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

——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

第一节分布分析法

“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面的“d?”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这是书面上的不同,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其原因有三:1.读音完全一样;

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

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和“慢慢地消失了”。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

有人认为“的”就是只有一个,可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和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张分为不同的“的”,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如果“的”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张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

○“的”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

○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

○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

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来考察。

三、“的”的性质和作用

根据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文章“的”字分析为不同的单个“语素”,至于“X 的”是词,还是比词大的单位,文章没有说明,同时也没有说明“的”是词尾还是虚词。“的”的性质:

○虚语言成分(不表示实在意义,指标是抽象的语法意义);

○是黏着的,不能单说;

○是一个定位的语言成分,跟别的语言成分组合位置是固定的,而且总是后置的。

“的”的作用:

○假如别的语言成分是“X”,“的”总出现在“X的”组合中,形成“X”和“X 的”的对立,如“好——好的,人——人的”;

○形成不同的“X的”的对立,如“认真的”、“学习的”、“渐渐的”。

四、“X的”性质的具体分析

1.副词性的“X的”,比如“渐渐的”、“慢慢的”、“早早的”

“X的”只能做状语,不能作主宾语、谓语,不能做定语,不能做补语,不能加“不”,不能受数量结构修饰。

2.状态词性的“X的”。形容词包括三类:

A.干净,认真,红,好,

B.通红,碧绿,贼亮,雪白,白森森,

C.马里马虎,糊里糊涂,小里小气,白不呲咧

其中A组可以受“很”“不”修饰,,可以做主语,可以出现在“X不X”格式里,B、C两组则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有必要区分为性质和状态两类。由于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与状态形容词具有相同的语法特点,统称为“状态词”。

状态词性的“X的”可以做定语,也可以做状语,但不能作主宾语、做谓语、做补语,不能受“不”、“很”修饰,不受数量词修饰。

3.名词性的“X的”,如干净的、吃的、木头的、男的

名词性的“X的”能作主宾语,可以作谓语,定语,可以受数量词修饰。五、三种“X的”语法功能表:

更复杂的结构加上“的”,也可以用上面的框架来判定它的属性。

这篇文章引起了争议,黄景欣在《中国语文》1962年8-9号上发表的《读<说》“的”>并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中提出不同看法。

《说“的”》这篇文章提出了“的”应该区分为3个的观点,论证过程很严密,方法有创新。但是“他是回来的”中的“的”是什么?他认为是名词性的,引起不少批评意见。

这篇文章在方法论上的影响更大。

?判断下列成分加“的”性质:

暗暗断然陆续一味越发足足再三(副词性)(副词+“的”)吃看写听研究学习(名)/ 同情满意威胁夸奖(名+副)(动词+“的”)

女单夹金国产野生慢性微型荤(名)(区别词+“的”)东边今天(名词性的)(方位/时间词语+“的”)

木头哥哥孩子太阳(名)/ 历史(名+副)(名词+“的”)

雪白干干净净小里小气通红白花花(状态词性)(状态词+“的”)红甜高低美大小(名词性的)(单音形容词+“的”)

干净宝贵先进美丽伟大保守(名词性的)/ 细心积极合理整齐健康(名词性的兼副词性的)(双音形容词+“的”)

好好大大轻轻高高静静远远迟迟紧紧(副词性的)/ 胖胖酸酸扁扁薄薄尖尖亮亮(不加“的”不成立,加“的”后状态词性的)(单音形容词重叠式+“的”)

很/挺/怪/非常+形容词+“的”:很高的(状态词性的)

更/最+形容词+“的”:干净胖便宜贵(名)/ 高出色虚心(名/副)主谓结构+“的”:我写他说力气大他昨天买的(名词性的)/ 肩并肩手挽手背靠背干劲冲天精神饱满(兼名词性和副词性)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层析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分别是结构主义语法和传统语法分析句子时代表性的分析方法。两种分析方法各有短长:(1)中心词分析法简便,易于操作,适于用在课堂教学上,但只在平面上作分析,忽视了语言的层次性,层次分析法揭示了语言的层次性,但操作起来相对比较麻烦:(2)中心词分析法无法揭示的一些歧义现象,层次分析法则可以加以弥补。

一、层次分析法的客观基础及来源

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做结构的层次分析。

加减,如果其中有括弧,那就要先算括弧里面的部分。再如要找到汉语言文化学院,也要遵循由达到小逐渐定位的方法,太阳系-地球-亚洲-中国-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层次性表现在语言上,就是体现在语音层面和语法层面,具体地说就是表现组成关系和包含关系。其实语法单位同时也是语音单位,但它作为语音单位是节拍或节拍群。从语音上看,音节内部可以分为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韵母内部又可以分成韵头和韵身,韵身又可以分成韵腹和韵尾。直到切分到最小的音位,不能再切分为止。

