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作战思想,是指导作战的基本观点。作战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战略,并受军事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美国陆军认为,作战思想是其军事理论的核心,它阐述陆军遂行战斗和战役的方法,包括战术、程序、编制、支援、装备和训练。美国陆军以作战思想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是对美国联合部队编成内的陆军打算如何遂行战争和实施非战争行动的表述。美军要求其军事理论必须非常明确,足以指导具体的作战,但又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足以适应全球范围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军作战思想的演变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是依据美国军事战略制定的,直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军事战略的需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国家经济力量和军事技术等情况的变化,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曾五次调整其军事战略。在此期间,随着军事战略的变化,美国陆军作战思想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第一时期,强调发展常规条件下的地面进攻战术(1945-1952年)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国家受到严重的战争创伤,美国依靠战时膨胀起来的力量,垄断着核武器,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而苏

联的影响空前增大,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为称霸世界,杜鲁门政府推出并执行以“冷战”为特点的“遏制战略”。其基本构想是:准备在欧洲打一场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凭借核垄断地位,进行核讹诈,奉行压缩数量,均衡发展,优先发展空军的建军方针;推行前沿战略;拼凑遍布全球的军事联盟体系;在苏联危害西方利益的地方,坚决与之对抗。

这一时期,美军武器装备主要是坦克、飞机和大炮,虽然核武器已在实战中运用,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财力有困难,没有大量生产核武器。因此,仍奉行大规模常规作战思想,准备打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作战方式是:敌对双方沿绵亘的战线,集结大量步兵、机械化部队和炮兵,在空军支援下进行诸兵种协同的攻防战役。进攻以突破、快速合围、正面推进为主,夺占对方地域,消灭敌重兵集团。防御以纵深多地带的阵地配系,结合坦克兵团的反突击稳定防御。美国陆军认真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经验,认为未来的地面作战仍将是常规性质的,其作战思想仍以常规战场作战为背景。

美国陆军的地面作战强调进攻,认为防御的作用只是为了争取时间、节约兵力或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进攻的机动样式分为包围和突破两种,在这两种样式中,特别强调包围,只有当情况不利于包围时,进攻部队才实施突破,一旦突破

成功,就要对敌实施包围。防御只有一种样式,即基本上是一种地域防御。

美国陆军研究了反坦克问题,认为最好的反坦克武器是性能好的坦克,据此要求在步兵师内增编坦克分队。1946年,陆军研究了直升机的使用问题,认为它适于遂行补给、后送、侦察、控制等任务,由于当时直升机机身很小,又极易损坏,陆军并未预见到它在大规模地面作战中会发挥重要的战斗作用。

五十年代初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军作战思想运用于朝鲜战争遇到了困难。一是朝鲜的地形条件限制了美军机械化部队发挥作用;二是美军不适应在兵力不足情况下进行宽大正面作战,采用纵深较浅的线式防御暴露了诸多弱点,无法阻止志愿军大规模进攻;三是不适应夜间作战,在志愿军广泛实施夜间行动时显得极为被动;四是在协同上仍然是步炮协同为主,与海、空军协同作战矛盾很多。

第二时期:确立了地面作战中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战术(1953-1960年)

苏联于1949年和1953年相继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之后,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美国在侵朝战争中的失败也使其深感与中苏两国在常规战争中进行较量很难取胜。为了扬长避短;美国认为,应该利用自己仍然掌握的核优势,依靠大规模的核报复取得战争胜利,而不需要在地面上与对手进行耗费巨

大的常规战争,因此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其基本构想是:美国在未来战争中,只能依靠核优势同苏联进行全面核战争,而不能打常规战争;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战争边缘政策(美国走到战争的边缘,但不直接卷入战争);采取重点发展核力量,保持核优势,压缩常规力量的建军方针;进一步完善联盟体系。

美国自1953年开始执政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大规模报复战略”后,大力加强了战略空军和导弹部队,同时也开始给陆军部队装备战术核武器。1954年出版的美国陆军《作战纲要》及其1956、1958年的修正本,阐述了原子武器的作战使用,指出原子武器是威力最大的影响作战进程的武器。《纲要》要求,将原子武器的威力同军队的机动正确结合起来;在作战中迫敌集中主力,然后用原子武器予以歼灭;迅速利用原子突击的破坏效果和心理效果,《纲要》指出,由于原子武器的使用,突破可能成为最适合的一种机动样式,《纲要》将防御区分为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两种基本类型,首次提出了机动防御。

随着军队装备的原子武器不断增加,产生了“原子火力支援”的概念。对进攻的原子火力支援包括冲击的原子火力准备和进攻过程中的原子火力支援,通常将各级掌握的60-70%的原子弹药用于原子火力准备。在防御中,通常将各级掌握的25-50%的原子弹药用于原子反准备(突击做好进攻

准备的敌军),其余原子弹药则首先用于保障反冲击和反突击。

美军强调,在核条件下作战,进攻中首先实施核突击,对战役纵深之敌给予重大杀伤,然后以快速机械化部队突入敌纵深,在空炮火力支援下迅速扩张战果;以空降和直升机机降配合主力,歼灭残存的敌人,夺取预定目标。防御中以疏开配置的阵地削弱敌人,然后以核武器突击进攻之敌,并对其翼侧和后方进行反击,挫败敌进攻。

