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50

适用招生专业:纺织工程

考试主要内容: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解决该领域中的认知和基本认知方法问题,主要包括纤维及纤维制品的品种、命名、结构、性能及成形方法,其间相互关系,以及纺织材料的认识与表征方法和技术。

1.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分类方法及术语解释;

2.常用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性能特点;

3.纺织纤维结晶度、取向度等聚集态结构参数的含义,纺织纤维细度、长度、截面形态、卷曲等形态结构参数的测试原理、方法和指标;

4.纺织材料的吸湿机理、吸湿性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影响吸湿的因素、吸湿性的测定方法、吸湿指标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

5.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蠕变、松弛和疲劳;

6.织材料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的基本概念,热对纺织材料的影响、纺织材料的耐光性、纺织材料的静电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7.纱线中纤维的转移特征、纱线细度及细度不匀测试原理及方法、指标、纱线毛羽的表征指标及减少纱线毛羽的方法;

8.织物结构参数;

9.织物的耐久性、保形性、舒适性、风格等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0.纺织材料的品质评定。

建议参考书目:

[1]《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2]《纺织材料学》(第三版)]姚穆等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

[3]《高科技纤维》,王曙中主编,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年

《机械设计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85

适用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考试主要内容:

1.绪论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2.机械设计总论①机器的组成;②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③对机器的主要要求;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⑤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⑥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⑦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⑧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⑨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⑩机械零件的设计中的标准化。

3.机械零件的强度①材料的疲劳强度;②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③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④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4.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①摩擦;②磨损;③润滑剂、添加剂和润滑方法;④流体润滑原理简介。

5.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①螺纹;②螺纹连接的类型和标准连接件;③螺纹连接的预紧;

④螺纹连接的防松;⑤螺纹组连接的设计;⑥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⑦螺纹连接件的材料及许用应力;⑧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

6.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①键连接;②花键连接;③无键连接;④销连接。

7.带传动①概述;②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③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④V带轮设计;⑤V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8.链传动①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②传动链的结构特点;③滚子链链轮的结构和材料;

④链传动的受力分析。

9.齿轮传动①概述;②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③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④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⑤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⑥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许用应力与精度选择;⑦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⑧标准圆锥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⑨齿轮的结构设计;⑩齿轮传动的润滑。

10.蜗杆传动①蜗杆传动的类型及特点;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③普通圆柱蜗杆传动承载能力计算;④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及热平衡计算;⑤普通圆柱蜗杆和蜗轮的结构设计。

11.滑动轴承①概述;②径向滑动轴承的典型结构;③滑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

④轴瓦结构。

12.滚动轴承①概述;②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及其代号;③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④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⑤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⑥轴承装置的设计。

13.联轴器和离合器①联轴器种类和特性;②联轴器的选择;③离合器。

14.轴①概述;②轴的结构设计;③轴的计算。

建议参考书目:

[1]濮良贵. 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9版),2013

[2]《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钱瑞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原理》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17

适用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考试主要内容:

1.绪论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习特点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①机构的组成及分类;②机构运动简图;③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④平面机构组成原理;⑤高副低代。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①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②用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③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④用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4.平面机构的力分析①平面机构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②惯性力及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③运动副中的摩擦及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力分析;④机械效率与自锁。

5.平面连杆机构及设计①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特点;②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与传力特性;③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6.凸轮机构及设计①凸轮机构的应用与类型;②推杆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③凸轮轮廓曲线设计;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7.齿轮机构及设计①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②齿轮的齿廓曲线,渐开线齿廓;③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④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⑤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变位;⑥变位齿轮传动;⑦斜齿圆柱齿轮传动;⑧蜗杆传动;⑨圆锥齿轮传动。

8.轮系传动比计算①轮系的类型;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③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④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⑤轮系的功用。

9.其它常用机构简介①间歇运动机构;②螺旋机构;③摩擦传动。

10.机械的运转及速度波动的调节①机械系统的运转过程和运动方程;②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11.机械的平衡①机械平衡的目的和方法;②刚性转子的平衡。

12.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①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②功能元求解;

③机构选型设计;④机械系统协调设计;⑤机械运动方案拟定。

建议参考书目:

孙恒,陈作模等主编. 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基础工业工程》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09

适用招生专业:工业工程

考试主要内容:

1.生产与生产率管理①典型制造企业的类型及概念;②车间任务型和流水线型;③企业生产运作;④生产率与生产管理;⑤生产率评价的基本方法;⑥提高生产率的方法;⑦基础工业工程解决的问题。

2.工业工程概述①工业工程的定义、特点、内涵;②工业工程的意识;③工业工程与生产率的关系;④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⑤工业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⑥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⑦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和人才素质结构。

3.工作研究

①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起源、工作研究的特点、工作研究的对象、工作研究的分析技术、工作研究的内容及工作研究的步骤;

②方法研究: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目的及任务,方法研究的内容、基本程序、分析原则,方法研究的步骤;

③作业测定:作业测定的定义、作业测定的目的和用途。

4.程序分析

①程序分析概述:程序分析概念、特点及目的,程序分析的种类,程序分析的方法,程序分析的工具及分析步骤。

②工艺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分析概念、分析对象、特点及分析用工具,工艺程序图的概念、作用、组成及作图规则,工艺程序图的结构形式,工艺程序分析的步骤。

③流程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概念、特点、作用及分析用工具,流程程序分析的种类及分析步骤,案例分析。

