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流动人口在京生活状况

北京市流动人口在京生活状况

社会福利观点视角

摘 要:了解当前北京市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现状, 探讨影响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的因素,对于寻找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险问题的有效政策方案, 妥善处理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调查分析了北京市外来人口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概括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险状况中的人口统计特征。然后根据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实际状况,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外来人口的背景资料、工作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最后对数据中反映的北京外来人口关于参保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北京;外来人口;生活状况

作者简介:曹洋,男,北京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劳动经济管理系副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领域:劳动与社会保障。

?????ǖD:24/8!!!?????ǖB!

????ǖ211:.8835)3127*16.1133.16!!!????ǖ3126?23?4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下城镇贫困人口的统计研究”(项目批准号:11BTJ002)的阶段性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农村养老保险收支状况平衡分析及制度标准测算研究”(项目编号:9122004)的阶段性成果。

◎曹洋

一、概念界定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人口流动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人口可以分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文章主要讨论从外省市流入北京的人口情况。二、北京市流动人口生活现状统计分析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逼近,我国养老、医疗和整个社

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社会保险作为分散社会风险的一种社会理性工具,对于人民生活的稳定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一)被调查人员基本信息 1.性别构成

此次调查对象共132人,其中,男性72人,占54.5%,女性60人,占45.5%,男性被调查者多于女性被调查者(见表1)。

2.年龄构成

调查中,19-23岁的职工有14人,占11%;24-28岁的职工有53人,占40%;29-33岁的职工有24人,占18%;34-38岁的职工有14人,占11%;39-43岁的职工有15人,占11%;44-48岁的职工有9人,占7%;49-53岁的职工有3人,占2%(见图1)。由此可见,此次随机调查对象以24-28岁为主。

3.婚姻状况

调查中,已婚者有61人,占46%,未婚者有71人,占54%,未婚人士多于已婚人士。

在61个已婚者中,配偶在京务工的有53人,占87%,配偶不在京务工的有8人,占13%,配偶在京务工者多于配偶不在京务工者。

4.文化程度

调查中,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职工各有6人,各占4.5%;中专文化程度的职工有18人,占14%;高中文化程度的职工有16人,占1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有86人,占65%(见图2)。可

北京市流动人口在京生活状况

性别人数(人)

比例(%)男7254.5女6045.5

合计

132

100.0

表1 调查对象性别构成

图1 被调查对象年龄构成

社会福利

观点视角见,被调查者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

5.户口所在地

调查中,户口在南方的有26人,占20%,户口在北方的有106人,占80%。可见,在北京打工的北方人居多。

6.户口性质

调查中,农业户口者有76人,占58%,非农业户口者有56人,占42%。可见,在京务工人员以农业户口者居多。

7.家庭人口状况

在此次调查中,家庭中有2人的有15人,占11%;家庭中有3人的有44人,占33%;家庭中有4人的有14人,占11%;家庭中有5人的有39人,占30%;家庭中有6人的有8人,占6%;家庭中有7人的有9人,占7%;家庭中有12人的有3人,占2%

(见表2)。可见,在京务工人员多以三口之家为主。

家庭中有1人在京务工的有53

图2 被调查对象文化程度

家庭人口数

人数比例21511%34433%41411%53930%686%797%1232%合计

132

100%

表2 被调查对象家庭人口数

人,占40%;家庭中有2人在京务工的有46人,占35%;家庭中有3人在京务工的有24人,占18%;家庭中有5人在京务工的有6人,占5%;家庭中有8人在京务工的有3人,占2%(见表3)。可见,在京务工人员中,孤身一人来京务工或家中有两人在京务工的占大多数。

家庭中没有人在家乡务工的有17人,占13%;家庭中有1人在家乡务工的有13人,占10%;家庭中有2人在家乡务工的有65人,占49%;家庭中有3人在家乡务工的有18人,占14%;家庭中有4人在家乡务工的有19人,占14%(见表4)。可见,在京务工人员中,家庭中有2人在家乡务工的人居多。

