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期末考试知识点

毛概期末考试知识点

毛概期末考试知识点
毛概期末考试知识点

0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毛概》思考题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P2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党首次明确提出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①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②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及其关系。P5-P7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①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②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P10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方面的内容。P13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①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P2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P27-28

内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8.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P29-P37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9.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35-P36

①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②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

10.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P41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分的根本标志。P51

标志: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新旧民主主义文化区分的根本标志。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P45-46

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P50-51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社会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58-62

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5.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条件。P56-P57 (1)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2)有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

(3)有不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4)有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

(5)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6.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它们三者要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第三章

1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P66-P67

过渡性质的社会

18.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P67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9.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P68-P73

主要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20.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P66

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1.和平赎买。P75-P76

(1)内容:就是国家有偿的将私营企业改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意义: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族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原因: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③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④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22.新民主主义社会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P67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78-P79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

24.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及意义。P89-P101

(1)理论成果:P89-P100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其他一些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

(2)意义:P100-P101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P92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已经健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矛盾的。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第五章

26.认清国情时最重要的方面。P108

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

2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P108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P113-P114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践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119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0.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P118-P119

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③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23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P124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33.十五大与十六大、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P127-129

十五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十六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十八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135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5.社会主义的本质P133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P133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37.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P138

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38.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P142

目标要求:

①经济持续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P139-141

“三步走”发展战略:

①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发到小康水平

③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40.“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P141(笔记)

(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与关键P138

核心:科技创新

关键:细化战略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42.中国梦的提出及思想内涵、实现途径P142-P145

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最核心的思想内涵的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43.改革P153(笔记)

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某些过程,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4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P150

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P152-15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6.国家治理体系 P154

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47.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P15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48.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P155

①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49.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应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P157-158

①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②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③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0.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P161

格局: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5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P163-165

①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③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52.一带一路。P163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第八章

5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P168

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②计划和市场都是经理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5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P168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P17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6.公有制的类别,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P171

公有制的类别: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国家所有制;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57.对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论断的内涵理解。P168

理解:(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58.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的科学定位。P16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59.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经理发展中的作用。 P173

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0.经济发展新常态。P177

特点:①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②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发展机遇:①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就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②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缓,增长动力更多元;

③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④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进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适应和引领:

①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型转变、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型转变;

②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③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④必须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辩证关系。P178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绝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6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P180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P18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64.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P183-184

意义: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65.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网络资料)

重大任务: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③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⑤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⑥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6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关系;弘扬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P19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就是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

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P19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68.和谐社会的含义。P198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美好社会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一般来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69.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P199

重点: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70.生态文明理念。P203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第九章

71.台湾问题的实质。P213

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2.“一国两制”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内容。P215、P217-218

提出: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基本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73.习近平关于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的五点重要主张。P224

①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

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②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③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④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第十章

7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P238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

75.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P230

①世界大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③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7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P238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7.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的原则。P241

①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②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④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一章

7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P247-P248

一切为了人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7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P251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80.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P256

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8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P262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十二章

82.党在新世纪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P282

①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②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8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P275、P277

①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6·

85.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P283

三大优良作风: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②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③自我批评的作风

86.加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P292

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附:本学期考试题型及分数分布

单项选择题 20%

多项选择题 10%

填空题 10%

名词解释 10%

简答题 20%

材料分析题 30%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毛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试卷____学院____系____年级____专业 主考教师:_吴茜_试卷类型:(A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答案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括号内。)10,628 1.在中共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党的七大上 C.党的八大上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4.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为()。 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以下不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的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必由之路 B.根本保障 C.根本方向 D.本质属性 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发展 8.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1)(精)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题型 单选(30 x 1 =30 多选(15 x 2 =30 简答(4 x 5 =20 材料分析(2 x 10 =20 第一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 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大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近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 础。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 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理论内容及其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六,党的建设理论。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揭秘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

2011期末考试毛概复习重点(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章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 ) A、遵义会议 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民主与法制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 C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十三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C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5、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B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6、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C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7、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8、第一次科学而准确地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有( B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B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1、邓小平理论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B ) A八个 B九个 C十个D十一个 12、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D) A制定跨世纪的宏伟蓝图B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3、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照搬了( A ) A苏联模式 B朝鲜模式 C波兰模式 D匈牙利模式 14、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D) A“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的决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6、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D ) A独立自主B.“三个有利于”标准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D) A.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B.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 C.邓小平理论成熟阶段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B )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D2002年 19、(C),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春季学期毛概重点知识点(详细版)

2017 年春季学期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一阶段,党的幼年时期,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第二阶段,1938 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经过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知道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三阶段,党的七大上,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了第一步的阐述,指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二、实事思想路线的科学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搞清实际,从而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也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十二个方面: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课后题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可以得出两条结论:一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二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也没有出路,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由农村拉开序幕。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改革仍然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迈出新的步伐,还必须解决不少难度很大的深层次问题。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改革推向前进,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 最后,毛泽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P27-2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六)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反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第二章(简答题)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毛概考试重点

2017毛概考试重点知识汇编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选择、简答)(P3)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选择、简答、辨析) (P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选择、简答、辨析) (P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灵魂和主要内容。P6、P10-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P14)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科学真理具有指导指导意义,但将这些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确实极其艰巨的任务。特别是面对我国特殊的国情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更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生产力。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的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未来路人民,发展艺考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 为什么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为什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如何进行理论判断?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判断认识和理论是否真理不能以主观而定,而是依靠客观上的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所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