变化。如果观察不到水迹,说颜色变黄了等等,可让学生观察餐巾纸的背面,一般会有明显的潮湿斑迹。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与变化。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引导学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示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 5、交流实验现象。(搅拌之后,可能时间较短,难以进行沉淀,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做好的一杯拿出来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有个完整的认识。) 2. 演示研究土壤成分1、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选用腐殖质较多的黑色土壤),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 2、酒精灯使用:(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3)用外焰加热。(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如果是玻璃灯帽,还需提起灯帽再轻轻放下,以免会被吸紧。 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等到有白烟冒出后,可以请学生代表上来闻一闻,闻的时候提醒学生不能直接去闻,应该用手扇一些白烟到旁边闻。 4、交流实验现象。

35个幼儿喜欢的科学小实验

35个幼儿喜欢的科学小实验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 1、会变色的花 材料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2、互不理睬的气球 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 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 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 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 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果: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实验步骤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 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 离20厘米左右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 或实验结果 现象: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3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号和2号盆的偏少和偏短; 4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至3号盆的最少,且最短; 实验结果: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器材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猜测植物通过根来“喝水”

小学生21个科学小实验

一、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二、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三、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四、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13个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学的科学小实验 一.烧不断的棉线 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 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 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二.烧不断的棉线 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 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 操作: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三.糖的燃烧 思考:小朋友,糖可以燃烧吗?什么条件下糖才可以燃烧? 材料:糖1—2块、火柴1盒、烟灰少许、盘子1个 操作:1 将方糖放在盘子上,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 2 在糖上放烟灰少许用火柴点燃,观察糖是否燃烧 三.水制放大镜 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

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 操作: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四.汤匙变磁铁 思考:你知道金属汤勺为什么变成了磁铁? 材料:金属汤匙、磁铁、铁钉、曲别针 操作:1、用金属汤勺去吸铁钉、曲别针 2、准备一支金属汤匙,手里拿一块磁铁慢慢地在汤匙上来回摩擦。 3、汤勺将铁钉、曲别针吸起来了 4、将汤匙在桌子上一敲,汤匙的磁力又消失了 五.会自动倒下的一摞硬币 思考:横放在桌上的一叠硬币为什么会自动倒下呢? 材料:十枚硬币、磁铁 操作:1. 将十枚硬币叠成整齐的圆柱形横放在桌面上 2. 拿磁铁在硬币的上方2—3厘米高的地方接近桌面上这叠横放的硬币 3. 横放在桌面上的硬币自动倒下 六.不同的承载量 思考:为什么卡纸变形后,它的承载量会不同 材料:纸卡1张(30×20cm)、相同高的纸盒两个、硬币若干枚 操作:1、一张卡纸悬空平放在相同高度的纸盒上,纸上只能放两枚硬币。 2、把纸卡折成波浪形状,架在相同高的纸盒上,波浪形状的卡纸上能放多枚硬币。 七.神奇墨水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完整版)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 开水养鱼¤ 水中点灯¤ 水往高处走¤ 绿枝化妆¤ 绿叶爱心¤ 向往光明¤ 柔弱的 纸神奇的纸¤ 蛋壳成了“顶天柱” ¤ 智能答题器¤ 蜡烛也坐跷跷板¤ 难舍难分¤ 摔鸡 蛋的学问…… 小实验大学问 ——小学生爱做的100个科学小实验 “开水养鱼”“水中电灯”“绿枝化妆”“绿叶爱心”“蛋壳成了顶天柱”……这些名字是否引起你十 分的好奇心?如果告诉你,这都是些实验的名称,你是否想立即动手,亲自操作,到科学世界去探索? 本书介绍的100个科学小实验可以带你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动物是怎样生活的,静电是怎样产生的,柠檬汁如何点亮灯炮,一张普通的白纸怎样才能承受一个灭火器的重量……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动手动脑,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请注意,这些答案蕴藏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中,你的亲自参与无比重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只有亲自参与,你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你的亲自参与无比重要! 这100个小实验所用的材料大多都是家庭必备的物品,你完全可以独自完成。比如家里的调味品柠檬汁加上一点儿发酵粉,就可以做成汽水;比如把一个鞋盒子做成迷宫,把土豆放进去,可以让土豆在里面走迷宫……有些实验需要讲求操作方法,你得耐心地重复多次才能成功。有些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你必须用三天五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成功。有几个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你需要成年人的帮助。 做这些实验,除了能增长你的科学知识,还能丰富你的生活。在科学实验中生活,多么有创意的生活!你不是经常为作文没有什么东西好写而苦恼吗?那么,请您动手做几个小实验,将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你就能写出好文章。你可以写下自己的成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失败;你可以写出一帆风顺的喜悦,也可以记下多次实验失败的苦恼;你可以写自己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的,你也可以写自己的新发现……“我手写我心”,写出你心所思,这是作文的全部奥秘。好了,你已经急不可待了,是吗?那么,就请你动手吧!愿这100个实验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第一章 柔情水科学理 开水养鱼 你需要:水试管(或比较长的玻璃杯)酒精灯小鱼

