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设施风险等级判定方法R=L×S

设备设施风险等级判定方法R=L×S

设备设施风险等级判定方法R=L×S

设备设施风险等级判定方法R=L×S

第一条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L值防范措施经验其它

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保护、控

制措施

正常情况下曾重复发生

危害

危害发生时不能被发现

4 现场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或保

护措施不当

正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

危害发生时不易被发现

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或控

制措施不当

异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容易被发现

2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或防

范措施不当

未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能及时发现

1 现场有防范、保护、控制措施极不可能发生危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第二条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S值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车其它

5 造成人员伤亡﹥50 公司停车重大环境污染

4

造成人员重伤﹥25 部分关键装置停车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3 造成轻伤﹥10 降低生产负荷造成环境污染

2

造成人员轻微伤﹤10 影响不大,几乎不

停车

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1 无人员伤亡无损失无停车无污染,无影响

第三条安全风险等级R判定

风险等级风险(R=L×S)控制措施

巨大风险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重大风险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中等风险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可接受风险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可忽略风险﹤4 无需采取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XX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 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 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 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 别以Q 1、Q 2 和Q 3 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好好学习社区 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辨识单位辨识日期年月日设备位置辨识人/手机 设备类别压力容器设备品种设备用途 《使用登记证》编号分项评估分值人员:管理:设备:环境:评估总分值辨识分值评估总分值×1.8(种类系数)= 风险级别 人员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人员 持证情况 (50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压力容器 操作人员,移动式压力容器运输押 运作业人员,氧舱操作医务人员应 持证;证书在效期内 1.应持证人员未持证(50分) 累加不超 过50分 2.证书不在有效期内(20分) 3.作业内容与证书项目不符(50分) 2 人员安全 培训情况 (20分)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1.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20分)累加不超 过20分 2.培训未覆盖全员(10分) 应按规定配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 任人 未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30分)

3 人员 配置情况 (30分)应按规定配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 员 使用5台以上(含5台)第Ⅲ类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移动式压力容 器或特种设备总量20台(含20台)的单位未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0分) 累加不超 过30分 人员风险因素得分合计:人员风险因素评估分值(得分合计×权重):人员因素风险级别: 管理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20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安全 管理机构 (5分)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石化、化工成套装置或特种设备总量大于50台(含50台)的使用单 位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5分) 2 安全 管理制度 (20分) 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节能 管理制度 1.未编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20分) 累加不超 过20分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按规定建立(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 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定期检验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特 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6)特种设备 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7)特种设备应急 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9)高耗能 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缺一项加5分) 1.未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备所在地的 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 登记;未按规定及时变更使用登记注册(10分)

风险评估等级

风险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备注: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结果严重性×风险的可识别性,风险级别:得分小于20分为低风险,20-30分为中等风险,大于30分为高风险。.RPN为20分以下为合理可接受风险。. 控制效果等级评定使用如下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控制效果等级确定标准表

备注:控制效果指数的确定:对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和控制的彻底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控制效果指数RPN=受控制的可能性×残余风险的严重性×控制的彻底性,控制效果级别:得分≤25分为低风险,得到较好控制,26-59分为中等风险,得到一般控制,大于60分为高风险,得到较差控制。.RPN为25分以下为的可接受风险,部分待内审检查确认风险等级的,应依据内审结果判定可接受性。.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X X 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 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的盾构隧道;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压力容器.(优选)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压力容器 辨识单位辨识日期年月日设备位置辨识人/手机 设备类别设备品种设备用途 《使用登记证》编号分项评估分值人员:管理:设备:环境:评估总分值辨识分值评估总分值×1.8(种类系数)= 风险级别 人员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人员 持证情况 (50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压力容器 操作人员,移动式压力容器运输押 运作业人员,氧舱操作医务人员应 持证;证书在效期内 1.应持证人员未持证(50分) 累加不超 过50分 2.证书不在有效期内(20分) 3.作业内容与证书项目不符(50分) 2 人员安全 培训情况 (20分)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1.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20分)累加不超 过20分 2.培训未覆盖全员(10分) 3 人员 配置情况 (30分) 应按规定配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 任人 未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30分) 累加不超 过30分应按规定配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 员 使用5台以上(含5台)第Ⅲ类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移动式压力容 器或特种设备总量20台(含20台)的单位未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0分) 人员风险因素得分合计:人员风险因素评估分值(得分合计×权重):人员因素风险级别:

