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政府经济学习题分解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

一、什么是市场机制?它具有什么功能?

答:(1)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练习、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市场机制功能主要有:交换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调节功能、约束功能、检验功能、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二、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西方经济学经过了那些理论演变?从其中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答:(1)理论的演变:第一阶段:主张政府干预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二阶段:强调市场作用和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第三阶段:从分析“市场失灵”出发,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四阶段:经济自由主义复兴,经济学家开始研究政府行为的内在动机,强调“政府失败”或“政策失败”的可能性,主张从新以市场机制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第五阶段:复兴凯恩斯主义,在承认政府是失败的可能性的同时,认为政府干预是对未来经济稳定的一种投资。

(2)启示:1.自由主义并非反对一切国家干预的政策,并非彻底否定政府具有一定的经济职能。政府干预主义也并非完全排斥经济自由而主张干预一切。2.当资本主义经济比较稳定、经济危机和失业不十分严重的时候,自由主义容易抬头。相反,当经济危机和失业严重的时候,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往往会获得大量的拥护者。

三、什么是市场经济?如何理解我国的市场主义经济?

答:(1)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中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由中央政府总调控、地方政府具协调的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是以金融市场为中心、各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是按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进行分配的、既平等竞争又协调发展的市场经济。

四、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类型是什么?

答:(1)原因: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既有内在性因素,也有外在性因素。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作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引起的。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

(2)类型:宏观性失灵、信息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外在性失灵、分配性失灵。

五、为什么说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需要政府管理?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1.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2.作用: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有两大调控作用: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第二章政府经济职能与管理效能

一、简述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答: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在权利性质上后者从属于前者;在职能范围上后者窄于前者;在履行职责的重点方面,前者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后者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在权利功能上,前者是制定法律,后者是执行法律。

二、简述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与内容。

答:(1)含义:管理的主题是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而不是任何其他经济组织、单位和个人。管理的经济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着眼于全局性的宏观管理,不同于不问经济管理和企业经济管理。管理的目的既有阶级性意义,也有公共性意义。管理的方法、方式和手段带有综合性。

(2)内容:包括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市场管制职能。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内容。

答:内容: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改变以行政手段为主直接控制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的模式,建立以间接调节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将政府职能转化为实现宏观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以及调节社会收入差距。

四、简述政府经济管理有限性和有效性的内涵。

答:(1)有限性:1.在政府目地方面,有限政府是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和经济自由的政府。2.在政府职能方面,有限政府是职能限制在公共领域的政府。3.在政府过程方面,有限政府是实现透明行政的政府。4.在政府约束方面,有限政府是实行法制的政府。

(2)有效性:是政府矫正市场失灵的前提,是政府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理性要求与客观结果。

五、试述政府失败的表现。

答:表现:政府的政策偏差、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政府的寻租活动。

六、结合实际说明如何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能。

答:构建有限政府的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经济管理的边界。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果。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建立公开行政制度。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

一、简述经济体制的内涵和合理化标准。

答:(1)内涵: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2)合理化标准:衡量一种经济体制是否优越、合理,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其标志就是看它能否有效地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证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保证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方向。

答:(1)原因: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缺乏管理大工业、大城市经济的经验。

2.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逐步积累了组织和管理财政经济工作的经验。

3.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于开展互助合作和建立合作社经济,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以及在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的条件下发挥税收、金融、价格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调节作用等。

4.旧中国经济落后,自给性生产占很大比重。

(2)方向: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建立以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2.在经济决策体系方面,建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体多层次的决策体系,以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的和谐。3.在经济调节体系方面,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把过去以指令性计划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调节体系,改变为以指导性计划为主。4.在利益结构方面,建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结构。5.在组织体制方面,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按内在联系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管理体系。

三、简述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

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机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机构。经济运行的监督检查机构。信息和咨询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四、分析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历程和推进改革的重点

答:(1)历程:1.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的1982年改革。2.以强调政府职能转变为特征的1988年改革。3.作为继续和发展1993年改革。4.职能定位取得突破的1998年改革。5.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2003年改革。6.2008年以来的大部门体制改革。

(2)重点:1.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2.完善抑制政府特殊利益的内部规则。

3.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

4.强化法治约束手段。

5.加快配套改革。

五、试述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调整。

答:1.按照加入WTO所作的承诺,全面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公开性。2.以放松或取消限制为重点,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题公平竞争的环境。3.按照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的要求,整治市场秩序。4.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将精干、廉洁、高效有机结合。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

