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刘雪萍

一、试卷总的特点:

本次期中考试是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从总体上说,题型基本稳定,难易度把握与高考接近,知识考查的覆盖面较广,包括选修及必修一四册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主观题注重考查从材料情境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材料知识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体现了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

二、单选题:注重基础,考查能力

1、单选题4、5、10、13、19、20题较为平易,考查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例如,第10题考查的历史事件是抗日战争,考生可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二十九军”等词语来推算。第19题考查的是新时期对外关系成就的有关知识,考生只要能认真阅读整个题干,注意关键性的词语“20世纪70年代” 就可得出正确答案,此题最大的干扰项是A选项。

2、单选题1、

3、6、11、1

4、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突出考查了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例如第3题考查中国西周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考生如果不认真阅读题干材料,不抓住“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这个细节性词句,就难以避开“在封建制度下”这个最大的干扰信息。可见,认真审题是做好单选题的前提和关键。

3、单选题第2、7、8、9、12、15、16题,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分析比较

的能力。其中第9题好多考生没弄清作者所说的“四肢”与“头脑”的涵义,选错就在情理之中了。第12题对抗战胜利后建国路线的比较考查,该题设计十分巧妙,考生得分率较低。15题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否抓住“最适宜”这个关键词,然后再从选项中比较排查找出答案。

4、单选题侧重于设置陷阱,迷惑性很大,学生一不留神陷入圈套。如、

17、18在文字方面做文章,注重细节考查。

三、主观题注重学科内知识整合,考查考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能力

21题(10分):

问(2)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前期温州向近代化城市演变的重要表现,本问要求学生答题要“依据材料”,本小题失分主要在阅读史料、理解史料能力欠缺,致使要点概括不全、表述不明确、不具体所指。

问(3)你怎样认识近代通商口岸开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本题学生因为材料被误导,没考虑到通商口岸的开辟是被迫的,因此只作答客观有利影响,孰不知最主要的影响是受侵略的不利影响。

22题问(22分)

问(1)材料一中春联宣扬什么?它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学生失分原因在于不能将春联所反映的内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联系。

问(2)材料二春联中的“和”、“斗”分别指什么?本题涉及知识学生较为陌生,但能力较好一点,知识储备相对较好的同学才能做出,新课标虽然知识相对简化,但是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考查要求还是比较重视。

问(4)指出材料四中春联反映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春联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历史背景作答基本没问题,但是愿望是否能够实现问题较多,学生不会运用我们的基础知识,而是受传统思维凭空作答,才发现闹了笑话。问(5)结合以上四幅春联,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难度不大。存在的问题①不依据材料或不看材料、不紧扣题目所问、泛泛而谈。②不注意答题的规范格式与要求,有违高考基本答题要求。③没有要点区分、没有层次区分、不分问回答、随意标点等。

23.(14分)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基本知识掌握不好,这块知识还有待巩固提高。

24题(14分)本题主要存在问题是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审题能力差、解题不熟练,出现所答非所问和草草答题现象,反映在平时学习中缺乏一定量的训练和相应技能的积累。

四、今后的复习建议:

1、认真研究相关课标要求,依托教材,注意复习的有效性。努力强化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

2、要强化历史学科内综合性题目的训练,尤其是材料型习题的训练。本类型题目是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历史学科题目的重头戏,也是考查学生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关键题。

3、加强解题方法指导,在日常的复习课和练习中加强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包括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阐释历史的能力等。

4、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归纳一些专题,并要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尽量训练学生用历史学科语言来表达与表述,结合标准(或参考)答案以及同学答卷中的实例来分析校正,同时要避免随意性。

每一次考试,只要我们与学生一起反思总结,总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就离成功又进了一步,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明年的高考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调研考试试卷分析