管理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20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安全 管理机构 (5分)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石化、化工成套装置或特种设备总量大于50台(含50台)的使用单 位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5分) 2 安全 管理制度 (20分) 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节能 管理制度 1.未编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20分) 累加不超 过20分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按规定建立(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 (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 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定期检验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特 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6)特种设备 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7)特种设备应急 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9)高耗能 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缺一项加5分) 3 设备 使用登记 (10分) 应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1.未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备所在地的 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 登记;未按规定及时变更使用登记注册(10分) 累加不超 过10分 2.未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或者使用单位盖章或者签名确认的 复印件悬挂或者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 时,可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 号标注在特种设备产品铭牌上或者其他可见部位)(10分) 3.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未将该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电子密钥或 使用登记时发放的IC卡随车携带,使用标志未随容器携带,未打 印二维码(8分) 4 安全技术 与节能 技术档案 (15分) 应按规定逐台(套)建立安全技术 与节能技术档案 1.未按台(套)建立安全技术与节能技术档案(10分) 累加不超 过15分 2.档案文件内容和保存期限不满足相关规定(5分) 3.未按规定在设备使用地保存相关安全技术与节能技术档案原件 或复印件(10分)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1、目的与范围 1.1目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点辨识,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科室,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经营、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保障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总体要求与原则 3.1总体要求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安全基础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书。 4.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2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3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起重机械.(优选)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起重机械辨识单位辨识日期年月日设备位置辨识人/手机 设备类别设备品种设备型号 《使用登记证》编号分项评估分值人员:管理:设备:环境:评估总分值辨识分值评估总分值×1.7(种类系数)= 风险级别 人员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5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人员 持证情况 (50分) 安全管理人员、司机、司索指挥等 相关人员应持证;作业项目与证书 一致且证书在效期内 *1.应持证人员未持证(50分) 累加不超 过50分 2.作业证不在有效期内(10分) *3.作业内容与证书项目不符(30分) 2 人员安全 培训情况 (20分)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1.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20分)累加不超 过20分 2.培训未覆盖相关人员(10分) 3 人员 配置情况 (30分) 应按规定配备相关人员 应配备司机(除地面操作起重机外),并保证每班不少于1名持证 人员(30分) 累加不超 过30分应按规定落实责任人 使用特种设备总量大于50台(含50台)的未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 (30分) 应按规定配置安全管理人员 使用各类特种设备总数达到20台以上(含20台)的未设置专职安 全管理员( 30分) 人员风险因素得分合计:人员风险因素评估分值(得分合计×权重):人员因素风险级别:

管理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 15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安全管理 制度及机构 (30分)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使用特种设备总数大于50台(含50台)时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10分) 累加不超 过30分应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 容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1)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人员岗 位责任职责;(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和定期检查制度; (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报废等管理制度;(4)特 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等管理制度;(5)特种设备 隐患排查制度;(6)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处理制度;(7)特种设 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缺一项加5分) 2 设备 使用登记 (10分) 应按规定办理设备使用登记 1.未在起重机械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向特种设备所在地 的直辖市或设区的市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使用登记(10 分) 累加不超 过10分 2.未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或者使用单位盖章或者签名确认的复 印件悬挂或者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时, 可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 在特种设备产品铭牌上或者其他可见部位)(5分) 3 安全 技术档案 (10分) 应逐台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1.未按台(套)建立安全技术档案(10分) 累加不超 过10分 2.档案内容或保存期限不符合相关规定(5分) 3.未按规定在设备使用地保存相关安全技术档案原件或复印件 (5分) 4 操作规程 (5分) 应按岗位建立司机、司索指挥(需要 时)安全操作规程 1.未建立司机安全操作规程(5分) 累加不超 过5分 2.未建立司索指挥安全操作规程(5分)

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好好学习社区 大型游乐设施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辨识单位辨识日期:年月日设备位置辨识人/手机 设备类别大型游乐设施设备品种设备型号 《使用登记证》编号分项评估分值人员:管理:设备:环境:评估总分值辨识分值评估总分值×1.1(种类系数)= 风险级别 人员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风险 指标 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人员 持证情况 (50分) 安全管理人员,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修 理人员,水上游乐设施操作、修理人员 应持证,证书应在有效期内 *1.在岗应持证人员未持证(50分) 累加不超 过50分 2.作业证不在有效期限内(20分) *3.作业内容与作业人员证书项目不符(50分) 2 人员安全 培训情况 (20分)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1.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20分) 累加不超 过20分 2.培训未覆盖相关人员(10分) 3 人员 配置情况 (30分) 应按规定配置安全责任人 使用大型游乐设施总量大于10台(含10台)的,未逐台 落实安全责任人(30分)累加不超 过30分应按规定配置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30分)

