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网络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网络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网络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网站(web)

网站就是因特网上一块固定的面向全世界发布消息的地方,它是一种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

论坛(BBS)

论坛(电子公告板)。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发布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等等。

QQ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电话、传送文件、共享文件、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移动通讯终端、IP电话网、无线寻呼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使QQ不仅仅是单纯意义的网络虚拟呼机,而是一种方便、实用、超高效的即时通信工具。QQ可能是现在在中国被使用次数最多的通讯工具。

QQ在线用户由1999年的2人(2人指马化腾和张志东)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了,在线人数超过一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博客

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共享精神和交流需求是博客发展的两大核心支柱。网上有专门的网站为网民提供上传文章的空间,只要能上网,就能通过极简单的操作很方便地建立、更新、编辑自己的网上日记本。

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评论、新闻到个人的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相关主题包括电视节目、计算机语言、新闻、法律等数万种。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性质,这种被称为网络日记的交流形式,已经成为了网络的新“弄潮儿”……

2005年博客流行之际,腾讯推出了QQ空间。

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 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

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的特点

博客能够发布大块文章,图片,视频

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 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你可以通过你的浏览器、手机、即时通信(IM)软件等途径向你的微博客发布信息。

微博的发展借鉴了博客的成功之道。即:名人效应。以名人吸引人数众多的“粉丝”,成为微博的用户基础。新浪微博的首批用户不是明星,更多的来自传媒圈。这一特点,具备造就了新闻扩大器的作用。也因此各媒体也都成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例如创业家、财经等等。新浪微博,具有第一时间迅速传播的特征。因为文字不超过140字,文体不受限制。作为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绝对优势。

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3月29日,微信注册用户过一亿。

特点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新媒体特点介绍

新媒体特点介绍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 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 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还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 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

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同时他指出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 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开班。本届大讲堂邀请3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新浪网副总编辑孟波7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孟波的演讲以《新媒体传播特点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为主题。他以“水淹帝都”、“郭美美与红十字会”、“五品夫人”、“赖昌星遣送回国”等最近新浪微博上的热点事件作为引子,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媒介平台与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近。 孟波指出,所谓的新媒体其实是与旧媒体相对而言的。当然,很多传播学家或报刊杂志都对“新媒体”做出了自己的定义,比如丹·吉尔默认为:新媒体就是新闻媒介3.0;而美国的《连线》认为: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进行的传播活动。不管怎样去解释“新媒体”的概念,既定的事实就是:新媒体必然比旧媒体的传播更快更广。 从自身的工作经验中,孟波提炼出了新媒体的十个传播特征,分别是: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在新闻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网络产品运营工作或新媒体传播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熟悉新媒体的内容策划和制作,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专题制作技能; 3、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产品策划和推广技能; 4、具备全媒体素养和整合沟通能力; 5、具备适用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核心知识领域)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评论、新媒体广告、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调查与统计分析、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军训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计6学分。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 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3、新闻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

新媒体营销概念及新媒体营销特点汇总

新媒体营销概念及新媒体营销特点汇总 新媒体的称呼是与传统媒体相区别的一个概念。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刊物、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渠道,而新媒体则是最主要借助于和电子通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新的媒介方式,新媒体的出现是依赖于互联网的,同时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又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新媒体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是:将当下最流行的新媒体途径(如微信、微博等线上社交平台、电子刊物、网站或软件、网络视频等等)作为载体,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和互联网的整体环境进行的营销方式。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开拓一片新的发展领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和便捷。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 1、新媒体营销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由于充分发挥了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从出现之日起,就具有多样化的传播平台和传播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等都可以成为新媒体营销内容的载体。有了丰富多元的传播媒介,受众就可以方便

