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第二次作业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第二次作业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第二次作业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第二次作业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第二次作业

北厙小学钱向红

一、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情绪是最基本的情感现象,它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它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所以是不学就会的,并常具有高度的紧张性。在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与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平时我们所说的小学生的情绪是就广义而言的,也就是说,是泛指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

入学后,学习成为了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通过对各门功课的学习,他们的情绪也受到了陶冶。在班级中,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引起他们复杂的态度体验。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渐渐变得复杂起来。

(2)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发展

一般所讲的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乃是指他们的情绪涉及有关事物本质特征的程度而言的。小学生的情绪越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就愈富于深刻性;反之,越不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则越缺乏深刻性。小学生情绪深刻性的品质是和他们对有关事物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而这种认识水平,又决定于他们对该事物的知识经验。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和他们情绪的强烈性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深刻的情绪并不等于强烈的情绪,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会出现递增的趋势。

(3)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是指他们的情绪唤醒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程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他们总会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因此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小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日益减少,情绪的稳定性则日渐增强。

2、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理智感,是指他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理智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具体表现为:

小学生从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有积极的态度体验。

小学生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的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

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低年级小学生喜欢读童话和故事,中高年级小学生则逐渐对阅读通俗科普读物产生了兴趣。

(2)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指他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义务感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晚,水平较低。

(3)小学生审美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审美感,是指他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小学生审美感的发展,受其自身对美的不同需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能对动物塑像产生美的态度体验,而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对通俗歌曲产生美的态度体验。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审美感也在逐渐发展。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情绪和情感?

答:儿童的情绪不仅与其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对其个性特点也有所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健康的积极情绪对于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很不稳定的,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节小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时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上课时仪表要端庄大方、神态要安祥,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面带微笑地点头。这是在课堂中教师情感的流露,使小学生感到老师是亲切的、可信赖的,他们就会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2. 教师的言语要生动。教师要在运用语言上下功夫,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课时,言语要准确、精练、生动。叙述时要注意言语的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听课。

3. 注意和学生情感交流。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投入的过程,在课堂上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接受教师情感感染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 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小学生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往往决定于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的情感交流协调融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相反,拘谨、刻板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交流冷漠勉强,会使小学生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否定的情感。所以,课堂气氛对培养小学生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1. 通过参加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如参加植树或打扫社会公共场所的卫生,自觉地参加学校和家庭的服务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 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小学生入学后,学校和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运动会、郊游等。让小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在学校和班级离开“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是无法生存的。同时,他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会亲自体验到同伴间团结友爱的情感,也就会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 通过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实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春游组织小学生就近就地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让他们领悟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组织他们通过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祖国的工厂、矿山、企业和农村的巨大变化,从而增强对祖国大自然、对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三)、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调节

小学生常常会出现些消极情绪和情感的困扰,以致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教给他们一些情绪和情感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调节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很多,这里只简要介绍几种: 1. 认知调节法。3. 环境调节法。4. 宣泄调节法。

三、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达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学业成绩的好坏与意志水平的高低是一致的。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强,并能克服困难,坚持组织自己的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反之,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影响学业成就的提高。

(一)、小学生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二)、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的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强,遇到困难容易克服;反之,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困难有意回避,或轻易求助于教师或同学。

(三)、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既表现出年龄特点,又表现出个别差异。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表现出的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行动意义,使行动服从任务要求的意志品质。从总体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自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他们根据任务要求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为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果断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要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务中表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并能把任务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坚持性方面,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小学生意志的自制力,是指他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情绪,调节行为达到目的的意志品质。

在意志的自制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他们容易兴奋、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在课堂上,他们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在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影响下,通过执行《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集体生活的制约,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会得到显著的发展。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体体现。高度的自觉性,持之以恒的坚韧性,战胜自己的自制力和当机立断的果断性成为人们实现奋斗目标乃至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意志更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只具有良好的智力,但缺乏坚强的意志,这样的学生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小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小学阶段又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应重视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一)、利用课堂常规和课堂纪律培养意志品质。