人员风险因素得分合计:人员风险因素评估分值(得分合计×权重):人员因素风险级别: 管理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风险 指标 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安全 管理机构 (10分)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使用特种设备总数大于10台(含10台)时未设置安全管 理机构(10分) 2 安全 管理制度 (20分) 应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 安全管理制度 未编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 (20分) 累加不超 过20分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按规定建立(1)特种设备安全 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 记录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管理制 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6)特种 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 报告和处理制度(缺一项加5分) 设备 1.未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 备所在地的直辖市或者县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 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10分)累加不超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三)风险评价 1.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火灾和爆炸; 2)冲击和撞击; 3)中毒、窒息和触电; 4)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5)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6)人机工程因素; 7)设备的腐蚀、缺陷; 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2.风险度的计算方法: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四)危害识别步骤: 1.各部门、车间根据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作业内容,对各自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和管理活动的内容进行确定,并分别列出本单位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 2.安全环保部负责确定“清单”的格式并汇总形成公司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 3.各部门、车间依据本单位列出的“作业活动清单与设备设施清单”。按“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危险性分析法”识别出作业活动中的危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安全环保部负责审核、汇总各部门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形成公司的“工作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及风险评价表、预危险性分析(PHA)及风险评价表”。 五、重大风险及重大危险源 (一)重大风险 1.各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出重大风险,由 安全环保部汇总并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控制措施,形成《重

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报生产安全副总经理批准。 2.在确定重大风险时考虑: 1)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3)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二)重大危险源 1.各单位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识 别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环保部汇总、审核各单位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报总经理批准。 2.各单位负责建立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档案,安全 环保部负责建立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档案。 3.各单位负责编制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并组织演练,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制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六、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发生。 1.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健康安全环境【关爱生命专注健康安全环境知识分享】 特种设备 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健康安全环境】 百度文库金牌店铺 通过百度专家认证 百度文库V字标签根据需要删除封面页

目录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示意图.............................. -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 ..................................................................................... - 2-压力管道基本信息汇总表—工业管道................................................................. - 3-气瓶基本信息汇总表......................................................................................... - 4-特种设备风险事件明细 .. (5) 锅炉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6) 压力容器(含气瓶)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7) 压力管道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8) 电梯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9) 起重机械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9) 客运索道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9) 大型游乐设施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9)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9)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标准及分级表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示意图 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 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 (附件2-1至2-3)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7开 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8-1开8-2开 是否重大隐患 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10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10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是否为特种设备 开开开开9-1开9-2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 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3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10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4-1开4-8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5-1开5-9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6开 开开开开开开开 开开开开 开

工业管道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好好学习社区 工业管道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辨识单位辨识日期年月日设备位置辨识人/手机 设备类别工业管道设备品种设备型号 《使用登记证》 编号 分项评估分值人员:管理:设备:环境:评估总分值辨识分值评估总分值X1.9(种类系数)=风险级别 人员风险因素(100) 权重:10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人员 持证情况 (50分) 应持证人员需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证,证书在有效期内 *1.在岗应持证人员未持证(50分) 累加不超 过50分 2.作业人员证不在有效期限内(20分) *3.作业内容与作业人员证书项目不符(50分) 2 人员安全 培训情况 (20分)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1.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20分)累加不超 过20分 2.培训未覆盖全员(10分) 1.未按规定逐条落实安全责任人(30分)

3 人员 配置情况 (30分) 应按规定落实安全责任人配置安全管 理人员 2.使用10公里以上(含10公里)工业管道,或使用各类特种 设备总量20台(含20)以上的未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0 分) 累加不超 过30分 人员风险因素得分合计:人员风险因素评估分值(得分合计×权重):人员因素风险级别: 管理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风险指标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得分 小计 备注 1 安全 管理机构 (5分)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石化、化工成套装置或特种设备总量大于50台(含50台)的使 用单位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5分) 1.未建立管道使用安全管理制度(25分) 2.未建立相关人员岗位职责(5分) 3.未建立管道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检验计划及组 织实施、在线检验等)和有关记录管理制度(5分) 4.未建立管道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安全保护装置校验管理制 度(5分) 5.未建立管道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5分) 6.未建立管道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5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 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一)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二)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三)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四)Ⅳ级: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一)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风险识别等级划分 D=L E C 甘谷驿采油厂 安全班本绩效工程指导材料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 方法介绍 该方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繁程度);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评价步骤 组成评价小组;熟悉评价对象;明确评价赋分标准;赋分;评价计算。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危险性分值D=LEC 优缺点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值及划分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示例 例如,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汽爆炸极限范围为0.9-9.2%,属一级可燃蒸汽。而组件清洗时,需将三甘醇加热后使用,致使三甘醇蒸汽容易扩散到空间,如室内通风设备不良,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属“可能,但不经常”,其分数值L=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境中工作,取E=6。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3×6×15=270 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的范畴。 采取措施后(LEC) 1、加强通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潜在危险),属“可能性 小,完全意外”,其分数值L=1; 2、降低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如规定工作时间或 轮班作业,原来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至少可降低一半;, 取E=3 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 将是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4、劳动保护:身体健康损害程度降低。 D=LEC=1×3×15=45