调研考试试卷分析 1、本次考试全校的优秀率7%,及格率50%,低分率24%。其中最高分116分,100分以上15人,90分以上66人。 2、送分题共有12题,且考察知识点全面,学生基础的好坏易判断,但粗心的同学不少,其中第1、2、 3、 4、9、10、12、13、17、20题发生错误率在5%-12%,显示学生解题注意力不集中,过程不规范。 3、稍难的题目有第6、8、11、1 4、18、19、21题,考察学生的知识积累及灵活运用、变式。常见问题的难点,学生的错误率约为25-36%之间,错误的原因是图形的规律没有分析透,题意没有审清,忽略题目的条件。 4、中等难度有第16、22、23题,这些题需要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较强,学生的错误率占50%左右,这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形法合等方面的知识能力的欠缺。 5、第24、25题难度适中,梯度明显,完全正确不到15%,但每题的前一、二问解答正确约有40%,充分体现毕业考试命题的原则。这两道题的最在共性是计算量相当大,约有30%的学生思路正确,但计算不过关,导致后面全错,平常学生用计算器较多,真的不用计算器就错误百出,体现计算能力差。 6、新题有 7、15题,这两道题要求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要强,才能正确地解答,考察的知识也十分到位。学生的错误率在52-65%

之间。 7、有几个值得商讨的地方也在此提出: (1)知识点考察面上有少数重点漏掉:如图形的旋转、因式分解、三视图。 (2)第7、15题虽是新题但考察的知识点重复,可换掉一题。 (3)最后一题不包括函数图象,二次函数与图形的综合考察不够。 8、复习建议: (1)、加强计算能力训练 (2)、用好《中考经典》,它是中考命题组的题库。 (3)、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分配时间,认识中考试卷坡度、难度分布,从而高效考试。 以上就这次考试略作说明,有不到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团风县实验中学 初三数学组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 . . . . . . 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命制情况及说明 四市一模语文试卷严格按照江苏省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说明》的范围及要求来选材、命制的。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基本仿照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按照考点要求,本试卷分别考查了语音辨析、成语使用、设置情境写排比句、压缩语段概括要点、文言实词、筛选信息作出判断、文言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的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和提示性命题作文。文科加试题考查了文言语段的断句、文学常识、概括内容、名著阅读和材料分析鉴赏。整份试卷体现了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和生活的结合 考查成语使用,选用了中国足协严厉处罚涉赌球队的材料,春节黄金周刚流行的新游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行业的较量、90后青年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都有所涉及。12岁的徐州少年主动照顾患病的母亲,体现的是一种责任,奉献的是可贵的爱心,以此为材料命制的一道情景写句题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会引发考生长时间的思考,又为考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此外,文学类文本“另一片天空”、论述类文本“公众掌控遥控板是最大的时务”和作文“眼光”都有较强的现实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考生思考,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2.模拟和预测结合 模拟试卷既要有模仿性,即紧跟上一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又要有预见性,能够预测当年试卷的些微变化,起到一定的前瞻性,对考生有所启发、思考,提高考生的应试备考能力,提高得分。本试卷的语音辨析没有完全按照09高考试题的模式命制,而是考查了两组多音字和两组形近字(去年高考全部考查多音字),这样至少考查面广了一些。压缩语段,去年高考时一句话压缩,而且选用材料大多采用科技类较多。本试卷采用著名作家严文井有关寓言的形象描述,要求考生既要压缩内容进行概括,还要用简明直白的语言转述,与高考命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接近高考难度,突出能力要求 去年江苏高考语文均分96分,无锡市均分102分。本卷经过200份试卷的抽样统计,均分为100.85,难度高于去年高考。因为一模考试有一个检测、诊断功能,重点是考查考生各方面的能力,看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是否全面,检测考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讲课讲稿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 卷分析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苟锋 一 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 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题型与得分情况 得分情况 失分原因 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最高分44 分,最低分6分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 7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 40人。 较好1、2、3、4、8、9、15、 18、21、22题 基础知识不够扎 实;知识的联系比 较迁移能力差,部分题分析题干时理解不到位 非选择题共40分 26题,19分 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六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固,对教材知识不熟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 信息 27题,13分 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28题,18分 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九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 准知识点 三 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篇一一、试卷的评价1、试卷的基本情况:历史卷面总分为5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试卷的基本特点:(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七年级历史课本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3)标高适度。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七年级有六个班级,班平人数55人。其中及格211人,及格率为62%,平均分32分,最高分50分,最低分8分。达到优秀的有74人,优秀率为23%。从每个大题来看,选择题最高分满分,最低分3分,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集中在7至10分。非选择题丢分在10分以内。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少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如材料分析题,问这两段材料说的是什么人的什么事?这道题明眼人一下就可以看出是我们平时强调的“商鞅变法”和韩非的改革,但是许多同学却总结不出材料中两人的相同思想都是改革。(5)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选择题和材料题都错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复习时间太短,从上完新课到考试的复习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所有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记忆。四、改进措施。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篇二期中考试是检验一个学期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一学期的教学成绩很重要。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三个大题。题型有选择题、连线题、材料解析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从题量上看共四个大题,设计出了许多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检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直接从教科书上选取,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二、试题解题情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4小题: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B,此题得分率只有0.56,这是由于学生对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

