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需解决的三个核心

供应链需解决的三个核心

供应链需解决的三个核心
供应链需解决的三个核心

供应链战略规划需要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

Greybeard管理咨询顾问公司的创始人Robert A. Rudzki经常到世界各地给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做供应链管理培训,每次培训开始他都会问同样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相信全球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多数都能明白供应链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请举起你的手。”通常有不超过10%的观众会举起手。第二个问题是:“如果你相信这些全球企业的最高管理者还懂得怎样发掘供应链中的潜力,请继续举着你的手”,而此时通常没有人还举着手。

这几年,随着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发展和众多成功案例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许多企业对供应链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企业运作的层面。经常能听见企业的高级管理者把供应链管理简单或片面地看作是采购管理、仓库管理或者是物流管理;经常能看见企业的供应管理人员忙着降低库存却损失了客户交货的准时率,忙着降低采购价格却忽略了采购批量的控制,甚至是忙着缩短供应商的付款周期而伤害了与供应商的关系。而这些都因为企业没有能从战略层面来思考和规划供应链。

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供应链的战略应该也必须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战争中无数场著名战役的成功正是围绕“粮草”而精心设计的;现代企业中的佼佼者如沃尔玛、Dell、丰田汽车等等也同样都是供应链领域的翘楚。可以这么说,世界上任何一家领先企业的背后都一定有着一个坚实的而卓越的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的战略同其他战略一样,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精密的设计。正如前文所说,企业往往很容易淹没在日常繁杂的运作中而缺少“跳出来”的系统性思考。这种系统性思考需要解决的是供应链战略的三个核心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一切后续问题的根本,换句话来说,所有在供应链具体运作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从这三个核心问题中来寻找答案。

首先是理解客户需求的性质。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甚至迥异的客户需求性质。不久前我和国内某著名服装企业的战略规划人员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方很困惑:“客户的需求不都是要求快速响应么?”虽然快速响应是当今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面对得最多的客户要求,但它并不能充分代表客户需求的性质。如水、电、油等的供应链就是不强调快速而强调稳定的供应链。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仅就快速响应来说,也还可以继续进行细分或研究。为什么要研究客户需求的性质,这就好比是在谈恋爱,如果连对方喜欢什么都不清楚,又怎么能抓住姑娘的心呢?然而,现代企业的组织模式让我们在研究客户需求性质的时候往往很迷茫。现代企业的组织模式通常将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等部门隔离开,

出于各自部门利益或指标的驱动,不同部门将所获得的信息加以筛选或加工而只传递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例如销售部门为了争夺销售额或市场份额,会将市场预测数据人为夸大来获得更多内部资源的支持。因此未来的趋势是将这三个部门予以整合,形成一个崭新的供应链运营平台,从而更好地避免信息传导失真和部门利益纷争。供应链运营平台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研究客户需求的性质,并将它有效地传递到企业内部的运作部门,甚至是供应链中上下游的合作企业。在许多欧美企业中都有S&OP(综合销售和运营计划)这样的虚拟的松散的组织平台,通过定期召集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人员分析检讨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情况。未来这个平台将会变得更紧凑、更加强而有力,以此来面对如今客户需求动态变化的趋势和挑战。

其次是设计供应链的运营模式。在充分掌握客户需求的性质后,管理者就可以围绕需求的性质来设计供应链的运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界的泰斗Hau Lee李效良先生对如何匹配客户需求和供应链运营模式有着精辟的分析,他也因此建立了一套经典匹配理论模型来指导企业的实践(见下图)。众多专家根据这套经典理论模型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特供应链运营模式。例如著名咨询专家John Gattorna将这套理论发展成一套动态供应链匹配模型,他根据“与客户关系的松散程度”以及“需求可预测性的高低程度”,将供应链分为持续补货型供应链、精益型供应链、敏捷型供应链、全柔性供应链。万变不离其宗,这些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有一个核心的指导原则,就是“战略要能匹配客户需求的性质”。当然由于客户需求不断在变化,战略也要具备一定的柔性和适应性。同时由于这些模型都是对大量企业实践案例的总结,只能对企业进行指导,企业如果需要具备竞争优势,还必须在模型基础上开发出适应自己企业的独

特的供应链运营模式,所以永远不要忘记“最土的往往是最好的”,否则就会出现所谓的先进理论“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则更应当被解释为“供应链模式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战略与产品不确定性的匹配

资料来源:Hau L. Lee, Aligning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with Product Uncertaintie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 2002,44(3):108.

