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鉴赏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并提出了了具体的分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要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能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要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7-9年级)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此,语文教学内容也做了很大的调整,许多脍炙人口、人文情怀的古诗词篇目充实到了教材中,这些古诗词均闪耀着华夏文明的光芒,洋溢着民族的激情。因而,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鉴于上述情况,我想结合自己对古诗词的教学体会,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与鉴赏方法作浅显的归纳。

一、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因而,学习古诗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与审美情趣。

1.古诗词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古诗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一定的文学功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古诗词时,不但教会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生平及其重要成就,让学生了解到“初唐四杰”、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重要诗派的风格与影响,让学生了解到绝句、律诗、散曲、小令等诗词的特点。

2.古诗词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古诗词的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中适当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文采。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课文中引用《千家诗》中的“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头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的诗句,就将我国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美景呈现于读者面前。再如《十三岁的际遇》的作者田晓菲,五六岁时,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和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初中时,她就出了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许多作家、诗人,他们在少年时代就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基础。

3.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优秀的诗歌往往离不开诗人对生活的观察,离不开诗人丰富的想象。如诗人曹操的《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仅16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观察生活并进而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通过阅读、欣赏这些古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教师通过教学杜甫的《春望》,激发了他们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激发了他们学习诗人的民族气节;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的珍贵;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行别校书叔云》,可以教育学生在挫折面前,要有充满乐观宽广的胸襟。

二、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它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提高其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基础知识。学习古诗词,有的诗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作者及生平,甚至还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这更有利于我们对古诗词内容与主旨的理解。例如教学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学生对苏轼坎坷的经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较容易理解苏轼在词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感慨。

2.品析局部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感情和内容,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古诗词中的词语是经过作者反复锤炼出来的,唐代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有贾岛“推敲”的故事传诵至今。因此,我们在品析词句时,就要注意这一点。

3.整体感知作品。在初步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诗词的意境、主旨,这样才能将单独看起来似乎也言之有理的理解纳入到诗词的总体去考查。首先,要把握作品的形象、意境。诗歌是借助形象反映生活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组合在一起就创造了作品的意境。所以,只有分析诗词中的形象,才能体会出作品的意境,进而把握住诗人的感情脉搏。其次,要捕捉感情,领悟主旨。感情是诗的生命,“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写的花、鸟,实质上写的是诗人自己看到首都沦亡后的内心感伤。这就要从诗中“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及“家书抵万金”整体理解诗人感情,从而了解诗的主旨。

4.注意表现手法。许多诗词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我们在教学时,要教学生学会品析。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人用反衬的表现手法,用听到僧人敲的钟磬声来反衬自然界的寂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清高性情。

5.判断语言风格。诗词的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艺术个性。鉴赏诗词时要先看作者,知其人,晓其风格,对其作品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语言风格的词语归纳通常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感、有艺术感染力。学会积累,用一至两个词语来表达诗人在诗中的语言风格,如苏轼、辛弃疾词的语言风格通常是雄浑豪放,李清照、柳永的词通常是笔调婉约。

总之,语文古诗词教学,既是语文课标的要求,也是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途径之一;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也不是孤立的,而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古诗词鉴赏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古诗词鉴赏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强调了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重点熏陶感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而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定能给学生的体验以有效的帮助。 一、抓诗眼,赏名句 一篇文质兼美传诵千古的古典诗词作品,饱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和想象,凝练含蓄的语言一定浓缩了作者对语言千锤百炼的全部精华。所以就诗词语言本身而言,就有发掘不尽的矿藏。诗词的鉴赏首先从“抓诗眼,赏名句”入手,揭开诗词字面中包涵的艺术神韵。 1.抓诗眼。诗词中的诗眼,主要表现在思想感情上,指那些能明确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精神、内涵的中心词或主旨句。诗词是作者情绪高度浓缩的产物,丰富的感情一定会通过具体的词语表达出来,鉴赏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这就仿佛找到了打开作者诗词内涵的钥匙。如:“最爱湖东行不足”中的“爱”;“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孤”;“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秋风萧瑟”中的“萧瑟”等词语就明确的表露出作者的情绪所托,能表现出作品主旨之所在。抓住了这些就自然抓住了作者的思想脉络。