为适应核条件下作战,美陆军建立了五群制师,将师下辖的3个步兵团改编成5个战斗群,每个战斗群下辖4个步兵连(后改为5个连),取消了营一级指挥层次。此后,由于直升机数量增加,开始强调直升机的作用,指出直升机在进攻中可送行下述任务:在原子火力准备后,载运步兵实施冲击,迅速扩张原子火力突击效果;对敌军防御地带内的重要据点实施垂直包围,载运预备队进入战斗和实施追击,增援被敌军切断、包围或孤立的分队;实施侦察、补给和后送等任务。此时,美陆军已开始认识到直升机重要的战斗作用,并准备大量发展直升机。

第三时期:明确了核与常规两种不同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强调空中机动作战和特种作战(1961-1968年)

在执行“大规模报复战略”期间,美国既没有有效手段对付日益发展的亚非拉各地的反帝反殖武装斗争,同时又由

于苏联拥有了洲际导弹和远程轰炸机,具备了以核武器袭击美国本土的能力,因而美国也不敢贸然同苏联打核大战。这就使“大规模报复战略"成为既不敢打大战,又不能打小仗的战略。为了走出这条死胡同,美国提出了“灵活反应战略”。其基本构想是: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视中国为次要作战对象;准备打包括核大战、常规战争(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在内的各种战争,侧重打特种战争和常规战争;在常规战争方面推行“一个半战争”战略;在核战争方面先是推行“限制破坏”战略,后又改为“相互确保摧毁”战略;在战争进程方面贯彻“逐步升级理论”;采取保持一支强大的多样化军事力量的建军方针。

依据“灵活反应战略”,美国于1962年更新了《作战纲要》,这一版《纲要》有如下特点:第一,强调打中等强度的有限和常规战争。这两种战争中的作战行动都以九大军事原则(目标、进攻、集中、节约兵力、机动、统一指挥、突然性、简要、安全)为指导,但实施方法有很大的差别:核条件下军队责任地域与关系地域比非核条件下大;核条件下队形需要疏开,非核条件下较为密集;非核条件下往往不可能像在核条件下那样实施大纵深扩张战果的机动;核战争中核火力起主要作用,机动用以利用核火力的效果,常规作战中对火力与机动给予同等重视;核条件下作战速度大大提高,非核条件下作战速度较为缓慢;核条件下作战部队实施半独立

的分散作战,非核条件下实施较大程度的集中控制。第二,基本的防御样式变为机动防御和地域防御。机动防御通常由师或师以上部队实施,旅有时也可实施机动防御。将"阵地"防御改为“地域”防御,注重实施纵深防御。地域防御要求在前沿集中大量兵力,不要求疏开配置。地域防御是常规战争中的有效防御样式,核战争中的防御作战以机动防御为主。第三,正式确立了“空中机动作战”这一新概念,更加强调使用直升机实施垂直包围。第四,特别详尽地阐述了非正规作战,包括游击战、反游击战和准战争的行动准则、要领和方法,体现了特种战争的思想。

第四时期:强调火力作用,侧重研究对付集群坦克的战术,确立了“积极防御”作战理论(1969-1980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国力相对下降,被迫收缩战线,保障重点。苏联刚乘机崛起,迅速成为一个在军事上与美国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扩张政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由“盟友”变成“敌国”。为适应上述情况,美国政府制定了“现实威慑战略”。其基本构想是:调整全球军事部署,尽快从越南战争中脱身;利用中苏矛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让盟国承担更多的防务责任,形成美国同盟国和中国共同抗衡苏联的战略格局;将战争区分为战略核战争、战区核战争、战区常规战争和小于战区常规战争的局部战争;在核战争方面推行以打击军事目标为主的“抵销战略”;在常规战争方面

推行“一个半战争”战略;采取压缩数量、提高质量的建军方针。

根据这一战略,美国在侧重准备打常规战争的同时,重视准备打战区核战争。美国陆军加紧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并大力研究欧洲战场上的对苏作战方法,其作战思想有很大的发展。

1973年10月发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对美国陆军作战思想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这场战争结束后,美军学术界十分活跃,集中探讨了新型常规武器对作战的影响。认为新型常规武器使战场有了新的杀伤力,美军要充分利用这种杀伤力来挫败苏军的进攻。这一时期,直升机不仅被用作空中机动的工具,而且被用作火力支援的工具,美军大力研究和试验了直升机打坦克的战术和技术,从而在直升机运用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七十年代,新式常规火器的发展突飞猛进,火器的威力大大提高,美军在作战理论研究中出现了“火力热”现象,陆续提出了充分发扬火力,对付敌集群坦克进攻的种种方法。

美国陆军这一时期的作战思想,集中体现在1976年版(作战纲要)中。《纲要》突出了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以欧洲为主要战场的思想,提出了对付苏军进攻的“积极防御”作战理论。这种理论对付敌军进攻的具体方法是:在敌军发起进攻之前,防御部队相对平均地配置在整个防线的各个地段内;

敌军发起进攻后,美军在掩护部队地域实施一系列迟滞作战,以空间换取时间,疲惫和消耗敌军,同时查明敌军的主突方向从战线的各个地段实施横向机动,将主力部队集中主突方向上,建立为挫败敌人所必需的兵力兵器对认为,防御一方能挫败兵力兵器3倍于己的进攻军队。“积极防御”作战理论主张把绝大部分兵力靠前配置,强调把未投入战斗或战斗不激烈方向上的部队都作为随时机动使用的预备力量,因此不主张在纵深内专门保留强大的预备队。并且认为,实施反冲击会失去防御者的有利条件,因此主张慎重对待反冲击,不强调实施旅以上规模的反冲击,主张尽可能以火力代替反冲击。