最后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供应链的赢利性。这几年一个新的名词不断被大家提到,就是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供应链的终极目标和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确保企业的赢利性。供应链运营模式除了需要能与客户需求性质匹配外,还要能同时确保企业赢利。我们常常看见生产部门为了提高产线效率而生产出一堆暂时还卖不出去的成品库存,采购部门为了换取更好的采购价格而放大采购的批量。这些局部的优化无法确保供应链持续的赢利性。Supply Chain Council 所创立的供应链SCOR Model, 在第一层次的指标中区分了供应链的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其中所有内部指标都与供应链财务相关,这三个内部指标分别是现金周转效率(cash to cash cycle time)、供应链固定资产回报(return on supply chain fixed assets)、营运资本回报(return on working capital)。这些指标在SCOR Model中由上至下逐级展开并具体到供应链人员所熟悉的运作绩效指标上如库存周转率、供应商付款周期、外购或自制的比率等。随着企业精益化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供应链是“企业的第二个利润源泉”。在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里出现了供应链财务经理这样的高端岗位,通过专人专职对企业供应链进行财务管理并为供应链规划提供财务支持,这也充分证明了财务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除此以外,近年兴起的供应链融资创新也为企业尤其是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方案。

客户需求性质、供应链运营模式、供应链赢利性是企业在做供应链战略规划时必须而且是首先需要回答的三个核心问题。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很显然,如果企业不能回答这三个核心问题,就还没有真正开始规划自己的供应链战略,更无从说具备供应链运作上的竞争优势了。

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指标

供应链绩效评价常用指标 我们将这些指标分成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和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三类。 内部绩效评价指标和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包括: 1.准时交货率 是指下游供应商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供应商准时交货率低,说明其协作配套的生产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是对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跟不上供应链运行的要求;供应商准时交货率高,说明其生产能力强,生产管理水平高。 2.成本利润率 这是指单位产品净利润占单位产品总成本的百分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的情况下,供应商生产的产品价格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变的量。按成本加成定价的基本思想,产品价格等于成本加利润,因此产品成本利润率越高,说明供应商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供应商在市场价格水平下能获得较大利润,其合作积极性必然增强,必然对企业的有关设施和/或设备进行投资和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3.产品质量合格率 这是指质量合格的产品数量占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供应商提供货物的质量水平。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则产品质量合格率就越低,说明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供应商必须承担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修或报废的损失,这样就增加了供应商的总成本,降低了其成本利润率。因此,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与产品成本利润率指标密切相关。同样,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标也与准时交货率密切相关,因为产品质量合格率越低,就会使得产品的返修工作量加大,必然会延长产品的交货期,使得准时交货率降低。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

指标包括: 1.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已销售出去的产品与已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值。产销率指标又可分成如下三个具体的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反映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 (2)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反映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 (3)供应链产销率,反映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的产销经营状况。 该指标除了反映产品生产和销售量的比率外,还反映了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l,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其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产销率指标中所用的时间单位越小(比如:天),说明供应链管理水平越高。 2.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 该指标反映在一定时间内供应链总体库存水平,其值越大,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大,库存费用越高。反之,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库存费用越低。 3.产需率指标 产需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的产品数量与其上层节点企业(或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的比值。具体分为如下2个指标: (1)供应链节点企业产需率。该指标反映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协调,准时交货率高,反之,则说明下层节点企业准时交货率低或者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较低。 (2)供应链核心企业产需率。该指标反映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大于或等于1,说明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较强,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小于1,则说明供应链生产能力不足,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或节拍指标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顾客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修正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本身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因此,在选择和参与供应链时,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问题。它涉及企业经营思想,在企业经营思想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组织战略、技术开发与应用战略、绩效管理战略等,以及这些战略的具体实施。供应链运做方式、为参与供应链联盟而必需的信息支持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绩效管理等都必须符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

什么是供应链

ERP知识 摘要: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是什么意思?供应链基本结构是什么?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售,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形象一点,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学中的食物链类似。 在“草一兔子一狼一狮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食物链中(为便于论述,假设在这一自然环境中只生存这四种生物),如果我们把兔子全部杀掉,那么草就会疯长起来,狼也会因兔子的灭绝而饿死,连最厉害的狮子也会因狼的死亡而慢慢饿死。可见,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破坏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种生物,势必导致这条食物链失去平衡,最终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同样道理,在供应链“企业A—企业B一企业C”中,企业A 是企业B的原材料供应商,企业C是企业B的产品销售商。如果企业B忽视了供应链中各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过分注重自身的内部发展,生产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如果企业A不

