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英语文化中的黑色幽默

浅谈英语文化中的黑色幽默

浅谈英语文化中的黑色幽默
浅谈英语文化中的黑色幽默

从文化角度浅析中美两国幽默的特点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 象征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分析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 3 《欲望都市》中的女性语言分析 4 论《弗兰肯斯坦》中贾斯汀的悲剧 5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 7 《儿子与情人》与《雷雨》中母子关系的对比 8 从礼貌原则看《威尔与格蕾丝》的对话 9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0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11 从话语权力的角度看电影《换子疑云》 1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13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14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15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16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17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18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 19 美国电影与文化霸权—以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为例 20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1 论《海浪》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和生命意识 22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23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 24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 2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的运用 26 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27 中国民族主义的新表现:“中国威胁论”——构建民族认同的一种手段 28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姬的性格 29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 30 理智胜于情感 31 “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 32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33 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34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及应注意的方面——以美剧绝望主妇为题材 35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 36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 37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38 《哈利?波特》的成功销售及其对中国儿童文学营销的启示 39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40 从“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 41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 42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中式菜肴的英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浅谈英语谚语特点和翻译 摘要:谚语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智慧的结晶。一个优秀的谚语,不仅可以教导,启发和说服人,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本文根据谚语的特点并结合影响谚语翻译的因素,探讨了谚语翻译的方法和他们自身的优势。 谚语反映着文化。由于其简单和流行的特点,他们通过一代又一代,并逐渐成为语言的一部分。谚语是人的智慧的本质。一个优秀的谚语,不仅可以教导,启发和说服人,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所以当我们研究一门语言和文化时,有必要研究一个民族的谚语。 英语谚语有许多功能,如简洁的形式、深刻的道德、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这些特点使我们很难翻译英语谚语,来表达其原始的含义、形式和口味。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英语谚语的特点、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并讨论四种翻译方法和他们自身的优势。 一、英语谚语的特点 什么是谚语?谚语是固定词组,在老百姓中普及,并通过简单的话语表达含义。大多数的谚语是长时间生活经验的科学总结。一些来自警句和俏皮话。许多谚语都来自圣经,以座右铭和格言的形式,总结生活经验,制定行为准则。 1.用词精练,句式整齐 谚语经过长期的锤炼,其用词十分讲究,结构也很整齐。例如: 1.1滴水穿石。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 1.1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like son. 2.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谚语经过长期流传,具有很强的口语化特点,单句讲究韵律,双句讲究对仗。例如: 2.1嘴上无毛,说话不牢。Downy lips make thoughtless slips. 2.2失之东隅,收之桑隅。What one loses on the swings one gets back on the round abouts. 3.比喻生动,寓意深刻 谚语源于生活,生动形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例如:

中英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中英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徐小丽班级10级(9)班学号10130902 指导教师梁静文 课题名称中英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选题背景: 随着现代生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幽默的需要与日俱增,幽默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幽默文化中,语言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已经不断地从文艺学、文化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拓展研究领域。语言幽默也一直是语言学所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已经从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各个角度对幽默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深远意义的理论。 幽默原本是喜剧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以轻松欢快的语言引发读者或者观众的笑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同一可笑的情景对于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交谈者来说既无趣也不可笑。这表现了不同民族幽默的不协调,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然而,从现、当代幽默的发展趋势上看,东、西方幽默中存在着不可改变的不协调,同时也存在彼此接近、相互转化的趋势。 选题意义: 借助对英汉幽默语言的分析,加深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分享到语言幽默给人们带来的欢笑与愉悦,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西方和谐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幽默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着重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出现的幽默困境的产生原因。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理论依据: 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传统习惯文化的丰富程度,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在中西方的文化中,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性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势及方