1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

附件1: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辩识分级管控标准 本次风险分级(安全管理除外)共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 级(红色)、B级(黄色)、C级(蓝色)、D级(绿色)。其中A级最高,D级最低。 本次风险分级采用两种方式:1、直接判断法;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一、直接判断法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分级从工艺、设备设施、仓库、储罐区、建构筑物、安全管理六个方面进行分级,同一区域内涉及不同类别风险应分别进行风险分级,分级结果按较高级别确定。风险辨识的区域应为企业全部作业区,辨识基本单元应为相对独立的生产装置或设备设施。 (一)工艺风险分级 1、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险化工工艺的为A级(红色)风险 1)光气及光气化工艺(一氧化碳与氯气的反应得到光气;光气合成双光气、三光气;采用光气作单体合成聚碳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制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制备、异氰酸酯的制备等); 2)电解工艺(氯碱)(氯化钠(食盐)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钠、氢气;氯化钾水溶液电解生产氯气、氢氧化钾、氢气); 3)硝化工艺的直接硝化法(苯硝化制备丙三醇与混酸反应制

备硝酸甘油;氯苯硝化制备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苯硝化制备硝基苯;蒽醌硝化制备1-硝基蒽醌;甲苯硝化生产三硝基甲苯;硝酸胍、硝基胍的制备; 浓硝酸、亚硝酸钠和甲醇制备亚硝酸甲酯;丙烷等烷烃与硝酸通过气相反应制备硝基烷烃等。); 4)合成氨工艺(节能AMV法;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法;凯洛格法;甲醇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醇法;纯碱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联碱法;采用变换催化剂、氧化锌脱硫剂和甲烷催化剂的“三催化”气体净化法等。); 5)新型煤化工工艺(煤制油(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油)、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乙二醇)、煤制甲烷气(煤气甲烷化)、煤制甲醇、甲醇制醋酸等工艺) 6)聚合工艺(聚烯烃生产;聚氯乙烯生产;合成纤维生产;橡胶生产;乳液生产;氟化物聚合); 7)加氢工艺(不饱和炔烃、烯烃的三键和双键加氢;芳烃加氢;含氧化合物加氢;含氮化合物加氢;油品加氢。); 8)过氧化工艺(双氧水的生产;乙酸在硫酸存在下与双氧水作用,制备过氧乙酸水溶液;酸酐与双氧水作用直接制备过氧二酸;苯甲酰氯与双氧水的碱性溶液作用制备过氧化苯甲酰;异丙苯经空气氧化生产过氧化氢异丙苯;叔丁醇与双氧水制备叔丁基过氧化氢等。); 2、列入重点监管的下述危险化工工艺的为B级(黄色)风险 1)氯化工艺(取代氯化;加成氯化;氧氯化;硫与氯反应生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大型游乐设施

辨识单位辨识日期:年月日设备位置辨识人/手机 设备类别设备品种设备型号 《使用登记证》编号分项评估分值人员:管理:设备:环境:评估总分值辨识分值评估总分值×(种类系数)= 风险级别 人员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风险 指标 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 得分 小计 备注 1 人员 持证情况 (50分) 安全管理人员,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修 理人员,水上游乐设施操作、修理人员 应持证,证书应在有效期内 *1.在岗应持证人员未持证(50分) 累加不超 过50分 2.作业证不在有效期限内(20分) *3.作业内容与作业人员证书项目不符(50分) 2 人员安全 培训情况 (20分)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1.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20分)累加不超 过20分 2.培训未覆盖相关人员(10分) 3 人员 配置情况 (30分) 应按规定配置安全责任人 使用大型游乐设施总量大于10台(含10台)的,未逐台 落实安全责任人(30分)累加不超 过30分应按规定配置安全管理人员未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30分) 人员风险因素得分合计:人员风险因素评估分值(得分合计×权重):人员因素风险级别:

管理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风险 指标 风险因素辨识标准得分 得分 小计 备注 1 安全 管理机构 (10分)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使用特种设备总数大于10台(含10台)时未设置安全管 理机构(10分) 2 安全 管理制度 (20分) 应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 安全管理制度 未编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 (20分) 累加不超 过20分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按规定建立(1)特种设备安全 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 记录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管理制 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6)特种 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 报告和处理制度(缺一项加5分) 3 设备 使用登记 (10分) 应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1.未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 备所在地的直辖市或者县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 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10分)累加不超 过10分 2.未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标志》悬挂或固定在乘客入 口处或者售票处等易于乘客看见的部位(5分) 4 安全 技术档案 (10分) 应按规定逐台建立安全技术档案 1.未按台(套)建立安全技术档案(10分) 累加不超 过10分 2.档案文件内容和保存期限不满足相关规定(6分) 3.未按规定在设备使用地保存相关安全技术档案原件 或复印件(4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 1、Q 2 和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风险辨识 本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 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河北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设定的辨识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特种设备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 二、风险分级 风险分级是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按照风险高低和需关注程度进行排序的过程。风险分级参照《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表》进行分级,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I 级)、较大风险(II 级)、一般风险(III 级)、低风险(IV 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等级以本单位单台(套)特种设备风险辨识结果最高等级确定。 三、本单位对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结果均需建档。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审核和上报机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将本单位风险辨识清单汇总表向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

、 五、鉴于风险点的动态变化性,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每年定期参考以下情况对特种设备风险进行动态复查、监测、评估、分级。 1、风险点自身发生变化; 2、风险点周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3、同类型风险点或者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灾害; 4、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发生变化; 5、其他实际情况。 六、风险管控 1、本单位根据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管控责任和措施清单,每个风险点的管控责任落实到如下岗位。 \ (1)人员因素风险点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管控。 (2)管理因素风险点由安全管理负责人或安全管理员负责管控。 (3)设备因素风险点由安全管理员负责管控。 (4)环境因素风险点由本单位负责人负责管控。

四川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压力容器

辨识单位 辨识日期 年 月 日 设备位置 辨识人/手机 设备类别 设备品种 设备用途 《使用登记证》编号 分项评估分值 人员: 管理: 设备: 环境: 评估总分值 辨识分值 评估总分值×1.8(种类系数)= 风险级别 人员风险因素(100分) 权重:10% 序号 风险指标 风险因素 辨识标准 得分 得分 备注 小计 人员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压力容器 1.应持证人员未持证(50分) 操作人员,移动式压力容器运输押 累加不超 1 持证情况 2.证书不在有效期内(20分) 运作业人员,氧舱操作医务人员应 过50分 (50分) 持证;证书在效期内 3.作业内容与证书项目不符(50分) 人员安全 1.未按制度开展安全培训(20分) 累加不超 2 培训情况 应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2.培训未覆盖全员(10分) 过20分 (20分) 应按规定配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 未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30分) 任人 人员 累加不超 3 配置情况 使用5台以上(含5台)第Ⅲ类固定式压力容器、使用移动式压力 容 应按规定配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 过30分 (30分) 器或特种设备总量20台(含20台)的单位未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 员 员(30分) 人员风险因素得分合计: 人员风险因素评估分值(得分合计×权重10%): 人员因素风险级别:

管理风险因素(100 分)权重:20% 序号 风险指标 风险因素 辨识标准 得分 得分 备注 小计 安全 石化、化工成套装置或特种设备总量大于50台(含50台)的使用 1 管理机构 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单位未设置安全管理机构(5分) (5分) 1.未编制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20分) 2.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按规定建立(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 安全 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 应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节能 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 累加不超 2 管理制度 、定期检验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 管理制度 过20分 (20分)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6)特种设 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7)特种设备应 急救援管理制度;(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9)高 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缺一项加5分) 1.未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向特种设备所在地的 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 登记;未按规定及时变更使用登记注册(10分) 设备 2.未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或者使用单位盖章或者签名确认的 复印件悬挂或者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 累加不超 3 使用登记 应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 时,可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 过10分 (10分) 号标注在特种设备产品铭牌上或者其他可见部位)(10分) 3.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单位未将该移动式压力容器的电子密钥或 使用登记时发放的IC 卡随车携带,使用标志未随容器携带,未打 印二维码(8分) 安全技术 1.未按台(套)建立安全技术与节能技术档案(10分) 2.档案文件内容和保存期限不满足相关规定(5分) 4 与节能 应按规定逐台(套)建立安全技术 累加不超 技术档案 与节能技术档案 过15分 3.未按规定在设备使用地保存相关安全技术与节能技术档案原件 (15分) 或复印件(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