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学活动》名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学活动》名师教案

第三章数学活动课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3.通过体验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

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难点

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就是净增量占基础量的比例;

(2)什么是下降率?下降率就是减少量占基础量的比例.

2.预习自测

(1)刘大伯种药材,去年比前年增产了25%,今年又比去年减产了25%.那么,今年与去年相比是__________了.(填:增产或者减产)

【知识点】增长率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1+25%)×(1-25%)=125%×75% =93.75%<1.

∴今年与去年相比是减少了.

【思路点拨】将前年的产量当作单位1,则去年产量是1+25%,今年比去年减产了25%,所以今年的产量为(1+25%)×(1-25%).

【答案】减少了.

(2)一杯可乐售价1.8元,商家为了促销,顾客每买一杯可乐获一张奖券,每三张奖券可兑换一杯可乐,则每张奖券相当于()

A.0.6元

B.0.5元

C.0.45元

D.0.3元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每张奖券相当于x元,根据题意得:3×1.8=4(1.8﹣x),

解得:x=0.45.故选C.

【思路点拨】根据等量关系:4杯可乐的实际价格=3杯可乐的售价.因而设奖券的价格为x 元由此可列方程求解.

【答案】选C.

(3) 某商店有两种书包,每个小书包比大书包的进价少10元,而他们的售后利润额相同,其中,每个小书包的盈利率为30%,每个大书包的盈利率为20%,试求两种书包的进价.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每个小书包的进价为x元,则每个大书包进价为(x+10)元.根据题意得,0.3x=0.2(x+10),解得:x=20,∴x+10=30.

【思路点拨】抓利润额相同列方程.

【答案】每个小书包的进价为20元,则每个大书包进价为30元.

(4)现对某种商品降价20%促销,为了使销售总金额保持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https://www.doczj.com/doc/7711552919.html,/math/ques/detail/97052330-4fba-4688-80e4-d7d51fb0a041.

【解题过程】解:设销售量要比原价销售时增加x%,根据题意得:(1-20%)×(1+x%)=1 解得x=25,∴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25%

【思路点拨】等量关系:原价销售与促销总金额相等;原价销售总金额=原价×销售量(件数);促销销售总金额=促销价×销售量(件数),把原价当作1,则促销价=1×(1-20%).

【答案】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25%.

(二)课堂设计

1.问题探究

探究一数学活动1—新闻报道中的统计数据★▲

●活动①

统计资料表明,山水市去年居民人均收入为11664元,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 6.5﹪.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请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弄懂它们.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多少元?

(2)在山水市,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多少元?

师问:说说“去年人均收入与前年相比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的

意思?

生答:“去年人均收入与前年相比增长8﹪”的含义是:(去年人均收入-前年人均收入) 前年人均收入=8%,即:前年人均收入×(1+8%)=去年人均收入.

师问:由前面的8%和“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能否求出去年价格的上涨率?

生答:由前面的8%和这里的6.5%,可知去年的价格上涨率为:8%-6.5%=1.5%.

总结:增长率问题有三个基本量:净增量、基础量、增长率.

基本关系是:增长率=净增量

基础量

×10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间的问答与交互,逐步剖析隐藏在统计数据中的数学问题,充分锻炼学生提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②解决问题

师问1:要求得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多少元需要抓住什么等量关系?该怎样解决

这个问题?

生答1:需抓住增长率8%的含义:前年人均收入×(1+8%)=去年人均收入.

生答2: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关键的两个量:前年人均收入和去年人均收入.

生答3:解:设前年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元,则(1+8%)x=11664,解得:x=10800,答:山水市前年居民的人均收入为10800元.

师问2:要求得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多少元,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去年售价与前年的售价间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藏在哪里的?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之前我们在审题时发现的去年的价格上涨率为:8%-6.5%=1.5%.即:去年价格是在前年的基础上增涨了1.5%.

解:设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价为y元,则(8%-6.5%+1)y=1000,

解得:y≈985.答:在山水市,去年售价为1000元的商品在前年的售价约为985元.

总结:增长率问题有三个基本量:净增量、基础量、增长率,

基本关系是:增长率=净增量

基础量

×100%,降低率=

降低量

基础量

×10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结合统计知识,再和同伴讨论与交流求出某些隐藏的数据.挖掘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最后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了实际问题,

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建模”数学思想方法.

