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课程教学大纲-综合自然地理学(实践)-推荐下载

2012课程教学大纲-综合自然地理学(实践)-推荐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号:

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春季学期或秋季学期

先修课程:《综合自然地理学》

一、实践教学的性质与任务

《综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课是地理学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

的继续与深化,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环境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研究方法的重

要教学环节。为了配合本科地理科学专业的《综合自然地理学》而设立此野外教学实习活

动。

二、实践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其目的与要求一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地理学基础;二是加强地理学野外研究方

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野外观察能力;三是加强学生科学研究初步能力与创新意识

的培养;四是通过实地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分异性的规律与特

征;五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要进行注重野外调查,还要进行访问。在这种情况下,

同学们自然也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得到工作和生活的锻炼。

三、组织方式:集中

四、实践地点:凯里市舟溪镇中坪、公统村组

五、考核方式及办法:

成绩的考核主要根据:(1)在实习中的表现(分值占20%);(2)实习的

成果(调查表格填写是否认真、准确、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数量和质量等)(分值

占20%);(3)实践考察报告质量(分值占60%)。

六、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地理学安排一览表

序号

阶段

内容

时间安排

面向专业

周数

1

野外实践准备阶段

实践前资料、工具和图件等准备阶

1-2天

地理科学

后半学期

2

综合自然调查与沿

线剖面研究阶段

岩溶与非岩溶的地质剖面、土壤剖面对比观测;岩溶与非岩溶的地表

植被、地表水文地貌考察与对比分

析。

1-2天

地理科学

七、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管理的要求:

1)成立以地理教研室主任为组长,专业教师及班主任和班级班长为小组成员的组织管

理小组。

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

2)以对班级进行人数等份制划分小组,选拔2名责任心强、学习优秀的同学为小组组长,进行学习及野外实践活动的管理人员。

3)在进行野外实践前召开动员大会,对野外实践、学习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对实践进程中,学习及活动安排进行全面布置,对活动过程的纪律要求进行强调!

2.对教师的要求:

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在野外实践前对实践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准备,制定详细的计划;将野外实践内容,要求学生准备的资料、材料、工具等安排落实;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认真、耐心对学生进行指导;

3.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认真做好野外实践前的各项准备,严格安排任课教师要求对相关知识、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与熟习;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严格服从指导教师的各项安排;要求学生在实践认真听服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积极主动参加各项实践学习活动,虚心学习,做好实践记录。

4.对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验员的要求:

要求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验员密切配合野外实践所需要的资料、工具,并配合学生完成对野外样品处理等相关工作。

八、分阶段的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野外实践准备阶段的具体内容

1.本阶段的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熟习野外实践的主要任务与内容,让学生主动去收集实践任务相关的资料

与工具,并认真学习相关实践的方法,培养学习主动学习实践方法的能力,掌握综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的方法与技巧。

2.实践内容或原理

(1)地形图的准备

(2)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地形图;社会经济情况资料;土壤资料与土壤图: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图件:地形图、行政图,采土工具和用品:土铲,铁锹,塑料袋;

4.实践步骤或环节

(1)地形图的准备

地形图是用以作为野外实习底图的必备的基础图件。地形图比例尺一般多采用

1: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作底图。结合生产任务的野外实习,还需匹配相当或比例尺略小

的行政图。(地形图、行政图)

(2)资料与图件的搜集和分析

自然地质、地形、水文因素的资料与图件:气象气候资料与气候图:着重搜集的数据有气温、年均温、≧10℃积温;年降水量、蒸发量、风无霜期等资料及气候图。地区地貌、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以及地貌类型图等。实习地区植被资料、植被类型、组成结构、被覆情况、指示植物等。母质和母岩、地质图、岩性分布图、区域地质构造、岩石种类、岩性及其分布规律。

社会经济情况资料:搜集社会经济情况资料的目的在于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发生与演变的影响。包括历史上的人类活动、现代社会经济情况,特别是农业经济资料,如人口、农业劳动和、总土地面答、耕地面积、林地、牧地;农作物种植情况,如作物种类、作物配置、耕作制度、产量水平。

土壤资料与土壤图:搜集、阅读与分析实习地区的有关土壤图、土壤调查报告,论文或专著是实习准备工作的重点。一般说经过全国二次土壤普查,各地都有大比例尺土壤图及比较丰富的土壤普查资料可以利用,对现有的资料,要着重研究各类土壤的发生学特性、理化性质;野外实习的物质准备包括三个方面:采土工具和用品;土壤野外速测仪器;调查绘制土壤图的测绘仪器。

5.教学方式

野外讲解与示范、演示。

6.考核要求

考查

7.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清晰、详实完整;实践教学报告与必须与野外实践获取资料、数据

