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大纲版)章节精练精析: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201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大纲版)章节精练精析: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201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大纲版)章节精练精析: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2012届高考化学总复习(大纲版)章节精练精析:第1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1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1.(2011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三月考)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消除人体内活性氧,则Na2SeO3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以上均不是

解析:选B。活性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Na2SeO3在清除人体内活性氧时作还原剂。

2.Na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性。酸性KMnO4溶液与NaNO2的反应为MnO-4+NO-2+H+―→Mn2++NO-3+H2O(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中NO-2是氧化剂

B.该反应可说明氧化性NO-3>MnO-4

C.1 mol KMnO4可以消耗2.5 mol NaNO2

D.反应过程中溶液pH减小

解析:选C。该反应配平后的反应式为:2MnO-4+5NO-2+6H+===2Mn2++5NO-3+3H2O。反应中MnO-4是氧化剂,NO-2是还原剂,A错;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MnO-4>NO-3,B错;根据配平后的反应式可知,1 mol KMnO4可以消耗2.5 mol NaNO2,C 正确;反应过程中要消耗H+且产物有H2O生成,pH增大,D错。

3.(2011年天津一中高三月考)6.4 g铜与过量的硝酸(8 mol·L-1 60 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NO2,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H+为n mol。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0.28 mol B.0.31 mol

C.(n+0.2) mol D.(n+0.4) mol

解析:选C。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Cu(NO3)2和HNO3,故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n

+6.4 g

64 g·mol-1

×2=(0.2+n) mol。

4.下列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ClO-与Cr(OH)-4反应:

3ClO-+2Cr(OH)-4===3Cl-+2CrO2-4+2H++3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中:

Fe(OH)3+3H+===Fe3++3H2O

C.向Na2S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3Cl2+S2-+3H2O===6Cl-+SO2-3+6H+

D.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Cl2+2I-===2Cl-+I2

解析:选D。选项A中告诉我们“强碱性溶液”,因此方程式中不能出现H+,故A错误。Fe(OH)3溶于氢碘酸中可发生反应:Fe(OH)3+3H+===Fe3++3H2O,生成的Fe3+具有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2Fe3++2I-===2Fe2++I2,总反应为:2Fe(OH)3+6H++2I-===2Fe2

++I

2

+6H2O,故B错误。足量氯气可将SO2-3氧化为SO2-4,故C错误。还原性I->Fe2+,少量Cl2通入到FeI2溶液中,Cl2先置换出I2,故D正确。

5.在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A.6∶1 B.1∶6

C.5∶1 D.1∶5

解析:选D。此反应为归中反应,关键是要正确分析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化合价的变化应遵循“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反应中只有1个+5价的氯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Cl2,HCl化学计量数虽然为6,但仍有1个-1价氯原子没有变价,即生成KCl,因此只有5个-1价氯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Cl2,也就是说在生成的3分子氯气中,有5个氯原子是Cl-被氧化,有1个氯原子是KClO3被还原的结果。

6

A .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一定只有FeCl 3(实为Fe 3+)

B .氧化性比较:KMnO 4>Cl 2>Fe 3+>Br 2>Fe 2+

C .还原性比较:H 2O 2>Mn 2+>Cl -

D .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 +的化学计量数为16

解析:选D 。A 项中由于Cl 2会氧化Fe 2+和Br -,故氧化产物可能有Br 2;B 项Br 2的氧

化性比Fe 3+要强;C 项从④知还原性Cl ->Mn 2+。

7.黑火药爆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 3+3C +S===K 2S +N 2↑+3CO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生成55 g K 2S 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B .S 和KNO 3均为还原剂

C .反应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D .CO 2为还原产物

解析:选C 。反应过程中S 和KNO 3为氧化剂,CO 2为氧化产物,生成55 g K 2S 转移电子数3.612×1024。

8.R 、X 、Y 和Z 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且X 2+与单质R 不反应;X

2++Z===X +Z 2+;Y +Z 2+===Y 2++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顺序是

( )

A .R 2+>X 2+>Z 2+>Y 2+

B .X 2+>R 2+>Y 2+>Z 2+

C .Y 2+>Z 2+>R 2+>X 2+

D .Z 2+>X 2+>R 2+>Y 2+

解析:选A 。X 2+与R 不反应,说明氧化性R 2+>X 2+;由X 2++Z===X +Z 2+,说明氧化性X 2+>Z 2+;由Y +Z 2+===Y 2++Z ,说明氧化性Z 2+>Y 2+;即氧化性R 2+>X 2+>Z 2+>Y 2+,A 项正确。

9.(2011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调研考试)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 mol ,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B mol H 2,且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

A .

B mol B .(A -B ) mol

C.12(A -B ) mol

D.12

(A +B ) mol 解析:选D 。根据题意知:Fe 和Fe 2O 3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再加KSCN 溶液不显红色,说明无Fe 3+;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Fe 2O 3+6HCl===2FeCl 3+3H 2O ;②Fe +2HCl===FeCl 2+H 2↑;③2Fe 3++Fe===3Fe 2+;根据①与③写出总反应方程式为Fe 2O 3+Fe

+6HCl===3FeCl 2+3H 2O ,则Fe 的物质的量为(A -B 2

B ) mol ,D 项正确。 10.(2011年桂林十八中高三月考)U(铀)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常见的化合价有+4价和+6价。硝酸铀酰[UO 2(NO 3)2]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UO 2(NO 3)2―→U x O y +NO 2↑+O 2↑。在600 K 时,收集满一试管气体产物,并将试管倒扣于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水充满试管。则生成铀的氧化物中铀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价

