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否定句对比教案

英汉否定句对比教案

英汉否定句对比教案
英汉否定句对比教案

闽江学院

《汉英语言比较研究》课程教案

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内容:英汉否定句对比

班级:10对外汉语1班

成员:陈婷、李添金、黄更新

英汉否定句对比

通过本课学习英汉否定句的差异,对比两者的同异,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和汉语否定句的差异,从而在作文、翻译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时候尽量避免出现错误。

教学目的和要求

①帮助学生了解英汉否定句中的表达形式和两者的差异,以及造成的原因;

②掌握如何判断否定句及否定的功能,英语和汉语中表达否定涵义的形式极其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

③利用否定在英汉语言中的功能,提高作文、翻译的水平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英语中表达否定涵义形式,汉语中表达否定涵义形式,英汉否定是非问的对比

(引入)翻译句子:Certainly I do not teach because teaching is easy for me.

这一句可以有两种理解:

(l)当然,因为教书对我来说是容易的,所以我不教书;

(2)当然,我教书,并不因为教书对我来说是容易的。

该句会产生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解读,与对该句的否定辖域有不同的理解有关,因此,我们如果能从汉英语否定辖域差异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句子,则学生就会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

一、什么是否定句

怎么判断句子是否定句呢?(以六个例子引出三个判断属性)

他不喜欢搓麻将。(符合三个属性,是典型否定句)

.我拒绝回答你的问题。(符合(1)(3)属性,比较典型的否定句)

他难得来看我。(不是否定句,“难得”是频度副词,无否定词出现)

He doesn’t like English songs.(符合三个属性,典型否定句)

He failed to work out the problem.(符合属性(1)(2),比较典型否句)

He is unfriendly.(符合属性(1),不典型否定句)

凡是否定句一般都具有下列3个属性:

(l)意义上表达一个否定命题,该否定命题的原型核心意义是“否定存在”或“否定数量”;

(2)句子中出现表示负向意义的专门用于构成否定句的词(如not,不等),即否定词;

(3)否定词作用在谓语动词上。

由于否定对比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复杂,要在本课中涵盖所有的面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只选择了其中一部分内容纳入到了我们的对比研究范围之中。

二、否定功能

否定在日常的语言交往中应用十分广泛,正是因为否定具有强调功能和含蓄功能。

1、强调功能

在日常用语中,为了强调某一特定部分会用到否定结构。下面几个固定搭配、词组、或单词都体现了否定的强调功能。如例子1:

“为了取得最佳效果,这件事情不得不这么做。”

句子中用到了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根据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原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用上否定词“不得不”以后,这句话加重了“这么做”的语气,强调了必须这么做才行。

在英语中,我们也会经常碰到表面上看似否定,实则表示肯定甚至强调的否定结构。如:如课件上的例子:

The city is nothing if not up to date.这座城市非常现代化。

此句是用nothing if not…用于加强语气,译为“极其,非常,确实”。

除此之外还有用not fail to do…,can not but…都表示“必须”、“一定”的意思。用leave much to be desired可以译为“极不满意的,缺点很多的”。用the last表示暗否定,译为“最不可能的,最不愿意的”。用not doubt(be sure)意为“确信,必定”;no more than作修饰语时,相当于only,译为“只”;anything but(by no means)意为“决非”,这些含有否定词的固定搭配都有强调功能。

2、含蓄功能

在汉语的否定结构中经常会出现起否定作用的疑问词,如“哪里”、“谁”、“几时”、“什么”等。汉语中还有另外一种特殊的否定形式——“含蓄肯定”表示肯定的意义,从而使句子具有含蓄的功能。汉语中表示含蓄肯定,常会用到“差一点没”。如:

“时间好紧,我差一点没答完题。”

其实,这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我好不容易才答完题”或“我费了好大劲才答完题”。另外,“差点儿没忘了”和“差点儿忘了”是一个意思,都是几乎忘了,可还是想起来了;“小心别洒了”和“小心洒了”也是一个意思,都是叫你别洒了。

与汉语的否定结构中的含蓄表达相比,英语含蓄表达本意的词更繁多、更为复杂。它们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超过汉语。名词,如absence,failure,difference等;动词,如lose,escape,mind,exclude等;形容词,如last,absent,ignorant,deceptive等;介词中,如against,above,beyond,beside,under 等;副词中,如vainly,down off等;连词中,如before,in case that,until 等。如课件里的例子:

The old woman is past work.这个老妇人不能工作了。

句中的past译为了“不能”,而不是通常的“经过,超过”。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否定结构表达含蓄否定的意思。

三、英语中表达否定涵义形式

(一)用否定形式表达否定涵义

1、用否定词缀表达否定涵义

英语中表达否定的词缀数量很多,否定词缀分前缀和后缀。

常见的否定前缀有:un-,non-,dis-,mis-,in-(im-,il-,ir-),anti-,under-,counter,这些词缀通常加在形容词、名词或动词的前面。如:unhappy,unfair,dislike,disadvantage,mistrust,misfortune,informal,antibiotics,un dermanned,counterattack等。英语中的否定后缀只有三个:-less,-free,-proof,常加在名词或动词词尾。如:helpless,homeless,salt free,bulletproof等。