2.赏名句。更多的表现在艺术形式上,那些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最精炼最传神最富有生机的绝唱,那是作者语言魅力的最佳张扬,“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它们的细致品味咀嚼才能领悟到古诗词艺术神韵的真谛。 二、依分类,析内涵 古诗词根据题材的不同大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因其主题的不同其鉴赏自然有不同的表现,只要有心就有别样的体悟。 1.写景咏物诗:内容上往往以某景象或物象为媒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来表现人的思想、精神、品格等。如:梅之于陆游;菊之于陶渊明;明月之于李白;山水田园之于谢陶、王孟。或诗境隽永优美;或风格恬静淡雅;或语言清丽洗练。 2.送别诗:设酒饯行、折柳相送,既有哀婉的离愁别恨又有温馨的安慰劝勉。送别类诗词更是中国古代诗词一道魅力独特的风景线。感情色彩上有两种表现:深情的依恋与不舍多表现为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真诚的劝慰与祝愿多表现为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战争诗:以边塞、战争为题材,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内容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边地奇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

浅析在新课标下的古诗教学与赏析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感悟的是准确合理的语文材料,而诗歌的语 言是习惯的颠倒。传统诗歌教学重视诗的主题和背景的深入讲解,使诗成了“支 离破碎”的知识点;却忽视了让学生感悟诗的美,感悟诗人的激越情怀。教师应 让学生懂得从诗文的反复朗读,从意境和想象中感受诗的美。诗不再作为教师 讲解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中学新课标强调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而诗歌的 教学能够让学生体味诗语的凄清与缠绵,快乐与梦想.在诗意中感受人生的美 好,涤滁人心灵深处的杂念。我们应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探讨其怎么样感受 诗的美感,进而了解鉴赏诗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因声求气意境想象通感陌生化 在古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诗句的翻译和诗的主题背景的分析上。使学 生对诗的理解仅停留在“叙事”的表象,体味不到诗的美,更不知怎样去感悟诗。《中 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 习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新课 程教学。具体到教学实践,就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和能力)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 维(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能够阅读、鉴赏诗歌,是 现代中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从审美角度来看,诗以语言为媒介,借助带情的景来表现 作者的情思。即所谓“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希文《对床夜话》)强调“景”与“情”是不可分离的。此外了解诗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有助于赏诗。下面从四个方面来 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 一.要反复朗读诗歌,揣摩诗的情思与美感。 鉴赏古诗时,不在诗义上过多的分析,重点体味诗句整体上语气节奏的变化,进而领悟诗的主旨。诗歌是抒情的,节奏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就能显示诗人的喜怒哀乐。唯有不断的朗读反复体味诗句;才能真正品味诗歌,了解诗人。如同那憾人心弦的歌曲,只有演唱出来,才能令人陶醉。清代桐城派作家讲究“因声求气”,就是说,欣赏古诗,必得高声朗读,从音节的抑扬顿挫里体会作者的辞气,进而体悟他的感情,再进而领他的整个人格和思想。 我们从李白的《行路难》这篇课文来印证。作者在这首诗中主要写自己的苦闷彷徨,但又有不甘心寂寞、勇往直前、起伏变化的情感。与其说个人情感与内心的一波三折,不如说表现在辞气的变化上。尤其体现在关键词句上,这必须通过朗诵,“因声求气”才能体现出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钩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沧海。”前两句的节奏明快清新,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三四句语意一下子凝重低沉,“四顾”“塞”“满”以仄声表伤感(以仄声表伤感, 以平声表激越,兴奋之情,这恐怕是中国诗神的韵律特征。①)让人体味作者的抑郁愁苦之 情。五六句缓缓道来,“闲来”二字又轻又涩,舒缓的语气中似有千种忧愁,万般无奈。我们从以上诗句的语气舒缓、急促的节奏变化中,感受到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 1