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期末试卷分析报告 分析试卷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下是整理的期末试卷分析,欢迎参考阅读! 期末试卷分析报告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语文考试卷的命题内容为“二大块”:一是字词句乐园;二是看读写天地;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积累、理解、运用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的能力,符合年段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二、考试结果及分析 1、情况分析 样本分析:本次抽测共抽取一年级1班,名学生,占全校一年级人数的1/2。基本数据分析:语文学科优秀人,及格人,不及格人。 从以上数据看出整体不是很理想。分析对象一(1)班名学生。根据统计与计算,此 班平均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 2、板块分析 (1)字词句乐园答题分析

第二题:认真看图,相信你能把音节补充完整。这一题比较难,错的最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前后鼻音不分;二是忘记标声调。 第三题:认真读每组拼音,你一定能写出词语来。比较会做错的词的是:“用力东方”,其主要原因平时对拼音的运用不够扎实,所以做错。 第四题:读一读,上下哪两个字能变成好朋友,请你连一连。正确率为92%,基本上能正确连线。错题原因是因为学生不看清题目,其次就是同一个字构成了两个词,而把另一个没有连线。 第五题:请你先仔细看,然后组词。这道题较简单,基本都能够准确组词。 第六题:请你给正确的字打上“√”。学生主要对量词“坐座”“颗棵”不能够准确区分。 第七题:一笔一画写写下面的字吧。错得最多的是“水”。 第八题:你一定能正确地连起来的。正确率99%。 第九题:读一读例句,你就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有一部分同学能够看懂例句,而没做上的原因是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字词。 (2)看读写天地答题分析 第十题:你一定能按要求填空。第2小题错得最多,主要原因是“有、又”不分。 第十一题:看图填空。错误原因有:1、不认真看图,认不清楚小动物;2、会写的字还太少。 3、问题剖析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高三集备组) 【得分情况】 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 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 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 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 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 【得分情况】 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评分标准】 1)否定“思归之念”的,扣一分。 2)没有具体分析全诗的,要酌情扣分。 3)分析为归乡之情的得2分。 4)单纯分析景物描写,认为就是抒发闲适之情的,得1分。 (2)理解“合”字的含义: 【得分情况】 大多数学生得1分。 【评分标准】 以下两种答案打2分:1)准确写出“合”的字面义和句中义,以及手法和表达效果;2)写出“合”的意思,并结合“飞鸟望田飞”分析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1、教授学生诗歌鉴赏的审题步骤和解题模式。

