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性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性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性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性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性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中性笔的简介及其国际发展趋势:

中性笔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颖书写工具,中性笔(GEL INKPEN)是属于圆珠笔一类的书写工具。利用球珠滚动带出书写介质(墨水或油墨)的书写工具统称为圆珠笔。其书写介质为油性的称为圆珠笔;其书写介质为水性的称为水性圆珠笔(水性墨水笔)亦称滚珠笔、宝珠笔;其书写介质的粘度介于水性和油性之间的称为中性笔;因此,滚珠笔、中性笔均属于圆珠笔一类的书写工具。

中性笔起源于日本,日本的SAKURA株式会社于1984年研制成功称为“BALLSIGN'’的产品并推向市场。1988年日本PENTEL株式会社研制成功被称为“HYBRID'’的产品,中性笔由此宣告诞生。由于中性笔兼具自来水笔和圆珠笔的优点,书写手感舒适,因此颇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发展迅速,大有取代圆珠笔之势。

日本将中性笔归入水性圆珠笔的范畴,从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的中性笔行业飞速发展,中性笔在水性圆珠笔中所占的比例已近70%,目前,日本水性圆珠笔(包括中性笔)与圆珠笔的比例正由90年代中期的1:2逆转为2:1,看来,今后这一趋势还会明显地逆转。

二、中性笔国内的发展状况:

就我国而言,90年代中期,温州有一企业开始批量生产中性笔,当时由于工艺不十分成熟等原因而导致的质量不稳定,因此未能在国内形成市场。此后宁波贝发公司采用进口笔尖、进口的墨水和浮塞脂,开始成功地批量生产中性笔,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外。随后,昌隆、爱好、乐美、成路、白金、百能、晨光等颇具实力的制笔企业相继开始生产中性笔,其笔尖、墨水也依赖进口。目前,我国中性笔的产量已达10亿支之多了,其中出口量也超过7亿支,中性笔和水性笔的产量也已占到圆珠笔产量的35%以上,据市场发展趋势,看来近年来中性笔的产量还将持续攀升。

另据从制笔协会得来的信息表明:为了加强我国中性笔的质量管理,保证产品的质量,根据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商家及消费者的要求,由全国制笔标准化中心负责,于2001年10月组成了由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温州爱好笔业有限公司、青岛昌隆文具有限公司、宁波成路文体日用晶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丰华圆珠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乐美有限公司、上海中韩晨光文具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成立了中性笔标准起草小组,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我国中性笔标准已于2002年4月底,通过审定,并于5月上报给轻工业联合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至此,我国中性笔产业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一步的发展也成了必然的趋势。

三、展望我国中性笔生产的未来:

我国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奠定了中性笔生产的良好基础,还形成了规模生产,这与制笔协会的组织协调和宁波、温州、上海和广东等地的一些有实力的制笔业老总们的抓住机遇,敢想、敢做的经营理念完全不可分割。

总的说来,目前我国中性笔的生产状况一般良好,一些大型企业均已形成了规模生产,他们采用了进口笔尖、进口墨水生产的中性笔质量都比较稳定;但也有不少企业,可能由于刚起步、规模小、主要零件质量差,工艺简化等原因,质量不够稳定。正如浙江一位代表在十六大上的发言指出,质量问题已制约了我国笔类的出口……。

目前,制约我国中性笔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大体有四个,其中笔尖质量、墨水质量和主要装备的落后等三个问题,归属生产和技术问题的范畴;另一个是个别中性笔生产企业,以劣质或降低质量标准的产品和很难想像的低价,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销,这虽然是属于企业自身的营销理念问题,但如果一旦蔓延,后果真的不可想象!

关于上述三个问题,业内人士正在积极解决中,如:宁波贝发公司已向瑞士引进了中性笔尖的加工机床,开始自制中性笔尖,并且使用情况良好;宁波鑫盛达公司,也正在积极研制中性笔尖的加工机床;中

性墨水,目前国内也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研制开发,估计在不久的未来,也一定能解决问题。关于装备落后的问题,虽然现在国内以生产单机装配机为主,但已有业内人士全力开始研制国外同水平的全自动装配机了。目前,国内高级一点的装配机,大都从韩国进口,是韩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在O.E.M基础上制装的。向韩国进口装配机,确实已暴露了不少问题,一是价格昂贵,二是服务跟不上。据调查,已进口的装配机停机的不少,如果出现故障,少则十天、半个多月,多则逾月,服务人员才可到场,并且问题还未必能及时解决,何况,还有配件能否长期供应的问题等等。

上海迈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磨具机床和制笔机械,十余年来已生产和销售了各类平面磨床、铣床等近四千余台和数十条(近20台机床)铅笔生产线,由于我司具有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和备配件供应等综合优势,所以,我们的产品被国内外广大的用户所接受。目前,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包括: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印度、突尼斯、埃及、印度尼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等。(

解读中国制笔业的发展现状与困惑

https://www.doczj.com/doc/773820546.html, 宁波文具网时间:2008-10-09

中国制笔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制笔大国,面对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使人振奋;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竞争,行业同仁忧忠意识也与日俱增。更多的制笔制造商,处于上游的制笔供应商面对国内外的制笔文具市场也倍感压力的增大与困惑。一些制笔企业已处于进退两难状况,有些企业已濒临歇业的境地,而一批尚具实力的企业董事长也审时度势,准备作出战略调整,有的已向房产、物流、化工、机电等领域寻求新的发展方向。面对行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面对书写工具广大制造商的困惑,有必要进行剖析与引导,以利整个行业能健康持续有序地发展。

一、中国制笔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行业整体步上了新的台阶

从宏观上看,全行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行业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突破环境瓶颈约束,大力推进行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有了突破。借助于国外制笔产业继续向我国梯度转移的发展机遇,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和出口持续增长的驱动,我国笔类产品的产销和出口创汇再创历史新高,在前几年持续、快速、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从微观上看,一些中小企业也努力寻求发展,通过整合集聚也形成产业联合体,而一些大企业通过这几年的扩张也成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公司,行业领头羊企业的产销大幅度增长,从而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势头。

通过行业资源整合重组,现在全行业企业已呈现梯队形结构。按资产规模和年销售值大致可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年销售值已达4亿~14亿,基本上都是成为集团型公司,并在晶牌运作上,2007年均获得中国名牌称号。这一梯队已成为中国制笔行业的排头兵,在国际上也具有一

定的影响力,他们的销售网络已进人世界主要采购商的主流通道。这些公司实力雄厚,近几年还将继续有所扩张并具有抗风险的能力。这一梯队企业数不多,但销售值却占了全国制笔行业年销售值的近三分之一。

第二梯队:年销售值在近1亿一2亿左右,主要分布在各区域经济中,成为该块状经济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企业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市场应变能力逐年提高,在晶牌运作上已获得中国制笔行业名牌或省市级名牌,企业经营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梯队:年销售值在二、三千万~八九千万。这一梯队企业较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从小到大,但由于自身的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还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往往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成为同行挤压的对象。相对抗风险能力不强,在企业发展中,要迈过一个亿成为可望而不可及。