2、某些词或词组表达否定涵义

①名词

常用来表示否定涵义念的名词有:neglect,shortage,absence,lack,failure,ignorance,difference等。

②动词或动词词组

常用来表示否定涵义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有:miss,fail,hate,ignore,lack,lose,avoid,cancel,deny,deprive,escape,forbid,miss,r efuse,stop,keep off,prevent…from等。

③形容词集形容词词组

常用来表示否定涵义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有:hard,wrong,empty,last,absent,bad,bare,poor,free from,short of,clear of,far from,等。

④介词或介词短语

常用来表示否定涵义的介词或介词短语有:off,without,away,beneath,above,beyond,against,past,instead of,but for,out of 等。

⑤连词

常用来表示否定涵义的连词有:till,before,unless,but等。

3、某些句型或结构表达否定涵义

用来表示否定涵义的句型或结构很多,常用的有:too…to,“太……不……”,the more…the less…,“越…越不…”,more A than B“与其说…倒不如说”,more than…,“不仅仅,超出…”,less+形容词或副词原级+than,“不如……”,the least+形容词或副词原级,“最……”,prefer…to,“宁可……也不……”,yet或remain+动词不定式,“没有,未曾”,be too much for,“非……能力所及,对……谈何容易”等等。

(二)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涵义

一般情况下,肯定句只表达肯定涵义,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说话人的语气,有些肯定句却能表达否定的涵义。这类情况很少见,而且用肯定句所表达的否定涵义比否定句所表达的否定涵义也要含蓄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条件句特别是虚拟条件句表示否定涵义

如:If I were a bird,I could fly.=I am not a bird,so I cannot fly.

如果我是鸟,我就能飞翔。

2、用肯定问句表示否定看法

①一般疑问句表达否定涵义

如:Am I your servant?=I’m not your servant.我不是你的仆人。

②特殊疑问句表达否定涵义

如:How is it possible?=It is impossible.这不可能。

3、肯定陈述句表示否定意义

如:It will go hard with him.他前途不妙。

4、感叹句表达否定概念

如:For all I care!这事我才不管呢!

God only knows!没人知道!

四、汉语中表达否定涵义形式

同样一句话,既可用肯定句式表达,也可用否定句式表达,但后者比前者语意要轻些。在将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时,要注意不可将句子的意思弄反了。例如:老黄脾气真大。用否定句式来表达,可以说“老黄脾气真不小”,却不能不假思索地只在“大”前加个否定词“不”,说成“老黄脾气真不大”。这样,虽然也是否定句,但将句子的意思说反了。

1、汉语否定表达标记有三种:类前缀,如非-、未-、无-等;独立词语,如否定词语无、没(有)、甭、非、休勿、未、莫等;否定结构,如非……不可、不是……而是(就是)、既不……也不等。

2、汉语中动词谓语句和形容词谓语句变成一般否定句,都是用否定词不、没(有)、别等来否定动词或形容词。

(1)她不愿学游泳,别逼她。

(2)你不老,还年轻。

汉语中名词短语也可以直接作谓语。在这类肯定形式的陈述句中,主谓之间可以加“是”或“在”,也可不加。如:

(3)明天(是)国庆节。

(4)一个(在)东面,一个(在)西面),遥遥相对。

但若变成一般否定句,一定要加“不是”或“不在”。(3)、(4)应改为如下一般否定句:

(5)明天不是国庆节。

(6)一个不在东面,一个不在西面。(“遥遥相对”略掉,以免语义矛盾)

3、不涉及对比重音时,汉语中否定范围多半是紧跟其后的一个次或词组表

示的语义范围;但是也可以从否定词后的第一个词开始,到动宾词组的宾语或动补结构的补语结束。把和被字前的否定词的否定范围则包括宾语、谓语动词和补语等成分。

(7)为什么还没有消息?代表们为什么还不回来?

(8)第二天,我晌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茶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动宾词组)

(9)你甭把爹当傻瓜!(动补结构)

一般来说,否定词前的句子成分属于否定范围之外成分,但在主语相当于逻辑宾语的句中,动词谓语前的否定词的否定范围却可以包括主语。在动补结构中否定词的否定范围必然会延及它前面的动词。

(10)咱们的窟窿还大呢,春上的工钱都还没给……(主语相当于逻辑宾语)(11)大嫂丢不了,跑不掉。(动补结构)

汉语中,“不”加在连动动词短语(包括前一项是介词短语)前,其否定范围有三种可能:否定两项;否定前项不否定后项;否定后项不否定前项(最后这种情况书面语中较少,口语中较多)。

(12)明天不去学校上课。(不去学校,也不上课)

(13)我不坐公共汽车上班。(上班,但不做公共汽车)

(14)不骑车带人。(骑车,不带人)

有时,同一否定式因上下文不同,否定范围也不同。

(15)他从不在家看书,天天去图书馆看书。

(16)他不在家看书,成天看电视。

五、否定是非问

1、语调否定是非问(以两个情景讲解)

这类问句都是在一个否定命题的后面加上“吗”、“吧”、“啊”构成的,表示的都是发问人对一个否定的事实持怀疑态度,并且对答案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只是怀疑程度的不同决定了用不同的疑问语气词。它的使用依然依赖问话人对上下文、语境和已有知识等信息的掌握。

如:

(情景一)

甲这不是我原来那支钢笔。

乙不是?

