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1. 下列说法中,能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只需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

B.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C.每间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D.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2.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

t

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3. 世界短跑名将跑完100m只需9.8s,一辆汽车以30km/?的速度行驶,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m/s.比较这三者的速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A.运动员、羚羊、汽车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汽车、运动员、羚羊

D.羚羊、运动员、汽车

4.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m

B.7m

C.15m

D.25m

5. 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

A.2m/s

B.1.3m/s

C.0.67m/s

D.2.3m/s

6. 下列物体正在做直线运动的是()

A.水平抛出的球

B.钟表秒针的转动

C.直线行驶的汽车轮上的一点

D.空中自由落下的粉笔

7.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8. 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10~20s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15s时,两同学的速度相同

C.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D.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9.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10. 由图可知,速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v甲

B.v甲

C.v甲>v乙>v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1. 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1:2

B.2:1

C.9:2

D.2:9

12. 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经过6s

两车相遇,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

A.1.2m

B.2.4m

C.3.6m

D.6m

13. 甲、乙二人沿同一条平直公路运动,如图所示为二人运动的S?t图象.下列从图中得到的信息,错误的

是()

A.5~10s内,二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比乙晚出发5s

C.10s末甲、乙速度相等

D.前10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14. 过年时小明一家人去航坞山游玩,当汽车匀速直线上坡的过程中,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5.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

t

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16. 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 B. C. D.

17. 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汽车运动的速

A.v甲>v乙

B.v甲

C.v甲=v乙

D.无法确定

度为15km/?

B.AB段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CD段汽车的运动方向与OA段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同

D.汽车在4?内运动的路程为30km

18. 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A.v甲>v乙

B.v甲

C.v甲=v乙

D.无法确定

19. 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0?5s甲车匀速运动

B.5s?6s甲车匀速运动

C.0?5s乙车速度为2.0m/s

D.5s?6s乙车静止

20. A、B两物运动速度之比υA:υB=2:3,当他们通过路程s A=2s B时所以用时间之比t A:t B是()

A.3:1

B.3:4

C.4:3

D.1:3

21. 职业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测试的方法是进行12min 跑,这与田径比赛中的万米赛跑虽然同样是比较快慢,但两者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在_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__的长短;后者是在________一定的情况下,比较________的长短.

22. 合肥地铁1号线首期运营的线路长约为25km,运营平均速度40km/?,若以此速跑完全程,需________

分钟,若以停在站台地铁车厢为参照物,站台上的广告牌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3. 图A中物体________(填“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图B中R甲________R乙(填“>、<、=”).

24.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员是看到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开始计时,

结果测得甲,乙所用时间一样,都是12.21秒,则________(甲或乙)跑得要慢些,他实际所用时间是

________秒,他全程平均速度是________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25. 甲、乙两物体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若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那么通过的

时间之比为________;若运动时间之比为8:5,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

26. 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甲物体的速度比乙两物体的速度________(填“大“或“小“),两物体都做________运动.27. 公园里小明以1.5m/s的平均速度划船通过一座5m长的桥孔,已知小船长4m,那么他划船径直通过桥孔

需要________s.以小明为参照物,他的倒影是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28. 小宇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行走,当走了一半路

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跑回家.小宇在前一半路程中所用时间是________s,他从学校

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9. 敏捷的雨燕每秒能飞48m,矫健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以达到2700m,两者中速度较快

的是________.

30. 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2:1,运动时间之比3:2,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

31.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2k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2. 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郊游,队伍长240m,小明在队伍的最后面,队伍在经过一座大桥时,小明发现从第

一位同学上桥到他自己上桥用了4min,整列队伍全部通过大桥共用20min。若队伍前进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问:

(1)队伍行进的速度是多少?

(2)这座大桥的长度是多少?

(3)小明过桥用了多长时间?

33. 计算:实验室里,科学家用一台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出激光,经过2.56s,在原处用仪器接收到从月球

反射回来的激光束,由此,可以算出月球与地球之间相距多远呢?

