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


【红楼梦研究】自考大纲

作者:华东师大 发表时间:2005-7-20 11:57:00



《红楼梦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曹雪芹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有着巨大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红楼梦》,无论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形成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和范围
本课程以研究《红楼梦》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为主,考生应充分重视学习并钻研这部现实主义杰作的思想价值,作用影响、及其卓越的艺术巧,以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规律,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红楼梦研究的教材、学习方法和要求
(一)考生应熟读《红楼梦》原著。由于版本复杂和借书困难,指定两个读本:曹雪芹、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20回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20回本。教材选用华东师范大学版邸瑞平著《红楼撷英》
(二)研究范围的四个方面要求如下:
1.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将成为自学考试的主要内容,考生应对这一专题有较深的理解和领会,在深入思考及钻研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能力及鉴赏水平,掌握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并能写出有一定质量的研究心得体会。
2.作者曹雪芹的研究。这一专题有助于理解《红楼梦》的时代背景及创作情况,考生应根据大纲要求,阅读一定的专著和论文,了解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的研究概况,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其他如红学史的研究,成书过程及版本研究两个方面,考生可根据大纲要求,适当参考一些资料,了解这两方面研究之概况。
三、自学和考核内容
(一)《红楼梦研究》基本分叙为二十二个专题
1.红楼述略
2.红楼梦一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3.方兴未艾的学科——曹学
4.主题的多义性
5.孤标傲世借谁隐
6.贾宝玉论
7.红楼梦心理描写新探
8.封建末世女强人王熙凤
9.红楼梦语言的魅力
10.红楼梦的虚化艺术
11.结构的宏观及微观
12.千红万艳的悲剧形象
13.光景常新说不尽
14.肖像及细节
15.

红楼梦的共同美
16.红楼梦的悲剧价值
17.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
18.大观园的春夏秋冬
19.艺术的威力(《红楼梦》写情)
20.红楼梦艺粹(精彩章节赏析)
21.红楼梦和电视剧
22.红楼梦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二)分述前15个专题的内容梗概,1至16部分自行涉略
l.红学述略——《红楼梦》继承了我国文学的优良传统,而又加以创新和发展;这朵东方奇葩独步世界文坛,放射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的光焰,人们面对它会油然而生起一种庄严的民族自豪感,毛主席曾把它和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列。
(1)何谓红学
(2)《红楼梦》是最富有弹性的一本书,它能给不同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的人以不同层次的艺术享受。
(3)《红楼梦》是一本问世以来经历最复杂的书。两百年来或被严行禁止,或被阉割除饰、有人则侈谈风月繁华以突出其色空梦幻;有人则进烦琐考证加以附会穿凿,续貂学步,名目繁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歪曲禁止不了的,它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热爱和推崇!近年来红学研究在马列主义领导下,取得了更为重要的进展。
(4)《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它的艺术成就与其称之为宝库,不如尊之为土壤,因为它有着不尽的再生力量。
(5)《红楼梦》愈来愈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有英法俄日德等十几种文字,四十几种版本,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应使之进一步传遍寰字。
(6)《红楼梦》所激发起的爱国主义及反封建的思想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语言。
2.《红楼梦》一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其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在中国文学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带有民族特色,富于中国气派,曹雪芹在传统文化厚厚的沃土中孕育成熟之后,在脱离母体之前,做了最合理、最科学、最积极的选择,他负责地考虑了在三千年悠久的优秀文化之后,究竟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迈出什么样的步子,他以雄视百代的气魄,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创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曹雪芹发扬了以亲身体验过的生活为创作基础的这种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红楼梦》虽然是带有自传色彩的说,但它是作者对生活加以提炼、概括,并通艺术的想象和虚构所创造的文学作品。
(1)曹雪芹反对题材因

袭,《红楼梦》艺术地再现了十八世纪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丰富、深刻、宽广的程度,不能不数曹雪芹为前无古人。
(2)全书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作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解剖,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同时指出了新生力量的可贵及惨遭毁灭的痛惜!
(3)全书对妇女命运、爱情婚姻、表观出深刻的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理解女性的灵魂,《红楼梦》的悲剧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4)曹雪芹纵向寻求、横向借鉴,他能让性格鲜明的典型形象,成群地跃出文学的地平线,在家庭琐事,闺阁闲情的描述中,展现出不平常的思想意义,他为人类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曹雪芹打破了大量流行的“才子佳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小说模式,他对公式化、概念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红楼梦》形象地独标出他的风格和见地。
3.方兴未艾的学科——曹学
曹学是随着红学发展,分化而出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经过长期探索,但犹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它与红学有联系,但侧重面不同。它是我国文学、史学、传记学园地的新葩。
(1)何谓曹学
(2)曹学研究包括曹家上世情况,诸如籍贯、出身、官职、家族情况,曹家与清皇室的关系、曹家与江宁织造、康熙皇帝与曹寅、曹家败落原因等。
(3)曹学另一主要内容为曹雪芹生平的研究,包括名、字、号、生卒年、生活经历、佚著遗物和有关文物等。
(4)曹学应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基本原则进行研究,力来简要,避免烦琐考证。
(5)曹学研究应有助于理解《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探讨《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有助于研究《红楼梦》的创作情况。
4.主题的多义性
《红楼梦》的主题如何?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至今已有多种不同的结论,这一文学现象发人深思,《红楼梦》内容宏富、意旨深远,结构复杂,所以它的主题几乎不能用单一的概念可以说得清楚,即使已经做到了深入的开掘,也只能说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为多数人所承认而已,《红楼梦》的主题有着不凡的独特性。
(1)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这部书反映了十八世纪中叶封建末世的诸种社会矛盾,以及虚伪吃人的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道德标准,误尽人才的科举制度,都真实地、艺术地反映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荣宁两府宛然封建政权的缩影,通过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充分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腐朽本质,显示出以四大