严格管理,使小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小学生明知故犯,做出违犯道德准则的事,这多半是由于他们的意志不强,或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致。因此,学校应严格管理教育,养成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习惯,特别是对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升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学校里,他们面临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科目和要求、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首先要求他们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和班级的校规、班规等。如:要求他们必须按时到校、专心听讲、认真做作业、发言要举手、上课时不讲闲活、不搞小动作等。这些外部的要求是小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当这些外部的影响和要求被他们所接受,转化为他们的道德需要,形成某种道德信念且稳定地表现在一定的行为中时,他们才能形成意志,这就是说,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首先必须通过和利用“他律”来进行。

(二)、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自我教育的过程。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终应落实到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上来。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为只有自我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效果才会更加明显。教师引导学生自我锻炼时应告诫他们: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愿望。采取决定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做到合理可行。执行决定要态度坚决,有始有终,坚持不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自我锻炼计划,从小处入手,从克服缺点开始,制定个人学习生活、体育锻炼以及公益劳动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持之以恒,培养顽强的毅力。

(三)、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学生的学习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为父母而学,有的为老师而学,有的为考好学校而学,有的为超过同伴、同学等。每人小学生都应该加强自我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逐步提高动机水平。比如,学生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兴趣活动,培养自己的爱好,以帮助自己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也可利用正确的自我评价,有目的地表扬与批评,以及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来培养和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还可因势利导,让教师或自己逐步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克服利己主义动机,形成正确的动机。总之培养正确的动机是意志品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人只能经过艰苦的磨炼,才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平淡无奇的实践活动,一些令人兴趣不浓,甚至会给人情绪带来不愉快感的实践活动,更能使人的意志得到锻炼。所以学校所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正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一个途径。

(四)、利用认知与意志关系的规律培养意志品质。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为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认识活动而获得的,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活动,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就无从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对学生自觉性的激发和培养是素质教育融入课堂的基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在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明白课上要学什么,以求得学生对学习知识的需求,自觉地引发意志的产生。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装输入新知识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欲望,教师要精心选择导入新知识的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媒体教学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知识吸取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向意志努力的目标靠近。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意志努力,培养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自觉性。如:在生活与劳动课上要学生学习简单的自我劳动,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确定“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明确学习该课程是帮

助他们掌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的本领。在学习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不断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有可能引发他们克服困难的自觉性。这样不仅帮助具备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又锻炼了知难而进,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意志的坚韧性。

总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小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因为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应该是育人的工作。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真正达到教师育人的目的。

五、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答:(一)小学生性格特征的发展

小学生的性格是由许多特征构成的,各种特征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各个小学生的不同性格。

1. 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是指他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对待事物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2)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在对待自己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2)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等;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有形象记忆型和抽象记忆型等;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有独立思考型和搬用现成答案型等;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等。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趋势是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发展相对呈稳定趋势,四到六年级的发展又相对呈加速趋势。小学生的求知欲到六年级已达到一个高峰。

(3)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情绪的稳定程度及其控制力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导心境等方面的性格特征等。

(4)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他们在自觉调节其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在行为目的明确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行为自觉控制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贯彻执行决定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等。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控制能力发展较慢造成的。各年级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发展均较慢。

我们可以这样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小学生的性格是以一定的遗传素质尤其是高级神经类型为前提,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接受外界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在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认识到完成活动的意义,了解到某种性格特征对顺利完成其活动的重要作用,还可帮他们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学习活动。这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理智的性格特征。2. 课外活动。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包括活动课和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情绪的性格特征和意志特征。

3. 劳动活动。小学生的劳动活动包括校内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庭劳动以及自我服务性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1. 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小学生性格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校风、班风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会促使小学生养成爱集体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性格特征。

2. 在学校里,通过少先队所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能使他们形成诚实谦虚、劳动俭朴和助人为乐等性格特征。

3. 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每个小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性格特征,这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三)、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培养小学生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外部教育的内化,这是提高他们对自身性格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一些自我教育的方法。