34.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求:

(1)0~4s内甲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是不是相等?(用数字加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及相关计算

一、选择题

1.B

2.C

3.D

4.C

5.A

6.D

7.A

8.C

9.D 10.C

11.C 12.A 13.C 14.D 15.C 16.C 17.A 18.A 19.A 20.A

二、填空题

21.时间,路程,路程,时间

22. 37.5,静止

23.匀速直线运动,>

24. 乙,12.5,8

25. 16:25 2:1

26.大,匀速

27. 6 ,静止

28.250 1.67

29.雨燕

30. 3:1

三、解答题

31.4000m 10m/s

32.(1)1m/s (2)960m (3)960s(或16分钟)

33.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4×108m.

34.(1)0~4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2)0~2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3)不相等,说明见解答.

时间速度和路程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8页的内容。 教学设想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熟悉物流知识,让学生感知速度。再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让学生看交通警告标志,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探究求路程和时间的数学模型。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三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间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

八年级物理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八年级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速度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 一、速度—时间图像的建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的任一点表示某时刻的速度,得到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二、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v-t图象反映的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它并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三、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 1 确定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可以从图像上直接读出 2 速度的方向,图像在 t 轴上方,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同;图像在 t 轴下方,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 3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若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斜率的大小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若图线是一般的曲线表示物体进行一般的变速运动) 4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可以求出位移。其实无论v-t图像是怎样的线,其图像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均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5 只有直线运动才能做出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和时间图像

图象与图象的比较: 图象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s1。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 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例1 下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乙刚开始时以5 m/s的速度与甲物体同向运动 C.物体乙在最初3 s内的位移是10 m D.物体乙在最初3 s内的路程是10 m 例2 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的总位移。 例3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该质点( )

初中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初中物理教案: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 的知识解决.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 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 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 的物理量. 教法建议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 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 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 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 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

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 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 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分析,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 图建立物理图景,分析物理过程.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方法一:小学曾学习过公式的变形,可以让学生直接根据速度公式得出,对于公式中 的物理量应当注明单位,并注意到可以根据题意使用m、s、m/s和km、h、km/h. 方法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实现,列出一个例题:如果汽车 以50km/h的速度运动,由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的知识可以计算1小时、2小时、3小时后 通过的路程,答案见副板书1.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路线垂直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m的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回声问题 9.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11.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15℃) 五.声速问题 12.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六.声速测距问题 14.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想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16.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教材分析__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纵向作用是让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横向作用是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教材在第一学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后面在学习正反比例时,还要利用这个模型。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材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三者的数量关系,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三者的联系。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 2、不同教材版本对比 青岛版教材呈现了一个物流配送的情景图,通过送货这个具体行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掌握速度的意义,并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北师大版教材的情境图突显了对时间、路程与速度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左边是线段图,右边是计算过程,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理解速度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与时间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特别需要感悟速度与路程、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速度单位表示法掌握了,学生也就真正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3)突破重难点的关键:速度。通过对“速度”这个概念的不断深入探索,体会每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将速度的算法与速度的单位紧密联系,从而强化“路程、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案模板三篇《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四年级“数与代数”的部分内容。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速度与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xx”第一题。