探究二数学活动2—杠杆原理★▲

●活动①

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20cm)、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2.分组.( 4人一组)

开始做下面的实验:

(1)把直尺的中点放在一个支点上,使直尺左右两边平衡;(2)在直尺两端各放一枚棋子,看看左右两边是否保持平衡;(3)支点不动,在直尺一端的棋子上再加放一枚棋子,然后把这两枚摞在一起的棋子向支点移动,使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记录支点到左右两边棋子中心位置的距离a和b;(4)在两枚摞在一起的棋子上再加放一枚棋子,然后把这三枚摞在一起的棋子向支点移动,使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记录支点到左右两边棋子中心位置的距离a和b;(5)在一摞棋子上继续加放棋子,并重复以上操作和记录. 根据统计记录能发现什么规律?

以上实验过程可以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记录表上.

棋子个数a,b的值a,b,n间的关系

实验次数

左右a b

第1次 1 1

第2次 2 1

第3次 3 1

第4次 4 1

……

第n次n 1

师问1:据统计记录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答:学生由实验发现的结论:(1)右边棋子数目、位置不变,左边棋子数目增多时,平衡时左边棋子离支点的位置越来越近.

师问2:猜想,当第n次实验时,a和b的关系如何?

,其中n表示支点左边物体的个数,a和b分别代表支点到左右两边生答:等量关系:na b

棋子中心位置的距离.

师问3: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

生答:用发现的等量关系,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来解决上面活动①中“思考的第(4)

个问题”:

解:设直尺长为l ,支点距离放n 枚棋子的一端距离为x ,根据实验所得结论,支点离1枚棋子的一端距离为nx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x nx l += , 合并(1)n x l +=(n 为x 的系数,这里10n +≠) ,系数化为1,解得1l x n

=+. 总结:通过实验得到一些特殊数据,根据数据的变化规律从而得到一般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与动脑分析相结合,通过实验发现杠杆平衡条件,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体验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 也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杆杆原理知识打下基础.

●活动② 反思过程,发现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归纳

(1)你验证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解决本题用到了什么知识与方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试想,如果教科书中直接给出最后一段的问题,你认为题目是变简单了还是难了?为什么?教科书中的实验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安排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

●活动①

例 1 如图,用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和一些棋子做实验:在直尺的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 枚棋子,移动质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记录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 ,b ,如下表: n (枚)

1 2 3 4 5 a /cm 15

20 22.5 24 25 b /cm

15 10 7.5 6 5 (1)根据统计记录,你发现的规律是 ;

(2)若直尺长60cm ,直尺的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9枚棋子,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求出a 、b 的值.

【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1)根据题意可得:a bn =.故答案为:a bn =;

(2)由题意可得:9(60)a a =-,解得:54a =,则6b =.答:54a =,6b =.

【思路点拨】(1)利用已知表格得出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a 、b 之间的关系;(2)利用(1)中所求进而得出关于a 的方程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1)a bn =; (2)54a =,6b =.

练习:如图,用一根质地均匀长30厘米的直尺和一些相同棋子做实验.已知支点到直尺左右两端的距离分别为a 、b ,通过实验可得如下结论:左端棋子数×a =右端棋子数×b ,直尺就能平衡.现在已知10a =厘米并且左端放了4枚棋子,那么右端需放几枚棋子,直尺才能平衡?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右端需放x 枚棋子,根据题意得到4×10=(30﹣10)x ,解得x =2.

【思路点拨】根据直尺的长是30厘米,而10a =厘米,因而得到20b cm =,根据:左端棋子数×a =右端棋子数×b ,就可以列出方程.

【答案】右端需放2枚棋子,直尺才能平衡.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同类问题.掌握物理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活动2

例2 为了准备小颖六年后上大学的学费15000元,她的父亲现在就参加了教育储蓄.下面有两种蓄方式:

(1)先存一个三年期的,三年后将本息和自动转存一个三年期;

(2)直接存一个六年期的.

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比较少?

期数

教育储蓄年利率/% 一年

2.25 三年

3.24 六年 3.60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开始存入x 元.

如果按照第一种储蓄方式有:(1 3.24%3)(1 3.24%3)15000x +?+?=,解得:12460x ≈. 如果按第二种储蓄方式有: 3.6%615000x x +??=,解得:12336x ≈,

即第一种储蓄方式存入的本金约需12460元,第二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约需12336元, 因为12460>12336,因此,按第二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少.

【思路点拨】根据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分别将两种存款方式的利息的总和表示出来,再利用15000元建立方程,进而比较即可得出.