1976年版《作战纲要》废弃了九大军事原则,但分别提出了进攻和防御的基本原则。进攻的基本原则是:了解战场上的情况;集中压倒优势的作战力量;压制敌方防御火力;震撼、压倒和歼灭敌人;攻击敌人后方;提供不间断的机动支援。防御的基本原则是:了解敌情;了解战场上的情况;在关键的时间与地点集中兵力;合同战斗;利用防御者的有利条件。

1976年版《作战纲要》在美军内外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多数人认为“积极防御”作战理论存在着许多缺点:它过分强调防御,缺乏进攻精神;过分强调火力,不重视机动的作用;偏重于抵抗敌军的第一梯队,不重视主动打击其后续梯队;只论述师以下部队的战术行动,不重视对付敌军大兵团

的战役行动。这种作战理论的主要缺点是没有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它过多地考虑苏军的长处而使自己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没有利用苏军的短处来使自己获得战场主动权。因此,用这种理论指导作战,是难以打败苏军的。

第五时期:扩大九大军事原则的作用,创立“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战役理论(1981年至九十年代初)

1981年里根上台后,针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为扭转争霸世界对美不利的战略态势,又将军事战略改为“新的灵活反应战略”。其主要内容是:重建对苏军事优势和对美有利的全球战略态势;针锋相对地对抗苏联扩张,实行“多层次威慑”,力避与苏打核战争和常规大战;在威慑失灵时,准备打赢各种战争,侧重打中、低强度战争;在对苏作战设想上,推行在多条战线上灵活反击的方针;改变打短期战争的方针,准备打持久战;推行“星球大战”计划,积极研究发展航天技术和太空武器。在这种战略思想的推动下,美国陆军的作战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第一,恢复并扩大九大军事原则的指导作用。1981年,美陆军颁发的《陆军》野战条令恢复了九大军事原则的地位,重新把它奉为陆军的作战原则,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使其不仅用于指导战术行动,而且用于指导战略行动。1986年版《陆军》和《作战纲要》等野战条令又扩大了九大军事原则在战役行动领域的指导作用,从而使九大军事原则成了美

国陆军作战理论的基础。

第二,创立并发展了“空地广体作战”理论。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是自二战结束以来,作战理论上的一次重大变仍,美陆军作战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实施“空地一体作战”以主动、灵敏、纵深、协调作为其基则,这四项基本原则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主动——“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出发点就是夺取或保持主动权,并积极地运用这种主动权去打败敌军。主动的原则体现在进攻精神、左右战局、独立战斗三个方面。

灵敏——就是使己方部队比敌军更快地行动,以利于集中己方实力去对付敌之弱点。灵敏的原则体现在先敌行动、避强击弱、机动作战三个方面。

纵深——“空地一体作战”理论是一种大纵深作战的理论,他通过对纵深的利用,使指挥官获得为有效实施机动所必需的空间,为计划、安排和实施作战行动所必需的时间,以及为获胜所必需的力量,从而获得进攻的锐势和防御的韧性,同时破坏敌军的进攻锐势和防御韧性。纵深的原则体现在攻击敌军纵深和保护己军纵深两个方面。空间的纵深(扩大战场纵深)、时间的纵深(争取作战时间)、力量的纵深(纵深部署兵力兵器,有足够数量的后续和作战物资,是纵深原则的三个相互关联的侧面。

协调——是指对战场上的各种活动进行时间、空间和目的

方面的安排,以便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产生最大限度的相对战斗力。协调的原则体现在协调运用各种作战力量、协调运用各种作战方法、协调利用战场的备种空间、协调发挥战斗力诸要素的效力四个方面。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陆军和空军性作战协同上的矛盾,提出陆军和空军是伙伴关系,共同遂行作战任务。并将战略性空中打击、空中遮断、近距离空中支援作为空军主要任务。

这一理论修正了美军七十年代的消极防御作战思想,提出了以积极进攻和实施纵深作战夺取主动权,以对付苏军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连续进攻。苏军要求在战役的主要方向上,集中航空兵、炮兵和坦克机械化部队,实施连续突破,不断地投入各级二梯队,在空降部队配合下,将战术突破发展为战役突破,最后完成战略突破。方面军一次进攻战役纵深达1000公里,落实到欧洲战场,就是一次方面军进攻战役打到英吉利海峡,将北约拦腰切断。针对苏军的战法,“空地一体作战”注重发挥美军空中优势,以先进的侦察器材查明敌重要目标,然后实施纵深攻击,以强大的空中火力遮断苏军各级二梯队和预备队,摧毁敌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打乱敌人作战节奏和协同动作,为己方近距离决战创造条件。

“空地一体作战”集中体现在纵深攻击的战法上,纵深攻击打击战场目标的顺序,不像线式作战那样,从前沿向后

逐次实施火力突击,要求在攻防战斗中,力争把作战行动引向敌人纵深,在对方战役纵深内瓦解敌军。“空地一体作战”的各项基本原则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被认为是正确的。

第三,确立战役理论。1982年版《作战纲要》在美军历史启首次把战争行动区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等级,指出。战争的战役级就是为在一个战争战区内达成战略目的而对现有军事力量的使用。1986年版《作战纲要》还引进了“战役法”的概念,指出,战役法研究如何通过筹划、组织和实施战局和战役,在一个战争战区或作战战区内使用军事力量达成战略目的。

第二节陆军作战思想的基本观点

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首次在较典型的战场环境中大规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付诸实施,理论受到实战检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取得了成功。海湾战争之后,美陆军全面修改了作战理论。这种已被海湾战争证明是有效的理论,为什么还要修改呢?这是因为:第一,作战对象发生了变化。美军从以苏军和华约集团为对手,主要在欧洲打一场高强度大规模的全面战争,转为对付地区性军事强国,应付突发事件引起的局部战争。第二,军事战略发生了变化。根据国际形

