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晋教版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公开课)

晋教版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公开课)

晋教版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公开课)
晋教版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公开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7 澳大利亚 同步教案

《第七节澳大利亚》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里”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对学生的人地观教育。 教学重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准备 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动植物景观图片、录像片段等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那就是地球,在广阔的地球上,有一个独占整块大陆的国家,那就是澳大利亚。今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国家。 (一)特殊地理位置 根据教科书上的图片,让学生回答,澳大利亚相对地理位置。 学生:东—太平洋西—印度洋南—南极洲西北—亚洲 展示地形图,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学生:自西向东,东部山地(大分水岭)、中部平原、西部高原 (二)稀有动植物的天堂 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动植物—金合欢树、袋鼠、黑天鹅、考拉、鸭嘴兽。澳洲肺鱼等(激发学生好奇心) 提问:有谁认识这些动植物?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这些珍奇的动植物?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保 (2)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困难 措施: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淡水。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影响特定地区人口数量,对全球总人口无影响) 1、人口迁移的判断(三要素):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2、人口迁移的类型 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按迁移方向:从农村→农村;从农村→城市(城市化、主要类型);从城市→城市; 从城市→农村(逆城市化) 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利,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利,劳动力增加,人才的流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弊,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公共设施负担和城市管理难度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自然灾害 经济(越来越重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

【新教材】期末模拟卷(一)-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卷(一)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对第一次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大约有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一地区的星球温度适中,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有适宜呼吸的大气 【答案】B 【解析】“金发姑娘区”就是指类似于地球的适合生命形成的环境。 A. 这一地区的星球距离绕转恒星距离适中,温度适宜,适宜生命存在,A项说法正确; B. 这一地区只有液态水的存在,只是生命形成条件之一,不能满足生命的形成,B项说法错误; C. 这一地区各大行星各行其道,宇宙环境比较安全,有利于生命的形成和进化,C项说法正确; D. 这一地区星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适宜呼吸的大气,适合生命形成,D项说法正确。 2.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液态水——地球的大气成分 B.稳定的光照——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安全的宇宙环境 D.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答案】D 【解析】根据地球具有生命存在条件的因果关系分析: A. 液态水——地球适宜的温度,A项错误; B. 稳定的光照——太阳辐射较稳定,B项错误; C. 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C项错误; D. 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万有引力吸附空气分子,形成大气层,D项正确。

七年级地理澳大利亚练习题

初一地理澳大利亚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有关墨累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源于大分水岭向东注入太平洋 B.是全国最大的河流 C.流经中部平原 D.源于大分水岭,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稠的国家 B.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C.位于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 D.属于北半球的国家 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6000种是其他大洲没有的 B.有鸟类650种,350种是特有的 C.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 D.最着名的是善于游泳的袋鼠和跳远名将鸸鹋 4.关于澳大利亚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B.悉尼是座规划建设的城市,环境优美 C.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D.西南部的珀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 5.有关澳大利亚养羊的说法,错误的是() A.澳大利亚的绵羊大部分是美利奴羊%集中在中、西、北部粗放牧羊带 C.这里的绵羊是产毛量高的细毛羊 D.因为没有野生大型食肉动物,可以围栏放牧 6.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A.小麦、羊毛 B.羊毛、水稻 C.羊毛、棉花 D.玉米、小麦 7.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东北部地区 B.东南部沿海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二、填空题: 1.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特有动物是_______和_______。 2.世界上长期孤立状态的大陆除_______大陆外,还有_______大陆。 3.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十分发达,是世界上_______数和_______出口最多的国家,还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出口国。 4.澳大利亚的工矿业,二战后迅速发展起_______业、_______和_______业,现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5.全国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这里有着名的_______建筑。 二、综合题 1.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澳大利亚人口分布 (1)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__地 区。 (2)从气候条件方面说说看这种分布特 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3)再从对外交通方面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经济发展方面找找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朝阳的是 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放暑假在 ______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读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回答: (1)____________线穿过中部;西部是____________洋、东部是____________洋,从经度位置来说位于____________半球。面积是世界第____________大国。 (2)西部是低矮的____________,海拔不足____________米;中部是大面积的____________,这里有世界着名的_____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丰富,地势最低处在____________湖;东部地形为____________。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地球 一、标准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地球与地球仪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初中地理 澳大利亚篇