【答案】按第二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少.

练习 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价是400元,销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了5万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企业决定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计下一季度这种商品每件售价会降低4%,销售量将提高10%,问:

(1)下一季度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和销售量各是多少?

(2)要使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商品每件的成本应降低多少元?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1)下一季度每件产品销售价为:510(1﹣4%)=489.6(元). 销售量为:(1+10%)×50000=55000(件);

(2)设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x 元,则根据题意得

[489.6﹣(400﹣x )]×55000=(510﹣400)×50000,解得x =10.4.

答: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10.4元.

【思路点拨】(1)根据“商品每件售价会降低4%,销售量将提高10%”进行计算;

(2)由题意可得等量关系:销售利润保持不变(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列方程即可.

【答案】(1)下一季度每件产品销售价为489.6元,销售量为55000件;

(2)该产品每件的成本价应降低10.4元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体会利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

在本节课的数学活动中,老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1)以活动探究——展示交流——小结提升的方式展开,充分发挥了数学活动课的作用. (2)所有结论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交流、主动发现.学生在实验交流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充分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

(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检、答.

重难点归纳

(1)建立方程模型,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2)突出一个“活”字,重在一个“动”字,落实一个“用”字.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存在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课后作业

基础型自主突破

1.学生问老师多少岁了,老师说:我在你这么大时,你才4岁,你到我这么大时,我就37岁了,则老师比学生大()

A.8岁

B.9岁

C.10岁

D.11岁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老师比学生大x岁,则学生的年龄为(x+4)岁,老师的年龄为(2x+4)岁,根据题意得:37﹣(2x+4)=x,解得:x=11.故选D.

【思路点拨】设老师比学生大x岁,则学生的年龄为(x+4)岁,老师的年龄为(2x+4)岁,根据老师的年龄比学生大x岁,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选D.

2.某种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是多少?设定价为x元,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759

2025

10010

x x

-=+; B.

759

2025

10010

x x

+=+;

C.

759

2520

10010

x x

-=+;D.

759

2520

10010

x x

+=-

【知识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 解:设定价为x ,根据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可表示出成本价为75(25)100x +元,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可表示出成本价为:9(20)10

x -元. 根据成本价不变可列方程为:759252010010

x x +=-,故选D . 【思路点拨】首先理解题意找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定价的七五折+25元=定价的九折﹣20元,根据此等式列方程即可.

【答案】选D.

3.某块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若在清晨4点30分与准确时间对准,则当天上午该手表指示时间为10点50分时,准确时间应该是( )

A.11点10分

B.11点9分

C.11点8分

D.11点7分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 解:慢表走:57分钟,则正常表走:60分钟,即如果慢表走:6小时20分(即380分),设正常表走了x 分钟,则 57:60380:x =, 解得x =400,

400分钟=6小时40分,所以准时时间为11时10分.故选A .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假设该手表从4时30分走到10时50分所用的实际时间为x 小时,该手表的速度为57分/小时,再进行计算.

【答案】选A.

4.小明根据市自来水公司的居民用水收费标准,制定了如图所示的水费计算数值转换机示意图,根据数值转换机程序,小明输入他家这个月的用水量,结果显示应缴水费70元,那么小明家这个月的用水量为 m 3.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用水量为3

xm,当x≤15时,∴3x=70,∴x=>15,故不符合条件,舍去;当x>15时,5×(x﹣15)+15×3=70,解得:x=20.故答案为:20.

【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一种是x≤15,另一种是x>15,然后根据程序图分别求出对应的x的值.

【答案】20.

5.首位数字是2的六位数,若把首位数字2移到末位,所得到的新的六位数恰好是原数的3倍,原来的六位数为.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数学思想】整体思想.

【解题过程】解:设中间的五位数是x,10x+2=(200000+x)×3,7x=599998,x=85714. 所以原数是:285714.

【思路点拨】为解答方便,可设中间的五位数是x,那么根据“六位数左端的数字是2”可表示这个六位数是:200000+x;根据“把左端的数字2移到右端”可表示这个新六位数是:10x+2;再根据“新数=原数×3”可列方程解答即可.

【答案】285714.

6.丢番图是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首谜语式的短诗,内容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内容如下:

“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问:大数学家丢番图活了多少岁?