势的变化,1992年2月25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在向国会提交的1993财政年度《国防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布什政府制定的新的——“地区防务战略”,其基本构想是:在安全环境确保“冷战”后美国享有的“战略纵深”;在安全手段上;提出全方位的战略核威慑与发展防止有限核打击的全球防御系统;在作战方针上,突出应急反应;在部队结构上,注重增强重组能力;在军队建设上,实行精兵政策;在武器装备发展上,侧重保持技术优势。根据新的军事战略的要求,美军的战略态势从以往的“前沿部署”改为“前沿存在”,美军不得不以快速兵力投送的方式应付各种地区性危机。第三,高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运用,使未来战争从样式、进程到形态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美国政府新的军事战略,并在充分研究海湾战争经验之后,美陆军推出了1993年版《作战纲要》,以一种被美军自己称之为“21世纪的新理论”,取代实行了10年之久的“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与“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相比,新理论有以下主要变化:美陆军的主要任务是对付地区冲突和突发事件;美军军事行动的基本方式是“兵力投送”;联合作战由“空地一体化”扩大到“空地海天一体化”;陆军必须具备多种作战能力;在整个作战地域的全纵深同时采取作战行动;集中战斗力的威力而不是集中部队;非战争行动成为美军的重要使命。美陆军这一新的作战理论又可称为“空地

海天一体作战“理论。

美陆军新的作战理论强调:在作战中要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美军一切作战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在突发事件引起的局部战争中,实施一切作战行动的根本指导思想。围绕这个指导思想,从六个方面介绍美陆军新的作战理论。

一、更加强调联合作战

联合作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的统一军事活动。美军认为,现代条件下,联合作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任何单一军种都不具备在所有空间打击敌人的手段和能力,无法单独实施战役级作战。陆军不会单独作战,而是作为联合部队的成员,参加联合作战。这种取代“空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已超出空军和陆军的协同,扩大为,“空地海天一体化”的作战,海军的参与和空间作战支援对地面作战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各军种都必须依赖空间系统提供重大技术保障,通过它及时获得情报,不间断地监视对方,保证先敌采取行动。离开空间作战的支持,各军种特难以作战,空间行动在联合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美军强调,在整个战区统一实施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种作战行动,这一切都会得到空间作战的支援。它要求在作战行动的每个阶段充分发挥空中、地面、海上和空间部队各自

具有的长处和能力,从不同层次和方向震撼、打乱和击败对手。使敌久在企图避开一个军种的打击时,便会受到另一个军种的打进。军种之间相互支援,相互弥补,各为其它军种作战创造条件,形成联合作战的整体威力。

海湾战争不仅检验了美陆军“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而且实现了“空地海天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建立了统一的指挥体制,中央总部司令负责指挥战区内所有军事行动,制定了统一的战役计划,各军种按照统一的战役计划行动,相互支援,相互利用作战成果,以微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博胜利;

二、以应急作战对付可能的地区冲突

由于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全球性高强度冲突的威胁大大减轻。美军认为,未来可能的战争形式是不同类型的地区冲突,这些冲突非常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主要战场和作战对象都不明确,美军可能随时要在世界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作战。今后在地区性非预设战场上的应急作战,成为美军作战的常规形式和主要任务。对美军来说,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兵力部署是应急作战的首要问题

随着军事战略的调整,美军全球的战略态势已由以往的“前沿部署”变为“前沿存在”。“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依赖“前沿部署”,而新理论则适应“前沿存在”的需要。美军通

常希望运用前沿存在的兵力解决危机,防止危机升级。如果行不通,就只能从美国本土或其它战区向出事地点投送兵力,所以陆军随时会在快速兵力投送的条件下作战。新理论甚至把陆军称为“兵力投送部队”,将战场环境、攻防作战等都置于兵力投送的背景下进行分析,把兵力投送作为建立陆军作战理论的基础。

所谓兵力投送,是指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迅速地作好战斗准备、动员、部署和作战的能力。它是美国军事战略中“力量投送”的一个关键要素。力量投送除包括兵力投送外,还包括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多种实力的显示和运用。

为适应应急作战对兵力部署的需要,美军指定陆军第18空降军、海军3个航母编队、空军10个联队、海军陆战队1个陆战远征部队,组成应急作战部队,总兵力约30万人。对应急作战部队从人员编制和训练上确保它们可以通过空中、海上和陆地运输手段,迅速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立即投入战斗。作战力量迅速到位,才能够及时解决突发危机。战前,美军可能在海上或陆上预先部署一些作战物资,而部署应急作战部队需要进行三种重要的战略机动:第一种,为初期作战输送高度合成的应急作战部队而进行的战区间空运;第二种,为部署重要的战斗、战斗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部队及补给物资而进行的海运;第三种,为加快部队向决战区域运动而进行的战区内空运。

(二)应急作战的计划与实施

应急作战一般分五个阶段进行计划与实旗

第一阶段制定行动计划

在紧急情况下,要迅速编组应急作战部队,制定行动计划,准备对部队进行部署。应急作战的制定计划阶段可能十分短暂。战略、战役和战术的每一级指挥官,往往都需要在情况不太肯定的背景下很早地定下重大的决心,指挥官和部队必须迅速地计划和实施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以便为顺利完成应急作战任务创造条件。在海湾危机之初,总统布什在5天之内作出了投入美军部队的决定。在入侵巴拿马的行动中,这个决策周期更短,从总统作出决定,到美国士兵在巴拿马打响第一枪,还不到48小时。