B .+6价

C .+4价和+6价

D .0价

解析:选B 。将试管倒扣于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说明NO 2与O 2的体积比为4∶1,说明在题目所给的反应中氮元素的原子所得到的电子数与氧元素的原子所失去的电子数恰好相等。从而说明铀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没有变化,故B 选项正确。

11.在某体系内有反应物和生成物7种物质:S 、H 2S 、H 2SO 4、KMnO 4、MnSO 4、K 2SO 4、

H 2O 。已知水为生成物。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反应电子转移0.05 mol ,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g 。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处于最低价态的物质常作还原剂,处于最高价态的物质常作氧化剂,且KMnO 4作氧化剂时常在酸性环境中,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电子转移关系为:

由方程式可得关系式:10e - ~ 8H 2O

10 mol 8×18 g

0.05 mol m

m =0.05 mol ×8×18 g 10 mol

=0.72 g 。 答案:(1)KMnO 4 (2)S (3)见解析 (4)0.72

12.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肯定的解释。鉴于制得的氧气中有氯气的气味,生成的氯化钾带紫红色,认为该反应过程如下:

①2KClO 3+2MnO 2=====△2A +B ↑+C ↑

②2A=====△D +MnO 2+C ↑

③B +D=====△2KCl +MnO 2+C

(1)写出A 、B 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

(2)第①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KClO 3与MnO 2混合共热时可制得O 2和Cl 2,故反应①中的B(或C)气体为Cl 2(或O 2);由反应②中物质A 分解得三种产物,故A 为KMnO 4,D 为K 2MnO 4,C 为O 2,进一步推知B 为Cl 2。

答案:(1)KMnO 4 Cl 2 (2)KMnO 4和O 2 Cl (3)Cl 2+K 2MnO 4=====△2KCl +MnO 2+O 2

13.(2011年成都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检测)在稀硫酸中,KMnO 4和H 2O 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H 2O 2-2e -===2H ++O 2↑

还原反应:MnO -

4+5e -+8H +===Mn 2++4H 2O

(1)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被氧化元素是________;若有0.5 mol H 2O 2参加此反应,电子转移个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KMnO 4的量不足,在Mn 2+的催化作用下,H 2O 2仍能分解,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若有0.5 mol H 2O 2发生分解,电子转移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使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相等后,两者相加得5H 2O 2+2MnO -

4+6H

+===5O 2↑+2Mn 2++8H 2O 。

(2)由题意知:H 2O 2 ~ 2e -

1 mol

2 mol

0.5 mol 1 mol

(3)由2H 2O 2=====Mn 2+2H 2O +O 2↑得关系式

2H 2O 2 ~ 2e -

2 mol 2 mol

0.5 mol 0.5 mol

答案:(1)5H 2O 2+2MnO -4+6H +===5O 2↑+2Mn 2++8H 2O (2)KMnO 4 -1价的氧

6.02×1023

(3)2H 2O 2=====Mn 2+2H 2O +O 2↑ 3.01×1023

14.储氢纳米碳管的研制成功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用电弧法合成的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杂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汽化法提纯。其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有C 、CO 2、H 2SO 4、K 2Cr 2O 7、K 2SO 4、Cr 2(SO 4)3、H 2O 七种物质。

(1)请用上述物质填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C +□____________+□H 2SO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 2(SO 4)3+□H 2O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填化学式)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

(3)H 2SO 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填编号)________。

A .氧化性

B .氧化性和酸性

C .酸性

D .还原性和酸性

(4)若反应中电子转移了0.8 mol ,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解析:从所给的物质和方程式知,氧化剂应为K 2Cr 2O 7,还原剂C 的氧化产物为CO 2,由C ――→4e -CO 2,K 2Cr 2O 7――→6e -

Cr 2(SO 4)3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得3C +2K 2Cr 2O 7+8H 2SO 4===3CO 2↑+2K 2SO 4+2Cr 2(SO 4)3+8H 2O 。显然,H 2SO 4在此反应中只表现酸性。由上述反应可知,12e -~3CO 2,则转移0.8 mol 电子时V (CO 2)=0.2 mol ×22.4 L/mol =4.48 L 。

答案:(1)3C +2K 2Cr 2O 7+8H 2SO 4===3CO 2↑+2K 2SO 4+2Cr 2(SO 4)3+8H 2O

(2)K 2Cr 2O 7 C (3)C (4)4.48 L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下列关于电解质电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双选)( )

A .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碳酸钙是弱电解质

B .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虽小,但被溶解的碳酸钙全部电离,所以碳酸钙是强电解质

C .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都很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

D .水难电离,纯水几乎不导电,所以水是弱电解质

解析:选BD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依据是电离程度的大小,与溶解性无关,强电解质不一定有强的导电性。强电解质主要指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弱酸、弱碱则为弱电解质,其中,水是一种常见的弱电解质。CaCO 3等一些难溶性物质,虽然溶解度很小,但已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CaCO 3为强电解质。Cl 2和NH 3不是电解质,因为Cl 2是单质,NH 3与水反应生成的NH 3·H 2O 才是电解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溶于水的盐(如BaSO 4、CaCO 3)都是弱电解质 ②可溶于水的盐都是强电解质 ③0.5 mol·L -1的一元酸中c (H +)都是0.5 mol·L -1 ④强酸溶液中c (H +)一定大于弱酸中的

c (H +) ⑤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⑥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只有⑤

