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停滞”与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约翰·密尔论中国

“停滞”与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约翰·密尔论中国

“停滞”与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约翰·密尔论中国
“停滞”与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约翰·密尔论中国

“停滞”与19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约翰·密尔论中国

摘要:18-19世纪欧洲人的“中国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所谓中国的“停滞”、“专制”在近代欧洲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生成论证。这种“中国观”遂显露了“观察者的历史”,成为欧洲思想史的重要内容,约翰?密尔与基佐、托克维尔等人一起,将“停滞的中国”塑造为19世纪政治理论中的重要素材与事例,并藉此反思停滞、专制与民主的关系,强调停滞是专制之恶果,更是民主社会的前车之鉴。然而,其“中国观”所反映的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强国与弱国的关系确实深化了“欧洲中心论”,并深刻凸显19世纪自由主义的“盲点”,所谓自由与平等是有边界的。

关键词:约翰?密尔;中国;停滞;专制;19世纪政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B504;K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5)05-0150-09

观察者的历史:“中国观”与18-19世纪欧洲思想

17、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中国热”广为人知,伏尔泰、莱布尼茨、魁奈等人将中华文明和制度视为欧洲人应该效仿的平静有序的楷模。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欧洲人的中国观发生了重大转折。“停滞论述成为19世纪影响最为广泛

的论述。”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研究过这一主题。就研究路径

而言,爱德华?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影响甚大。

他认为欧洲人在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中构建了低劣的东方形象,从而刺穿了知识与权力联接的实质。“后殖民主义”的

视角曾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如周宁教授,他担心“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在发展中国家有可能被文化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所利用,转而提出了“跨文化形象学”概念,探讨中国形象的生成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功能。但这些研究的共同之处在于:通过研究西方对“中国”的表述,考察其动机与意向,揭示“欧洲中心论”的形成过程,形成自觉反思。

笔者以为,作为客观存在,“欧洲中心论”是海德格尔

与伽达默尔所说的“前见”、“先入之见”。人类在理解/解释事物之时总是受到先行具有的生活经验、概念工具和价值认定的影响或制约。然而基于“前见”所做的解释,不应该因为是“偏见”就被抛弃,而应被当作“时代之思”,它实际

上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趋向。就欧洲人的中国观而言,其在18-19世纪的转变与其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不如

说更多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变化发展。具体言之,欧洲人对“中国”的评价主要是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期间与其后发生了深刻变化,更是在近代兴起的各类社会发展理论中生成论证的,且受到近代西方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显然,这种“中围观”构成了欧洲思想史的重要内容,显露了“观

察者的历史,而非被观察者的历史”。由此,思想史的方法可能更适合研究欧洲的“中国观”,即复原这些观念所由以产生的历史背景,做出观察的目的以及观察者自身的前见。据此,我们才能对历史上的“中国观”进行评价。

既有的研究充分关注了魁奈、伏尔泰、莱布尼茨、黑格尔、孟德斯鸠等人有关中国的论述,然而除了批判“欧洲中心论”,较少关注种种“中国观”反映的欧洲思想史状况及其变化。本文选择英国19世纪思想家约翰?密尔为对象。尽管他论述中国的文章不多,但其“中国观”接续了孟德斯鸠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社会发展理论;更重要的是,他与基佐、托克维尔等人一起,将“停滞的中国”塑造为19世纪政治理论中的重要素材与事例,并藉此反思停滞、专制与自由民主的关系,这就深刻反映了19世纪欧洲思想史的核心问题。

“停滞”的中国与新型的社会发展理论

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思想界是世界主义取向。18世纪中期开始写作的这一代人,眼界首次扩展到全世界。在读完威廉?罗伯逊的《美洲史》之后,埃德蒙?伯克说:“现在人类的宏大地图瞬间展开,再也没有任何野蛮的状态和野蛮程度,以及优美的表达方式,是我们这一刻所见不到的,例如,欧洲和中国两者彻底不同的文明教养。”从1750年到1820年,欧洲的学者所获取的关于亚洲的信息,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基督教经典并列,成为人类经验科学的原材料。如德

国史学家黑恩在1793年所言:“在古代世界三大洲中,只有亚洲能牢牢抓住人类哲学历史研究工作者的注意,他们不只观察单一民族,并试图透过他们的眼光,掌握我们人类的整体。”

到了19世纪,亚洲研究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势突飞猛进。大众又见到了耶稣会自17世纪开始在中国收集的各类知识汇编书籍。专业协会则不断涌现:1822年,亚洲协会在巴黎成立;次年,皇家亚洲协会在伦敦成立;1845年德国东方协会成立。然而另一方面,与知识的丰富精深形成对照的却是知识界的日趋狭隘。在19世纪的欧洲,“停滞”(stagnation)的中国是十分流行的修辞。停滞是指事物因受某种阻碍而处于原来状况下不能继续发展前进。当然,即便在18世纪前期的“中国热”之时,欧洲人也相信:尽管曾有过优越的文明,但中国已经停滞了几个世纪。孟德斯鸠说中国历史是没有进步的治乱循环。即便伏尔泰推崇中国,也认为中国文明早慧而停滞。甚至维柯早于伏尔泰就已提到中国人直到几百年前都一直与世隔绝独自发展,因此文明的成就微乎其微。“停滞的中国”背后乃是欧洲社会与思想本身的巨变。工业革命深入、商业社会成长,法国大革命冲击全欧洲的封建专制并促进宪政和议会改革,这些使得中国曾被推崇的重农主义、贤人政治等不再具有吸引力。而在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理论的背景下,欧洲人将“停滞”的中国标记

在历史进程的低端等级上。

不少学者已经论述过18世纪以来欧洲的“进步”理论对时人之“中国观”的影响。比如,孔多塞认为中国文明兴起于游牧时代之后,并始终未脱离这个低级阶段。赫尔德评论东方文化处于时间和空间的静态中。黑格尔则称中国是人类的幼年期,具有理性能力,但只是一个自在地具有理性的孩童,并无独立人格,在没有外力的冲击之下将永远停滞下去。马克思的中国观也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只不过他更加具体地运用了当时经济学的数据来证明一个停滞的中华文明。