快捷地获取丰富多元的营销信息,然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以其丰富的传播途径和多元的营销信息,扩充自身的营销容量,同时也使营销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可控。因此我们说,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营销,实现对传统营销模式和营销领域的突破,使商品经济的营销变得更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也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的满足。 云图在线+新媒体营销 2、新媒体营销具有普及性 由于新媒体本身就是借助互联网产生的,而互联网又在近年来已经实现大范围的普及,并且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先决条件使新媒体在出现之后容易且迅速进入大众的视野,因此在最开始就具有很好的普及条件。手机如今已经成为国民上网最主要依赖的载体,所以新媒体营销也能实现迅速的普及,拥有数量巨大的消费者受众。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方面,这也为新媒体营销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是新媒体营销借助这阵东风,快速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且成为人民大众广为接受的营销模式。 3、新媒体营销具有互动性和灵活性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营销的互动性,是新媒体营销相较于传统媒体营销方式最主要也是最具优势的一个特点。依托于新媒体环境建立的营销活动,在使受众被动接受营销信息的同时,还允许消费者主动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并帮助消费者进行信息分类,使消费者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尽快选择出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有效营销信息。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营销的互动性,从本质上来说它与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是相同的,都能够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信息的利用率,而新媒体营销的互动性则能够增加营销的针对性,提高营销效率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对社会互动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可逆转之势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的生活,互联网与新媒体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化趋势的扩张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其速度之惊人,范围之广让人意识到互联网作为一次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观念。 人们在互联网上通过QQ、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互动媒介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归属感的群体,由此出现了强调具有精神共同体属性的“虚拟社区”,即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人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还把这种友谊关系延伸到现实社会中,实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互动。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为人们的社会互动提供了一些便利。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交往更高效。网络世界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时间在信息网络上似乎有了不同的意义。因特网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交流信息的距离,在互联网上交往的人们,国界和地界暂时消失,距离感变得模糊,尽管彼此相隔万里,网上聊天近乎面对面,即时交流彼此信息。社会互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自由天地。 网络社会中的交往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扩大了社会互动的广度,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具开放性与普遍性。在网络出现以前的社会,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生活环境局限于狭小的范围内,人们的交往活动往往只能局限在一个有限的时空范围内,生活单一且封闭。网络社会是一个完全交互的世界,在网络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发布的信息也可以被人随意浏览并发表意见。网络空间的出现,促进了交往方式的革命。它克服了以往受时空局限的“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点对面”,甚至是立体的全方位交流。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到手机上网、无线上网,更增加人们交往的便利性。 网络与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交往更平等。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人们的网上交往无需考虑自己或对方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宗教信仰等社会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因素,人们可以进行比较单纯的非功利性质的交流,交流双方都不会产生任何心理负担,不必顾虑世俗间的偏见和利益冲突,避免了现实世界的危机和压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 网络中的人际交往突破了现实社会中的过多掩饰与虚伪,呈现出真实性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否真实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限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为了维持业已形成的交往关系,很多时候不得不做一些虚伪的事、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 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 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 二是有线数字电视; 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 四是网络广播; 五是网络电视, 六是手机电视; 七是楼宇电视。 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二、新媒体的优势 1、网络电视网络电视,即IPTV,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

网络与新媒体艺术

第!"卷第#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年!月,-./)01-23.456)2-/7046-)870)09:7:)4:)96)::/6)9;2<= > >>>>>>>>>>>>>>>>>>>>>>>>>>>>>>>>>>>>>>>>>>>>>>>>>>>>>>>>>>>>>>> (!**+文章编号?#**"@#A A B5!**+;*#@**C D@*A 网络与新媒体艺术 吴旭敏 5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E湖北武汉A C**"*; 摘要?从分析网络与媒体技术入手E讨论了新媒体艺术与网络的关系E指出了网络新技术与新媒体艺术要互相促进才能求得共同发展F为推动新媒体艺术不断向前进步E需要艺术家G计算机程序员和网络工程师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F 关键词?网络H新媒体艺术H传输 中图法分类号?4I C"文献标识码?0 J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E信息技术对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E 并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F在信息化时代E网络已进入了各行各业E同时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E媒介已成为K用户积极主动和多媒体传播的全新媒介环境L M#N E全球化己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F互联网的起飞是!*世纪末信息技术领域最使人振奋的重大事件F它已遍及#D*多个国家E容纳了O*多万个网络E接入了!***多万台计算机E为#亿多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网络与信息服务E展示了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型F6P Q