第二阶段部队强行进入

部队强行进入的目的是在作战地区夺取最初的立足点。应急作战部队的先头部队在空军支援下,通过伞降突击、机降突击夺取机场或建立空降场;海军航母战斗群及搭载陆战队的两栖舰艇战斗群向作战地区集结,以舰载航空兵的空中打击,海军与陆战队两栖登陆作战,夺取港口或建立登陆场。强行进入作战地区,保障后续梯队进入,制止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这一阶段作战力量以轻型和特种作战部队为主。

第三阶段巩固扩张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遂行作战行动的同时,尽快

集结作战力量。要求建立前方作战基地,集结优势兵力,扩大立足点,进行纵深作战,保障部队安全,为决战创造条件。这一阶段作战力量以轻型和重型作战部队为主。

第四阶段决定性作战

通过决战实现作战目标,达成战略目的。主要作战行动是在海空军远距离饱和火力突击和近距离空中支援下,以压倒优势的兵力,高速度快节奏地行动,广泛实施进攻性机动作战,迫敌在不利条件下决战,夺取最后胜利。这一阶段作战力量以重型和轻型作战部队为主。

第五阶段重新部署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尽快将应急作战部队重新部署回本土,中间基地或其它地区。作战部队为再次执行应急作战做好准备。

应急作战的规模,要根据突发事件本身的情况和关系美国利益大小而定。一但使用应急作战部队还未制止事态的发展,就须迅速增强作战力量。美军认为,应急作战的规模应控制在类似海湾战争的范围内。

三、对敌形成“决定性优势“

美军强调,在未来战争中,要运用决定性优势的力量作故;速战速决,以小的代价赢得战争胜利。所谓“决定性优势“,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质量优势表现在拥有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合理编组、掌握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部队;

有先进的作战理论、正确的指挥。数量优势,是在决定性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兵力,达成决定性的数量优势。

(一)美军提出“决定性优势”的原因

一是作战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美军的作战对象通常是第三世界中小国家,包括“地区性军事强国”,它们与美国相比,实力相差悬殊,美军有把握形成“决定性优势”。

二是吸取了越南和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越南战争中,美军采取逐步升级逐次增兵的办法,没有形成“决定性优势”,久拖不决是它失败的原因之一。海湾战争从空袭开始就便用压倒优势的力量,这是美军获胜的重要原因;

三是争取美国公众的支持。今后美军在全球各地区遂行作战任务,取得国内公众的支持比以往更加重要。战争旷日持久,伤亡过大,消耗增多,就会招致公众的反对,导致政治危机,政府失去信任,战争必然失败。美军在越南的失败和在海湾的胜利是两个相反的例子。

二,形成“决定性优势”。的主要方法

一是通过战前的力量投送。以战略空运、海运和陆运力量,在极短时间内将精锐部队投送到世界任何出事地点。二是通过空中作战改变兵力对比。以空军为主体,在空间部队、海军、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配合下。对敌实施大规模的空中作战,大大削弱对方的战斗力,使美军的总体力量在发起地面进攻时已经构成了"决定性优势"。美军认为,在这种条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资料

“OODA环”理论在美军决策中的应用 20世经70年代由美国空军上校博伊德提出了“OODA 环”理论,OODA是四个英文单词 Obseration,Orientation,Decision ,Action首写字母的缩写,其含义是为观察、判断、决策和行动。“OODA环”理论的提出,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一、“OODA环”基本概念 “OODA环”理论认为,所有有机体和人类社会、周围环境之间都按照这个循环进行运动,像国家和军队这样复杂的组织内部肯定存在着很多同时运行的决策环,同时只要己方的决策环比对方运转得快,就能把对方的努力化为泡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OODA环”的循环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是观察。在实施指挥行动前,就需要有明确的观察计划。双方开始,需要通过观察来自于交战双方开始的新情况以及对方的反应。 其次是判断。观察的情况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当前制定出的合理决策很快会因为情况的改变而失去最初的决策意义。为更好地理解判断,可以把它想成是先前观察到内容的大纲或指导原则。 再次是决策。决策是为了明确表达行动过程并在行动过

程中选择简捷快速的行动路线。决策方案确定下来,决策者还应定下是否给下属人员施以足够行动特权以确保下属能够定下决心并执行决策的决心。 最后是行动。行动过程中决策者要适时对行动结果进行观察、判断,并对观察、判断的结果在效率、适时上区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低作出新的决策直至实施新的行动。 二、“OODA环”在军事决策中应用 决策过程中,如何把握关键理清决策思路,并着眼于决策自动化的要求,构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决策模型。通过构建指挥决策的“OODA环”以及对“OODA环”的核心、环节的分析,结合军事决策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通过观察,拟定合理计划 对于指挥员而言,掌握丰富的战场作战经验十分重要,首先,决策者应了解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敌方在战场中的可能位置;有可能展开的战场空间;气象条件和战场环境对作战有何影响。评价己方实习,主要包括我方部队的参战人员的素质;战前训练水平;我方部队的强弱点;有针对性的战前演习中各级部队对各时节的任务是否清楚,执行是否坚决;是否符合作战意图等。拟定合理计划,主要从敌我双方的可能作战计划;作战行动成功或失利时将如何调整作战计划;如何就我方观察所获取的情报与友邻沟通;作战过程中就对手可能的作战企图如何调整我方的作战计划。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要点