④布置和经路分析:布置和经路分析的概念、特征及目的,布置和经路分析的种类及分析的工具。

⑤管理事务分析:管理事务分析概念、目的及特点,管理事务分析工具,案例分析。

5.作业分析

①作业分析概述:作业分析的含义及特点,作业分析与程序分析的区别,作业分析的基本要求,作业分析的类型;

②人—机作业分析:人—机作业分析的作业过程,人—机作业分析图,案例分析;

③联合作业分析:联合作业分析的过程,联合作业分析图,案例分析。

④双手作业分析:双手作业分析的含义、特征及作用,双手作业分析图,案例分析。

6.动作分析①动作分析的方法;②动素的分类及其符号;③动素分析的应用实例;④动素分析;⑤动作经济原则;⑥案例分析。

7.秒表时间研究①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②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③秒表时间研究步骤;

④观测次数的计算方法。

8.工作抽样①工作抽样的方法与步骤;②工作抽样应用实例

9.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①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的概念;②分类及应用步骤;③方法时间衡量;④工作因素法;⑤模特排时法。

10.标准资料法①标准资料的概念、种类、特点和用途;②标准资料的形式和分级;③标准资料的编制;④典型作业的标准资料分析。

11.学习曲线①学习曲线的概念、原理;②影响学习曲线的因素;③学习率的测定方法;

④学习曲线的应用(用莱特公式预测作业时间、预测产品销售价格、建立动态绩效考评制度);⑤知识学习曲线。

12.生产组织设计①流水线生产的原理、特征、分类和组织条件;②单一对象流水线的设计步骤;③流水线的平衡。

13.现场管理方法①现场管理的概念、内容、七种工具、方法及步骤;②目视管理的概念、目的、内容及三要点;③“5S”管理的含义、形成、作用、内容及常用工具;④定置管理的内容、分类、设计方法、步骤。

建议参考书目:

[1]易树平、郭伏主编,基础工业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2]罗振壁主编,工业工程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生产计划与控制》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12

适用招生专业:工业工程

考试主要内容:

1.生产系统①生产与生产系统;②生产流程与生产方式。

2.主生产计划①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概念;②主生产计划的编制:设计和制定程序、主生产计划的计算处理逻辑、主生产计划的批量确定。

3. 库存分析与控制①库存分析与控制基本概念;②库存ABC分析基本思想和库存盘点;

③库存分析的模型:定量订货模型、数量折扣模型、定期订货模型、混合系统模型和其它订货模型。

4. 物料需求计划①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概念;②开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物料需求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的体系图;③物料需求计划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处理逻辑;④物料清单(BOM)的概念;⑤物料需求计划中批量的确定方法。

5. 能力计划①能力计划的基本概念;②粗能力计划(RCCP)和细能力计划(CRP)的区别及编制技术。

6. 车间作业计划①车间作业计划的基本概念;②车间作业的排序问题、作业调度的方法和车间作业控制基本技术。

7. 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①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②项目计划的Gantt图方法、关键路线方法(CPM)和项目计划与评审技术(PERT);③项目计划的两类优化问题:时间—成本优化和时间—资源的优化。

8. 精益生产①准时化生产的基本概念;②准时化生产的计划方法;③准时化生产的实现手段—看板管理,包括看板的功能和规则、看板的运作流程和看板数量的计算。

9. 约束理论①约束理论的基本概念;②约束理论的基础原则;③约束成因的基本类型。建议参考书目:

《生产计划与控制》,王丽亚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系统工程》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

适用招生专业:工业工程

考试主要内容:

1.绪论①系统与系统工程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特点;②系统的分类;③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与趋势;④系统科学体系。

2.系统工程方法论①霍尔和切克兰德的系统工程方法论;②霍尔三维结构的概念及其原理。

3.系统建模与系统分析①系统模型的概念;②系统模型分类;③系统建模方法;④系统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

4.系统结构模型①结构模型的概念;②先行集、可达集以及系统划分的相关概念;③解析结构模型的建模方法。

5.层次分析法①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②层次分析法的建模分析步骤以及计算方法;③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6.投入产出分析①投入产出分析概念;②投入产出表的含义;③消耗系数的概念以及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应用。

7.系统预测①预测的概念;②预测分类;③系统预测的一般步骤;④定性预测方法;⑤掌握基本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⑥二元回归预测方法的概念;⑦参数估计方法;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和状态空间。

8.系统评价①系统评价概念;②评价指标的数量化和综合的主要方法。

9.系统决策①系统决策概念以及决策问题分类;②完全不确定型决策;③风险型决策方法;

④贝叶斯决策以及系统决策分析的几个问题。

10.系统网络技术①网络图的绘制;②参数计算以及按期完工概率计算方法;③网络图调整与优化方法。

建议参考书目:

谭跃进等,系统工程,科学出版社,2014.