甲嗯。

乙我看看。

英语的一般疑问句没有疑问语气词之说,只是把陈述语序的主谓倒装,并在句末加上问号即构成一般疑问句。但英语中也有类似汉语语调是非问的陈述疑问句,即在一个陈述句的末尾直接加上问号构成一般疑问句,句尾也往往用升调,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了问话人对事实的认定有一定倾向性,问句表现了问话人的惊讶、怀疑的心情,希望得到答话人的证实,其中也有这种重复上文或由语境引起的否定是非问。如:

(情景二)

A There is no food in the fridge.

B No food?

A No.

这例子是重复上文的话,但其中对于“No food?”的回答,根据句意冰箱里的确没有食物了,那么汉语中对于“没有食物?”的回答应该是“是的”,但英语却用了“No”。

2. 语气词否定是非问

(1)一个否定命题+吗?如:

陈白露(冷冷地望着她)你说得不累么?

顾八奶奶可不是,我是有点累了。(曹禺《日出》)

这类问句本身就表达了问话人对事实的认定倾向,所以回答也多是肯定的,但除了直接对

疑问焦点进行的直接回答外,也会出现针对疑问预设的回答。

(2)一个否定命题+吧?如:

“你不想把我当成你的敌人吧,屈拉?”史纳皮说着,向他走前一步。

“我———我不———知道你———”

“你十分清楚我的意思。”(J.K罗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苏农译)

由于这类问句比句末用“吗”的问句更倾向于肯定的回答,所以答语也往往是对否定命题的证实。答语部分除用“是啊、对、嗯”等词直接回答外,还会从侧面进行间接的回答,也会出现不对疑问焦点进行回答,而转向问话人的发问动机,或者给出针对疑问焦点更多的信息。

(3)一个否定命题+啊?如:

甲怎么不喝呀?不爱喝咖啡啊?

乙这洋玩意,还真不习惯。

这类问句,对于不带感情色彩的问话往往可以在答句中给出原因,而对于带有惊讶、不满等感情色彩的问话有的给出原因,有的是用在进一步追问的语境下,往往没有答语,答话人可以用行动予以回答。

但是,在英语中是没有疑问语气词的,一般疑问句的典型形式是把陈述语序的助动词提到主语之前,在句末加问号,并且用升调来表示疑问。如果是否定的一般疑问句,也是表明问话人对情况已有所了解,并做出了自己的猜测、判断、估计,但与事实不符,于是发出疑问,期待对方给予与自己判断相吻合的答复。如: (1)“Couldn’t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 Dumble dore?”

“Even if I could, I would not。”

(2)———Haven’t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No, I haven’t.

从这两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英否定是非问相似的格式在相似的语境中所表达的语用功能是相似的,但在语法结构形式上不同,而且答语方面也要注意。如例2在汉语中如果没有做完作业,对于这一否定是非问的回答应该是“是的,没做完。”,但在英语中是用“No”来回答。

3、伴有“是吗”、“不是吗”的否定是非问 (看例子)

大妈哼,不教我相看相看他,你不用想上轿子!

二春您不是相看过了吗?

大妈我?见鬼!我多咱看见过他?

由这例句可以看出,对这类问句的回答,有的可以直接针对疑问焦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回

答,有的可以就问句提出的事实进一步追问,而有时对于某些情况,问句最后的声调用的是低平调,只是在提出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未必需要回答的。

看下英语中是怎样的:

——“Er—Petunia, dear—you haven’theard from your sister lately, have you?”

——“No,”she said sharply.

——“Why?”

从这例句我们看出英语附加问句比汉语附加问句在形式上规定更为严格,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答语,如例子中如果没有收到来信,汉语中应该用“是的,没有”来回答,而在英语中则是用的“No”。

六、汉英否定是非问差异原因分析

1、语言本身的原因

汉语属于问答关系型语言,它是就答案是否符合问句命题的肯定否定做出回答;而英语属于答句定位型语言,是就答句命题本身的肯定否定做出回答。也就是说,汉英在回答问句时所肯定或否定的对象是不同的。“在汉语里,答话人在回答问话人的否定是非问句时,他首先对问话人所自认为的主观想法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见,接着答话人才说明客观事实是怎么样的或将是什么样的。……而英语正相反,答话人回答问话人的否定是非问句时,他所肯定或否定的是客观事实,而不是问话人自认为的主观想法。”