第四梯队:年销售值在几百万~一、二千万,这一梯队企业众多,成为行业中小企业的代表群体。这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的产品以价廉得到采购商的青睐,有的也成为大公司的定点加工合作伙伴。这些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行业整合集聚中成为对象,在应对成本上升,企业微利、无利经营中成为牺牲品,有部分企业已处于半停产或转业、歇业的境地。

2.制笔制造业大国已经形成

2007年,我国制笔行业向国内外提供的笔类产品直接销售额已达198.8亿元,出口值为115.93亿元。大多数笔类产品的产量继续呈一定幅度的增长,随着笔类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档次水平的提高,产品直接销售值的增长高于产量的增长。

(1)2007年主要产品产量的销售值:

┌────┬─────┬──────┬────┬──────┐

││产量│与去年│销售值│与去年│

│品种│││││

││ (亿支) │相比│(亿元) │相比│

├────┼─────┼──────┼────┼──────┤

│自来水笔│ 4.6 │+8.3%│ 9.9│+25.3%│

├────┼─────┼──────┼────┼──────┤

│圆珠笔│ 130.3 │+12.3%│ 86 │+20.62%│

├────┼─────┼──────┼────┼──────┤

│铅笔│ 131 │+11.97%│ 22 │+18.92%│

├────┼─────┼──────┼────┼──────┤

│记号笔│ 85 │+10.39%│ 41 │+23.49%│

├────┼─────┼──────┼────┼──────┤

│活动铅笔│ 18.8 │+30.56%│ 12.74│ +40%│

└────┴─────┴──────┴────┴──────┘

(2)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前景继续看好,针对产品出口中所面临的新情况,一些原以出口市场为主的制笔企业在关注国外市场变化的同时,也加大了关注国内市场的力度,抓住一切契机参与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3)产业与产品结构已逐步适应市场的变化

经过近几年的产品结构调整,我国笔类产品门类齐全,高、中、低档产品逐步拉开价格;上游供应商与零部件加工以及整个产业链中的专业化合作逐步形成;有规模制造能力的企业已能接受并适应国际大采购商的批量定单,通过主流通道与欧美知名大文具商结成了合作伙伴;在产业链中涌现出行业有代表性的油墨王,笔芯王,笔头王,化工王,尖套王,油管王等专业企业;同时又逐步形成以产品大类为主导的自来水笔王,圆珠笔王,中性笔王,记号笔王,铅笔王等著名企业。

产品结构也逐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自来水笔:中、高档有所减产,学生用品普通钢笔有较大发展,高档金笔趋于礼品化以适应消费品市场;

圆珠笔:传统油性圆珠笔稳中有升,中性圆珠笔发展快,增量迅速,水性圆珠笔较平稳,中油和可擦圆珠笔基本能适应需求。

铅笔:木杆铅笔稳中有升,考试专用2B铅笔市场看好,环保纸卷铅笔会有发展,活动铅笔有较大增量;

记号笔:品种多,白板笔增量快,已成为环保教学用笔,萤光笔,纤维笔,特种笔发展稳定。

笔类产品的三大市场:学生用品,办公用品,消费用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还将会有较大的市场容量。

3.行业整体经济效益提升缓慢,新的挑战与危机增加

由于原辅材料的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加,人民币升值汇率的调整,出口退税的下降趋势等的影响,我国制笔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没有明显改善,行业总体经济效益没有与销售值的增长而同步上升,相反一部分企业经营艰难,面临关、停、转的困境。

(1)以出口产品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外销的平均单价与企业的生产销售成本明显不相称,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

││出口量│创汇值│平均价│以7:1折合│

│品种│││││

││(亿支) │(亿美元) │(美元) │人民币│

├────┼─────┼─────┼─────┼─────┤

│圆珠笔│ 92.59 │ 6.71 │ 0.072 │ 0.50 │

├────┼─────┼─────┼─────┼─────┤

│铅笔│ 105.95 │ 2.068 │ 0.0195 │ 0.14 │

├────┼─────┼─────┼─────┼─────┤

│自来水笔│ 3.52 │ 0.608 │ 0.172 │ 1.20 │

├────┼─────┼─────┼─────┼─────┤

│活动铅笔│ 11.3 │ 0.8822 │ 0.078 │ 0.55 │

├────┼─────┼─────┼─────┼─────┤

│记号笔│ 49.44 │ 2.98 │ 0.0585 │ 0.4l │

└────┴─────┴─────┴─────┴─────┘

(2)发展中不利因素

a.市场竞争压力明显增大;

b.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不增强将会被市场淘汰;

c.成本还将会上升,利润率还会被压缩;

d.企业面临发展转型的困难,中小企业要走出发展中的困境,在推进行业整合,资本运作,产品创新等都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

e.改造传统产品,提升晶牌已迫在眉睫;

f.行业发展速度可能会减缓。

二、简述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

1.世界制笔产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和转移,发达国家由于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需要,以及劳动力成本,环保的因素,正在将劳动密集型和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产品转向发展中国家生产。如日本、美国等大量笔类产品正在向中国转移,而他们转向集中生产高档产品和精品,这些国家既是高档产品的出口国,又是同类产品中低档产品的进口国。

2.市场容量还很大,全球书写工具市场的规模将达250亿美元。按市场细分,其中欧盟市场为53亿美元,美国市场为51亿美元,中国市场为18亿美元,日本市场为17亿美元。以上四个经济体是全球最大的书写工具市场。从近年市场增量看,美国市场增长3.5%,欧盟市场增长3%,中国市场增长15%,日本市场增长3.6%,其它地区市场增

长4.68%。

3.全球书写工具市场出现分层现象,以欧洲和美国企业为代表的中、高档产品;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中档产品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中低档产品之间已形成明显的阶梯形特征。

4.关注印度将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形成潜在的替代和威胁。印度处在南亚次大陆,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处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平,但印度近几年的发展势头猛,已成为制笔工业的后起之秀。印度制笔厂商正在通过欧美公司代理积极进入欧美的主流办公用品市场。企业内部所制定的市场开发目标计划很大部分是会对中国构成威胁。其它如越南、马来西亚等亦以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也在扩张制笔业。

5.从全球书写工具市场的分层来看,我国大多数的制笔企业还处在一个价格竞争的阶段。市场硝烟弥漫,产品同质化严重,欧美独立经销商,采购联盟有利可图,正在积极探索从中国直接采购,或者建立合作使中国企业成为贴牌的OEM的加工基地。

三、解读中国制笔业的困惑

1.中国制笔制造业有何发展前途

纵观中国经济崛起的因素,制造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硬实力的体现,又直接决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靠了制造业的崛起。今后也仍然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制造业。站在中国制笔行业的发展角度讲,有了近十年区域经济中的制笔制造业发展扩张,如温州地区、宁波地区、丽水地区、桐庐分水地区,义乌地区,江西文港地区的快速发展,又依托了京、津、沪制笔的老工业基地和山东、东北等地的地方制笔工业的发展,才使中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制笔大国。