此外,希望全家在京务工的有49人,占37%,不希望全家在京务工的有83人,占63%。可见,大多数人都不希望全家在京务工。

(二)工作生活条件构成情况1.务工地住所来源构成在调查中,居住在单位免费提供的宿舍或工棚的有24人,占18%;居住于亲戚朋友免费提供的住所的有8人,占6%;居住于自己购买的商品房的有31人,占24%;租赁房屋的有62人,占47%;住所来源于其他的

在京务工人数

人数比例15340%24635%32418%565%832%合计

132

100%

在家乡务工人数

人数比例01713%11310%26549%31814%41914%合计

132

100%

表3 被调查对象家庭中在京务工人数

表4 被调查对象家庭中在家乡务工人数

有7人,占5%(见图3)。可见,北京的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的住所来源于租赁房屋。

2.租金构成

在每月房租等费用方面,支出在50元以下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2%;支出在50-100元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3%;支出在100-200元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1%;支出在200-300元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5%;支出在300元以上的有118人,占总人数的89%(见图4)。可见,调查中大多数人租金在300元以上。

3.居住地分布

调查中,居住在市区街道的有73人,占总人数的56%;居住在市区外的乡镇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14%;居住在市区外的乡村的有29人,占总人数的22%;居住在市区

内的乡镇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8%(见图5)。可见,调查中务工人员居

住地主要以市区街道为主。

图3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住所来源构成图

图4 流动人口住房租金构成图

社会福利在未购买社保的人中,因为单位不给上的有1人,占2%;不清楚社保是什么的有63人,占98%。可见,对社保不了解是大多数人未购买社保的原因。

在已购买社保的人中,除拥有五险外,没有购买其他保险的有68人,占100%。可见,调查中所有购买五险的人只拥有社保,没有购买其他保险。

2.社会救济情况

调查中,没有受到过社会救济的有121人,占92%;接受过贫困救济的有6人,占5%;接受过失业救济的有3人,占2%;接受过孤寡残疾救助的有1人,占1%;接受过自然灾害救济的有1人,占1%(见图8)。可见,90%以上的人都没有接受过社会救济。

3.受工伤后单位医疗费支付情况调查中,受工伤后单位支付小部分医疗费的有33人,占25%;单位支付大部分医疗费的有33人,占25%;单位支付全部医疗费的有1

观点视角

图5 调查对象居住地分布

4.务工地及老家的住房性质构成调查中,务工地的住房为永久性住房的有25人,占总人数的19%;务工地的住房为临时性住房的有107人,占总人数的81%。可见,被调查者在务工地的住房主要以临时性住房为主。

老家住房为永久性住房的有129人,占总人数的98%;老家住房为临时性住房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2%。可见,被调查者老家住房主要以永久性住房为主。

5.务工地与老家居住条件的比较情况

调查中,认为务工地居住条件比起老家“很好”的有26人,占总人数的20%;认为务工地居住条件比起老家“好些”的有32人,占总人数的24%;认为务工地的居住条件和老家“差不多”的有56人,占总人数的42%;认为务工地的居住条件比老家“差些”的有17人,占总人数的

图6 务工地与老家居住条件的比较情况

13%;认为务工地的居住条件与老家相比“很差”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1%(见图6)。可见,大多数人都认为务工地与老家的居住条件差不多。

6.务工地住房条件满意度情况调查中,对务工地的住房条件感到“很满意”的有42人,占总人

数的31%;对务工地的住房条件感到“比较满意”的有41人,占总人数的31%;感觉务工地的住房条件“一般”的有38人,占总人数的29%;对务工地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的有10人,占总人数的8%;对务工地的住房条件“很不满意”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1%。可见,大多数人都对务工地的住房条件感觉很满意。