D .只有⑥

解析:选C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性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难溶盐如BaSO 4、CaCO 3等仍是强电解质,Pb(CH 3COO)2溶于水,但是弱电解质;若酸为弱酸,则0.5 mol·L -1的酸中c (H +)<0.5 mol·L -1;若强酸的浓度很小,弱酸的浓度很大,强酸中c (H +)小于弱酸中c (H +);

共价化合物如HCl等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只有⑤正确。

3.(2011年云南昆明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有NaHCO3的溶液中:K+、SO2-4、Cl-、H+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

解析:选C。A项,H+和HCO-3不能大量共存;B项,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Fe2+和NO-3不能大量共存;D项,pH=1的溶液是强酸性溶液,H+和ClO-不能大量共存,只有C选项正确。

4.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有溶液颜色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uO与稀H2SO4反应

B.FeCl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

C.Cl2与FeBr2溶液反应

D.AgN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

解析:选C。四个反应均属于离子反应,A、D为复分解反应,B为络合反应,C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有溶液颜色变化。

5.(2011年甘肃兰州一中高三期中)对于以下反应:

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

④Fe与稀硝酸反应

改变反应物用量时,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B。①KHCO3过量时,离子反应为2HCO-3+Ca2++2OH-===CaCO3↓+CO2-3+2H2O,KHCO3少量时,离子反应为HCO-3+Ca2++OH-===CaCO3↓+H2O;②盐酸少量时,离子反应为SO2-3+H+===HSO-3,盐酸过量时,离子反应为SO2-3+2H+===H2O+SO2↑;

③离子反应为Si+2OH-+H2O===SiO2-3+2H2↑;④Fe少量时,离子反应为Fe+4H++NO-3 ===Fe3++NO↑+2H2O;Fe过量时,3Fe+8H++2NO-3===3Fe2++2NO↑+4H2O。

6.(2011年湖北天门高三第一次模拟)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存在NO-3、I-、Fe3+中的一种或两种,向该溶液中滴入溴水,单质Br2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里,上述三种离子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

A.NO-3、Fe3+B.只有I-

C.I-、Fe3+D.只有NO-3

解析:选B。pH=1的溶液为强酸性溶液,NO-3、Fe3+在强酸性环境中都是强氧化剂,滴入溴水,单质Br2被还原,说明一定存在还原剂;故一定存在的离子为I-,不存在NO-3和Fe3+。

7.在分开盛放的M、N两溶液中,各含下列十四种离子中的七种:Al3+、Na+、K+、Fe3+、NH+4、H+、Cl-、NO-3、OH-、S2-、MnO-4、SO2-4、AlO-2、CO2-3,且两溶液里所含离子不相同,已知M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两种,则N溶液中的阴离子应该是() A.SO2-4CO2-3B.AlO-2SO2-4MnO-4

C.NO-3Cl-SO2-4D.MnO-4SO2-4NO-3

解析:选D。将溶液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情况分析,若M为酸性溶液,则只有Cl-、NO-3、MnO-4、SO2-4四种阴离子能大量存在。不符合M溶液中阳离子只有两种,阴离子有五种的条件,故M溶液只能是碱性溶液。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只有Na+、K+,则N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为Al3+、Fe3+、NH+4、H+,再根据离子共存的原理,确定M溶液中的阴离子为OH-、CO2-3、AlO-2、S2-、Cl-,N中的阴离子为MnO-4、SO2-4、NO-3。

8.(2011年广西南宁高三阶段考试)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用醋酸溶解碳酸钙: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

B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NH +

4+OH -===NH 3↑+H 2O

C .用氯酸钠的酸性溶液与H 2O 2作用制取ClO 2:2ClO -

3+H 2O 2+2H +===2ClO 2↑+O 2↑

+2H 2O

D .用硫酸酸化的橘红色的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液与乙醇作用生成乙酸和草绿色三价

铬,可用于检测是否酒后驾驶:2Cr 2O 2-7+3C 2H 5OH +16H +===4Cr 3++3CH 3COOH +11H 2O

解析:选B 。碳酸氢铵溶液加入足量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H +

4+

HCO -

3+2OH -=====△

NH 3↑+2H 2O +CO 2-3,B 项不正确;A 、C 、D 项均正确。

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①Na +、②Ba 2+、③Cl -、④Br -、⑤SO 2-3、⑥SO 2-4中的若干

A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⑤

B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C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D .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解析:选A 。用pH 试纸检验溶液的pH 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由于只有SO 2-3水解

使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肯定存在SO 2-3,由于Ba 2+与SO 2-3不能共存,故肯定不存在Ba

2+;而阳离子除了Ba 2+外只有Na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可知Na +肯定存在;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 4振荡,静置,CCl 4层呈橙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 -;由于滴加氯

水引入了Cl -,故原溶液中Cl -是否存在不能判断;由于加入稀硝酸时能将SO 2-3氧化成SO 2-4,

故SO 2-4是否存在也不能判断。

10.(2011年重庆第八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FeCl 2溶液:Na +、H +、MnO -

4、SO 2-4

B .含Al 3+的溶液:Ag +、Cu 2+、NO -

3、AlO -2

C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K +、Na +、AlO -

2、ClO -、SiO 2-3

D .常温下,pH =1的水溶液:NH +

4、Ba 2+、CH 3COO -、NO -3、I -

解析:选C 。Fe 2+与MnO -

4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 项不正

确;Al 3+和AlO -

2发生完全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B 项不正确;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是碱性

溶液,题给的几种离子均能大量共存,C 项正确;pH =1的溶液,CH 3COO -和H +不能大量

共存,I -、NO -3也不能大量共存,D 项不正确。

11.某无色溶液,其中有可能存在的离子如下:Na +、Ba 2+、Al 3+、AlO -

2、S 2-、SO 2-

3、

SO 2-4。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____________;

