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知觉

第四章 知觉

专业及班级 心理咨询专业07级 周次 第四周 日期 2007.10.29
教学课题 第四章 知觉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够:
1、了解图形组织的原则
2、了解距离知觉的线索
3、比较知觉与感觉的线索
4、描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5、评价知觉理论
教学重点 1、知觉的概念
2、知觉的基本特征
3、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教学难点 1、知觉理论
2、后效

教学进度 第四周 4课时
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演示知觉特性

课后作业 掌握基本概念:知觉、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主观轮廓、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空间知觉、图形、轮廓、双眼视差、方位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现象、错觉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1. 定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2.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1)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
(2)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综合。知觉是按一定方式来整合个别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有感觉提供的信息。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的多。
知觉的过程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二、 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1. 含义: 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2. 意义: 由于知觉的选择性,人才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地认识外界事物。适应外界环境。
3.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人的主观状态(经验、需要、兴趣、任务、刺激物对人的意义等)。(2)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空间位置的相近、连续、形状的相似,亮度、颜色相同或相似、时间上的接近等)
(二)知觉的整体性
1.含义: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构成的,既有多种属性又有整体性的事物,这种对象仍被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对个别部分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性。
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对整体的知觉还可以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内温称这种现象为“整体优先”。我们看事物一般都是先看到整体
2.启发
(1)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

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于刺激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2)知觉的整体性提高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由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有时会忽略部分或细节的特征,这就是由于整体知觉抑制了个别成分的知觉。
(三)知觉的理解性
1.含义: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2.意义:
(1)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大型电机坏了)
(2)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自己理解和熟悉的东西,容易当成一个整体感知,相反,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知觉的整体性受到破坏。(黄河小浪底大坝合龙!)
(3)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社会…义。中华人民…国)
(四) 知觉的恒常性
1.含义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2.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视觉范围内,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的恒常性。明度(视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视觉线索有重要作用。
所谓视觉线索是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恒常性有重要意义。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们的知识经验对恒常性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一) 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形状特性的反映,是对物体的轮廓和边界的整体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大千世界,色形而已"。我们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分辨物体的形状。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但是,由于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作用,使人类产生了特有的形状知觉的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力,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力等。 形状知觉的形成是多种知觉活动联合活动的结果。
1.轮廓与图形
图形可以定义为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是借助可见的轮廓而从其余部分分离出来的。因此,在图形中,轮廓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轮廓的作用可以用PPT来说明。
主观轮廓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

觉轮廓。
有人认为,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2.图形组织
视野中的哪些成分容易结合为一个图形?从20世纪初以来,心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如下一些图形组织的原则:
(1)邻近性。空间上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2)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3)对称性。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6。
(4)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事物,容易组成图形。
(5)共同命运。是一些随机排列的小圆圈,当其中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就会把它们看成一个英文字母"M“。
(6)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易组成图形。
(7)线条朝向。见图4一17。
(8)简单性原则。具有简单结构 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二)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距离知觉、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更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三维空间知觉,即不仅涉及到物体的高和宽,而且涉及到物体的距离、深度。
那么,人们怎样才能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与距离的线索呢?根据心理学和邻近科学的研究,这类线索有: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1)调节。指水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例如,看近处的物体,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眼睛的水晶体曲度变小。水晶体曲度的变化提供了物体距离的信息。调节作用只能在较小(1米-2米)的距离范围内起作用。
(2) 辐合。辐合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物体近,辐合角大;物体远,辐合角小。根据辐合角的大小,人们也能获得距离的信息。
2. 单眼线索
(1) 对象重叠。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
(2) 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
(3) 空气透视。远处物体显得模糊而近处显得清晰。
(4)相对高度。其他条件相同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一些。
(5)纹理梯度。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的有层次的变化。
(6)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运动视差:是由于在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网膜上运动范围不同。近处物体视角大,在视网膜上运动的范围大,远处物体视角小,在视网膜上的运动范围小。因