英语谚语翻译论文

英语谚语翻译论文 【篇一:英语谚语翻译论文】 jiujianguniversity 英文蒀目onenglish translation 二零一零年五月abstract because religiousbeliefs, habits customs,fables art,english proverbs chineseproverbs carry different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proverbs closelylinked culturaltradition culturalelements proverbscause makesome exploration about itstranslation. key words: category;translation method culturecontrast 由于不同的宗信仰、蒀俗蒀蒀、寓言神蒀以及文蒀蒀蒀多方面的差蒀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信息。他蒀文化蒀蒀蒀密相蒀,不可分割。言蒀中的文化因素成了 contentsintroduction 加入章蒀号 proverb shortpithy saying widespreaduse basictruth practicalprecept. proverb literaturewhich comes from people’s daily life. human’sthoughts experiencesfrom ancienttimes moderntimes. what’s more, hasenriched word,proverb 【篇二:英语谚语翻译论文】 浅谈英语谚语的特点及翻译目录摘要................................................... i 引言.................................................... 2 1 谚语的定义及语言特点................................... 3 1.1 谚语的定义........................................ 3 1.2 英语谚语的语言特 点................................ 3 2 影响英语谚语翻译的因素................................. 4 2.1 历史背景.......................................... 5 2.2 地理环 境.......................................... 5 2.3 风俗习 惯.......................................... 6 2.4 宗

最新-幽默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精品

幽默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一、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幽默的方法一使用幽默用于作为课前热身幽默应该服务于教学,因此,幽默的运用可以当作是课前的预热,将课堂的气氛带动起来,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 例如,某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解饮食,提到各自付款的时候,在教科书当中时常能够看到这个词组,教师可以将其与学生们口中时常提到的制做比较,指出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有两个海上贸易的发达国家,即意大利与荷兰,有一位荷兰的商人十分客气,时常邀请意大利商人吃饭。 但是由于当时交通受到限制,十分不便利,导致意大利商人没有办法回请荷兰商人吃饭。 由于一直都是荷兰商人请吃饭的缘故,荷兰商人认为自己吃亏了,于是荷兰人有一天想出了一个各自付款的方法,所以将其解释为依据荷兰人的方式付款。 如此一来,在各自付款的背景下,引申出制的幽默故事,为接下来的授课预热,让课堂活跃。 二保证学生能够理解课堂上的幽默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的引路人。 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当中也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文化层次、生活环境等因素互相结合运用。 对我国的学生而言,经常会出现中式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学生经常说的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做比较,从而让学生觉得记忆犹新。 三把幽默表现得自然而不突兀在我们进行幽默的表达时,需要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行表达,如果在进行表达之前,学生察觉到了,那么,幽默的效果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设计,达到在学生笑完之后,才发觉自己落入教师的幽默设计中。 二、幽默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价值一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幽默是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化解尴尬,增强人际关系。 在英语的教学当中使用幽默的语句对英语的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教师是权威的、严肃的,无形中导致师生之间存在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遇到与教师

浅谈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817103099.html, 浅谈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法 作者:石妮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7期 【摘要】谚语是语言文学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一定规律,饱含人生哲理,本文将对英语谚语中的比喻、比拟、重復、押韵、夸张等修辞手法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我们能学习英语国家人民表达观点和描述事物的方式和技巧。 【关键词】英语谚语 ;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19-01 我们常常在英语中看到这种短小精悍、描述生动,而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句子。它们看起来比较简单,其中包含了很多社会规律和人生哲理,这就是谚语。谚语是语言文学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一定规律。 有些英语谚语是有关学习的,如: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有些对人际关系提出建议,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有些则是富含人生处世哲学,如:No pains, no gains.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些则告诉别人获得成功的经验: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正是其中独特的修辞手法美化和人化了英语谚语,使它变得简单而生动,简洁而有意义。本文将对英语谚语中的比喻、比拟、重复、押韵、夸张等修辞手法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我们能学习英语国家人民表达观点和描述事物的方式和技巧。 一、英语谚语中的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在英语谚语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修辞,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点把某样东西比作另外一样东西,把抽象的事情变得具体把深奥道理变得浅显。比喻通常分为明喻、借喻、隐喻和讽喻等几种方式。 1.明喻 明喻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对比,用比喻词连接两个语言单位,其基本格式为: a像b。如: Beauty fades like a flower. 花易谢,美难再。 Life is like a fire, it begins in smoke, and ends in ashes. 人生犹如火堆,始于青烟,终于灰烬。