(2)沉淀乙是____________,由溶液甲生成沉淀乙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丙是____________;

(4)生成沉淀甲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信息,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溶液中加入HBr 生成浅黄色沉淀,该沉淀必定为S ;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 2-和

SO2-3,则Ba2+、Al3+一定不存在;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溶液中一定有Na+。气体甲是S2-或SO2-3过量生成的H2S或SO2;溶液甲与碳酸氢铵反应又生成气体和沉淀,说明是Al3+与HCO-

发生了双水解,则原溶液中应含有AlO-2;溶液乙与Ba(OH)2生成沉淀和气体,气

3

体只能是NH3,沉淀中一定有BaCO3,也可能有BaSO4,原溶液中的SO2-4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答案:(1)硫(或S)

(2)Al(OH)3Al3++3HCO-3===Al(OH)3↓+3CO2↑

(3)BaCO3(可能含有BaSO4)

(4)2S2-+SO2-3+6H+===3S↓+3H2O

(5)S2-、SO2-3、AlO-2、Na+

12.某无色溶液中只含有下列八种离子中的某几种:Mg2+、H+、Ag+、Na+、Cl-、HCO-3、NO-3、OH-,已知该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H2,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反应后生成Al3+,则溶液中一定存在较多的离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后生成AlO-2,则溶液中一定存在较多的离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溶液呈酸性,且考虑HNO3的强氧化性,会产生NO2、NO,故一定存在H +、无NO-

、HCO-3、OH-,根据电荷守恒,阴离子只能是Cl-,故还一定无Ag+。

3

(2)该溶液呈碱性,则一定存在OH-,一定无H+、Mg2+、Ag+、HCO-3,阳离子只能是Na+。

答案:(1)H+、Cl-Ag+、HCO-3、OH-、NO-3

(2)OH-、Na+Mg2+、H+、Ag+、H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证明了________离子和________离子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什么现象证明溶液中的另外两种离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aCl与CuSO4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者不发生反应。

(2)BaCl2与Cu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Ba2++SO2-4===BaSO4↓。

(3)实验Ⅱ的滤液中存在Cl-和Cu2+,加入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能发生反应Ag ++Cl-===AgCl↓。

答案:(1)证明Cl-与Cu2+不发生反应

(2)Ba2+SO2-4溶液仍为蓝色,说明Cu2+与Cl-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3)Ag++Cl-===AgCl↓

14.(2011年广西南宁高三阶段考试)现有A、B、C、D、E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不重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00 mL 0.1 mol/L 的E 溶液中,逐滴加入35 mL 2 mol/L NaOH 溶液,最终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充分利用了分类、分组的思想,在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导五种电解质的离子

组成。(1)根据①A 、B 溶液呈碱性推出阴离子为OH -和CO 2-3,与CO 2-3共存的只有Na +,则

与OH -共存的只能是Ba 2+,所以A 、B 为Na 2CO 3和Ba(OH)2中的一种,其余的阴阳离子应在C 、D 、E 中,根据②中实验现象确定A 为Na 2CO 3,E 为铝盐,C 为酸,根据③中实验现象确定C 为HCl ,D 为AgNO 3,E 为Al 2(SO 4)3。

(2)Al 2(SO 4)3溶液与过量的Ba(OH)2溶液反应不但生成沉淀BaSO 4,还要将Al 3+转变为AlO -

2。

(3)综合考虑铝三角物质转化之间量的关系,全部沉淀0.02 mol Al 3+需NaOH 0.06 mol ,生成Al(OH)3 0.02 mol ,余下的0.01 mol NaOH 溶解 0.01 mol Al(OH)3,还剩余0.01 molAl(OH)3。

答案:(1)①CO 2-3、OH - H +、Al 3+、Ag +

②Na 2CO 3 H + ③AgNO 3

(2)2Al 3++3SO 2-4+3Ba 2++8OH -===2AlO -2+4H 2O +3BaSO 4↓

(3)0.01 mol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2011年北京宣武区高三质检)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解析:选A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在题给四个反应中,只有碳酸钙受热分解为吸热反应,其余的均为放热反应。

2.(2011年重庆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过程都与能量变化有关,其中表述不.

正确的是( )

A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表示CO(g)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12

O 2(g)===CO 2(g);ΔH =-283.0 kJ·mol -1

B .铝热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常温下就能顺利发生

C .拆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会释放能量

D .化学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解析:选B 。放热反应不一定在常温下就能发生,铝热反应虽然是放热反应,但需要高温反应才能进行,B 项不正确。

3.在25 ℃、101 kPa 时,石墨、金刚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s)+O 2(g)===CO 2(g);ΔH =-393.51 kJ·mol -1

C(金刚石,s)+O 2(g)===CO 2(g);ΔH =-395.41 kJ·mol -1

据此推理所得到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碳单质均易在空气中燃烧

B .金刚石的燃烧热比石墨的燃烧热小

C .等质量的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高

D .1 mol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只需要吸收1.9 kJ 的热量

解析:选D 。A 项,金刚石、石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只能说明碳能在氧气中燃烧,不能说明碳单质是否容易在空气中燃烧,A 错;B 项,金刚石的燃烧热数值比石墨大,B 错;C 项,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数据,等质量的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C 错;D 项正确。

4.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不能发生

B .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中和热

C .由C(石墨)(s)===C(金刚石)(s);ΔH >0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 .在101 kPa,25 ℃时,2 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的热量;氢气燃烧