这种线性的进步观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而本文着重强调:与此同时,英格兰北部一隅的苏格兰则兴起了所谓苏格兰启蒙运动(Scottish Enlightenment),产生了一种更精细微妙的以“四个阶段”闻名的社会发展理论,对英国知识人影响深远。在这种历史叙事中,所有的社会被设想为自然地经历狩猎――放牧――农耕――商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经历着一次从“野蛮”到“文明”的跨越。“文明化”通过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经济上,由农业转型至发达的工商业;文化上,由偏好军事、俭朴转向喜好文雅社会和自由艺术;社会上,由两极分化对立的社会转型至阶梯式社会,其中有一个由绅士、工商业者和专业人士构成的中等阶层;政治上,由君主专制转型至法治与民主的政府。文明不只是物质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规范

性标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叙事采用一种所谓的“推测历史”(conjecturalhistory)方法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但这实际上不是史学研究,而是一种抽象的逻辑论证,即用人性法则来解释历史,制造了一种描绘文明进程的历史想象。在这种“文明史论”中,如斯密所言,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现在“似乎长期停滞不发展了”。还需指出的是,欧洲人虽然依靠“进步”、“文明”史观界定中国的“停滞”,但他们接受的“中国历史”相关信息本身就有被曲解的一面。19世纪关于中国历史的主要资料是在1777年至1783年间出版的冯秉正(De Mailla)译7卷本《中国通史》(Historie Generale de la Chine)和杜赫德的《中华帝国通志》(1735年)。冯著以朱熹《通鉴纲目》为主,博采其他史书为补充。《通鉴纲目》本身是朱熹对《资治通鉴》施以理学化解释,冯秉正就向欧洲人呈现了一个儒家眼里的中国编年史,令他们感觉中国从古至今都无变化。从赫尔德到黑格尔的诸多欧洲哲人都持有此观点。因此停滞论题并不只是欧洲的“发明”,而像是吸收了中国人的自我认识。马森也认为,杜赫德的《中华帝国通志》与耶稣会传教士要对在欧洲人中间散布中国人墨守陈规、停滞不前的观点负有很大责任。

密尔父子的野蛮/文明二分法

苏格兰史学家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意识到个人理性的局限,重视既有制度和风俗发挥的维持与限制的双重作用。

这就使得他们持有微妙的多元立场。当代学者也指出,18世纪哲人“怀疑欧洲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公正性,并且尊重其他社会的文明成果的理性”。而亚洲的制度与生活方式“既未被强制纳入‘野蛮’的狭隘模式中,亦未被挤入特殊的人种学论述中”。但这种立场到了18世纪末逐渐式微,让位于野蛮与文明之间粗暴的二元划分。这一思想转变是如何发生的?珍妮弗?皮茨就认为,约翰?密尔与其父亲詹姆斯?密尔的思想正是这一过程中的典型代表。

约翰?密尔的“中国观”受到苏格兰启蒙运动与边沁功利主义的影响。这些主要是其父亲詹姆斯?密尔教导的。作为在苏格兰出生、学习,之后在英格兰成名的文人,詹姆斯?密尔“处于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核心的社会发展理论与约翰密尔的自由主义特色的进步理论之间”。同时,作为边沁的忠实信徒,他还将苏格兰哲人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功利主义杂糅,形成了一套粗陋的社会发展观。

苏格兰哲人在探讨各种社会形态时十分克制,对于那些与他们自身社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和习俗惯例的社会,他们通常很谨慎地思考其复杂程度。亚当?斯密就认为各类社会中的制度与行为“源于成熟思维的合理判断,其目的在于回应他们环境的特殊挑战”。从而尊重许多蕴含于非欧洲社会之中的价值。詹姆斯?密尔吸收了苏格兰历史学家的观点,但其做法破坏了后者的微妙性和洞察力。詹姆斯将斯密和弗

格森假定的相对微妙的发展层次简化为文明/野蛮的二分法,随后将所有的非欧洲社会同化为一种社会“初期”的单一种类。詹姆斯?密尔更认为一种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其成员的智能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野蛮人的行为就表明其思维愚蠢,理性屈从于激情。他把非欧洲社会的风俗习惯看作是智力低下的证据。据此,詹姆斯提出了一种唯一的文明指标:所有社会能够根据它们促进功利的程度而划分到一种历史

与道德的等级制度中。因此,他把所有的法律制度和行为方式看成一个社会野蛮或文明的证据。于是他只需要收集证据证明中国的落后,而非以细微差别去确定中国的文明阶段。在1809年刊于《爱丁堡评论》的一篇文章巾,詹姆斯?密尔说中国是“不变的,或农业社会的婴儿期,或仅比婴儿期稍发达”。以功利主义的幸福计算标准看,中国等级极低,“他们的政府是一种处于非常简单和原始形态的专制政府,在中国,没有一种制度能够表明它已处于超过农业社会初期形态的文明阶段”。

约翰?密尔遵循其父,将功利主义模式置于印度、中国和波斯问题之上,并通过“停滞”联系起来。在1838年的文章《论边沁》中他提到中国的停滞,而这与他7年前的文章《论时代精神》中提到的社会之“自然”状态有关。所谓“自然”状态就是墨守陈规与精英统治,“人们尽管有时不开心不满意,但是习惯性地默认同意法律制度,在这些制度

中寻找解脱,而不是挑战它们”。更重要的是,“由于自愿默认,人们的观念情感是由最具才华的人塑造的,时代的知识和道德便随之形成”。在其后的评论托克维尔的文章以及评

论基佐的文章中,密尔开始关注中国,并批评导致社会停滞的政治文化。而政治多元化成为这些著作的主题。

新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则对这种“停滞”论推波助澜。在19世纪初,将世界经济划分成动态与静态落后国家的理论,成了关于停滞和没落的“老调新弹”。斯密和马尔萨斯

都曾提及中国的经济与财富的静止,密尔继承了他们的观点,将中国与印度作为“经济静止”的范例。中国经济长期停滞的根源则是缺乏产权、轻视商业与外贸。而且,“中国人目

光比较短浅,得过且过,……当一个国家在现有知识状态下把生产进行到这样一个水平,该生产水平产生的报酬额与该国实际积累欲望的平均强度相一致时,该国便达到了所谓静止状态”。

黑格尔虽不是密尔的主要知识来源,但其观点影响深远:黑格尔认为非洲不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因为没有运动和发展。中国、印度至少是世界历史早期发展过程的一部分。这种对照引人思考,因为这随后形成了密尔思想的核心:一个未开化社会不会威胁文明社会,而文明古国则为一个先进国家昭示了它可能遇到的最可怕的命运。

