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 桂花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 桂花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 桂花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3 桂花雨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能够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熟悉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准备桂花实物(也可由学生自带),通过实物感受的方式带入课文情境。

3.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描写“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的句段,体会故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与美好回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留恋,感受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

2.联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常言道,桂子花开十里香,但“桂花雨”却少有人知。孩提时代的作者,在金桂飘香的时节,常与妈妈一起摇桂花。那细碎芳香的桂花纷飞如下雨,用这花儿来泡茶、做糕点送给亲朋好友……都是美好而令人难忘的童年记忆。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翘舌音“缠、茶”,边音“兰、箩”、前鼻音“浸”和后鼻音“杭、饼”。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兰、箩、婆、糕、饼、茶”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或实物;学习“兰、箩、饼、浸”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缠、捡”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糕、饼、缠”等字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字谜示例:

东边有米厂,西边有羔羊,组成一个字,生日宴上尝。(谜底:糕)

有圆有方,又甜又香,饿了吃它,能帮大忙。(谜底:饼)

广旁挂丝线,里字广下站,琐事难应付,总是绕身边。(谜底:缠)

对比识字示例:

浸(沉浸)—侵(侵略)—寝(寝室)

饼(煎饼)—并(并列)—拼(比拼)

兰(兰花)—烂(破烂)—栏(栏杆)—拦(阻拦)

箩(箩筐)—罗(罗网)—萝(藤萝)—锣(敲锣打鼓)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箩”竹字头和中间的“四”位于横中线上,均要写扁一点,竹字头略宽于“四”;“夕”位于横中线下,首笔撇短些,横撇的横短、撇长,点写在竖中线上。

“婆”两部分分列横中线上下,上窄下宽,“女”横拉长,托住上部,撇点要写得撇短、点长,末撇向左下长伸,稳住重心。

“浸”左窄右宽,三点水靠近左边框,略呈弧形;右边横画稍稍向右上倾斜,中间秃宝

盖在左边横中线上起笔,写得扁而宽,下面撇捺伸展。

易错提示:

“箩”中间是扁宽的“四”,不要写成“曰”;下面只有一点,不要多写。

“糕”部首是“米”,不是“禾”;右部中间是“王”,不要写成“玉”,下面是四点底。

“饼”左边是食字旁“饣”,不要写成金字旁“钅”;右边是“并”,下面不要写成了两竖。

“浸”部首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右上的结构开口在左边,不要写反了;中间不要多写一点成了宝盖头。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女:婆(外婆)—姿(姿态)—妻(妻子)—婴(婴儿)—委(委托)—妄(妄想)—姜(生姜)—妥(妥帖)—婪(贪婪)

饣:饼(饼干)—饭(米饭)—饱(饱览)—馋(嘴馋)—馆(博物馆)—饥(饥饿)—馅(馅饼)—饵(鱼饵)—饰(装饰)—饮(饮料)

(4)多音字。

差????? chà:差不多 差不离chā:差别 差强人意

chāi :出差 鬼使神差cī:参差不齐

鲜?

????

xiān :新鲜 光鲜亮丽

xiǎn :鲜见 鲜为人知 (5)重点词语释义。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担心:放心不下。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新鲜:(刚生产、宰杀或烹调的食物等)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纷纷:(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明确: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写“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迷人的香气。第二部分(3~6):回忆童年时代“摇桂花”的快乐往事。第三部分(7、8):写“我”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心里仍时时想起故乡和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2.文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故乡的桂花给作者带来了无限快乐与美好回忆?

明确:桂花香、摇花乐、桂花雨。

3.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在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抒发了心中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师点拨:

寄情于事是一种写作手法,就是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在所叙述的事件当中,通过突出事件来深化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本文就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运用寄情于事的手法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叙事而忽略了抒情,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感情自然地融入到叙事中,有时就可以用一两句话将某种感情含蓄地表达出来。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大意。文章讲述的是一段回忆,是一段关于什么的回忆呢?(学生回答)那个站在桂花树下闻着花香、抱着树干直摇的小姑娘,是多么可爱啊!同学们课下可以多读读这篇课文,感受字里行间的美好、欢乐与纯真。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懂得兰花箩筐外婆糕饼沉浸缠绕茶叶捡拾

2.导入新课:课文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是一篇充满欢笑和芬芳的散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番。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中秋节前后。

(2)第2自然段中“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我喜欢的是桂花”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我”对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达了桂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3)怎样理解第2自然段中“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太迷人了”几句?