《制造技术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34

适用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

考试主要内容:

1.金属切削的基本定义

【掌握】:①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②刀具角度和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

【了解】:①刀具的工作角度。

2.切削加工的理论基础

【掌握】:①金属切削层的变形;②切削力;③切削热及切削温度;④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

3.金属切削条件的合理选择

【掌握】:①刀具材料;②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③刀具耐用度的选择;④切削用量的选择;⑤切削液的选择。

【了解】:①刀具类型及结构的合理选择。

4.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

【掌握】:①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知识;②车削加工与车床(CA6140型);③磨削加工与磨床(M1432A型);④齿轮加工与齿轮加工机床(Y3150E型)。

【了解】:①其他加工方法与设备。

5.机械加工质量

【掌握】:①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②机械加工精度;③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6.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掌握】: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②工件的安装与基准;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④制订工艺规程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⑤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了解】:①机械加工的生产率与经济性分析。

7.机械装配基础

【掌握】:①机械装配精度;②装配尺寸链;③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

【了解】:①装配工艺的制订。

8.先进制造技术

【了解】:①成组技术;②CAPP;③数控技术;④自动化制造系统。

建议参考书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华楚生主编,重大出版社,2003年7月(第二版)。

2019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自命题考试科目“(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706西医综合 1.生理学 《生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用),牛欣,张志雄主编。 2.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7月第3版(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唐炳华主编。 3.病理学 《病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第3版 (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黄玉芳主编。 4.内科学 (1)《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8月,戴万亨,张永涛主编。 (2)《影像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王芳军

主编。 (3)《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8月,倪伟主编。 总分300分,其中《生理学》占75分、《生物化学》占60分、《病理学》占60分、《内科学》占105分。

一、生理学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纺织材料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述题)

纺织材料复习题 1,单根羊毛的宏观形态特征是怎样的?羊毛纤维从外向内有哪几层组成?各层的结构特征如何? 从横截面面看。接近圆形,纤维越细则圆,从纵面看,据有天然卷曲,毛干上覆盖有一层具有方向性的鳞片,羊毛纤维由外向内由鳞片层,皮质层或髓质层组成。鳞片在羊毛表面的分布随羊毛的粗细和羊种而变。一种细羊毛比粗羊毛的排列密度打,可见高度小,该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羊毛,皮质层的正偏质细胞在羊毛中呈双侧分布,并在纤维纵轴方向具有螺旋旋转,毛纤维的髓质层中髓质细胞的共同特点是薄壁细胞,椭球型或圆角立形,中腔打。 2,棉纤维的生长过程分为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特点。 一根棉纤维是一个植物单细胞,它是由胚珠的表皮细胞经过生长和加厚形成,该过程主要有两个生长特点明显不同的时期构成,伸长期的主要特征是伸长增宽,增加长度和直径,形成端封闭的薄壁空心管,加厚期的主要特征是沿初生细胞壁自外向内逐日增厚(淀积纤维素),纤维素大分子以平行变向螺旋方向淀积。 3,简述棉纤维的结构层次和各层次的结构特点? 棉纤维横截面由外向内可分为初生层,次生层,和中腔,三个部分六个层次,初生层由外皮和初生细胞壁构成,外皮是一些蜡质和果胶,初生细胞壁由纤维构成的原纤组成,呈网状螺旋结构,次生层由四个基本同心的层次构成,是棉纤维的主体,除最内层含有非纤维性质(蛋白质,有机酸,糖)外,它们基本上呈原纤不规则变向螺旋结构,并有缝隙和孔洞。中腔是棉纤维中部的大空腔,棉纤维越成熟,中腔越小,其中留有原生质细胞核的残余。初生层主要影响纤维的表面性质,次生层主要影响的物理机构性质,中腔主要影响纤维的颜色,保暖性等。 4,影响纤维吸湿的内因有哪些方面,一般的影响规律如何? (1)亲水基团的作用,亲水基团越多,亲水性越强,吸湿性越好,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若大分子端基是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强。 (2)纤维的结晶度。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越强。 (3)比表面积和空隙。纤维比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强,吸湿能力越好,纤维内孔隙越多,吸湿能力越强。 (4)伴生物和杂质。不同伴生物和杂质影响不同,棉纤维棉蜡,毛纤维中油脂使吸湿能力减弱,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的丝胶使吸湿能力增强。 6,影响纤维断裂强伸度的测试条件,规律。 1,试样长度,纤维强度随试样长度的增加而减弱,纤维的断裂点总是在最弱除产生,试样的长度越长,出现最弱点的几率越大,故强度越低,特别对强度不匀的天然纤维影响越大。 2,试样根数,由束纤维实验所得的平均单纤维强度要比有单纤维实验时所得的平均单纤维低,束纤维根数越多,二者差异越大,这是由于束纤维伸直程度,受理情况不同,出现断裂的不同时性和少量纤维的滑脱所致。 3,拉伸速度及负荷方式,拉伸速度大,纤维强度偏高,加负荷的方式有高速拉伸,高速伸长,和高速负荷三种,采用形式不同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9,加捻对纱强的影响规律。 1,有利因素(1)随捻系数增加,纤维对轴向压力增加,纤维间摩擦力增大,由纤维间滑脱而断裂的可能性减小。以断裂的、方式出现的纤维根数增加,纤维强力增加。(2)随捻系数的增加,弱环处分配到的捻回数较多,从而改善了纱线长度方向上的强力均匀性,使纱线强力提高 2,不利因素(1)加捻使纤维倾斜纤维加纱轴向的分力减小,从而强度降低,(2)加捻使纤维承受了预负荷,承受外力能力降低,且纱线内外层负荷不均,纱强降低。纱强随加捻程度的增加2,有利和不良因素对立统一,捻系数较小时,有利因素起主导因素,表现为随捻系数增加,纱强增大;当超过某一捻系数后,强度反而下降,纱强最大时的捻系数叫做临界捻系数。 10,试述纱条不均种类和产生原因,不同片段长度的不匀对面的影响是怎样的? 种类:长片段不匀,短片段不匀 长片段不匀,主要由清棉和前纺工序造成,若长片段周期性不匀率高,在织物上会出现明显的横条竖纹,对布面影响较大。 短片段不匀,主要由细纱的牵伸机构所造成,短片段不匀周期性不匀率严重时,几个粗节或细节在布面在布面上并列汇聚的概率较多,容易形成阴影或云斑,对布面影响很大。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试卷内容包括农业机械与装备、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三门课程,每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各为50分,总分150分。 《农业机械与装备》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范围及目标 《农业机械与装备》考试内容包含耕地机械部分、整地机械部分、播种施肥机械部分、栽植机械部分、田间管理机械部分和收获机械部分。 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农业机械中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栽培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的农业技术要求、基本概念、分类、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能够运用农业机械原理知识进行机构分析、运动和力分析及农业机械的设计实验,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5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约40%;基本理论分析题约30%;综合应用题约30%。 三、考试内容要点 1. 耕地机械 耕地机械分类,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与土壤耕作的关系,铧式犁、旋耕机、深松机械等耕地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整地机械 圆盘耙、水田整地机械、联合整地机械等整地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播种施肥机械 播种的农业技术要求和方法,种子的物理机械特性,肥料的种类、物理力学特性和施肥方法,各类排种(肥)器、开沟器、谷物条播机、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精密播种机械、免耕播种机械等播种施肥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栽植机械 水稻种植的农业技术要求,水稻工厂化育秧特点,育苗机械与设备、水稻插秧机等栽植机械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田间管理机械 防治病虫草害的意义、施药方法,国内外植物保护的主要方法,机动喷雾机构造和工作原理,喷雾法的各种喷头结构及其雾化原理,农田灌溉的方法和特点,滴灌机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排灌系统组成,农用水泵的分类、构造和工作原理。 6. 收获机械 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谷物收获方法,收割机械、脱粒机械、清选机械、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收获机械的种类、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范围及目标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考试内容包含数据库概述、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关系模式规范化设计、数据库设计等五部分。 目标: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结构、数据库管理知识、关系模式规范化设计相关理论模型,能够使用关系代数及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对关系进行查询和更新,利用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5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 试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基本概念题约40%;基本理论分析题约30%;综合应用题约30%。 三、考试内容要点 1. 数据库概述 (1)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2) 数据模型的组成,基本的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及组成。 2. 关系数据库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005]