高三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50道,共50分。材料题3组,共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考查的方向侧重于基本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非选择题侧重于学生理解能力的考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一定涉及。 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主干知识。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糅合多种史学研究方法。试题体现了“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的特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概括论证的能力。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试题难易适当,没有偏题、怪题。 具体而言,通过本次考试着重从能力提升角度下手进行命题。从选择题来看,试卷通过大段鲜活史料营造全新历史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论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单靠读熟背透已不能再取得理想成绩。从主观题来看,材料分析题成为最主流的考查题型,而且材料的篇幅越来越长。这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分层、提炼、概括并组织答案。 从命题来源来讲,本次期中考试主要选取的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结合一轮复习特点加入一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其中高考真题部分重点选取全国卷和天津卷的经典题目组成,辅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省份的题目,其主要用意在于让学生通过这次考试熟悉天津高考的命题特点,同时把握全国整体高考历史思维的大方向,做到一定程度的难易结合。同时着重挑选对文本解读能力有所提升的材料分析题,用大量新材料和新情景来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件,尽可能让学生既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做到教材知识与材料内容的整合与呼应。 二、学生考试情况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总体平均分如图所示: 分析:与以往相比成绩有所下降,一方面较之过往考试,本次考试总体难度有所增加,结合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本套试卷分选择题(40分)与非选择题(60分)两大类,非选择题又有辨析题(18分)材料解析题(22分)与问答题(20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注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无偏题怪题,难易程度恰当。 二、试卷特点 1、从试卷内容上看,符合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点及能力层次要求,立足课本,注意考察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重点知识与主干知识。 2、试题角度新颖,表现在选择题上,很多题都有一个题引,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考察学生再认历史,理解历史的能力。 3、试题体现了生活化色彩,从生活中的习俗或节日切入,引导学生感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这种切入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易于激起学生的兴趣。 4、试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要求谈认识,体会,启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些润物无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的作用。 5、试题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回顾历史,联系今天,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重要特点,本次试题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6、试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注重学科内主干知识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7、试题体现了乡土特色。注意在乡土历史与中国历史之间寻求结合点,引导学生将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一个趋势。 8、试题图文并茂,涉及文物、图表、地图、新闻图片,且形象直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注意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图文结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习惯。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刘婷婷 一、命题范围及特点: 1 、命题范围:新外研版七年级英语预备级M1-M4及M1—M3共7个模块的内容,主要包含英语中简单的交际用语如:向别人介绍自己及家人,介绍自己的好爱及了解其他人的爱好,介绍学校等。 2、命题特点: (1)依据考试纲要命题 本次检测试题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英语的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及综合性。 (2)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交际,强调运用 本次英语命题体现了《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正确处理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关系。试题的整体设计力求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中的大部分内容不再是单纯知识性的,而是将知识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知识难度较小,但灵活性强。在此基础上侧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命题材料结合了课本内容与课外知识,尽量挖掘课本的命题价值,但适当高于课本,让学生看到试题既有亲切感又不乏新鲜感。题量设计恰当,考试期间调查,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整体看,各部分结构基本合理。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统计如下: 参加考试人数为329人,100分以上的为67人,占总人数的20.4%。90分以上的为151人,占总人数的45.9%。不及格的有105人,占总人数的32%。从分数段来看,各班集中在90-99的学生占的比重要大,其次为100-109的分数段,优秀率为20.4%,及格率仅为68.4%。这份试卷反映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个人综合能力情况,也暴露出学生平时学习的问题,为今后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听力部分:共20分,试题难度适中,属中等偏易,大部分都在14-15分以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此套听力题略显简单,但得满分的同学并不说是很多,往往是在听力的第一个题

高中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纵观整套试卷,整体来讲,难度适中,无偏难怪题,从基础知识到能力考核再到文章的写作,从古文、古诗歌到现代文阅读,从题型到题量,各个方面把握的都很好。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基本成功。下面我将重点从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古诗文默写以及作文这四个方面对这套试卷作具体分析如下。 这则文言文首先考察了学生对实词的理解,属于传统上对实词意思的理解考查;其次是断句,断句题须在学生读懂、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才可能作对。本次考试没有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但文化常识是近年来高考的新考点,文化常识题仍需在以后的复习中给予关注;然后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考查,是个传统题,难度也不大。在学生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是可以答对的;最后是两句翻译,难度也不大。但在翻译的过程中学生对重点字的理解有些偏差,如“恩遇弥厚”中的“弥”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得理解出来,其实学生如果能够联想到“欲盖弥彰”这个词语的话,那么这个“弥”更加的意思就相对好理解了。从出题的角度看是符合考试规则的,从答题的考生的角度说,基本没增加什么难度。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仍需注意,如“释褐”中褐指的是粗布或粗布衣服,依照旧制,新进士必须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来比喻做官或者进士及第授予官职。这样的词语积累多了,也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这次考查的是一首古诗,是唐朝白居易《夜筝》,而且有一问是这首诗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哪几句诗,这个出人意外,却也是情理之中。用这一方式,考查的是平日里考生对古诗,对课本,对基础的学习掌握程度,更为关键是,如果考生没有将《琵琶行》背下来并且理解,此题则全然无法下手。由此看,基本功的扎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基础知识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这首诗中的“紫袖”代指的是弹筝人这一点大多数学生的学生没有读数来,他们把紫袖的称谓纷纷指向作者。在评讲试卷的过程中,我会把“紫袖”代弹者,和“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这些特指的指代对象告诉学生。其次重点分析第二句中的炼字,两个“自”字,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的乐伎大多有一本辛酸史,诗中的弹筝人虽未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但是从“暗低容”三个字就能使读者想象无穷。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去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是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让读者去领悟,去想象那筝曲的绝妙之处,着一点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文默写题考得都是刚讲过的古诗文,分别是杜甫的《登高》,李白的《蜀道难》和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几个名句,原则上考察的常见名句,提示语简单明了,难度不大,但是学生这道题答得并不好,平均分3分4分左右。有一部分学生能够将句子锁定准确,但是有个别字确实不容易写对。这也给我以后的教学提了个醒,以后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抽查学生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背诵等记在心里,同样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其中的重点字词书写出来,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卷面上,争取做到这样的题一分不失。 最后说作文,这是占半壁江山的一个大题。这次的作文仍是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是一则寓言材料。一只小蚂蚁跟着哥哥去寻食,突然天下起了大雨,哥哥对着蚂蚁喊“快跑”,小蚂蚁却看到蜗牛在雨中慢悠悠爬着,不慌不忙。就问哥哥:“为什么蜗牛不跑?”哥哥说:“没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奔跑。”而且题中明确要求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也就是对文体特征有了明确的规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题材不限了。在我们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社会,社会的层级差别也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上辈资本,过着得风得雨的生活,有些人出生于社会底层,便牢骚满腹,却不知行动。面对现实,青年们要有怎样的姿态生活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考生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则材料要求写议论行文:我们可以试着分析现实是怎样的,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有厚度。这里的“伞”是个喻体,比喻的是可以给人提供保护的外部条件,如富裕的家境、杰出的父母、个人的天赋、超人的优势等,也就是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人就必须努力拼搏。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思