澳大利亚篇 澳大利亚留学专题项目介绍 1)澳洲概况 2)教育制度 3)万里学院合作项目 1). 澳大利亚概况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的世界上第六 个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它拥有的人口却较少。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管辖整个洲和它的外围岛屿 的国家。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岛屿,也是 地球上最小和最平坦的陆地。澳大利亚位于南纬10 度到39度之间。 澳大利亚联邦由六个州和两个地区组成。内陆的边 界大部分是沿着经纬线划定的。 1788年英国在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建立了最早的欧 洲殖民地。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曾主办2000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悉尼的港湾大桥和歌剧院是澳 大利亚的象征。 维多利亚是澳洲大陆上面积最小但人口密度最大的 州。首府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曾主办195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维多利亚人以酷爱体育运动著称。 昆士兰州从约克角的热带雨林伸展到温带地区。东北海岸旁蜿蜒着著名的大堡礁。昆士兰州首府是布里斯本。该州在布里斯本、凯恩斯和汤斯维尔三个城市都建有国际机场,为来自海外的旅行者服务。 南澳大利亚州由私立殖民委员会创建,它没有接纳被放逐犯人的历史,首府为阿得雷德。每两年举行一次的"阿得雷德艺术节"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盛会。 西澳大利亚州的面积约相当于整个西欧。全州185万人口,其中约 75%居住在首府佩斯。 塔斯马尼亚岛及其周围许多岛屿,隔巴斯海峡与大陆相望,构成澳大利亚最小的一个州。首府是霍巴特。该市是一年一度澳大利亚最盛大的帆船比赛"悉尼-霍巴特帆船赛"的终点站。 北部地区的面积相当于法国的两倍多,人口则不到20万。达尔文是北部地区的首府,艾丽丝泉城是其主要的内地城市。这个地区有重要的旅游胜地乌卢鲁-卡塔·丘达和卡喀杜国家公园。 1911年,在新南威尔士州境内建立了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即堪培拉。这里是许多国家机构的所在地,包括联邦议 会、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高等法院和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

新课标 湘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1.宇宙 ?知识 宇宙中物质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 气体和尘埃)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重点:)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 ?知识 地 地 ?:地 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行星 地 普通?性: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 分类及各自成员 地 特殊性:地 上有生命存在 中心天体:太阳 地 上有生?命存在 ?因: ①宇宙环境 因: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 ②地 自身 因:适宜 日地距;适宜 体积与质量 3.太阳 能量来源及其对地 重大影响 来源:太阳中心 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 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 4.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 影响 光 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 标志降水与黑子数 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 磁场,引起磁暴 色 层耀斑最强烈 太阳活动显示 ◆注: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 5.地 自转 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 周期:1个恒星日 6.地 自 ?产生 现 ? 地 自转产生 现 之一 昼夜更替 地 自转产生 现 之二 地方时产生 (太阳高度 概念:昼半 和夜半 太阳高度?晨昏线上 太阳高度=0 昼夜更替 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每15经度地方时差小时) 地 自转产生 现 之三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 影响 南半 左偏;北半 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 7.地 公转 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自西向东?)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 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 置及大致日期 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 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体现自转和公转 关系第1 黄赤交角 ?大小:23°26〃 画图注意:画出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 黄赤交角与地轴 轨道倾角 关系 黄赤交角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 置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 时间分配变化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一、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处理 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 1)人口与环境。《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显然,它是体现《标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最重要部分。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特点; 2.会解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澳大利亚地形、气候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 【难点】 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澳大利亚剪羊毛比赛的视频,引出为什么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察“颜”观“色”——看地形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2)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区适合放牧? 【学生活动】 (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2)平原地区、中部高原地区。 【教师总结】从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浅褐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根据图例可知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高原广阔,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是非常有利的。那么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澳大利亚发展农业有利呢? 2.明眸慧眼——找气候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2)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澳大利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发展,中部地区虽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也适合畜牧业发展。所以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3.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因地制宜 【情境创设】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布局何处?引导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湘教版必修