河北工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448 科目名称: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适用专业:英语笔译(专业学位)————————————————————————————— 一、考试要求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适用于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学位)专业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翻译专业学习所要求的汉语百科知识和写作水平。本考试要求考生应具备良好的中外人文与科技、时政等背景知识、汉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汉语写作能力。 二、考试形式 试卷采用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相结合的形式,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以及写作题等(具体题型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测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总分为150分。 三、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 (一)百科知识基础(选择题) (二)百科知识综合运用(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三)应用文写作 (四)汉语写作(命题作文) (一)百科知识基础(考试时间约30分钟,总分15分,占10%)

1、测试形式和内容 本考题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测试内容要求考生对中外人文与科技、时政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题型 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选项,以满足题目的要求。每题1分,共15个题目。 (二)百科知识综合运用(考试时间约40分钟,总分35分,占23.3%) 1、测试形式和内容 本题测试形式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两种。名词解释内容包括对常见中外人文与科技类、时政类词汇予以解释;简答题内容包括对中外人文与科技、时政等相关问题予以简答。 2、题型 (1)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个题目。 (2)简答题。每题3分,共5个题目。 (三)应用文写作(考试时间约50分钟,总分40分,占26.7%) 1、测试形式和内容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题型 应用文,分值为40分。 (四)汉语写作(考试时间约60分钟,总分占60分,占40%) 1、测试形式和内容。考生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该作文要求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 2、题型

《经济管理综合》科目考试大纲(复试笔试)

贵州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复试笔试) 《经济管理综合》:045120职业技术教育 (财经商贸) 一、考查目标 《经济管理综合》考试科目是职业技术教育 (财经商贸)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中的专业课程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共包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与服务三个部分。该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相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察考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并要求考生对于现实状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了解。考生可以参考任何覆盖考试大纲内容的教材、参考资料等进行复习。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复试以笔试的形式对考生进行考核。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试卷作答、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与服务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占三分之一。 三、考查范围 市场营销学: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要求考生掌握市场、市场分类、需要、欲望、需求、产

品、价值、消费者及其购买行为、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竞争以及市场营销管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部分市场营销分析与调研:要求考生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市场营销环境和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等理论与方法。 第三部分市场营销战略:要求考生掌握STP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以及产品、品牌、定价、分销与促销等策略的原理及方法。 主要参考书:《市场营销学》,徐大佑等著,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 电子商务: 第一篇基础篇:要求考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定义和重要概念、概念模型、电子商务的分类、运作体系框架及电子商务模式等基本概念。 第二篇运作篇:要求考生掌握电子商务在零售业、旅游业领域的应用、适合网络零售的商品、衡量是否适合网络销售商品的标准、网络市场调查、网络广告、常用网络营销方法、在线零售中存在的问题、电子商务常见模式、移动商务、社交商务等方法。 第三篇支撑环境篇:要求考生掌握网上支付、网络银行、电子货币及电子商务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主要参考书:《电子商务概论》,仝新顺,王初建,于博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物流管理与服务: 第一部分物流概述:要求考生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现代物流构成的要素及物流管理理念。 第二部分物流管理:要求考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以及物流客户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及名称:61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入学考试是为招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类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基本知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各项内容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奠基篇(1840-1895) 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第二节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一) 第一节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第三节《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二)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第二节《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章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上)——系统化和多方面展开 第一节《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排科全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 第五章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下)——探索、深化和面向新世纪

