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

1.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A.B.

C.D.

【答案】AD

【解析】

【分析】

x-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与x 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分别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作出选择.

【详解】

A.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正确;

B. 此图表示物体的位移不随时间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 此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D。

2.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5 m/s,则在这1 s内该物体(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3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9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3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1m/s2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取v1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1=4m/s,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1m/s,即速度变化大小为1m/s,加速度为1m/s2,加速度大小为1 m/s2,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 =-

9m/s,即速度变化大小就为9m/s了,加速度为-9m/s2,加速度大小为9m/s2.所以选BD.

3.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是A、B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t时间内A的位移较小

C.在0~t时间内A、B的位移相同

D.t时刻以前A的速度比B的大,t时刻以后A的速度比B的小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物体的位移随时间都均匀变化,所以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0~t时间内A的位置坐标变化小于B的位置坐标变化,则A的位移较小,故C错误,B正确;

D.b图线的斜率大于a图线的斜率,则B的速度一直大于A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

4.如图甲所示,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将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x.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

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作出x

t

t

-的

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出

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的速度大小为v0 B.滑块经过甲、乙两光电门最长时间为t0

C .滑块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v t D .图线下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光电门乙的位移大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位移公式得:2

012

x v t at =+

和速度公式0v v at =+变形得: 12

x v at t =- 由图可知,滑块经过光电门乙的速度(末速度)大小为v 0,故A 正确;

B.由A 项分析与图可知:02v

t a

=

是滑块从静止释放到光电门乙的时间的两倍,不是滑块经过甲、乙两光电门最长时间,故B 错误;

C.由A 项分析与图可知:0

22v a k t ==,故C 错误;

D.图是x t t

-,不是速度图象,所以图线下所围的面积不表示物体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光电门乙的位移大小,故D 错误.

5.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 .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物体能不能看成质点,要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地球的质量、体积当对所分析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就可以看成质点,所以A 、B 选项都不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是不能忽略的,没了大小,就没有自转的说法了,所以此时地球不能看成质点,故C 错误.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说太小了,完全可以忽略,此时可以看成质点,所以D 选项正确. 故选D .

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 .28.33米/秒

B .13.60米/秒

C .14.78米/秒

D .14.17米/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图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1(0.320)

s=0.16s 2

t -=

由s

v t

=

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54.4m s v t ==?声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2 1.24 1.00s=0.12s 2

t -=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22340m/s 0.12s=40.8m s v t ==?声

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1254.4m-40.8m=13.6m s s s =-=

由题图可知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故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1.12s 0.16s=0.96s t =-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13.6m 14.17m/s 0.96s

s v t =

=≈车 故选D 。

7.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18/v m s =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

210/v m s =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t s =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

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 A .215/m s ,向上 B .215/m s ,向下 C .21.67/m s ,向上 D .21.67/m s ,向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v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2v 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

=

得 22108

/15/ 1.2

a m s m s --=

=-. 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上. 故选A . 【点睛】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

=

求解.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该题关键要掌握加速度定义式v

a t

=

,并知道矢量为负值的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

8.如图所示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像,P (t 1,x 1)为图像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

2 1 1 x

t

B.t1时刻,质点的速率为12

1

x x

t

-

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2

2

1

x x

t

-

D.0~t1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12

1

2x x

t

-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1t时刻,质点的速率为

12

1

1

x x

v

t

-

=

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图象可知,t=0时刻,初速度不为零,根据

v v

a

t

-

=

可得加速度

12

112

2

11

x x

v

t x x

a

t t

-

-

-

=≠

故C错误;

D.1

0t-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

1

x

v

t

=

故D错误.

9.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

A.在0~1 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B .在1 s ~2 s 内,物体向右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

C .在1 s ~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 m/s 2

D .在3 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左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在0s ~1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一直向右做直线运动,不是曲线运动.故A 错误.

B .在1s ~2s 内,速度都是正值,说明物体向右运动,速度大小在减小.故B 正确.

C .在1s ~3s 内,物体的加速度

2244m/s 4m/s 2

v a t --=

=-= 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m/s 2.故C 错误.

D .由图象的“面积”看出,前2s 内物体向右运动的位移大于第3s 内向左运动的位移,所以在3s 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故D 错误.

10.物体甲的V-t 图象和乙的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

A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B .甲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C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

D .乙在整个t =4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0m 【答案】B 【解析】 【详解】

AB 、甲图是v t -图象,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故前2s 沿负方向运动,后2s 沿正方向运动,则甲在整个4t s =内来回运动,故A 错误,B 正确;

CD 、乙图是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说明乙的速度不变,故乙在

整个4t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位移为21336x x x m m m ()?=-=-

-=,故CD 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和位移的识别和理解能力,抓住各自的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即速度图象的“面积”大小等于位移,而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x ?表示位移.

11.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着甲、乙两列火车,某时刻火车正 好交汇,甲车上一乘客

从一侧车窗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B.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了铁轨上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车上的乘客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而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的慢说明乙车向南运动,因为如果乙车相对地面静止,则乙车和树木相对甲车向北运动的速度相同,故乙车不可能静止;如果乙车相对于地面向北运动,则相对于甲车的速度大于树木相对于甲车的速度,也与题意矛盾,故也不可能.所以乙车只能相对于地面向南运动,但如果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也与题意矛盾,故乙车只能向南运动且比甲车慢,故D正确。

故选D。

12.2015年的股市经历了暴涨急跌,犹如过山车,目前在国家的积极救市下,正逐步回稳.如果将股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股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你认为“股价下跌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D.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把股价类比成速度,股价下跌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根据加速度与速度关系进行分析.【详解】

股价类比成速度,股价下跌快慢类比成加速度,股价下跌出现减缓趋势,相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下跌,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仍然减小.故C正确.

【点睛】

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席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

13.如图所示,两位同学从滑道最高端的同一位置先后滑下,到达低端的同一位置,对于整个下滑过程,两同学的()

A .位移一定相同

B .时间一定相同

C .末速度一定相同

D .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下滑过程中的始末位置相同,即位移相同,由于两者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所以导致运动情况不同,即运动时间,以及到达末端的速度不一定相同,A 正确BC 错误;位移大小相同,而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所以两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D 错误.

14.如图A 所示,浮于水面的A 物体装有音频信号发生器,发出频率为2000Hz 的脉冲信号.位于水下的B 物体装有信号接收器,接收器与发射器之间的距离为2.1m .某段时间内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如图B 所示.已知水中的声速介于1300m/s~1600m/s 之间,则发射信号P 对应的接收信号是图B

中标识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发射信号的频率为2000Hz ,则周期41

5102000

T s s -=

=?,传到B 接收器的时间:32.1

1.4101500

t s s -=

=?;因33 1.4102T s T ->?>,则发射信号P 对应的接收信号是图B.中标识的③,故选C.

15.物体沿直线A 到B ,前一半位移以速度v 1匀速运动,接着的后一半位移以速度v 2匀速运动,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

12

2

v v + B 12v v C .

12

12

v v v v +

D .()()

12122v v v v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全程的位移为2x ,则汽车以速度v 1行驶了前x 的位移.以速度v 2行驶了后x 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x 位移的时间为

11

x t v =

汽车通过后x 位移的时间为

22

x t v =

全程的平均速度

121212

22v v x

v t t v v =

=++ 故选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