制笔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规模与投入,前几年,行业领头羊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增添设备,扩大产能,培训人员,招聘工人,注重设计,开发新品,扩大营销,使行业制笔制造能力快速提升,企业实力也得到大幅增强。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使一大批以制笔制造业为主营的企业产生了新的困惑。当然,企业在发展中也要避免盲目扩张,才能规避风险。站在制笔行业发展的角度,要把制笔大国变为制笔强国,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信誉,我们还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水平,练好内功,提高质量,舍此别无它途。如果我们能够把现阶段中国制造的制笔产业所遇到的困难与麻烦,看作一个挑战,一个机遇,积极应对,把现有的制造业由规模化发展向高水平化发展,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档次水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制笔制造业仍能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2.众多中国制笔企业处在产业链最不挣钱的环节

由于产量和产值不对称,成本和效益不对称,制笔企业普遍感到生意难做,投入了资金,扩大了规模,但却没有提升效益。制笔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普遍,不可避免产生同类产品的价格竞争,何况笔类产品的OEM加工,会随着价格优势的转移而不断从价格相对较高的制造商转移到价格相对较低的企业,最终在产品价格和营利水平上得到体现。

而深层次分析,今天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的竞争,产品的竞争,而是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市场。众多的制笔厂商面临着环境、资源、劳动力成本的投入,结果一支全塑圆珠笔只卖到0.50—1.00人民币,亦即几美分到十几美分,但到了美国沃尔码,零售价格却是10元多人民币,亦即一元多美元,这9元人民币却是通过其它各个环节创造的,如产品设计、采购、物流,批发经营,零售服务等环节创造了盈利,这些环节却是整条产业链中能够创造最多盈余的一环,但却不是我们中国制笔厂商所控制的。而中国所具有的劳动力优势对整条产业链而言已不具优势,因为在这1元人民币中,劳动力成本仅占了20%,而材料成本却占了40%,再加上其它水、电费用和税收,最后在1元人民币产品中只有2~5%利润真是少得可怜,2%利润不是我们不努力,很多企业领导已化大的力气、时间与精力去搞生产,抓质量,抓管理,到头来,在100元货品中只赚了2元钱,产生困惑也难免。

因为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们处于劣势,在世界经济大环境中,因为外商既有品牌,又有技术,再加上中国的制造能力,他们当然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我们却处在产业链的最末端,再加上其它因素的影响就更会雪上加霜了。单是金属材料的上涨200%,价格居高不下,使一大批原以金属笔为主的生产企业只能减少生产以维持生机,塑料和化工材料的价格连年上涨,使全塑笔生产价格按塑料克数重量论价;使原从事电镀、氧化表面处理镀饰的专业企业曾想退出制笔行业;劳动力成本的连年上升,又怕难以承受又怕招不到工人。

究其原因,因为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没有定价权,这也是价格竞争,低价竞争的产物。行业企业不能为争取定单而一味降低售价,更不能为垄断产品而恶意降价。这样会波及整个行业,使整个行业利润被压缩,并导致整个行业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

正确的做法应该企业从自身作起,提升技术和加强研发力量,强化品牌运作,提高制造工艺水平,明确自身的产品市场定位与市场运作,利用价格差别化竞争,在技术品质上取胜,走出一条企业差别化经营、品牌经营与市场经营的新模式。

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要巩固制造业的优势,放弃内部争斗,加强行业团结,联合起来,将市场占有率转化成国际话语权,逐步掌握国际定价权。现在中国制造的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作为制笔大国国际上也离不开中国制造,我们有条件可以争取到国际定价权。

3.正确看待出口退税和汇率调整

从去年7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退税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的商品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率。文具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已从最早的17%下调到9%,累计下调8个百分点,近来国家为减轻企业负担,对出口退税做出结构性调整。站在宏观角度看,国家是为了缓解贸易顺差带来的各种压力,外贸顺差增长过快,加大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这次调整,制笔产品出口退税亦下降2个百分点,而文具的平均出口利润却只有5%甚至还不到,对一些以出口为主的制笔企业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更要看到这是释放出国家产业结构,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有利于引导企业减少“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减少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从而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扩大规模或产能过剩。针对制笔产业中目前还在依赖进口笔头和墨水,承担进口关税,加工成产品

后却又低价出口的弊端,该引起行业企业的充分重视了。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要使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受国外的牵制,在国际贸易中,即使国家调整退税,我们的产品也敢于与外商叫板价格,掌握企业的主动权。

关于汇率调整,人民币已累计升值将近13%,近来人民币升值趋缓;人民币汇率的加快调整,对出口企业以美元报价,人民币结算的企业来说,如应对措施不力,产品出口增加越快,利润会越少。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同时又是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8万亿美元。由于欧元兑人民币是升值的,美元兑人民币是贬值的,中国坚持宏观调控关乎了中国13亿人民的总体利益。当前,我们的制笔企业面对汇率的调整,要认真做好成本的测算,避免低价位的产量爆炸式的增长,更要避免一个行业的单纯价格竞争。同时可在外贸产品报价签单中采取以货品到岸时的实际汇率来结算的方式,这样可适当避免由于汇率的变动所带来的损失。

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制笔行业目前遇到较多的贸易壁垒主要由知识产权、产品标准法规以及反倾销等引起的各种贸易磨擦。

1.中国已是制笔文具的世界工厂,成为制笔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同时世界发达国家也正在不断地制定并实施新的标准和法规,给中国的产品出口筑起一道道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1)欧盟推出的EN71—9玩具新标准,按这个标准有两万种物质禁用。据介绍,EN71—9新标准实施以来,欧盟本土生产的圆珠笔油墨,目前也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我们应看到这些企业正在抓紧新产品的研发,以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当他们的产品能达到标准的要求时,他们就会拉起这道屏障,将我国制笔产品挡在门外。我们的生产企业也要加紧这方面的研

发,争取努力跨越这道屏樟。

(2)欧美等国家已开始实施一项全面措施执行笔类产品的安全规定BS7272、ASTMD4236和无毒安全规定EN71—3等。日本规定了重金属含量JIS标准的安全规定。

(3)我国也相应制定的《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21027—2007国家标准已于2007年6月14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于2008年4月1日实施。这项标准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学生用品的安全指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对学生用品的印刷部分,书写笔、记号笔等产品中的铅(Pb)、汞(Hg)、砷(As)、锑(Sb)、钡(Ba)、镉(Cd)、铬(Cr)、硒(Se)等8种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作出了规定。

我们广大制笔企业要认真贯彻《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并以符合《标准》的学生文具应对外贸出口避垒。

2.我国制笔企业由于受到技术力量,开发力量的不足限制,长期来,产品结构款式创新跟不上世界文具市场的潮流,而拷贝仿冒就成为一种捷径。随着国际上知识产权法规的加强,在国际各种文具专业展览会上,我国的制笔企业产品往往一上展台,就引来国际争端,在知识产权面前只能忍痛撤架。而在国内、各企业之间抄袭产品,款式同质化更是普遍。有的更是假冒仿制,行业打假屡打不止。现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行业骨干企业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企业技术中心的运作中,一批拥有设计专利的自主开发新品已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正在逐步提升自身企业形象,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制笔行业的新跨越。