Idiom_美国英语中的文化

美国英语中的文化 语海拾趣:Asleep At The Switch Asleep At The Switch 疏忽,失职,错失良机 这条短语形成的时间不长,但表达的含义却比较丰富。它最初可能出现于美国,因为英国人所编著的工具书都没有把它收录在内,而在《韦伯斯特国际大词典》及《美国成语词典》都可以查到。 该词中的"switch"指的是“铁路的道岔”,它并不是指睡在铁路的道岔上要自杀哦,而是指“疏忽,失职,漫不经心,错失良机”。美国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之后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当时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铁路发展得最快。不过当时的铁路全部是由人工控制的,搬道岔可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向各方向运行的火车全凭道岔工的操作才能驶入规定的轨道,一旦由于道岔工的疏忽、忘记或者搬错了道岔,便会发生火车出轨的严重事故。所以,“asleep at the switch”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了。例: Don't fall asleep at the switch when the job is offered to you.当你有机会得到这一工作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第1期COMPUTER-ASSISTED JOURNALISM COMPUTER-ASSISTED JOURNALISM 中文译为『计算机辅助新闻写作』。对英国大多数人来说这还是个新词,但它却为美国新闻界越来越广泛使用。所谓计算机辅助新闻写作,就是指借助计算机收集新闻素材。计算机信息资源丰富,现在美国新闻记者已习惯于利用它收集各种相关资料,根据计算机所提供的资料提炼新闻主题、发现受访对象、获取背景题材和核对主要事实。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记者们再借助各种软件如空白表格程序、资料采集程序等研究、校对和处理资料。计算机辅助新闻写作(CAJ)也叫计算机辅助报导(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 这两个词在英国都很少有人使用,这既不是因为英国人怀疑这种新闻报导方式的实际价值,也不是因为英国报界的网络普及程度不如美国抑或英国记者不谙计算机操作,关键是英国的电子信息业不如美国普及,而且使用此类信息还受诸多法律条文的限制。 第2期 AMBIENT ADVERTISING 中文译为『非主流广告形式』,亦可译为『周边广告形式』,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主流广告形式』而言。作为广告界行话出现于英国还只有短短四年的时间,但(根据《星期天商报》最近的一篇文章判断)现在已经成为广告业从业人士的一个口头禅。非主流广告形式主要是就其所使用的载体而言,它主要是指刊登于户外的非主流媒体(报纸、电视、电台等)之上

浅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 文章摘要 谚语其实就是民间所流传的一些至理名言,这类至理名言往往具有措辞简练、便于记忆的特点。谚语不仅内容精辟、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而且还有着比较广泛的感染力。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谚语是一个名族‘天才、机智与精神’的体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谚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与文化不可分开。因此本文就从英汉谚语所表现出的文化的特殊性来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异。让我国可以更好的通过谚语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并透过文化背景去更好的理解谚语中所包含的丰富且深刻的内涵。 关键词:英汉谚语民族文化文化差异 一、谚语是文化的反映 人类文化最古老且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谚语。并且谚语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依靠普通的人民大众通过千百年的劳动与生活实践的总结得出的净化,所以谚语是千锤百炼才产生的生动精炼的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所以,充分的了解并熟悉谚语不仅对语言表达的丰富多彩性很有帮助,而且也是学好一门语言不可或缺的知识。另外,通过学习了解谚语,我们也可以更加的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殊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谚语都是依存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所以也是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物产风貌以及自然环境等的一个反映,语言的内容就必然会带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有时候在内容上虞用法上相似甚至是带有一定必然性的“偶合”的不同语言里的谚语,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常常大不相同,在具体的表述上如材料的选择与手法的运用等,每个民族也都不相同。比如:汉语里有条谚语叫“说曹操曹操到”,意思是提到某人的时候,某人就正巧出现了,英语里也有一条相应的谚语,“Speak of the wolf, and you will see his tail.”虽然表达的意思相近,但是设喻是完全不相同的。在英语中表达这一相同内涵的还有“Talk of the devil, and he’s sure to appear.”和“Speak of angles, and you will hear the flutter of their wings.”这两句虽然和第一句的意思相近,但是却带有比较浓厚的宗教色彩。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名族文化也是有着特殊性的。谚语不仅是该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反映出了该民族文化的共性以及其个性,这主要是受到该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的影响。比如,居住在沿海地带的依靠大海而生活的民族,他们的谚语就会涉及到海上航行、静守风雨以及捕鱼捉虾等。而游牧民族的的谚语就会多涉及沙漠、牛羊、骆驼等。英语和汉语的使用产生民族不同,并且社会文化也不同,但是人们的经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在许多方面都还是有相同之处的,而且相互之间也是存在着基本可以对应的谚语,比如:眼不见,心不烦Out of sight ,out of mind.三思而后行。Look before you leap. 还有像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虽然存在着相似之处,但是英汉谚语还是由于文化对语言特征的影响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种文化都受到其社会、地域、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汉语谚语的特征有以下几点:第一,谚语是数量较多,且涵盖的范围较广,无论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有相应的谚语;第二,很多谚语都有比较明显的中国特征,例如:“小卒过河,意在吃帅”,这句谚语就是来自中国象棋;第三,很多的谚语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

