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王朋娇

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_王朋娇

一、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促进全国院校进一步深化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普及与共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于2011年首次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启动的新一轮质量工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优质视频课程。视频公开课建设将是今后全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它通过自主建设、专家和社会公众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等方式,以新的面貌全面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展视频公开课建设会很好地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1]。

基于全民教育的国家政策,基于人民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教育方面,既需要推行普及教育,解决人民“吃得饱”的问题;也需要开展优质教育,考虑如何让人民“吃得好”的问题。中国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意味着原来局限在象牙塔中的知识、理念和交流方式,超出精英化的狭小圈子,成为公众自由获取和分享的文化资源。即将优质教育从在校学生延伸到社会大众,将教育的外延从学校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这一弊端的有效弥合形式,是我国教育事业从普及化走向优质化的有益尝试,是我国全民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无疑是惠民之举。所以,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目前国内外精品视频公开课研究现状

(一)国外大学网络公开课的研究现状

在美国,得益于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的运动,民众能够通过网络享受世界名校的课程。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OER的序幕,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逐渐在网上公布。后来,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纷纷加入到免费传播公开课的行列。

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

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朋娇,田金玲,姜强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摘要:为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特色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将优质教育从在校学生延伸到社会大众,将教育的外延从学校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使我国教育事业从普及化走向优质化,本文针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环节中的选题研究、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研究、拍摄与后期制作、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评价体系和宣传与推广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高等学校调整有关的教育理念,向社会公开、共享教育资源,使社会大众更加切实地体会到大学在服务社会、传播知识、引领思想和价值导向、培育公众科学素养等方面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期望更多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与全球顶级名校的网络公开课一样,让全世界共享,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资源;社会共享;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校资源社会共享视野下的网络视频公开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115)和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自适应学习系统理论模型建构及其效果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编号:1006—9860(2012)11—0086—07

2006年,美国苹果公司开放了i Tunes u学习频道,把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课程资料也集中了起来。2010年,互联网资源分享平台Very CD与知名字幕组“人人影视”介入,前者提供课程资源和发布平台,后者负责将课程的英文字幕翻译成中文,这些课程才在我国流行起来。随后,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顺势推出网络公开课频道,2011年初,更是高调宣布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2]。

网易公开课(https://www.doczj.com/doc/706972201.html,/open)自2010年11月启动,整合了全球顶级名校的500多门课程,网友可通过网易免费观看麻省理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高校的网络课程视频,并可以借鉴相关资料进行学习,还可以参与各类讨论交流活动。2011年1月,网易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成为OCWC在中国唯一企业联盟成员,并免费共享该组织提供的超过20种语言环境下的14000门课程。

(二)国内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研究现状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精品课程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受众的使用率和满意度,2011年4月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首次启动。精品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首批视频公开课申报只面向“985工程”高校。本次共有39所“985工程”高校申报了213个视频公开课选题,经教育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遴选出103个选题。2012年教育部将2011年4月份启动的“985”学校“视频公开课”项目,对所有高校和社会开放[3]。

2011年11月9日,国内多所高校20门课程作为第一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706972201.html,)、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集体亮相。2012年1月5日,第二批23门公开课又在网友们的期待中登场。2012年2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将立项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在“985工程”高校试点建设的基础上,2012年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

三、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研究

在耶鲁大学公开课程中,主讲心理学的保罗布鲁姆教授说,视频公开课是耶鲁建立“世界学术霸权”的大计[4]。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现实中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正在发生变化。国外名校公开课给国内传统的高校课堂带来的冲击不言而喻,因为学生有了更多选择机会,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会迫使老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同样也会给高校的教育改革带来冲击。目前,我国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已然成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然而,与国外视频公开课尤其是欧美名校视频公开课逾10年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国网络视频公开课才刚刚起步,国内视频公开课真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这就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完善。

(一)选题

在大学里,讲座是重要的学术和文化活动,内容比较精炼,选题比较前沿,观点也比较突出。开发这部分资源,投入周期短,形式比较活泼,也适合较多人的需求。通识类课程大众接受面广,也将是精品视频公开课优先建设和发布的重点。国内高校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内容将与国际接轨,所以为了让精品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内容更丰富及方式更多样地呈现给学习者,并且也会更系统化、人性化,让学习者选择起来更方便、更深入,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选题研究日益凸显。

为了了解目前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选题情况,通过对“爱课程”“超星公开课”和“网易公开课”网站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进行选题类型、选题比例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1.选题类型

目前,我国对于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的分类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进行划分。一般将五个一级门类(分别为自然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类)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归类或细化。