高二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教学反 思 高二文科历史必修(3)的教学,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理论素养的训练。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学习和专题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次试卷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突出考察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突出考查历史基本技能,是本试卷的一大亮点。根据本人今年高二年级的教学实践,在我校王卫东主任和严宴云,李德坤老师的帮助和共同分析探讨下,现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详细的分析。 一、试卷特点: (一)命题指导思想及考核目标要求: 年的高二期末考试试卷,以08年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等方面的考核,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本试卷突出了考核目标中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问题能力的考核,是新课程下试卷命题模式和题型的较好范例。 (二)测试范围及分数分配: 本次的考试范围为必修(3)的全册。试卷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部分的50%;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4

小题,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与新课程下高考试卷题型及分值完全一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第一单元:选择题1、2、3、4题,非选择题26题,共计23分;第二单元:选择题5、6题,非选择题27题,共计19分;第三单元:选择题7、8题,非选择题28题,共计14分;第四单元:选择题9、10题,共计4分;第五单元:选择题11、12题,非选择题29题,共计14分;第六单元:选择题13、14、15、16题,共计8分;第七单元:选择题17、18、19、20、21题,共计10分;第八单元:选择题22、23、24、25题,共计8分。 总体上说,考察的知识点涵盖了教材的每个单元,围绕考试说明的要求,注意突出教学重点,安排合理。 二、学生答题情况统计与分析: 抽取试卷样本80份,最高分89,最低分41,不及格15人,平均分65.48。各题得分率如下表: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三)典型错题失分原因分析: 第4题得分率为32.2,准确答案为A,学生的选择情况是,ABCD项均有选择,本题考察学生理解传统儒学、君主专制思想、道学思想和封建思想的区别。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 第10题得分率59.4%,准确答案为B,本题考察学生从图片提取有效信息、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的能力,错选的主要原因在

