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1讲科学测量与物质的密度试题

2020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1讲科学测量与物质的密度试题

2020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1讲科学测量与物质的密度试题
2020届中考科学培优讲义专题集训第1讲科学测量与物质的密度试题

一、物质科学(物理)

第1讲科学测量与物质的密度

知识梳理

【复习重点】

1.长度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即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后再求得单一长度;②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即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在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然后拉直测量;③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即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④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即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以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误差及其处理: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人为因素。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用更精密的仪器。

2.体积的测量

(1)固体体积的测量

长方体、柱形体等形状规则的固体可以用刻度尺先测量有关长度再用相关体积公式计算而得。

不规则的固体可以用细线绑住物体在量筒中用“排水法”进行测量。若被测固体密度小于水,则可用“针压法”或“悬物法”进行测量。

(2)液体体积的测量

液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注意选择量筒的规格,一般要求被测液体的体积不小于量筒的分度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量筒是测量体积的仪器,温度变化将导致形状变化而影响其准确性,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和配制溶液的容器。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要求平视凹液面底部,若俯视则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体积偏大。

3.质量及其测量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千克(kg)。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形状、温度、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常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要掌握使用天平的正确方法。使用过程包括“放水平、调平衡、称质量、读数据、归整齐”五大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些注意事项。

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即量程),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被测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以防生锈。加砝码要从大到小,以防砝码不够用。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称量,可以放在烧杯或称量纸中称量。

4.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其计算公式是=ρV m 。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kg/m 3),常用单位是克/厘米3(g/cm 3)。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g/cm 3=1.0

×103kg/m 3。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不随物质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变化。(要求识记水的密度值,了解铜、铁、铝、酒精、空气、氢气等常见固、液、气体的密度,对分析相关习题有一定的帮助。)

密度知识的应用:

(1)利用=ρV

m ,求出物质的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m=ρV ,求质量;

(3)利用V=ρ

m ,求体积。 5.密度的测量

(1)密度的测量原理:=ρV

m ;所需仪器有天平、量筒(或量杯)等。 (2)密度的测量方法:用天平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或量杯)测出被测物体的体积(直接或间接);根据公式=ρV

m ,求出物质的密度。 6.结合浮力测量物质的密度

(1)利用某物体在液体中悬浮可推知该物体的密度就等于液体的密度。

(2)物体漂浮在水中时,利用物

排液液物V V =ρρ求出该物体的密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