1. 自我评价。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他们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性格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2. 自我反省。教小学生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3. 自我调节。小学生的自我调节是指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动地掌握和随时调整。让小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不断地坚持好的、改正坏的,使自己的性格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抽出时间,前来我校参加本次家长会议。 在今天的家长会议上,我主要想和大家谈一下,如何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总是处在中下游水平。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心中十分着急,怀疑自己的孩子智商不高,智力有问题,特地领了孩子去测智商。测试结果表明自己的孩子智商并不低,属于中上水平。另据父母反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象棋下的不错,记忆力也很强,看过的书、电影、电视记得很牢。这就形成了一种反差:智力好,但成绩差。 这个孩子为什么智力好而成绩差呢?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要搞好学习,光凭智力因素还不够,还需要非智力因素。只有两者都好了,学习成绩才能上去。从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例子分析来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公式: 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搞好学习,光靠智力因素不行,光靠非智力因素也不行,必须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至此,我们可以回答刚才开头的问题了,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是一个相当广泛

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凡是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角度来看,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一.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高尔基说的好:人的天赋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非智力因素如热烈的情绪,坚强得意志和独立的性格等都是促使人们的天赋燃烧起来的催化剂。如牛顿、达尔文、居里、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他们幼年时的智力并没有超常的表现,学习成绩也不大好,但由于他们都有非凡的非智力因素,如勤奋、踏实、惜时如金、知难而进、永不满足、孜孜不倦等,终于使他们的智力获得了非凡的发展,从而成为非凡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等。 另据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名男子进行了3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有进取心,有坚持力,有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得意志等心理品质。据有人对我国115名在省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发现他们中间智力超群者并不多,家庭物质文化条件也并不优越。但是,大多数人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意志坚强,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有强烈的求知欲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强烈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素,是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取得成功的秘决之一。而动机、兴趣、习惯等均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智力活动中可以培养非智力因素;反之,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能对智力因素起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成功的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激励学生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1、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学习动机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不用数学。”数学的用处如此广阔,它是现代化建设必备的知识。如第七册教材中题为“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这个距离大约比地球赤道的7倍多7万千米。地球赤道大约多少千米?”通过这道题的计算可以教育学生学习数学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用原有动机与迁移来培养学习动机 有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缺乏意志力,因而对学习数学感到乏味枯燥,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但这些学生也有他们各自的优点,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某方面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将这个动机迁移到学习数学上来,这是学生前进永不枯竭的动力。陈XX同学是留级生,但他被选为参加校跳绳比赛的运动员,我就热情地做他练跳的义务裁判,并对他说:“陈XX,你的双摇跳得不错,而班里的许多同学包括老师我都不及你,能否说说为什么跳得这样好?”他答道:“我是一有空就练跳绳,并天天坚持。”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说:“如果你能把这种意志用到学习数学上来,那你的数学成绩肯定会赶上好的同学。”他会意地点了点头。后来他坚持把自己会做的题目做正确,遇到不懂的就主动问,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是成功的关键 瑞士教育家波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追求。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那他一定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这就是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职业道德所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要尊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秋长中心小学黄惠琼 素质教育认为教学任务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学生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殊不知,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协同作用的,两者之间紧密、互相促进。因此,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下面就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率的教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并主动去钻研、探索和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往往表现为精神饱满,情绪激昂,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境,以思激趣,语言要幽默、形象、口语化,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逐渐感到枯燥乏味时,我把乘法口诀与课本的游戏连起来讲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并仔细讲解:一只青蛙两只眼睛就是2×1=2……两只青蛙四只眼睛,就是2×2=4……再加上通过老师的形体语言的表演,学生的兴趣陡增,并很快地掌握了乘法口诀。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捕捉和保护学

生的好奇心,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当新知或新事物出现时,学生往往凭着一颗好奇之心,想去发现,想去求知,获取他们需要揭开的奥秘时,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这种非智力因素,会使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二年级“表内乘法”时,我先让学生出几道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题,让学生说出有几个相同加数,我立刻说出答案,不管学生怎么出题都难不到老师,学生觉得很奇怪,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入新课,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的戒备以及防范心理,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或以灰色的心理看待老师,敌视老师和同学,以愉快、健康的心理对待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遇到的难题也会倾吐给老师,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掘、利用事物营造出一种浓郁热烈的和谐统一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学习的学习压力,使其思维积极活跃,使其智力水平大大提高。教师还应尽量淡化师生界限,以消除学生和老师之间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在给学生上课时,尽量放下老师的架子,要以平和的心态、温和的态度和学生交谈,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投身于学习,让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实践证明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对其相关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强烈的求