在语法层面,语素和语素组成词,词和词组成词组,词或词组和词或词组成词组或句子。因此,语法构造也是一样,句子的内部构造是有层次的,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就是语法结构的这种层次性。“层次”作为语法学术语,指的是语言单位组合和包含的顺序。

层次分析,美国描写语言学称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简称IC分析),最早是由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提出来的。在汉语研究中,最早自觉地运用层次分析理论的是在中国大陆最早运用层次分析的是赵元任先生,这见之于194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的Mandarin Chinese,An Intensive Course in Spoken Chinese

一书。这本小册子后来在中国大陆语法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1952年在《中国语文》上连载),以后丁声树等著《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于1962年正式出版。该书就明确宣布运用层次分析法。

中国运用的层次分析法是从美国描写至于语言学中吸取、借鉴来的,但又有所不同。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法只讲切分,不讲定性,即只要求指明每一层面上的直接组成成分,不要求指明那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层次分析,不但要讲切分,还讲定性。这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决定的。

这是因为,我们以往谈到的,英语里的词类跟句子成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因

此词类序列和构造层次可以控制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而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基本上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词类序列和构造层次不能控制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如英语里的the imported facilities(进口设备)只能分析为修饰关系,不能分析为动宾关系,而相应的汉语译文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关系。

(1)承认语言结构有层次性,并在分析语言结构时按照其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3)就语法分析来说,在分析中只需要管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二、语法层次

从层次的角度来观察语法结构和语法单位,可以发现语法单位的大小是有层级的,是相对的。小单位是包含它的大单位的组成部分,大的单位可以包含小的语法单位,也可以包含在比它更大的语法单位之中。除了某些特殊的情形,语法结构的每个层次一般直接包含比它小的两个语法单位,即由两部分直接组成,这样,语法结构都可以划分为由大到小的若干个层次。小单位组成较大的单位,较大的单位又组成更大的单位。

复杂的句法结构的层次反映语言的递归性。特别复杂的句法结构是多次递归的结果,从语法构造上看,则是多层嵌套的结构。所谓嵌套,指的是包含,即一个句法结构中又由较小的另一个句法结构充当的成分。

复杂的句法结构的研究,包括对于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和递归性这一本质属性的研究。层次性是语言结构的固有属性,因此语法描写要彻底贯彻层次分析的原则,要反映语言结构本身的固有属性,就离不开对语法结构的正确切分。正确的切分是层次分析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层次分析是把现成的结构还原为它的原材料,了解它的层次组合过程。层次组合时将语法单位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从而生成有表达功能的语法单位的表达过程。

层次分析包括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两种方法:

咬死猎人的狗

a.—————————

b.——————

三、层次分析法的操作

层次分析不是单纯为划分层次而分析,研究语法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切分;(2)等同(切分出的单位是否为同一单位);(3)分类(给切分出的单位进行分类);(4)组合。利用分析的结果组合成新的句子。

描写主义语言学家所做的工作就是层层切分,直到最小的单位(音位),然后组装出整个语言的整体面貌和规律。这种研究方法是由当时对研究对象的不了解而要拯救它所决定的。

1.切分

切分是指由大单位到小单位的一层层往下分析层次的步骤,切分的位置就是切分点,经过层层切分最后得到该组合的最小单位。而且分到何种程度则要取决于切分的目的。语法切分,可以分为句法切分和词法切分两种。句法切分得到词组和词,切分到词和固定词组为止。词法切分可以得到语素组和语素,切分到语素为止。切分的关键是确定最小单位,最小语法单位在形式上应该具有不可分离的性质,停顿、换位都证明可以拆开。

这种通过切分得到语言单位的方法,给语言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分析程序,语法研究总得通过切分确定语法单位,然后才能分析单位间的关系。

2.等同

等同就是确定听读时听到或看到的词或固定词组与大脑词库中储存的词或固定词组之间有没有语音形式上和意义上的同一关系,确定是否同一个词或固定词组。等同的结果把它定为一个意义单位即一个词或固定词组。

3.归类

归类就是根据同一性给切分出来的单位进行分类,将具有相同属性的语法成分归为一类,词类就是这样归纳出来的。

4.组合

组合就是把切分出来的单位重新运用,形成新的语言片断。这是进行印第安语调查的语言学家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已经了解汉语的人来说,这种组合也是有意义的,因为经过前面的切分、等同和归类使我们对语言片断的特点很了解了,就可以知道我们的实际语言应用。

四、层次分析时要注意的问题

1.第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对语言结构进行层次分析时,经常会碰到不知何处下手的难题。此时要注意跳出所分析的具体的语法结构,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答案。具体来说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从与之相关的句法结构中寻找答案。比如陆俭明曾经分析过“像X似的”的结构,以下两种分析似乎都可以:

像木头似的像木头似的————————————

到底应该哪一种切分更正确?此时要看汉语中与此相关的“像X一样”的情况。“像X一样”表示两种语法意义,一个是比较,强调等同;另一个是比拟,强调相似。通过考察可以发现,两种语法意义不同,在语音上和语法上都有表

现:跟X′一样(表等同)跟′X 一样”(表比拟)。

在语法表现上,(1)表示比较意义时,“一样”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表比拟时不可以;(2)表比较时,如需添加状语成分,可以加在“跟”前也可以加在后面(跟张三一样),表比拟时只能添加在“跟”的前面(跟麻杆一样);(3)表比较时,可以有相应的否定形式,而表比拟时则没有相应的否定形式(4)表示比较时,“一样”应该看作形容词,而表比拟时不能看作形容词,只能归入助词。因此,两种不同的“像X一样”可以作如下切分:

像X 一样像X 一样

—————————

通过上面对“像X一样”结构的考察发现,“像X一样”跟“像X似的”存在一系列的平行现象,这样就可以通过“像X一样”的切分得到后者提供启示。

另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所切分的实例所属的句法结构的内部规律来寻求答案。例如“父亲的父亲的父亲”这个语言片断应该怎样分?可以有如下两种似乎都可以的切分方法:

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两种切分最终的语义都是曾祖父,但是到底哪一种切分更能反映语言组合的规律性呢?

经过全面考察,可以发现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其内部有极强的规律性。这个结构只不过是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构成的偏正结构的一个特例而已。因此根据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的语法规则,我们有理由判断第一种切分是正确的。第二种切分得出与第一种切分相同的语义只是巧合而已。

2.在进行结构分析时第二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当进行层次分析过程中的一

个结论后,一定要思考一下“怎么样”“行不行”“对语言事实的概括性怎么样”等问题。比如如何切分“他所写的文章”,下面的切分是否正确?

他所写的文章

—————————

———————

为了的验证,我们就有必要考察更多的语言事实,我们知道这个结构格式是:名词1 + 所+ 动词+ 名词2

按照这种形式我们造出其他的语言片段:

(1)他所写的信(2)他所看见的外国人

他所买的衣服他所听说的事情

他所盖的房子他所批改的作文

他所发明的机器他所参观的展览会

他所画的画他所传达的指示

…………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组从表面上看是相同的,实际上不同。首先,(1)组中的结构可以用“名词1+的+名词2”替换,意思基本不变,而第二组中的用例则不能进行这种变换。

根据陆俭明(1989)的考察,2500个常用动词,能进入“名词1 + 所+ 动词+ 名词2”序列的有784个,而这些构成的实例只有30%属于前一类有领属关系的,属于后一类没有领属关系的占70%。而在属于前一类表示领属关系的用例中,有些还很难说名词1和名次2之间有领属关系:

他所盖的房子(房子不一定属于他)

他所做的衣服(衣服不一定属于他)

比较下面的两个结构:

他所写的文章

他所审查的论文

前者具有领属关系,后者显然不具有,那么应该如何分析呢?考虑到“所”和“的”是虚词,分别只能前加或后附,所以我们的切分只能采取以下形式:他所审查的文章

——————————

———————

—————

那么,“他所写的文章”应该怎样分析呢?从它的语义来看,似乎两种切分都可以,但是从现代汉语整个语法系统来看,我们觉得这种切分比较好。因为在语言中,词类相同,表示的语法意义相同,而内部语义结构关系有差异,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五、层次分析法的长处及不足

由于层次分析符合语言的语法构造特点,因此它在语法研究中能起到较好的

1)层次分析法的适用面比较广;(2)层次分析法可以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3)层次分析法有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地揭示语法规律。例如现代汉语中动词单独作谓语不自由,要受到限制,这正是通过层次分析所获得的一条重要的语法规律。

层次分析不但要考虑从哪儿切分,还要考虑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切分,这就把研究引向了深入。例如讨论“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切分问题,最后得出了六组指人名词以及这六组指人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遵循的六条原则。(陆俭明1985年《由指人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中国语言学报》第2期)#

宾语结构和递系结构(也称兼语式)。而是它只能解释句子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性的语法关系,不能揭示句子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语义结构关系)。比如“鸡不吃了”这就要求语法研究者探索新的分析手段。

参考文献

朱德熙:说“的”,《朱德熙文集》第二卷

朱德熙:关于说《“的”》,《朱德熙文集》第二卷

朱德熙:“的”字结构和判断句,《朱德熙文集》第二卷

朱德熙:关于形容词“名物化”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61年4期

陆俭明:关于“他所写的文章”的切分,《语言学通讯》1989年第1-2期,另见《陆俭明自选集》

?切分练习:

发现敌人的哨兵回营了

我们不需要进口设备

反对帝国主义的宣传

照片放大了一点

爱来不来

本节思考题:

1、层次分析法的来源、精神及客观基础是什么?

2、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3、层次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4、层次分析法的有什么长处及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