3.中国已经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继以往反倾销之后,美国再挥“关税法337条款”,其永久排斥性使其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的又一严重壁垒。中国内地涉案公司数量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中国企业正成为“美国337条款”的最大受害者。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上升,客观上在美国市场构成了与美国同行的竞争;同时也与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企业被迫寻求通过市场化的技术壁垒手段抑制中国产品的出口。

对应诉企业来讲,由于“337调查”涉及的内容在技术上比较专业且时间紧迫,应对起来比反倾销更为复杂。而且案件的诉讼费用非常昂贵,一般都在百万美元以上,最高可达300万美元,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承受,直接导致几乎没有中国公司会在“337调查”中出庭抗辨。依据“337条款”,如果被起诉企业不应诉,则属自动败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发出“永久排斥令”,使得中国所有生产该产品的企业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面对这一国际贸易中隐藏的危机,中国企业要本着“既要解决燃眉之急,又要放眼长远谋略”的思路,在向美国出口产品前,要进行有关的知识产权调查,如果发现存在侵权可能,应及时对产品进行修改,或者通过更换非专利方法来避开侵权争端,也可以与美国

进口商签订协议,由进口商对侵权行为承担责任,从而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

与国外成熟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对当前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游戏规则”不甚谙熟,所以在争端摩擦中处于被动地位,就算最后能和解也因为我们没有筹码而付出高昂的学费。所以,中国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专利权和商标权等方面的意识,尤其是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如果产品出口量较大,最好能在对方的市场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旦碰到涉及知识产权的官司,也有与对手进行交换的筹码,在知识产权中“交叉许可”,和解的门槛可以低一些。

4.积极应对欧盟REACH法规,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从明年1月1日起,出口到欧盟的产品就要执行《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简称REACH法规),从今年6月1日到12

月1日拟出口到欧盟的企业必须预注册,否则明年起未注册或预注册将会分阶段被禁止进入欧盟。这是比反倾销等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笔类产品在Reach法规中属于“物

品” (笔壳)和“配制品”(墨水)范畴,是使用化工的产品,需履行Reach法规中相关的责任,即(预)注册、通报、供应链上信息传递以及限制等,为了保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我国制笔企业应积极应对,高度重视,按Reach法规要求,借助欧盟内部企业或代理机构提出注册申请,获得注册号或取得相应授权后进行生产和出口欧盟。

制笔产品是小商品大市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处于竞争的下游,不可避免会产生量大价廉的消耗型产品,而国际上既需要中国的价廉产品,但往往又容易引起各种贸易摩擦。现在一些企业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面对带来的困惑,只有行业企业加强团结,行业联动,企业联手,共同应对才是上策。

综上所述,中国制笔行业发展是主流,而面对的发展新形势,遇到的新问题,碰到的新困难,我们不能畏缩不前,我们的目标是提高我国制笔行业的总体水平和总体经济效益,使我国不断地由制笔大国向制笔强国迈进!

国产化配套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近10多年来制笔行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圆珠笔行业发展最快。据资料统计,2001年全国圆珠笔产量为42.7亿支,2004年产量达到了88亿支;同比增长了

106.09%。这么高增长率的制造业,在中国也是为数不多的。

随着中国制笔业规模的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是趋深远。在德国法兰克福办公用品展上10号馆的10.0、10.1、10.2展区多为亚洲国家企业,我们看

到中国的参展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产品琳琅满目,制笔大国的气氛充满着三个展

区,当你走进10号馆时,满场的中国展位、满场的华语、满场的中国人,让人感到

仿佛身处中国的感觉而不是在法兰克福的亚洲展馆:据中国制笔协会统计全世界5

支笔中就有4支是中国造,这么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制造行业在中国也是名列前茅

的。

这么大的市场容量,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对中国制笔行业尤其是对制笔配套企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就是我们行业、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目前我们企业面临的压力是什么?制笔行业国产化趋势是什么?下

面我作为一个墨水开发企业谈谈想法:

1、中国配套企业技术在不断进步。大家知道,10多年来中国制笔企业的核心配套产品笔头和墨水,主要依靠进口,随着制笔业市场的扩大、配套产品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这是社会资本在近几年迅速向制笔配套企业转移的诱因。制笔企业在由模仿到创立自主品牌的进程中,对外观设计、功能开发不断增加投入的同时,配套企业在技术开发上全方位的投入强度也在不断加大,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配套企业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产品档次由接近、达到和超越国际水平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就像中国的家电制造业发展过程一样,逐步从成本优势转向品质优势,进而形成品牌优势,垄断国际市场。

2、中国企业的成本压力在加大。大家都体会到近一时期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制笔企业普遍面临成本的压力,从我们最近与很多客户的交流中得知由于塑料成本的快速上升,企业纷纷都在寻找平抑制造成本的办法,大概是四种:一是新的塑料原料的替换,二是上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以上两种是内部挖潜,还有两种是外部挖潜,希望降低墨水和笔头的采购成本。最近温州和广东的客户跟我讲,原来我们用国外厂家的进口墨水,颜色怎么一直在变化?我们准备换方向用你们的墨水。我跟几位老板讲:对方的价格已经给你下调了多少?墨水的成分全部是由石油的副产品组成,国外墨水厂成本没法承受时,降低了墨水的浓度,墨水的变化是你要求降价逼的。同时,国内的制笔厂也在纷纷找低成本笔尖替换瑞士笔尖,现在的主要方向是二个趋势:一是用印度笔头,二是用国产笔头。

3.国外进口配套产品的交货期和资金压力。通常我国制笔企业直接批量从国外进口墨水价格要低些,但交货期为2-3个月,除了配套供货周期外还面临一个资金周期的问题。你开2-3个月的远期信用证,看似货款结算延后了,但静心分析,实际上等于是先付预付款,到货后货款两清的结算方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一个例子:你开二个月远期信用证,向国外购买1000万元墨水,哪怕你在银行信用等级很高,你也得交一定数量的信用证保证金。通常AAA级企业为贷款的30%,就要占用流动资金300万,而银行的开证费、结算费用加300万的二个月资金占用成本要超过3万(如果按照浙江、广东地区民间平均融资成本每年为15%计、资金成本将超过8万元)。墨水到厂时二个月的结算期也到了,余款都要付清(还有境内运输费等等);到达港衔接不周还会产生港口费用。这不是等于买一批货,是现款现货外,还要外加预付款吗?因此,外国买家看似有二个月的帐期,实际上对中国的采购商一点优惠都没有。

4.国内配套企业的优势显现。总结纳诺微公司进入制笔行业以来的体会,中国配套企业在不断进步和成熟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友面的优势:一是产品水平已从接近、达到向超越国际水平发展;二是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三是供货效率优势;四是配套开发服务优势。

上海纳诺微已有多系列配套产品。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包括水性、中性、荧光、白板、记号、金笔、彩色喷印等八大系列七十多个品种,其中书写用墨六大系列。十分感谢宁波贝发集团等一批企业在纳诺微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通过和贝发的全面合作,使纳诺微公司产品在原有纳米颜料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在墨水应用领域的产品档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六大系列产品均可替代进口。并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年产10000吨颜料墨水生产基地,制造全过程