从海上基地向联合部队提供作战和后勤支援 ——美军海基能力作战概念和方案想定 译自:兰德公司报告RAND_MG649号 作者:Robert W. Button等 编译:知远/子曰 [知远导读] 本文是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本报告从海上基地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出发,并提出了三种想定情况,以此来研究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对海上基地使用的不同需求和可能方式。文章翻译如下: 背景 海基能力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航母打击大队(CSGs)和远征打击大队(ESGs)都是海上基地。实际上,在二战期间,美军实施的几次大规模作战,其火力和后勤支援都是由停泊在海上的海军舰船提供的。可扩展性是海基能力的关键组成要素:尽管一个远征打击大队可以支持一支陆战队远征部队,那么,未来的海上基地要支持一到两支陆战队或者陆军旅。因此,后勤支援概念和它的实施是海基能力的关键。对旅级规模部队的海上后勤支援的基础是海上预置部队(MPF)以及其未来的构想——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F))。 海上预置部队(MPF) 目前,海上预置部队由16艘各类舰船组成,分别隶属于3个前沿部署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s)。每个海上预置船中队由5到6艘舰船组成,装满了提前预置的武器、补给品和装备,足以支援一支陆战远征旅规模的陆战队空地任务部队(MAGTF,大约由17,000名陆战队员组成)30天内的行动。 目前,对海上预置部队的基本要求是把补给物资和大型装备预置在战略位置

上。部队的行动要经过接收、分段运输、前运和整合(RSO&I)四个阶段。在接收阶段,即将部署的联合部队被运抵战场,在一个负责卸运的航空港(APOD)着陆。同时,满载部队需要的装备的海上预置部队的船只抵达卸运港口(SPOD)。在分段运输阶段,部队在距离港口不远的集结地域接收装备。当部队离开集结地域,向指定的作战地域机动时,前运阶段宣告结束。最后,当作战指挥官对这些部队发号施令,实施指挥控制后,整合阶段结束。一旦展开部署的部队被接收和运往集结地域的行动开始,对其支援的行动即已展开,直至战役结束。 “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充分说明了海上预置部队这个概念;海上预置部队在沙特阿拉伯北部投送了第一支自我维持的作战部队。在10天之内,把装备和物资从运输船上卸下,并且与后续到达的部队结合。第7陆战远征旅在其抵达后的4天内进入其防御阵地1。 在缺乏固定港口的情况下,现有的海上预置部队提供了战略和战术机动性和有限的浮动卸载能力。海上预置部队的行动需要港口和机场来装卸货物,这时部队有可能遭受敌方的打击。海上预置部队的概念在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中得以验证,这次行动使用了一个固定港口系统。海上预置部队运输船上装载的海军陆战队的装甲车辆是这次行动中第一批装甲车辆。 未来海上预置部队(MPF (Future) ) 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将是一个单一的船队,替代现有的海上预置船中队(MPSRON)2。未来的海上预置中队将由5艘船只组成,通常装载有支援海上远征旅作战行动需要的装备。计划中的未来海上预置中队可以支援未来海上预置部队海上远征旅,该旅大约由14500名陆战队队员组成。这些船只将提供海上预置部队不具备的功能: ·从海上接收和集结远征部; ·可以同航母打击大队和远征大队协同工作; 1Headquarters,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Prepositioning Programs Handbook, Washing-ton, D.C., March 2005, p. 7. 2The Marine Corps has stated a need for two MPF(F) MEB squadrons or one MPF(F) squadron plus two legacy MPSRONs. Ronald O’Rourke, Navy–Marine Corps Amphibious and Maritime Prepositioning Ship Programs:Background and Oversight Issues for Congress, Washington, D.C: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L32513, updated July 26, 2006, p. 18.