能及时向他提供生产原材料,或者企业C的销售能力跟不上企业B产品生产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B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这条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注:“价值链”,它与供应链是同一个观念。还有提到的所谓全球运筹管理,实际上也跟供应链是相通的,所讲的范畴都是一样。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其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的分类 1、内部供应链 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2、外部供应链 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的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到消费者的供应链。可以说,内部供应链是外部供应链的缩小化。如对于制造厂商,其采购部门就可看作外部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它们的区别只在于外部供应链范围大,涉及企业众多,企业间的协调更困难。 摘要:供应链的基本结构一般来说,构成供应链的基本

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试题

供应链复习 一、名词解释 1. 延迟制造(P160):在供应链中,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通用化阶段与差异化阶段,生产企业事先只生产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部件, 尽可能延迟产品差异化的 业务, 等最终用户对产品的外观、功能与数量提出要求后才完成产品的差异化业务。 2. 有效客户反应(ECR)P107:是一种通过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各自经济活动的整合,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最好地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流通模式。 3. 牛鞭效应(P15):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 4. 快速反应(QR)P101:是指在供应链只,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零售商和制造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利用EDI 等信息技术,进行销售时点以及订货补充等其他经营信息的交换,用多频度、小数量配送方式连续补充商品。以实现缩短交货周期,减少库存,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5.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P170:指供应商等上游企业基于其下游客户的生产经营、库存信息,对下游客户的库存进行管理与控制。具体来说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6. 业务外包:也称资源外包、资源外置,是指企业整合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7. 供应链管理: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 二、选择题 1.供应链管理是以__A___为导向。 A. 客户需求; B. 零售商需求; C. 制造商需求; D. 生产商需求。 2. 以下关于供应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C _______。 A. 供应链是指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 B. 供应与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可把供应链与需求链的概念结合起来统称为“供 需链”; C. 供应链就是原材料的供应渠道;

供应链管理的六大驱动力

供应链战略匹配需要达到响应性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如何借助响应性与效率来改善供应链的绩效,必须得从影响供应链绩效驱动因素入手,包括设施、库存、运输、信息、采购、定价策略,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驱动一:设施 供应链就是由结点与线路构建的网络(见本人原创《论本质》),而结点就就是供应链网络中的设施,即产品生产,加工,储存,组装的场所。关于设施作用,选址,产能与柔性的决策对供应链的绩效有重大影响。例如,某轮胎公司将仓库设在造近汽车组装中心,即使这一做法降低了效率;或者,苏宁电器将商品库存集中在配送中心DC,尽管这样做法会降低响应性。对设施的管理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功能定位 对于生产设施,企业必须决定它们就是柔性的还就是专用的,或者就是二者相结合,柔性产能可能于多品种生产,但往往低效,而专用产能可以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但响应性弱。其次,企业必须决定设施布局功能定位,如就是以产品为中心还就是以加工为中心。最后,对于仓库或DC,企业必须决定就是越库设施还就是储存中转设施,而不同模式下的HUB设计就是不同的。 选址布局 公司决定在何处建造设施的决策构成了供应链设计的重要内容,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为获得规模经济集中布局,还就是更靠近消费者,提高对顾客的响应性而布局。除了定量分析成本效益因素外,还需定性分析如:宏观经济因素、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设施成本、基础设施情况、自然气侯、税收政策等因素。通常遵循原则就是产品若随著流通过程越来越重,设施应靠近消费者,如蒙牛酸奶,各品牌的瓶装水;产品随著流通过程越来越轻,则设施应靠近供应商,如日照钢铁。 产能 企业还必须确定设施的产能以完成预期的功能。大量产能过剩使设施非常灵活,并能应对需求大起大落,在此同时,过剩也会增加成本。呼与浩特蒙牛集团自建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就属此类。没有过剩产能的设备在单位产品成本上更有效率,然而,却难应付需求的波动,企业必段做出取舍决定设施的适当产能。最有效的模式北京普天太力通信科技,中国移动实行总仓自营,分仓外包的综合模式来寻求效率与响应的平衡。 衡量指标 对供应链中结点设施的衡量指标包括产能,利用率,流程时间效率,产品品种,顾客满意度等。驱动二:库存 供应链管理本质乃“库存的有效移动”,库存就是供应链之”肌肉”,包括供应链上所有原材料,在制品与成品。供应链中一切问题都与库存有关,改变库存政策能大大改变供应链的效率与响应性。例如:晋亿螺丝,欧时电子等都就是通过储存大量库存以满足顾客随机的需求,以使自己能够快速响应。然而,大量存货会增加运营成本,效率降低,反之亦然。 库存之误区 至于有人说“库存就是公司的万恶之源”就是不合理的,如果供应链中没有库存,供应链也不会存在。准确地讲,库存起到了供应链的链接功能,它就是供应链中最重要的成本来源。对快速响应性有重大的影响。比喻,您走进雅戈尔的卖场,出来时可以带上自己的喜爱的衬衫,而登陆某电商服装的网站,下单后可能要等上8-10天,原因在于它们所使用的就是不同的供应链及库存战略。 库存在供应链支持企业竞争战略的能力方面发挥著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要求高水平的响应性,它就可以使大量库存靠近用户,反之,企业可通过集中库存,利用大数定律来减少库存来提高效率。