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必然没落衰亡的命运,《红楼梦》里所反映的多种矛盾都和四大家族的兴衰交织在一起,因此实际上是写了那一历史时代的全貌。
(2)爱情主题说
(3)反封建的政治主题,宝黛爱情悲剧说
(4)十二钗悲剧说
(5)青年女性普遍悲剧说
(6)妇女问题说
(7)贾宝玉叛逆道路说
(8)子孙不肖后继无人说
(9)第四回总纲说
(10)封建主义“崩溃”说
(11)政治历史小说论
(12)爱情掩盖政治说
(13)影射曹家败破反皇权主题说
(14)理治说
(15)色空说
(16)三线结合与三重旨意说
(17)主题多义性说
(18)透过社会病情和生活梦想的描写,提炼人生哲理和探寻生活真谛说
(19)新旧两种事物及其代表人物的双重悲剧说
(20)主题流动说
5.禀赋优秀传统文化而生之林黛玉。曹雪芹所塑造的众多小才微善的女儿,几乎都与作者文学的深厚休养有关,他把善良、刚直、含蓄、深沉、洒脱、豪放等优秀品格给予了所喜爱的人物。这是一种长期积累之后,朝夕揣摩之中的一种豁然领悟,聚集起来成了林黛玉等众多女子形象。她们不仅是天地山川精华灵秀之所钟,而且又受着源远流长文化艺术之熏陶,加以作家个人强烈之感受,融为一体之后的再生。
(1)曹雪芹把林黛玉介绍到这个世界中来时,可以说集中了他所有的才华和智慧。他用优选法把封建时代文人蔑视权贵、坦荡率真、聪颖俊逸、高雅倜傥等等难能可贵、为人所称道的品格气质集中起来,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等艺术经验都调动起来,完成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林黛玉。
(2)对于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作者感到了实写的困惑和局限,他采取了国画中的写意笔法,使这一形态永远具备空灵变幻的美和难以捉摸的态。
(3)一个无法抗拒命运的形象——落花。愈是易处逆境,愈能不屈的反抗,愈是被人践踏,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传统中禀承的品格和气概,它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醒郁的芳香!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纯真。
(5)肩负着几千年来伟大孤独和寂寞的诗人。
(6)林黛玉的爱情生活——它是作者从所有爱情描写的花圃中,采集了无数花粉,从而酿成的一种新型香蜜,它谁都不是,而是它自己。
(7)林黛玉之死。
(8)曹雪芹之写黛玉是一种独创,这是创作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诞生。
6.贾

宝玉论
对于贾宝玉的评价,确实众说纷纭,但我们应该承认他是一个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贵族公子。他的理想追求、生活道路、思维方式,都闪耀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新的光彩。
他是贾家的嫡系,在他身上寄托着这一家族的希望。珠围翠绕,锦绣丛中成长起来的贾宝玉身上,有着浓厚的贵族公子哥儿的气息,他所以能“在内帏斯混”是因为他有两层庇护,一是贾母,二是王夫人。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是影响宝玉性格发展的主要因素,他的一些越出封建礼教界限的思想和行动,有了赖以生长和发展的温床。他从小在姐妹丫环中生活,使他觉得:“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在那”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桎梏下,这种石破天惊的立论,表示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和反抗。他平时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因此能
较少地沾染上斗鸡走马、问柳评花种种纨绔恶习。在人生道路这一根本问题上,恰恰与封建家长的意愿背道而驰。他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不爱读圣经贤传,而且还把“凡是读书上进的人”都称作“禄蠹”,而贾家统治者则随时随地都在考虑着如何将他“规引入正”走到“重整祖业,克振家声”的轨道上来。他几乎是没有自由的,贾政对付宝玉跨出封建藩篱的思想和行为,竟实行了暴力的封建管制,封建势力愈是交替着使用软硬兼施的两手,就愈发促进了宝玉叛逆因素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他与林黛玉的相遇相爱,更坚定了他对封建思想的叛逆。他们的爱情,始终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淫威下,痛苦的,曲折地发展着,虽然这种爱情是有一定的缺陷的,但它毕竟代表了那一时代迫切而又广泛的历史要求,对封建礼教及婚姻制度等都产生着深刻的批判作用。
严酷的现实对宝玉的性格来讲,无异是一付催化剂。晴雯、黛玉之死,使“爱博而心劳”的宝玉感到“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终于不顾天恩祖德,抛弃功名富贵,娇妻美妾,“仰面大笑”地走出了荣国府这座樊笼,以循入空门表示对封建主义的决裂。在宝玉身上虽然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究竟体现着进步的民主性与腐朽的封建性的矛盾和斗争,体现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因此这一形象对读者的启迪作用弥足珍贵。
(1)出场的悬念和形象的不凡
(2)宝玉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
(3)严酷的现实是性格发展的形成的催化剂
(4)宝玉的精神寄托和社会影响
(5)爱博而心劳
(6)叛逆性格形成总述