美军单兵通信装备

美军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采购与使用 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主要是指单兵之间使用的或用于指挥小分队的便携式 无线电台。 近年来,美军的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不仅象以前一样主要是特种分队单兵装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是所有军兵种单兵装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军事冲突中尤其如此。 单个军人和班-排级分队的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在现代作战条件下的作用不 断增大。目前的中低强度局部军事冲突需要在复杂条件下执行任务,包括在山区和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士兵之间往往不能建立目视和声音接触。如果说以前曾认为在班-排层次上拥有便携式无线电台就足够了(特种分队除外),那么目前在中低强度局部军事冲突条件下,美军所面临的为单兵装备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备的问题尤其突出。 军事冲突的经验表明,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备能更有效地对单兵和小分队的行动进行指挥,从而即使在最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也能以最少的力量和最少的损失更好地协调行动,完成作战任务,并能在执行其他类似任务过程中更好地协同。无线电电子工业领域的成果有助于美军为在分队中更广泛地装备此类设备,在主要技术指标得到提高的同时,现代化便携式无线电台变得比以前的型号更小,更轻,更便宜。 目前,美军首先通过购买民用型号满足部队对便携无线电台的需求,许多民用无线电台符合MIL-STD 810国际军用标准。它要求在不利条件下能够稳定工 作(低温、高温、降水、沙尘、撞击、振动)。主要工业国家首先是美国高水平的无线电电子工业使这成为可能。这些国家能生产多种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及其配件。 目前,美军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为士兵装备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 ?利用预算拨款为各军种集中采购符合各军兵种军用标准的民用便携式无线电台,或根据军方的要求进行改进。 ?由军人单独购买民用便携式无线电台,以及向生产公司一次性购买一批便 携式无线电台,用于装备在军事冲突地区行动的军人。 同时,各军种从自身要求和需求出发,需要不同型号的便携式无线电台。结果美军同时在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便携式无线电台。但这一情况未必会导致无线电通信设备供应危机,因为购买必要数量的新电台、更新或修复失效的无线电台对于美国这样的拥有发达的无线电电子工业和生产厂商服务网络的国家来说不是特别的问题。 美军现有现代化单兵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一个较大缺陷是,各军种使用的便携式无线电台之间、官方购买的型号与军人单独购买的便携式无线电台之间频段不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对美军联合作战的认识 摘要:自美建军以来,其联合作战理论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有过大的曲折和反复。但随着对联合作战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战斗经验的不断总结,美军是越来越重视联合作战了,已把联合作战作为当前和未来的主要作战样式,强调不管在何处、在何种条件下作战,都要适当地运用陆军、空军、海军、特种部队和航天部队,实施联合作战,以收速战速决之效。 关键词:美军联合作战战争理论 正文:所谓联合作战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军种的统一军事活动,联合作战是最有效地使用国家军事力量,发挥其整体作用,来达到战争目的的。美军认为现代战争的性质要求实施联合作战。在联合作战中,联合部队所属的各军种部队能提供一系列作战能力,可供联合部队指挥军官进行选择,将各军种部队的作战能力变成联合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联合部队的指挥军官可根据需要挑选空中、地面、海上和特种作战力量构成优化组合,去完成指定任务,这样组成的联合部队可使指挥军官从各维空间及各个方向投入压倒性的优势力量,以震撼、瓦解和击败敌人。联合作战可以说是“地天海空一体战”,既有助于己方以强击弱,又能避免暴露己方弱点,还能以多种手段灵活打击敌人。所以说,联合作战是美军进行战争的最好的方式,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美军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过程。1779年美军对缅甸地区英军的进攻,1780年的查尔斯顿保卫战,都因海陆协同不好而失败;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美军没有建立相应的跨军种协调机构,常常各自为战,结果延长了战争进程,而且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加利波利战役,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及陆海军互不协调等原因遭到了惨败。从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战斗中我们会发现,美军对联合作战的认识并不深刻,很少运用于作战,这与美军历来三军分立,相互之间矛盾较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分析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美军从建军初期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始终强调各军种独立作战,其作战思想、作战理论与联合作战背道而驰。 而美军是善于总结教训的,多次的战斗经历给了他们很好的启发。随着他们对军事理论的研究及经验教训的总结,美军内部已经有了萌芽状态的联合作战思想,特别是美军高级军官如20世纪初航空兵元老米切尔将军、1919年的海军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及启示思考 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以满足新的军事需求、发展新的军事能力为目标,以新技术、新装备为重要支撑的新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提升军队整体作战能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军事竞争和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不断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的国防预算,积极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力图通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来争取战略主动。 一、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发展动向近年来,美国秉承其一贯“数步领先于对手”的做法,在空间对抗、网电空间、无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军事和科技的前沿领域,集中资源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美国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建设,将使其作战力量构成发生重大改变,整体作战能力得到新的补充和提高。1. 空间对抗能力逐渐发展成熟美国将空间视为国家的“高边疆”,围绕“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的能力要求,大力发展空间对抗作战力量。美国已基本具备自由进出空间、利用空间、夺取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的能力。空间对抗平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和2011年3月,X-37B成功进行飞行演示验证试验。面向空天防御的反导反卫能力向光电手段发展。地面激光反卫能力已开展了射击实验。固体激光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日趋成熟,输出功率突破武器级激光器功率阈值。空间电子战技术已具备实战能力,美已公开部署用于干扰卫星通信链路的“反卫星通信系统”。2. 无人作战力量发展领先全球美国在初步尝到无人作战力量在减低人员伤亡、降低战争成本的“甜头”后,继续通过加强建设扩大无人作战力量建设规模。目前,美国已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无人机谱系,“全球鹰”等无人机已在战场上广泛应用。2011年2月,美可搭载于航母的X-47B 无人作战飞机成功进行首飞。地面无人系统技术、无人潜航器和无人艇成为当前无人系统的发展重点。例如,美Demo-III全自主无人车已具备越野自主驾驶和多车协调控制能力,“瑞慕斯”(REMUS)600型大型反水雷无人潜航器已成功进行了测试。3. 网络电磁空间优势正在形成美国将网络电磁空间视为新型战略空间,相继组建网络电磁空间作战部队,网电装备成为威慑和实战兼备的新的“杀手锏”。网络电磁空间攻击技术发展迅速,已成功应用于实战。例如,美“舒特”网络攻击系统、“震网”超级病毒在叙利亚、伊朗等的应用引起巨大影响。目前,正在发展“网络电磁飞行器”技术。网络电磁空间防御技术快速发展,美已实施“爱因斯坦-3”网络感知系统、“网络电磁防护盾”等网络电磁防御能力建设。2010年美国DARPA又启动“网络基因”计划,开发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特性分析的网络攻击检测技术。4. 全球快速精确打击加速发展美国为进一步扩大战略威慑和战略打击优势,加速发展可实现一小时全球到达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尽管HTV-2A和HTV-2B连续失败,美国仍在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方面狠下赌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完成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和10马赫自由飞行试验,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5马赫自由飞行试验。高超声速巡航技术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5月,美国X-51A成功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创造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间143秒,飞行速度5马赫的新纪录。二、美国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主要特点美国在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上体现了世界军事和科技发展的前沿,在进度上也取得较快的进展。美国在研发新型装备、组建新型部队和研究作战理论等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上,形成了一些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1. 重视新型作战力量的概念创新美军认为当前作战力量正面临着战争形态渐变、作战样式变革、安全威胁多样等一系列挑战,更加需要概念的创新,促进新型作战力量发展。从军事力量建设层面的“隐形部队”、“导弹防御部队”、“网军”和“无人部队”,到作战和装备能力层面的“空海一体战”、“全球快速打击”等,充分体现了美军善于通过军事理论和技术的概念创新,引领新型作战力量的发展。美军通过概念创新牵引军事思想、军事体制、武器装备、战略战术等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成为当前美军引领军事发展的重要特色。2. 善于通过战略设计推动发展美军认为新型作战力量是最新科学技术的军事运用,其能力的发挥受武器装备、