如何命题及写试卷分析

如何出好一份试卷 如何出好一份试卷,以及怎样进行试卷分析,黎校长把这个作业交给我,其实我也 不是很专业,只能凭个人的理解和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和大家一起探讨。一名教师,除了要能在课堂上上好课,还要能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要通过检测来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测的渠道多种多样,但最为普遍,可行性最强的方式还是考试,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操作起来最简单、最直接、也最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而考试的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中,一份试卷能引导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所以出好一份试卷在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能否出一份好的试卷,则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能很好地反映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份试卷出好后,质量怎样,能否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促进老师的教学,又需要我们对试卷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从中找到我们的亮点,找到我们的不足,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那么如何出好一份试卷,如何进行试卷分析呢?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先说说怎样出好一份试卷。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立足校情学情,面向全体学生,语文力求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达成与学生个性张扬的和谐统一。数学要以四基为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和 应用性,注重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从而有效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以《课程标准》(正式版)为导向,命题的覆盖面应包括教材的主 要内容,反映教材的基本要求。命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信度是指试卷的可靠性,是试卷可靠程度的指标。考生分数要比较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 际水平。同一试卷对考生重复测验时,或两个平行试卷对考生测验时,所得分数都要相对稳 定、前后一致。也就是成绩有一定的真实性,稳定性。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 响,对任何学生的多次测定都会产生比较稳定的、前后一致的效果。过难或过易的试题都会 降低试卷的信度。

【试卷分析】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年秋季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这次考试,在考纲变化但没有标准的试卷样式前提下,我们高三没有借鉴他校的新题型来命题,而采用了20**年高考语文的试卷样式,只是要求学生选作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答题,可以说,既不变却也跟着考纲的变化在变,一方面,不作大幅改变,更不盲目改变,一切猜测的改变只会扰乱学生的心,先让学生接触小说类题型,这已经足够。所以试卷总分150分,各种试题的题型、题量、赋分值完全与云南省20**年高考试题接轨,可以说试卷中规中矩,没有偏题与怪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是一份现代气息浓、时代色彩强、人文内涵广的较好试卷。 二、试题具体特点 (1)侧重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文言文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辨别与筛选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些试题的设置都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2)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积淀的考查。如名句名篇的默写6分完全选用高中要求背诵的14篇古诗文,古诗鉴赏11分更是直接命题,涉及古诗词部分竟达25分之多,可以说有力地考查了古典文化的积淀。 (3)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关注。无论是成语辨析,还是现代文阅读,都显示了命题人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底蕴,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再也不能在语文的试场上成为佼佼者了,这也就为高三复习时要关注热点﹑焦点指明了方向。 二、我校考试情况分析我校参考人数,理科721人;及格人数,398人;最高分 110分;最低分64;总均分90.47;及格率55.20%,在富源县六个高中排名第三,与第一名胜景中学差距比较大,与富源一中差距不大。文科6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66,总均分,91.45分,及格人数401,及格率63.25%,全县排名第三。各班级的状况也参差不齐,重点班均分差距不到2分,在允许值范围之内,普通理科班之间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近6分,文科普通班差距达2分之多,这反映出各班学生备考的状况不平衡,需要教师善加引导,全心投入,把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暴露出的问题 1、学生考试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考试的重视不够。(2)个别班级有作 弊现象。(3)考试之前老师没有带领学生复习一节课,都是上到哪,就停在哪,这样,学生没有考试的整体思维。(4)一轮复习都是分专题的,学生忘记的以前学的专题的知识。 2、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的问题:(1)学生文化积淀较薄弱,中国古代文化常 识、成语题普通班据不完全统计,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 5.6分,难度系数0.7,全校重点班班平均分未达到6分,而理专平均分竟只有3分 多。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检查背诵的力度不大,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存在功利性,不肯下功夫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不多。 (2)学生鉴赏能力不强,表述欠规范、欠准确,特别是古典诗词怎么应对,无所适从,学生既不懂如何鉴赏诗词,不懂诗词本身的内容和情感,更不懂按照什么步骤组织语言,有没有具体的套路,这道题均分1.1分,有的班级只有0.5分、0.8分。学生头脑中没有积淀诗词鉴赏必要的专业术语,不会说行话,下笔多正确的废话,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3)应试技巧掌握不够到位,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XX年:石门六中杨敏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试卷中所有的试题都采用材料设置情境,这就需要学生能准确解读材料,由此可见对考生分析史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材料来源广泛,有原始文献、史学论著、统计报告,同时也有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材料的选择也比较新颖,不拘泥于教材。比如40题,试题立足于考查科技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以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既与科技进步有关,同时又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视角,大视野”更是当今史学界研究的趋势。由此可见命题的立意高远。 (二)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知识 20XX年新课标历史卷考查明显以主干知识为主,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等等,并且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迁移,如材料分析40题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整体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而第三问突出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就考查知识的比例而言,对政治经济两大模块的考核要明显多于思想文化部分;对中国史的考核也明显多于对世界史。 (三)注重能力考查,体现高考导向 试卷以材料的形式提出问题,重在检查学生研读史料、分析史料、知识迁移、运用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史料,更是要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准确迁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如26、27、34、45、48题。同时也能注重学生多元史观的养成,如材料分析题41题提供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 总体而言,今年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命题更能秉承新课标的理念,“史料”、“史观”统领整个试题,所谓“见微知著,睹始知终”,鉴于高考命题的强势导向,今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更具学科特点,专业性将更加明显。 二、20XX年试卷基本结构及试题分析 在试卷结构方面,中国古代史的考查部分,古代政治、古代经济、古代思想和古代文化的分布继续沿用了20XX年的平衡结构,各考察两个题目,而且考察内容紧扣课本重点。中国近现代史也考查了书本中的重要内容且结合了热点知识。世界史依然选取了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希腊罗马的知识点和现代史中重要的战后经济格局。考题选用的材料比较简单,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减轻了负担。本次高考选择题部分难度中等,在基础知识的把握上着重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与分析能力,每道题的答案均需要通过材料分析得到,没有直接可作答的知识点问题。学生做题中需要仔细审题,全面思考。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做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