知识点大全 活动单一 必修一知识储备 一地球 1.地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 2.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1)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之和180,一个为东经,一个为西经; 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 (2)东西经的判断: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为东经,相反为西经。 (3) 自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自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 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 3.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1)同一经线上、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 (2)其他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S=111千米×相隔经度数×COSα(α表示该点的纬度) (3)两地间最短航线方向的判断: ①若两地经度相差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极点为最短航程(劣弧)。 ②若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此时往往讨论同纬度的两地):在哪个半球先往哪个方向偏。二地图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的放大:若将原比例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若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比例尺的缩放:若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若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③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将原图的比例尺扩大(或缩小)N倍,则图幅面积就是原图的N2(或1/ N2)倍。 三.等高线地形图 1.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的判别: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海拔高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3.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图:凸高为谷,凸低为脊。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4.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n 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 为等高距】崖顶的计算公式:H大≤H顶<H大+d 崖底的计算公式:H小-d<H≤H 小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探讨】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 探讨】 湘版新编初中地理教材给人以清新朗目之感,它在内容编排、形式结构等方面都与以往所使用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侧重探讨根据该教材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从整体编排来看,湘版地理教材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写,即“世界一大洲一地区一国家”。初一上册安排的是关于全球的知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初一下册则是分区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初二中国地理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初二上册学习的内容有: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及中国的区域差异;下册内容的第一章为中国的主要产业,以后的各章则主要是分省地理,教材把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按沿海(第二章沿海万里行)、沿边(第三章陆疆万里行)、沿江(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的位置特点分别加以介绍,区别于以前的教材按东北、西南、华南、西北等方位编写的方法,这也是湘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结构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两个栏目:“活动”栏目侧重安排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

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阅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而且在每一章的前面,都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该段文字不但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起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从形式上看,湘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在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课文里面,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速描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以及卫星图片等。这些图像与课文紧密配合,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把繁、难和语言不便表达的地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仅改变了地理教材的面貌,也增强了地理教材的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从内容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选材典型,知识量适当,不求全不求深,表述生动活泼;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些主题,选材上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科学性;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删减了难教难学的有关内容;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单纯记忆性知识,如国家减少为七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典型的国家来讲授,这七个国家,既包括了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课文表述不但简洁、明了、准确,而且主要还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读图思考、启发设问、引用实

初中地理知识点:澳大利亚的工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澳大利亚的工业 一、选择题 下面两个国家都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两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国矿产资源贫乏,乙国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 B.甲国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乙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C.甲国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乙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D.两国都是四周临海,交通便利 2.关于两国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以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为主B.乙国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甲国是岛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D.乙国四周临海,没有沙漠气候 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3~4题。 3.关于澳大利亚煤、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比较均匀B.煤炭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C.煤、铁的分布利于出口D.铁矿集中分布的地区,气候湿润4.关于澳大利亚气候和农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畜产品出口国②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东北部湿热