古诗词比较鉴赏教学初探

古诗词比较鉴赏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2-06-18T10:53:02.5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8月总第107期供稿作者:张立风 [导读] 比较鉴赏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将其有关的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 张立风甘肃省武威市第八中学733000 比较鉴赏就是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将其有关的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新课标对古诗文的要求为:“能鉴赏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从这一要求来看,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来鉴赏古诗词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在培养学生古诗词比较鉴赏的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一、同一题材不同主旨之比较 通过对同一题材、不同主旨的诗词比较鉴赏,可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思维。 学习《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后,我给学生补充了有关项羽这一悲剧英雄的诗词,要求比较鉴赏。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的《咏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几首诗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项羽的评价,要求学生结合作者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比较鉴赏。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以及老师的点拨,得出的结论是:杜诗在惋惜项羽英雄事业不成的同时,讽刺了项羽的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又蕴含了“败不馁”的道理;王诗是从一个政治家的视角理性分析,他认为项羽的败势已定,即使江东的子弟还在,他们也不一定愿意为项羽卖命,战争劳命伤财;李诗是借项羽不肯南渡的史实,讽刺了怯弱、只顾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毛诗是借项羽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沽名钓誉,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表达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 这几篇作品观点不一,风格迥异,通过比较阅读,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还可以学习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二、同一题材不同写法之比较 很多古诗词虽都是同一题材的,但是不同的作者采用的表现手法不一样;即使采用的是同一表现手法,也会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进行这样的比较训练,可以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 “愁”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在许多诗人的笔下呈现着不同的美。我找出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让他们进行比较赏析。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该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愁之长;“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这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愁之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了作者无法言说的愁;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和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都是移情于景,以流水衬愁。 同样是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和“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却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前者主要是选用了“一江春水”这一意象,写出了“愁”和“水”绵延不断、汪洋恣肆、澎湃汹涌的特点,更写出了愁之多之长;后者选用了“烟草、飞絮、梅子黄时雨”等意象写出了愁绪之无所不在、捉摸不定、无法言说的特点,写出了愁之多之广。前者是亡国之愁,后者是闲愁,表达效果大不一样。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逐步学会了在古诗词鉴赏的时候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大胆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方法,用图画再现诗词内容,图文结合,融会贯通,品味诗词的美,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手法,对写作更是大有裨益的。 三、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之比较 通过对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作品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作者,更深刻地体会诗词中包含的情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提供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比较鉴赏。 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读出的是他旷达的情怀;读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们读出的是他对亡妻的一往情深。读李清照南渡前期的作品《一剪梅》,我们读出的是甜蜜愉悦;读南渡之后的作品《声声慢》,我们读出的是深深的愁绪。读杜甫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兵车行》,我们读出的是忧国忧民;读安史之乱后的作品《旅夜抒怀》,我们读出的是飘零孤独。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鉴赏训练,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视野变得开阔,思维能力逐步提高,课堂变大、变新、变活了。师生在比较鉴赏中尽情地吮吸着来自古诗词的韵味美。 以上只是笔者在古诗词比较鉴赏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当然,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比较鉴赏的范围、角度和方法等也应变化。只要做到因题而异,多方鉴赏,就能引领学生徜徉在充满迷人色彩的诗词园地,沐浴古典诗词的阳光雨露,尽情享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馥郁芳香。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古诗词鉴赏方法整理

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XX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XX年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

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它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结合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文]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同时,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抓关键词句。所谓关键词句,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虞美人》,把握一个“愁”字,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汪洋恣肆,无穷无尽,学生就可以去体会李煜的亡国之痛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抓思维方式。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所以教师还应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住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永的普通词句。像王维的《山居秋暝》、马致远的《天净沙

古诗词鉴赏的步骤与方法

古代诗词鉴赏的步骤与方法 法一 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 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 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

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 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2)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即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等。 教学难点: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赏析指导 (一)品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

“风正”,。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二)说画面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问: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浅谈古诗教学方法