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共24个小题。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可以说题型多样,内容全面。 容易题约占70%,中档题占20%,稍难题占10%;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 (1)命题紧密联系实际、答案开放性等趋势,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挥空间,调动学生的思维。 (3)本试卷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材料解析题部分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有话说,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区分度,改变过去照搬的习惯,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4)试题设计整体较合理,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难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较为适当,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也考察和锻炼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应加强审题的训练。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要强化学生组织答案的条理性和规范性。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视,避免材料解析题出现口语化过于严重的现象。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平时要求学生要细以看题,不要因为粗心造成漏题没答。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教学中多联系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尽量用课本来组织语言。加强对学生答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强调课本知识的应用,注重题目设问的多样性。

考试试卷分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胡玉平 在本次的期中考试,主要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下面就试题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一、学生考情分析 二、试题情况本次试题的题型有:读拼音,写词语;组词;选词填空;照样子,填合适的词语;概括句子表达的心情;修改病句;按要求改写句子;按课文内容填空;判断;阅读;作文。 三、学生考试情况 1、字音、字词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但仍有部分学生书写错别字,导致失分。其次在组词中失分点主要在“迁”字,由于学生的积累不够,无法正确组词。 2、选词填空 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区分三个词语的意思,并能根据句子作出正确的选择。但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对“深厚”和“浓厚”的区分不清楚。 3、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是让学生填形容词和副词。但有的学生所填的词语与后面的名次和副词搭配不当,导致失分。 4、概括句子表达的心情 这道题中的第二小题学生完成情况较好,主要是第一小题。第一小题有的学生把握不准,无法体会诗句所表达出的感情,甚

至所填词语无法用来形容心情,概括不恰当。 5、修改病句 该题学生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 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地找出整段话中所存在的五处错误。并且在修改的过程中也不够规范。词语使用不恰当,应该将整个词语进行更正,但却有些学生只更正一个字。而错别字的地方,有的学生又将整个词语都圈画下来进行更正。可见学生在修改病句这一版块的能力相对较弱。 6、按要求改写句子第一题,写海水很蓝的比喻句。有的学生所找的喻体不够形象恰当。第二题,学生在改反问句时,还是比较粗心,出现了少字漏字,句子不通顺等情况,导致失分。 7、按课文内容填空试卷中考查的主要对“日积月累”部分的默写及对要求背诵的课文进行默写及内容的考察。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好,但也有部分学生相对粗心,导致出现写错别字的情况。 8、判断此次考试的判断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及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从考试的情况看,部分学生在对句子的理解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在做题时审题不够仔细。 9、阅读本次考试的阅读部分难度适中,部分学生都能理解短文内容,完成练习。但在本道大题中,失分点主要集中在第4、5小题。在读完文章后,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还是不够深入,理解上还有欠缺。 10、作文本次作文主要是让学生写“一件童年趣事”。这是课文的单元作文。因为已经在单元作文中操练过,因此学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不会出现太多失误。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能结合自身体验,确定习作内容;其次在表达上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是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