(完整word版)新媒体导论复习资料

1.摩尔定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新媒体发展迅猛,传统媒体也在实施数 字化转型,传媒化生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数字化生存。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 2.“冷媒介”意味着“低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低。其传播对象在信息 的接受过程中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参与程度高。 3.公民新闻:“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 美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4.媒介依存症: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有 几个特点: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5.媒介人物:大众传媒具有塑造社会活动家等媒介人物形象的功能。公众对于媒 介人物形象的材料,基本上取之大众传媒营造的世界,人们所见所知的不过是经过传媒折射的现实人物的影像,甚至人们对现实人物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仅仅是媒介上的人物。 6.新媒体(New media):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 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7.“热媒介”意味着“高清晰度”,所提供的信息明确度高,能高清晰度延伸人 体的某一感觉器官。其传播对象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参与程度低,想象力发挥程度低。 8.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 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9.“媒介事件”:是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本来在一个

新媒体的一般特征及其角色和功能

简述新媒体的一般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功能 2006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的起飞年”,2006年7月,我国第一份科技类的手机报纸——北京科技报问世;2007年,从一篇出自个人之手的网贴引出的“华南虎”事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两会报道中,网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互联网之外,手机报、手机广播电视、电子杂志等新兴媒体积极参与,为百姓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平台;在08年汶川地震、7.23动车事故等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今年,一条关于老酸奶的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网友们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又一轮新讨论;受到70多万用户关注的新浪微博女王姚晨曾说过:“曾经和朋友聊天时我一下悟到,这个数字几乎超过了一份成熟的都市报的日发行量。就是说,我每每发布的消息竟然可以达到一份报纸的传阅范围,而且速度还要快N倍,我突然觉得我得对这70多万脖子(博友)负责。” 当今时代,新媒体这一新兴传播工具已逐渐被认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对当今传媒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新媒体”(New Media)一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 一、什么是新媒体 人们印象当中的新媒体大多数是指网络、手机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之类的“旧媒体”而言的新兴传播工具。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中方方面面的进步,新媒体与旧媒体相比较,呈现出更全面、更方便、更完美的创新形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提出,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在《新媒体导论》一书中,同样对新媒体的定义进行了探讨:20 世纪后期

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外延而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播放的广播网等等。 二、新媒体特征 1、全民参与传播 从传播者而言,新媒体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全民参与。同时,每一个人不但是信息的接受者,也能成为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 2、即时、实时、全时传播 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方面来说,新媒体信息传播打破了传统媒体定时传播的规律,表现出即时、实时、全时的特征,信息随时都可以发布。 3、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中,所有的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能发表自己的评论。受众能够强烈地体会到一种参与感,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受众实现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4、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仅支持用户传播文字、图片,还支持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

2018-2019-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区别-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区别 你们知道有关于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区别在哪里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区别,欢迎阅读!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网 络与新媒体专业素养,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技能,善于综合多种媒介手段 进行整合传播,能够胜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基本工作及整合传播 工作,具有强烈媒介融合特色的应用性复合型传媒人才。 发展前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集团 等国有新闻单位、网络媒体、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广告公司、各企业的市场部、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教育推广公司、 教学软件开发公司、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通过系统学习毕业后能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从事网络新闻 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等工作,在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网络平台、 大中型网络媒体等从事媒介内容生产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开设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司等 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本专业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 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 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建立立体化、多层次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经济、信息的发展为主要培养基础,以适应市场发 展为主要培养目标。 主要课程:新媒体概论、新媒体实务、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文化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策划与创意、网站策划创意与设计、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动画 创意与设计等。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闻学专业区别 1. 定义的不同