气候区③地广人稀,经营粗放,效益低下④热带草原气候区是粗放羊、牛的理想场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该国热量丰富,降水分布差异明显。独特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深刻影响。该国人口密度不足3 人/km2,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7题。 5.下列对澳大利亚降水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北、南、东部向中部递减B.由西向东递增 C.由北向南递增D.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6.形成澳大利亚农业如图所示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温的差异B.降水的差异C.海拔的差异D.是否临海7.根据该国的资源优势,应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宇航工业B.电子工业C.采矿业D.食品工业2016年4月4日,1500余只种羊搭载波音747包机由澳大利亚珀斯直飞中国,本次引进的澳洲种羊均为绵羊,是肉、毛兼用羊,具有生长快、肉质好、出毛多、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图为澳大利亚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种羊是因为 A.澳大利亚是羊的原产地B.澳大利亚绵羊品质优良 C.从澳引进种羊成本较低D.从澳引进种羊路途较近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 必修一至三

地理湘教版高中目录必修一至三 湘教版地理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1湘教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湘教版)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 《地理I》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这些内容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 《地理I》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呼应初中地理“让我们走进地理”,从“说理”的角度,告诉学生,“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指导学生,“地理学怎么做”,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学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即地球的宇宙环境。通过天体系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过程。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征。通过对自然地理的要素变化和环境变迁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地形条件、气候变化、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聚落、交通等)的影响分析,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 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剖析,而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则突出地表过程(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从公民素质教育出发,选择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这样的教材选材和内容组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创新。 (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地理I》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而非正文则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五个部分。教材各组分比例合理,符合地理科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 对教材“正文”的剖析 正文是课文的主体和骨架,是《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正文行文规范,内容科学严谨。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2个教学班,每班接近70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 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高中地理湘教版教材发生的变化

高中地理教材对比 ——以湘教版为例本次对比的主要是2004湘教版教材和2019湘教版教材,侧重于章节主要内容发生的变化,未发生变化的内容未在文中提及,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新旧教材变化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总体比较粗略。 对于2004版教材,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而2019版教材则演变成了必修一、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选择性必修二区域发展、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从教材安排上来看,依然是五本教材,但其中的章节分布及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知识从必修部分变成选择性必修部分专门列了出来,因为不选择地理的学生将不再学习这部分内容,未单独标注出来的知识章节可能发生变化,但仍旧保留在了原书中) 2004版必修一发生的变化: 1.原1.3“地球的运动”——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内容,并拆 分为1.1地球的自转和1.2地球的公转两节内容。 2.原1.4“地球的圈层结构”加入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如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震源深度、等震线、震级、烈度等知识。 3.原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选择性必修一 2.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容无较大变化。 4.原2.2“地球表面形态”——选择性必修一2.2“地表形态 的变化”,详细地介绍了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与地表