(完整版)供应链管理重点(马士华版)

第一章导论 1.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2.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供应链管理涉及的内容:①主要领域:需求、计划、订单交付、供应、回流;②支持平台:对供应链全程提供物流支持和信息支持的平台;③基本职能: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④辅助职能: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4.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市场需求与竞争环境变化→企业机会成本增加→实行业务外包→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间合作与联盟→供应链管理。 5.传统与现代供应链管理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②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③对所有相关企业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④强调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⑤供应链管理的协调与激励机制。 6.供应链运作的协调与协同:①供应链的核心机制是“竞争—合作—协调”,其中协调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②对供应链协调的研究(买方—卖方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分销协调、供应链网络结构中物流过程的协调、基于Internet的供应链协调机制)。 7.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2.非核心业务一般应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并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 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供应链管理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 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 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 1.供应链的特征: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交叉性;④面向用户需求。 2.供应链的类型:①稳定的和动态的;②平衡的和失衡的;③效率型和响应型;④风险规避和敏捷。 3.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合作、决策、激励、自律、风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制定;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柔性设计;风险的日常管理)、信任机制。 4.基于传统制造模式下的扩展企业模型: 5.基于供应链的扩展企业模型: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①控制回路(作业回路):顾客化需求、集成化计划、业务流程重组、面向对象过程控制;②策略回路:顾客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③性能评价回路:满意度评价、同步性评价、协调性评价、价值增值性。 7.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①基础建设;②职能集成;③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④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⑤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8.供应链业务外包的原因:①分担风险;②加速重构优势;③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 ④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⑤降低成本。 9.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⑴制造商推动式:①特点(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⑵用户牵引式:①特点(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反应迅速);②流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用户)。 10.推—拉结合的供应链系统:拉动式(效率型,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推动式(响应型,供应链上游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 第三章供应链的构建与优化 1.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总体模型:⑴供应链环境下的运作组织与管理;⑵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⑶基于供应链的信息支持系统。 2.供应链构建的设计原则:①简洁性原则;②集优(互补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⑤创新性原则;⑥战略性原则;⑦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 供应链一般包括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四个流程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以及不同的流通方向。 物资流通 这个流程主要是物资(商品)的流通过程,这是一个发送货物的程序。该流程的方向是由供货商经由厂家、批发与物流、零售商等指向消费者。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理论都是围绕产品实物展开的,因此目前物资流程被人们广泛重视。许多物流理论都涉及如何在物资流通过程中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将货物送出去。 商业流通 这个流程主要是买卖的流通过程,这是接受订货、签订合同等的商业流程。该流程的方向是在供货商与消费者之间双向流动的。目前商业流通形式趋于多元化:既有传统的店铺销售、上门销售、邮购的方式,又有通过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购物的电子商务形式。 信息流通 这个流程是商品及交易信息的流程。该流程的方向也是在供货商与消费者之间双向流动的。过去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看得到的实物上,因而信息流通一直被忽视。甚至有人认为,国家的物流落后同它们把资金过分投入物质流程而延误对信息的把握不无关系。 资金流通 这个流程就是货币的流通,为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必须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否则企业就无法建立完善的经营体系。该流程的方向是由消费者经由零售商、批发与物流、厂家等指向供货商。 构成和定义 一条供应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实现自己的利润。它包括所有与满足客户需求相关的环节,不仅仅是生产商和供应商,还有运输、仓储、零售和顾客本身。客户需求是供应链的驱动因素,一条供应链正是从客户需求开始,逐步向上延伸的。例如,当一个顾客走进沃尔玛的商店去买洗发水,供应链就开始于这个顾客对洗发水的需求,这个供应链的下一阶段是沃尔玛、运输商、分销商、P&G生产工厂。一个供应链是动态的,并且包括在不同阶段之间流动的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每一个阶段执行不同的过程并且与其它阶段互相作用。沃尔玛提供产品、价格信息给顾客,顾客付款获得产品,沃尔玛再把卖点信息和补货信息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补货给沃尔玛,分销商也提供价格信息和补货到达日期给沃尔玛。同样的信息,物料,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发生。供应链管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代表着始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实体配送的形成和对企业物流出货方的关注而产生演变的第三阶段。五六十年代大量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系统概念所具有的潜在性,关注系统总成本并通过分析交易细节来达到最好的或最低的实体配送系统的成本。如我们所知,随着运输业与金融机构管制的解除,20世纪80年代成为了变革的年代,同时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容 对于供应链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称呼,如有效用户反应、快速反应、虚拟物流、或连续补充等等。这些称呼因考虑的层次、角度不同而不同,但都通过计划和控制实现企业部和外部之间的合作,实质上它们一定程度上都集成了供应链和增值链两个方面的容。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过程。虚拟制造、动态联盟等制造模式的出现,更加迫切需要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企业组织中的采购(物资供应)、加工制造(生产)、销售等看似整体,但却是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企业运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发展的需要,而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自我封闭的管理体制,更无法适应网络化竞争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供应链的概念和传统的销售链是不同的,它已跨越了企业界限,从建立合作制造或战略伙伴关系的新思维出发,从产品生命线的“源头开始,到产品消费市场?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考虑产品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从一种运作性的竞争工具上升为一种管理性的方法体系,这就是供应链管理提出的实际背景。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例如,伊文斯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菲利浦则认为供应链管理不是供应商管理的别称,而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最早人们把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放在管理库存上,作为平衡有限的生产能力和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缓冲手段,它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到用户手中