完全一致。

第二阶段土壤路线调查与沿线剖面研究阶段的具体内容

1.本阶段的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熟习野外实践中路线调查选线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路线调查选线、

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载等方面去学习土壤实践调查相关知识,深化课本专业知识内容。

2.实践内容或原理

(1)路线调查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对山区土壤、植被、地质路线调查选线;路线调查选线的间距

(2)地质剖面、土壤剖面对比观测

在调查区以案例(剖面)分析的形式,调查岩溶与非岩溶区域的地质背景的差异性。

分别在岩溶与非岩溶区域的某个岩组地层上,分别(以公路边开挖断面为主要研究对象)

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地质剖面,分别做较为详细调查,然后做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差异

性问题。通过岩溶与非岩溶区域的土壤剖面的野外调查、观测分层与描述并分析其原因和

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岩溶与非岩溶的地表植被、地表水文地貌考察与对比分析

考察岩溶与非岩溶区域的宏观地貌形态的差异性问题,作流水地貌的对比分析,研究地表植被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在岩溶与非岩溶的特殊地质背景和水动力的内外因作用下,

发育不同的宏观地貌类型组合和差异的流水地貌形态,因此,通过大量的野外实习实践来

探讨两者的地貌差异状况及其原因。

(4)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小尺度地域分异的研究

通过实地考察,选拔典型样地,通过对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相应变化,分析从分

水岭至河谷的地表结构变化,并绘制小尺度地域分异变化规律图。

(5)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土地单位--地块、地段的野外鉴定

通过实地的野外实地考察,进行具体的土地单位地块、地段的识别、鉴定,从而学习识别和划分地块、地段,并通过室内外调查研究,最终对研究样区内进行对地块、地段划

分的野外调查制图。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图件:地形图、行政图,采土工具和用品:纸、笔、土铲,土钻、削土刀、铁锹,钢卷尺、塑料袋;

4.实践步骤或环节

(1)路线调查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路线调查路线的选择方法:山区地质与土壤路线调查选线:首先要遵循垂直地等高线

的原则,能经过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种植被、母质类型,以及通过不同的土壤垂直带;还应

考虑山体的大小,注意丘陵、浅山、中山和深山之别,以及不同坡向、不同坡度及局部地

形对土壤形成发育造成的差别。平原区选线:平原区选线同要要遵循垂直于等高线的原则。

路线调查选线的间距:假如通过路线调查要完成一定面积范围的土壤图,则选线的间

距要根据不同比例尺的精度要求、成土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变化复杂性而定。

(2)土壤剖面的设置与挖掘

、管路敷设技术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电气课件中调试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

土壤剖面的种类:土壤剖面按来源可分为自然剖面、人工剖面两类;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又可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定界剖面三种。

自然剖面:由于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土壤自然剖面;人工剖面:这是根据土壤调查绘图的需要,人工挖掘而成的新鲜剖面,有的也叫土坑。主要剖面(⊙):是为了全面研究土壤的发生学特征,从而确定土训类型及其特性,而专门设置挖掘的土壤剖面。检查剖面(△):这种剖面也叫对照剖面,是为对照检查主要剖面所观察到的土壤性态特征是否有变异而设置的。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训类型即可。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土壤主要剖面的挖掘:挖掘主要剖面时,首先在已选好点的地面上画个长方形,其规格大小为长2m、宽1m,挖掘深度要求2m。挖掘土坑时应注意将观察面留在向阳面,山区

留在山坡上方。

(3)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载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包括土体构型、各发生层次的颜色、质地、结构等,是野外鉴别和划分土壤类型的主要依据。剖面发生层次及构型的观测与划分土壤发生层次及其排列组合特征(或剖面构型),是长期而相对稳定的成土作用的产物。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次的基本图式,结合实习地区剖面观察点的成土条件、各土层综合特性等来划分发生层次,用符号加以标记。

各发生层次的性态观测与描术记载:按剖面记录表所列项目,分层进行描述与记载。

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物质成分和内在性质的外部反映,是土壤发生层次外表形态特征最显著的标志。

命名系统是用颜色的三属性,即:色调(hue)、亮度(Value)、彩度(Chroma)来表示的。色调:是指土壤所呈现的颜色,又叫色彩或色别,它与光的波长有关。亮度:也叫色值,是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彩度:指光谱色的相对纯度,又叫饱和度,即一般所理解的浓淡程度,或纯的单色光被白光“冲稀”的程度。

土壤质地:野外鉴定土壤质地,一般用目视手测的简便方法。鉴定质地时,应一边观察,一边手摸,以了解在自然湿度下的质地触觉。土壤结构:在自然条件下,土壤被手或其他取土工具轻触而自然菜碎成的形状,即土壤的结构体。