专制导向停滞

欧洲人有感于历史上的大帝国,如希腊、罗马、波斯、奥斯曼和中国曾有过辉煌发达的文明,现在却停滞了。如何防范僵化,使得社会稳定与工商业繁荣兼得?中国成为英国哲人的前车之鉴,一个依然存在却必须避免的先例。

在欧洲人眼中,与中国的停滞相联系的是中国的政治专制,特别是习俗和思想的专制。18世纪的欧洲曾出现过关于中国专制的大论辩:启蒙学者,还有法国新君主主义者赞扬中国的“开明专制”;而共和主义者则竭力反对。比较突出的就是魁奈与孟德斯鸠之间关于中国专制主义的论战。到了19世纪,欧洲人日益察觉到一种更多与法国大革命,而非工业革命相联系的新的专制,即大革命后的国家权力集中化与官僚化造成了现代社会的均质化过程。孟德斯鸠遂成为19

世纪政论家和思想家的先知,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多元论的、自由主义的话语,提倡进行社会一政治重组,以期重新创造出中介性力量,防止堕入专制统治。因此,就思想来源而言,为了尽可能理解密尔,我们需要回到法国思想家贡斯当、基佐和托克维尔。1813年,贡斯当写就《征服与篡夺的精神及其与欧洲文明的关系》一文,其中的主题后来成为密尔所关切的“专制权力对知识发展的影响”。贡斯当以古埃及、希腊和中国为例,“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成功地奴役思想,并使之仅仅作为工具……无人敢于开启新路,或偏离陈规意见”。基佐的“文明”史观对密尔(还有托克维尔)影响深

远。基佐认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十分独特,社会组织和思想都呈现出“多样性”,其结果就是自由。“然而在其他文明中,单一原则、单一形式的独占性的、或者至少是过于占优势的控制一直是暴政的原因。”“文明原则的单一性有一个不同的效果:社会陷入一种停滞状态。”托克维尔曾聆听基佐的讲座,在其《论美国的民主》(下卷)中,他也以中国为例,“这个国家的实业发达,大部分科学方法还在那里保留下来,但是科学本身已不复存在。这说明这个民族的精神已陷入罕见的停滞状态”。在1845年《基佐的历史论文与演讲》一文中,密尔重申基佐的观点:早期专制国家停滞了。他也赞同基佐的基本分析,即政治权力、社会生活以及思想的多样性能带来自由。他指出基佐发现的古代文明“单一性”与欧洲文明“多样性”特征其实质在于揭示了一种所谓的“系统对抗状态”。

当然,密尔最详细地论述中国是在其名著《论自由》中。就在他撰写该书之时,欧洲的枪炮已经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马克思与恩格斯比密尔更清楚商业正在结束中国的孤立和

静止。而密尔更关注“人类进步的停滞障碍”,认为这种停滞障碍更多源于思想和习俗的专制。

在《论自由》第三章论及习俗的专制时,密尔一共五次提到“中国”,还间接地涉及到中国一次。他指出:人类的行为方式与思想一样必须是自由多元的,从而个性的自由发

展是人类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人民的性格力量丰沛,首创性、独特性,甚至怪僻性丰足,社会才有高度自由和文明发展。在他看来,当时英国的公众舆论越来越显现出对“个性的任何显著表现不能宽容”。公众更加倾向于整齐划一的

标准,力图让每个人都适合于被认可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乃是要对任何事物都不存强烈的欲望。……乃是要用压束的办法,像中国妇女裹脚那样,斫丧人性中每一突出特立的部分,把在轮廓上显有异征的人都造成碌碌凡庸之辈。”他将这种习俗的专制视为人类进步中的持久障碍。而中国正是习俗扼杀个性,最终导致停滞的典型。“整个东方的情况

就是这样,在那里,一切事情都最后取断于习俗,……那些国族必定是一度有过首创性的;……一族人民是会在一定长的时期里前进一段而随后停止下来。在什么时候停止下来呢,在不复有个性的时候。”

正是从这一角度,密尔抨击中国的文官制度。自17世

纪初,欧洲人从耶稣会士的作品r}1看到,中国官员通过考

试制度跻身官场,作为政府公仆制约皇帝的最高权力。这对想要以一己之力改造社会现状的热血思想家们极具吸引力。如18世纪初期,切斯特菲尔德勋爵推崇巾国的文官制度,

并以此讽刺首相罗伯特?沃波尔的腐败政治。密尔的好友托

马斯?卡莱尔就十分赞赏中国的文人治理。但密尔批评中国

政府缺乏权力制约,最终变成专制。他更看到,不受限制的

政府权力最终会让官员和地位卑下的农夫一样,成为“一种专制政体的工具和仆役”。因为“这种国度的结构乃是把这

个国族的经验和实际能力组织成一个有纪律的团体,……这种组织自身愈是完善,它从群体各等级中为自己吸收并训练最能干的人员愈是成功,那么它对包括这官僚机构的成员在内的一切人们的束缚也就愈加完整。因为管治者自己也成为他们的组织和纪律的奴役,正不亚于被管治者之成为管治者的奴隶”。

民主的焦虑

欧洲人之中国观的转变与欧洲国家逐渐摆脱专制,进入民主社会的历史过程重叠。因此,“停滞”的中国实际上反

映了不少欧洲哲人对本国社会状态的忧虑。对于贡斯当和基佐,现代专制会导致停滞。托克维尔则警告现代民主也无法避免这种命运。他们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密尔。

托克维尔遍览历史,指出毁灭文明的力量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内部。“因为罗马的文明是随蛮族的入侵而灭亡的,所以我们可能过于相信,只要不再发生这类事件,我们的文明就不会灭亡。”“决不要以为蛮族离我们尚远而高枕无忧,因为如果说有的民族曾任其异族将文明的火把从自己的手中夺走,那末,有的民族也曾用自己的脚踏灭过文明的火把。”由于中国文明曾在历史上领先于欧洲,托克维尔就使

用中国的例子来说明文明是如何丧失的:“他们为了一刻也

不偏离祖先所走过的道路,免得陷入莫测的歧途,时时刻刻和在一切方面都竭力仿效祖先。人的知识源泉已经几乎干涸。”