形态。而2019版必修一第二章内容为“地球表面形态”,划分为2.1“流水地貌”(加入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2“风成地貌”(加入了风化活动的危害与防治),2.3“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都与水有关)。 5.原2.3“大气环境”——2019版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3.1“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加入了大气组成部分的内容),3.2“大气受热过程”,3.3“大气热力环流”,其余内容安排到了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大气的运动”,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包含了大气的水平运动),3.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重点强调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3.3“天气系统”。 6.原2.4“水循环和洋流”——2019版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1“水循环”(加入了原4.4中洪涝灾害的防治部分内容),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新增了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波浪、潮汐、洋流),新增4.3“海洋与人类”(海洋资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其余内容安排到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和洋流”,新增了4.1“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和4.3“海-气相互作用”,4.2“洋流”。 7.原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2019版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新增了地球的演化史),原4.2中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安排成了这一节的活动内容。 8.原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版必修一5.2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澳 大 利 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读图说出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及纬度位置;知道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能说 出澳大利亚气候的主要特点。b5E2RGbCAP 2.方法与过程 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学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其农业、人口分布、经济等的影响;通 过观察澳大利亚丰富而古老的动物物种特征,了解其进化缓慢的原因。p1EanqFDPw 3.情感和态度 通过学习澳大利亚自然条件与发展经济的关系, 进一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 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教学。 教师出示袋鼠图片,并设问:袋鼠是哪个国家的特有动物?学生肯定会回答:澳大利亚。 教师再设问:除了知道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之外,同学们对于亚有漂亮的悉尼歌剧院;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澳大利亚以前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澳大利亚是经济发达的国 家等等。针对学生的这些回答,教师可以追问:那么为什么澳大利亚有好多好多的羊?她有哪 些自然条件适合羊的生长?为什么澳大利亚经济很发达, 她的经济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从 学生的这些回答中引发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新课学习。DXDiTa9E3d 2.范围和位置 教师设问: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从图上找出组成澳大利亚的领土范围。如果有同学不太清楚,可 以请知道的学生到黑板前在挂图上指出这些范围。RTCrpUDGiT 教师设问: 能否把澳大利亚周围的海洋和大洲也找出来?再找出澳大利亚的纬度范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在图上寻找澳大利亚周围的海洋和大洲,澳大利亚的纬 度范围。 然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澳大利亚的海陆位置” ,请学生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指出澳大利 亚的纬度范围。 教师设问:澳大利亚属于哪个半球的国家?与前面所学习过的国家相比,澳大利亚的领土 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指导学生读图明确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世界上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3.干旱面积广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了解澳大利亚有大片的沙漠。 然后教师设问: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大片沙漠? 教师引导学生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得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在 500 毫米以下的 地区占全国三分之二,大陆中部不足 200 毫米,故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是沙漠面积很广的国 家。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沙漠国家沙特阿拉伯,请学生谈谈干旱气候的特征。
5PCzVD7HxA
在已经了解了澳大利亚干旱气候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设问:如果你想到澳大利亚定居,你选择去哪里? 为什么?
学生可能选择去“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教师通过设问,请学生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若 学生选择到其他地方定居,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应该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选择这些定居点的理 由,教师再针对他们的看法进行引导。如果学生对某位学生的选择出现比较大的分歧,也可以 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归纳出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 特征。jLBHrnAILg 4.澳大利亚的经济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农牧业图和矿产资源分布图” ,明确澳大利亚的农业是以畜牧业 为主。 教师设问: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业是以畜牧业为主? 引导学生从干旱的气候、面积辽阔的草原等方面分析。并提示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简单地 介绍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以及地下水为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饮用水条 件。xHAQX74J0X 之后,老师适当介绍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史,并联系我国市场上常说的“澳毛”这一例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Ⅲ知识点过关(一) 备课人:李远清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要熟悉中英 文 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城市管理、资源普查、灾情评估、农业生产、台风预 报等等。 3、地理信息技术大众化趋势:GPS汽车导航、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空间信息网站 4、RS的定义:利用装载于飞机或者航天器、卫星等上面的设备,对地面进行远距离的感 知。 关键的装置时:传感器 原理:不同物体发射的电磁波不一样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处理装置——遥感图像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根据运载工具的不同,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工作流程: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波谱特征)→传感器收集→传输与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应用成果。 现代遥感优点: 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 测。用途:用于资源普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军事侦察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5、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系统。 组成部分:空间部分、地面部分、用户设备 利用GPS可以得到精确的三维坐标(经纬度和高程) 应用:汽车导航、空间定位、农业灌溉 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应用领域:军事、交通、邮电、地矿、建筑、农业、气象、土地管理、金融、公安、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管理、旅游探险等等 6、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需要人来操作(输入信息、管理、分析、表达) 数据源:统计数据、田野调查数据、遥感图像 应用:空间分析、查询检索 在RS的的基础上,可以利用GIS来动态监测或预报 台风的监测就是利用的RS和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由5个部分组成:硬件、GIS 软件、地理数据、GIS人员、应用模型。工作流程:地理数据输入、存储(数字化过程)→地理数据操作和分析→地理信息输出。(地理数据分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不同的图层储存不同的地图要素。 7.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 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 段 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 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 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 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 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 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 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 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 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 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 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 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 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 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 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 于区域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阶段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