2、社会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语言能够反映文化。无论是学习哪种语言,都不能脱离这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汉英两种语言正是反映了汉英两种不同的文化。汉民族的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注重集体利益,强调团结合作,认为个人应融入到集体之中,强调与集体的和谐。“以群体观念为特征的汉文化往往将整体置于个体之上,个体只是整体的一个环节或一个分子,整体是稳固的融合关系。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就自然强调整体、突出整体。主、客观之间是一种相互适应、和谐统一的关系。”而英语国家的文化中个人主义是主流的价值观,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注重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体,突出个体,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较松散,人与人相互依赖的程度低。“个人的身份、作用、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尊重。

3、思维方式的不同

在这两种不同文化影响下,也形成了汉英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在集体主义的影响下,汉民族人往往先考虑对方的意见、观点,再就客观事实做出回答,不是直陈主题,而是迂回曲折地表达观点,体现一种环性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交际双方的和谐与融洽,因此在回答否定是非问时,我们会先就问话人的主观看法给予回答,然后说明客观事实。而对西方文化有深远影响的逻辑学导致西方人形成了一种线形思维方式,对一个确定了的谈话主题,他们往往直接给出自己的观点。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思维中,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主观看法,并且直截了当地表

明客观事实的情况,而不会去呼应问话人的主观看法。因此,在回答否定是非问时,他们是直接就实际情况做出回答,而不去考虑问话人的观点。

七、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方兴未艾的事业,对外汉语的教学效率问题也是我国语言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多种研究表明,汉语否定句教学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否定句与相应的肯定句相比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针对英语国家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应该让他们充分注意到这种差异, 在语言本体教学以外,加入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让他们能充分理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避免错误的发生。

教学方法与建议

本课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方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课程强调课堂内外大量的实践练习和学生的充分参与,一方面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一丝不苟地完成否定例句的分析,然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该课程学习,学习者可基本了解否定的功能、英汉否定的表达形式、两者在表达上的差异,以及形成的原因,提高作文、翻译甚至未来对外教学的水平。

课外延伸

本课程主要参考资料包括:

[1]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费亚夫.英语否定结构的表达与翻译[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刘学明.汉英习惯用法对比研究及应用[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佚名.浅谈英语否定中的迷宫.英语辅导报网站[EB].2006.

英汉语对比分析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英汉语对比分析》课程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You are asked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In the discussion, the definitions, main research contents, prospects, even some more exampleswhich are based on your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included in if necessary. The structure of the paper consists of several parts such as the 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main body and references. More than3000 word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aper.)(40%) 摘要:“how”和“怎么”作为英汉语言中重要的疑问词,得到了深入研究,但这种关于两者之间对比的研究却罕有。本文通过对“how”与“怎么”分别在其本语言之中的用法分析,加以两者之间相同与不同处的对比,研究在非疑问用法(感叹、反问、虚指、任指)下,“how”与“怎么”作为疑问代词,其具有的共通性与特殊性。最终得出两者在语义、语用、词序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的结论。 关键词:英汉对比怎么 how疑问词 英汉语对比分析——疑问词: 非疑问用法下,以“怎么”与“how”为例 一、定义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中将疑问词分为三类:疑问代词、疑问形容词和疑问副词。中文中“怎么”就是典型的疑问代词。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指出,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或无疑而问。而当疑问代词不表示疑问时又存在任指和虚指两种情况。方绪军先生的《现代汉语实词》中提到,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体词性疑问代词、谓词性疑问代词和加词性疑问代词。 他认为“怎么”在行使其疑问用法时,作为加词性疑问代词,也就是不作主语、宾语或者谓语。而黎锦熙先生于《新著国语文法》中最早提到了对“怎么”的研究,确定了其非疑问用法的存在。 英语中疑问词通常分为疑问代词与疑问副词两类,同样具有疑问用法与非疑问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练习 注意事项: 1.英汉语言句法/句式差别; 2.体会英汉互译句式转换规律; Sentences: 1.In praising the logic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e must not lose sight of the fact that in most cases where, so to speak, the logic of facts or of the exterior world is at war with the logic of grammar. 2.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老婆们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加上训骡,出 了西脚门往东,过荣府正门,如一黑油漆大门内,至仪门前,方下了车。 3.When about three hundred men had been landed from these vessels and were marching rapidly to camp, the Morini, who had been left by Caesar in a state of peace when he set out for Britain, were fired by the hope of booty, and surrounded the troops, at first with no very large number of folk, bidding them lay down their arms if they did not wish to be killed. 4.I had spent a long day on a hired mule before the mail carrier who had been my guide pointed to a cabin on the far side of a stream, mutely refused the money I offered, and rode on. 5.Mr. Kennedy apparently was hit by the first of what witness believed were three shots. 6.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know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7.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hall be the states which, having participated in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t San Francisco, or having previously signed the Declaration by United Nations of 1 January 1942, sign the present charter and ratify i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0. 8.After watching the fish for some time, they asked me for pairs of several different kinds, pointing them out as they walked down the row of tanks. I netted their choices into a traveling container and slipped it into an insulated bag for transport, handing it to the boy. “carry it carefully,” I cautioned. 9.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0.Loneliness held the great masses of immigrants together, and poverty kept them down. 11.Starvation was a remote threat. 12.There is a crying need for a new remedy. 13.There was a mumbled conversation in the background. Then a man’s voice came on the phone. 14.The whole devastating experience sharpened my appreciation of the world around me. 15.She was always a crier any way. 16.The car wound through the village and up a narrow valley, following a thaw-swollen stream. 17.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18.A long course of poverty and humility, of daily privations and hard words, of kind office and no returns, had been her lot ever since womanhood almost, or since her luckless marriage with George Osborne.(Vanity Fair chapter 57) 19.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专业英语翻译教案