浅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

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二、重视孩子性格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俗话说“勤能补拙”。说勤奋能弥祉智力的不足。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那么,孩子应形成哪些良好的性格呢? 1、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2、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各位家长: 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各位最关心的是学习。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是家长经常挂在心上的大事。特别是每次大的考试结束以后,家长不仅关心分数更关心名次。孩子成绩名列前茅,家长心里象喝了蜜糖水甜滋滋的;孩子名落孙山,家长总觉得脸上无光,恨铁不成钢。其实,做家长的,谁不希望子女成材呢?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家长对子女的企盼,更何况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成为人才为国家作贡献。我曾经碰到一些家长,他们为孩子成绩的不理想而苦恼,他们讲:子女学习上需要什么几乎全都满足。要收录机,买,要参考书,买,要电脑,花几千元乃至上万元也买。一句话,学习上需要什么,全部满足。生活上也是如此,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都要满足子女的需要。作为家长,似乎该做的都做了,子女成绩为什么还上不去呢?一些孩子成绩上不去,脾气还怪怪的,不能批评,一批评要么顶嘴,要么哭闹,真叫当家长的无可奈何。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们虽然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在家庭里家长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着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各位家长,孩子聪明不聪明不是他们学习成绩高低的决定因素,重要的还要看这个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于智商的高低,(智力因互——聪明才智——会干),80%归诸于非智力因素。(举例:软糖试验)因此,重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帮助孩子摘取成功的基石,是帮助孩子攀登成功高峰的阶梯。 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二、当今初中学生的的心理特点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三、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和健康心理的方法及途径。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我们认为,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的强弱;二是学习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学习个性。不可否认,人的智商有高低,一般智商高的学习成绩好些,智商低的相对差些,但智商不是决定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关系重大。(举例说明)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在心理学上,将聪明才智或学习能力称之为智力因素,将学习动机、兴趣、热情、毅力与个性中的性格称为非智力因素。我们还可以形象地把智力因素称之为“会学习”,把非智力因素称之为“肯学习”,毫无疑问,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 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 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 太多的成就。 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 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 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 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 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反之,非因素发展不良的儿童,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 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因此,家长抓儿童智力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负责,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儿童和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定向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有些学 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三)巩固作用 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和积极性,这样才能 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巩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浅谈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摘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开始逐渐地发现,个人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 需要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 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的培养,尤其是生源质量不高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的内涵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现状 职校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策略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其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 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在我国,上海师范大学的燕国材教授也于1983年2 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引起了心理学界 和教育学界的强大反响,同时也受到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人们也开始逐渐地发现,个人或学生的学业成就,既需 要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更需要正确而适度的学习动机、浓厚 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 培养,尤其是生源质量不高的职业教育。 要培养职校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要了解影响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 有哪些。 影响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因素有: 1.家庭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性格特点、价值观、人生观、教 育方式方法等都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五 加二等于零”等带有总结性的观点,都充分说明了家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2.交际交往因素。一些职校生出于家庭的经济原因和自己中考“失败者”的身份,从农村来到城市或从乡镇来到县城的同学则出于对城乡生活落差的异常重视,不 愿意或怯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往,封闭自己,不敢与人沟通,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容易悲虑、紧张和自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3.学校教育因素。一些教师教学、教育、管理的不当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作家三毛的脸上画圈,直接让其不但厌倦了数学,更是从此远离了学校辍学家中。 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了解了影响职校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一些因素,就可以有 的放矢,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培养策略。 1.动机的培养策略。要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用思想抱负来 指引学生前行,帮助职校生规划出职业生涯的一些憧憬;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措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2.兴趣的培养策略。对职校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手段:第一,应用趣味性教学,引起兴趣。第二,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兴趣。鼓励是人生成长 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之一,打击可以让人意志消沉,鼓励则可以让信心倍增, 学什么做什么都有动力、有欲望、有兴趣。第三,采用其他的一些具体做法来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榜样力量鼓舞学习兴趣,利用好奇心诱发学习兴趣,利用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起学习兴趣等。多年的 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认为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风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 发学习兴趣。 3.情感的培养策略。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认识过程和 意志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田征转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陕西,咸阳,711300) 【摘要】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要提高学习成绩,不仅需要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成功是不可缺少的。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心理过程有着起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本文将试图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语文能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起动、导向、维持、强化、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世界观、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 引言