自2011年11月初,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爱课程”正式上线,截止到2012年6月27日,“爱课程”网站共上传课程60门。其选题类型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基础科学、工程艺术、农林医学等几个方面,共305集视频。

“超星公开课”是国内又一个典型精品视频公开课平台,目前提供24门课程,519集视频。该平台将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进行细化,其内容涉及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理工、文化六大类并定期同步更新公开课内容。

2.选题比例

通过对上述网站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进行选题比例的相关数据统计,具体选题比例如下:

爱课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平台,目前共

发布课程60门,其中文学艺术12门,约占总数的20%;哲学历史13门,约占总数的21.67%;经管法学9门,约占总数的15%;基础科学和工程艺术均为10门,各约占总数的16.67%;农林医学6门,约占总数的10%。

“超星公开课”根据学习者实际学习需要,从其学术视频中精选出上线的24门课程,分为历史、文学、艺术、哲学、文化和理工六个类别,并且每个类别包含4门课程,人文社科类所占比例非常大,达到83.34%,这也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对切身生活与工作的实际需要。理工类则集中于数学和建筑学等,约占16.66%。

通过对上述视频公开课在选题类型和选题比例进行的调研和分析,可知:视频公开课选题门类齐全,但建设力度和关注度有所差异。目前,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关于选题的相关工作也正处在探索阶段,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选题类型几乎涵盖了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和农学类五大门类。但与国外名校公开课相比,还不够细化,不够全面,覆盖面需要继续扩大。从选题比例的数据发现人文社科比例居高,医药科学类比例甚小。农业科学类视频公开课是建设力度最小、关注度最低的一个门类。目前,这也是视频公开课选题的一个缺口,相关高校应加强这一学科建设。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选题面临很多的问题。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选题是从社会人文领域的讲座开始,还是通识类课程优先建设发布?或者从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始,每门课程如何建立一定的更新机制。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总结研究,以求实效。

(二)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

1.内容结构

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内容结构安排上,目前遵循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的规定:每门课程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要求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每一讲为一专题,专题内容尽量独立,又要保证整个课程的系列性、逻辑性和完整性。通过对爱课程网站的学习,发现精品视频公开课在内容设计上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负荷程度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在呈现上也能够根据学科特色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和呈现方式,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一是内容的选择合理,实用性强,但知识点全面性不够,条理性不强,划分方式不够科学。目前,大部分精品视频公开课内容选择注重实用性与丰富性,知识性内容选择较为合理,然而仍存在部分问题是部分课程没有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出现丢漏知识点现象;部分课程出现知识点之间关系不明确,呈现顺序出现重复、混乱等状况;还有个别课程只是按照教材原有顺序,以章为单位组织起来,没有规划,略显死板,没有创新性。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对知识内容分析不到位、知识点关系分析不准确造成的。

二是课程内容本身呈现方式多样,但通过视频呈现时,时机选择不当。在课程内容呈现方面,课程内容本身的多媒体元素呈现方式多样,基本能满足学习者要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应用得当,音频效果较好,新上线的课程均配备了标准字幕,显示较为清晰。但同时,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采用视频方式,主要内容的呈现均通过视频窗口完成,辅助教学的工具和资料较少,在不增加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情况下,选择适当时机将主要信息合理呈现较为困难。

2.教学方法

任何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关注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的灵魂,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开放课程,更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致力于展示中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推动着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但在实践过程中还不理想,教学环节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学构思和环节准确安排但缺少创新设计

精品视频公开课每一门课程都各具特色并且在教学构思中都能做到各环节教学的张弛结合,准确到位,即动静有序,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注意到科学地安排知识点,难易相间,相辅相成,既有个别难点的突出,又注意整体教学的完整性。通过浏览“爱课程”网站上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师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教学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主讲老师缜密的教学安排,但课堂上多以呈现知识为主,缺少教学高潮和教学创新点,课堂气氛单调。

(2)教学方法恰当选择但形式单一

首先,在教学方法选用上,目前大多课程仍使用传统的教授方法,将教学内容和题材逻辑有序的展示,让教学知识点具有清晰明了的层次性。经典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上名师精湛的教学技巧让课程内容得到了浓缩和升华,为课程注入了生命力。但精品视频公开课也有弊端:内容上偏重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忽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开发过程上又偏重其他技术方面建设,忽视教学方法设计,没有专业的教学设计或教育技术学人员参与进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导致部分课