托克维尔之言引起了密尔的共鸣。1840年,在读到《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后,他写信给托克维尔:“在那么多的或多或少我感觉新颖的观点中,我发现您的一个重要结论正是几乎只有我一个人坚持的,……即民主的真正威胁,我们要奋力反抗的真正罪恶,以及全部人类力量要运用之处……这不是无政府状态或喜好改变,而是中国的停滞不动。”密尔不是第一次意识到中国是一个警示。在1838年《论边沁》一文中,他就说一切进步国家之伟大乃源于“有组织的反统治者派别……社会不会变成停滞的中国,或趋于解体”。若无反对派,“人类不可避免倒退”。由此,密尔挑战了传统观点,否认西方的“进步”源于“商业与工业”精神,而是近代欧洲在“单独和独立的权力源泉”中“系统对抗”的产物。在1845年《基佐的历史论文与演讲》一文中,密尔将东方的专制政权与欧洲多样复杂的文明区别开来,警告读者要防止欧洲堕入东方专制的命运。停滞的专制不是“只有过去才有的危险;而是未来可能就要出现的”。他担心时人太容易认为进步就是“我们人种的内在本质”。“比如,教育一心灵文化一似乎有个更好的名头,来用独断权威统治世界,然而如果受教育者和文人受到中央组织的规训,可能成为在中国

那样的政府――没有大众力量来制衡,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家长监管,结果就是更黑暗的专制,这比军事独裁和贵族制都更反对进步。”密尔宣称,西方文明的多种优点被一种公然的蔑视个人自由、经济平等和文化多样性损害了,并加速了西方个人主义的危机,他担心这种趋势如果持续,西方文明将变成第二个中国。“我们要以中国为前车之鉴,那个国族乃是一个富有才能并且在某些方面甚至也富有智慧的国族。……他们却已变成静止的了。……他们在我们英国慈善家们所正努力以赴的那个方面,即在使一族人民成为大家都一样,叫大家都用同一格言同一规律来管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已经达到出乎英国慈善家们的希望之外了;……除非个性能够充分肯定自己,反对这个束缚,欧洲纵然有高贵的过去的历史以及所宣奉的基督教,也将趋于变成另一个中国。”欧洲尚未步入这种命运的原因则是,“他们性格上及教养上的显著歧异……他们闯出了各式各样的多种蹊径,条条通向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欧洲“正朝着那种要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样的中国理想断然前进”。就在密尔将习俗专制、多数人暴政与东方专制进行类比时,当时的英国民众,特别是一些文化精英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从没有一个社会比19世纪的英国更支持个性与特立独行。托马斯?麦考莱就批评密尔是在诺亚方舟上大叫“着火了”。这些人其实没有理解密尔所忧虑的,他看到了民主的势不可挡:如果

说东方的专制揭示了不受约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权威的后果,那么商业社会和民主趋势则体现了同样的问题,即多数人和大众舆论的暴政使得个体平庸化,普通民众可能会选择一个善于迎合大众舆论并且更全面系统地统治群众的政府。

对于密尔,甚至上溯到孟德斯鸠、基佐、托克维尔等人描述的“中国的停滞”与西方的困境之间的相似性,我们应该深思。实际上,在密尔的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与欧美文明没什么相似性。将文明古国的命运作为欧洲的未来借鉴,其核心思想是:现代专制的本质是停滞,特别是思想的停滞。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密尔在19世纪中叶揭示的民主对于个人主义之威胁的严重性。

国际法中“东方国家”的主权与中英关系

密尔运用其社会理论和文明史观给中国贴上停滞、专制的标签,进而,我们还需将其中国观置于帝国扩张的历史背景中思考。在18世纪,“文明”和“野蛮”作为一对范畴开始在欧洲国际法著作中被频繁使用。18世纪后期就有“普遍与自然的万国公法”与只属于欧洲及其附属国的公法之争。随着西方帝国扩张势力的不断强化,19世纪中后期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国际法领域的大论战,焦点是关于国际法范围运用于非欧洲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商业社会的程度。

彼时,“国际社会的成员资格”成为国际法理论的核心。几乎没有一个非欧洲国家被看作是国际法上的平等主体。即

使1856年《巴黎和约》签订后欧洲承认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土耳其的地位仍然引起不少争议。野蛮与文明的二分法十分流行。当论及“中国、日本、暹罗等具有自身文化传统的国家时,也常常称之为‘半野蛮’或‘半文明’国家”。国际法学家最关心为亚洲的商业社会确立法律地位。“文明”国家对“半野蛮”国家的部分承认就构成了西方国家在这些国家享有治外法权的重要法理基础。当时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公开批评将亚洲的商业社会排除在万民

法之外是不义之举,是愚蠢的失策。

学者们深入探讨了不同社会之排斥,以及排斥的理由。如英国法学家托马斯?厄斯金?霍兰德与威廉?爱德华?霍尔都强调国际法是欧洲文明的产物,国际社会依靠共同的文明维系,这就轻易地排斥了非西方国家。只有将它们改造为“欧洲文明的继承者”,才能被接纳。尤其是,“互惠能力”概念在建构国际社会的吸纳标准中有着特殊重要性。法学家们声称,非欧洲社会没有互惠关系和互相尊重的能力。密尔在界定非欧国家之法律地位方面不如法学家谨慎。在1859年《略论非干涉》一文中,他就提到文明国家的法律标准和政治标准。他认为野蛮社会不是国际法主体,原因是:(1)无能力参与互惠;(2)易于被外国占领。密尔把国家身份当作一种规范的类别。他区分文明与野蛮,意在论证帝国统治的合法性。这就阻碍了他正确地理解人类平等。

当然,最后还应提及密尔对19世纪中期中英关系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被当作警示的中国其实是遥远的例子。对于密尔,更高度相关的是当时的中英关系。然而当代不少学者却忽略了这一历史语境。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少英国人认为交战更像是活跃与停滞的交锋。对于这场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远在法国的托克维尔更是艳羡:“作为一个善意但公正的观察者,当我想到一支欧洲军队入侵天朝帝国时只会感到高兴。欧洲的活跃终于和中国的停滞交锋了!”但鸦片贸易引发了英国朝野的论战。传教士和慈善家们一片反对之声。自由党领袖格拉斯顿起初也强烈抨击鸦片战争不文明也不道德。1855年,沙夫兹伯里勋爵更担任了“从鸦片走私的恶果巾解救英中关系委员会”主席。时任香港总督约翰?鲍林极力抨击他。鲍林是边沁的密友及其手稿的编辑,曾任《威斯敏斯特评论》编辑,也与密尔父子相熟。密尔《论自由》出版的前后,正是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鲍林卷入了广州的“亚罗号”事件,那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密尔对广州的“亚罗号”事件的唯一有证可查的评论是他于l857年写给边沁的前秘书埃德温?查德威克的信,极力为英国辩护,“为了支持暴徒和那些一点也不懂法律的人,去求助于人道主义和基督教,以及想要让我们的鲍林成为