而产生不同的速度印象。
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运动的速度达,远处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这种现象叫运动透视。
3.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对知觉深度和距离有重要意义,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
(三)大小知觉
我们是如何知觉物体的大小,或者说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小知觉呢?
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我们知道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a=A/D
a指网象的大小,A指物体的大小,D指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由于网像的大小与知觉距离有关,因此,人们不能仅仅根据网像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大小。在距离相等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在网像恒定时,距离大,说明物体大,距离小,说明物体小。这样,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网膜大小×距离。这就是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
2.物体的熟悉性对大小知觉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大小是人们所熟悉的。当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网膜投影的大小改变了,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3.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有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一个物体处在细小物体的包围中,一个物体处在较大物体的包围中时,知觉到的物体大小是不相同的。这种情况下,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观察的距离也一样,它们在大小上的差别,是由于网膜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影比例造成的。
4.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会受到影响。
(四)方位定向(知觉)
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方位定向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对人类来说,视觉与听觉在定向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1.视觉的方位定向 视觉的定向必须借助于各种主客观的参照物。如:太阳的位置和地球的磁场。是人们判断东南西北的参照物。
从原始参照物中分出更具体的定向指标,在视觉定向中也起重要的多用。视觉定向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会的。
2. 听觉的方位定向
人耳能判断生源的方位。人的听觉定向有以下几个规律。


(1)对来自左右两侧的生源容易分辨,从不互相混淆。
(2)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
(3)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个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人耳为什么能分辨声源的方向?
人有两耳朵,它们分别长在头部的左、右两侧,中间相隔27.5 厘米,这样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
二、时间知觉
(一)什么叫时间知觉
1.定义 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情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temporal perception)。
2.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1)对时间的分辨(2)对时间的确认(3)对持续时间的估量(4)对时间的预测
(二)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1.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根据有机体各种周期性的活动 3.借助计时工具
(三)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较差。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越多、事件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的越短。回忆时相反。
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
三、运动知觉
(一)什么是运动知觉
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对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正确地估计物体的运动及其速度,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条件。
(二)真正运动的知觉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运动的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太慢或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距离太小,都不能使人产生运动知觉。物体运动的速度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视角大小来表示,即角速度(弧度/秒)。刚刚可以觉察的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最小视角范围(角速度),是运动知觉的下阈。物体运动的速度太快,超过一定限度,人们只能看到弥散性的闪烁。看到闪烁时的速度叫运动知觉的上阈。
(三)似动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1.动景运动 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图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 电视、

电影、广告等。
2.诱发运动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多云的天气里晚上,看到月亮在动,而云不动。实际不是。
3.自主运动 看到静止的光点会动。
4.运动后效 注视运动物体后,看到其他静止物体运动。
第三节 知觉现象
一、 错觉
1. 定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这就是错觉。
2. 意义 (1)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2)研究错觉还有实践意义。从消极方面讲,它有助于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从积极方面讲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
二、 错觉的种类
(一)大小错觉
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
(1)缪勒一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图4-37a)。
(2)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图4-37b)。
(3)垂直一水平错觉。(图4一37c)。
(4)贾斯特罗(Jastrow)错觉。两条等长的曲线,下面一条比上面一条看去长些(图4一37d)。
(5)多尔波也夫(Dolboef)错觉。(图4一37e)。
(6)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天顶时显小。
(二)形状和方向错觉
(1)佐尔拉(Zollner)错觉。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不平行(图4一39a)。
(2)冯特(WundA)错觉。两条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使中间变而两端加宽,直线好象是弯曲的(图4一39b)。
(3)爱因斯坦(Ehrnstein)错觉。在许多环形曲线中,正方形的四边略显弯曲(图4一39c)。
(4)波根多夫(Poggendoff)错觉。被两条平行线切断的同一条直线,看上去不在一条直线上(图4一39d)。
第四节 知觉理论
一、经验说、完形说和心理物理对应说
二、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