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说:丢番图的一生,幼年占了1

6

,青少年占了

1

12

,又过了

1

7

才结婚,5

年之后生子,子先其父4年而死,寿命是他父亲的一半.丢番图活了多少岁?【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丢番图活了x岁,根据题意得1111

54 61272

x x x x x

+++++=,

解得84

x=.答:丢番图活了84岁.

【思路点拨】根据“各时间段的总和等于丢番图的岁数”列方程即可.【答案】丢番图活了84岁.

能力型师生共研

1.某人乘船由A地顺流而下到B地,然后又逆流而上到C地,共乘船3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已知A、B、C三地在一条直线上,若A、C两地距离为2千米,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千米.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解题过程】解: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

当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则

2

3

8282

x x

-

+=

+-

,解得40

x=-不合实际意义应舍去.

当C在线段AB上时:则

2

3

8282

x x-

+=

+-

,解得12.5

x=.

当C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时:

2

3

8282

x x+

+=

+-

,解得:10

x=

则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5或10千米.

【思路点拨】由于点C的位置不确定,所以注意分类讨论,此题的关键是公式: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即可.

【答案】12.5或10.

2. 有一玻璃密封器皿如图①,测得其底面直径为20cm,高20cm,现内装蓝色溶液若干.如图②放置时,测得液面高10cm;如图③放置时,测得液面高16cm;则该玻璃密封器皿总容量为cm3(结果保留π)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该玻璃密封器皿总容量为V cm3,π×102×10=V﹣π×102×(20﹣16),

解得,V=1400π,故答案为:1400π.

【思路点拨】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和图②和图③中的溶液体积相等,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答案】1400π.

探究型 多维突破

1.下列数阵是由偶数排列而成的:

(1)在数阵中任意作一类似的框,如果这四个数的和为188,能否求出这四个数?如果能,求出这些数,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如果和为288,能否求出这四个数?说明理由.

(2)有理数110在上面数阵中的第 排、第 列.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1)如果这四个数的和为188,能求出这四个数.理由如下:

∵188a b c d +++=,∴21214188a a a a ++++++=,∴40a =,

∴这四个数是:40,42,52,54;

如果和为288,不能求出这四个数.理由如下:

∵288a b c d +++=,∴21214288a a a a ++++++=,∴65a =,

∵65不是偶数,∴四个数的和不能是288;

(2)∵整10的数都在第5列,第5列的第一排是10,第二排是20,…,

∴110在上面数阵中的第11排第5列.

故答案为:11,5.

【思路点拨】(1)可利用图例,看出框内四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下相差10,左右相差2,用含a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b 、c 、d 根据这四个数的和为188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观察数阵可以得到,整10的数都在第5列,第5列的第一排是10,第二排是20,…,依此求解即可.

【答案】(1)如果这四个数的和为188, 这四个数是:40,42,52,54;如果和为288,不能求出这四个数.(2)11,5.

2.如图是一根可伸缩的鱼竿,鱼竿是用10节大小不同的空心套管连接而成.闲置时鱼竿可收缩,完全收缩后,鱼竿长度即为第1节套管的长度(如图1所示):使用时,可将鱼竿的每一节套管都完全拉伸(如图2所示).图3是这根鱼竿所有套管都处于完全拉伸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已知第1节套管长50cm ,第2节套管长46cm ,以此类推,每一节套管均比前一节套管少4cm .完全拉伸时,为了使相邻两节套管连接并固定,每相邻两节套管间均有相同长度的重叠,设其长度为x cm .

(1)请直接写出第5节套管的长度;

(2)当这根鱼竿完全拉伸时,其长度为311cm ,求x 的值.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1)第5节套管的长度为:50﹣4×(5﹣1)=34(cm ).

(2)第10节套管的长度为:50﹣4×(10﹣1)=14(cm ),设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x cm ,根据题意得:(50464214)9311x ++++-=L ,即:320﹣9x =311,解得:x =1. 答: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1cm .

【思路点拨】(1)根据“第n 节套管的长度=第1节套管的长度-4×(n ﹣1)”,代入数据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求出第10节套管重叠的长度,设每相邻两节套管间的长度为x cm ,根据“鱼竿长度=每节套管长度相加﹣(10﹣1)×2×相邻两节套管间的长度”,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1)第5节套管的长度为 34cm ;(2)每相邻两节套管间重叠的长度为1cm .