1、宏观调控的中心内容

答: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2、我国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

(1)宏观调控不到位,经济秩序混乱。(2)宏观调控失控,总量失衡。(3)宏观调控实力不足,调控乏力。(4)宏观调控目标分散,调控联动性差。

3、政府经济性管制的基本内容:

答:他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信息偏在的领域,为了利用者的公平利用和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的问题,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记等有关行为进行的管制。他的主要领域有:(1)对自然垄断行为的进入管制(2)对信息不对称行业的准入管制。

4、政府社会性管制的基本方式

答:(1)禁止特定行为(2)对营业活动进行限制(3)确立资格制度(4)检查、鉴定制度(5)基准、认证制度

5、什么是管制失灵?

答:政府的管制没有起实际效果,对生产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般表现在:(1)价格管制在实施中使得由亏损压力造成的正向激励机制失效并引起各种扭曲行为;(2)进入管制在实施中常限制正常竞争保护垄断得利益,使管制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使得管制无效。

6、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答:政府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缺乏整体思路中央国家机关目前尚未正式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目前保留的审批项目大都与收费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第五章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

1、简述财政政策的功能:(1)调节资源合理配置(2)调节收入公平分配(3)调节供求总量平衡(4)调节货币流通状况

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选择适宜的财政政策?

答:从短期来说主要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1)当社会总需求不足时,单纯使用松性财政政策;(2)从社会总供给不足时,单纯使用紧性财政政策;(3)当供大于求,可以搭配使用“紧”“松”政策。

从长期来说,主要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调整,改革税制。

3、简述货币政策的功能

答:(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结合实际说明如何适宜的货币政策?

答:要根据政策使用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实际情况而定。盲目地固定实施某一货币政策,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一般应选择均衡性货币政策,尽量少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绝对不能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

5、简述我国产业政策的特征及政策的功能?

答:(1)更深层的干预色彩(2)强烈的赶超意识;(3)更着重于调节供给;(4)更长的调节时间

功能:(1)对企业行为的规范功能(2)对资源配置结构的导向功能(3)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协调功能;(4)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组合功能

6、结合实际如何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

答:在根据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条件来选择,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强调产业政策的积极效应的同时,应当充分注意的负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以尽可能地降低产业政策的实施成本。

7、结合实际如何选择适宜的收入分配政策。

选择收入分配政策,它是一个动态的相机选择的过程。因此应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在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上,我们不但要考虑国民收入分配对总需求的作用,而者要充分注意收入分配政策对总供给的作用。

第六章公共产品

1. 简述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含义和特点。

答:私人的特点私人产品具有竞争性在消费商具有排他性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2. 简述公共产品的主要分类。

答:纯公共产品及准公共产品

3、结合实际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进行分析

答:基本上是假定以个人缴纳的税收来负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税收应由个人的受益程度决定,实行拆包的税收,也就是实行税收的受益原则。

4、结合实际私人部门生产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必要性:(1)因为政府直接生产公共产品并非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唯一途径,所以寻求其他途径就成了公共产品高效生产的必然。

(2)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必要性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府失败”。可能性:(1)私人部门生产的一般是准公共产品;(2)准公共产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数量有限;(3)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5、我国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

答:(1)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公共资源筹集制度弊端不断;(2)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3)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膨胀,超过了农民的负担能力;(4)供给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农民对公共产品供给多样性的要求;(5)机构膨胀;“吃饭财政”的现象日益严重,进一步加重了农民负担。

对策:(1)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2)积极引进私人投资,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产品的供给结构;(3积极推进农村税制度改革,理顺公共分配关系;(4)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权力腐败行为。

第七章公共选择理论

简单题

1、如何理解公共选择理论?

答:公共选择实际是一种政治过程。作为一种政治过程,公共选择有着不同的方面,要经历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和司法三个阶段。

2、私人选择与公共选择有什么不同?