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问题

八年级物理期末专题——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问题 关于路程和时间的计算问题总是初学物理的难点所在。本来这些问题在应用小学数学的知识来解决时同学们多数都能完成。可是现在用物理方法来完成同学们就感到困难重重。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要有一个转形期,这也非常正常。不过在这个转形期,我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练习来加快转形。实际这部分内容只要多做一些练习就能“生巧”了。这并不等于题海战术。这部分内容就必须多做练习才行,你见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在遇到问题时就有思路了。本周我们先来简单复习一下速度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虽然在教材中没有提到,但在考试时出现了,这说明这部分内容也是我们所必须会的。)然后利用一些例题的讲解,来提高同学们审题时思维的高度。最后通过一些练习来加强巩固。 1. 关于速度和平均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通常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速度的公式就是 速度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 平均速度 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内大体上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一般是随时间变化的。所以为了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的快慢,把物体在这段时间里(或这段路程上)的运动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从而用求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办法来求其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计算时,一定要明确物体是在哪段时间内哪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例如:火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5分钟,接着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5分钟,这列火车在20分钟内的平 均速度米秒秒米秒秒秒 米秒,如果把求平均v =??+???=205603015602060275//./速度公式写成米秒米秒米秒,显然是错误的。v v v =+=+=12212 203025(//)/ 此外,假如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途休息,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要将休息时间加在总时间内。 解物理题的一般步骤:写出已知条件,要求的物理量,然后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解路程、时间题目常犯的毛病有: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 对不同的速度、路程或时间,不用带不同的下角标或上角标的字母v 、s 或t 加以区别。 (2)没有统一单位。 (3)列的算式中漏掉单位,运算中漏掉单位的运算。 (4)不知道(或者不会)作图帮助分析比较复杂的题目。 (5)解题格式不够合理,因而容易出错。 3. 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分析题意,在头脑中想象出物体运动的情况,题目已给的条件(即已知量)和要求出的量(待求量)。 (2)思考如何根据已知的物理知识、物理公式逐步求解;对不同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路程或时间用什么样的角标加以区别;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作图来帮助分析. 告诉学生“分析”这一步骤在解题中是关键性的步骤,课文中用楷体字印出,虽然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但不能越过这一步。一定要养成分析清楚之后再着手解题的习惯,切忌蒙着干。 (3)按照课本中的例题的格式写出已知、求、解、答。 在列已知条件时就应该统一单位,在列式子和运算过程中都不要漏掉单位。带单位运算时,单位也像数字那样相乘、相除、相消。由于同学们对此比较陌生,所以在讲解例题时就要注意这一点。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能力目标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 情感目标 1. 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2.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 教学建议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材分析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 . 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 . 例题 2 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 教法建议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 . 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

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 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法建议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 . 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 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 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 单位没有统一; 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 ; 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 教学设计示例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示例【知识单元分析】计算路程、时间的题目中常见的问题: 1. 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 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 2. 没有统一单位 . 3. 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 4. 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 5. 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 解题的一般思路 1. 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

路程速度时间基础计算题

路程、时间和速度 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4千米/时表示() 12千米/分表示() 340米/秒表示() 练习:1、飞机的速度是1425千米/时,小轿车3小时行驶285千米。 (1)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2、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地相距276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4、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相反方向开出,它们的速度分别是45千米/时和38千米/时,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6、一列火车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这列火车通过320米长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应用题 1、这辆汽车每秒行18米,车的长度是18米,隧道长324米,这辆汽车全部通过隧道要用多长时间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小时,提速后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5、一辆从北京到青岛的长途客车,中途经过天津和济南。早晨6:30从北京发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5千米,大约何时可以到达青岛 北京到天津137km;天津到济南360km;济南到青岛393km。 6、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速度--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知道如何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的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上直接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并能求出位移.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及物理意义. 4.领会用速度——时间图像处理运动问题的优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s-t图像与v-t图像的对比,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自学讨论的教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利用v-t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中,渗透图像这种方法处理问题的优越性在于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运动过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v-t图像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图像的自然美. 【教学方法】 1.教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通过讲解阐述v-t图像的特点和意义及应用. 3.利用适当的例题进行训练巩固. 【教学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v-t图像求位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5min) (一)复习 (二)引入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v=s/t是不变的,即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如何用图像来反映这种运动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35min) 速度—时间图像 定义:以速度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速度—时间图像,又称v-t图像。 物理意义:v-t图像能整体、直观地反映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v-t图像中“面积”的含义:从v-t图像中可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的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线跟与之对应的由时间所决定的线段以及两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向位移,在时间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向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四年级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