(教科版)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3 实验二:砖和陶瓷?????????????????????????????? 4 实验三:谁流的更快些???????????????????????????? 5 实验四:空气占据空间吗??????????????????????????? 6 实验五:空气有重量吗????????????????????????????7 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水结冰了??????????????????????????????8 实验二:冰融化了??????????????????????????????9 实验三:磁铁有磁性?????????????????????????????10 实验四:磁铁的两极?????????????????????????????11 实验五:磁极的相互作用???????????????????????????12 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13 实验二:溶解的快和慢????????????????????????????14 实验三: 100毫升谁能溶解多少食盐??????????????????????15 实验四: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16 实验五: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7 实验六:声音是怎样传播???????????????????????????18 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19 实验二:导体和绝缘体????????????????????????????20 实验三:比较两种电路连接??????????????????????????21 实验四:食物中的营养????????????????????????????22 实验五:面包发霉了?????????????????????????????23 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24 实验二:光与热???????????????????????????????25 实验三: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26 实验四:我们的小车?????????????????????????????27 实验五:用橡皮筋作动力???????????????????????????28 五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29 实验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30 实验三:浮力????????????????????????????????31 实验四:液体的热胀冷缩???????????????????????????32 实验五:空气的热胀冷缩???????????????????????????33 实验六:金属的热胀冷缩???????????????????????????34 实验七:摆的研究??????????????????????????????35 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杠杆的科学?????????????????????????????36 实验二:轮轴的秘密?????????????????????????????37 实验三:动滑轮和定滑轮???????????????????????????38 实验四:斜面的作用?????????????????????????????39 实验五:抵抗弯曲??????????????????????????????40 实验六:形状与抗弯曲能力??????????????????????????41 实验七: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2 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色生命世界(一)????????????????????43 实验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44

简单易学的55个科学小实验

简单易学得55个科学小实验- - 开发儿童智力、简单易学得55个科学小实验 筷子得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得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与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得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与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得挤压,使杯内得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得压力大于杯内得压力,使筷子与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得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与装有水得两个同等重量得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得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与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得瓶子比装沙子得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得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得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得下滑速度比装水得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得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得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得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您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得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得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得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得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得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得空气干燥(尤其就是在冬天),如果您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得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与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胡椒粉与盐巴得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得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她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得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得原因,就是因为它得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您能用这种方法将其她混合得原料分离吗? 带电得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得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 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 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 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 提起线绳得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 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得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 一个气球上得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得电。 2 两个气球上得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您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可爱得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得图案不就是画出来得,就是怎样制作出来得?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 3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 4 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 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内容 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 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实验结论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定滑轮不能省力。3、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适合小学生做的科学实验概论