7.选择住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在选择住房时,主要考虑上下班方便的有65人,占总人数的49%;主要考虑住房面积和住房条件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17%;主要考虑房屋租金的有41人,占总人数的31%;主要考虑子女教育问题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3%(见图7)。可见,大多数人在选择住房时主要考虑的是上下班方便的问题。

(三)外来人口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1.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调查中,已购买五险的有68人,占52%,未购买五险的有64人,占48%。可见,未购买和已购买社保

的人在此次调查中比例相差不大。

图7 流动人口选择住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图8 接受社会救济情况

图9 受工伤后单位医疗费支付情况

社会福利

在就业阶段方面,子女为学龄

前儿童的有8人,上小学的有21人,

上初中的有10人,上高中的有2人,

高中毕业的有2人,上大学的有2

人,子女已毕业的有4人。

在子女的学校类型方面,有

17人的子女就读于比当地学生缴费

要多的公立学校,占58.62%;有7

人的子女就读于无需多缴费的公立

学校,占24.14%;有2人的子女就

读于私立学校,占6.90%;有3人的

子女就读于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占

10.34%。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的

子女就读于比当地学生缴费要多的

公立学校。

在子女就学途径方面,通过亲

戚朋友介绍学校的有7人,通过子女

自己考入的有19人,通过自己与学

校联系的有3人。说明流动人口子女

自立自强,大多数子女都是通过自

己奋斗考入学校的。

3.流动人口子女年就学费用支出

分析

14%的被调查者子女年就学费

用低于1.5万元,50%的被调查者子

女年就学费用在1.5-3万元之间,

36%的被调查者子女年就学费用高

于3万元。可见,大多数被调查者子

女年就学费用支出在1.5-3万元之间

(见图12)。

4.被调查者对子女受教育的满意

程度

调查中,对子女教育很满意的

观点视角

人,占1%;不知道单位是否支付医

疗费的有2人,占2%;对此事不清

楚的有63人,占48%(见图9)。可

见,大部分被调查者受工伤后单位

会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但前提是

员工已有工伤保险。

4.生活有困难怎么办

调查中,生活有困难时选择找

亲戚帮忙的有58人,占44%;找政府

求助的有11人,占8%;不知道的有

63人,占48%(见图10)。可见,遇

到困难时,大部分人会选择找亲戚

帮忙或者自己解决问题,很少会有

人选择找政府求助。

5.在工作中享受过的福利

调查中,共有69人在工作中享

受过福利。其中,享受过住房补贴

的有17人,占25%;接受过就业培训

的有43人,占62%;享受过计划生

育、子女就医的有7人,占10%;享

受过计划生育补贴的有2人,占3%。

可见,就业培训所占比例较大。

6.未来养老地点选择

调查中,打算在老家养老的有

37人,占28%;打算在工作地养老的

有32人,占24%;不清楚的有63人,

占48%。可见,大部分人还未计划好

未来的养老地点。

7.对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的

了解

调查中,清楚养老保险转移接

续手续流程的有17人,占13%;不清

图10 生活有困难时的求助对象

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流程的有

115人,占87%。可见,大多数人都

不清楚转移接续及其流程是什么。

(四)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情况

1.流动人口子女基本构成情况

调查中,有子女的有49人,

占总调查对象的比例为37.12%,其

中,有1个子女的有37人,占总人

数的28.03%,有2个子女的有6人,

占4.55%,有3个子女的有6人,占

4.55%;没有子女的有83人,占被调

查对象的62.87%。可见,调查对象

中没有子女的占大多数。但如果考

虑到132个调查对象中已婚人数只有

61人,有子女的被调查对象占已婚

调查对象的80.32%,可以认定流动

人口婚后一般会很快生育子女,而

且子女一般会由老人抚养,留守儿

童居多。

子女年龄为0-6岁的有11人,占

22.45%;子女年龄为7-12岁的有18

人,占36.73%;子女年龄为13-18岁

的有14人,占28.57%;子女年龄为

18岁以上的有6人,占12.25%(见图

11)。可见,以子女年龄为7-12岁

为多。

2.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情况分析

调查中,子女在家乡就学的

有10人,占20.41%;子女在务工地

就学的为39人,占79.59%。说明大

部分流动人口愿意把子女放在身边

抚养。

图11 子女年龄构成

图12 子女年就学费用支出

(下转第6页)