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 2O(l);ΔH =-285.8 kJ·mol -1

解析:选C 。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 项错;稀的强酸与稀的强碱反应生成1 mol H 2O 放出的热量就是中和热,B 项错;C 项正确;D 项错误,

正确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g)+12

O 2(g)===H 2O(l);ΔH =-285.8 kJ·mol -1。 5.(2010年高考重庆卷)已知H 2(g)+Br 2(l)===2HBr(g);ΔH =-72 kJ·mol -1,蒸发1 mol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解析:选D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ΔH =(436+30+a -369×2)kJ·mol -1=-72 kJ·mol -1,a =200,D 项正确。

6.(2011年四川雅安高三第一次模拟)2010年10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推进器常以联氨(N 2H 4)为燃料、过氧化氢为助燃剂。已知下列各物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H 4(g)+O 2(g)===N 2(g)+2H 2O(g);ΔH 1=-533.23 kJ·mol -1

H 2O(g)===H 2O(l);ΔH 2=-44 kJ·mol -1

2H 2O 2(l)===2H 2O(l)+O 2(g);ΔH 3=-196.4 kJ·mol -1

则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l);

ΔH =+817.63 kJ·mol -1

B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g);

ΔH =-641.63 kJ·mol -1

C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l);

ΔH =-641.63 kJ·mol -1

D .N 2H 4(g)+2H 2O 2(l)===N 2(g)+4H 2O(g);

ΔH =-817.63 kJ·mol -1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简单相关计算。N 2H 4(g)+

2H 2O 2(l)===N 2(g)+4H 2O(l);ΔH =-533.23 kJ·mol -1+(-196.4 kJ·mol -1)+2×(-44 kJ·mol

-1)=-817.63 kJ·mol -1。N 2H 4(g)+2H 2O 2(l)===N 2(g)+4H 2O(g);ΔH =-533.23 kJ·mol -1+(-196.4 kJ·mol -1)-2×(-44 kJ·mol -1)=-641.63 kJ·mol -1,B 选项正确。

7.(2011年西北师大附中高三期中)已知:2H 2(g)+O 2(g)===2H 2O(l);ΔH =-571.6 kJ·mol

-1。CO(g)+12

O 2(g)===CO 2(g);ΔH =-282.8 kJ·mol -1,现有CO 、H 2和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

112.0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851.4 kJ ,并生成18 g 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为( )

A .80%

B .40%

C .60%

D .20%

解析:选B 。由题意H 2(g)→H 2O(l),则反应前V (H 2)=18 g 18 g·mol

-1×22.4 L·mol -1=22.4 L,22.4 L H 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71.6 kJ ×12285.8 kJ ,则V (CO)=(851.4-285.8) kJ 282.8 kJ·mol

-1×22.4 L·mol -1=44.8 L ,故CO 的体积分数=44.8 L 112.0 L

×100%=40%。 8.(2011年云南昆明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氯原子对O 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O 3+Cl===ClO +O 2;ΔH 1,ClO +O===Cl +O 2;ΔH 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 3+O===2O 2;ΔH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反应O 3+O===2O 2的ΔH =E 1-E 3

②O 3+O===2O 2是放热反应

③ΔH =ΔH 1+ΔH 2

④大气层中的臭氧无法再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解析:选B 。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正确;根据盖斯定律,ΔH =E 3-E 2=ΔH 1+ΔH 2,①错、③正确;闪电会使反应3O 2=====放电

2O 3发生,④错误;B 选项正确。

9.已知25 ℃、101 kPa 条件下:

①4Al(s)+3O 2(g)===2Al 2O 3(s);

ΔH =-2834.9 kJ·mol -1

②4Al(s)+2O 3(g)===2Al 2O 3(s);

ΔH =-3119.1 kJ·mol -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双选)(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解析:选BD 。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得:3O 2(g)===2O 3(g);ΔH =+284.2 kJ·mol -1,ΔH >0,即O 2变为O 3为吸热反应,等质量的O 2比O 3的能量低,O 2相对稳定。

10.在298 K 、1.01×105 Pa 下,将22 g CO 2通入750 mL 1 mol·L -1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 kJ 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 2通入1 L 2 mol·L -1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 kJ 的热量。则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HCO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

A .CO 2(g)+NaOH(aq)===NaHCO 3(aq);

ΔH =-(2y -x ) kJ·mol -1

B .CO 2(g)+NaOH(aq)===NaHCO 3(aq);

ΔH =-(2x -y ) kJ·mol -1

C .CO 2(g)+NaOH(aq)===NaHCO 3(aq);

ΔH =-(4x -y ) kJ·mol -1

D .CO 2(g)+NaOH(aq)===NaHCO 3(aq);

ΔH =-(8x -2y ) kJ·mol -1

解析:选C 。1 mol CO 2和1 L 2 mol·L -1 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Na 2CO 3,放出y kJ 的热量。由0.5 mol CO 2与0.75 mol NaOH 反应生成0.25 mol Na 2CO 3、0.25 mol NaHCO 3,共放出x kJ 热量。生成0.25 mol NaHCO 3时放出的热量为(x -y /4) kJ ,故生成1 mol NaHCO 3

放出(4x -y ) kJ 热量。

11.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 g 的单质磷(P)在3.2 g 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 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其相应的质量(g)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 -1,则1 mol P 与O 2反应生成固态P 2O 3的反应热Δ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1 mol P 与O 2反应生成固态P 2O 3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3.1 g P 在3.2 g O 2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中n (P)∶n (O)=1∶2,可知其中必然有P 2O 5,另一种固态氧化物为P 2O 3。列出方程组:

?????