答(1)私人选择是要通过市场过程选择资源在私人产品间的配套,公共选择则是通过政治过程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间的配置;(2)私人选择基本上遵从自愿交换的原则,消费者所消费的产品数量恰好是他所需要的,公共选择则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消费者或投票人要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可能要接受他不喜欢的公共产品、支付他不情愿支付的税收,大家一致地消费等量的公共产品,个人所消费的公共产品与其需要相比可能过多或过少。(3)在私人选择中,消费者支出价格来决定所需私人产品的产量,并以此弥补商品的生产费用,存在一一对应的消费一支出关系;而公共选择是通过投票来决定,通过税收来支付消费,因此不存在一一对应;(4)在私人选择中,居民为需求方,厂商为供给方,各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竞争,竞争与市场机制促进厂商去满足消费者,实现社会利益;

.在公共选择中,需求方为包括居民和厂商在内的投票人,供给方则是政府机构,各方由类似竞争的民主联系在一起,民主中的竞选促使政府努力服务于投票人,但是,相对社会民众,政府可能拥有更多的影响决策的权力。

3、直接民主制和代议民主制的公共决策程序有何不同?

答:直接民主:由公民直接实施其民主的权力,如全民公投。采取直接投票决策的程序。

间接民主:由公民选派代表实施其民主的权力,如代表制。采取先选出代表,再由代表投票进行决策的程序。

4、全体一致同意规则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第一被通过的决议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投票者的利益不会有任何人的利益遭到侵犯不会使任何一人受损而使至少一个人受益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理想境界第二在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下可以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缺点全体一致同意规则忽略了投票者的策略行为假定所有人都诚实地投票这不完全符合现实。最后从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的理论标准来看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在满足“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时才符合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相对多数规则下产生的决策结果可能不符合。

5、多数通过规则有哪些具体形式?简单多数规则有哪些优缺点?

答: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投票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又分为简单多数票规则和合格多数票规则。按照简单多数票规则,只要赞成票超过1/2,议案或决策就可以通过。按照合格多数票规则,赞成票必须高于半数以上的相当大的比例,议案才能获得通过。这种合格多数票规则又可以分为2/3多数制,3/4多数制,4/5多数制等。

多数同意规则的优点,在于与一致同意相比决策成本相对小,容易作出决策。但它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多数人暴政)。这就是所说的外部成本。(2)、与一致同意规则相比,单个参与者的选择行为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

(3)、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投票悖论”,即无法得出明确的均衡结果,而与投票次序有关。

(4)、无法表达偏好强度。个人只能排列出对不同议案的偏好顺序,但无法反映出偏好的强度。这可能在总体上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并同时可能产生投票交易行为。

6、分析公共选择过程中选民、政治家、利益集团、厂商、官僚的行为特点?答:选民:(1).某些选民会放弃投票权。

(2).某些有着共同利益的选民会结成特殊利益集团。

政治家:(1).政治家在竞选时会宣布一些最能被“中间投票人”接受的政策主张

(2).在收入政策方面,政治家更多地倾向于用发行公债来代替税收。(3).在支出政策方面,政治家总是倾向于扩大公共支出的规模和范围。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获得和不同支出项目相关联的特殊利益集团的支持;二是钱多好办事,可以突出政绩;三是受到具有信息优势的官僚影响,官僚们是希望扩大本部门支出的。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可以与当选议员、官僚形成一个“铁三角”,议员批准项目,官员实施项目,利益集团从中得益,从而使广大分散的选民在公共决策中处于劣势地位。

厂商:厂商试图通过影响政府决策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或争取更多利益的行为时一种寻租行为。

官僚:1 等级严格.2 非人格化. 3 延续性. 4 专业化

7、试简要介绍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改革官僚部门运行的基本思路?

答:第一,公共选择理论和组织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其他理论一样指出,改进官僚部门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部门的解说责任与外在控制;第二,尼斯坎南提出要引进竞争,改进官僚部门的运行方式与组织形式。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措施:其一,在官僚体系内部建立竞争结构,以打破官僚对公共产出供给的垄断和对公共产品生产成本信息的垄断,扭转因垄断而造成的低效率;其二,官僚部门只负责公共产品的供给而不直接从事生产;其三,引进利润动机激励,允许官僚部门对其财政预算节余有部分的自由处置权,以刺激官僚提高效率。第三、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来看,政治家是委托人,官僚则是政治家的代理人,负责实施政治家的愿望。由于政治家与官僚各有各的特殊利益,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加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这种委托-处理关系不可能避免地会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第八章政府采购

1. 试解释“政府采购”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答:政府采购(government purchase),是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它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其特点:(1). 采购资金来源具有公共性(2). 采购主体具有特定性(3). 采购活动具有非营利性(4). 采购行为具有政策性(5). 采购活动的管理具有规范性(6). 采购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

2. 现代政府采购与我国曾经实行的供给制和控购制有什么区别?