浅谈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教学有利于学生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练含蓄的额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多年来,我一直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辅读方法,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模式,并运用于教学实中,使学生受益匪浅。现简介如下: 模式一: 故事引入——熟读理解——品读背诵 教学先将故事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有时可配挂图或简笔画),以次激发学生诵读故事的兴趣,理解古诗的内容。接着,出示古诗,经范读或听录音,扫除阅读障碍。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所讲的故事,琢磨词和句的意思,教师及时点拨,学生主动理解。最后,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朗读品味。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思维处于活动、兴奋状态,诵读抑扬顿挫,回环流畅,直至背诵。 模式二: 背诵相关古诗引入——速读理解——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根据所学古诗的内容,先让学生背诵学过的同类古诗。这样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古诗作平稳的饿铺垫。接着,要求学生快速读通读顺,约略理解古诗大意。然后,学生闭目想象,教师以诗化的语言描述意境,并配上音乐,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煤精,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模式三: 自学检查——质疑讨论——尝试辅导——欣赏练习 初读时,学生划出读不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学生初步读通、读懂,教师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这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及时找到自己在内容理解上的空白点,进而带着强烈求知欲积极参与,更好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自己解决问题,使整堂课都活起来。然后,教师重点辅导,让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学生文字的欣赏感受能力就会受到美的熏陶。最后可作尝试练习,如让学生根据诗意即兴表演,或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也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诗比赛,设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口答题,开展古诗知识抢大活动等。 模式四: 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 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理解题目的意思。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感知古诗,要求读准,不添字,不漏字。在此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时本模式中较关键的一步,因为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深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均由此表现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想象的氛围,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内在韵味,在头脑中再现古诗的艺术境界,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最后,出示相似的古诗,让学生按上述的精髓,领略其深刻的底蕴。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15996364.html,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作者:张芹 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5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生古诗词的学习越发重视。而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使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古诗词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同种意象的比较阅读 在古诗词中,往往都蕴涵着深远的意象,且经常利用意象来彰显其中的韵味。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较弱的阶段,所以对于意象深远的古诗词很难有一个充分的理解,甚至让小学生感到古诗词学习的“吃力”,这对于小学生古诗词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到这一点,采用同种意象的比较阅读方式来降低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使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且,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的意象剖析出来,以帮助小学生梳理出一条有效学习的道路,让小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罗列出的意象,自主地去进行思考与分析,以提高小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实现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进步。 例如,《春日偶成》一诗中,充分表达了年少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也彰显了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而在《劝学诗》中,作者则表达了年华易逝的无限伤感之情。这两首诗中都出现了少年的意象,但表达出来的情感全然不同。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时,应充分关注到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让小学生在同种意象的比较阅读中,更好地促进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 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比较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据的比例较少,且多为固定作者所写。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比较阅读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强化小学生对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掌握,并站在多个角度中,进行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对比,以深化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让小学生可以寻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另外,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这样小学生在进行同一作者不同意象的比较阅读中,才能够游刃有余,不断冲破自身在古诗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境。并且,在小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有益的资料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学习中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让大家都能有所收益,从而实现小学生古诗词学习水平的总体进步。 例如,就《登高》与《客至》两首诗而言,虽都是同一作者所作,但所表达的意象截然不同。前者表达了作者常年在外漂泊饱经沧桑的凄凉之感,后者则体现了作者在客人来访时,内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毕业论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 究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小4号宋体)........................................................ I ABSTRACT .................................................................. II 插图和附表清单. (Ⅲ) 目次 1 (第1章)引言(绪论) (1) 1.1(第1章第1节)题名 (3) 2 (第2章)题名 (5) 2.1(第2章第1节)题名 (7) 2.2(第2章第2节)题名 (10) ………… 5 (第5章)结论 (71) 参考文献 (93) 附录 (96) 致谢 (98)

附件4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编排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编排格式 1 (章的标题----三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1.1 (节的标题----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1.2 (节的标题----四号黑体) 1.2.1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1)(四级标题——小四号楷体)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1.2.2(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 2 (章的标题----三号黑体)) 2.1 (节的标题----四号黑体) 2.1.1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0磅,下同) …………

初中古诗赏析方法

初中古诗赏析方法 目前,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摘要:本文主要从内容,表现手法,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等方面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赏析古诗词,并举出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加以说明,浅显易懂。内容上是从题目、背景、关键词、意象与意境加以阐述,表现手法上是从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四方面说明,最后归纳了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 一、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 4) 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二、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 1、注意题目。 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认真地分析题目,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如杜甫的《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是作者的想象罢了。 2、关注背景资料。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积累 四、教学方法 思考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

七、教学过程 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 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中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初探全文如下: 摘要: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 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教学;整合;模式 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各学科的教 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 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以利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经过尝试和深入的探索,我体会到在语文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重组后 的资源适时融入教学中,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出由“巧妙引诗文―初读知大意― 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组成的四步教学模式。 一、巧妙引诗文 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 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伊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诗 词相关的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诗词 的兴趣。如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先给学生们讲了李白和汪伦结识的故事,说到“千 里桃花,万家酒店”出示多媒体课件,于是李白欣然而来……李白与汪伦结为了好友,及 至离开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汪伦》。这个小故事把诗文放置到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情节之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库:囊括了诗词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相关诗文等,教师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 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整合,并合理运用到诗词教学中,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二、初读知大意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诗文”,旨在疏通文本。为了较好地完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 我们建议分“三步走”。即:自读清障碍;指读名节奏;齐读小韵律。再加上我们适时出示 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较好的实现“初读诗文”的教学目标。

中考语文名著复习《古诗鉴赏之探究古诗中表达技巧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古诗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考试要求】 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目标】 1.让学生熟悉古诗中常用的表达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识记一些术语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一首好的诗歌它常常需要采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并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运用这些手法时,引用专业“术语”,往往会在诗歌鉴赏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古诗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真题再现】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2分) 答: 10.(2分)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从炼字与修辞角度赏析) 【例题精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北宋·王安石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 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