(7)贾宝玉面面观
7、红楼梦心理描写新探
红楼梦》的心理描写非常逼真细腻,表现出人物四时朝暮风霜雨雪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书中人物思想感情的流露,几乎不是单纯的,甚至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比如平儿理妆时宝玉的心情主要是喜,但又混杂着同情、慨叹、惋惜、如愿以偿和机遇难得等等,随便分割或突出其中某一部分,都会出现不真实或简单化的毛病,曹雪芹笔下的心理活动,确实具备浓淡深浅诸般色调,这是一个比海洋、天空更大的大千世界。
(1)具有民族精神和气派的心理描写
(2)符合审美欣赏习惯的咏怀式
(3)具有生活依据和梦幻式
(4)淋漓尽情的独白式
(5)复杂微妙的交叉式
(6)委婉曲折的潜流式
8、封建末世的女强人王熙凤
曹雪芹以艺术家的天才手段,把王熙民塑造成文学史上最有时代特色,最有思想深度,最有艺术光彩的动人形象。她同样也是“薄命司”中的座上客。
(1)她的出场为先声夺人式,作者用浓墨重彩正面描写了人物的服饰、体态、言谈、举止、神情、韵味,而且多次用笔,反复皴染,写出一个光茫照人、华贵艳丽的形象。
(2)模样儿极标致,言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男人万不及一的王熙凤,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游刃有余地手操胜券,掌握主动。作者从一开始就采取非凡手法,通过“设局”、“协理”、“弄权”等大关节,把王照凤性格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同时抉发出来,表现出女强人的特征。
(3)不理解环境的典型性,也就不能理解形象的典型性,封建末世货币经济发展的时代折光映照着王熙凤的形象,她表现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
(4)凤姐是纵情享乐的少妇,她常常越出封建礼教的限界,表现出肆无忌惮的苗头,这是一种新的畸形。
(5)虽不知书却能达理的凤姐,表现出卓越的才干,有些属于传统范围,有些反映了时代的新特点。
(6)王熙凤悲剧结局的深刻意义。
9、《红楼梦》语言的魅力
《红楼梦》艺术语言的功力,很难用某一种风格一言以蔽之。铺陈需要绚丽多彩,嘲讽需要嬉笑怒骂,抒情需要深沉隽永,叙述需要流利畅达,可以说应有尽有。曹雪芹是进入语言自由王国的人,他的语言是表达他生命的工具,到了曹雪芹的手中,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通过作者的叙述和描写,一切情景如画图般呈现在读者的目前,人物对话更是充满了个性美,茅盾曾盛赞为:“几乎

隔房可辩其为何人口吻。”至于诗词等韻文,曹雪芹不仅用它来表达内容,而且用来刻划人物性格,这种创造性的用笔,和其他古典小说相较,确实独树一帜。总之《红楼梦》堪称语言的海洋。
(1)红楼梦是语言的海洋
(2)描写逼真的传神美
(3)漫画笔意的幽默美
(4)人物对话的个性美
(5)蕴藉含蓄的回味美
(6)无懈可击的准确美
10、《红楼梦》的虚化艺术
“虚化”艺术是曹雪芹从古典诗歌那里嫁接而成活的又一新品种。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司空图的“离形得似,庶几斯人”等,都对虚化艺术起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意美感移植到小说中来后,它的卓绝处是不停留在艺术形象本身给予读者的美感力量上,而是十分重视欣赏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让读者以自己不同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于“虚”处去生发,去补充作家所创造的形象意境,这种深刻的触发作用,能使作品的艺术生命生生不已,光景常新,流风余韵,历代不衰,产生出神入化的效果。
(1)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中,抓住了审美对象的精神本质和最主要的特征后,这极少的具体启示可以留下极大的回旋空间。
(2)在景物描写中能提炼出最得神的几笔,笔下所遗,都会由读者的审美想象加以贯穿,促使读者张开那再创造的彩翼。
(3)写情也不应处处求显,而是东云出鳞、西云出爪,把深刻的认识和缜密的思考都浓缩提炼成一小撮结晶时再奉献给读者。
11、结构的宏观及微观
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几乎是没有办法把它截然分成段落。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请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互相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外每一个人物又几乎都有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有了网状的美誉,但它不是一般的网,而是多面、立体,千孔万目的庞大结构。至于如何把全书划分段落,虽然争议不少,但一般认为,一至五回形成相对独立的整体而绾冠全书,以下几大段之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界划”之周密。
(1)结构形式取决于内容表达的需要
(2)严谨不失和谐,缜密不失自然的独特形式
(3)绾冠全书的前五回
(4)全书大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5)微观结构

(6)结构与时间表
(7)尺水兴波
12、于红万格的悲剧形象
(1)贾氏四春
(2)史湘云与妙玉
(3)秦可卿与李纨
(4)红楼二尤
(5)紫鹃与晴雯
(6)小红与司棋
(7)袭人与香菱
(8)秋纹与翠缕
13、光景常新说不尽
(1)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曹雪芹写出成百成群的逼真鲜明的性格,“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的,这是中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成就。
(2)一千字里的巨大容量——由于作者的艺术启迪,我们会透过人物性格的表层,发现蕴藏在人的性格深层结构中的更为丰富复杂的矛盾因素,焦大的性格世界,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各种矛盾的张力场。
(3)曹雪芹首先从理论上确定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是单一的畸形化,而是正反各种因素组成的复杂体。他塑造出一系列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美恶并举”的真实的形象。他笔下的正面和反面人物几乎没有只反映社会关系一个方面的抽象化的形象,这正是他有别于平庸的作家的地方。
(4)性格两重组合达到完全和谐的最高境界,即“美丑泯绝”时,常常因为性格中孕含着的无限矛盾而引起见仁见智大不相同的结论,甚至争论上百年也说不尽性格之迷。《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就是这种具有高级审美意义的典型。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不同视角的转变,会射出不同的性格折光来,使有限的笔墨展现出无限的内涵,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美学的光辉。
14、肖像与细节
(1)肖像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意义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肖像描写的几种手法。
(3)细节的作用。
A、艺术形象塑造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作品的成败,而真正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一例外都是生活所赋予的,作家必须十分熟悉他所写的对象,不能只看到他的正面,还要看到他的侧面、背面。因此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中,负有神圣的使命。
B、写环境除大处着笔外,还有细处落墨,作者把纵横上下,出没左右,穿行中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用细节描写,—一加以展现,活画出那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
C、写情节方面,除大起大落的主动脉外,那千丝万缕的筋络重重迭迭,每一个在情节发展中的细节,都有过渡的作用,犹如一座小桥,可以带读者到达柳暗花明的彼岸。
15、红楼梦的共同美
(l