浅谈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 摘要 谚语丰富多彩,生动隽永,反映了每个民族追崇的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谚语简单通俗,精辟凝练,尤其以朗朗的口语形态承传沿用,渐渐成为民族主流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浅析英语谚语的起源、特征及修辞,力求使读者能够了解谚语在生活当中的基本应用以及重要作用,并使人们 达到熟练使用的效果。 关键字 英语谚语、起源、特征、修辞 综述 英语谚语(English proverbs)以生动形象、通俗简洁的语言总结和概括了广大英语国家人民的经验和智慧而有广泛流传于群众中间,是英语语言的精辟。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作家培根所言: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 谚语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它是我们了解英语民族国家社会、地理、风俗、历史、文化的一把不可多得的钥匙。下面这则简短的对话中包含了七、八个谚语(如:My dogs are barking.[我的脚走的都痛了];point the town red[狂欢];out of blue[出其不意];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face the music[负责任] 等),对于一个英语不大熟悉的人来说,恐怕就很难理解了。 A:Hi,B. There you. My dogs are barking. I want to tell you a good news. B: Is it that we will point the town red? A: Yes, I would have told you of blue. We know you have green fingers, so we want you to look after some flowers. B: It’s a piece of cake. I will face the music. 一、英语谚语的来源 英语谚语大多起源于民间口语,也有一部分源于文化典籍或宗教文献。他们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里兼收并蓄,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成为简洁生动、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英语的精华。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

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分析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工具而从事的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中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语言的语用策略使用侧重点的不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幽默言语交际活动活动中幽默效果的好坏有赖于对中英文言语幽默差异的深刻理解。本文采用语料分析法发现中文更偏好于使用“过度自我贬损”和“过度赞赏他人”策略实施幽默言语行为;英文国家则更倾向于使用“贬损他人”策略、“自我欣赏”策略和“不合时宜”策略进行幽默交流。在英语教学当中应当适当认识到这种言语幽默差异,灵活实现中英文幽默方式的转换,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关键字:中英文言语幽默效果差异应用 引言 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引起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的重视,例如语言学、修辞学、美学、哲学及社会学等等。回顾以往对情景喜剧中幽默所做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语篇分析、语言翻译、跨文化研究等领域。教学语言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传递师生信息的通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经常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就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幽默感是每个教师都应具有的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融入了

幽默,运用丰富有哲理而又有情趣的幽默语言进行授课,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又能使学生学得愉快。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和反馈能力,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状态,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幽默技巧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来掌握幽默语言技巧。幽默语言运用好了,不仅可以使课堂更生动,还能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 幽默是一种常见且具鲜明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幽默就在我们的身边。幽默也应该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幽默是智慧和灵感的体现;是底蕴和修养的积淀。本文从一个英语教师的角度对幽默结构进行分析,阐述了一个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幽默品质,达到以幽默语言推动英语教学的目的。幽默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的语境,运用轻快而诙谐的笔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手法,批评和揭示现实生活中的乖谬和不通情理的现象,暗示自己的思想,启发人们思考,产生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幽默需要智慧和灵感,更需要积累和沉潜。作为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不但要具有幽默的品质,而且还必须不断的积淀运用、驾驭、欣赏、解读幽默的能力,学会分析幽默的深层结构,了解幽默的内在、外在机制。在我国“, 幽默”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九章·怀沙》中, 为“目旬兮杳杳, 孔静幽默”,“幽默”是“幽远、静默、深邃”的意思, 而幽默故事在历史上也早有记载。但现在人们通常使用的“幽默”一词完全是个外来语, 是humor 一词的音译, 是经我国已故的散文小品家林语堂先生翻译, 于20世