明确:这几句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作者先用梅树作比较,说明桂花树的样子不够好看;再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时期说明桂花很平凡;然后笔锋一转,交代“我”喜欢桂花的原因,点出了桂花的独特魅力——香气迷人。

2.阅读第3~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第3自然段写了什么?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

明确:写母亲担心台风到来会影响桂花收获。综合运用了心理、语言、动作描写。说明桂花树已经植根于母亲的心中,成为她的牵挂,表现了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2)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中的“浸”字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写“我”家院子里桂花盛开时香气四溢,点出了“摇桂花”这项有趣的劳动。一个“浸”字,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桂花香气弥漫四周,非常浓郁。

(3)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这两处描写,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写了童年时摇桂花的欢乐场景。第一处描写中,“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问”表现了“我”迫不及待想要摇桂花的心情。第二处描写中,“抱”“摇”“喊”的动作和“我”的感叹,表现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和快乐。

(4)作者把摇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好在哪里?

明确:在作者的笔下,摇桂花这项劳动是多么富有情趣啊!桂花是细细碎碎的,确实如同细细的雨丝,碎碎的雨点。“好香的雨呀”这句感叹把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十分形象生动,也很贴切,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限欢喜。

(5)第6自然段写了桂花的用途,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桂花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香在人们的心间。

(6)第6自然段“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中的“浸”,与第4自然段中的“浸”表达的意思相同吗?请说说理由。

明确:不相同。第4自然段中的“浸”表示花香浓郁,使人被包围其中,融入其中。而本段中的“浸”则说明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桂花的香已经不受季节的限制,它让四季充满香甜的气息,也让人们的生活充满香甜的气息;它的香也不受空间的约束,香甜了自己,也香甜了故乡的左邻右舍。

3.阅读第7、8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桂花都是一样的,可母亲为什么却说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明确:其实并非杭州的桂花不香,而是母亲的心还没有离开故乡,她在用心体味家乡的桂花香。在家乡时,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吃桂花做的食物,喝桂花泡的茶,体验着桂花给予的快乐。家乡的桂花曾占据了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但母亲不是用嗅觉在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桂花,一亲一疏,自然就会感觉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了。

(2)“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句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而母亲的话让她再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心中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见皎洁的月光,思念起了家乡;琦君看到杭州的桂花,也不禁想起了家乡和家乡的“摇花乐”“桂花雨”。故乡在每个人的心中,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离它多远,只要一想到它,就会感到温暖而又踏实。

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大家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感悟,写一写家乡。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桂花雨??????

????爱桂花——香气迷人摇桂花——充满快乐思桂花——念乡情深寄情于事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设计特色: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引题质疑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揭题,读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交流有关梅花的相关知识,和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质疑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2、讨论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结合学生的问题,老师适时在事情后加上问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这里的质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下面的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三、逐步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

《桂花雨》优秀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桂花时的情景。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让作者深深地思念、怀念!文章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抓住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主次的能力。 4、想象画面,通过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摇花乐”,以及领悟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重难点 重点:抓住课文中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与文为本对话过程中感悟,体验,从而得到语言训练,受到情感熏陶,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2、创设情境,依据图画再现,角色表演和想象画面等途径,把学生引入课文具体情境中,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画面。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 1、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走进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也进入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篇散文,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花回答。 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欣赏课文插图,指导朗读 3、再读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口桂花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读好课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整体把握课文,由课题质疑,营造阅读期待。 (二)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体味“桂花香”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 学生朗读交流。 学生展示读书成果。(预设: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母亲对桂花的关注、桂花茶、桂花糕等) 师: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预设摇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学生板书自己的成果 学生重点读: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完整教案

