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钟、水钟和沙漏介绍

流体钟、水钟和沙漏介绍

流体钟、水钟和沙漏介绍
流体钟、水钟和沙漏介绍

流体钟

西汉漏壶

流体钟包括水钟和沙钟。水钟和沙钟都是使用一定数量的流体(水或沙),测量流体在特定方式下特定数量的流动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固定的时间间隔。这类不依附于天文现象的“漏刻”计时仪器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铜壶滴漏”就是一种水钟。中国现存较早的一件漏壶制造于西汉时期。漏壶呈圆筒形,三蹄足,近底部伸出一细管,壶盖和提梁上开有长方形孔,便于布置刻箭。刻箭立于浮标上,能随漏壶内水面的升降而上下移动,以此来指示时间。在更早的周代,已设有专职管理漏壶的官员,且已注意到外界温度对计时精度的影响。为了保证精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响,甚至采取了“温度控制”措施。如《周礼》一书记载,“挈壶氏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水钟

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据埃及朝官阿门内姆哈特的墓志铭记载,此人曾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发明了水钟,一种“漏壶”。容器内的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据此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这类时钟对祭司特别有用,因为夜里他们需要了解时间,不致错过在神庙内举行宗教仪式和献技活动的既定时刻,现存最古老的水钟是阿孟霍特普三世

(公元前14世纪)统治时期的产物——1905年在凯尔奈克的阿蒙神庙发现了它的残片。

沙漏

明代詹希元曾经设计制作了一种用流沙来带动的计时工具。沙漏能够避免因漏壶中的水在严寒时会结冰而无法使用的缺点,可以常年顺利地使用。它是根据沙流量的多少来计量时间的,这和漏壶中根据水流量计测时间是类似的。

但是由于沙的流动不像水流那样连续流畅,影响沙流速度的也有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而沙漏又不能像漏壶中那样采用多壶连用或恒定水位等减小水速变化的方法来使沙流速度基本不变,其计时精度可能比不上漏壶,比水运浑象也可能要低一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