)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阶段之间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美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红楼梦》所以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阻隔,冲破阶级、民族的局限,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共鸣的原因。
(3)《红楼梦》中表现出进步的美的政治道德观,尽管不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但它代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直到今天仍有吸引和激励着我们的力量。
(4)曹雪芹不仅发现了美,欣赏了美,而且创造了美,读《红楼梦》可以直接获得美感享受。
(5)是否有政治上无害,而对生活上、精神上有益的篇章?思想和艺术研究的参考书目
(1)《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
(2)《红楼梦论稿》蒋和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增订再版;
(3)《说梦录》舒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
(4)《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蔡义江,北京出版社1979年出版。
(三)作者曹雪芹的研究
1、曹家的上世
2、曹家鼎盛时期
(1)曹家与江宁织造
(2)康熙与曹寅
(3)曹家在江苏的社会活动及势力范围
3、曹家的败落
(1)雍正对曹家的态度
(2)曹頫在江宁织造任上被撤职抄家的原因和始末
4、曹雪芹的家庭
(1)曹雪芹为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2)曹雪芹的父亲,学术界有三种见解:曹頫之子,曹颙的遗腹子、曹颙之子。
5、曹雪芹的生卒年
(1)生年
A、乙未说(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
B、甲辰说(1724年雍正二年)
C、辛卯说(1711年康熙五十年)
(2)卒年
A、壬午说(乾隆二十七年1763年2月12日)
B、癸未说(乾隆二十八年1764年2月1日)
C、甲申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3月20日}
6、曹雪芹的生活经历
(l)曹雪芹是在南京长大的
(2)曹頫被抄家后曹雪芹回到北京
(3)曹雪芹在北京的交游——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与郭氏兄弟缔交、与郭敏、郭诚、张宜泉的交游,迁居北京西山前后的生活情况
(4)曹雪芹的生平事迹与才情风貌
(5)曹雪芹中年重返南京的问题
(6)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地
7

、曹雪芹的佚著、遗物和有关文物
(1)《废艺斋集稿》的问题
(2)书籍问题
(3)画像问题
【作者曹雪芹研究参考书目】
(1)《红楼梦新证》周汝昌,棠棣出版社1953年9月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 6年出增订本。
(2)《曹雪芹小传》周汝昌,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出版
(3)《曹雪芹家世新考》冯其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
四、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本课程考试试题主要题型举例
1.填空题
(1)红楼梦是一部( )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作品。
(2)《石头记索隐》为( )所著,它是旧红学的一部名著。
(3)鲁迅认为《红楼梦》一书“在中国底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 )。
(4)( )十年辛苦不寻常(脂本《石头记》回前诗)。
(5)《红楼梦》后四十回为( )和高绍所续。
2.单项选择题
(1)第28回的《红豆曲》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演唱者为( )。
(2)第五回《红楼梦曲 聪明累》云:“机关算尽大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咏叹的是( )
(3)24回跑到舅舅卜世仁家借帐的外甥是( )。
(4)45回《秋窗风雨夕》的作者为( )。
(5)贾赦所生之子是( )。
3.双项选择题
(l)大观园的小姐中既有擅长绘画的,也有精通画论并掌握一系列绘画知识的,她们是( )( )。
(2)65回被贾琏、贾蓉诓骗至小花枝巷的一双薄命女儿为( )( )。
4.判断题√或х
(l)90回咏柳絮的《唐多令》中写到:“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你去,忍淹留!”这缠绵的句子,乃是才女史湘云的佳构。(

(2)“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无玉痕?”这两句咏白海棠的诗句为宝钗所作。( )
5.简答题
(1)为什么说曹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正确研究途径应该怎样?
6.论述题
(1)贾宝玉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是什么?试加以综述。

第一讲 (自序)
一、红学

华亭朱子美先生(名叫昌鼎),喜读小说,自言生平所见说部有800余种,而犹以《红楼梦》最为笃嗜。精理名言所谈极有心得,时风尚好讲经学,为欺饰世俗计,惑问:先生现治何经?先生曰:吾之经学系少三曲者。惑不解所谓,先生曰:吾所专攻

者,盖红学也。

(一)《红楼梦》是最富有弹性的一本书,它能给不同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的人以不同层次的享受。譬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87回)

(二)曹雪芹是最善于从优秀古典文学中汲取积极营养的作家。他几乎把历代文化的精华各类文学的技巧一起抓在手里,自然而然地融化在艺术形象的创造之中。(72回曹雪芹写鸳鸯根源,是熟读《孟子》若决江河……莫之能御)(30回,言简意明。69回……把春天来了,春夜洗雨化在红楼梦语言中)

例:《上邪》——司棋秉赋上邪精神而生。60、71、74、92回写她。

司棋:有主见,有魄力又有些霸气的女孩,敢爱敢恨敢骂敢打

74回,司棋被赶出大观园

92回,有了结果,司棋的表兄来找她,司棋在外日子过得非常难,因不服于母亲之命而撞墙自杀。其表兄殉情而死。

24回,曹雪芹融化《战国策》写贾芸,找其舅舅卜世仁。

(三)红学史。红楼梦是一本问世以来经历最复杂的书,200年来或被严行禁止,或被阉割涂饰,有人侈谈风月繁华,以突出它的“色空梦幻”,有人则进行繁琐的考证,加以附会穿凿,续貂学步,名目繁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歪曲禁止不了的,它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热爱和推崇,近年来,红学研究在马列主义引导下,取得更为重要的进展。