“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识因素,是美国心理学家亚里克山大于1935年在其《智力:具体与抽象》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在亚里克山大的启迪下,韦克斯勒于1943年提出了“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之概念。195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又发表了《认知的,欲求的和非智力的智力》一文,专门就非智力因素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此文被心理学界作为非智力因素概念正式诞生和科学研究的标志。70年代末,非智力因素概念基本上被国际心理学界所接受。进入80年代以来, “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问题也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大量研究和论文。 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日常的教学实践力求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来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非智力因素的新理论,并将其系统化。为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思想。 本文将分三部分来陈述,第一部分:非智力因素研究概况。第二部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语文能力。 1 非智力因素概况 1.1“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什么叫“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属于心理学范畴,它包含的因素是心理的、主体的,而不是非心理的、客体的。其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考察。第一个层次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它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这是个最普遍的提法;第二个层次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因素组成,有人还加上信念。这个提法也被普遍承认;第三个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感、自尊心、好强心、自制性、独立性等因素构成。 笔者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有:①人格因素。②是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整个智力或认识活动的心理因素。③情感、意志、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个性品质,即我们所说的德行。④除了智力与能力之外的又同智力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⑥价值性心理因素。⑦在意向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较稳定的心理特点。总之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界定众说纷纭,燕国材教授在《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 1.2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1.2.1智力因素定义

方案-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引言 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否优秀,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之外,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等。非智力因素能够激发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 事业的大力 ,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成为当今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文章主要从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措施出发探讨此问题。 2.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措施 2.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有的学习活动,并能使学生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动机有很多种,比如有内部学习动机,即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一定的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还有外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来自于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而产生的动机,比如家长的表扬,教师的奖励等。学习动机作为非智力因素之一,对于提高数学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情境是指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或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针对一定的问题,进入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然后本文由 联盟 收集整 生需要通过努力才能够达到目的。问题的设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才会激励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比如在讲解《 》这一章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需要做的统计 出发,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对应于分数的统计、对于某一 现象看法的统计等。通过与日常生活相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设置适当的目标。在新学期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一个目标,预测一下自己期末时能考多少分。学生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学习动力。当学生实现自己的目标后,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言语或者物质上的鼓励。第三,合理运用奖赏。有效的奖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表扬,或者是进行物质上的奖励。但是在奖励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主,进行适当奖励,而不能促成一种追求物质的不良风气。第四,在课堂上形成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数学成绩的提高是以大量做题为基础的,而大量的题目会让学生产生厌学 ,教师可适当采取竞争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可以举办趣味数学竞赛,看哪些同学能够取得好成绩。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定一些题目,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好又快。学生和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民主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放轻松,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2.2适当进行挫折教育,磨炼学生意志。 意志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学生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难度加大,许多学生在高中开始对数学学习慢慢失去信心。尤其是一些女生,刚升入高中,前几次数学没有考好,就对数学失去了信心,归根到底是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太差,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适当进行挫折教育。首先是言语上的教育。数学课本上有许多伟大的数学家

浅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认为种子只有在合适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才会有喜人的收获。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顽强的意志、优良的品格、勤奋的精神与克服困难的毅力。 人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动机、兴趣、信念、性格等。对学生的教育就是调动与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当这两种因素紧密联系与相互作用时,非智力因素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这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就指的是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之巨大了。 对小学生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有重要的定性功能。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从小就有理想,并具有奋斗精神,也正是这种理想与精神造就了这些伟人和科学家。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素质、坚强的性格、进取的精神,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未必所有具备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成为伟人,但