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

中考物理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四、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教学目标 1.知道由 v=t s 变形得到的公式s =vt 和t=v s 上的物理意义. 2.能够应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解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建立物理情景;明确研究对象;根据给定的已知条件列方程。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应用速度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①将学生习惯于应用代数设未知量x (或y )列方程的方法改为用物理量符号表示已知量和未知量,用相应的物理公式求解;②涉及多个物理过程的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情景并正确解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前面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概念及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概念,本节课应用速度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问题: ⑴小明正常步行,10秒钟走了10米,求他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多大? ⑵小明正常步行,从家到学校要走10分钟,那么小明上学要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米? ⑶小明家到电影院是 1.2千米,小明从家正常步行去电影院大约用多少分钟? 在同学们讨论、计算、得出答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 速度公式v=t s 及导出公式s=vt 、t=v s 的物理意义,即在运动物体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解物体运动问题的基本过程: ⑴建立物理情景,明确研究对象,分清几个物理过程。 ⑵一般可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画出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并注意对应关系。 ⑶题目中涉及两个以上物理过程时,除分清已知量、待求量以久,要抓不变量和相关量。 ⑷解题要规范化,在已知条件中统一单位,要有原始公式,导出公式,数据代入,得出结论。 3.解题:此题研究的是小明正常步行从家到学校和电影两个过程,两过程都是正常步行,速度是不变的。 已知:s 1=10米 , t 1=10秒,t 2=10分=600秒, s 3=1.2千米=1200米。 求:v, s 2, t 3

速度、路程和时间计算题作业设计

类型一:路程相同(衔接点),时间有一定关系,再求速度 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某人骑车从甲地出发,车速为4m/s,行车后到达乙地。如果想要提前6min到达,则车速应为多少 3.小明和小刚兄弟俩都在距离家2 400m的同一所中学上学,学校放学后,两人同时从学校沿同一路径回家.小明以某一速度骑车,小刚以2m/s的速度步行,小明回到家后,再等了10min小刚才到家.问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类型二:过桥问题(或隧道问题) 1.一列火车长120米,匀速通过长360米的山洞,车身全部在山洞内的时间为10s,求 火车的行驶速度 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2m/s的速度通过400米的大桥,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 长时间

3. 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已知火车长 150m。桥长为多少 4.一列长310米的火车,用13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隧道需要1min10s的时间,则隧道 的长度是多少 类型三:、交通标志牌问题 1.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其中甲的含义是什么汽车从该交通标志牌到达南京市最快要多少时间 2.进入“都南高速”入口处时看路边立有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7时45分,当轿车行驶到乙地时司机又看见路边立有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此时时钟指在8时30分,问: (1)轿车从入口处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司机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最快可于几时几分到达南宁

类型四:爆炸离开问题 1.在一次爆破中,点火者点燃引火线后以3m/s的速度跑开,当跑到离爆炸点600m远的安 全区时,炸药恰好爆炸。若引火线燃烧速度是s,求引火线的长度 2.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用一条84cm长的引火线来点燃炸药,引火线燃烧速度是s,点燃引火线后,人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 远的安全地带 3.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导学单 班级:四年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合作探究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生发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54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把自己遇到的或生成的问题标注在问题框中。你们可要动脑筋,多思考哦! 自主预习: 一、自学课本54页,再回答问题: 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 2、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可以写成:普通列车的速度是 3、小林每分钟走60米,可以写成:小林的速度是 ★知识链接:上题中的“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还可以是每秒、每天、每年、每月、每周……等等,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 走的路程叫做速度。 我们可以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如上面我们填的空就是复合单位,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二、学习例3 独立解决第(1)(2)小题,并在书上填空。 我的困惑: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哟!

例3中的算式:80×2=160(千米) 225×10=2250(千米) 1、组内交流: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我们把单位时间内走的路程叫,把几小时或几分钟叫,把几小时或几分钟走了多少路叫,路程不同于距离,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是直线;路程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 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4、暑假里,王英去看望外婆,如果乘大客车,6时可以到达,大客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王英家距离外婆家多少千米? 小组评价: 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老师相信你们是很棒的!相信自己,加油! 1、填空: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2、填一填: 路程360千米16千米 时间1分4时 速度20万千米/秒18千米/分 (4)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每次要用20分钟,他的速度是105米/分,他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4、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习题。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资料