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课程大纲及教案 专业名称:英语专业 课程名称:《翻译》(1) 主导教材: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所属课程组:翻译组 课程负责人: 适用年级:英语专业本科2003级200 5 —200 6 学年第一学期

翻译(1)(2)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翻译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030903081,030903082 学分:4 学时:68 开课学期:五、六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效提高翻译实践能力和理论认识,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其翻译能力的基本要求,即:能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译文忠实、流畅,译速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汉字,使之可以胜任未来的中学英语教学以及其他涉及翻译能力的工作。 2、[课程要求] 本课程为系列专业基础课,由英译汉和汉译英组成,要求学生按顺序修读。为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布臵相当数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要点] 本课程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重点是翻译技巧的介绍与练笔,翻译内容涉及各类文体、各个领域。课程安排按照讲练结合的原则展开,帮助学生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训练翻译的基本技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讲评,强化学生对不同文本语体特点和翻译原则的认识,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工作或运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打下坚实的双语转换实践基础。 2、[教学安排] 本课程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安排在本科三年级上、下两学期进行,共计68学时,其中36学时为英译汉,32学时为汉译英,每周2学时。教学计划允许授课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有一定的灵活度,但至少应包含以下3部分的主题内容: 1)翻译概述(含翻译的标准、原则、过程、中外翻译简史及翻译名家的主要观点等); 2)翻译技巧讲练(介绍主要的英汉互译技巧,结合学生的练笔进行讲评); 3)多视角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不同领域的翻译实践及其操作原则与技巧,如外来词 翻译、报刊标题及新闻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文化与翻译等; 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始涉猎翻译的前沿理论,提高学生对翻译的理性认识,目的在 于训练其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为其将来从事翻译实践或理论研究开辟一个窗 口)。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汉英语言对比 重点知识

对比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可以用于什么方面? 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差异(汉语的摹声格与Onomatopoeia的区别) 1.以语音的形式对自然界发出的声音进行直接的摹拟就是汉语的摹声格与英语 的Onomatopoeia。2.汉语的摹声格使用迭音词或迭音结构,大多表达为四种模式:AA,ABB,AABB,ABAB.英语的Onomatopoeia没有这种叠音形式,英语的拟声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这与汉语正好相反。3.差异:1、不同语言的民族各自固有的语音系统影响或限制。2、在摹拟相同的自然声响时,摹拟的角度不同。 3、“摹拟”过程中,加上自己民族的主观色彩或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去自由发挥,极力拓展,以便使各自的语言更为形象,生动,逼真的结果。 双声,叠韵与Alliteration, Assonance的辨别 汉英隐喻的共性、个性分析-来源(汉英隐喻共性和个性产生的原则) 1.汉英隐喻的共性来源于人类隐喻思维的共性。人类在认识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以已知经验去认知未知的自然现象。对未知事物的理解也总是建立在已知事物的基础上。“未知事物”究竟是什么,只有在同已知事物的对比中找出相似点,才能弄清。这便是隐喻思维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了一个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逐渐模式化,最后形成了隐喻这一人类的思维方式。 2.地域民族不同,社会文化,政治宗教,风土人情的差异以及时代进程的快慢会使人类获取的直接经验有所不同,因而人们对一事物与它事物间的联想就不同。汉英隐喻个性产生。 隐喻: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概念和理论。汉英隐喻都是一种比喻方式,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性,用它事物来阐明所要描绘的事物。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关键词:思维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英语注重形合,且注重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所以汉译英时往往要加入连词和对句子进行扩展和组合,形成复合句或长句;相反,由于汉语句子一般结构较为简化,无拖沓,所以在英译汉时也应当注意,常常需要将英语句子进行分解、拆散和重组。英语文章多为长短句交错使用,了解这一特点对平时汉译英和写作时也大有益处。又如,英语通常为物做主语,而汉语则为人,所以在英汉互译的时候要注意其人称、物称主语的转换。文化上的不同也是需要注意的,如在写作的时候,西方人喜欢引用专家学者,尤其是有科学依据的观点,而中国人则频繁使用领袖和伟人的话。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其中最为明显的,概括而言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道和佛三家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的悟性,重人文,轻科学,而西方则讲求逻辑思维,以判断推理为主,提倡理性思辨和科学探索。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The way of thinking,Performance method, rhetorical device,translation skill,logical thinking,abstract think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interlocking, So the translation often join conjunctions and extension and combination of the sentence on the contrary, the Chinese sentence structure is simplified, without procrastination, so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should also be noted that the English sentence often needs to be decomposed and detached and reassembled. English articles for the length of sentence interlac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ual translation and writing is also helpful. Cultural differences also need to be noted,