红楼梦续书有25种,如《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等等。所有的续书都忠于一个主题:贾黛二人终成眷属。“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鲁迅)“必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鲁迅的《坟》——《睁着眼看》)

《红楼梦补》为黛玉昭雪,把宝钗打下去。

1、旧红学:(索隐派)蔡元培

红学史:

2、新红学:(考证派)胡适

旧红学索隐派:求索本书索隐之事,求索本书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爱情掩盖政治,是索隐派的主要中心。

几个说法:

1、顺治和董鄂妃

2、夺嫡和雍正(这种说法十分茺谬)

3、蔡元培说法:隐喻康熙朝的政治。吊明之王,揭清三失,宝玉是国玺。

新红学考证派:1、自传说用《满洲八旗氏族通》跟贾家的世系对照,得出结论证明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红楼梦就是曹的自传。这样牵强附会画蛇添足,大大缩小了《红楼梦》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缩小了,典型意义降低了。

胡适对《红楼梦》的四种贡献:

1、胡看到的这本书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家世

兴衰的密切关系

2、他提供了几本脂评本

3、他提出后四十回非出自曹雪芹之手

他提供了曹的三个好朋友:敦敏、敦诚和张宜泉

《庸闲斋笔记》(陈其援著)说:“淫书以红楼梦为最”因为它令人目想神游而意为之夺,大盗不操干矛。

《亭考古札记》说: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爱之欲其生:

1、有人考证薜宝钗嫁给贾雨村了(第一回贾作了首诗)

2、秦可卿是跟贾晋私通。(第五回)

3、认为贾母还有个老情人张道士。

(四)红楼梦是一本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它的艺术成就与其称其为宝库,不如尊之为土壤。因为它有着不尽的再生力量。

(五)红楼梦越来越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有13种文字,(为朝鲜、越南、泰国、印度、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四十多个版本,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学珍品,应使之传遍环宇。

(六)红楼梦所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反封建思想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语言,茅盾在商务艺术馆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进行学术交流以《红楼梦》为最好,香港《明报月刊》登大标题“国共两党合作研究红楼梦”与台湾共同研究之原因:1、认为红楼梦是最宝贵的文学遗产,台湾也这样认为。2、我们认为《红楼梦》是反封建、暴露封建社会罪恶本质的,台湾也这样认为。大家共同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七)电影

1、改编成电影不能丢掉名著本身所拥有并为几代人所承认的艺术的韵味。

2、必须打破原著的均势,重新布局才能完成转换工程,让名著在新的文学式样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3、必须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要求

4、反应古人是为了今人,必须注意现代意识的渗透和强化,对于时代的脉搏和群众的要求应该有所理解。




第二讲 结语
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一、曹雪芹反对题材的因袭,红楼梦艺术地再现了18世纪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丰富、深刻、宽广的程度不能不数曹雪芹为前无古人,他对那一社会的爱情、婚姻、妇女问题、道德法律、思想观念、文化宗教等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并给予艺术的判决。

例:16回,贾琏说皇帝“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1、2回,贾雨村(贤孝才德)之描写,贾政

3、4回,护官符

大到皇帝,小到吃一杯茶,24回

清江顺怡在《读红楼梦杂记》

中谈红楼梦的明争暗斗说“才之屈伸,可以通于国家用人之理”

二、全书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作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解剖,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反应的各个侧面包括:政治压迫、经济盘剖、奴役与抗争及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如:兄弟相阋,姑嫂斗法等,同时也指出新生力量的可贵及惨遭毁灭的痛惜。

例:第11回写秦可卿生病、13回、38回螃蟹宴穷奢极欲 71回贾母生日,用了几千两银子。62回写一个小丫头吃一顿饭。都写出了贾府的奢侈。

三、作者善于从表面看来极平常的生活现象的背后展示它不平常的意义,笔锋直指封建社会的本质问题,穿透力极强,艺术效果好,那些经过作者艺术提炼后写出来的家庭琐事都和主题有联系。产生因小及大,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

例:33回金钏跳井死,王夫人叫其母亲,给了她几两银子……描写封建社会人民丧失了复仇的本性,说明金母还未从统治阶级长期的麻醉中觉醒过来,甚至丧失了仇恨的能力。71回贾母过生日,尤氏来了,说平儿“在这熬着”,平儿取得生存的权利不容易,作者饱含深意的笔教人们细细地去体会生活,掂量掂量人们感情的份量。

四、全书对妇女的命运、爱情、婚姻,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理解女性的灵魂,曹雪芹敢于肯定生活中的美好和光明,甚至打出“女尊男卑”的旗帜,表现出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勇气。

例:第75回 紫鹃是《红楼梦》中唯一可称高尚的人。作者很少写她的形象,多写她的心灵,作者写她的打扮

第8回,在冰天雪地送手炉给林黛玉

第29回,宝黛二人吵架,紫鹃批评林黛玉

第57回,紫鹃试玉

五、在反封建这个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从未出现过这么高的水平,《红楼梦》在思想上与封建制度、精神道德、文化传统、习惯势力发生多方面的根本性的冲突,它对那个时代的批判带有近代民族主义的色彩。

1、这个爱情悲剧的故事一直到五四运动(反封建家庭,要求个性解放)曹死后,爆发了白莲教,最终爆发了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保护妇女,尊重女权,妇女参政的主张,这是具有解放妇女思想的。《红楼梦》与太平天国先后同在一个历史阶段出现,更先更早地反应了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