土壤结构:主要是按形态和大小来划分。在野外常见的主要有图3~6所示的几种,即粒状、核状、棱柱状、片状、块状等。松紧度:它是反映土壤物理性状的指标。目前测松紧度的方法、名词术语概念尚不统一。包括极紧实;紧实;稍紧实;疏松;孔隙;

土壤湿度:土壤湿度即土壤干、湿的程度。通过土壤湿度的观测,可以运用TDR仪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其标准可分为:干、润、湿润、潮湿、湿五级。

植物根系:植物根系的种类、多少和在土层中的分布状况,对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土壤剖面的形态描述中,须观察描述植物根系。

新生体:新生体不是成土母持中的原有物质,而是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

侵入体:指由于人为活动由外界加入土体中的物质,它不同于成土母质和成土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

石灰反应:在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该用1:5的稀盐酸约测土壤碳酸钙的含量。测定方法是按划分的土层,分层采取一些新鲜土样,分别滴加稀盐酸数滴,根据滴加盐酸后所发生的泡沫反应强弱,判断碳酸钙含量的多少,一般分为无、弱、中、强四等,其判别标准列入下表。

土壤pH值:剖面观测中,速测土壤的pH值不但可帮助了解土壤的性质,而且可作为土

壤野外命名的参考。测定方法可采用简易速测法——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或用pH广泛试纸速测法。即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溶液,滴加pH混合指示剂(或用pH值的大小,从而判断该土属于酸性、微酸性、中性、微碱性、碱性。

(4)对实习区的岩溶和非岩溶区域的地貌类型进行对比考察研究。

利用地形图和地质图作为野外基础工作地图,也可以借助遥感影像进行辅助,对实习区两套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宏观地貌类型进行对比考察分析。

①地质构造控制和流水外力共同作用下的侵蚀地貌形态和地貌组合、主要山体走向;

②相对高差、河谷与山脊的分布状况、山体形态;

③地形坡度、坡向分布情况等;

④如果可能,也可以借助GIS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数字模拟与分析。

⑤考察过程中,认真做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素描简图,地形地质地图标注,勤于发现和描述各种地貌组合现象,拍摄地理现象等。

(5)对实习区的岩溶和非岩溶区域内分别找两个河流断做河流地貌对比观测分析。

①考察实习区内在地质地貌控制下的河网分布状况。

②考察两套地质背景下的河谷地貌组合。量测河床和谷底的宽度;考察河漫滩的状况,包括宽度、大体的岩石沙粒组合及其坡度等;观测河流阶地的坡度、分层及其沉积物组合

等;调查谷坡的地质岩石状况及其地形地貌组合等。

③观测过程中,要多动手和动脑,认真做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素描简图,勤于发现

和描述各种地质地貌现象,量测地形地貌参数,拍摄和采集标本等。

④根据考察数据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问题,并作对比分析。

(6)野外地块与地段的鉴别方法

地块鉴别判断依据①地貌的最小单位维索茨基的四种处境:土壤与地貌的关系。分水岭的凹地、平地和斜坡、斜坡的下部、

潜水面出露的低地。

拉明撕基的两大类处境:地貌和水文条件。陆地与河漫滩。

波雷诺夫的三个单元景观:地貌和化学元素迁移。残积处境、水上处境和水下处境。

地貌的最小单位是地貌面,它至少应有坡度和坡向两个条件相同。

②岩性、土质、土壤、植被的最小单位

植被和土壤难以作为划界标志。根据地貌面和岩性土质等所构成的各种处境划分地块

仍属最可靠和简单的办法。

③水文和气候的最小单位应根据排水条件的差别来区分其最小单位。土壤水分一致的范围,排水条件应相同,

这一点可作为划分地块的参考标志。根据小气候划分地块是困难的。

4.各组成成分的

分布区大小与地块的联系

A ,各自然地理成分最小基本单位的分布区大小一致,应该划分为一个地块;不一致,

应则可能分为几个地块。

B ,在分布区一致的情况下划分地块,不能简单采用各成分最小单位分布区地块叠置的

方法,而应从分异因素入手进行相关分析,按一定步骤来划分。

C ,划分地块的步骤一般是首先划分地貌面。

D ,划分地块的可靠而又简单的标志,通常是界线较明显和稳定的组成成分——地貌面

和岩性土质,以及对自然条件反映较全面和较灵敏的土壤和植被,水文和小气候一般只作

为划界的辅助指标。

地块的内部结构和界线性质

①地块的形态要素:地块内部的明显独立部分。

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②地块的形态要素结构:

均匀分布、镶嵌分布、斑点状分布。

③地块的界线性质:

A,明显边界;

B,锯齿状边界;

C,镶嵌边界;

D,断片边界;

E,补缀边界。

④地块内部结构和界线性质与地块鉴别

可以根据地块的界线种类,分析什么成分的分异制约着地块的分异。

⑤地块制图实例

地段的鉴定方法:地段的定义和性质

①定义:由一些地块有规律组合形成的,与“限区”和“土地单元”相当。

②基本特征:

A,地块组合成的自然地域综合体;

B,整体综合自然特征相对一致,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C,具有相应的彼此相互联系的各个自然地理成组成分;

D,在地段的组成成分中,初级地貌形态是分异的主导因素;

E,地段的界限比较分明,其简单和复杂主要取决于初级地貌形态的特性及其复杂性;

F,水的运动、固体物质的搬运和化学元素的迁移等具有共同的方向。

地段的界线与鉴别

尽管初级地貌形态是地段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惟一的因素。

①一般来说,初级地貌形态通常在地表切割显著的情况下,正负初级地貌形态交替分布以及阶梯性地貌的情况下对地段形成的作用最为显著。

②即使地貌形态相同,也可能因植被变化而导致不同地段的形成。

地段的形成除与初级地貌形态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土质的水物理性质和营养特征的变化、松散沉积物下伏基岩深度和性质以及离河谷远近所决定的潜水埋深和天然排水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地段鉴别的复杂性

①初级地貌形态雏形的处理。地块,过度—地段。

②无论一个初级地貌形态中的各地貌面是一个或几个地块,都可视为地段。

③一个初级地貌形态受另一个初级地貌形态切割,或一个初级地貌形态范围内叠置分布某种小的初级地貌形态,这才是真正的复杂地段。

地段相当于一个初级地貌形态,但由于初级地貌形态有雏形的、简单的和复杂的之别,因此,地段亦有雏形地段、简单地段和复杂地段之分。

5.教学方式

野外讲解与示范、演示。

6.考核要求

考核

7.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清晰、详实完整;实践教学报告与必须与野外实践获取资料、数据

完全一致。

第三阶段植被、土壤、岩石标本的采集、分布图绘制阶段的具体内容

1.本阶段的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了解、熟习野外实践中植被、土壤、岩石标本的采取、分析样品的采取、土壤分布草图的绘制,让学生通过土壤样品的采取与土壤剖面图、植被分布图、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学习植被、土壤、岩石实践调查相关知识,深化课本专业知识内容。

2.实践内容或原理

(1)植被、土壤、岩石标本的采取

(2)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

(3)土壤剖面图、植被分布图、地质剖面图

3.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罗盘、地质锤、削土刀、植被标本夹、采土标签、白乳胶、嵌国框、采土器、小手锯、

标本的木盒、纸、笔、计算机、彩色铅笔画。

4.实践步骤或环节

(1)土壤分布草图的绘制

野外实习中土壤图的调查绘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调查时间较短,主要应以土壤垂直路线断面图及土壤中、小比例尺分布图为主要内容。

(2)土壤地形断面图的绘制

地形断面图是以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土壤路线分布图、地形图及其他环境条件(如植被、母质等)加以整理后绘制出来的典型分布图件。野外作土壤断面图时,首先要选定典型地段,在山区最好是选用从河溪谷底到某一山峰的地段。

(4)岩溶和非岩溶区域的地貌类型进行对比图的绘制。

利用地形图和地质图作为野外基础工作地图,也可以借助遥感影像进行辅助,对实习区两套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宏观地貌类型进行对比图的绘制。

①地质构造控制和流水外力共同作用下的侵蚀地貌形态和地貌组合、主要山体走向;

②相对高差、河谷与山脊的分布状况、山体形态;

③地形坡度、坡向分布情况等;

④考察过程中,认真做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素描简图,地形地质地图标注,勤于发现和描述各种地貌组合现象,拍摄地理现象等

(5)岩溶和非岩溶区域内分别找两个河流断做河流地貌对比图的绘制。

①绘制实习区内在地质地貌控制下的河网分布状况图。

②考察两套地质背景下的河谷地貌组合图。量测河床和谷底的宽度;考察河漫滩的状况,包括宽度、大体的岩石沙粒组合及其坡度等;观测河流阶地的坡度、分层及其沉积物组合等;调查谷坡的地质岩石状况及其地形地貌组合等。

③根据考察数据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问题,并绘制对比图。

5.教学方式

野外讲解与示范、演示。

6.考核要求

考核

7.实践教学报告要求

实践教学报告要求:清晰、详实完整;实践教学报告与必须与野外实践获取资料、数据

完全一致。

九、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书》。

十、教改说明及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