新媒体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新媒体概论复习提纲 1.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主要特征、主要类型是什么? 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主要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主要类型: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数字电视新媒体。 2.何为第四媒体? 互联网称为第四媒体,在1995年10月24日,“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互联网定义”的决议。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的基础之上逻辑地连接在一起的,可以通过TCP/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的以上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 3.门户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门户时代的特点是垄断。中国人接受新媒体是从门户网站开始的,由于信息和应用的不足,彼时刚刚开始萌发的互联网产业其特点是单一、单向、权威、大而全。用户都聚集到一个超级巨大的门户网站上去获取信息,或收费邮件,玩玩游戏,诸如当时中国的四大门户,门户上的人很多,形成大众传播的模式。本阶段走过了从“接入为王”到“内容为王”再到现在的“应用为王”的发展过程。 4.搜索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搜索时代的特点是信息对称。信息的超载造成信息恐慌与焦虑,人们如何可以快、精、准的发现并得到所需的信息,成为互联网时代受众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门户时代的海量与过剩信息,带来网络迷失的尴尬,网民参与的匿名性和自主性得以畅快淋漓的同时,对于官方和公信信息的需求,对于各方意见的甄别成为互联网的搜索时代的基本前提。 5.社区时代的特点是什么? 社区时代的特点是解放网民。网民们不仅成为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和信息接受的主角,也成为互联网活动的主体。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对应用Web2.0最本质的归纳,这时的网民成为被解放的自由而活跃的主体,通过虚拟的方式进入社会生活。在线生活方式让人们永远都活在圈层里:一个网民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职业环境、不同的人生追求中往往阶段性的活在不同的圈层里。 6.什么是移动互联网?请阐述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五大传播变化。 移动互联网是指移动与互联网的融合,将互联网延伸至随时、随地、随身。互联网将不再局限于办公室或者家里的PC,而将延伸至PC和任何可移动终端,手机、PDA、MP3、手持游戏终端等等,交流得以互联、互通、分享、开放,真正实现人类沟通和数字化生产的大解放,其特点是移动、互联、互通、随时、随身、随地、分享、开放。 五大传播变化:1.从Web到APP: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分权。 2.从媒体受众到网络节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系变革。 3.从黄金时段到碎片时间:移动互联网改变的时间观。 4.从“广播”到LBS:移动互联网改变的空间观。 5.从手机到“谷歌眼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拓展。 7.何为第五媒体? 手机称为第五媒体。据国际电信联盟近日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移动通信已经成为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1)

1、人类社会的四次革命:(多选)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的发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2、四传播革命的意义:(必背) (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类由“野蛮时代”迈向“文明时 代” (2)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传播范围 (3)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长距离即时点对点的传播; (4)互联网的发明:实现了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方式的 统一数字化处理 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简答)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4、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5、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一、按硬件设备终端来分:(1)以计算机为终端; (2)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 (3)以数字电视机为终端 二、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 (1)时代:技术手段,表现形式是门户网站,使用者叫受众 (2)时代:互动增多,表现形式是社交媒体,使用者叫用户 (3)时代:大数据、智能化、语义网 三、按经营性质来分: (1)营利性新媒体;(2)非营利性新媒体 四、按应用功能来分 6、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问答)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解释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到+解释 (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解释 7、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必背) 一、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2)超级链接(3)搜索引擎 二、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RSS)(2)网络百科(Wiki) (3)社会化书签(Tag) 三、人际交往的平台:(1)电子邮件(2)即时通信(3)IP电话 (4)社交网络 四、娱乐新天地:(1)对等网络下载(2)交互式网络电视(3)视频分享

新媒体的优势、特点和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掀起传媒产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与传统媒体相比而言,新媒体具有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新特点,具有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未来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新媒体产业将引领媒体产业潮流,部分传统的媒体行业将逐步走向衰微,适应市场需求的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活力,文化内容将成为媒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即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 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一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二是有线数字电视;三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四是网络广播;五是网络电视,六是手机电视;七是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如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一方面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移动接收)。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 一、新媒体的特点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网络与新媒体传播