都采用全自动程序化生产技术,以确保产品品质和供货能力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纳诺微产品除国内配套外已远销日本、印度、欧洲和菲律宾市场。

纳诺微产品的成本优势。纳诺微公司致力于发展系列产品为制笔企业配套,替代进口墨水,为中国制笔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做贡献。我曾和贝发集团的邱总交流时讲过,贝发公司如果每年1000吨进口墨水如果全部采用纳诺微产品的话,贝发的采购成本将下降1000万元。这就是纳诺微向贝发的承诺,也是对行业内企业的配套承诺。

纳诺微产品可保障制笔企业快捷高效的供货。一是纳诺微公司墨水的制造规模确立了纳诺微产品的供货保障能力,现在已形成国内企业10天内供货,急用产品5天内供货的供应保障机制。二是不需要制笔厂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去开信用证,同时让制笔企业用于采购的财务成本降到零;三是不需要制笔企业为进口墨水供货周期长而做墨水储备,在仓库中积压流动资金,可做到随要随供,多批次小批量灵活供货;四是可提供制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墨水串换调换,方便制笔企业。

纳诺微公司的开发服务:一、制笔企业都面临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产品功能变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纳诺微公司可配合制笔企业对新墨水品种进行开发服务工作。

二、纳诺微公司现有的墨水检测装备相对齐全,而且在不断更新,有一定墨水配套的经验,业内企业如遇到墨水与笔的配套问题欢迎来公司检测、交流。三、随着企业壮大,制笔厂对外来墨水的品质的检验也逐步从经验判断开始向仪器检测方向发展,我们愿意根据不同企业的市场需要,向中国制笔企业推荐配套与之相适应的检测装备和环境,并提供检验人员技术培训服务。

以上是我在与一些制笔厂老板们交流的感受和我们公司的介绍,我想国产化配套是我们的追求,也是制笔企业的需要,随着配套企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产品水平的不断提高,成本的不断降低,服务的不断完善,国产化配套进程会越来越快,我们也相信,随着亚一、英代等一批笔尖制造厂同时的崛起,中国制笔配套完全国产化和中国制笔业的整体自主研发能力赶上和达到国际水平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概况研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风险特征、发展环境

报废汽车拆解行业概况研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风险特征、发展环境 (二)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 2017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17 亿辆。近十年来增长一直保持在两位数,2017 年增速为11.86%,随着报废车回收率的提升,废旧材料利用率的提供,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汽车报废量预测 中国汽车回收量预测

汽车拆解市场规模预测 2、行业发展趋势 (1)盈利模式向零部件再制造转型 中美汽车保有量水平相近,但拆解企业数量差异巨大,根本原因还在汽车拆解盈利模式不够成熟。到2015 年末,我国报废汽车回收企业才仅603 家,对应美国的汽车拆解行业有上万家企业,差距非常明显,其中我国每年收车10000 辆以上的企业在2015 年仅有40 多家。在补贴较少的政策环境下,零部件再制造是企业生存发展唯一出路。

预计五大总成再制造正式放开之后,企业盈利模式将向零部件再制造转型,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2)后发优势创造行业龙头 随着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利好政策的落地,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又粗犷型作业逐步转向精细化环保型作业,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汽车拆解行业蓬勃发展的经验,中国汽车拆解行业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中国汽车拆解行业起飞后将迅速成熟,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且不会再经历美欧如此长的发展周期。龙头企业的浮现也会更快,呈现出清晰的行业格局。 (3)与互联网融合 汽车拆解企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高低,是要考虑到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发展阶段的,很显然,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跟20 世纪相比早已拥有质的飞跃,甚至在如今移动互联网市场都已基本成熟的情况下,任何产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尤

公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司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物业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经历了20多年,已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有开发商的附属单位到现在的自主营利、自负盈亏,已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其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明显,这期间物业管理企业走过了一段相当艰难的路程。 1994年8月8日,宁波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新街物业管理公司成立,并开始对新街小区实施了物业管理。15年后,物业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主体也在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相关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仅宁波市就有经营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225家,从业人员3.4万余人,管理物业项目(住宅小区、大楼、别墅区)1513个,管理面积9829万平方米,享受物业管理服务住户近60万户,中心城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8%。可以说,物业行业为宁波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绿城物管公司为占领长三角地区市场空间,在05年组建并成立了宁波分公司,经过近四年的运作和发展,风雨之后终见彩虹,但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容乐观,我们只有在不断进步当中,总结经验、找准差距,应运对策,公司才能得以健康发展,才能立于同行业不败之地。以下是我进入公司两年,通过在三个园区一个部门的工作实践中,结合目前物管行业的发展现状, 对我们宁波公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 一、回顾公司的昨天: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宁波物管市场现有经营资质的物业公司225家中,我们绿城宁波分公司也属其中一家,公司成立于2005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当年第一个外接楼盘慈溪清水湾开始,07年又相继接管了新时代小区、聚金家园小区,08—09年外接楼盘紫郡花园、江南一品到内接楼盘桂花园、绿园、皇冠花园等,短短四年公司已经管理13个项目,面积达300万方(包括已签未交付),目前宁波分公司员工已有400多人,发展速度之快足以见证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之大。 二、俯视公司的现状: 宁波公司发展过快,人才出现紧缺;员工主动服务意识缺少、淡薄,员工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强;与同行相比培训力度尚有差距;其次,基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显现出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过快、物业专业人才紧缺: 公司要发展,就要不断地向外拓展,不断拓展的同时,人才应该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然而宁波分公司过快的发展速度,出现物业管理人才的紧缺,熟、懂工程强、弱电,公司内部管理、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硬件管理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才更是稀少,如何提升内部优秀员工及引进同行业中的物业精英,成为了当前公司应该面对的重头问题。 (二)、服务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尚佳,员工的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现状与高端物业相比仍有差距: 1、员工主动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园区除接管较早的新时代、聚金家园、慈溪清水湾和紫郡花

我国彩电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5

中国彩电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本文对中国彩电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彩电业前景广阔,未来的道路越走越宽,特别是中国彩电将从模拟到数字化过渡,数字电视的广播和接收将成为彩电增长的新动力,彩电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从彩电出口方面来看,发达国家彩电生产的战略转移以及我国彩电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也促使我国彩电企业不断扩大出口。 关键词:彩电市场数字电视高端彩电 前言:从1979年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开始至今的20多年,中国彩电行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平均以每年35.9%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这也为中国彩管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由于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城镇家庭的彩电保有量已突破100%,加上中国农村市场需求增长量明显慢于中国彩电企业产能增长速度等方面的原因,从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彩电市场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特别是2000年,彩电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 进入21世纪,由于彩电出口的带动,中国彩电产销恢复增长态势。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彩电产、销及出口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1%、29.3%和61.8%,彩电产量占当年世界1.42亿台的 36.6%。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大国。 一、中国彩电市场的发展现状