2n (P 2O 5)+2n (P 2O 3)=0.1 mol 5n (P 2O 5)+3n (P 2O 3)=0.2 mol 解得:n (P 2O 5)=0.025 mol ,n (P 2O 3)=0.025 mol ,质量分别为3.55 g 和2.75 g 。

(2)P 的燃烧热是1 mol P 充分燃烧生成P 2O 5时放出的热量,则1 mol P 与O 2反应生成固

态P 2O 3时放出的热量为:x kJ -y kJ ×0.050.05=(20x -y ) kJ ,即反应热ΔH =-(20x -y ) kJ·mol -

1。

(3)热化学方程式为:P(s)+34O 2(g)===12

P 2O 3(s);ΔH =-(20x -y ) kJ·mol -1。 答案:(1)P 2O 3和P 2O 5 2.75 g 和3.55 g

(2)-(20x -y ) kJ·mol -1

(3)P(s)+34O 2(g)===12

P 2O 3(s); ΔH =-(20x -y ) kJ·mol -1

12.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 2O(g)=====高温

CO(g)+H 2(g);C(s)、CO(g)和H 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 2(g)===CO 2(g);ΔH =-393.5 kJ·mol -1

H 2(g)+12O 2(g)===H 2O(g);ΔH =-242.0 kJ·mol -1 CO(g)+12

O 2(g)===CO 2(g);ΔH =-283.0 kJ·mol -1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 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做出下列循环图:

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 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煤气不仅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O 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①甲醇 ②甲醛 ③甲酸 ④乙酸。试分析当CO 和H 2按1∶1的体积比混合反应,合成上述________(填序号)物质时,可以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完全利用原料中的原子,实现零排放。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方程式合并即可得C(s)+H 2O(g)===CO(g)+H 2(g);ΔH =+131.5 kJ·mol -1,由此可知煤转化成水煤气是吸热反应,而甲正是忽略了这个问题,才误认为“煤转化成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CO 和H 2按1∶1反应合成物质时,可达到零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则合成的物质的最简式应满足CH 2O ,则②④符合。

答案:(1)C(s)+H 2O(g)===CO(g)+H 2(g);

ΔH =+131.5 kJ·mol -1

(2)乙 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

(3)①减少污染;②燃烧充分;③方便运输

(4)②④

13.某同学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备“中和热的测定”反应装置。(如图)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 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并记录数据。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

NaOH 溶液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④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

NaOH 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中(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

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上第⑤步(填在横线上)。

(2)第②步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则测得的ΔH 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怎样才能确保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似认为,50 mL 0.50 mol/L 盐酸和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的密度都是1 g/mL ,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起始平均温度为t 1 ℃,反应后最高温度为t 2 ℃,则中和热(只写计算式,不必化简):ΔH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如果不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直接测量NaOH 溶液的温度,则二者反应放热,测得NaOH 溶液的温度偏高,即t 1偏大,则ΔH 偏大。

答案:(1)重复操作2~3次,记录结果

(2)偏大

(3)不断读取温度数据,并记录,直到出现下降,取最大值

(4)ΔH =-4.18×100×(t 2-t 1)×10-30.025

kJ/mol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总复习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2007级化学总复习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8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前媒体报道北京发生过一个大学生用浓硫酸伤害动物园黑熊的事件,这一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谴责,从化学的角度看,浓硫酸伤害黑熊最主要表现了它的 ()A.强酸性B.吸水性C.脱水性D.催化性 2.在火车上使用的一种玻璃杯震落到地上一般不会被打碎,公交车的窗玻璃一旦打破即变成无尖锐棱角的小碎片,不会伤人,这种玻璃是()A.普通钠玻璃B.石英玻璃C.光学玻璃D.钢化玻璃 3.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 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 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排放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④D.①②③④ 4.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代烃的排放量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食醋不慎滴在大理石桌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下列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A.食醋中的水使碳酸钙溶解 B.食醋中的醋酸将碳酸钙氧化 C.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D.食醋中的醋酸与碳酸钙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6.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H2O和Na2O B.NaOH和NaCl C.H2O2和Na2O2D.CCl4和HCl 7.具有下列特征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A.原子序数为86 B.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C.次外层排满18个电子D.最外层有4个电子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9年)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大纲卷详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题(大纲版)详解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ǒnɡ C项牾wǔ D项辗zhǎn注意错误均排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结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及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帮助考生明确考查范围、能力 要求、测量标准、命题趋势等,从而助力考生的冲刺复习,请留意阅读。 2020年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现在高三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2021 年《考试大纲》将不再修订,但仍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考生需要参考2020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通过分析近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变化来把握高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全国卷和各省命制卷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7~2018年连续两年没有变化,2019年化学科的《考试大纲》同2018年相比,只在“第Ⅰ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化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这是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 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在考题中,会增加题目的思考容量,更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这样的变化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做好衔 接与铺垫。 2019年高考试题较2018年新增两个考点: 1.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实验,暗示要关注教材,但是选项中提到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够准确,黄绿色更为贴切。 2.手性碳原子。全国卷Ⅰ第36题通过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020高考化学试卷肯定会继续坚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对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中去,向考生提供新发现、新研究,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考试大纲》,重温教材,夯实基础 对于热点知识,必须反复强化训练。常考知识一定要在第二轮复习中继续强化,但是也要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习题、脚注等等,2019年考查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就源自于教材中的图片。 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强化实验探究 高考命题专家多是从学科体系、自身学术研究和命题技术层面命题、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高考考查的方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册-知识点总复习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汇总