课题:1.6速度、路程、时间图像专题 班级 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 _ 6 课型:新授课;主备:李程;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路程、时间关系。 2、能用利用图像对速度、路程、时间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s-t图像,v-t图像、V-S图像 教学难点s-t图像判断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看速度图像信息要注意: ①首先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要学会从图像中,读出速度、路程或时间的大小。(点、线、面) .匀速直线运动V与S.t无关 * V (m/s) 4 ---------------------------- 12 3 s/m (2) 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2)初速是0的变速运动 (3) 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3)初速是0的加速运动 1 2 t/s (1) 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1)初速是2m/s的加速运动

V(m/s) V(m/s) 随堂小测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5-17所示,用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 A. a b图! b d B. b c D. a d (1) 初速是3m/s的减速运动 (2) 初速是0的变减速运动 三.匀速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S=Vt A的速度比B大 四?变速运动中S与t的关系图像 (1)加速运动 S (2)减速运动

2错误!未指定书签。: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 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录数据如 下表所示: 5错误!未指定书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 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系是 () A . v甲大于v乙B. v甲小于v乙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t关系的图象,从图可 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 C. v甲等于v乙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6错误!未指定书签。: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 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C . O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 运动路程汽车A0.10.20.30.4 S/m汽彻B0.20.40.8 1.2 运动时间汽车A1234 t/s汽车B0.5123 1.2 1.0 0.8 0.6 0.4 0.2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1 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数据可得出汽车A和汽车B的速度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图可知在4秒内,汽车A和汽车B运动的路程各是 _ 3错 误!未指定书签。 12 3 4 图1 --时间图; 时间 t/s 和____ :小明骑自行车,小华跑步,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右边所示。 请根据运动的图像,(1 )请写出至少两条合理的信息。 信息信息 (2) 等。 (3)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两条线的交点表示此时小明骑自行车的 O 与小华相 若小明骑自行车和小华跑步乙同学同时出发,请你在图中 作出小明骑自行车的路程--时间的图像。 4错误!未指定书签。: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1 )下面四个图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2 )在虚线框内作出此汽车路程和时间的图像。 T 1 1 1 r1 1 I 1 200 100 0 5 10 15 20 25 30 时间上 s/m 甲 甲 A 图 3 7.甲、乙两 和B ,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 实验中记 S = Vt,如图5-12所示,甲、 B . 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D. 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速度 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曾谷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 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 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

关于路程,时间,速度方面的计算 速度=路程除以时间:V=s/t 路程=速度乘以时间:s=Vt 时间=路程除以速度:t=s/V 1m/s=3.6km/h 1,一辆汽车在5min内通过的距离是36000m,求汽车的速度? 2,一辆汽车在做匀速运动速度是30m/s,它在3min内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一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5m/s,它行驶了900m,求汽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4,一运动物体在1min内行驶了0.12km,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驶1km 需要多少时间? 5 ,一个运动物体在3min内行驶了900m,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驶2h,物体能运动多远? 6,一个运动物体从甲地行驶到乙地,在前一段路用4min行驶了0.72km,在后段路用了6min行驶900m刚好到达了乙地,问物体从甲地到达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某人在山谷中,大喊一声后,2s钟听到第一声回声,再过1s后听

到第二声回声。求:此人离较近的山有多远?此人离较远的山有多远?两座大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追击问题:是速度之差:时间=路程除以(大速度—小速度) 既:t=s/(V1—V2) 8.甲乙两地相距1km,甲人从甲地以9m/s的速度去追乙人,而乙人从乙地与甲人同时,同向以7m/s速度跑,问:甲人追上乙人需要多少时间 相遇问题:是速度之和:时间=路程除以(速度1+速度2) 既:t=s/(u1+u2) 9:甲乙两地相距5km,甲以20m/s速度从甲地出发,乙以30m/s的速度从乙地出发,他们同时同向行驶,问:他们需要多少时间相遇? 10,一座大桥全长是300m,一列火车长为200m,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11,一座大桥全长300m,一列火车以20m/s匀速通过大桥,需要40s 钟完全通过大桥,问: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