自助餐

1.王先生到银行存了一笔三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是4.25%.若到期后取出得到本息(本金+利息)33825元.设王先生存入的本金为x 元,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 4.25%33825x x +?=;

B. 4.25%33825x x +=;

C.3 4.25%33825x ?=;

D.3( 4.25%)33825x x ?+=.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 解:设王先生存入的本金为x 元,由题意可得:3 4.25%33825x x +?=.

【思路点拨】根据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作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即可.

【答案】故选A.

2.苏州市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则树苗缺21棵;如果每隔6米栽一棵,则树苗正好用完.设原有树苗a 棵,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

A .5(211)6(1)a a +-=-

B .5(21)6(1)a a +=-

C .5(21)16a a +-=

D .5(21)6a a +=

【知识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 解:设原有树苗a 棵,由题意得:5(211)6(1)a a +-=-,故选A .

【思路点拨】设原有树苗a 棵,根据首、尾两端均栽上树,每间隔5米栽一棵,则缺少21棵,可知这一段公路长为5(211)a +-;若每隔6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可知这一段公路长又可以表示为6(1)a -,根据公路的长度不变列出方程即可.

【答案】故选A.

3.有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的2倍多1,将两个数字对调后,所得的两位数字比原两位数字小27,原两位数为 .

【知识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过程】解:设原两位数个位数字为x ,则十位数字为2x +1,

根据题意得:10(21)(1021)27x x x x ++-++=,解得:2x =,可得21415x +=+=. 则原两位数为52.

【思路点拨】设原两位数个位数字为x ,则十位数字为2x +1,根据将两个数字对调后,所得的两位数字比原两位数字小27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答案】原两位数为52.

4.某校办工厂去年的总收入比总支出多50万元,今年的总收入比去年增加10%,总支出节约20%,因而总收入比总支出多100万元.则去年的总收入为 ,总支出为 .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设去年的总收入是x 万元.(1+10%)x ﹣(x ﹣50)(1﹣20%)=100, 200x =.200﹣50=150.去年的总收入是200万元,总支出是150万元.

【思路点拨】设去年的总收入是x 万元,总支出就是(x ﹣50)万元,根据今年的总收入比去

年增加10%,总支出节约20%,因而总收入比总支出多100万元,可列方程求解.

【答案】去年的总收入是200万元,总支出是150万元.

5.某中学组织七年级学生参观,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如果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试问:

(1)七年级学生人数是多少?

(2)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多少辆?

【知识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1)设七年级人数是x人,根据题意得,

15

1

4560

x x

-

=+,解得:240

x=.

(2)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240﹣15)÷45=5(辆).

故七年级学生人数是240人,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5辆.

【思路点拨】此题注意总人数是不变的,租用客车数也不变,列方程即可.

【答案】(1)七年级人数是240人;(2)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5辆.

6.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10元(起步价指小于等于3千米行程的出租车价),行程在3千米到5千米(即大于3千米小于等于5千米)时,超过3千米的部分按每千米1.3元收费(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当超过5千米时,超过5千米的部分按每千米2.4元收费(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

(1)若某人乘坐了2千米的路程,则他应支付的费用为元;若乘坐了4千米的路程,则应支付的费用为元;若乘坐了8千米的路程,则应支付的费用为元;

(2)若某人乘坐了x(x>5且为整数)千米的路程,则应支付的费用为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若某人乘车付了15元的车费,且他所乘路程的千米数位整数,那么请你算一算他乘了多少千米的路程?

【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题过程】解:(1)由题意可得:某人乘坐了2千米的路程,他应支付的费用为:10元;乘坐了4千米的路程,应支付的费用为:10+(4﹣3)×1.3=11.3(元),

乘坐了8千米的路程,应支付的费用为:10+2×1.3+3×2.4=19.8(元),

故答案为:10;11.3,19.8.

(2)由题意可得:10+1.3×2+2.4×(x﹣5)=2.4x+0.6;故答案为:2.4x+0.6 .

(3)若走5千米,则应付车费:10+1.3×2=12.6(元),∵12.6<15,∴此人乘车的路程超过5千米,因此,由(2)得2.4x+0.6=15,解得:x=6 .

答:此人乘车的路程为6千米.

【思路点拨】(1)分别利用乘车收费标准求出不同路程的乘车费用;

(2)利用某人乘坐了x(x>5且为整数)千米的路程,进而利用乘车收费标准得出答案;(3)首先求出此人乘车的路程超过5千米,进而利用(2)所求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答案】(1) 10;11.3,19.8;(2)2.4x+0.6;(3)此人乘车的路程为6千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