1、彩电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近几年,中国彩电行业竞争激烈,每年都有一些竞争力较差的企业被淘汰。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中国从有100多家彩电生产企业到只剩下30余家,而且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截止到2002年,彩电行业前10名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见表一)表一:1999—2002年彩电行业前10名企业产量比重变化(单位:万台) 2、国内七大品牌占据75%的市场份额 从2002年彩电企业销售数量来看,长虹、TCL、创维、康佳、海信、厦华、海尔七大品牌占到总销量的的77.7%。(见图一) 图一2002年彩电七大企业销售情况 3、中国彩电行业产销规模不断扩大 表二1993—2002年中国彩电产销情况(单位:万台)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市政工程大量涌现。有限的城市地面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开始向高空和地下寻求发展空间。目前,各类地下工程诸如越江、隧道、地下商场、地下民防等已随处可见。国外著名的地下工程有法国巴黎的中央广场,日本东京的八重洲地下街等。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是都要进行大规模地下开挖,必然导致大量的基坑工程产生。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综合性的岩土工程课题,既涉及土力学中典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又涉及到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及其对策的研究,将随着土力学理论、计算技术、测试技术以及施工机械、施工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1、基坑工程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40年代,Terzaghi和Peck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大小的总应力法,这一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50年代Bjeruum和Eide给出了分析深基坑底板隆起的方法;60年代开始在奥斯陆和墨西哥城软黏土深基坑中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此后大量的实测资料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从7O年代起产生了相应的指导开挖的法规。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着都投人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基坑工程在我国出现较晚,2O世纪70年代,国内只在少数大工程项目中有开挖深度达10 m以上的基坑工程,而且是在较少或者没有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结构物的地区。8O年代以来,我国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多数带有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随之剧增,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成为基础工程中的新热点。90年代以后,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的课题提出了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提高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的概率仍然很高。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相对较年轻,无论是设计计算,还是施工、监控等方面都处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基坑工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深、差、密、多、低”5个字,亦即我国的基坑越挖越深,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差,四周已建或在建建筑物密集或紧靠市政公路,基坑支护方法多,但是支护的成功率低。因此对于基坑工程还应进行精心设计与施工,提高对支护结构的要求,而且在建筑物稠密地区更应注意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一来,虽然工期和施工费用均要提升,但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性却可以得到相当的保证。 基坑工程分类较多,按照施工工艺大体分为放坡开挖及支护开挖两大类。放坡开挖既简单又经济,一般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选用,但目前深基坑工程大多是在市内修建,基坑较深而场地往往又比较狭小,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通常均采用有支护开挖。迄今为止,支护开挖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主要包括悬臂支护、内支撑或拉锚支护、组合型支护等。支护结构最早用木桩,现在常用钢筋混凝土桩、地下连续墙、钢板桩以及通过加固改良基坑周围土体的方法形成水泥土挡墙和土钉墙等。 2、基坑支护类型 基坑开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其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如何安全、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并根据基坑工程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是基坑工程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基坑支护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水泥土墙、土钉墙、锚杆、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等l6],以下简

当前市场营销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市场营销是企业的一种市场经营活动,即企业从满足消费需求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市场经营手段,把商品和服务整体地销售给消费者。市场营销是包括营销战略决策、生产、销售等阶段在内的总循环过程。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无论从事市场调研、产品开发,还是确定价格、广告宣传,都强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不仅满足消费者已有的现实需求,还要激发、转化各种潜在需求,进而引导和创造新的需求;不仅满足消费者的近期、个别需要,还要顾及消费的长远需要,维护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 市场营销在我国可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计划经济时代是没有市场营销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引导国民消费行为、指导国企生产活动的功能日益显现,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了解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一、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 1.人们对市场营销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20年前,如果你提到市场营销,人们都会感到很新鲜。而今天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多半对“市场营销”、“生产面向消费”、“以消费者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要”不再陌生,有些甚至对市场营销的理论及其发展十分熟悉。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一些企业已经建立起

了完备的市场营销体系,并因此而受益匪浅。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十分浅显,中国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也对市场营销观念的渗入和市场营销理念的建立起了直接的阻碍作用。 近些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从1994年起中国正式进入最具国际竞争力的49个国家和地区之列,2002年中国总体排名在第31位,但中国的市场营销化指标却排名在第49位,成为劣势指标。可见,我国的市场营销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2. 经营观念滞后,营销理念不明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当前中国企业领导者有了一定的市场营销概念,但在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他们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比率却不高。企业的库存过高、丢失市场、竞争力低下、低水平运作的情况仍较多地存在。可以说,在买方市场上,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状态下,在消费者愈来愈成熟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开拓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一方面,企业在改革的攻坚阶段面临着各种深层次的矛盾,造成了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企业也为找不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灵丹妙药而苦恼,为该如何把市场营销的理论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实践,解决企业的问题而困惑。 我国的企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着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更将面临着与国际上的跨国大企业的正面交锋。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的企业从没有竞争、没有市场观念到进入完全的国际竞争局面中,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都没有跟上来。受昔日浓厚的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把营销工作提升到战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由于片源和技术原因,消费者对3D电视接受程度并不高,究竟能否因为3D发展而扭转家电产业的低迷现象呢3D未来发展会依循怎样的轨迹进行凤凰网连线了多位家电专家,也经过多日,还原3D市场现状、一起来解构3D市场的目前与未来。 【市场篇】:外热内冷方兴未艾 今年,尽管如火如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扎堆亮相,仍难掩彩电企业低速增长的光景。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楼市交易逐渐疲软,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家电下乡等宏观政策的刺激作用也在减弱。加上平板电视的大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据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彩电上半年规模基本跟去年持平,液晶市场上半年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液晶电视降价影响。 面对严峻的状况,家电企业都在纷纷寻找出路,试图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解

决困境,3D电视似乎家电企业们集中对焦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从曾创下票房奇迹的《阿凡达》到前段时间热映的《功夫熊猫2》,3D技术带来的三维立体效果让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视觉体验,当前观众对3D的认知率已经高达80%。3D趋势目前应该说是来势凶猛,各个厂商在3D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厂商也希望借助3D这个东风,让自己的大船扬帆出海。 厂家热:为打“未来战” 厂家之所以积极将资金投放3D电视中,提高产品卖点增加利润空间是主要原因。第一,短期利润危机,产品更新需求。各大厂商全力以赴的推动3D市场的发展,表面上是因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3D电影催生了人类对3D的浓厚兴趣,进而引起了企业加大对3D的关注和投入,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完整。要保证价格不大幅度下降,利润空间不受到影响,不断更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卖点,成为各厂商追求的目标。短期内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成为当务之急。因此,3D产业的推动将继续进行。第二,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电视行业无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度浮躁的行业,价格战似乎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方式,因而各厂商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各厂商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采取各种竞争手段,热炒一切可以引起注意的卖点,3D也当之无愧的挑起了新时期的重任。 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3D渗透率已经飙升到%。这个说法得到了厂家的证实,创维品牌管理部总监李从想就向凤凰网透露:“我们今年3D电视的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台,内部产品渗透率将达30%。长远来说,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消费者冷:不想买半成品 跟企业的兴奋相比,2011年的3D电视上半年市场并没有火热。经过笔者多次走访国美苏宁卖场的调查发现,3D电视尽管一直是各大彩电品牌的主推产品,但其销售情况却不如市场预期的那般红火。消费者对3D电视的热情并不是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_方潜生