目录 教学进度 0 学期备课 (1)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3) 第二单元:位置.......................................................... (26)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33) 第四单元:可能性 (59)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65)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06)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25) 第八单元:全册整理和复习 (1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学期备课 备课时间: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含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学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3、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4、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1.小数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难点: 1.小数的乘、除法。 2.列简易方程求解。 四、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10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3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可能性:………………………………………………….3课时 5、简易方程:……………………………………………………1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6、多边形的面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7、数学广角:……………………………………………………1课时

小学语文_桂花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2课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此文文质兼美,处处弥漫诗意的语言,令人回味。因此,重、难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借助桂花所要表达的思乡情感,感悟文本内容和意蕴。【教学目标】 1.通过归类,识记、理解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正确规范书写易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揣摩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通过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预习检查:根据学情,教师重点检查难读的、易出错的词语。 (1)出示三字词语:拣枝叶做糕饼做花卤铺竹席摇桂花撮桂花小结:有没有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这样分类识记生字词还可以让我们根据词语特点进行积累记忆。 (2)区分“拣”和“捡”,学写生字“拣”。 从字的易错点、整体结构、关键笔画、三个方面提醒学生。 (3)出示重点四字词语:笨笨拙拙香飘十里炉烟袅袅口占一绝

口占一绝的“占”纠音。 小结:不管是多音字的读音,还是用字选择,要注意联系句中意思,不要忘记字典词典是我们的好老师。 2.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文章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小结并板书桂花香和摇花乐。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是整个小学阶段都不容忽视的。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语的学习仍要非常重视,扫清了字词的障碍,才能更好地学习课文。课标对中年段的要求中提到: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环节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部分,根据散文的特点,主要让学生了解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紧扣文眼——感受“桂花香” 1.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默读 2—4自然段,划出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读一读,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情感。 2.交流分享,指导朗读。 预设一: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抓住关键词“香飘十里“,感受浓浓的桂花香。 (2)练习上下文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小结: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预设二:“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创设情境,师生合作表演读,享受“摇花乐”。)预设三: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范读、师生互评、想象画面、加入动作等,多种形式来指导朗读,感受花香之中蕴涵的摇花乐。 预设四: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美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学习借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心中感情的方法。如:《白鹭》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读、悟加深了学生对白鹭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则抓住花生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则重点抓住抓住桂花的香、乐,来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叙述珍珠鸟前后对人的变化,抓住珍珠鸟的可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2)学习书面表达,从阅读课文做起。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意味着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四篇课文所学表达方法的运用。先回顾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引导学生找到一样自己喜欢之物,或因美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故事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含义而喜欢等,而后要会按照习作中的提示:是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得到,为什么成为心爱之物等来安排自己的习作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事物的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开始时期。这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1、窃读记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够清楚的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正确认读“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 香飘十里、指指点点”等词语。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点理解“摇花乐”的乐趣。 3、 【教学方法】 1、可以从学生的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安排学生自由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结合需要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桂花的图片和人们在桂花树下玩耍的图片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4、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课文的感受,还可以联系自己生活经历谈谈感受。 【教学准备】 听听长辈讲的关于小时候家乡生活的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同学初步的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并对课文进行段落的划分。 2、会写、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近义词的解释及用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往事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问题导入:同学们看到课题,有没有什么疑问?(同学回答) 4、板书问题:①桂花雨是什么时候落下的?又是怎么落下的?②桂花雨是什么样子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2.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3.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3 桂花雨(教案)

3 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稿

桂花雨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播放歌曲《童年》 谈话: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师板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3、读书交流 (1)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用来形容这些桂花树呢 学生找出来读 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6、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4)指名读二、三两句。(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7、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人教版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英语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学生人数人学校制定合格率实际合格率优秀率不合格率上学期学生达标情况 上学期预期达标情况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五年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已经有四个学期的经验,语感和英语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当然这不是针对所有的学生。在四个学期的基本较容易适应40分钟课堂的持续学习训练,喜欢游戏方面表现的还很明显,对所有新奇的东西依然有着极高的兴趣,不喜欢一成不变的模式,渴望参与,渴望被赞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孩子 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孩子掌握这些英语基础知识,训练听、说、读技能, 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整体分析本教材教学内容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生词分布适当,合理重复,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选择,编排语言材料。教材体系还注意体现对听,说,读的严格训练和对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本教材采用限定结构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编排体系,选择词频高,与儿童生活密切的词汇和句型,把话题,语言结构和语言情境有机地融合起来。

