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能为中小企业做什么

政府能为中小企业做什么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借鉴国外经验,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调查与制约因素
2005年1月17日UPS公司公布的年度《UPS亚洲商业监察》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居全亚洲第一位,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中小企业早就已经具备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
表一 认为中国内地中小企业比其他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强

中国内地中小企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被称为“市场经济达尔文”,体现了一个物竞天择的过程。但正是这种严峻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具有强劲生命力的中国中小企业。
但由于相应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和政府服务主体的缺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制约,存在诸多风险。虽然中国内地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市场力量,但是亚洲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很少在中国内地有业务。只有1/5的受调查者在中国内地有合资、独资企业或者分销业务,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与大陆公司没有业务往来,而且他们中2/3不打算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调查者中很多人认为在与中国内地商业往来中存在很多陷阱,被看作最大隐忧的是如何保障知识产权,其次是透明度、政府干预等因素。见表二。
表二 与中国商业联系的不利因素

从UPS公司公布的年度《UPS亚洲商业监察》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基本认识,其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化大潮中逐步发展壮大,第二就是我国当前中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透明度、政府作为等方面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如果不以政府为核心积极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将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各级政府要转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推动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已经非常必要,这是因为:
1.中小企业的需求决定了服务体系的供给。中小企业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信息不畅、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不高、缺乏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渠道等困难,迫切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其在生存、成长、发展中的服务需求。

2.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也需要服务体系。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日益复杂、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政府面临的

这些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环境,导致了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和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使传统的政府功能感到力不从心,政府职能面临着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把公共服务让位于社会的发展趋势。
3.学习与借鉴国外较成功的经验做法。世界各国政府都是“放大”、“扶小”,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而建立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各国政府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通过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也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国外政府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功做法
1.设置专门的政府职能部门。美国为本国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二个,一是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SBA),二是SBA与民间的私人机构、教育界及有关的政府共同建立的具有盈利性质的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旨在对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上的全方位的支持和辅助。此外,还成立旨在扶持中小企业出口的美国贸易促进、协调委员会(TPCC)。日本,则设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日本不仅在通产省设立中小企业厅,还在内阁总理府成立了中小企业审议委员会,负责研究审议有关中小企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都、道、府、县的商工部内,设立了中小企业指导课,负责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韩国政府于1996年将原来分散在各部、厅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机构、职能集中起来,正式成立了中小企业厅,这标志着韩国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进入新的阶段。德国在经济事务部下设中小企业局;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国也都有相应的专职机构。英国有贸工部中小企业管理局。上述国家的做法表明,只有成立管理中小企业的专门机构,才能克服政府管理体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
2.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体系。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着重体现在法律支持上,它包括专门的中小企业立法,政府发言人的声明以及其他援助中小企业的一般立法和措施。各国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反对垄断的法律,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克莱顿反托拉斯法》(1914年);日本的《独占禁止法》;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2)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促进法》,《机会均等法》;日本有《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厅设置法》;韩国有《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振兴法》,《

中小企业协同法》;德国有《反限制竞争法》(3)专业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的法律法规,如美国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法》(1982年);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等等。在加拿大,从联邦政府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依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除了联邦国家统一的《企业法》规定外,各省都结合当地的实际制订了相应的法规。如为了防止上市公司大股东说了算,而导致小股东权益受损的情况,有的省就规定对有争议的股权交易,必须通过第三者的评估;对涉及企业重大资产变动,规定必须经省的证监会批准。有的省要求上市公司实行委托代理责任制,加强专业监督和社会监督,尤其是加强外部审计和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与此相应,通过建立企业顾问制度和加强对企业董事能力的培训等措施来促进约束和监督机制的落实,以保护企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建立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在德国,手工业和技能行业公会(CIT)是具有官方地位的自行管理的机构,法律授权它管理职业培训、组织考试、颁发师傅毕业证书和技能资格证书,同时还出版刊物,提供对中小企业有特殊利益的有关社会、经济、财政和工艺行业的信息。全国零售商和店主协会向零售商提供有关商店装修、橱窗陈列、购买、信贷和电子商务等方面咨询,大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自1979年起,日本各地都建立了“地方情报中心”,其中13个由国家预算拨给经费,4个由地方自筹经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社会团体,如中小企业事业团,中小企业团体中央会,商工会议所,商工会等,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生产技术,科研项目,生产管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等信息服务,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在德国,提供信贷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很多金融机构如储蓄银行,合作银行和人民银行,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设立的。它们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要比商业银行多。日本政府设立“特别信用保证制度”,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信用保证金,从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为信用保证金存入银行,作为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保证金,并委托服务中心管理运作;二是建立信用评价制度,作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根据。
5.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美国,开业最低的注册资金只需要20美元,只凭身份证等个人证件就可以登记,3分钟就可以办好登记手续,并且可以利用自己的住房作为经营地点。

在日本十分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形成完善的培训服务机制。地方政府都有为中小企业培训员工的职业技术学校,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此外,通产省还提供资金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网络以及利用因特网,构建广泛的信息发布和接受系统,将各国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最新的技术和经营信息,市场信息借助网络提供给中小企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在培训管理人才方面,在都道府县和九大城市设培训机关,各级培训部门的教学和科研费用80%由政府财政拨款,只有少量的费用由员工自付。在培训技术人员方面,各都道府县和指定的市在工业界,教育界和公共机关的协作下,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进行有关技术的基础知识,应用知识以及相关的必要事项进行培训。东京中小企业大学招生对象是都道府县中小企业指导机关的职员和中小企业的职工,培训内容有经营管理,生产技术,情报处理,海外投资等。培训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使学员学到实际经验和专门知识。
建立和健全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措施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我国所要建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一个由政府、中小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政府应该制定对中小企业高新技术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提供技术服务,使中小企业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创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贡献;提供创业服务,使中小企业更好地发挥稳定的作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且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工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企业人才素质。
2.成立相应政府机构,加强统一管理。在我国,机构既重叠又分散,而且职能多有交叉,容易产生“政出多门”现象,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了减少方方面面面对中小企业的不合理牵制,可以建立对各行业中小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的中小企业发展局,实行“一体化”管理。
3.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应引导建立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教育、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一是建立像美国那样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机构。在政府小企业管理局的指导下,全美设立了拥有1.3万名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经理服务公司和950个小企业发展中心。通过自愿和合同方式,向小企业提供从创业准备、可行性计划、公司设立到行政管理,商业理财等全套服务。二是建立一批地区性的提供某项服务为主的信息服务机构。
4.加强有关中小企业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

,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供法律保障,保证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平等地位。
5.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小企业风险大,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一旦失败,必须有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加以保障。在企业正常运转时,为企业职工以后可能遭受的诸如破产、失业、疾病以及养老等准备一笔保障金以此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中小企业闯市场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中小企业的一种服务体系。
总之,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体系是否健全和是否发挥有效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