大数据新闻(业务变更)冲击新媒体培养网络素养 网络用途:1.信息获取 a.网络信息(门户网站、新闻网站)b.搜索引擎(百度、谷歌) 2.交流沟通 a.即时通讯QQ 微信等b.博客 c.社交网站d.微博 3.网络娱乐游戏、文学、视频 4.网络交易购物、支付 5.信息发布广告(电子政务、企业网站) 网络媒体的技术、传播、文化特征 网络的核心内容是互联网(Internet),包含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而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有“唯一的地址”(IP)。其次,如果网络上的主机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TCP)连接在一起,那么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通讯。最后,在前述的技术基础上,互联网可以为公众和私人提供信息服务。 网络媒体的技术特征: 数字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转化为“1”和“0”这两个数字的组合表达。 多媒体: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传播手段并存,传播形态丰富。 超链接:指从一个网页指向一个目标的连接关系,目标是灵活多样的,共同构成了网状非线性的信息传输结构。意义:信息接收的自由与灵活。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 时效性 海量信息(丰富背景信息,各种媒体视频) a.信息来源广、数量多、内容杂、体裁多样化b.更新频率快 c.有条理的秩序化 互动性强技术基础:传统媒体的逻辑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网络传播的逻辑结构是网状分布式的。特点:无中心结点、双向流动、不是孤立的、路径不止一条。 个性化个性化表达个性化接收 多种传播形态并存大众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 网络媒体的文化特征 1.虚拟性 2.碎片化 3.去中心化(无权威) 4.群体性 网络媒体的新闻选择 基本问题 一内涵:新闻选择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与价值判断的过程,因此也是一个把关的过程。 二标准:政治标准,包括政治制度、宣传纪律、政策法规等 业务标准,即新闻价值标准,决定新闻是否值得被报道 新闻价值的基本理论 定义: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事实信息适应和满足公众兴趣与需要的各种不信息素质的总和。 要素:不变要素:真实性新鲜性 可变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网络媒体的新闻价值观 网络媒体中的新闻价值观 一网络媒体中的新闻真实性 1.真实性标准遭到挑战:复制粘贴的方式;快速的更新;渠道开放的挑战 2.网络具有信息自净功能,有助于还原事实真相,从整体上提升新闻的真实性。 如何去伪存真:1.关注专业辟谣2.提升自身网络素养 二网络媒体的时效性标准:从及时性到实时性

新媒体的概念

一、新媒体的发展与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1、新媒体的概念定位 目前,对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本文根据信息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得出如下概念:所谓新媒体,指的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在新的技术主导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并迅速在全球席卷开来,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得出的定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包涵几层意思: 新媒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媒体形式,因此,其内涵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媒体,而不能以静止的思维去认识它。 2、新媒体的载体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户外新媒体以及衍生新媒体等,其中以手机和计算机作为信息载体的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刻,任何行为个体都可以应用他们来达到获取信息、分享信息、生产信息、表达感情等目的,本文重点侧重于这两种新媒体形式。 3、个性化与海量性。新媒体注重个性化服务,每个个体不仅能够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广泛的信息平台,而且还能自己生产信息资源,分享给其他的个体,从而挖掘更多的资源,出现了信息的海量性,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 对新媒体的认识,不能简单停留在学术层面,而应该把它具体运用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新媒体,用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它,以大众媒体的眼光去看待它,拓宽新媒体信息的渠道,净化新媒体的环境,不断发展和创新新媒体。 2、新媒体的基本类型 新媒体的类型,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不同的标尺划分出不同的类型。科学、合

理地划分新媒体,将对新媒体的研究至关重要。一般把新媒体分为互联网媒体、新电视媒体和手机媒体三种。本文根据新媒体的载体和技术手段的不同,分为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户外媒体和衍生媒体四种。为更加细致的了解新媒体,下面我将详细的阐述这四种类型。 (1)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的,它是新媒体主要的类型,无处不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互联网参政议政、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上缴纳生活用费等等。互联网新媒体又主要分为门户网站、新闻网站以及IPTV三种形式。 1.新闻网站 国务院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公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记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对新闻网站作了解释:新闻网站即“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直属事业单位依法建立的网站”。我这里所说的新闻网站重点指的是一些高质量、高浏览率、对社会的舆论能产生重大影响、社会效益较好的新闻网站,比如,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等。新媒体时期,新闻网站也采用互动形式,对网站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 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基本上已经覆盖到新闻、时尚、视频、财经、体育等多领域,诸如人们常见的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等。门户网站具有信息交流、检索、传递的功能,不仅是通向和打开互联网空间的“门户”,而且为个体提供了互联网空间的多项服务。同时,门户网站还具有新闻服务、媒体舆论监督、娱乐等功能,在互联网空间担当重要的任务。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 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 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 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 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2011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 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 由于评论文章较多,信息量较大,本文以2013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网评”所刊登的183篇评论文章作为分析对象,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 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 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其次为社会民生题材,体现了人民网“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 4、“人民网评”受众分析 “人民网评”受众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地域范围上遍布海内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评论文章下设留言栏,网民可以发表对评论及所涉话题的意见或评价。为了反映受众对评论的活跃度,本文对所选择的评论后受众的留言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受众对评论的留言较少,活跃度不高。受众的意见或疑惑未受到相关人员答复。 三、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的特色分析