注意事项: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H2SO3NH3.H2O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BaSO4AgCl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⑥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HCl。 {补充:①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②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③HCl、NaOH、NaCl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CH3COOH、NH3·H2O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诗歌鉴赏试题解析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7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常见物质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

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新课标】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所以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水平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水平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 对化学学习水平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水平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准确复述、再现、辨认的水平。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相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实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水平。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水平。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水平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使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水平。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准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水平。 3、化学实验与探究水平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水准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A 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理解能够准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B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准确判断、解释和说明相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C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使 用所掌握的知识实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Ⅲ考试范围和内容

2012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数学试题及答案(word)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必修+选修II)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2页,第II卷第3至第4页。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 注意事项: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该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没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3.第I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复数 13 1 i i -+ +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1.3. },B={1,m} ,A B=A, 则m=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 16 x + 2 12 y =1 B 2 12 x + 2 8 y =1 C 2 8 x + 2 4 y =1 D 2 12 x + 2 4 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1B1C1D1中,AB=2,CC1=E为CC1的中点,则直线AC1与平面BED的距离为 A 2 B C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a5=5,S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100 101 (B) 99 101 (C) 99 100 (D) 101 100 (6)△ABC中,AB边的高为CD,若a·b=0,|a|=1,|b|=2,则

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一、 2019 考试大纲分析 2017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 2016 年,修订处相当多, 2018 年《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动, 2019 年化学《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只在第 I 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提出了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纲。强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 ,即考查内容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使考查内容更具体化。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知识,还需加强“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化学科学素养,提升核心价值。 化学科命题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全面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回顾 2017 年《考试大纲》的修订 1.修订的主要目的 (1)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 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 功能。 (3)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 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 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修订的主要意义 (1)指导高考内容改革。 (2)规范高考命题:①提高质量,②倡现成果,③确定标准 (3)“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 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 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3.修订的主要内容 【选考模块的调整】修订后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能力目标的调整】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020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6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安溪八中化学组林海生化学学科2016年的《大纲》与前两年完全相同,依然着重考察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高考常通过信息题考察考生该方面的能力,题目信息量较大,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解答这类问题时,考生应牢记“万变不离其宗”,在题给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灵活应对。如在有机部分的考题中常会出现考生没有接触过的有机化合物,但只要考生记住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就可以根据其结构顺利推出它的性质。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高考中常考察该能力的题目较多但难度不大,都可以直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高考中常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完成实验,或设计实验方案,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尤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涉及到工业生产的题目,还要考虑经济性原则。 这一信息说明今年化学学科的命题会遵循前两年化学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向,无论试题形式还是试题内容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在今年的复习特别是最后几个月的第二、第三轮复习中,要在认真研读今年大纲的基础上,着重研究2014年、2015年两年的化学全国试题,找到这两年化学试题的特点,发现两年试题的共同点、差异和变化。因此,可以预计:第一,与2015年相比,2016年高考理综化学科目考查将仍会保持相对稳定,既延续前两年高考原有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要求;其次,试题设计仍将力求按照以能力考查为基本出发点,立足基础知识,重点加强对主干化学知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具体分析如下: 一、全国Ⅰ卷近三年高考考点对比 1.

高考第一轮化学总复习资料 (13)

第十八讲氧族元素 【考纲要求】 1.理解氧族元素嘚性质递变规律; 2. 以硫元素为代表,了解氧族元素嘚单质、氢化物及其氧化物嘚重要性质; 3. 了解硫嘚氧化物对环境嘚污染及环境保护嘚意义 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一、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符号及核电荷数, , , , 。最外层电子数为,最高正价(除O外),负价。 2.共性(用R表示氧族元素): (1)氢化物通式,除H2O外,氢化物嘚水溶液显性。 (2)除O外,都有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其中化合价是、;最高价氧化物嘚水化物嘚化学式为。 3.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从O — Te,非金属性逐渐,金属性逐渐。 (1)与H2化合嘚能力及氢化物稳定性(从上到下)(与H2不直接化合),氢化物水溶液嘚酸性、还原性。 (2)单质熔沸点、密度,为半导体。 (3)氧族比同周期卤素非金属性要。 二、硫 1、硫单质为_色固体,溶于CS2,溶于水,溶于酒精。 2、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S + Fe == ,S + Cu == ,生成价金属硫化物。

②与非金属反应:S + H2 == 3、还原性:S + O2 == 三、臭氧:色味嘚气体,具有性,可作漂白剂。 与氧气相互转化:。 同素异形体:定义:; 例如:。 四、过氧化氢(水溶液俗称) H2O2嘚化学性质:(1)(2)(3)弱酸性 (4)不稳定性:(5)漂白性 五、硫化氢 1、物理性质:色气味嘚气体,ρρ空气,能溶于水,有性, 2、化学性质:⑴可燃性:O2充足; O2不足。 ⑵还原性: a.与SO2反应 b.与卤水反应(用X2表示Cl2、Br2、I2)c.H2S能与KMnO4、HNO3、浓H2SO4、FeCl3等氧化剂反应。 ⑶不稳定性:;⑷弱酸性 3、实验室制H2S: 六、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色气味嘚气体,溶于水,液化。 2、化学性质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实验室规则 ⑵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2012高考全国大纲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 C.抵牾.(w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 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 ....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 ....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个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考化学大纲解析.doc