第一节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 第二节原始社会的研究和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论证与深化 第三节哲学发展的回顾和面向新世纪哲学纲领的提出 第四节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深索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第五节面对世纪之交的理论分歧和挑战 开拓篇(1895-1917) 第六章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 第一节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第二节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 第三节法国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 第七章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 第一节反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 第二节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 第八章实践呼唤的理论飞跃 第一节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 第二节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发展篇(1917-1956) 第九章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第十章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苏联模式 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胜利 第十二章毛泽东关建设新中国的战略思想 第十三章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创新篇(1956-1997) 第十四章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 第十五章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围绕马克思主义出现的思潮和流派第十六章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 第十七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科学体系

纺织材料学复习题库

《纺织材料学》简答论述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名词解释(15分) 羊毛缩绒性:在湿热或化学试剂条件下,羊毛纤维或织物鳞片会张开,如同时加以反复摩擦挤压,由于定向摩擦效应,使纤维保持指根性运动,纤维纠缠按一定方向慢慢蠕动。羊毛纤维啮合成毡,羊毛织物收缩紧密, 这一性质成为羊毛的缩绒性。 差别化纤维:一般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化学性能与常规纤维有显著不同,取得仿生的效果或改善提高化纤的性能。这类对常规纤维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称为差别化纤 维。 超细纤维:单丝线密度较小的纤维,又称微细纤维。根据线密度范围可分为细特纤维和超细特纤维。细特纤维抗弯刚度小,制得的织物细腻、柔软、悬垂性好,纤维比表面积大,吸湿好,染色时有减浅效应,光泽柔 和。 高收缩纤维:沸水收缩率高于15%的化学纤维。根据其热收缩程度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风格及性能的产品。如热收缩率在15%-25%的高收缩涤纶,可用于织制各种绉类、凸凹、提花织物。 吸湿滞后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高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纤维这种性质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纱线:由纺织纤维制成的细而柔软的、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的长条。 纺织纤维: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物质,并且可用来制造纺织制品。这类纤维称为纺织纤维。 断裂长度:是相对强度指标。随着纤维或纱线长度增加,自重增加。当纤维或纱线自重等于其断裂强度时的长度,为断裂长度(km).数值越大,表示纤维或纱线的相对强度越高。 临界捻系数: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纱线强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加,纱线获得最大强力时的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 纤维:直径一般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的物质。 含水率:纺织材料中所占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量的百分比。 丝光:棉纤维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液氨中处理,纤维横向膨化,截面变圆,天然转曲消失,使纤维呈现丝一般的光泽。如果膨化的同时再给予拉伸,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变纤维的内部结构,从而提高纤维强力。这一处理称为丝光。 公定回潮率: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必须对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作统一规定,这称为公定回潮率。公定回潮率较接近实际回潮率。 回潮率:是指纺织材料中所含的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的干量的百分比。 吸湿保守性:在相同大气条件下,放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和吸湿的回潮率-时间曲线最后不重叠而有滞后性,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高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纤维这种性质称为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性。 特克斯:是指1000米长的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极限氧指数:是指材料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气浓度,一般用氧占氧氮混合气体的体积比(百分比)表示。极限氧指数(LOI)值越大材料耐燃性越好。

公共科目笔试综合类考试大纲

公共科目笔试综合类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和目标 针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综合类考试科目,主要测查应试人员从事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综合管理基本素质,涉及国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例题: 甲单位招聘乙作为行政人员,下列哪一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甲单位在乙入职三个月后,与乙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甲单位与乙签订期限为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二个月试用期 .乙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为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五十 .在试用期内,甲单位将乙解聘,未向乙说明理由 答案: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 细节决定差异,但是,过早地于细节,会使你迷失在不重要的事物中,所以首先要抓住基础,细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纠结忽略.沉溺摒弃 .致力考虑.集中发现 答案: 例题: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出现在案例之后的。只有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多维性的案例,才能成为教案中研究讨论的优秀母本,由此而来的观点因为有扎实案例的支撑,也才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参考价值。脱离了真实案例而来的任何管理高论都是在浪费公众宝贵的时间和热情。 这段文字中“由此而来”的“此”指的是: .案例.实践 .管理学.研究讨论 答案: ⑶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电磁场与电磁波]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2 科目名称:电磁场与电磁波 一、考试要求 电磁场与电磁波主要考查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具体包括:对矢量运算和场论基础的掌握;对静态电磁场的理解和掌握;对时变电磁场的理解和掌握;对平面电磁波的理解与掌握;对导行电磁波的理解与掌握;运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有关实际电磁问题。 二、考试内容 1.矢量运算与场论 矢量概念与基本运算方法;场的定义与场的表示方法;标量场梯度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矢量场散度与旋度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散度定理;旋度定理;常用矢量恒等式。 2.静态电磁场 真空中静电场的库仑定律、电场强度、高斯定律、安培环路定律;静电场的电位,导体中的静电平衡;电场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和介质的极化概念、表征;介质中静电场的场方程和性质;真空中恒定电流的静磁场满足的安培定律、高斯定律、环路定律;媒质与静磁场的相互作用和媒质磁化的概念、表征;媒质中静磁场的场方程和性质。 3.时变电磁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积分和微分形式及其含义;位移电流与全电流定律;时变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和微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含义,麦克斯韦的伟大贡献;电磁场边界条件推导、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电磁场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密度表达式,玻印亭定理的含义,瞬时玻印亭矢量、平均玻印亭矢量、复玻印亭矢量的含义和表达式;时变电磁场的波动方程及其波动性;时谐电磁场的瞬时和复数表示式,时谐电磁场复数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结构方程和边界条件。 4.平面电磁波 无界均匀理想媒质中平面电磁波的求解、传播特性和传播参数;电磁波极化定义,三种极化类型,每种极化的判断方法,各种极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极化的工程应用;平面电磁波在不同理想介质与理想介质交界面反射与折射的规律和计算方法,平面电磁波在理想介质与理想导体交界面上的反射的规律和计算方法;全透射、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有耗媒质(导电媒质、极化损耗与磁化损耗媒质)中的平面电磁波的传播规律,趋肤深度的概念与应用; 5.导行电磁波 导行电磁波的一般分析方法,模式分类与模式特性;矩形波导中TE、TM模传输特性与截止特性,TE10主模的传输参数、场结构、内壁电流分布与应用、传输功率功率容量;矩形波导的高次模与波导尺寸选择的要求;圆波导中三种常用模式的场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同轴线TEM模的场解、传输特性,同轴线特性阻抗