2、《红楼梦》还反应了封建社会处于崩溃前的那种低沉的悲剧时代气息。腐朽的事物人们已厌弃,而新的生活道路还未提出,因此《红楼梦》充满了痛苦的声音,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经世济人,即做官)又毁僧谤道,但又

到佛教道教中寻找精神寄托。他像盲人夜行,处处碰壁,这反应了当时的知识分子想挣脱传统的束缚而又找不到新的生活道路的烦躁心情。

3、《水浒传》把社会的罪恶归结到贪官污吏,从未反对过整个封建制度,贾宝玉没有坐过囚车,把他逼上精神梁山的是封建制度。贾宝玉反对的内容已超过了梁山好汉。光明宝贵,娇妻美妾,人人追求的目标都被他抛弃了,对封建制度流露出彻底的失望和决裂。

六、《红楼梦》充满了美学的光辉,曹雪芹以他的美学理想和审美的实力塑造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情操,开拓人的视野,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

例:第37回,宝玉被打后袭人向王夫人告密

秋纹见识短,易满足,自尊心不强,又自得其乐。标准的绿叶型。

七、曹雪芹打破了大量的才子佳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小说模式,他给公式化、概念化提出坚韧的批评。《红楼梦》形象地独标出他的风格和见地。

例:张生与崔莺莺,《西厢记》、《梁山泊与祝英台》等,都脱离不了才子佳人最终团圆的千部一腔模式,还有《白蛇传》

八、曹雪芹艰苦卓绝地从事写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作家可与之相比,累遭世变的打击,无盐无米的忧愁,传统文学的偏见,及不被理解的寂寞……凡此种种都可以窒息文学的天才,但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从事写作,他是一个不惜以生命献给艺术的天才(见书P386)

例:屈原(虽苦,但曾有一段日子受怀王相信,且千年后仍有人纪念)司马迁(终于不受干扰地写完了《史记》)陶渊明、柳宗元(有知音韩愈)白居易等。



第三讲 曹学——《红楼梦》的姊妹学科
曹学的来历:是研究曹家家世和曹雪芹本人的一门学科,与红学有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侧面,是我国文学、史学、传记学园的一朵新葩

一章是人物考,一个是曹雪芹生平与红楼年表。

1984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曹雪芹研究学会”研究作者的生平、思想著作,特别是曹雪芹最后一个阶段的生活。

尽管有很多了不起的批注家,但大家仍觉得小说不值得研究。

曹学家论点:一部伟大的著作如果不与作者的家世、生平联系起来考察就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所以,作家研究必然成为作品研究并行不悖的一部分。而有他自己的独立性。所以认为曹学是红学的子妹学科。

一、曹学的发展历程:

长久以来,光曹雪芹的身份就有七八种之多,如举人、孝廉、老贡生、幕容、侍卫、内务府堂主世、逆犯的后裔等。最早研究曹学的是胡适,他

从上世纪20年代初就发表了《红楼梦考证》对曹雪芹的研究有不容抹杀的意义。他在顾颉刚的协作下浏览发掘靶书,看了大量的清人笔记、专著,地方志,找到了不少资料,得了六个结论:

1、证出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

2、雪芹为汉军正白旗人,曹寅之孙,曹 之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后过着极穷困的生活,多才多艺,因为不得志所以沦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

3、寅死于康熙51年,曹雪芹大概生于此时或稍后。

4、曹家极盛时曾接驾四次,以后逐渐衰败被抄没

5、《红楼梦》是曹家倾家荡产后在贫困中所作,约乾隆30年左右,书没写完曹雪芹就死了。

6、《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序,里面的真假宝玉是曹雪芹的化身,真假雨村就是曹雪芹的影子,这样,曹雪芹才从一个幻影变成一个较明朗的人,我们开始约略知道他的家世生平、交游、思想性格、艺术修养等。

二、周志昌:上世纪50年代发表《红楼梦新证》他把历史上的曹家与书上的贾家完全等同起来,这样是错误的,那样贾宝玉的典型意义就大大丧失了。 他从浩瀚的诗文集、志书、宫迁档案、墓志铭等钩集摘录几十倍几百倍于胡适的资料,对曹家的世系,曹 的一生和几门亲戚的荣枯盛衰有所发现,有所进展,他写的《曹雪芹小传》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白。

三、吴思裕:主要搜集整理曹雪芹的资料和传闻,他写了《有关曹雪芹十种》和《曹雪芹丛考》两本书。

四、周世昌:对曹家的家世方面作了新的探索,他出版《红楼梦探源》和《红楼梦探源外编》

五、冯其庸:写《曹雪芹家世新考》对曹雪芹的籍贯和世系作了研究。1962-1964年,围绕曹雪芹诞生200年讨论曹的卒年,足足讨论了二年。之后,曹学逐渐盛兴起来了。

研究曹学之原则:

1、力求简要,避免繁琐考证

2、应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原则。

《红楼梦》之所以这样成功,是时代、家庭、一个人的秉赋三方面原因。

曹雪芹估计生在1715-1764年,曾有张宜泉《春柳堂诗稿》写了一句话“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近五旬而卒。”

《至脂砚甲戌(1754年)抄阅再评》

曹雪芹思想敏锐先进,才学渊博,且有坚韧的勤奋和毅力,是时代、家庭和个人三方面条件统一才促使一个人才的成长。

曹学:

一、曹雪芹的名、字、号

姓曹,名 字芹圃,号雪芹(来历:苏辙写了一句:园父初挑雪底芹)、芹溪居士,又号梦阮、贡生。古时,男子弱冠(20岁)父母为其取字,(字以

表德)号(号以自称)

二、祖籍和家世

祖籍辽阳,后加入旗籍,为满洲郑白旗的包衣(奴隶)