社会福利和平。但是,更为严重的是,“简单”这个词意味着自相矛盾仅仅是我们统治者混乱思考的结果,而且一旦他们看到光亮,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止他们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路线。相反的,我相信这种原则冲突恰恰来源于现阶段我们民主公民权利发展的社会秩序根源。事实上,明显矛盾的是一种稳定的源泉,它通过不为逻辑命令的妥协所取得。这个阶段将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可能的是,我们社会制度中的一些冲突变得太尖锐,以致妥协不再能够实现其目的。但是,假如我们希望帮助他们解决冲突,我们必须试图更为深刻地理解其性质,并且认识由任何仓促尝试颠倒现在和最近趋势所产生的错综复杂和滋扰性的影响。我在这些演讲中的目的是,阐明我坚信具有基础重

要性的一个因素,即公民权利的权利概念的飞速发展对社会不平等结构的影响。

★刘继同译自:Marshall, T. H. and Tom Bottomore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M]. London: Pluto Press,1992.译者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苏国勋的专业眼光和张旅平、纤夫二位先生对首版译文的润色、斧正。首版译文刊登于《国外社会学》,2003年第1期。本次重译稿主要修改之处有三:一是增加摘要和关键词,以便于读者更好理解。二是译者根据原文,重新校译全文,力争实现“信、达、雅”标准。三是根据原文,修改个别不甚理想的译法。英文文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巫俏冰博士提供。本文系刘继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

名篇佳译

目“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建构研究”(15ASH008)阶段性成果,特此说明与致谢。

文章注释:

洛德?阿斯克威斯(Lord Askwell),《工业问题和争议》,第228页。Cmd 7321,1948年。如《时代》杂志中的报导。

关于经济状况特别委员会的建议被1948年2月18日总委员会的特别会议所接受。曼德维勒(B. Mandeville),《蜂蜜的寓言》,第六版编(1732),第213页。弗尼斯(E. S. Furniss),《劳动者在民族主义制度中的地位》,第125页。《时代》杂志,1948年11月19日。《研究年报》,第11号,第3页。1946年2月。

罗伯逊(L Robbins),《和平与战时的经济问题》,第9页。同上,第16页。

有4人,比较满意的有17人,不大满意的有6人,非常不满意的有2人,以比较满意者居多(见图13)。

三、结论

(一)被调查流动人口的基本信

图13 子女受教育满意程度

息与工作生活条件、社会保险及子女需求高度相关。被调查人口性别均衡,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这和他们婚姻状况为已婚,且以家庭为单位在北京居住、工作和生活有关。所以,这些在北京居住的流动人口稳定性很强,是多年在京务工人群,在北京求职、务工有较为稳定的渠道。

(二)被调查流动人口在京居住区域以城乡结合部为主,居住生活条件虽然较差,但租金仍然构成了其在京工作生活的重要成本之一。但为了获得稳定的职业预期和相对较高的收入,他们对在京工作生活的满意度仍相对较高。

(三)基于在京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生活情况,在京流动

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较高,但其对社会保险的认知程度较低。从他们关注的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来看,他们对这些保险的需求度较高,但参保成本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参保待遇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参保待遇的疑虑也是阻碍其参保的因素。

(四)由于在京流动人口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流动的,子女入学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些人口子女就学的情况不太理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面临诸多障碍,导致其子女就学费用偏高,但学业情况却不甚理想,所以被调查者对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满意程度较低。

上接第25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