浅谈英语谚语文化

浅谈英语谚语文化 谚语作为各民族文化的精髓,英语谚语是在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其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形象地反映了英语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及文化习俗。它以高超的语言技巧,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真实地传达了劳动人民心声,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生活本身的美。它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展现了劳动人民进步的美学观、艺术情趣和审美思想。它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道德、才能智慧,从而成为异常精美的艺术珍品,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从英谚中可以看出英语民族在表达思想内容和描述事物上的手法和技巧,如果能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英语谚语,我们就能较好地运用英语谚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英语谚语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韵味隽永,有的还带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它们描述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记载着他们在生活中所取得的经验、智慧,蕴涵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要把英语谚语的特色翻译出来不但要求译者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还要尽可能地保其艺术性。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注重谚语的审美价值,不但要注意翻译的原则,而且要注意翻译的方法。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 对英语谚语作透彻的理解是确切翻译的基础和关键译者必须先彻底了解英语谚语,方可下笔翻译。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谚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在翻译时如果能站在民族审美意识的立场上理解,就能忠实地、完整地再现该谚语的原貌。 1、英语谚语的审美价值 所谓审美价值是自然界的对象和现象或人类劳动的产品由于具体某种属性而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能够引起人的审美感受。具体到文学作品来说,其审美价值在于通过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谚语作为千百年来人类劳动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能够教育人,而且经过去粗取精、千锤百炼,在艺术形式上也散发出美的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2、英语谚语的审美构成 英语谚语的审美构成按其性质可分为内容美和形式美两大类。原文内容包括主题、思想以及对原文中描绘的生活现象的具有审美感染力的评价。形式是原文的语言形式。英语谚语不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简单相加,而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辩证统一。 (1)内容美英语谚语主要来源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共同智慧的结晶,它的创造主体是人民大众,且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劳动经验、生活习惯、民族特点、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描述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追求,其内容之美主要体现在民族性和思想性上。

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_0

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 篇一: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一、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

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三、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英

(完整版)《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练习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2.2013年4月22日,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海南海口落下帷幕。本届书博会展出各类出版物35万多种,其中新书10万种左右。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超过26万人次,出版物订货达11亿元码洋。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B.②④ C.①③D.①④ 3.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关东谋生被称为“闯关东”。

他们对东北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闯关东”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 C.教育D.口语传播 4.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关于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的是() A.教育始终借助大众传媒 B.大众传媒使教育突破了狭小的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C.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传媒也日益多样化 D.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播 5.2013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乘着梦想的翅膀”在央视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实现了2亿多人同上一节课,这得益于() A.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B.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C.教育的传递文化功能 D.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6. 2013年5月下旬,国内首部以90后生活背景为题材的《我们都是坏孩子》在各大网站震撼上线,一周的时间赢得数千万的点播量,一时间成为眼下青春题材中最为火爆、话题最多、争议最大的电影。这说明()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1-01-28T16:20:09.420Z 来源:《学英语》(初中教师版)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熊灵芝[导读]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湖北应城市杨岭初级中学熊灵芝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如果我们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会使大多数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 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 (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教师)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 “compass”mean? 即compass一词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 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riv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却在中国大陆上兴起。 二、对比中西节日,学习背景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节日,随着文化的融合,中国节日特别是传统节日倍受外国朋友的青睐,如灯笼节又叫元霄节(Lantern Festival),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龙舟节又叫端午节(Dragon-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Day),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or the Elder's Day)。同样,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中西节日大PK”Festivals exchange专栏,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收集关于西方节日的相关信息资料,图片、音乐或影片,可用所学的power point 做成展示课件,向“中国人”简介西方节日的相关习俗知识;另一组收集中国的节日,同样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其由来、习俗等等。由此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西方节日的知识。例如圣诞节(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酥基督(Jesus Christ)诞生的日子,了解众多相关的词汇Christmas tide 圣诞节期、Christmas Eve圣诞前夜Santa Claus/ 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Christmas carol在Christmas eve时唱得圣诞颂歌、Christmas dinner圣诞大餐中的火鸡(turkey)或烤鹅(roast goose)、布丁(puddings)以及各类小甜饼(如golden butter cookies,fruit cookies)等等。 三、玩味老美口中常用的酷句 众所周知,Language is from communication, is in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语言来自交流,融于交流之中,最终是为了交流。而英语中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涉及的不多,因此课堂中开展“快人快语”quick-speaking 活动。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其中使用老美口中的常用酷句。例如:A: I happened to know a secret. (我碰巧得知了一个秘密) B. What is it ? (什么秘密?)A. Between us,(你知,我知) I will tell you.(我就告诉你)B: Sure thin! (当然)A: Helen has affair with Sarah's husband.(H与S的老公私通)。学生通过这个很简短的对话,却学到了很多在生活对话中很实用的句子。 还可以采取教师给出一些酷句The line is engaged.(占线) Let's bag it.(先把它搁一边)How big of you .(你真棒)A thousand times no!(绝对办不到)It's up to you.(由你决定) Big mouth.(多嘴驴)Get down to business.(言归正传)None of your business. (不关你的事) I'll kick you ass. (我要炒你的鱿鱼) I am all ears. (我洗耳恭听)You piss me off. 你气死我了。Take a hike! 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You're a jerk! 你是个废物/混球!Are you insane/crazy/out of your mind? 你疯了吗?Knock it off. 少来这一套。You stupid jerk!你这蠢猪!I'm fed up. 我厌倦了等等,由学生创设语境,迅速说出来。此方法简单易行,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快人快语”的活动中来。 四、巧用动物渗透文化知识 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动物都有特殊的寓意,如:汉语说壮如牛,英语却说as strong as horse 壮如马;汉语说亡羊补牢,英语说c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马补牢”。从以上的关于动物的习语中可能联想到语言形成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农耕民族,以牛为主要的劳动力故出现“壮如牛”一说,西方是以游牧为主的,所以西的马在他们的生活中格外重要,故出现“壮如马”“亡马补牢”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样西方对狗是情有独衷的,所以英语中有大量的关于狗的习语,如lucky dog幸运的人,top dog优胜者,under dog 失败者,Every dog has it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会叫的狗不好人,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按功行赏等。在教学中渗透有关此类的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动物的习语,开展“动物晚会”Animals' Party 的活动。