旗:军队的编制,和军政、民政、家政三者合一的整体制度,后又建立了汉军旗和蒙古旗,各有八旗,所以满洲有24旗,出于打猎、行围之需要。上三旗由皇帝领导,下面五旗由头臣领导。曹家属多尔衮之下。

包衣在统治阶级内部是被压迫的受害者,在外部是压迫人的害人者,一方面是至微至贱的身份,一方面是呼吸通帝座。

曹家的始祖叫曹世选,原籍可能在东北铁岭卫(即辽宁铁岭县),到辽阳一带的地方,大约在明万历47年(1619年)为满洲军队俘虏,属多尔衮之下(正后旗)

三、谁的儿子

曹家人丁不旺,寿亦不永,每每单传

四、生卒年

曹雪芹死在乾隆27年,畸笏叟批语:“能解者方有酸卒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白文)

五、曹家富贵从何而来

六、康熙十分信任曹玺,1707年派曹玺任江宁织造

《戚序本》红楼梦的主题如语天花,便闻香气




 第四讲 其罕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的主题
一、《红楼梦》有举世罕见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以前人都认为其神秘而不可知。实际上主题是作家从生活中选择而借形象表示给读者的东西。是孕育在作家体验中的思想。是作家寓于作品中的主旨。是不以读者和评者的意见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鲁迅说过一句名言:(《集外集》降洞花,小引子):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闻密事”。

二、封建家庭衰亡史

《红楼梦》是康雍乾统治时期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以荣、宁两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写,反应了封建社会末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包括主子和奴隶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封建正统思想和反封建思想的矛盾,甚至接触到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以及当时仍存在的民族矛盾。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之情以及他向往自由的幻想和理想。他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历史价值。

多种主题:

一、以宝黛爱情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现在承认的)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这本书反应了18世纪中页封建末世的诸种社会矛盾及虚伪吃人的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道德标准、误尽人才的科举制度,真实地、艺术地反应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荣、宁

两府宛如封建政权的缩影,通过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显示出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必然衰亡的命运。

下面分五方面说明:

1、典型环境的描写:故事开头便写出四大家族一损即损一荣即荣,大家都联络有亲,四大家族如何扩大势力?——老太君是史家小姐,王夫人是王子腾(中央大员)之妹,王熙凤是王子腾内侄女,薜姨妈是王夫人之妹,薜宝钗又成为贾家之妻,这四大家族上通朝廷下接周府,盘根错节,既有世袭的官爵又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又经商放高利贷,这样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个一体的剖削集团的兴衰变化也可以看作封建社会的缩影。(第四回:封建恶吏贾雨村送林黛玉到京城,在结构上是线索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是封建社会恶吏之代表,由此看出封建社会的吏治高度集中地展现出来了,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他的出现对典型环境的揭露和批判都是极为深刻的。

2、政治危机 (第二回龙子兴说:“个人一件大事,谁知这钟鸣鼎食的人家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是点睛之笔。它标志着荣、宁两府已后继无人,在政治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作者写了18世纪贵族阶级垮掉的一代,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挖封建大厦的墙角,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写了老爷少爷们的丑恶本质,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任何发展前景。

3、经济危机《红楼梦》言:人口日多,事务日盛,祖谱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帷谋划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2回写贾宝玉出门)这说明两府的经济问题,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红楼梦》用大量篇幅揭露造成经济危机的挥霍和奢华。省俭和剖削阶级的本质是绝缘的,他们需要用物质上的贪欲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从而加速灭亡。

4、内部矛盾 伴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还有统治集团内部无休止的矛盾和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虚伪的封建家庭的宗法伦常关系早已被剥削阶级个人的利害关系所取代。第72回写了五种矛盾:夫妻、妻妾、主奴、奴与奴、统治阶级内部大鱼吃小鱼的矛盾。

父子矛盾:贾赦和贾琏

母子矛盾:贾母和贾赦

母女矛盾:赵姨娘和探春

父女矛盾:贾赦和迎春

婆媳矛盾:刑夫人和凤姐

夫妻矛盾:贾琏和凤姐

兄弟矛盾:贾宝玉和贾环

妻妾矛盾:王夫人和赵姨娘

5、《红楼梦》还

反应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四大家族不是孤立、静止的,是置之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作者把贾家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写,把四大家族由繁华到衰败的过程和当时社会存在的诸种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看起来写一个大家族,事实上写的整个社会。反应了整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如:

A、农民和地主的矛盾(第49-53回)

真实、深刻、形象、具体,《红楼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曲折巧妙地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在《红楼梦》中不占主要地位,这不是曹雪芹所要着力反应的,作者完全可以不接触这些,但《红楼梦》确实反应了广大农民的血汗是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受的主要来源。

B、主奴矛盾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机智、富有个性而又敢于抗争的奴隶们的光辉形象,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的可贵的精神品德。例:48回写香菱。

C、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和市民的矛盾。

薜家是现领着内帑钱梁、彩担杂货的大皇商,是大规模的高利贷主,(39回)也反应了王熙凤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事实。这些剥削对市民、农民的压迫都很重,损失极大。连冯渊(4回)和石呆子(48回)一类的小官宦都家破人亡,劳动人民就可想而知了。例:57回反应了高利贷也透出了其他消息。