答:(1).政府采购不是供给制。在供给制条件下,财政是选购商品的主体,使用单位只能被动地接受商品。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财政只是监督商品的采购过程,使用单位不仅要参加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商品的主体,它是所购商品合同签署的甲方单位。

(2).政府采购同样不是控购。从目的上看,最初实行控购的主要目的,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控制社会集团需要,平衡供求矛盾,防止与民争购。政府采购的主要目的是细化预算、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从管理的手段看,控购管理主要是通过直接的行政手段实现的,即分配指标和审批;政府采购的管理主要是通过间接的规范采购方式和财政监督来实现。从管理范围看,控购针对的是某些具体的商品;政府采购针对的是政府对所有的商品、工程和服务的购买,没有具体品目的限制。从管理的单位看,控购是管理所有社会集团单位,而政府采购主要针对财政供给的行政事业单位。

(3).政府采购制度不是财政垄断采购事务、改变支出单位的既得利益。各

单位仍是采购主体,财政部门只是制定统一的规则和标准的程序加强对财政资金

由价值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变过程的影响、监督和管理。

3. 政府采购具有哪些主要的社会经济职能?

答:(1)加强政府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2)强化宏观调控,调节国

民经济运行(3)保护民族产业,壮大民族经济(4)开拓市场,促进国际经济交往(5). 化减外部不经济(6) 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4. 试述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

答:(1)有效竞争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4)效益原则

5. 试简要介绍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

答:一、. 招标性采购方式(1)公开招标采购(2)选择性招标采购(3)限制

性招标采购

二、. 非招标性采购方式(1)询价采购(2)单一来源采购(3)竞争性谈判采

购(4)自营工程

6. 政府采购制度包括哪些主要的方面?

答: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购政策,其中最重要的

是采购目标和原则,它是政府采购制度的灵魂;采购方法和程序,这是政府采购

制度的核心内容;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它是政府采购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政

府采购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活动的管理和调控都是通过政

府采购制度的规范来体现的。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国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各国政府为了本国的教育、国防、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健康和公共安全等,购买大量的工程、货物和服务,在政府支出中占有很大份额,一般中央政府采购

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15%,而与政府采购相关的贸易额约占世

界贸易额的10%。目前,政府采购制度已经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控制和执行

政府预算,加强支出管理,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7.为什么说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意义重大?

答:(1)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的一种必然

要求;

(2)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强化政府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

(3)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推动并实现政府消费行为市场化的重要途径;

(4)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5)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

8. 试评析我国目前的政府采购制度。

答:一、政府采购政策,包括采购的目标和原则;

二、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

三、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

第九章政府支出的社会经济分析

1. 简述公共支出的含义。

答:公共支出,亦称财政支出,通常的意义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

广义的公共支出还包括政府实行的许多政策和法规所导致的私人部门增加的开支。

2. 公共支出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1)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弥补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2)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3)公共财政支出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3. 怎样衡量公共支出的规模?如何看待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

答:测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另一种是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第一,有利于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突出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又与我国当前存在的两对突出矛盾密切相关:一是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之间的矛盾;二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对政府职能的新要求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之间的矛盾。第二,有利于健全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第三,有利于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第四,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整体配置效率。第五,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4. 公共支出结构分析的有何意义?

答:公共支出结构是公共支出的各个不同部分的组合状态及数量配比的总称公共支出结构虽然表现为一定公共支出的数量关系但实质上体现了政府职能状态和政府政策。同时公交支出结构还反映出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以及财政配置与市场配置之间是否协调进而反映出身会资源的饿总体配置效率。

5. 按照支出的经济性质,公共支出可以划分为哪两大类?为什么说这种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答: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a 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出对分析政府职能方向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b 区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公共支出效率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6.简要说明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框架。

答:其基本框架大概分为以下几类:(1)实际成本效益和名义货币成本效益;(2)直接成本效益和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成本效益和无形成本效益;(4)内部成

本效益和外部成本效益;(5)中间成本效益和最终成本效益。

第十章政府课税的一般理论

1、在我国税制设计中,应如何体现税收基本原则?

答:税收原则是国家征税的准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法制所遵循的具体化的指导思想,其实现的原则分别是: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2. 如何认识税收的经济稳定效应?

