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中医食疗学心得体会

【篇一:药膳心得体会】

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

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

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这所

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

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

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

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

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

有: “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

用的调味品。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

兽医之首。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

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

周” , 韭“ 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

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

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味过于酸, 肝气以

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殃”、“ 是故

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在该

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人肝, 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 辛先人肺, 咸先人肾” 等论述。《神农

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共收载药物365 种, 其中载

药用食物50 种左右,

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 包括

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 食药物” ,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 轻

身延年” 的功效。

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给予重视和肯定。东汉著名

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

病论》中不乏有食疗药膳的有关内容, 《金匾要略》著有“食禁” 专篇, 列举了治少阴咽痛

的猪肤汤和治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以及桂枝汤、百合鸡子黄

汤等, 这些食疗方至今还被临床所常用。至于之后的发

展与繁荣更是不计其数,总之中国古代对于药膳的研究可谓百花争鸣。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 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人了全面发展

的新时期。尤其是现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转变, 老龄社会的到来, 使

得传统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运用

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

已广泛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家庭所重视。说到此,就应该谈谈药膳的

应用以及原则了。首先我们要明了药膳的养正御邪的目的。

药膳可养护正气、抵御外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安排药膳、饮食可保证机体脏腑功

衰,一日则气少矣。”只有“正气存内”,才能“邪不可干”。而药膳发

挥了食物的特异性作用,

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葱白、生姜、芫荽可预防感冒,绿豆汤

防暑,山楂降脂预防动脉

硬化,大蒜杀菌防治呼吸道和胃肠感染等。其次药膳的治则为未病

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

复。针对食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对脏腑、气血、阴阳的选择作用来

调整脏腑的偏盛偏衰、气

血失调及阴阳失衡,使得未病脏腑机能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如,枸杞猪肝汤预防夜

盲症,海带鲫鱼汤预防甲状腺肿大,,番薯玉米羹预防脚气病。

《黄帝内经》认为,口渴时服

兰草汤,以阻截消渴病的发生。疾病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药膳

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根

据其传变规律,辨证施膳可防止其传变。药膳食疗可使已病脏腑机

能增加,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患者在感受温热病邪时,服用养

阴生津之品,防止进一步耗伤阴液,发生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之变。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

变,慢性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复发率亦随之增高。如瘥后再加以药

膳调养,对巩固疗效及防

止复发有显著疗效。如丹参粥、首乌大枣汤、桑椹茶等可以防止诸

如高血压病、心绞痛、脑

中风的复发。当归生姜羊肉汤可防止产后恶露不净、腹中绞痛等。

再次,必须要强调三因治

宜(即因地、因人、因时),科学健康膳食。我国地域广阔,不同

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使

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因此药膳亦应有差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不同

地区的居民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需求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南方湿多热甚,宜食甘凉、

甘寒、辛凉等降火清化之品,忌辛辣、助阳、助火食物;北方地高

气寒之地,饮食多热而滋

腻,宜辛温、补阳、助火食物。“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天,皆

自人为”。人们可以根据

不同的年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膳,达到与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协调

而延年益寿。小儿脏腑娇

嫩,不宜大寒大热;青年体壮,荤素搭配;壮年以后清淡为主,避

免油腻、烈酒、辛辣,以

免损伤脾胃;老人多肝肾不足,不宜温燥,更不可过食肥甘咸味,

宜温、熟、软的食物;孕

妇恐动胎气,不宜活血滑利之品。。《饮膳正要》载:“春气温,宜

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

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老师的频频善

诱下,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

更增加了对药膳的了解与认知。学着烹饪,学着做菜、做饭,尝试

才能出真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合

乎规范的材料做出属于自己的药膳。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

篇二:中医药膳食疗法课

程的心得体会

尊敬的李恩庆老师:您好!!