程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

其次,教学活动设计缺失,与学生少有互动,课堂形式单调。很多学习者看完公开课之后,希望主讲老师能解答疑问。但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主页上显示,除少数学习者之间进行讨论之外,很少能看到主讲老师针对学习者提问的回复。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于丹老师主讲的《千古明月》在网上备受青睐,她生动优美的语言,浓郁的书卷气息总能让学习者在畅游历史的同时享受艺术的熏陶,纵使这样的大师,她的课堂也依然缺少多样的教学活动、灵活的师生互动,课堂上大多时间是教师的讲授,而严重缺少学生思考及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

(三)拍摄与后期制作

为保证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展示与传输效果,课程制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媒体制作、传播标准和规范,符合《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该标准从前期录制、后期制作和视、音频交付文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前期录制包括课程时长、录制场地、课程形式、录制方式及设备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后期制作包括片头与片尾和技术指标两方面要求。以上两点保证了拍摄现场的环境和视频画面的构图、质量、声音等的效果。有好的技术标准才有好的拍摄效果,才能体现课堂现场感,让学习者有亲临授课现场的感觉。但精品视频公开课从内容表现上看,又和其他娱乐视频节目不同,它不以图像为主要展示对象,声音才是它主要的信息载体。以声为主、声画结合的内容表现使精品视频公开课恰好符合当下学习者伴随性收看和收听的学习特点与规律。目前精品视频公开课大多以课堂实录为主,通过各高校的自主建设,让广大学习者感受不同高校的文化氛围。

而实际课程制作中尚存在问题,像视频的拍摄水准参差不齐,导致部分课堂拍摄内容不完全,不能及时恰当地捕捉到师生的互动,不能多角度生动展示课堂,使课堂缺少生气。还有部分后期编辑效果不理想,没有专业的后期制作人员,视频剪辑不够专业,影响了视频整体水准。虽然技术不是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最关键环节,但如果做好是可以锦上添花的,所以我们应提高拍摄和后期制作水平。

(四)知识产权保护

精品视频公开课讲义、PPT文件甚至授课视频,都包含了主讲教师以及制作团队的辛勤工作和成果,都是有知识产权的。一方面应该促进这些成果的共享,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应给教师的知识产权以某种程度的认可。在这一点上,对他人讲义、PPT文件甚至授课视频的参考、引用或使用,要加强数字版权保护及相关立法工作,保护相关方应得利益[5]。需要建立与参考文献的引用类似的学术规范,并在广大教师和学术界得到认同和普及。以期使课程和讲座相配套的教学辅助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在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也与网络公开课一同公布,最终形成所有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的教育资源完全公开。

但是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关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相关的立法规定,而是只有一些指导文件。教育部颁发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文件指出,高校和建设团队在享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称号及经费补贴的同时,应根据有关协议独家许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单位通过互联网免费传播课程基本资源,并拒绝任何单位及个人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义商业使用。同时,为尊重和保护高校及教师的知识产权,教育部授权有关单位对符合出版标准的拓展资源按照出版协议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明确课程建设方与课程共享系统运行管理者以及使用者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另外,高等教育出版社依据教育部教高厅函[2007]32号文件的授权设立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以及由该资源中心倡导设立的“全国高校课程资源联盟”,不具有对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著作权进行集体管理的合法性和正当性[6]。

因此,如何在知识共享与产权保护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如何界定职务产权,如何让教师权益获尊重,这都是我们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五)评价体系的建立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网络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因此,精品视频公开课评价既要评价课程内容,还要评价课程制作技术。本文认为对课程内容的评价不仅关注传统内容评价,也应关注哪些课程适合录制视频公开课,哪些不适合。对适合的录制课程,我们就应关注它课程本身的课程建设情况和功能特性,针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公开的特性,这样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精品网络课程评价属于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在网络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之一。本文认为精品视频公开课评价也属于广义的教育课程评价,它是根据课程目标,对应用网络媒体表现的某一学科内容和实施该门学科内容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

在实际建设中,精品视频公开课采取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社会公众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等方式。教育部规定推荐的课程,在本

校校园网使用2周以上,本校师生评价优秀,并经学科专家和音像技术专家审查通过才可以上报。这样的遴选过程体现了精品视频公开课评价体系的初级形式。但是因其网络特性,精品视频公开课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其他教育评价工作,如传统课程评价、学校管理评价、教材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等有所区别。评价时应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特殊性和网络教学的特点进行评价。所以网上在线传播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它的评价与筛选,例如网易公开课推出的“投票决定翻译进度”模块,观众投票数高的,会得到尽快翻译的资格,类似这样机制都是对课程的一种评价。为了促进视频公开课的自我激励、监督、管理和自调等功能的健全,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已势在必行。