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定稿版

大学纺织材料学试题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纺材试题 2005年一、名词解释:30分 1 两型毛 毛纤维有明显的粗细不匀,同一根毛纤维上具有绒毛和粗毛特征,髓质层呈断续状分布,存在于未改良好的杂交羊和粗毛羊的被毛中。 2 中长纤维 长度和细度介于棉型化纤和毛型化纤之间的一类化学纤维,长度一般为51-76cm,细度0.2-0.3tex,可采用棉型纺纱设备或专用纺纱设备加工仿毛型产品。 3 纤维的结晶度:纤维内部结晶部分所占整个纤维的体积或重量百分比。 4 品质长度 是纺织纤维的长度指标,用来确定纺纱工艺参数。不同测试方法得出的品质长度不同,目前主要是指用罗拉式长度分析仪测得的比主体长度长的那一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 5 吸湿滞后性:又称“吸湿保守性”。同样的纤维材料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由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和由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不同,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叫做吸湿滞后性。 6 蠕变: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变化而增加的现象。

7 合成纤维的热塑性 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并加一定外力强迫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种变形就可固定下来,以后遇到的温度不超过玻璃化温度,则纤维或制品的形状就不会有大的变化,这种性质称为合成纤维的热塑性。 8 绝热率 是指热体不包覆试样时在单位时间内的散热量与包覆试样时的散热量的差值与前者的百分比。(或用公式表示)纺织材料的绝热率越大,保暖性越好。 9 差别化纤维 是非常规生产得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学纤维的总称。如异形纤维、高吸湿纤维、抗起毛起球性纤维以及仿天然纤维、易染色纤维等。 10 非制造布 一种由纤维网构成的纺织品,这种纤维网可以是梳理网或由纺丝方法直接制成的纤维薄网,纤维杂乱或者有某些定向铺置,纤维网应经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加固。 二填空(本题共30个空,每空1分,满分共30分。) 1 在测定纤维拉伸性质时,应注意的环境条件为温度、湿度。 2 纤维之间的切向阻力包括抱合力和摩擦力。 3 在天然纤维中耐光性最差的纤维是蚕丝;合成纤维中耐光性最差的是丙纶。

公共科目笔试综合类考试大纲.doc

公共科目笔试综合类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综合管理基本素质,涉及国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 例题: 甲单位招聘乙作为行政人员,下列哪一做法符合法律规定? A.甲单位在乙入职三个月后,与乙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B.甲单位与乙签订期限为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二个月试用期 C.乙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为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五十 D.在试用期内,甲单位将乙解聘,未向乙说明理由 答案:B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材料主旨,把握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准确和得体地遣词用字、表达观点。

例题1: 细节决定差异,但是,过早地______于细节,会使你迷失在不重要的事物中,所以首先要抓住基础,______细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纠结忽略B.沉溺摒弃 C.致力考虑D.集中发现 答案:A 例题2: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是出现在案例之后的。只有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多维性的案例,才能成为教学中研究讨论的优秀母本,由此而来的观点因为有扎实案例的支撑,也才具有生命力、说服力、参考价值。脱离了真实案例而来的任何管理高论都是在浪费公众宝贵的时间和热情。 这段文字中“由此而来”的“此”指的是: A.案例B.实践 C.管理学D.研究讨论 答案:A ⑶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 例题: 某单位共有160名员工,该单位在七月份的平均出勤率为85%,其中女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90%,男员工的平均出勤率为70%,问该单位共有男员工多少人?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doc

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及名称:601 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高等数学”入学考试是为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硕士生而实施的选拔性考试。其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等方面的数学基础。要求考生具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微积分知识和数学素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 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 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 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 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 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 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

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 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一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第二部分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试要求: 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和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 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 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泰勒(Taylor)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 Cauchy )中值定理. 6. 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7.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8. 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第三部分一元函数积分学 考试内容: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Newton-Leibniz)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