本学期我选修了《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同学推

荐选读的。她说,老

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又能够学到东西,而且不点名(嘻嘻)。通

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食疗是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背

景的。《黄帝内经》

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

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

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

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

确是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

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

优势,在中医药学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放在药疗、针灸等疗法之首。历代医家都非

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

的应用。

与我而言,从一个不专业的角度去理解,药膳,它把中药跟食物(甚

至有些材料既是中药

又是食物)混合在一起烹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

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

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比较喜欢每次课第二部分,也就是视频教学的

部分。在这个部分,

每次都介绍很多家常药膳的做法,让我们有机会去试试。这应该是

对我最大的吸引力了,我

是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视频的演示,极大地勾起了我的动

手欲望。平常在宿舍会自己煮简单的“药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上

次端午回家,我做了一道“泥鳅炖豆腐”,就是根据老师上课演示的

视频做法来做的。

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老妈买回来的泥鳅,是在摊子上已经宰杀好的,因此可能会影响口感和

新鲜度吧。

当我炖好端给老爹老妈的时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中医食疗是一

门很深奥的学科来的,单单只以一个学期的学习是不够的。虽然我

现在所

接触到的只是一点儿皮毛,但足以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尤其我是

一个很喜欢吃东西的人,

中医食疗让我对“食”这个观念又有了一个新的转变。” 我真的很感

谢中医食疗学这门课,感谢李恩庆老师,激发我产生了这个想法。

根据我自

己上课的上些感受,我想给李恩庆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李恩

庆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有

所帮助。1,希望李恩庆老师以后能多讲一些跟男生日常有关的一些知识。在这个学期,老师讲了

很多女生生理时期等等的保健方法,我在女朋友生理期的时候熬汤

水给她,很感激您呢。但

是关于男生的知识,貌似比较少。 2,对于北方的同学而言,很多

人都不适应南方的水土和饮食,希望李恩庆老师有机会能

讲讲有关于南方饮食的问题,比如说在南方吃什么东西容易上火,

有什么药膳可以改善水土

不适应的症状等等。

3,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多讲一些利用宿舍条件就可以制作的膳食,因为我经常感到总有冲

动想在下课后就做一下在课堂上学到的药膳,但是由于宿舍烹饪条

件的简陋,而只能纸上谈

兵。

4,希望李恩庆老师能够加强每节课跟同学的互动。每次上课,第一节课您一直在传授知

识,第二节课进行视频教学,作为学生总觉的自己参与度不够。希

望老师能够创造机会让我

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ps:我有去您的blog喔,学了好几种糖水的做法呢,但是更新貌似不及时哇哈哈哈最后,感谢李恩庆老师

的细心教导,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这门课程受益终生的。谨祝工作

顺利身体健康理工学院建筑学 2008052140

景尚龙

2011.06.19篇三:中医药膳及食疗学理论学习体会通过本学期对

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习了中医药膳及食疗的有关知识,了解了中

医食疗

文化,同时也激发了自己对药膳食疗的极大兴趣。药膳起源很早,

在我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

首先,我了解到什么是药膳和食疗。药膳的概念:简单讲,药膳是

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调加工制作成的具有食疗作

用的一种膳食。它是中医传统知识和烹调技艺的巧妙结合。它“寓医

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

物,又将食物赋予药用。既具营养价值,又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既

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作

用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

他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的享受,又在无形中使身体得到滋补调养。因此,中医药膳的制作

和应用,不但是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药膳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不断探索、积累而逐渐形成的

独具特色的一门临床实用学科,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宝贵的文

化遗产。几千年来,中国

传统医学就十分重视饮食调养与健康长寿的辨证关系,它包括食疗,即用饮食调理达到养生

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药膳,即用食物与药物配伍制成膳食达到养生

防治疾病的作用。中医学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因而药膳学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膳的起源:在我国,自文字出现后,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

了“药”和“膳”字。“药膳”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孟子》上说:“食、色,性

也”,是说人类的本能。“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句古话,则指人类为

了生存、繁衍后代,就

必须“填饱肚子”的重要性,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原始人最

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觅食。

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赐予。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不可

避免的误食不合适的食物,

多疾病毒伤之害。”说明了远古时期的先民,确实曾受到有害饮食所

致疾病的折磨和困扰。经

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

有害而不宜食用。《淮南

而遇七十毒”,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在寻找食物过程中,避开有毒的,

摄取无毒食物的情况。同

时,人们发现有许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

食物吃后具有强身健体的

作用。于是,许多即可果腹,又可疗疾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

是中医学中“药食同源”

的理论依据。质言之,人类在发现食物的同时,也就包含了食疗药

膳的出现。所谓“药食同

源”,应理解为源于同一发现过程,并不是食即是药,药即是食。

《黄帝内经》特别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

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无菜为冲,气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气。”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夫为医者,当