教材整体分析 总体教学目标情感 态度 目标 着重培养语感,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 技能 目标 教学的宗旨“听说为主”,突出语言交际功能及其工具性特点,培 养学生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最终目的。 过程 方法 目标 由浅到深,循序渐进,难点分散,合理重复,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 点、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选择。 教研专题学校教研组个人

小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师:科目:所带班级:日期: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主备人第1周 第 2 周Unit 1 What?s he like? 第 3 周Unit 1 What?s he like? 第 4 周Unit 2 My week 第 5 周Unit 2 My week 第 6 周国庆节 第7 周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第8 周Unit 3 What would you like? 第9 周Recycle 1 第10 周Recycle 1 第11 周Unit 4 What can you do? 第12周Unit 4 What can you do? 第13周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14周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第15周Unit 6 In a nature park 第16周Unit 6 In a nature park 第17周Recycle 2 第18周Recycle 2 第19周复习 第20周考试 第21周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桂花雨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Osmanthus rain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桂花雨教案 教学流程(一)课前发放资料 1.发放课文内容及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2.介绍桂花的资料: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预热 1.闻香识花 分别喷洒不同香味的香水。让学生分辨茉莉花,桂花,白兰花等花香。 拿出桂花香水问:这种香味是什么花香? 导入:每一种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每一朵花都有着自己的生命,花的美丽,花的灵魂也许是那美丽的身姿,也许是那可贵的花魂。今天我们就循着这香味,沐浴一场盛大的桂花雨。 (三)讨论 这是一场怎样特殊的雨?在这一场桂花雨中你收获了什么? 摇啊摇,我摇出了﹍﹍﹍﹍﹍﹍。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我仿佛闻到了﹍﹍﹍﹍﹍﹍我又想起了﹍﹍﹍﹍﹍﹍。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疑问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1课时左右)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 乘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 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桂花雨教案(1)

《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生字疑难 3、指名逐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深情地回忆起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5、“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雨”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原文是: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三、研读语句,体悟感情 1、再读课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哪些句子,为什么?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但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不过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xxx年下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班共有学生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学习态度较端正;班级整体学习成绩欠佳,在升级考试中成绩还需努力;班纪班风良好。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二)空间与图形方面:包括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单元.(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

桂花雨 优秀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曲靖市第二小学陈慧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课《桂花雨》,由《故乡的桂花雨》一文稍加改动而来,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桂花香”为线索,叙述了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叙写充满诗意的童年生活,语言朴素清浅,在孩子的眼前营造了一个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就像一个香甜的梦境把孩子吸引到梦境中。 二、学情分析 《桂花雨》这篇文章,情韵绵绵,意味深长,作者没有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没有直接抒发散落的思亲之情、思乡之情,但那份淡淡的乡愁却渗透在字里行间。这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缺乏情感体验,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就需要教师以人为本,深入教材,引导学生静静地读,细细地品。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 2.通过品词、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文中“浸”用词的精妙,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母亲和“我”的思乡情感和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浸”品读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摇花乐”的画面,充分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感受作者挥之不去的乡愁。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识“桂花雨” 1.猜字导入,揭示课题 教学由“雨”字拉开帷幕,以猜字游戏引入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中,激起他们的阅读期待。 2.通读课文,初识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一说这桂花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字来说说此时你最大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情景的印象中概括表达初见“桂花雨”的那份情感。 (二)品“桂花香” 1.初识“桂花香” 师:在这篇课文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全文,“香”字一共出现了八次,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小数乘以整数 备课时间:8月30日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⑴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 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和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人教版五上《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怀念家乡 桂花雨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 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 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 2页例l 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 吗?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 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 ×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 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 3.5元 × 3 10.5元 35角 × 3 105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