纺织材料学大题解答

试论述纤维的拉伸破坏机理 答:纤维开始受力时,其变形主要是纤维大分子链本身的拉伸,即键长、键角的变形。拉伸曲线接近直线,基本符合虎克定律。当外力进一步增加,无定型区中大分子链克服分子链间次价键力进一步伸展和取向,这时一部分大分子链伸直,也有可能从不规则的结晶部分中抽拔出来。次价键的断裂使非结晶区中的大分子逐渐产生错位滑移,纤维变形比较显著,模量相应逐渐减小,纤维进入屈服区。当错位滑移的纤维大分子链基本伸直平行时,大分子间距就靠近,分子链间可能形成新的次价键。这时继续拉伸纤维,产生的变形主要又是分子链的键长、键角的改变和次价键的破坏,由此进入强化区,并表现为纤维模量再次提高,直至达到纤维大分子主链和大多次价键的断裂,致使纤维解体。 分析影响纤维拉伸破坏性能的因素 纤维内部结构:1、大分子聚合度:纤维的强度随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n增加到达一定值后,n再增加,纤维强度增加减慢或不再增加。2、结晶度:结晶度愈高,纤维分子排列愈规整,缝隙孔洞较少且较小,分子间结合力愈强,纤维的断裂强度、屈服应力和初始模量都表现的较高。3、大分子取向度:取向度高的纤维,有效承力分子数目较多,故纤维的断裂强度、屈服应力和初始模量都较高,而断裂伸长、屈服伸长和断裂功均较低。 试验条件:1、温度和相对湿度:一般纤维随温度升高,强度、初始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蚕丝例外)。一般纤维随相对湿度增加,强度降低、初始模量降低,伸长增加,但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强度反而增加。2、试样长度:试样长度越长,弱环出现的机率愈多,测得强度愈低。3、试样根数:由束纤维试验所得的平均单纤维强度要比以单纤维试验时所得的平均单纤维强度低,且束纤维根数越多,两者差异越大。4、拉伸速度:拉伸速度大,纤维强度偏高,但对断裂伸长的影响无规律性。5、拉伸试验机类型:不同试验机对试样加负荷的方式不同,会影响试验结果。 纤维拉伸后会产生哪几种不同特征的变形答:纤维在拉伸变形恒定条件下,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纤维在一恒定拉伸外力作用下,变形随受力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几种形变: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试述长丝纱和短纤维纱的拉伸断裂机理。 答:由于加捻的作用,纱中纤维相互紧密抱合,纱线的断裂过程就是纱中纤维的断裂和相互滑移的过程。关于纱中纤维断裂破坏的过程,目前存在两种相反观点。一是:在细纱拉伸过程中伸长大的外层纤维先被拉断,然后逐渐向内层纤维扩展。另一种认为:纱线断裂时,中心即内层的纤维先断,然后纤维的断裂向外层扩展。长丝纱断裂以纤维断裂为主,纤维不易滑脱和拔出,当长丝纱拉伸至最大断裂负荷时,仍有部分纤维未断裂,表现出明显的纤维断裂不同时性。短纤维纱断裂时,在断裂区内,只有部分纤维断裂,有相当部分纤维仅相互滑脱,通常纤维越短,捻度越低,滑脱部分比例越高。 纺织纤维是如何分类的 天然(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矿物纤维) — 化学(再生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 讨论吸、放湿滞后的因素并解释 答:a能量获得概率的差异。水分子要脱离和蒸发必须获得能量,而这一能量的获得,取决于其他高速运动粒子的碰撞,存在一个发生概率,或取决于更高的温度,但放湿与吸湿的环境条件是一致的,因此存在明显的能量与概率差异。b水分子进出的差异。水分子进容易、出困难、进快速、出慢速,进多通道、出单方向,是明显的滞后。c纤维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吸湿后纤维不可逆的膨胀与微结构的变化,都导致有更多的机制保留水分子。d水分子分布差异。浓度的分布不一致存在明显的进入与退出的差别。e热能作用的差别。水分子进入纤维时的动能不会都以热能形式储存,导致退出时热能不足。试述影响纤维的吸湿机制及理由。 吸湿机理是指水分与纤维作用及其附着与脱离过程。Peirce理论认为纤维的吸湿包括直接吸收水分和间接吸收水分。直接吸收水分是由纤维分子的亲水性基团直接吸着的水分子,它紧靠在纤维大分子上,使纤维大分子间的结合力变化,影响着纤维的物理性能;间接吸收水分则接续在已被吸着的水分子上,间接地靠在纤维大分子上,属液态水,也包括凝结于表面和孔隙的水,间接吸收水分对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质也有影响,尤其对纤维形态有影响。 影响纤维吸湿的因素 答:内因:1.亲水基团的作用;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亲水性的强弱是影响其吸湿性的最本质因素。2.纤维的结晶度;水分子只能进入纤维的无序排列区域,故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性能越强。3.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内部空隙;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越高,表面吸附的水分子数越多,纤维的吸湿性也越好。纤维内的孔隙越多越大,纤维吸湿性越强。4.纤维中的伴生物和杂质;纤维的各种伴生物和杂质对吸湿能力也有影响。如羊毛表面的油脂是拒水性物质,不利吸湿,麻纤维中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有利吸湿。外因:5.温湿度和气压;集中体现在纤维表面的凝水和纤维间的毛细吸水。6.空气流速的影响;当纤维材料周围空气流速快时,有助于纤维表面吸附水分的蒸发,纤维的平衡回潮率会降低。 不同吸湿性的纤维吸湿后力学性质有和变化答: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质如强力、模量、伸长、弹性、刚度等随之变化。一般纤维随着回潮率的增大,其强力模量、弹性和刚度下降,伸长增加。原因是大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分子易于构象变化和滑移。纺织纤维的断裂强度随回潮率增大而降低,但天然纤维素纤维,如棉麻则相反,为什么(上面后一句+)但棉麻聚合度高,分子链极长,回潮率增大后,大分子链间氢键削弱,增强了基原纤或大分子链间的滑移能力,调整了原来的张力不均匀性,大大降低或缓解了分子链间断裂的不同时性,使纤维强度提高。 吸湿对纺织工艺的影响 纺织工艺:湿度太大,纤维回潮率太大,不易开松,杂质不易除去,纤维容易互相扭结,使成纱外观疵点增加。湿度太低,纤维回潮率太小,会产生静电现象。织造工艺:湿度太大,纱线回潮率太小,纱线较毛,影响顺利通过棕眼和筘齿,使经纱断头增多,而且会造成经纱开口不清,形成跳花、跑纱、星形跳等疵点,并影响织纹清晰度。所以织造车间的相对湿度一般控制较高。但太湿会使纱线容易伸长、弹性差。