【论文】试论网络与新媒体与美学的联系

试论网络与新媒体与美学的联系 当下,数字与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网络与新媒体的日新月异给人们的思想与话语也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的交流沟通与生活方式被取代,传统的艺术观念被冲击,思考被网络与新媒体结构后的美学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于人们的精神层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与价值。 与其说数字媒体与网络解构、冲击我们传统的美学价值,毋宁说是带来了更多的变化与革新。 首先,网络与新媒体给展示艺术的媒介带来了改变。我们必须承认,艺术品是难以复制的,而且复制的手段非常繁琐,正因其独特性与单一性艺术品才显得独一无二愈加珍贵。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其所具有的“此时此地”和“独一无二”的特质,而机械复制的艺术品是没有所谓灵魂的。而当技术发生革新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在技术上对艺术品或者其中的某些信息进行筛选、复制和传递已经非常容易。艺术所容纳的正是人类关于美学的思考与追求,而欣赏艺术作品更是能够提高人们审美素养、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 从绘画等静物角度而言,新媒体生产制造的这些“摹本”不仅仅是从前某个原作的复制品,而且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创造,在这种意义上,任何“摹本”都是一种“原作”。同时,数字技术的复制创新力量将美学思想带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种广泛的普及性作用,将美学的影响引到传统媒介不能深入的地方:不仅仅是地理的空间,更包括审美水平的空间,受众审美能力的快速提升。换言之,开

放的整体、技术的造神不仅没有使艺术作品的“灵魂”消失,相反,数字复制技术恰恰是艺术重构的巨大能力,正是善于利用数字技术手段的各种新媒体,巧妙地使经典“灵韵”再生,在形象和受众的互动交流中呈现于当下时刻,并且变得世俗化或非神秘化,创造出的是一种新型的艺术灵魂。 其次,网络与新媒体给欣赏艺术的方式带来了变革。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新的艺术创作手段,许多具有绘图、三维动画、虚拟现实等功能的计算机软件在不断涌现,数字信息技术使文化传媒正从一种控制工具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咨询与合作的媒介,信息与传播技术在图像文化增殖方面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新媒体艺术大量借助计算机虚拟技术或者说数字仿真技术,能够创生与现实世界极其相似甚至一模一样的虚拟景象,让观看者无需亲临现场即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前不久,首都博物馆举办了“海昏侯”相关的展览。通过现有的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带上了眼镜,仿佛置身于海昏侯的墓葬之中,深入而了解海昏侯的墓葬。不仅是小孩子,而且成年人也沉浸于其中。虚拟世界是对一个世界的仿真,在物理学的意义上它不是真实的,但是它给受众以真实而深刻的审美体验。 最后,网络与新媒体给艺术带来了新的互动交流方式。艺术给普通人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艺术画廊里的作品,雕刻殿堂里的人像,而随着新的交流方式的出现,艺术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会发现,新媒体不同于现代媒体单向性的传播,它实现了数字化集成与整合,实现了艺术元素间的有机互动。 新媒体美学的交互式活性审美基于数字化背景,数字化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就如人

网络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网站(web) 网站就是因特网上一块固定的面向全世界发布消息的地方,它是一种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 论坛(BBS) 论坛(电子公告板)。是Internet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它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在BBS站点上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服务,发布信息,进行讨论,聊天等等。 QQ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IM)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电话、传送文件、共享文件、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移动通讯终端、IP电话网、无线寻呼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使QQ不仅仅是单纯意义的网络虚拟呼机,而是一种方便、实用、超高效的即时通信工具。QQ可能是现在在中国被使用次数最多的通讯工具。 QQ在线用户由1999年的2人(2人指马化腾和张志东)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上亿用户了,在线人数超过一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聊天软件之一。 博客 博客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共享精神和交流需求是博客发展的两大核心支柱。网上有专门的网站为网民提供上传文章的空间,只要能上网,就能通过极简单的操作很方便地建立、更新、编辑自己的网上日记本。 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评论、新闻到个人的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相关主题包括电视节目、计算机语言、新闻、法律等数万种。正是因为它独特的性质,这种被称为网络日记的交流形式,已经成为了网络的新“弄潮儿”…… 2005年博客流行之际,腾讯推出了QQ空间。 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 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