‘罪大恶极’的说谎者,这一切太可笑了”。

在《论自由》第五章里,密尔提及了鸦片贸易。在英国朝野论辩不休之时,他始终保持沉默。然而其著作揭示了他是站在首相帕麦斯顿一边要强化向中国市场输入鸦片。密尔反对禁运鸦片,理由是政府干涉贸易就是干涉自由,“这类

干涉可以反对之处,不在它们侵犯了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自由,而在它们侵犯了购买者的自由”。言论荒谬可笑,所谓自由

贸易的幌子下其事实却是他所供职的东印度公司以鸦片贸

易为主要收入来源。

余论

从他者角度看,欧洲人的“中国观”属于他们认识非欧洲世界的尝试。中国研究长久以来则属于所谓“东方学”范畴。沃勒斯坦曾指出东方学学者有着非常不同的关注和方法论,“因为他们正在研究的是一种他们称之为‘高级文明’

的现象。但对他们而言,这种文明似乎又不是现代性的,即在欧洲文明将自身视为现代性的意义上。所以要回答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解释为什么这种‘高级’文明从未能做出进化性的飞跃”。

“中国是东方学研究产生激烈争论的最有趣的例子。”

自18世纪起,特别是在19世纪,欧洲人的中国观就呈现出一种比较制度研究的模式。无论褒贬,中国都被欧洲塑造为一个有助于加强欧洲人自我意识的对立的文化实体。18世纪欧洲人对亚洲的美化说明:异国理想在当时欧洲内部的争论

中,扮演着修辞和证据的角色。他们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投射在遥远的中国,视之为衡量近代欧洲的标准。自18世纪后期开始,中国的形象恶化。欧斯特哈默借用马克思?韦伯的“祛魅”论,提出“亚洲去魔化”一说,认为这是具有双重意义的矛盾的变化过程:一方面,“去魔化意味着丧失了前现代多样性的思想宝库”;另一方面,“去魔化意味着一种理性的胜利”。此后,欧洲的“进步”论与“文明”史观就遮蔽了曾被视为各种宗教和文化源头的亚洲的光芒。这也呼应了珍妮弗?皮茨阐述的18世纪哲人的微妙多元立场到了19

世纪被粗陋的野蛮/文明之二元对立所取代。

从“他山之石”到“殷鉴不远”,欧洲人在贬议中国的过程中逐渐制造了种种对立的概念:野蛮与文明、进步与停滞、富强与贫穷、专制与公正,等等。于是,欧洲人发现的欧洲与中国的无数个差异,累积成自身的重大的思想史发展过程,并纳入了欧洲人的意识变迁之中。一方面,围绕中国所阐述的关于专制、停滞与自由民主之间的关系成为欧洲近代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孟德斯鸠、贡斯当、基佐到托克维尔、密尔,他们不断强调:停滞是专制之恶果,更是民主社会的前车之鉴,防范之法就是社会之自由与多元。另一方面,密尔等人“中国观”所反映的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强国与弱国的关系的确深化了“欧洲中心论”,即以文明/野蛮之对立论证英、法等国对非欧洲国家的殖民或控制的合法

西方政治思想期末大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及答案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 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

《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C 3.C 4.A 5. A 6. D 7.A 8.C 9.A 10.A 11. B 12.C 二、填空题 1.演变 2.《法律篇》 3.《战争与和平法》 4.吉伦特派5.斯多噶6.法国革命7.霍布斯 8.孟德斯鸠 9.密尔10.民主制 11.《政府论》 12.《社会契约论》 三、名词解释 1.天赋人权: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认为人天生是有生命、自由、财产、平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人与生就有的,不是上帝赐予的。这一观点,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是时代的和阶级的原因决定这一观点有其历史局限性。 2.自然法:西方从古至今流行的一种观点,虽然说法各一,但西方思想家普遍认为自然法是“理性的命令”、理性的规范。自然法理论产生于古希腊,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一思想在西方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积极的作用,但非科学的因素也是显而易见的。 3.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于18世纪的法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并发动的,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涤荡了当时禁锢人们思想的宗教神学与封建意识,为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并且对以后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运动发生于18世纪二三十年代,50年代达到了高峰,代表人物是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达兰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人。他们直接同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进行决战。虽然观点各有不同,但都推崇理性,主张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并对维护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一运动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4.《理想国》:《理想国》是古希腊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在这本书中,柏拉图阐述了他所构想的第一这本书集中反映了贵族奴隶主的利益和要求,但是它的某些思想和框架对后世的西方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路德宗教改革:路德宗教改革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它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向封建教会发起的一次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主张实现人们信仰自由的权利;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和控制,提倡“因信得救”;主张国家至上,反对罗马教会霸权。这一改革运动是市民资产阶级与王权联盟得反映,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一改革具有动摇性和反人民性,这是由资产阶级不成熟性和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6.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运动,由于这一运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自称是“人文学者”,研究以人为中心的世俗文化,并把人性论和人道精神推广到各个文化领域。人文主义形成诸多思想派别,但他们都遵循同样的指导原则:反对神权对人权的侵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的束缚,提倡对尘世幸福的追求;反对盲目信仰和崇拜权威,提倡意志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理性,重视科学理论的价值和作用。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态,它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的和封建的思想的樊篱,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序幕。 7.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以古否今,托古改制,借用古典文化而掀起的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被概括为人文主义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用人的眼光而不是用神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问题,它揭开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和反教会斗争的思想序幕。 8.社会契约:这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否定了上帝创造国家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是,这一观点没有从经济即生产力的角度探寻国家的起源,无疑又是非科学的。 9.三权分立学说:近代的分权学说是由洛克所创立的,为孟德斯鸠集大成,美国人杰斐逊在实践上进一步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1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 姓名: 学号: 学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蓟县分校