D、以贾宝玉代表的初步民族思想和封建正统思想的矛盾。

总结:《红楼梦》对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描写是艺术创作的重心所在,若扔掉这一点,其思想价值及惊心动魄之处将大为减色。曹雪芹把这几种矛盾交织起来互相渗透,错综复杂又惟妙惟肖地反应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它写了封建大家族的衰亡,但并未局限于一个家庭,而是和史、玉、薜及江南的甄家联系起来写,揭示了极为广阔的生活面,反应了必然走向衰亡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讲 林黛玉
一、曹雪芹所塑造的众多小才微善的女儿,几乎都与作家深厚的文学修养有关。他把善良、刚直、含蓄、深沉、洒脱、豪放的优秀品格给予了所喜爱的人物。这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之后朝夕揣摩之中的一种豁然的领悟,聚集起来成了林黛玉等众多好的形象。她们不仅是天地山川、精华灵秀之所纵,而且又是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的积累、作家个人强烈之感受三者融为一体后的再生。

二、曹雪芹把林黛玉介绍到这个世界来时可以说集中了他所有的才华和智慧,他用优选法把封建时代文人蔑视权贵敢于抗争的精神,聪颖俊逸、高雅倜傥等为人所称道的难能可贵的品质集中起来,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

棋书画等艺术经验都调动起来,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林黛玉。

对林、贾的评价:1、他们身上的民主的东西无论怎样微弱,总是新的东西,所以是可贵的。2、说贾宝玉是叛逆是对他过奖了,他最多有点内心的不满和行动上的逃避,他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并不理解,也没有深入理解的愿望和要求。3、对林黛玉,第一阶段认为其性格有些可厌,第二阶段是厌而不腻,第三阶段是在叛逆的路上找到了方向。林黛玉便是如此不断向前进入叛逆性格的。

三、林黛玉的塑造是因为作者写了一个活的人,活的性格富有典型意义的性格。她渗透着我国民族的心理气质和文学的优秀传统。她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她是文化性格完美的样式,引起历代无数人的共鸣。作者动作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法,用了横剖:在社会的各种联系中写人,做到各种主导面和多侧面相结合(29回)曹雪芹打破了简单化、凝固化刻划人物的传统癖病,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纵横开掘,塑造了这样的典型形象。(3、7、20回)

四、肖像及出场

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地、时隐时现地进行着。到了贾府后才从宝玉的眼中完成了出场的描写。肖像的描写是突出重点,没有面面俱到处处落墨,作者抓住最能表示人物性格的特征,而且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和创作的空间。是作者融化了传统文化中诗和画的笔义创造出来的。写法的打破反应了思想的打破。这个写法给后世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点:

1、绝去形摹,笔少画多,虚实结合,虚多实少,

2、描写中充满了动态的变化。作者写林黛玉时感到了写实的困惑。

五、以落花自喻

落花说明只能任人践踏而不能由自己主宰的命运。在封建私有制的土地上所栽培的一切精神文明都是绞杀灵魂的绳索。越是身处逆境越能不屈地反抗,越是被人践踏越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秉承的性格和气慨,于是无奴颜媚骨的林黛玉征服了无数古人今人。

六、纯真的感情

(纯情)不失其赤子之心、纯真之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性格的特征,林黛玉的纯情是一种未被封建社会玷污的高尚的感情,她一切根据个性的好恶,毫无顾虑地率意而行,没有任何伪饰也没有半点掩盖。心中所想即为口中所说。口中所说又是别人所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这也是林黛玉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17、20、45回)林的形象像一座孤峰独秀,优点是:可接受日光月华天光流云,但也必须接受暴雨狂风,

雷轰电击。

七、诗人林黛玉

林黛玉没有那个社会所需要的“德”,却有那个社会所不需要的“才”。在封建时代,精神越丰富就越痛苦,越高尚就越不幸福。几乎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着忧伤痛苦走完一生的。林黛玉那瘦弱的肩上正背负着几千年来伟大的孤独和寂寞,而“冷月葬诗魂”正寒森森地唱出她的人生归宿。作者写诗人林黛玉的时候饱含热情。(40、37、76回)

八、林黛玉的爱情

曹雪芹把古往今来各式各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消化后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像封建社会少男少女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九、黛玉之死

林黛玉像一片落花,落到了人生的风暴里,她的死是人间永恒的遗恨,她的悲剧是性格与时代的矛盾造成的。黛玉之死是作者对女性的理解扩大到当时社会全面的观照,依托着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82、90、96回)其实,林黛玉即使嫁给了贾宝玉也未必过得好。

来源:考试大-自考站






 第六讲 贾宝玉
曹雪芹创造了贾宝玉,以他特有的文学魅力走到世界文学不朽形象的最前列,一种天然的神韵令万众倾倒。这一形象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不能模仿,无法因袭。他是作家用智慧、才华、眼泪、心血孕育而诞生的典型。贾宝玉身上体现着作者全部的人生经验和对人生的全部理想。

一、肖像和出场

宝玉的出场是在一片惊奇、误解、嫌憎、传闻和议论所造成的悬念中出场的,在还没有出场就造成如此多的悬念的,在《红楼梦》中没有第二个人。

肖像:作者浓墨重彩写了贾宝玉的外貌、神情、体态、气质和服饰,这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杰作。

曹雪芹苦心经营,把势蓄足后放笔。两首“西江月”是作者奇苦积郁、不可抑制的抒发,充满对世俗的蔑视,为贾宝玉叛逆的性格和独特的气质作了最好的注解。贾宝玉绝少剑拔弩张的外表,却裹着一个我行我素的灵魂。在一般人眼中,贾宝玉是无故地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面对惊异、误解、诽谤、绝望,他表现得泰然自若,两首“西江月”把贾宝玉塑造得衣袂飞扬,潇洒已极。

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喻最深而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性格的形成和环绕在他周围的现实生活取得内在的、多方面的联系。由于贾母的溺爱和庇护,使宝玉得以在内帏厮混,因此没有过早地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和玷污。使他得以保持了那个社会最容易失去的天真和单纯。保持了那个时代一些难能可贵的品质。(8、9、52、23、33回)

贾宝玉虽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