英汉语言对比第十二讲

第十二讲 第七章英汉否定句式对比 第一节英汉否定词语用法对比 英语:not no never, neither, nor, none, nay, nobody, nothing, nowhere,等;汉语:不,没,无,非,未,否,勿,毋等 1. “not”与“不”的比较 1)相同 都是否定副词,都可以用来否定动词和形容词,在句中作状语. 都不能修饰名词。 例,他今天下午不来。 他这个人不聪明。 He will not come this afternoon. He is not clever. 2)不同 A 在否定谓语是,not 不受时态的限制;但汉语中,对过去发生的事,如果强调“动作性(做不做)”,我们用“不”,如果强调“事变性(有没有这件事)”,我们用“没”。 姐姐怎么不听戏去? 原来请他的,他有事,没来。 I have not finished yet. B 汉语中的“不”有时带有情态意义。

你去请他了吗? 去了,但是他不来么!(不愿意) C 在否定的判断句中,not和“不”的用法相似,都是对“是”加以否定。 He is not an expert. 他不是专家。 英语中可以用no来否定表表语的名词,不过语气要更强一些。Ralph knows he is no expert. 2. no 与“没”的比较 1)在表“无”或“不存在”的概念时,英语可用no,汉语可用“没”来否定名词。 我没钱。 教室里没学生。 I have no money. There are no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英语也可以用not。 I have not any money. There are n’t 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2) 汉语中的“没”可否定名词和动词,但不能否定形容词。英语中no通常也只能否定名词,但在比较级中,no可以否定形容词。No 不否定动词。 没勇敢?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2

幻灯片1 课后练习 ●blue films ●bluebottle ●Greenfly ●common criminal ●common informer ●hard labor ●free love ●blue-eyed boy ●bluestocking 幻灯片2 参考翻译 ●blue films 蓝色电影(×) ●淫秽电影(√) ●bluebottle 蓝瓶子(×) ●绿头苍蝇(√) ●greenfly 绿苍蝇(×) ●蚜虫(√) ●common criminal 普通罪犯(×) ●臭名昭著的罪犯(√) ●common informer 一般的告密者(×) ●职业告密者(√) 幻灯片3 参考翻译 ●hard labor 艰苦的劳动(×) ●(监禁)苦役(√) ●free love 自由恋爱(×) ●(无婚约的)自由性爱(√) ●blue-eyed boy 蓝眼睛男孩(×) ●宠儿(√) ●blue sky research/thinking 蓝天研究/思维(×) ●天马行空式的(√) 幻灯片4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1. 支谦与《法句经序》(229年)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开篇即强调了佛经翻译之难,即语言不同,语境不同,名物不同,翻译起来确实不易。幻灯片5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2. 道安与“五失本,三不易” 源自其在公元382年所作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 译胡为秦,有五失本也。 一者,胡语尽倒,而使从秦,一失本也。 二者,胡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合,斯二失本也。 幻灯片6 翻译的原则与标准 三者,经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而今裁斥,三失本也。 四者,胡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刈而不存,四失本也。 五者,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五失本也。 幻灯片7 ●“五失本”是: ●一、佛经词序多是颠倒的,汉译时改从汉语语法,容易失本; ●二、佛经文字质朴,而汉人喜欢文采,为适合汉语读者,译文作了润饰,容易失本; ●三、佛经的论述,往往不厌其烦,颂文更是翻三覆四,翻译时删繁就简,容易失本; 幻灯片8 ●四、佛经有“义说”(长行之后,另加的偈颂复述)类似汉人韵文后的“乱辞”(总结),

汉英语言对比之静态与动态

汉英语言对比 ——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语言研究中的比较,可以是在同一种语言内部进行的,也可以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开展的;可以是历时的,也可以是共时的。我们这学期开设的汉英语言对比课程,我认为是在不同语言中进行的共时研究。这门课的开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一般接触的课程里都是比较基础性的课程,比如精读,泛读,听力,口语,这些科目培养的是我们某一个具体方面的能力,这让英语的的确确变成了一门“工具型”学科,而没有展现出它作为一门语言独特的魅力。而英汉语言对比却使我得以站在一个高度,好好的审视“英语艺术”。 英汉语言可对比之处有很多,我所写的论文研究的是静态与动态(Stative vs.Dynamic)。 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有少用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倾向于多用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因而叙述呈静态(stative);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造成英语呈静态的原因是英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很多形态变化规则的约束,使用时有很多不便, 所以一般每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而对动词的需要有不至于此,于是只能采取名词化的方法。也就是说英语是屈折语,英语动词的使用受到形态规则的严格限制,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用一个谓语动词,或者至多是几个动词并列作谓语。大量原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除了用非谓语动词表达外,必须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其中主要是名词和介词,以及形容词和副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可以由动词派生或转化而来。这种使用优势不仅降低了动词出现的频率,而且削弱了动词所表达的意义,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这就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倾向。而且我认为英语多用名词会使语言显得更加正式和地道;而汉语呈动态的原因是它是分析性的,所以词类界限并不明显,但动词距离人的体验最近,又无需形态变化,故而最具优势。也就是说汉语不是屈折语,汉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在使用中,由于对动词的约束不像英语那样死板,没有英语那样多时态,人称的变化,所以我们使用起来十分灵活,方便。汉语同时也没有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之分,原形动词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可以在句中多次连用,甚至重复,重叠,合成并用,这无疑会使汉语动态意味更浓。因此汉语除了部分句子没有动词以外。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个动词,动词的优势必然使汉语的表达呈“动态”倾向。”这就使得现代汉语显得优美而舒缓。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也要注意到语言的特点。举几个例子: (1)He was a nonsmoker and a teetotaler. 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2)Vietnamese war is a drain on American resource.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人们之间的交流已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对外交往中,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也显得愈发重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现出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英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促进文化交际。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从细节之处去感受两种语言的微妙差别,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 形合与意合英汉两种语言