须先洞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痊,然后命药”,并设“食治专篇”。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收

载常用食物203种,并逐一介绍食物的性、味及有毒无毒及效用,

至为实用。在使用方面很

讲究配膳,详尽记载了各种烧饼、馒头、包子及其他食物的制作方法。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

珍的《本草纲目》中收集了大量食物(腐乳、酥等),并列举了很

多食疗方,极大的丰富了食

疗保健的内容。

近代药膳研究方兴未艾,药膳产品甚为丰富,药膳剂型名目众多,

药膳水平有所提高。药膳与中医关联密切,但与中医药物又有区别,兼具药物和食物的特点。其具有以下几

个显著特点:

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的分析患者的

体质、健康状况、患

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判断其基本症情。然

后再确定其相应的食疗原

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者,如属胃寒者,宜服良副粥;若属胃阴虚者,则服

玉石梅楂饮。

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强身防病,这是其

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

点之一。药膳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治疾病和健身养身的效果比较

显著。如莱阳梨香菇补精、

山东中医学院研制的“八珍食品”。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

汤剂多味苦,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多是儿

童因畏苦不愿食药。而药膳的食用,多是药、食两用,且有食物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

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的性味选择,并经过与食物的调配

与精心烹调,仍然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药膳根据其保健养生功

能和加工工艺,可分为以下几类:保健药膳主要包括减肥药膳、

美容药膳、增智药膳、明目药膳、聪耳药膳、防病药膳

以及抗衰老药膳等。

治病或辅助治疗药膳:此类药膳是在专业药膳师或者临床医师的指

导下,遵循辩证施膳

的原则而遣药配膳。如解表药膳、祛痰止咳药膳、健脾消食药膳、

清热生津药膳、安神助眠

药膳等。

按照药膳的工艺特点分,可以分为流食类、半流食类、固体类。流

食类包括:汁,如鲜

荷叶汁、鲜藕汁等;饮,《圣济总录》姜茶饮等;汤,《千金方》

葱枣汤;酒,木瓜酒等。半

流食类包括:膏,如《积善堂经验方》乌发蜜膏等;粥,如《圣济

总录》枸杞羊肾粥等;糊,

如藕粉、菱角粉。固体类包括糖果《随息居饮食谱》中柿霜糖;饭

食如茯苓饼、八珍糕。菜

肴,如香椿鱼、冬虫草芽等。药膳虽好,但其应用也要注意相应的

原则。误食误用,非但不能发挥药膳食疗的独特功

效,还会给食者本身的身体健康造成不便甚至贻误治疗。因此,药

膳的食用应遵循以下几个

原则:

因症用膳中医讲辩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辩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

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选用枸杞子、百合、

麦冬等,只有因症施膳,

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功效。因时用膳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

人的脏腑运行,和自然界

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食用性质

寒凉的药物的时候,应避开寒冷的天气;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

应远离炎热的天气。这一

观点也适用于药膳。

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

旱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

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

药膳中应注意的问题。因地用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

惯有一定的差异,人体生

理活动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方地处潮湿,饮食所温燥辛辣;

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温

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

同样道理。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对自身的健康问题加深了认识

和了解。之前去医院看病,医生

告诉我是体质阳虚,且血瘀,一直服用中药调理身体。通过学习中

医药膳及食疗理论,我知

道还可以通过注意平时饮食习惯及使用特殊食材来调养身体,对药

物起到辅助的治疗和调节

作用。如山楂、醋、玫瑰花、金橘、油菜、番木瓜等就是血瘀体质

者的首选,而肥肉等滋腻

之品要少吃。此外,可以适当饮酒,如黄酒、葡萄酒、白酒等,对

促进血液循环有益。阳虚

质的人日常食物则应以温性食物为主,还应考虑有针对性地配合补气

食物,保护脾胃,增加身

体的抵抗力。常用的补阳食物可选用爆炒羊肉、猪肝、狗肉、鸡肉、红烧带鱼、黄鳝、虾(龙

虾、对虾、青虾、河虾)、海参、淡菜、鹌鹑、刀豆、栗子、韭菜等,夏天不要吃过多冰冻食

物。阳虚质的人适宜吃核桃仁,具体吃法可以将核桃韧煮粥。养生之道——学习中医药膳的体会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

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

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

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周俭老师为我们

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

群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