供应链管理期末试卷及答案89228

物流管理班《供应链管理》期末试卷A 一、单项选择(2×10=20) 1、每一条供应链的目标是() A. 整体价值最大化 B. 整体成本最小化 C. 整体收益最大D、整体资金规模大 2、为了能使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供应链在设计时应遵循()原则 A、集优原则 B、简洁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动态性原则 3、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A. 竞争力 B. 客户服务 C. 营运能力D、设计能力 4.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目的是() A. 缩短采购提前期,提高供货的柔性 B. 加快资金周转 C. 缩短供应链总周转期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D. 减少供应商数目 5. 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采购活动是以()方式进行的. A. 订单驱动 B. 制造订单 C. 生产驱动 D.计划驱动 6. 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至少在()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 A. 三个 B. 所有节点 C. 两个 D. 四个 7. 不属于物流的作用的是() A. 保障信息交流 B. 保障商流 C. 保障生产 D. 保障生活 8. 不属于库存物流管理优点的是() A. 有利于资金周转 B. 有利于缩短物流管理 C. 促进生产管理更为合理 D. 有利于顺便进行运输管理,也有助于有效应地开展仓库管理 工作。 9. ECR的主要目标是( ) A.增加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收益 B. 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 C.缩短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时间 D. 提高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服务 10.供应商管理最主要的两个领域就是供应商的选择和( ) A. 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B. 供应商的目标管理 C. 供应商的成本管理 D. 供应商的考核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10×3=30) 1、供应链的网链结构主要包括( ) A. 供应链的长度 B. 各层面供应商或客户的数量 C. 各层面之间的联系方式 D. 供应链数量 2、供应链按研究对象分() A. 企业供应链 B.产品供应链 C.“A”形供应链 D.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开卷) 模拟题

