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

导读:本文美国电视电影的发展与现状,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美国电视电影的由来

在电视中播出电影,可以一直追溯到电视的试验时期,但在60年代以前,美国电视上播出的影片大多是1948年以前拍摄的旧片,而且很少有高质量、高票房收入的佳作,通常也不在黄金时段播映。直到1961—1962演季,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网首先在黄金时段推出播出新片的栏目《周六晚间电影》,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另外,两大电视网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先后在1962年和1965年推出了自己的黄金时段电影节目。此后,在电视屏幕上播出好莱坞新片才成为一种标准规范。优质的影片常常会吸引很多观众,希区柯克的《鸟》在1968年播出时达到40%的相对收视率,而1976年11月分上下两集播出的《乱世佳人》的相对收视率则超过了50%。

但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成本过高。由于三大电视网相继推出电影栏目,对影片的需要量相当大,在70年代初,每周共有10个晚间电影节目在电视网上播出。电视网对影片的需求太大造成了卖方市场效应,好莱坞的制片公司趁机不断提高电视播出价格。为了在1966年9月播出奥斯卡获奖片《桂河桥》,美国广播公司不得不出资3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

字。另一个问题是所谓“新片”其实大多是在影院放映过5年甚至更多年以后的老片子,不论它曾经有过多大影响,毕竟是昨日黄花;那些本来就影响不大的影片更难提起观众的兴趣。电视节目本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新奇、及时取胜的,过多地播放旧片也会影响到整个节目体系。

还有一个电影如何适应电视播出的问题。在时长上,影院电影没有一定规矩,而美国的电视播出制度则要求一部影片连同固定的广告时段要正好90分钟或120分钟。因此绝大多数在电视中播出的电影都要被重新剪辑。著名电视节目制作人弗雷德·西尔沃曼当初还是一个电视台小编辑的时候,为了让96分钟的影片《监狱摇滚》适合90分钟的播出时间,竟然把猫王所有的音乐片断都剪掉了,成为美国电视界流传多年的一个笑话。影片的画面也不太适合电视,因为5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电影基本上都是宽银幕的,放在电视四比三的画框里会在上下两端留下很大的空白。为此电视网还得找影片复制公司重新编辑宽银幕电影,以便让画面的核心内容保持在一个四比三的电视画框里,但影片原来的构图因此遭到破坏,而且影迷们也看不到片中边缘部分的任何细节了。

所有这些问题加在一起,促成了电视网为自己拍电影的想法。1964年,环球电影公司最先向全国广播公司提出了为电视网制作影片的概念,并在这年10月播出了第一部专门为电视网制作的影片《看他们怎么跑》(SeeHowTheyRun)。到1966年,全国广播公司又同环球制片公司签约常年制作在电视中首播的影片,第一部是在美国电

视史上很有名的《声誉竞赛》(FameistheNameoftheGame)。此后这种影片成为美国电视中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被称作madeforTVmovie(为电视制作的电影)或简称TVmovie(电视电影),更适合于在电视上播出,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一般的好莱坞影院影片。

在60年代,美国的商业电视网还普遍信奉着所谓“最低公分母原则”和“最少抵制原则”,也就是坚持让自己的每一个节目,都要尽可能满足最大多数观众的需要,得到最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同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反感和不满。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最初的电视电影很自然地走上轻松娱乐的路子。传统的好莱坞式惊险故事、浪漫故事和喜剧故事,是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电视电影的主流。只是由于这些专门为电视制作的影片预算很低,拍摄周期很短,而且播出时间基本上为90分钟,去掉广告时间只有普通影院电影长度的四分之三左右,因而是些名符其实的小制作,很少有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但从70年代起,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1970年1月,全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由百老汇戏剧改编的影片《我亲爱的查理》(MySweetCharlie)。这是一部讲述黑人青年与白人姑娘爱情故事的影片,动作性不强,其封闭式结构也不可能为将来的发展留下什么余地,更重要的是,这种黑白恋爱的内容肯定会引起南方保守的白人观众种族主义情绪的不满。但在经过60年代民权运动和社会大动荡洗礼后的美国社会和美国观众毕竟与以往不同了,全国广播公司在经

过再三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上这部片子。结果这部影片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同时创下了很不错的收视率,在不久后还得到了3项艾美奖。《我亲爱的查理》的成功,对以后相当一部分电视电影转向更严肃的题材,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1971年,美国广播公司在其“每周电影”的栏目中播出了《布里安之歌》(Brian'sSong),讲述了职业橄榄球运动员布里安·皮科罗和盖尔·赛耶思的故事。与以往的电视电影不同,这部影片中的主人公和他们的故事是以真实的生活为依据的,据影片的制作者说,这部作品中只有5%是虚构,其余全是事实。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布里安由于身患癌症,在26岁时就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而在一个故事中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情节,在电视节目的传统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尽管由于预算低、工期短(实拍只用了14天)、时长有限(实际时长73分,播出时长90分),这部影片算不上特别精彩,一些内容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但还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在电视中播出之后,这部影片后来又被释放到电影院中放映,从而创造了美国影视业一项新的制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比较优秀的电视电影会在电视播出过一段时间后进入影院。尽管从总体来看,这类影片数量不多,也从来没有创造过骄人的票房成绩。

这部影片还在另外两个方面为以后的电视电影提供了模仿的样板。首先是这种以真实事件为依据的故事后来被认为特别适合于电视电影的样式,成为以后许多电视电影的基本题材,这类影片在美国有一个专称,叫作“纪录剧”(docudrama)。其次是讲述生理和精神

疾病的故事成为后来电视电影中一种重要的类型,以至于被人们称作是“每周疾病”(diseaseoftheweek)故事。从70年代起,以真实生活为故事基础的电视电影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这种样式的一种主流形态。这些作品在处理真实与虚构的比例时虽然各有不同,但大都以当前的或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或真实事件为核心内容,而且一般都使用原人物的真名实姓。其中既有历史或当代名人的传记,如《约翰·保罗二世教皇》(PopeJohnP

aulⅡ),或是新闻热点人物的故事,如《辛普森的故事》(TheO.J.SimpsonStory);也有描述普通人不平常经历的作品,如讲一位不懂英语的柬埔寨移民小姑娘在几年时间获得英语拼写大奖的《拼写自由的女孩》(TheGirlWhoSpelledFreedom),或是讲真实的强奸并杀害未婚妻案的《加利福尼亚命案》(ADeathinCalifornia)。

二、美国电视电影发展概况

自七八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