任何一个伟人,科学家的成长都离不开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小学教育中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实生活中,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相反,一个人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很大的贡献。比如方仲永小时候很聪明,但由于缺乏意志和正确的引导,只顾眼前利益,贪图安逸,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成年后成了一个平庸的人,反之,大发明家爱迪生,智力水平一般,因为从小有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最后成为两千多项发明的顶级科学家。 我们的教学目的,无疑是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但是不能从它本身――智力方面来培养,而应由非智能向智能转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智力是内因,非智力是外因,内因只有通过外因才能发挥作用。当今,看一个人的智力,核心是看他是否具有思维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具有上述能力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智力。学校要培养出智力和能力的佼佼者,就必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为非智力因素不仅是智慧行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达到高智力彼岸的桥梁,是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前提条件和动力,更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良药。那么如何培养学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才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 一、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顾名思义,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积极的心理机制。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需要、态度、目标、抱负),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健康发展,学习积极性高,态度正确,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这就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反之,非因素发展不良的儿童,则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自觉性,注意力涣散,情绪不稳定,缺乏毅力。因此,家长抓儿童智力发展,还要注意培养儿童认真,负责,刻苦学习的态度,不断激发儿童和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定向作用非智力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活动起着定向作用,它把儿童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集中于学习活动,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方面。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智力差不如人,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差,学习精力不集中所造成。 (三)巩固作用儿童的学习活动,不仅要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儿童的坚韧性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使他们经常保持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和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反之,娇气、任性、懒散的消极因素起主要作用,情绪忽冷忽热,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就不能巩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弥补作用智力发展不好的孩子,只要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可以弥补其智力的不足。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智力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为神童,16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 二、兴趣是儿童成才的动力 (一)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为兴趣,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二)兴趣的作用要使儿童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培养儿童的兴趣。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兴趣使人充满欢乐。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眼界,使人知识丰富。长期稳定的兴趣,

谈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谈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但与幼儿乔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因素。具体地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曾对800名男性进行政年的跟踪研究。成训最大与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二智能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恒心,是否具有不掘不、不自卑的意志和性格。 目前,许多人不未充分认识到对幼儿非智能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只是片面地看重对幼儿进行智能力、技能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幼儿兴趣没有更好的开发,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对幼儿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认为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良好的活动动机和学习动机 幼儿时期,是天真好厅、主动探索的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期幼儿的特点,注重激发幼儿活和 学习和愿望,调节器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并给于恰恰相反当的指导,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东和喜悦,在此基础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他们更高级的活动需要,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水平,在活动中挖掘发挥幼儿的巨大潜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儿童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展望而却步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充满好厅、兴趣广泛的幼儿,一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和游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较强的克制能力和顽强的精神。因此我们应从培养幼儿有益的兴趣出发,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愿望,如孩子们经常说,我长大了想当医生,我想当演员,我想当科学家…… ,那么教师就应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 幼儿兴趣不是天生的。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的重要的是随时注意幼儿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促使他们的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注重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是启迪幼儿积极思考,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幼儿对数的认识与计算的知识能力和形成,也要依赖幼儿在具体物体操作过程中的获得与发现,因此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各种条件、环境,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操作难度的材料。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大胆创造成,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定的环境条件使人产生一定的兴趣,心灵单纯幼稚的更是如此。特定的家庭环境,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必然形成幼儿特定的兴趣。爱好读书学习的父母,其孩子大多对书本也有较浓厚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活动也产生很大的兴趣。 3、能过丰富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通过各种游戏可激发幼儿交往、建构、音乐、绘画、观赏等方面的兴趣。在游戏中通过各种角色(医院与病人)的转换,使幼儿的观察、组织、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指导幼儿再为医院开设音乐休息室等,以满足幼儿更高的活动需要,使幼儿在自然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得到提高。 三、重视对幼儿的情愿教育 情感教育对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对150名最成功的智能力优越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具有良好的智能力因素,热情、自信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 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中学习。寓科学性于兴趣性之中,增强美感,激发求知欲,经常用 名人名言和科学家坚忍不拔的精神鞭策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激 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关键词】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问题的深 入研究,我们发现,单独的智力开发并不能确保学生学习的成功。 好多家长、老师认定智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及其他方面素质并不 理想,而另一类智商不高其他方面较优秀的学生却在学习上取得了 较好的成绩,于是,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 力因素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经常给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实用价值,结合教材提 出引人入胜的问题,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心情,引起强烈的动因。 例如:八年级代数第十一章《二次根式》的引入是这样的:一块长 方形绿地,如果绿地长ab=40m,宽bc=20m,那么中间连接相对两角 的小路ac长多少m?学生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c= √ab2+bc2 = √402+202 =√ 2000 (m),首先肯定学生,继而提出:①√ 2000 能不能进一步化解呢?②如果我们知道√ 5 ≈2.23%