供应链管理(开卷)模拟题 单选 1预先确定一个订货点和一个订货批量,然后随时检查库存,当库存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订货批量的大小每次都相同。这种采购模式称为()。B A定期订货法B定量订货法CMRP采购法DJIT采购法 2由于存储策略是在()最小的经济原则下来确定订货批量的,故称相应的订货批量为经济订货批量。 A A存储成本与订购成本 B运输成本与存储成本 C原材料成本与存储成本D原材料成本与订购成本 3在牛鞭效应现象中,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结果。 D A运输B生产C配送D供应链 4公司竞争战略界定了由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刻意满足的()的类型。A A顾客需求B产品功能C伙伴关系D供应链 5用于应对可预料的需求变化的库存称为()。 C A循环库存B安全库存C季节性库存D托卖库存 6已知比恩公司红色女士滑雪服的采购单价为55元,价目表上的销售价格为100元,季末积压滑雪服的残余价值为50元,则该公司应将其最佳产品供给水平CSL确定为()。D A9.09%B60%C75%D90% 7将所有同类产品储存在一起的传统式仓库是()。A A存货单元式仓储B劳动密集式仓储C对接仓储D立体仓储 8库存系统是指用来控制库存水平、决定补货时间及()的整套制度和控制手段。D A订货种类B订货周期C订货次数D订货批量 9若某公司一款产品的进价为500元,其年需求量为10000台,每次订购的订购成本为5000元,同时该公司的年库存成本为20%,则其采购时的最优批量应为()台。B A500B1000C250D2000 10在预测过程中可以通过()来判断预测方法是否持续低估或者高估了需求。B A绝对百分比误差B路径信号C偏差D平均绝对离差 11供应链中物流、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运转的驱动源在于()。 B A合作关系B用户需求C共同愿景D赢利目标 12要明确竞争战略与供应链战略之间的关系,必须从任何组织的()分析入手。C A物流B资金链C价值链 D信息链 13所谓总体计划的追逐战略,是指将()作为杠杆。A A生产能力B利用率C响应能力D库存 14总体计划的计划期时间长度通常为()。C A1-3个月B5-10个月C3-18个月D12-24个月 15对提前购买量大的产品,其促销时机的选择表现为()。A A在淡季促销B在旺季促销C不应促销D与季节无关 16某超市在元旦前夕对牙膏进行打折促销,相应的需求量上升主要是来自于()。 B A市场增长B提前消费C抢占市场份额 D其他原因 17在需求具有趋势和季节性变动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进行预测。D A移动平均法B单一指数平滑法CHolt模型DWinter模型 18由于存储策略是在()最小的经济原则下来确定订货批量的,故称相应的订货批量为经济订货批量。A A存储成本与订购成本 B运输成本与存储成本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新型代表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新型代表 一、引言 核心企业的概念伴随着供应链管理而受到重视。一段时间以来,对供应链的研究立足于成员企业运营视角,核心企业被作为供应链构建中理所当然的主体而存在。由何种类型的企业来扮演核心企业的角色,决定着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是理解和认识供应链的基本问题。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原本从属于生产、销售领域的一些职能逐步独立出来,并且发展壮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职能范围不断扩大,在供应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企业正是这些崛起的新势力当中最为突出的,它打破了供应链中原有势力的平衡,向原来的核心企业发起了挑战,一轮新的权力分配已经开始。可以预见,一种新型的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模式即将出现。 二、核心企业的作用和担当者 1. 核心企业的作用 马士华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由此以来,核心企业天然地被假定为供应链的主体,在供应链竞争中,核心企业将承载供应链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功能,他们选择供应链成员伙伴,协调供应链网络中不同企业的行为,挖掘供应链潜力并实现集成优势,可以说,没有核心企业的作用,供应链竞争难以维系。 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银行、政府等等,并且对资金流的控制有较为完善的机制,在这方面核心企业的作用不显著,而在信息流与物流的控制方面,核心企业的作用比较突出: (1)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 来自下游的需求信息和来自上游的供给信息都将汇总到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经过处理生成各类信息再传送到供应链的相关节点。由于供应链的运作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链上的信息交换质量,要想通过信息共享达到物流顺畅、产品增值的目的,就必须提高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质量,在这方面,核心企业至关重要。 (2)核心企业是供应链上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 供应物流从各个供应商流向核心企业,销售物流从核心企业流向各个用户,这就形成了以核心企业为集散中心的物料流。在这里,核心企业扮演了对物流集散、配送进行“调度”