(六)宣传与推广

目前,精品视频公开课采用全国统一的共享平台,以爱课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706972201.html,)为主,同时和商业网站合作在公共网知名门户网站同步推出,力求做到覆盖就是收视率的传播方法,网易、新浪和超星学术视频等网站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都具有很高的点击率。

通过以上的宣传,精品视频公开课上线以来,在经历了一段“寂寞”时间后,还是收到了良好的访问率,但是针对我国呼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国情,这样的访问率仍旧不尽如人意。在实际当中,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使用和建设还局限在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团队,个别社会学习者,大多的社会人员不仅不会使用精品视频公开课,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思考,是课程质量的问题,还是宣传不到位,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总之,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必要的。

四、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建设的对策

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已取得可喜成果,它不仅带动高校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将优质的课程与大家共同分享,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而且,在社会上,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添砖加瓦。可见,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任重道远,为了优化其建设,扩大其社会学习服务功能,本文针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选题尽量扩大其学科覆盖面并均衡建设,力求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目前,我国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教育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地响应,全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将加快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的建设进程。高校视频公开课不仅面向全国所有高校的学生、社会大众,也会如MIT公开课一样走入国际视野,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面貌。未来的国内视频公开课将会呈现百家争鸣之态,质量决定权在社会公众手中,督促激励高校奉献最优质的学术资源。所以为了建设优质的、中国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在选题方面应当建设更多的普适性课程,面向全社会公众、甚至未来的世界公民,传播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成果。而专业性太强或需要较高基础水平的课程不利于课程的普及,不适合作为视频公开课的课程选题[7]。

虽然目前我们建设的课程覆盖了学科分类的几大领域,但还远远不够。经济与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速度和数量的扩大也是惊人的,所以精品视频公开课的选题必须尽量扩大其学科覆盖面,满足广大受众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给予边缘学科足够重视,均衡建设,不失偏颇,这就需要该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或者高校积极参与进来,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以上两个措施加强选题的建设,让选题更丰富,更全面,统筹兼顾,均衡发展。

(二)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建立网络交流模块,促进师生互动

精品视频公开课要充分关注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改革,以师生互动研讨为主要特征的课程,能够促进高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改革,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课程教与学的环境。所讲授的内容不仅要扎实,更要有新意,能够产生启发作用,激发学生或者说是听众的创新意识。作为授课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方法,加强创新,突出特色,多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切忌照本宣科。要做到与学生的互动,从而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激发观众的求知欲与学习内动力。

在把握核心教学内容(知识性内容)质量的基础上,从远程教学特性出发分析精品视频公开课中需要呈现的内容要素,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内容要素之间内在关系的内容组织结构,设计特定内容的呈现时机、方式、效果等。精品视频公开课内容设计偏向于隐性设计,为显性的形式设计打基础。精品视频公开课是在网络平台上开放的课程,那么就要依据学科性质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尽可能保证知识的最新性,否则就失去了可信度。不同学科拥有不同的逻辑性,我们要在遵循其自有内容的逻辑性基础上勇于创新,又要不失条理性。因其网络课堂与普

通课堂呈现方式不同,普通课堂是面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随时监督和提醒学生,而网络课堂不同,它具有时空分离的特性,所以在课程制作中,我们就要在掌握网络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网络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再去选择适宜的时机将教学内容有效地呈现。由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学习者是一个数量上相对庞大的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学科背景和学习习惯,而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一种立足于开放、共享传播理念的优质教学资源,它具有明显的普适性,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需求,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能把握全局,依据绝大部分学习者的需求,结合学科的专业特点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强化、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的选择、内容知识点的选择和层级划分、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等,以实现学习者的学习最优化[8]。

教学方法上应灵活多样,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不仅鼓励实录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也包括网络学习者与主讲教师的线上线下交流。对此我们应积极构建类似论坛式的网络平台模块,鼓励教师同网友互动。古语云“教学相长”,我们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呼吁主讲教师,甚至本课程相关从业人员或专家都参与到问题讨论和交流中来。在与教师讨论的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体会他们的思想、理念和生活、人生态度等,从而让更多学习者欣赏他们的才华和魅力,也让他们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共享。

(三)组建专业的制作团队,以确保精良的课程制作

针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制作效果不一的问题,我们建议应采用先进的团队合作理念,将课程和课件的开发制作形成一项系统工程,由一流的教师讲授,由教学设计或教育技术学专家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由专业的媒体制作团队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如此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发挥各自优势,不仅减轻了建设校的工作量,更提升了课程的品质。如若有条件限制,也可以对参与课程制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保证课程制作的水准。