高考化学大纲解析 高考化学大纲解析: 2016年山东理综考试使用全国卷,山东卷和全国卷命题的指导思想、依据的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基本保持一致,考题中所涉及的重要考点基本一致。化学试题结构均为7+3+1 ,总分均为100分,近几年山东卷的出题风格已逐步向全国卷靠拢,尤其是近几年的选择题上更是相像,这也为山东顺利使用全国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全国卷命题时更多的从实际出发,设问上在纵向挖掘比较深,也就是常说的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具体来说: Ⅰ卷选择题山东卷每题是5分,全国卷是6分,选择题中全国卷对必考有机、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等方面考查比较到位,如有机选择题对同分异构、有机物结构的键线式、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考查;元素周期律考查中多涉及简单的推断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甚至和反应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化学实验方面多涉及实验的设计和判断等。另外全国卷经常涉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考查。 Ⅱ卷共58分,其中必做题43分,通常包括化学实验、工艺流程题、化学反应原理等共计43分,选考题全国卷是15分。全国卷中,一般试题的阅读量较大,而且许多题在设问上设置空比较多,学生书面书写量明显增多。试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简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量都有所增加,难度比山东卷明显加大。 化学学科2016年的《大纲》和《说明》与前两年完全相同。这一信息说明今年化学学科的命题会遵循前两年化学试题的命题原则和方向,无论试题形式还是试题内容都不会有太大改变,建议在在最后几个月的第二、第三轮复习中,要在认真研读今年大纲的基础上,着重研究2014年、2015年两年的化学全国试题,找到这两年化学试题的特点,发现两年试题的共同点、差异和变化。教师要从中找到二、三轮复习的知识切入点和方法技巧,多参考全国各地高考复习统考模拟试题,引领学生做好复习。

(人教版)高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复习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 (最终版)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 ? 小苏打:????? 大苏打:?? 石膏(生石膏): ??? ?? 熟石膏: ???? · ? 莹石: ?? 重晶石: ??? (无毒) 碳铵:?? ??? 石灰石、大理石: ??? 生石灰: ?? 食盐:???● 熟石灰、消石灰: ????? 芒硝:?? ? · ?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 绿矾:???? · ? 干冰: ? 明矾: ?● ????? · ?? 漂白粉: ? ??●?? 、 ??● (混和物) 泻盐: ??? · ? 胆矾、蓝矾: ◆?? · ? 双氧水:? 皓矾:???? · ? 硅石、石英: ?? 刚玉:?●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 ?? 铁红、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硫铁矿:??? 铜绿、孔雀石: ◆ ???? ? 菱铁矿:???? 赤铜矿: ◆ 波尔多液: ? ???? 和 ◆?? 石硫合剂: ? ???? 和 玻璃的主要成分:?? ?? 、 ???? 、 ??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 ?? ? ? 和 ???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 ?? ? ?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 ? 水煤气: ?和?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 ??? ? ??? ? 溶于水后呈淡绿

色 光化学烟雾:?? 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 与浓??●按体积比 : 混合而成。 铝热剂:?● ? ?? 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 ?(?? ? 有机部分: 氯仿: ??● 电石: ?? 电石气: ? ?乙炔? ???: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 ? ?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 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 ???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 、 ? 、 ?等。 甘油、丙三醇 : ?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 、 ? 、乙烯、 ?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 福尔马林: ??— ??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葡萄糖: ? ? 果糖: ? ? 蔗糖: ?? ? ? 麦芽糖: ?? ? ? 淀粉:( ? ? )? 硬脂酸: ?? ? ??? 油酸: ?? ? ??? 软脂酸: ?? ? ??? 草酸:乙二酸 ????— ???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 ? 和水,使 ??? 酸性溶液褪色。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 ?——浅绿色

高考之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之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 一、第一轮复习之策略: 1、重视教材,狠抓双基 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在第一轮复习中,自始至终都应以 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 应用性。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能准确、科学、 全面地理解、使用和描述化学知识。例:在今年高考中,第 7题中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氮的核素,结构示意图等均出于 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第9题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第13题无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第26题各物质间的变化均源自教材中的基本化学反应;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二氧化硫转化三氧化硫的平衡问题;第27题中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检验;蒸馏烧瓶取自于教材中多次出现过的相关装 置的基本仪器;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取自于教材非金属及 其化合物;第28题氢气的实验室制备中CuSO4的作用原理等。第35题除第(4)问外均取自教材《化学与生活》中的内容。 2、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 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掌握化学基 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

题技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 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 习能力层次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高考考试中约占 30%-40%。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 “热点”之一。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 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 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 行分析,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今年高考 第11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吸热问题以及盖斯定律;第12题将原电池原理与微粒氧化性比较结合进行考查;第26题在物质推断题中加入电解法精练铜、化学平衡的计算和移动。 3、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今年高考化学以实验为主线的命题数 量明显多于往年,所占分数也明显高于往年。例如12题、27题、28题都是从实验角度切入,或以实验为线索,其分 数份额高达35分。 4、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应考实战能力 (1)加强题型训练。根据章节内容和要求,结合高考真题, 透彻理解知识点,切实打好基础。加强章节题型训练,举一

人教版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下面是为您推荐的人教版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 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

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

【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阅卷角度看备考word版)-物理小金刚系列

从高考评卷视角看高中化学的教与学 2017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 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 、Y 和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强 B .Y 的简单离子与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 与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 13.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 a 2(H 2X )的数量级为10- 6 B .曲线N 表示pH 与2(HX ) lg (H X) c c 的变化关系 C .NaHX 溶液中c(H +)>c(OH - )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 +)>c(HX - )>c(X 2- ) > c(OH - )=c(H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