2012年10月上第41卷第374期施工技术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1 我国基坑工程技术发展二十年 应惠清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阐述了二十年来我国基坑工程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演进,指出了有关水土压力的两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实际介绍了土钉墙、重力式水泥土墙、板式支护结构等支护结构和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关键词]地下工程;基坑;水土压力;设计;施工技术;逆作法[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98(2012)19-0001-05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Ying Huiq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concept and method evolution of excavation engineering of our country in twenty years and pointed out two problems about lateral earth pressure worthy of study.It also described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soil nailing wall ,gravity cement-soil wall ,plate retaining structure and top-dow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underground ;foundation excavation ;lateral earth pressure ;design ;construction ;top-down method [收稿日期]2012-09-20 [作者简介]应惠清,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136********@163.com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我国经济和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工程日益增多。二十多年来我国在基坑工程的分析理论、 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监测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坑工程的规模由中小型基坑发展到大型、超深基坑;运用范围则从建筑、市政工程拓展到桥梁、 铁路、地铁等工程;发展区域也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著名建筑施工专家赵志缙教授曾说:“如果把历史推前20 30年,那时还没有‘基坑工程’这个组合名词”。我国20世纪中有关地下工程专著或教材还很少见,这些年的发展已使基坑工程成为建筑和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几个版本中都把基坑工程置于首位,也显见基坑工程在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 我国基坑工程发展的两个阶段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建设事业高速发展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前提。与此同时,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结构、岩土、材料、施工、 信息等多学科的结合,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为基坑工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在基坑工程技术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大略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 这是一个研究、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大城市的土地日趋紧张,开始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涌现了大量地下工程。而之前的基坑一般规模较小,多为房屋建筑的基础、地下室或城市市政管沟基槽,工程界尚缺乏大型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经验。于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工程技术人员率先开始进行研究、探索和大量工程实践。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的十年,这是基坑工程技术的发展阶段。这十年中,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并开始进行实时的施工监测,以信息化指导设计和施工,并研究开发了基坑设计施工的反分析、环境控制及风险防范系统和应用软件。 我国基坑工程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①第一阶段,在2000年前后颁布了一批有关基坑工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这些规范(规程)总结了我国基坑工程前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电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3D功能会成为未来彩电的标配。但是目前由于片源和技术原因,消费者对3D电视接受程度并不高,究竟能否因为3D发展而扭转家电产业的低迷现象呢3D未来发展会依循怎样的轨迹进行凤凰网连线了多位家电专家,也经过多日,还原3D市场现状、一起来解构3D市场的目前与未来。 【市场篇】:外热内冷方兴未艾 今年,尽管如火如荼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扎堆亮相,仍难掩彩电企业低速增长的光景。由于受到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如楼市交易逐渐疲软,消费者对彩电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家电下乡等宏观政策的刺激作用也在减弱。加上平板电视的大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据奥维咨询的数据显示,彩电上半年规模基本跟去年持平,液晶市场上半年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为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液晶电视降价影响。 面对严峻的状况,家电企业都在纷纷寻找出路,试图挖掘出新的增长点解决困境,3D电视似乎家电企业们集中对焦是一个很好的对象。从曾创下票房奇

迹的《阿凡达》到前段时间热映的《功夫熊猫2》,3D技术带来的三维立体效果让观众有了前所未有的“真实”视觉体验,当前观众对3D的认知率已经高达80%。3D趋势目前应该说是来势凶猛,各个厂商在3D市场,展开新的布局。厂商也希望借助3D这个东风,让自己的大船扬帆出海。 厂家热:为打“未来战” 厂家之所以积极将资金投放3D电视中,提高产品卖点增加利润空间是主要原因。第一,短期利润危机,产品更新需求。各大厂商全力以赴的推动3D市场的发展,表面上是因一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3D电影催生了人类对3D的浓厚兴趣,进而引起了企业加大对3D的关注和投入,其实这个逻辑并不完整。要保证价格不大幅度下降,利润空间不受到影响,不断更新产品技术,提高产品卖点,成为各厂商追求的目标。短期内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成为当务之急。因此,3D产业的推动将继续进行。第二,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电视行业无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极度浮躁的行业,价格战似乎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方式,因而各厂商利润空间非常有限。各厂商为抢占市场空间不惜血本,采取各种竞争手段,热炒一切可以引起注意的卖点,3D也当之无愧的挑起了新时期的重任。 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3D渗透率已经飙升到%。这个说法得到了厂家的证实,创维品牌管理部总监李从想就向凤凰网透露:“我们今年3D电视的产量预计达到200万台,内部产品渗透率将达30%。长远来说,我们还是很看好这个市场的。” 消费者冷:不想买半成品 跟企业的兴奋相比,2011年的3D电视上半年市场并没有火热。经过笔者多次走访国美苏宁卖场的调查发现,3D电视尽管一直是各大彩电品牌的主推产品,但其销售情况却不如市场预期的那般红火。消费者对3D电视的热情并不是很大,购买仍是以液晶电视为主。苏宁卖场索尼电视专区的销售人员向笔者道出个种原因:“其实厂家一直在推3D电视,运用降价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但是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深基坑支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钟 (中建一局西诺公司,北京) 1 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土木工程活动促进了基坑工程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本世纪,随着大量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基坑工程这一古老课题,使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得以出现与成熟。 在本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在以后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研究,并不断地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基坑工程在我国进行广泛的研究是始于80年代初,那时我国的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基本建设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相应地基础埋深不断增加,开挖深度也就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90年代,大多数城市都进入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阶段,在繁华的市区内进行深基坑开挖给这一古老课题提出了的新的内容,那就是如何控制深基坑开挖的环境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深基坑开挖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许多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众多新的施工工艺也不断付诸实施,出现了许多技术先进的成功的工程实例。但由于基坑工程的复杂件以及设计、施工的不当,工程事故发生的概率仍然很高。 任何一个工程方面的课题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不断相互促进的成果。基坑工程的发展往往是一种新的围护型式的出现带动新的分析方法的产生,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而走向成熟。早期的开挖常采用放坡的形式,后来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放坡面空间受到限制,产生了围护开挖。迄今为止,围护型式已经发展至数十种。从基坑围护机理来讲,基坑围护方法的发展最早有放坡开挖,然后有悬臂围护、内撑(或拉锚)围护、组合型围护等。放坡开挖需要有较大的工作面,且开挖土方量较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至今仍然不失是基坑围护的好方法。悬臂围护是指不带内撑和拉锚的围护结构,可以通过设置钢板桩或钢筋混凝土桩形成围护结构。它也可以通过对基坑周围土体进行南改良形成,如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结构。为了改善悬臂式围护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满足较深基坑的支档土体要求,发展了内撑式围护和拉锚式围护结构。为了挖掘围护结构材料的潜在能力,使围护结构形式更加合理,并能适合各种基坑形式,综合利用“空间效应”,发展了组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浅析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析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电子信息 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电子信息。它有三大背景,即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高密度存储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在各领域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形成的。电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打破了长期以纸制为载体进行传播和存储一统天下的局面。代表了信息业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产业,即电子信息产业工程是利用计算机等进行信息的获取,控制和处理。主要研究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电子信息涵盖诸多领域,甚至在军事现代化改革方面都是通过电子信息进行数据的传播,运用和控制,甚至对信息的保密,信息安全也提升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数字经济,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知识产权,量子通信等都离不开电子信息的技术。 电子信息首先要弄清楚信息是如何获取,传输,运用和控制的,然后再讲弄清楚电子信息所依赖的设备和信息系统搭建。所以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电路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如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然后进行设计,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发展,产业转型,产业升级,创新等几乎各行业对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需求都存在很大的缺口。正因为电子信息高度发达,电子商务也日新月异,从而也催生了现代化的国际物流服务,24小时送达,机器人分捡,无人机,物联网等,甚至出现了无人超市,无人餐厅等,这都依赖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目前上市的电子信息行业的公司中,规模较大的前5家分别是东方财富,紫光股份,中国长城,三七互娱和浪潮信息。2015年上半年,电子信息行业达到了峰值,也就是这个时间点之前,市场的景气化程度是相当高的。之后处于调整过程,这与整个经济发展环境有关,但是未来电子信息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没有电子信息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化的发展,没有前进的方向,所以信息是基础。但是在电子信息泛滥的今天,如果更好的利用这类信息,自媒体大行其道的背景下,质量参差不齐。 二.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分为三大类:投资类,消费类和电子元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光纤通信,数字化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的兴起,使得电子工业迅速成长为高技术产业。对军事领域产业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作战指挥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无线电通信成为基本的通信手段,利用电子技术,通过由通信,雷达,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己内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二、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为: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占总消费量的25%,尼龙6纤维占总消费量的75%。在尼龙6纤维的消费量中,民用丝(包括运动服、休闲衣、袜子等)的消费量占47%,地毯的消费量占30%,工业丝(包括帘子布、渔网丝等)占23%。在我国,尼龙6纤维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6.2%以上,尼龙6工程塑料占12.2%以上,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不大,约占1.6%。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487.2万吨,巴斯夫、帝斯曼和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5.1%、12.6%和7.7%。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的两套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才使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生产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为48.7万吨/年。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法生产工艺。