另外,要注重课程拍摄前的准备和拍摄后的编辑,坚定不移地保证节目质量,不要为迎合大众而牺牲优秀的教学内容[9]。

(四)完善知识产权,保障教师权益

由于国家精品课程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通过传播者的传播,有限群体生产的数字化资源才能融入社会,并最终成为人类共享的财富。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为了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共享,一旦共享不当,就会触及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利益。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依然是国家在制度层面制定一套更加详尽且切实可行的措施。只有解决了这一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才可能凭借网络的平台,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更多人一同分享。

为了既保证共享又保障创作者及其单位的权益,我们建议设立集体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由他们提供可选择的授权形式和条款,由此创作者即教师就可以和学习者共同分享其成果。随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快速发展,各建设高校逐渐推行成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拥有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及相关资源的管理权。制定法规制度的同时,对门户网站也要实行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效地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使得精品课程教学资源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10]。只有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地对精品视频公开课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使其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和充分利用。

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师给予奖金、建设费、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奖励,让更多教师参与进来。最后谋求与企业或者基金会的合作,力争建设资金上能自给自足,这样更有利于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和维持。

(五)建立有效的反馈评价体系,促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网络学习资源,想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课程的国际化进程,要想做得更好走的更远,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网上实时数据统计、分析、评价体系,积极引导、规范网友的学习行为,建立专家评价体系,发挥专家在评价表彰课程、引导网友成长和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期在不断的改进与更新中提高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以往针对学习资源的评价是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由此可见,这种由学生(包括社会大众中的学习者)和专家分别打分评价的模式必将应用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评价体系中去,最终形成学生和专家等对课程的多元评价。

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网络在线形式,本身就便于遴选出学习者认可和制作精良的课程。通过这些反馈评价促进课程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大学的所有精品课程视频都全程上网公布并及时更新。完成课程评价的同时,我们在教师的考核、培养和发展目标

设定上也有必要进行改革探索,在专业知识、教学艺术、教育技术能力等多方面促进教师全新发展。

(六)使用个性化的宣传办法扩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知名度

鉴于精品视频公开课受众既有大众传播特点,又具有专业化分众接受性质。受众类型又具有多、杂、散等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受众应使用个性化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视频公开课的知名度。

1.选择平面与电视等传统媒体向大众宣传

报纸、杂志、电视媒体虽属于传统媒体,但从发行量和覆盖率上还是拥有可观性的读者与观众,所以精品视频公开课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向大众宣传。

2.拓展教育网和多元社交网络向大众推广

高校学生是目前的主要服务对象,故应该在各高校校园网上连接精品视频公开课。同时利用多种网络尤其是社区、腾讯QQ、人人网页、微博等社会性交际网络,扩大课程的知名度和收看率。另外,还应积极借鉴国外公开课引入国内的经验启示,制作多语言版本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打破语言障碍,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通过学习者的推荐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推荐,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引用恰当的视频公开课穿插进课堂,让学生欣赏与学习。另外,鼓励社会上的学习者在“淘课”时,积极向周围人推荐优质的课程。由此通过学习者来扩大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收视率。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创设了一种崭新途径,微观上看,满足了公民“学点什么”的朴素需求,宏观上看,则是对文化强国之路的极佳注解[11]。本文针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教学课程改革和培育公众科学素养等作用,如何让视频公开课获得广泛认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教高司函[2011]105号文件.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

设工作的通知[Z].

[2]关注国内课程:中国高校课程公开给谁看?[EB/OL].http://edu.

https://www.doczj.com/doc/706972201.html,/l/2011-06-13/1859203638.shtml,2012-08-14.

[3]教高司函[2012]11号文件.“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

推荐工作的通知”[Z].

[4]杨彬.教育观察公开课:另一个百家讲坛?[EB/OL].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706972201.html,/hqpl/zggc/2011-11-16/content_4387372_2.html, 2012-08-14.

[5]张静然.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

(3):30-36.

[6]古祖雪,罗施福.论国家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著作权的行使[J].河

北法学,2010,(7):37-44.

[7]董榕,徐玮,张剑平.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现代教育技

术,2012,(2):54-59.

[8]刘智斌.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研究—基于学习者的视角[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11.

[9]王健,吕金鹤,何扬.哈佛大学网上公开课的制作技术和课堂行为

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71-75.

[10]冯瑞.世界名校开放课热潮对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

电化教育,2012,(2):17-21.

[11]唐景莉,翁小平.大学视频公开课:名师网上授课赢得广泛好评

[EB/OL].https://www.doczj.com/doc/706972201.html,/focus_1658/20120116/t20120116_

732286.shtml,2012-08-14.

作者简介:

王朋娇: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wangpengjiao@https://www.doczj.com/doc/706972201.html,)。

誅收稿日期:2012年9月9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