总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和趋势 2、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3、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希望神学产生的标志是1964年莫尔特曼发表。 5、女权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70年代中期传入。 6、自19世纪中期、特别是70年代以来,一些民族主义者堕落成侵略的、扩张的主义。 7、在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时期,伊斯顿就倡导过的必要性。 他撰写的论文主旨是反对以专业化为名的过细学科划分,强调各分支学科之间的整体合作与统一。 8、在西蒙看来,政治科学界的行为主义革命并非推崇人的理性,而是性为。 9、战后西欧的社会经济发展、民主化、以及科学组织的创立,也为这门学科的诞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10、981年,伊斯顿发表了论文介绍了国家概念重心向美国社会科学界渗透的情况。这是了解“国家回归派”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11、政治文化是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的重要。 12、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它开始向文化、艺术、建筑、哲学、社会学、文化理论蔓延。 13、政治社会学是运用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学科。 14、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标志是1959年9月在斯特雷萨召开的第四节社会学世界大会上建立的政治社会学委员会。 15、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研究在当代政治学中主要表现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2、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教学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2014年2月26月 课程名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estern Political Trends of Thought 课号课序号:08032106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 18 周 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选修课 3、课程教师:华翔 4.适用对象:大三本科 5、预修课程: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徐大同主编:《现代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澳]安德鲁·文森特:《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英]莱斯诺夫:《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应奇主编:《当代政治哲学名著导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美]乔治·萨拜因(George Holland Sabine)著,[美]托马斯·索尔森(Thomas Landon Thorson)修订:《政治学说史》(上&下),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加]威尔·金里卡(Will Kymlicka):《当代政治哲学》,刘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美]弗里德里希·沃特金斯(Frederich Watkins):《西方政治传统——现代自由主义发展研究》,黄辉杨健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美]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修订版),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中国史学家称为西欧封建社会。西方称为中世纪。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西欧的政治状况,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原因如下 一、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不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政教冲突 5世纪到6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样的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在政治上,教皇是最大的统治者;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这样,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上帝授予的,于是国王和教皇不断地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夺得这一权利。12~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利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王。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教皇和教会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三、城市的兴起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四、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 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 11.13:黄淼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2020高中历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 ★考点48雅尔塔体制 ①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 (3)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①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 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 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 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 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 ★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 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 ①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中英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属于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专业知识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thoughts of the West since the 1970s. It can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western society,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society and political life.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二年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通过了解当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争论,掌握其核心的争议焦点,熟悉其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中最重要价值的诠释,从而准确的认识西方价值的本质。课程内容包括六部分: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部分与部分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批判,共同构成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核心讨论议题。 - 1 -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的专业知识课程,是对一些基础课程的深入,学生应初步具备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哲学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收益: 1.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 2.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 3.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糟粕,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三、学习要求 为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生须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及额外的参考文献,了解授课内容,为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上须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随堂思考题;课后需小组合作选择任意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与研讨,为课上的小组汇报做准备。 四、教学进度 - 1 -

2013年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作业及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次作业(0—3章) 一、填空题 1、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在20世纪前半期主要是战争与革命后半期的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坛和思想界的政治思潮呈现深化、多样化和相互交融趋势。 3、20世纪的自由主义仍然崇尚以理性为基础的个人自由强调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是国际生活的主旨。 4、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译为“社区”“共同体,是指家庭、邻里、社团,也指国家。 5、所谓积极的自由,柏林的说法最具经典:“我的生活与选择,能够有我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 6、政治自由主义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作为独立观点的政治正义观念。 7、保守主义的思想师祖是埃的们德蒙、柏克。 8、萨托利认为至善论一般强调自由和平等反对精英统治或能人统治,忽视专家的作用。 9、对国际政治问题的理论思考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0、70年代后随着能源危机引发震撼西方社会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达到紧张状态。 二、选择题 1、当今世界主题是(B ) A.危机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革命与战争 D.繁荣与发展 2、70年代理性选择的模式以(A ) A.个人利益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B.集团利益为核心,以集团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C.政党利益为核心,以政党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D.民族利益为核心,以民族利益最大化解释各类政治行为 3、自由道德的基础应当包括(ABCD) A.自由的平等 B.对那些使我享受自由、繁荣、使我受到启蒙的个人给与回报 C.最单纯与最普遍意义下的正义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在个人、社会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认为(A ) A.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先于政府,也大于政府 B.社会在理论逻辑上小于政府 C.社会在理论逻辑与政府平行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现代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出了(ACD ) A.福利原则 B.利益原则 C.公正分配原则 D.国家干预原则 6、优先原则的含义(B ) A.个人选择优先 B.“先来后到” C.各行其是 D.以上都对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综合)8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高中版) 中国外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起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商甲骨文成熟 公元前1049年西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嫡长 子继承制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财产 西周实行井田制 金文 公元前6世纪初 公元前5世纪 克利斯提尼改革:部落陶片伯利克里改革: 工资津贴 公元前770年东周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 封制和宗法制早到破坏 公元前5~前4世纪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美德思想力教育 柏拉图:独立思考 亚里士多德:人类最高级逻辑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孔子:仁德礼私学《六经》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 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辩证法 韩非子:法治变革集权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诗经》:四言重章叠句 屈原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春秋末期人们开始铁器牛耕 垄作制:开垄沟当时最先进 战国时期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 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积:保小农经济,维稳 消:阻工商业,明清落后世界 司南 秦汉(公元前221~220)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郡县制 篆书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 赵过推广耦犁:耧车二牛抬杠 出现了代田法:休耕轮作 隶书 西汉推恩令内朝外朝制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

学成为正统 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排比华丽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九章算术》 青瓷 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 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魏实行均田制:为阻止土地兼并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商甲-周金-秦篆-汉隶-魏楷行草 东晋《兰亭序》《洛神赋图》 南北朝使用灌钢法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 翻车:人力引水灌 白瓷 民营手工业受到摧残 474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 隋唐(581~907)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出现了曲辕犁:改变深浅创制了 筒车:水力自动引水 隋朝三教合一 隋炀帝科举制形成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 唐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 形成843年查理曼帝国形成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封建国家 唐诗歌:李杜白王岑孟陈 雕版印刷术 南青北白 柜坊飞钱 5世纪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 书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 旭怀素 西欧文化发展受到封建神学钳制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宋朝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草市 高转筒车:低水引高处 五大名窑 火药用于军事 北宋理学兴起: 二程:格物致知人伦天理 朱熹:三纲五常灭人欲《四书》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宋词:苏轼李清照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陆九渊创立心学:心即理反省