内容 一、引言 二、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2.综合语与分析语 3.刚性与柔性 4.形合与意合 三、课堂篇 四、疑惑篇 五、结语

英汉对比研究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同时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形态中形成 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综合语与分析语、刚性与柔性、形合与意合,四个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认识英语和母语的特性与差异从而对英语的学习有更 深刻的认识,进而促进文化交际。 一、教材篇 1.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即: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

2020年整理英汉对比翻译.pdf

Unit1 Some scientists speculate the reduction in mental function often attributed to getting old may really be a penalty of neglecting to stay physically active, in addition to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medicines and poor diet. If you venture just a little way into the woods, your menu can become even more varied. The roots of Jerusalem artichokes () are often dug in spring and fall at the edges of woods, where the grounds may once have been tilled or farmed. Under U.S. law all aliens seeking admission are presumed to require an immigrant visa unless they establish that they are entitled to receive a visa in one of the nonimmigrant categories. “I believe that the staging of ‘Turandot’ in Beijing will further demonstrate that the arts, whether opera or film, are the best media for people of different cultures and histories to co 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and emotions”, said Zhang Yimou, the director of the production. “ I spent three or four hours on two short chapters –– savoring each paragraph, lingering over a sentence, a phrase or even a single word, building a detailed mental picture of the scene. Unit2 After lunch he walked to the Que Hua Bridge, where he hired a small boat and paddled along towards the north. Soon he reached the Li Xia Pavilion, so he stepped ashore and went in, and when he entered the gate he saw a house, the paint of which was practically all worn away. Of all the children, granny loved her second son, my uncle, best. The reason is that he not only resembles her very much, but also represents all her hopes. During those days, with grandpa losing his job first and then becoming bed-ridden with paralysis, our family was living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Granny pinned all the hopes of the family on my uncle, who was vivacious by nature and brilliant in his studies ever since his childhood,