《电路》科目考试大纲

《电路》科目考试大纲 层次:硕士 考试科目代码:818 适用招生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路与系统,能源动力 考试主要内容: 1、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 电路模型;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电能量;电阻、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等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输入电阻的概念。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电路的图、树、树支、回路和连支的概念,独立方程及独立电路变量的选取;支路分析法,结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 4、电路定理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定理。 5、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和传输特性,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6、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动态电路的方程和初始状态,时间常数、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和全响应;三要素法;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冲激函数和冲激响应,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7、正弦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正弦量及三要素,阻抗与导纳,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正弦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和复功率,最大功率传输,互感、互感电压、同名端、互感电抗,去耦等效电路,具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8、电路的频率响应 网络函数,RLC串联电路的谐振,RLC串联电路的频率响应,RLC并联电路的谐振。 9、三相电路 对称三相电源,三相电路连接方式和对称三相电路,不对称三相电路。 10、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非正弦周期电流信号,非正弦周期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和频谱的概念。 11.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口腔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口腔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考试力求全面、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口腔医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能从事临床口腔医学中所修专业(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考试由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包括牙体解剖牙合生理和口腔局部解剖),口腔内科学(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和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组成。 1.口腔组织病理学 口腔胚胎学, 口腔颌面部开始发育的时间,形成的各面突,面突联(融)合的时间、过程,所形成的面部组织、器官及常见的发育异常;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器官及其镜下的组织学表现;牙体、牙周各组织的形成过程;口腔组织学,牙体、牙周、粘膜、涎腺各器官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其结构特点;口腔病理学,口腔颌面部各组织器官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鉴别诊断。 2.口腔解剖生理学-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口腔局部解剖:上、下颌骨、蝶骨、颞骨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特点;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颞下颌关节运动的开闭口运动特点,颞下颌关节运动中的生物力学作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解剖特点;表情肌、咀嚼肌、腭咽部肌各自肌群的位置、起止点、形态和功能;口颌系统的肌链及其临床意义;腮腺、下颌腺、外腺、小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其腺导管的走行、开口部位、临床应用、神经支配、血管分布、淋巴回流;颈总动脉的行程、颈动脉窦、颈动脉体的位置、性质及功能;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分布、临床应用;颈内动脉的行程;面前静脉、颞浅静脉、翼静脉丛、颈内静脉、面后静脉、面总静脉、颌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和属支;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其临床应用;腮腺淋巴结、下颌下腺淋巴结、面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流向;颈外侧群淋巴结的位置、收集范围和淋巴流向;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颈段的组成、行程收集范围及注入部;三叉神经分支的起止行程、分支、管理分布,及上、下颌神经在口腔内的分布及其变异;面神经管段的分支,面神经颅外段及其分支、分支的起止行程,分布区域及损伤时造成的面瘫结果;掌握舌下神经的

(铁路工程)科目考试大纲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铁路工程) 科目考试大纲 1C400000铁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1C410000铁路工程技术 1C411000铁路工程施工测量 1C411010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的组织实施及测量成果评价1C411011 施工测量的组织实施 1C411012 施工测量的成果评价 1C411013 施工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1C411020铁路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C411021 基础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C411022 线路平面控制网的布设要求 1C411030铁路工程施工测量方法 1C411031 线路测量方法 1C411032 线路沉降观测及评估方法 1C411033 桥涵测量方法 1C411034 隧道测量方法 1C411035 构筑物变形测量方法 1C411036 轨道施工测量方法 1C411037 电力线路施工测量方法 1C411038 电气牵引供电施工测量方法 1C412000铁路工程材料 1C412010水泥使用范围及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1C412011 水泥使用范围 1C412012 水泥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1C412020混凝土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的分类及作用1C412021 外加剂的分类及作用 1C412022 矿物掺合料的分类及作用 1C412030钢筋使用范围及质量检验评定方法1C412031 钢筋使用范围 1C412032 钢筋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1C412040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程序及无损检测方法1C412041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程序 1C412042 混凝土结构构件无损检测方法 1C412050混凝土质量评定方法 1C412051 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 1C412052 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方法 1C412053 混凝土耐久性 1C413000铁路路基工程 1C413010铁路路堑施工方法及要求 1C413011 路堑施工方法 1C413012 路堑施工要求 1C413020铁路路堤施工方法及要求 1C413021 路堤施工方法 1C413022 路堤施工要求 1C413030铁路地基处理方法及施工要求 1C413031 地基处理方法 1C413032 地基处理施工要求 1C413040铁路路基支挡结构及施工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