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

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将出台 为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今明两年,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国促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为深化试点工作,强化示范引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的协调指导,严格安全、环保标准,完善回收和销售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再制造典型企业;同时推动工程机械、机床等产品再制造,提高技术水平,扩大推广应用。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说,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一般只是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目前,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超过1400亿美元,其中美国再制造产业规模最大,超过1000亿美元,而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占三分之二以上,约700亿美元,美国有近50万人从事再制造。江国成 2010年5月10日下午,湖南省发改委在长沙市五华酒店成立了以徐滨士院士为组长的专家评审组,就《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再制造产业发展思路与发展规划》进行评审。省发改委副书记、副主任袁乾培,省社科院院长朱有志,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省发改委环资处处长罗宏,浏阳市委常委、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工委书记黄阳,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主任寻院豪等参加评审会,省发改委副巡视员王亮方主持专家评审会,十四位在再制造产业发展中具有权威和学术成果的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审,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陈朝晖代表管委会对发展规划进行答辩。 专家组认为,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湖南省探索建设两型社会的新平台,是湖南省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在发展以再制造产业为主要采用的循环经济中抢先把握机遇,扎实推进实践,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建立和发展再制造产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长株潭地区是湖南装备制造业的主要聚集地,工程机械、汽车零配件产业是长株潭两型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是以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配件为主导产业的特殊工业园区,产业基础和未来的发展都具备建设和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专家组建议,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提出“十二五”期间拓展到12平方公里的再制造产业聚集区,主动推进建设再制造十大中心,国家级、省、市应积极鼓励支持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按照本规划方案实施和发展再制造产业,使之成为湖南和全国发展再制造产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与会专家一致认可我园再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技术产业化、产业集聚化、集聚规模化、规模园区化、园区科学化”的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园区+中心+企业”的发展模式可行,规划的观点正确,基本数据真实可靠,规划文本结构合理,填补了国内再制造产业基地规划的空白。建议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适当的修改,特别是从全寿命周期理论、社会责任和尺寸修复法、功能恢复法的角度进行修改,并根据浏阳实际分期分阶段实施,以此提高规划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桥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桥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摘要:本篇从桥梁入手,简单概述了桥梁的意义;它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桥梁的基础构造,特点及流程;它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和它的发展前景。说明了桥梁事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因此身为土木学子的我们更应该从现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跻身土木事业而奋斗! 关键词:石桥,木桥,浮桥,石拱桥,索桥,钢架桥,主跨径,支座,桥墩,桥台,平梁,悬臂梁。 交通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桥梁又是公路,铁路,农村道路以及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上,桥梁的造价平均仅占公路总造价的10%~20%左右,在国防上,桥梁是交通运输的咽喉,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上,每当运输工具发生重大变化,对桥梁在载重、跨度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便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公路施工中,桥梁往往是全线通车的关键。桥梁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生活及发展必离不开衣食住行.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出行逐渐成为人们的必然行为.这就自然地要求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要跟上历史的脚步.下面我就单纯地分析一下桥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桥梁本身只是人类用于跨越障碍的建筑物.古代,用于民称"梁"用于战称"关梁".<<诗经-大-大明>>中"亲迎于渭,造舟为梁"意即用船架了一个浮桥."梁"字左为水之形,右为刃示刀身,木示材质.梁以"刀"为形,以木搭建,跨水而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的作用也与时俱进,增添了不少功能,而且对它的基础作用以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自然也就承担了不少以往的责任.比如景观,人文等及反映科技经济水平等.下面单纯地就的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从古代的木桥,秦汉以后的石拱桥兴起,则古代匠人创了千姿万态的石桥,构成和谐绚丽的景色.除使当时人们通行之外,平添了不少美景以供行人欣赏.可知,忆古诗中常有飞桥,虹桥,曲桥之喻,《清明上河图》中的木虹桥,结构巧妙,景观更绝. 我国古代在桥梁建筑上,可谓起步早且集功能,美观,艺术与一体,这跟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世界我们古国之一有非常的关系。单就桥梁讲我们的祖先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曾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根据历史记载远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宽阔的渭河上就曾出现过浮桥。鉴于浮桥的架设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常被用于军事,汉唐以后,浮桥的运用日趋普遍。在拱式木桥中,宋代虹桥(1032-1033)构造奇特。宋代画家张端在其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的虹桥。该桥梁采用两套木拱(一套由3根按样形布置,另一套由5根短木组成)并配以横木形成稳定的拱架。后这一桥式又被广泛借鉴,如始建于明庆隆四年(1570年,1745年重建,1986年重修)的浙江泰顺县泗溪东桥,以及建于1802年的浙江云和梅桥(跨度为33.4米)等。尽管历经风雨,至今仍保持原貌,其他造型的桥数不胜数,下面仅列举数个典型的。例如,甘肃魏源灞凌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全长约40米,从两岸向跨中以四层悬臂梁伸出,跨越12米;兰州握桥(又名卧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清代两次重建现已不存),此桥由两岸向内斜上伸出重叠的悬臂梁各五层,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