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

第二章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政治观念 2、理解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民展与特征 3、掌握阿奎那政治思想和但丁。马西略反对教会统治思想和基本内容。 二、重要名词 神学政治观日月论两剑论阿奎那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但丁马西略 三、教学方法 电脑教学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节西欧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特征 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1、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5世纪延续一千多年,史称“中世纪” 2、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 3、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封建等级制是在日耳曼人建立的采邑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4、5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各封建小国的统治者纷纷的反基督教,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主教们也主动投靠日耳曼统治者。 5、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基督教会自身的势力也不断增强 6、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帝国后,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政治面貌。了给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 第一、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 第三、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重点)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3)、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们,因此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4)、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 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因此,世俗国家观念的淡薄无疑有利于强化教会统治,树立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意识。 3、教权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1)、中世纪西欧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在与国王的争斗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 (3)、教皇格里商利七世是教权与王权斗争中著名人物,教权思想在他这里显得以发展成熟(明确日月论) (4)、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又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中世纪时期,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十二分低下。政治理论基本上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 第二节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托马斯、阿奎那(重要) 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阿奎那神权政治思想主要内容包括: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论证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教权高于俗权的合理性,国家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特征和分类的思想。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信仰和理性 1、阿奎那出生在意大利罗马城一个贵族庭,受到教会教育,毕业从事神学的研究和著述,最系统的著作是<<神学大全>> 2、阿奎那神学思想体系的创造,是教会和反教会的力量激烈斗争的结果。把基督教的信仰,作为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并以此作为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圣经>>也是他研究一切问题的基础。 3、他在调和理性和信仰的矛盾时,将信仰置于最高地位。 4、阿奎那把人的道德活动的根本动因归结为上帝的理性,而道德活动的终极目标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善---上帝。因此人要达到最高的善必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各阶段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及重要人物(超详细版) 分类:默认栏目 纵览历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可分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 奴隶制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封建社会——中世纪时期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与此相适应,西方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中世纪时期神学政治观,以及近代以来的权力政治观。 A. 古代社会——古代希腊、古代罗马 这个时期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突出表现在古希腊,它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进入繁荣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主共和。政治思想具有自然特征。 B. 封建社会——中世纪 表现为神学特征,政治思想与神学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政治思想完全臣服于神学思想,神学思想统领一切,政治学和其他一切学科都被纳入神学体系,成为神学的婢女。政治思想具有神学特征。 C. 近代社会——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巩固(西欧、北美) 近代思想发展演变速度之快,内容之丰富是前两个时期无法相比的。资本主义时期思想直接影响到当代政治思想。当代政治思想的问题可以溯源到近代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具有权力特征。 各章内容 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思想 影响西方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的西方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两个时期。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100 多个城邦。古希腊最著名的是雅典城邦,雅典共和国。雅典民主制度最成熟。古罗马是一个国家。 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是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城邦是政治社会。古希腊城邦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民主制度使雅典成为希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昭示着整个希腊社会民主制度的空前繁荣。 掌握古代希腊思想特点及主要思想家 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城邦是一个有机共同体,个人是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个人的价值依存于城邦,个人离开了城邦就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 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这种整体主义,体现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就是将国家视为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这种整体主义意识将个人视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把国家看作个人的工具。 第二,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政治是人的事务。自然政治观决定人们

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大作业答案-简答

四、简答 1、简述罗尔斯政治正义观念特征。 第一,它能够适应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即适用于社会的基本结构,适用于社会的法律与实践。第二,政治的正义观念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观点表现出来的。第三,政治的正义观念的基本内容是用一些确定的基本术语来表达的。这些基本观念被看做是隐含在自由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当中。 2、70年代保守主义崛起的主要原因。 首先,福利国家的政策引起的生产停滞和物价上涨的危机是保守主义崛起的主要经济原因。其次,国家干预的过分扩张导致了行政机构的膨胀和官僚主义的滋长和政府权威的衰落。而由此引发人们的严重不满是保守主义兴起的重要政治原因。最后,人们的内心空虚和道德观念淡漠是保守主义兴起的重要思想文化原因。 3、70年代造成民主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社会互动的增加,第二,是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是传统制度的崩溃,第四,是知识界的混乱,第五,第五是传播媒介的影响。第六是通货膨胀的影响。 4、7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特征 首先,7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上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是9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西欧社会党人在理论上始终坚持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方向。 其次,社会民主主义在理论上虽然肯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有些西欧社会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今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方面仍然是有效的,但是他们并不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唯一科学的思想体系。 第三,西欧社会党人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欧洲的政坛上仍然属于相对进步的中左力量,仍然是一支与欧洲右翼和极右翼势力相抗衡的不可缺少的政治势力。