专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试卷,答案

专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一、(共75题,共150分) 1.供应链下采购的组织,与物料匹配的采购策略,集中与分散采购策略,准时化采购策略,订单的合并策略以及供应商的评选等内容属于()。(2分) A.供应链运作管理 B.供应链采购管理 C.供应链分销管理 D.供应链库存控制 .标准答案:B 2.()决策是以分析企业现有的供应链技能和专业知识为起点:企业真正擅长什么,哪些专业领域有可能创造战略差异优势?(2分) A.运营策略 B.渠道策略 C.外包策略 D.物流战略 .标准答案:C 3.创新战略的竞争优势来源是()。(2分) A.品牌与独特技术 B.低成本运营 C.超级服务 D.最安全可靠的产品 .标准答案:A 4.()是向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和顾客提供服务的组织(2分) A.服务商 B.消费者 C.分销商 D.生产商 .标准答案:A 5.钢铁联合企业需要提前数月安排生产计划,缺少变化,因此其在供应链的能力图谱中属于()(2分) A.高盈利水平 B.一定盈利水平 C.一定反应能力 D.高反应能力 .标准答案:A 6.()是按顾客定单的特殊要求重新设计与制造能满足特殊需求的新零部件或整个产品,定制化发生在产品设计环节。(2分) A.按订单销售 B.按订单装配 C.按订单制造 D.按订单设计 .标准答案:D 7.()采用可附加大量不同构件的标准结构,允许在可插入该结构的模块类型.数量和位置等方面有所变化。(2分) A.总线模块化 B.可组合模块化 C.变更-装配式模块化 D.混合模块化 .标准答案:A 8.()是近十余年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有别于传统管理思想的关键之处,在于将已被公认了的重要资源—客户纳入企业资产,并以客户资产为核心,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2分) A.客户资产管理 B.客户价值的度量 C.产品的定价策略 D.客户关系管理 .标准答案:A 9.下列关于ABC分类法中A类商品管理策略阐述正确的是:()(2分) A.按经营方针调节库存水平 B.采用定量订货方式,当库存降到最低点时发出订货,订货为经济批量 C.采用双堆法,用两个库位储存,一个库位货发完了,用另一个库位发,并补充第一个库位的存货 D.投入较大力量精心管理,将库存压缩到最低水平 .标准答案:D 1产A . 1 A B C D . 1过键模. 1 A C . 1 A C .的A C . 1 A C . 1 A B C D . 1 A C E . 1 A C

供应链集团公司及其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通过商业模式与供应链服务创新,可以改变、优化供应链的组合结构、运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在帮助供应链企业增强盈利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市场空间和独特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还方兴未艾,之前业界在这个领域中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从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的视角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近年来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专业性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不断涌现,像UPS、联合利丰、怡亚通、年富等企业的创新实践正在改变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推动该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如何在全球化产业分工、横向整合等大背景下,结合国情,在参与产业链分工,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供应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作为公司的战略基础,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并能长期为用户创造特殊价值

的技术或技能。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供应链成为跨企业整合所有商业活动的管理集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规划、管理生产及流通过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相关企业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客户价值。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分工与协作、共生共赢,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和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率信息交换,以达到总成本领先、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最好的目的。这种管理思维,已经在国内外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将运输成本下降5%-15%,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下降10%-25%;采用供应链技术,可以使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绩优企业的资产运营绩效提高15%—20%;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可以使平均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可以下降10%-30%;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数字表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现金周期分别缩短19.6%和26.7%;可使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订单处理周期缩短25%—35%。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一)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和特征 1.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以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为目标,对传统的商务活动进行总体的战略协调,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整合供应商、制造部门、库存部门和配送商等供应链上的诸多环节,减少供应链的成本,促进物流和信息流的交换,以求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和配送适当数量的正确产品,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 供应链管理通过多级环节,提高整体效益。每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环节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同时这个系统也不是静止不变的,不但网络间传输的数据不断变化,而且网络的构成模式也在实时进行调整。 2.供应链管理的特征 (1)以xx满意为最高目标,以市场需求的拉动为原动力; (2)企业之间关系更为紧密,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3)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

库存 原材料在制品分销销售点 最终 制造采购分销零售用户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图1-4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 (4)对工作流程、实物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设计、执行、xx和不断改进; (5)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 (6)缩短产品完成时间,是生产尽量贴近实时需求; (7)减少采购、库存、运输等环节的成本。 以上特征中,(1)(2)(3)是供应链管理的实质,(4)(5)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而(6)(7)则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即从时间和成本两个方面为产品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作为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相关运营活动的协调平台,供应链管理应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链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 1、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设计将产品更新换代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所形成的( A ) A.网络结构 B.专业结构 C.信息结构 D.组织结构 2、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 B ),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 A.直线结构 B.网链结构 C.曲线结构 D.直链结构 3、通常,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和零件供应商)、制造商(加工厂或装配厂)、分销商(代理商或批发商)、(C )以及消费者。 A.采购商 B配送商 C.零售商 D.传销商 4、以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的组织部分,错误的是( D ) A.核心技术能力 B.应变能力 C.组织协调能力 D.学习模仿能力 5、快速反应机制是指供应链管理者所采取的一系列降低( B )的措施,其指导思想是尽可能获得时间上的竞争优势,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 A.库存存储时间 B.补给货物交货期 C.生产计划时间 D.产品规划时间 6、电子数据交换()是通过电子方式,采用(D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传输和交换,俗称“无纸化交易”。 A.电子格式 B.纸质的格式 C.标准化的结构 D.标准化的格式 7、( C )也叫采购法,是一种先进的采购的模式,是一种管理哲理。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A.政府采购 B.集中采购 C.准时化采购 D.分散采购