能不能既不查表也不使用计算器,求出√2000的近似值呢?③如果ab=am,bc=a/2 m又怎样求ac呢?这三个问题的提出,既指出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又诱发了学生的急于解疑的心情,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习动机。此外,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和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机会,设计使用教具和实验模型演示,介绍数学史话,提高学生学生兴趣。为了使课堂更有情趣,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引入一些相关史实。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一个个历史镜头会让学生深深地沉浸在古人的奋斗情境中,它必将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们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教师的语言也要生动、形象、富于启发性,对枯燥无味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语言加工,寓趣味性于科学性之中,激发兴趣,寓科学性于兴趣性之中,增强美感,激发求知欲。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了,数学教学便成功了一大半。 三、重视情感培养,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更应重视情感培养。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认为“学习本身就应包括认识和情感”。学生的特点是“易动感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由引可见,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是英语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中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如果忽视学生这一主体的教学是难以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从有关资料统计来看学生对英语普遍感到吃力,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学生完不成英语教学任务。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学生学习英语呢? 我认为除了教学条件差、教师水平不高外,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恐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分析英语学习差的形成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着不良表现。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意志脆弱。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障碍:1、无用心理。这些学生大多数是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对继续上学无望,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回到农村后,所学英语知识一无用处。2、自卑心理。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智力差,不是学习英语的料,便自暴自弃起来。3、逆反心理。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或者受到教师的指责或同学的讽刺、挖苦,由此和科任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转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4、依赖心理。这些学生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课堂上只靠老师讲解,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上完全丧失自主权。二是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差。具体表现在:1、不勤于记忆、巩固所学词汇、习语和句型。2、不勤于思考,寻找不到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3、不勤于动口动手。 4、不勤于自我实践等。集中体现在一个“懒”字上,而懒惰则是英语学习的大敌。 因此,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情,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目前,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使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关心每一位“后进生”的学习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分层次,实行因材施教。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获取知识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没有学生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主动性,一切措施均将落空,特别是英语教学,不培养学生的兴趣,不是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好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非智力因素

培养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积极性 ——浅谈学业不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内容提要:在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对学业不良学生的作用尤其重要。本文就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障碍作初步的研究和阐述,试从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等非智力方面的培养,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业不良学生”是前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就学业不良的概念也仍未有定论。一般地,在学校教育中,我们指的学业不良学生是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许多教师认为这些学生很是令人头疼,不知该如何把握。但在教学中,我发现这些学生并非智力有问题,只是在学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习动机也不明确,对学习的作用认识模糊,日子一长,学习的兴趣就减弱,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造成学业不良。本文就学业不良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进行分析,从培养非智力因素排除学生学习障碍,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注:以下学生即为学业不良学生) 一、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障碍及成因分析 1、盲目学习学业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够明确,对学习的内容不够清楚。当问到他们学习有何作用时,他们都说不上来,甚至有部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习什么都不了解,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2、兴趣不浓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推理性较强,难度较大,缺乏趣味,学生学习时就感觉枯燥无味。若加上教师上课态度生硬,就更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 3、习惯不良学业不良学生的自觉性较差,无论是看书还是作业,他们的速度总是比其他学生慢,有拖拉现象,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 通过各种障碍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水平,而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性尚未发挥出来而已。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和能力之外的影响智力和能力活动的一切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智力和能力活动总是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并影响活动的进行、效果和质量。很多研究表明,决定成就大小的是非智力因素水平及其充分发挥。因此,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表现,我们充分激励和发挥他们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性。 二、排除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几点措施 提高的积极性只有先排除其学习障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那么,如何排除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采取生动有效的方式,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目的教育联系起来,可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可经常给他们讲些我国古代及现代的著名数学家克服困难,发奋学习的动人故事,结合身边刻苦学习的实际事例,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对个人的成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另外说明我们搞现代化建设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与成就关系密切,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不仅需要智力因素,还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数学教学;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培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成为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固然离不开智力因素,但也离不开作为学习动力的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21世纪是信息迅速膨胀的时代,随着各种文化的涌现,面对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心理学中称为“非智力因素”)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那么到底该何去何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发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恰当地表述了兴趣在人的求学、获知过程中的积极功能。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绪的志趣活动,它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并创造性地完成研究活动。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休止的“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