浅谈英语谚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英语谚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by their proverbs 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寓于它的谚语之中。"谚语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谚语是成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结构上是固定的,经过民众之口长期以来的习用,它能以最少的词语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英语谚语中的口头语比比皆是。在英语学习中,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英语谚语,不仅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语言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它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谚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之一。接触一些思想向上、勉励性强的英语谚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如: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任何一件事情,下决心去做并不是很难,但如果把决心付诸于实践,则需要相当大的毅力。像这样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英语谚语比比皆是,如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是上策);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No pains,no gains(一份耕耘,一份收获);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将这样的谚语结合课程具体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和个性特点,自然合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能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也获取了思想教育。 二、借助谚语进行词汇教学 中学的英语单词大多数属于基本词汇,它们表示的都是和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事物,其主要特征是常用性。基本词汇产生了大量谚语。在谚语中讲授单词、词汇无疑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的有效途径之一。谚语有利于学生对基本词汇的复合式掌握。例如,He who makes no mistakes,makes nothing.Don't tell tales out of school.这两个谚语中的"make mistakes"和"tell tales"为固定动宾搭配;There's a black sheep in every flock.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The early birds catch the worms.这三个谚语当中的"black sheep" "royal road"和"early bird"分别是带有比喻意义的固定搭配,其意思分别是"害群之马""捷径"和"早到的人"。通过一些韵律和谐、结构对偶,并体现前后单词音、形、义关系的谚语来让学生学习、记忆单词,更是犹如咏诵口诀,快捷有效、富有情趣。例如:学习wealth时,引用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学习sword时,引用Words cut more than swords.学习.servant时,引用Money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三、借助谚语进行语法教学 英语谚语有的简洁凝炼,有的华丽优美,充分体现了英语语言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如果将语法知识通过相应的结构正确、规范严谨、通俗易懂的谚语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谚语掌握语法规则,无疑是一种快捷有效的学习途径。例如,利用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学习形容词比较级;利用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学习副词比较级;利用The worst wheel of the cart creaks most。学习形容词和副词最高级。显而易见,学生若能坚持熟记例中的谚语,对于领会、记忆、巩固语法知识必然大有帮助。以下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所运用的另外一些例子: It i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take.(形容词比较级;形式主语) Hunger is the best sauce.(形容词最高级) Seeing is believing.(动名词)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现在分词) 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过去分词) To err is human.(动词不定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