答:内在稳定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具有的内在稳定经济的机制,它无需政府随时作出判断和采取措施,就能收到自行稳定经济的效果,对需求管理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表现形式:当经济处于衰退时,税收减少,政府赤字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大,有利于经济走出衰退;当经济繁荣时期,税收增加,政府盈余增加,社会总需求缩减,有利于避免通货膨胀。

第十一章政府的收入结构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其影响因素有:财政分配政策、政府职能范围、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

2、如何理解“费改税”?

答: 费改税,也称税费改革,是指在对现有的政府收费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必要的政府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体系。其实质是为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3、如何规范我国非税收入管理?

答:(1)分流归位

(2)完善机制,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新模式。

(3)加强法制建设和制度规范建设

第十二章中国政府的财税制度

1、“利改税”有哪些弊端?

答:(1)利改税企图用单一的税收形式完全取代利润分配形式,混淆了社会主义家所具有的两种身份和两种权力;(2)是企业和银行都不承担基本建设投资的经济责任和风险,共吃国家“大锅饭”(3)相继组建了很多税,而税率不统一,税负不平衡,引发了许多消极现象。

2、1994年分税制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功?

答:(1)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

(2)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加强和提高了中央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4)加快了中国税收与国际税收管理接轨的进程。

3. 如何完善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答:(1)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指导思想。

(2)按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政府的事权,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

(3)适当赋予地方政府税收立法权。

(4)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管理

1. 我国实行复式预算有何意义?

答:主要表现在实行复式预算有利于健全财政职能,能够提高财政分配的透明度和强化预算约束机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其他各项财经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如何完善我国现行的复式预算?

答:其中完善的基本思路是: (1)仍然是两式结构,但把原来的建设性预算改称为资本性预算,即经常性预算和资本性预算。(2)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税收收入与原来的内容没有多大变化。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性收费、专项收入、地方上解收入、其他收入。将地方上解收入不再单独作为一个层次反映。地方的上解上级支出作为地方上解收入的负项反映。经常性支出主要包括十个部分:即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对外援助支出、专项支出、付息支出、其他支出、预备费、补助地方支出。(3)资本性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经常性预算结余、资本性收入(即非税收入中的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债务收入。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经济建设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4)经常性预算不能出现赤字。为了控制债务规模,在资本性预算下列出债务收入的依存度和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两个指标。

3、简述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答:原则及依据有:(1)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3)预算分配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4)预算编制要求及时、完整和真实

4、简述预算审批关系?

答:预算的审查与批准是指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同级政府所提出的预算草案进行

审查与批准的活动,是政府预算必须履行的法律手续;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经过法定程序的审查批准后,就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的预算。

5、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答:其意义有:第一,有利于节约库款,避免收入流失,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二,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严格计划开支;第三,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第十四章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1、国有资产有哪些分类?

答:(1)按是否参与经营活动分类: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2)按存在的形态分类: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3)按有无实物形态分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4)按资产存在地域不同分类:境内资产和境外资产

2、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确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相互的责权关系(2.)国有资产的投入管理(3.)国有资产存量经营的管理(4.)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管理(5)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6)涉外国有资产管理(7)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3、国有资产管理与一般经济管理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答:(1)国有资产管理是以产权所有为基础的管理(2)国有资产管理目标的双重性(3)管理范围的全面性(4)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结合,以价值管理为主。

第十五章中国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1. 什么叫政资不分?

答:就是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要与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的职能没有分开。

2. 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坚持国家统一所有(2)分级行使出资人职责(3)实现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4)确立国有资产营运主体(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建设(6). 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应发挥哪些作用?

答:(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得到加强,即使国有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也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2)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对于克服市场的缺陷,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长期动态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3)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国有经济的管理体制,是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条件。

4. 为什么要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答:(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2)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3)提升我国产业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需要

5. 如何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

答:(1)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等形成的资产。(2)我国的产权界定遵循的是“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进行,在界定过程中,既要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及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保证其他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6. 如何保证国有产权交易的公平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答:(1)公正、公开、透明。(2)强化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审核、查处机制。(3)完善法律法规,标本兼治。(4)加强审计监督。

7. 如何辨证看待国有产权交易“价高者得”?

答:应该在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失去控股地位的,转让双方必须提出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完成企业内部规定的有关程序,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价高者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