周四,70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在国家观方面也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 5、简述欧洲的统一。 在欧洲统一问题方面,西欧各国社会党人认为,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当或国家的外交政策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说,西欧各国社会党人在考虑欧洲统一问题时,既要从本国在统一欧洲的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出发考虑问题,也要从各国社而言会主义发展的共同利益、欧洲的未来出发考虑问题。尽管西欧各国社会党人对此有所认识,但就总体而言,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实际重于理论,政策倾向第一位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是次要的。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指出了欧洲联合的趋势不可避免。 1948年,英国工党积极策动西欧五国参加《布鲁塞尔条约》。次年英美等12个国家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美国与欧洲紧紧联系在一起。英国工党政府在战后初期的主要外交倾向是加强欧美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西欧的统一。 50年代,西欧六国在展开广泛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签订了《罗马条约》、正式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70年代,西欧大陆国家开始真正关系欧洲一体化问题。 80-90年代是欧共体发展的最快的时期。1991年12月召开第四届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为欧洲在经济、政治上实现统一打开了大门。1992年11月成立统一的欧洲社会党,协调各国社会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额政策,表明了欧洲社会党人致力于欧洲一体化,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的、开放的欧洲的愿望。1993年11月,通过“共同行动纲领”,为未来欧盟大选中社会党人代表的中左力量取得优势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近几年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社会党相继在国内大选中获胜,取得了执政党的地位,从而使西欧社会党人在欧洲统一问题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6、70年代以来基督教政治思想特征。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高中政治经济文化混搭)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外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 221 年) 尧舜禹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 时期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 (夏 BC2070-BC1600 )夏朝 夏朝禹传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官制) 商 BC1600-BC1046 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神权和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原始瓷器出现 甲骨文成熟 职业商人出现,使用贝币。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主要是礼器和兵器。 西周(公元前1046 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建都镐京(近陕西西安)。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土地制度 :井田制,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实行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实质国王私有。 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官营)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8—前 6 世纪希腊城邦出现,它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 东周 (BC770-BC256)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摇篮。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小农经济和封建经济出现。私 商出现,家庭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三者并存。 春秋( BC770— BC476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王室 年)衰微,王命不行,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田私田都按亩纳税,事实上承认公元前 6 世纪初( BC59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了土地私有。年) 春秋时期孔子( BC551-BC479 )创立儒家学派,第一部诗歌总公元前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 BC770-BC476 )集《诗经》,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公元前509 年—公元前公民法 战国(BC47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3 世纪中叶 BC221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公元前 6 世纪末( BC506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 356 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年) 封建土地私有制。废分封行郡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公元前 5 世纪——公元古腊、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 政治。军功授爵是官僚政治的体现,打破了世官制。前2世纪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改革 商”政策。(BC443-BC429 ) 战国时期屈原(楚辞《离骚》)公元前5—前 4 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滥觞 司南(指南针)出现(BC450-BC400)智者运动(代表普罗塔格拉)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BC256 年),使四(BC469-BC399 )苏格拉底 川岷江流域成为天府之国。(BC472-BC347 )柏拉图 郑国在秦国关中地区修建郑国渠,使关中沃野千里。(BC384-BC322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449 年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 文法 公元前300 年左右斯多亚学派 秦汉(公元前221—220 年)秦朝(BC221-BC206)西汉( BC202-BC9 )王莽改新( 9-25)东汉( 25-220) 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BC3 世纪中叶——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内一切自由民。(秦朝 BC221-BC206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帝国时期 秦朝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制度)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 修驰道。 焚书坑儒,儒家低潮。法家正统,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 西汉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初实行黄老思想,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作业名词解释: 1、政治思潮: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共同政治倾向和较为广泛影响的重大政治思想潮流。 2、无支配原则:雅赛提出的自由主义的六个基本原则中,有关选择的原则之一,含义为:选择的意义在于选取所偏爱的选择方案,而不是获得一个“被支配”的选择方案;同时,还意味着人的选择能力不能受到压制。 3、“最弱意义的国家”:就是管事最少的国家,这种国家除了保护性功能之外再没有其他功能。实际上就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所提倡的“守夜人”国家。 4、“自发秩序”:又译“自生自发秩序”这个概念是哈耶克政治哲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和重大贡献。一方面是由“诸多并未明确意识到其所作所为会有如此结果的人的各自行动”自发形成的;另一方面,它又是“这些秩序的要素在回应它们的即时环境时遵循某些规则的结果”。 5、“积极的自由”:一个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要自我领导、自我实现的愿望,它涉及的是自由控制的来源,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而成为另一种人。 (二)填空题: 1、西方传统政治思潮包括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 2、自由主义是西方的主要思想流派,其根本立场是坚持个人主义的原则,维护资本主义的秩序。 3、集罗尔斯正义思想之大成的《正义论》的问世,标志20世纪自由主义进入其发展颠峰。 4、《自由的两种观念》是赛亚?伯林的重要代表作,被西方学者奉为“真正的”自由主义宣言。 5、二战后保守主义主宰西方政治舞台的黄金时期是 20世纪80 年代。 6、二战以来自由保守主义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哈耶克。 7、哈耶克“扩展秩序”理论认为秩序的进化最主要的是规则的进化。 8、萨托利的著作《民主新论》,主要目的是澄清“民主观的混乱”,恢复“主流民主学说”。 9、典型代表西方保守主义对西方现代文化看法的是美国社会学家贝尔1976年出版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 10、当今世界的基本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三)简答题 1、著名的自由主义研究者约翰 . 格雷归纳的自由主义的四大特征是什么?答:(1)个人主义,它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2)平等主义,认为人们在精神上都有同等的地位,否认人与人之间在法律地位或政治地位上的不同;(3)普遍主义,依据特殊历史群体和文化形式的重要性,承认群体的道德体系;(4)社会向善主义,认为所有的社会群体和政治安排都是趋向进步的。 2、现代自由主义与传统自由主义相比,其深刻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传统自由主义以功利主义为理论基础,现代自由主义以道德学说和新契约论;传统自由主义将个人自由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倡导个性解放,现代自由主义力求把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相统一,使个人自由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一致;传统自由主义将生命、自由和财产社为公民的自然权利,现代自由主义强调公民权利范围的不断扩大、权利内容的不断丰富;传统自由主义主张法治与分权、推行代议制民主,现代自由主义更强调法治与民主的关系、建立民主程序与民主秩序;传统自由主义认为以契约为基础的国家应当是消极无为的,现代自由主义主张扩大国家的积极作用、建设美好的福利国家。 3、罗尔斯阐述的政治自由主义的三个鲜明特征亦即使社会安定的三个主要条件是什么?答:(1)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所规导的;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资料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一翻译:独立宣言;社会民主主义核心观点 独立宣言:1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at to secure these rights, Governments are instituted among Men, deriving their just powers from the consent of the governed.(我们认为 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 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 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 2 That whenever any Form of Government becomes destructive of these ends, it is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alter or to abolish it, and to institute new Government, laying its foundation on such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its powers in such form, as to them shall seem most likely to effect their Safety and Happiness.(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 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组织其权利的 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 社会民主主义核心观点:1社会民主主义者致力于民主、个人权利和正当法律程序。他们拒绝暴力和革命。2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所有公民和他们的尊严、福利、教育、健康和生存有着基本的责任。因此,政府必须鼓励充分就业,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教 育机会,养老金和各种社会服务。3然而,私人财产和市场竞争应该得到保护。只有当他们明显破坏团结或制造了不可接受的贫富差距时才应由政府法规限制。4过去,社会民主主义者趋于相信中央计划和关键产业(公共事业、铁路、矿业、钢铁行业和医疗 保健)的国有化是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最近数十年这已变成越来越少的情况。5意识形态方面,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思想有了实用主义的特征。严格定义,系统的学说与他 们无关,他们缺乏激进左派的确定性。马克思主义思想例如辩证唯物主义、经济决定 论或国家消亡论对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二名词解释 1215年大宪章: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英王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共63 条款。大部份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 来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根据,并成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宪法性文件之一。主要内容:未经“王国大会议”的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取消国王干预封建主法庭从事司法审判 的权利;未经同级贵族的判决,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 国王如违背宪章,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 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 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正 义原则: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1)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 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差别原则);(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 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 民族主义:1民族主义是民族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基于对共同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的认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努力保持自身生存、发展的一种情感和思想体系。2民 族主义应包含两个层面: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3民族要实现和维护自主,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