1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2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3思考:火柴在蜡烛的上空点燃,蜡烛为什么会燃烧呢? 材料:蜡烛、火柴操作:1、点燃一支蜡烛2、燃烧一会儿的蜡烛顶端烧成了杯状3、将点燃的蜡烛吹灭4、吹灭后的蜡烛冒出了青烟5、用火柴点燃刚刚熄灭的蜡烛冒出的青烟时,蜡烛会立刻复燃讲解:点着蜡烛后,可看到蜡烛顶端的蜡慢慢熔化,顶端明显地烧成了杯状,在“杯”中盛着熔成液状的烛油。然后,烛油沿着烛芯爬升上去,在烛芯上端达到燃点而烧起来,在燃烧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烛油会汽化成“青烟”。显然,“青烟”就是蜡的气体状态。创造:你知道水的气体状态是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制造水蒸气 4与小朋友一起看了录像的小石头,对巨大的龙卷风把一个村庄卷得顿时无影无踪的恐怖场面记忆犹新。小石头对为什么会产生龙卷风感到很好奇。他去请教老师,老师笑着说:“我们做一下实验好吗?” 怎么做呢?必备用品:塑料瓶2个(盖要多备几个)、锥子、绝缘带(缠电线用)。1.在一个瓶里装入1/3左右的水,在另一个塑料瓶上盖上扎两个锥子孔大小的瓶盖。 2.在装有水的瓶上扣上盖了盖的瓶子,并用绝缘带紧紧缠绕两瓶连接处,以防漏水。 3.倒过来让装有水的瓶子在上,然后像画圆圈似地摇动。摇动后放在原处观察。 如果不太顺利,再换一个盖子试试。 为什么会那样呢?水产生旋涡并缓慢流下来。所谓的“龙卷风”是指发生在美国的强旋风。上面瓶中的水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小孔流到了下面的瓶里。这时,我们就会看到“旋风”的模样。上面瓶中的水在旋转时要流到底面,这就等于水从旁边聚到中央而流下来。从气象学上说,高气压向低气压快速移动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旋风。

[教材]100个科技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

[教材]100个科技小发明小实验小制作科技100个小发明制作(科技活动室) 1.冰冻肥皂泡:你喜欢吹肥皂吧,你知道吗,那飘浮在空中的美丽的肥皂泡,是可以冻成五颜六色的水晶玻璃球的。1)把冰箱温度调到强档;2)用吸管在盘子上吹一个球形的肥皂泡;3)将装肥皂泡的盒子快速放入冰箱,冷冻20分钟。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肥皂泡大部分是由水构成的,所以在破裂之前迅速冷却了摄氏0度以下,就会冻结,我们就会看到美丽的冰冻泡泡了。 2.自动绽放的肥皂泡泡:吹个肥皂泡放在锡箔花中央,锡箔花的瓣会自动抬起来,银白色的花簇拥着七彩的肥皂泡,非常美丽。1)剪一个直径8厘米大的六瓣锡箔花;2)把木塞放在盘中;3)再把锡箔花浸泡在肥皂液中,放在木塞上使花瓣下垂;4)把吸管的一端剪成四瓣,用它吹个大肥皂泡泡;5)把肥皂泡放在花心中,低垂的花瓣就会抬起来,吸附在肥皂泡上。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肥皂泡表面的薄膜具有一定的牵引力,当把肥皂泡放在锡箔花的中心时,这种牵引力就把花瓣拉起来了。 3.超级肥皂泡:用金属丝衣架,可以做出巨大的肥皂泡泡,大泡泡还会包着小泡泡。1)先将金属衣架或弄成圈形,用胶带包在圆圈上;2)在盆中放入1升水、100毫升清洗剂和500毫升洗涤剂;3)把衣架 放出盆中,慢慢向上提;4)做出巨大的泡泡啦~大博士解谜科学原理:关键在于洗涤液的放入,只不过在硬水的条件下,实验不容易进行,自来水通常是硬水,用蒸馏水就比较容易成功。 4.空中立正的肥皂泡:飘浮在空中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我们可以让它静止不动,如同在空中立正似的。将鸡蛋壳浸泡在大半杯醋里,然后盖上杯子盖;2) 杯内会产生气体;3)等杯中不见气泡后,吹个肥皂泡放在杯中;4)肥皂泡在杯中飘来飘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