高级英汉翻译中各种否定句的翻译方法

英语否定之―陷阱‖ 英语否定在语篇中形式多样,用法各异,既有特殊结构,又有单词短语,名、动、形、连、介、代等各类否定俱全,使用频率极高。这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困扰。若译者不能明晰各类否定,往往会掉人―陷阱‖。 一般说来,在翻译时,英语中的肯定需译成汉语的肯定,英语中的否定需译成汉语的否定。而实际上,有许多英语否定句需译成肯定句,而许多英语肯定句又需译成否定句。与汉语相比,英语否定表达形式多样、方式各异。既有特殊结构,又有单词短语。名、代、动、形、连、介、副等各类词及短语均可表示否定,真可谓琳琅满目、洋洋大观;然而,这对中国人来说,又可谓―陷阱‖多多。因此,对于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双重否定、意义否定和转移否定需提请译者留心,对于否定的对象、否定之含义和否定含义之表达更须提请译者注意。 (一) 全部否定 全部否定,否定的对象是谓语,其含义是―绝无‖或―不、无、非‖等。该类否定有no, not,never,none,nobody,nothing,nowhere,neither...nor...等。在用汉语对应表达时,须把表示否定的―不、无、非‖之类的词与动词连用以构成―谓语的否定‖而达到全部否定。例如: (1) Provision of a good or service by a government does not render that good or service a public good;whether the good is public depends on its appropfiabillity.由政府提供产品或服务并不会使它们变成公共资源;资源是否是公共的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私有性。 (2) I have answered every single question,but my opponent has answered none. 我已回答了每一个问题,但我的对手却一个问题都没回答。 (3) As Simons principle of bounded rationality makes clear,however,such an ideal rationality can never be attained because of the limits of time,information,and intellectual capacity. 然而,正如西蒙的有限理性原则所明确阐明的,由于受时间、信息和智力的限制,这种理想的要求是永远达不到的。 (二) 部分否定 在汉语中,―不‖、―非‖、―没(有)‖等这些否定词都是直接放在被否定的词语前面的;然而,在英语中,―not"和谓语动词在一起有时并非否定谓语动词而是否定句中的其他成分。被否定的成分又时常没有和"not"在一起,这样就产生了判断否定对象的问题。若否定的对象选错了,全句的意思也会搞乱。因此,对部分否定句应慎重处理,否则会掉人―陷阱‖;表示部分否定时,除用含―部分‖意义的代词、副词,如:some,somebody,something,somewhere,somewhat,sometimes 等加上否定式谓语以外,某些含有整体的代词every,both,everybody,everything 等以及一些副词如always,entirely,altogether,everywhere等与否定词连用时,只表示其中一部分被重复。例如: (1) All institutions have not an officer for each of these areas. [原译] 所有的高校都不会有这样一位官员来负责这些职能。 [改译] 并非所有的高校都有这样一位官员来负责这些职能。 [分析] 原句以代表整体的"All"与否定词"not"连用,构成不完全否定,即: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作业 1. It is flattering 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too profound to be expressed so clearly that all who run may read, and very naturally it does not occur to such writers that the fault is with their own minds which have not the faculty of precise reflection. 翻译:认为自己的思想深奥,不可能表达得很清楚,让任何人都能理解,这是一种虚荣的念头。这样的作家当然不会想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脑子缺乏精确思考的能力。 2.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翻译:他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化无常。 3.While the present century was in its teens, and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there drove up to the great iron gate of Miss Pinkerton’s academy for young ladies, on Chiswick Mall, a large family coach, with two fat horses in blazing harness, driven by a fat coachman in a three-cornered hat and wig, at the rate of four miles an hour. (Thackeray)翻译:(当时)这个世纪刚过了十几年。六月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契息克林阴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前面来了一辆宽敞的私人马车。拉车的两匹肥马套着雪亮的马具,一个肥胖的车夫带了假头发和三角帽子,赶车子的速度是一小时四英里。(萨克雷)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从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出发,围绕翻译的基本理论、英汉异同的对比以及翻译实践中成功或失败的实例,介绍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与分析、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以及不同翻译方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常用方法、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汉英翻译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已掌握的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等知识,忠实、准确、通顺、完整地将汉语句子、段落和短文译成英语,并对文化差异有着较强的敏感性,能够较好地处理英汉互译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比喻等,胜任一般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应用文等的翻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避免不求甚解、逐词死译和望文生义。 适当补充口译实践,训练学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政策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英汉翻译教程》和《汉英翻译教程》课程的教学分为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和短文翻译两个阶段,其分别要求是: 1、翻译方法和技巧训练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掌握10000-12000 个词汇以及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5000-6000 个词 汇及最常用的搭配,能够运用到汉英互译中。 (2)语法: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侧重语法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 (3)阅读能力: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理解文章大意,分辨事实与细节;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 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理解其真实含义;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翻译能力: 能借词典将文字资料译成理解正确、表达准确、译文连贯通顺具一定修辞手段的规范语句,写译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 词。 2. 短文翻译阶段的基本要求: (1)词汇 1

汉英语言对比 期末考试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汉英语言对比》期末考试试题 1.英语汉语的差别,可以大致分为八类:刚性与柔性; 聚集与流散; 形合与意合; 物称与人称; 被动与主动; 静态与动态; 抽象与具体; 显性与隐性。选取其中之一,结合所学内容,按照自己理解,自拟题目,写结课论文一篇,字数不少于1000字。要求:立论明晰,例证充分,方法合理,结构完整。 或: 2.下列是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和三个译本,试从汉英语言对比角度,简单评述。要求:字数不得少于150字。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

1)Rush (translated by Zhu Chunshen) 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Now,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 If they had been stolen by someone, who could it be? Where could he hide then? If they had made the escape themselves, then where could they stay at the moment? I do no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 Taking stock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 has already slid away from me. Like a drop of water from the point of a needle disappearing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soundless, traceless. 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 2)Transient Days (translated by Zhang Peiji) 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But, tell me, you the wi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Perhaps they have been stolen by someone. But who could it be and where could he hide them? Perhaps they have just run away by themselves. But where could they be at the present moment?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 Counting up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8,000 days have already 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off a needle point into the ocean, my days are quietly dripping into the stream of time without leaving a trace. 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3)Days Gone By (translated by Zhang Mengjing) When the swallows have gone, there is still time to return; when the poplar and willow trees have become withered, there is still time to see green; when the peach flowers have already faded, there is still time to blossom. But please tell me, the genius, why then have my days gone and never returned? If some people have stolen them, then who are they? And where are they hidden? If they have escaped by themselves, then where are they now?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but the in my hands are becoming numbered. Counting silently, eight thousand days have slipped by. Just like water drops a pinpoint dripping slowly into the vast ocean, my days been dripping into the river of time, quietly and invisibly. I can’t help dripping with sweat and weeping many tears. 注:格式:5号宋体(英语部分用times new roman),题目用黑体。正文12磅行距。并于6月18日前统一交由何丹打包发送试卷电子文稿至434813040@https://www.doczj.com/doc/737251939.html,备查。打印版于6月20日前统一交给何丹,过期不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