8、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D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 A.管理用户库存 B.用户库存 C.供应商库存 D.供应商管理库存 9、在敏捷制造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生产技术、( D )和管理手段。 A.产品结构 B.产品设计 C.加工制造 D.人力资源 10、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B )。 A.同盟关系 B.协作关系 C.供应关系 D.对等关系 1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制约条件有( D ) A.合作企业间的冲突 B.企业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C.合作双方的组织相容性 D.以上均是 12、物流与供应链的区别主要由以下几点,错误的是( D ) A.物流与供应链的研究范畴不同 B.物流与供应链产生的起因不同 C.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程度不同 D.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组成不同 13、第四方物流应具备的条件中,错误的是(A ) A.是物流的利益相关方 B.有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物流参与者之间实现信息共享 C.有足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D.有区域化、甚至全球化的地域覆盖能力和支持能力

供应链的基本要素包括什么

供应链的基本要素包括什么 一般来说,构成供应链的基本要素包括:供应商供应商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厂家厂家即产品制造业。产品生产的最重要环节,负责产品生产、开发和售后服务等。分销企业分销企业为实现将产品送到经营地理范围每一角落而设的产品流通代理企业。零售企业零售企业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企业。消费者消费者是供应链的最后环节,也是整条供应链的唯一收入来源。 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列出了供应链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 1.计划: 这是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部分。企业需要制定一套战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规划的关键是要制定一套标准来监控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并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和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2.购买: 选择能够使企业生产所需产品或服务的供应商。企业和供应商共同制定一套定价、交付和支付流程机制,建立衡量标准,监控和改善企业关系。此外,必须能够管理上游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库存,包括收货、清点、将货物运送到适当的生产地点,然后批准供应商的付款。 3.使:

这是在制造阶段。生产、测试、包装和交付准备所需的活动时间表。这是整个供应链中可以用定量标准衡量的部分。企业要对质量水平、产量和员工生产率进行评价。 4.交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物流。协调客户订单的收发,发展仓储网络,选择货运公司给客户发货,建立送货单系统接收货款。 5.返回: 除了考虑如何有效地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之外,企业还应该建立一套从客户那里回收不良产品和从下游制造商那里回收剩余产品的机制。 3、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根据供应链管理的实现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可以将供应链管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供应管理 围绕内部MRP体系建设,只覆盖一级供应商。大多数交互是通过文档进行的,很少涉及状态报告。制造商之间的信息交换与交易有关,包括报价、采购订单和相关的新闻稿。 第二阶段——供应链管理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将覆盖范围扩大到第二层以上的供应商。它不仅增加了地位回报,而且在制造商之间也分享了一些信息,使得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除了交换与交易有关的信息外,一些数据的流动也有所增加。

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供应链管理期末复习知识点 1、何谓供应链管理?简述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与联系?P18、24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顾客的所有过程。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的送到消费者手中。 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要求企业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自身内部的生产流程到下游的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物流环节的全过程整体规划,目的是使企业整体流程达到最优,而不是局部的优化而导致整体成本的增加。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供应链管理覆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的全过程,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满足需求来实施的。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和联系有以下几点: 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或是一个集成的虚拟组织,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过程。 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两节点之间都是供应与需求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可以认为它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3)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 4)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高水平的服务,而不是仅仅完成一定的市场目标。 2.如何理解响应型与效率型供应链之间的区别,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顾客化需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哪种具有更大的适应性?P38、55必考 效率型供应链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物料转换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来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效应型供应链流程适用于功能性产品,响应型供应链流程适用于创新性产品。顾客化需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响应型供应链有更大的适应性。 市场响应型供应链与物料转换效率型供应链的比较 效率性供应链响应型供应链 主要目的需求的可预测性最低 生产成本的有效需求 快速响应不可预测的需求,减少过期库存 产品的减价损失 制造过 程的重 点 维持高平均利用率消除多余的缓冲能力 库存战略追求高回报,使通过供应链 上的库存最小 消除大量的零部件和产品缓冲库存 提前期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缩 短提前期 采取主动措施减少提前期 选择供应商的选择的重点是依据成本和 质量 选择的重点是依据速度、柔性和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