美国基础设施现状|大坝

美国基础设施现状|大坝 综述 大坝为社区和经济活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服务和保护。全国90580座水坝的平均坝龄为56年。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潜在高危害性(high-hazard)的大坝总数增加,2016年数量攀升至近15500。由于投资不足,有缺陷的潜在高危害性大坝的数量也上升到约2170或更多。据估计将需要投资近450亿美元来修复老化,然而更为关键的是那些潜在高危害性的大坝。 条件和能力 大坝有各种规格也用于多重目的。我们国家的大坝提供了必要的效益,如饮用水、灌溉、水力发电、防洪和休闲娱乐。公众通常认为的工程奇迹像内华达州的胡佛大坝不过是一个小小构筑物,其实它创建了一个以湖中心的计划性社区。无论构筑物或大或小,大坝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但常常被忽视直到发生故障。 大坝的安全运行和适当的维护对维持收益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减轻大坝溃坝的风险。尽管其重要性,成千上万的大坝仍然需要重建来满足当前的设计和安全标准。这些结构不仅是老化问题,而是接受更严格的标准的问题。下游开发力度加大需要推进以科学的知识预测洪水、地震和溃坝。 大坝基于它们的潜在危害性或者预期的溃坝案例带来的后果进行分类。大坝的溃坝由于讲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而被列为高潜在危害性。潜在高危害性的大坝数字正在快速增长,2015年,在美国大约有15500座水坝被列为潜在高危害性构筑物。这个数字在2005年还只有10213。2005年预计如大坝下游地区继续发展该数字将继续攀升。随着人口增长的放缓,美国有机会有条不紊地发展无人居住的地区,以避免把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置于水坝下游,从数量结构上减少被划分为“高潜在危害性”。“另一有11882座水坝正在标记为“显著潜在危害性”,意味着这些大坝一旦溃吧不一定会导致生命损失,但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虽然这些数字在攀升,但增长率已经放缓。这是因为更多的大坝正在定期检查,允许导致溃坝的缺陷被识别出来。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美国陆军作战理论的演进 俞存华杨歆 2012-7-18 9:05:00 来源:《解放军报》2012年07月06日作战概念和理论更新的程度,决定着作战能力提升的速度。追溯近几十年来的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一次新概念的提出和新作战理论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美国陆军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引发军事训练和体制编制的革命性变革。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形成,促使美国陆军由传统作战能力向立体作战能力跨越。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一直是传承已有的战争经验。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促使美军学术界由总结战争经验转向主动设计战场,先后提出了“中心战斗”“扩大的战争”和“一体化战场”等思想,提出要用“机动战”思想来指导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实施非线式作战。1981年,美军正式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并融入到1982年版的《作战纲要》之中。这一理论强调利用空间和地面部队的各种手段,结合运用各种作战方法,以整体作战力量在战术地幅内快速地、全纵深地打击敌人。这一作战理论的提出,把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建设由传统的平面作战引向立体作战,在很大程度上不仅解决了以往陆军和空军在作战协同上的矛盾,提出陆军和空军是伙伴关系,共同遂行作战任务,而且在陆军内部加快了陆军航空兵的建设。 “全谱作战”理论的形成,标志着美国陆军由立体作战能力向多维作战能力跨越。“空地一体作战”理论虽然使海湾战争取得奇效,但美军战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总结对这一理论的评估和不足上,认为“空地一体战”主要适用于中强度至高强度的作战行动。而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美国陆军还需要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还需要拥有空、地、海、天多维能力优势。“全谱作战”理论就是

HEC-RAS操作程序

有两点要说明,由于我本人英文不是很好,很多单词需要查字典,或者是凭着自己的理解来翻译的,比如“REACH”我翻译成“水力计算段”,“PROJECT”翻译成“项目”或者“工程”,都是同一个意思,看的时候明白就好,软件的翻译主要是结合软件的使用和我们一般在设计中的理解。大家不要介意,如果有好的翻译,希望和我一起讨论。 第二点是,我翻译时使用的版本是3.0.1,见下图,以前有个台湾的兄弟也写了一个HEC-RAS的简单使用说明,他用的版本是2.0的,所以他的内容图片和我这个是不同的,大家注意区别。HEC-RAS不同版本的功能相差很大。 我的QQ是12400654,EMAIL:CAD_SW@https://www.doczj.com/doc/7915555133.html,

第一章 介绍 略。 就是欢迎大家使用,Welcome~~~~呵呵。 介绍了一下功能,主要是稳定流和不稳定流的水力分析,并且还有泥沙运动分析、水力设计功能。 第二章 软件安装 略。 对我们大家经常使用D版软件的兄弟来说,安装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况且 这个HEC-RAS还是正版的,呵呵。 第三章 使用HEC-RAS概述 HEC-RAS是一个综合性的水力分析软件包,软件使用的是图形界面(GUI)。能够计算稳定流、不稳定流的水面线,在将来的版本中,将包括泥沙运动和水力设计功能。 HEC-RAS的结构中,“项目”(Project)是河流系统所有计算文件和数据的集合。建模者可以利用HEC-RAS进行各种形式的分析,分析成果作为项目的一部分。 一个“项目”的数据文件由下列数据组成:计划文件、几何数据、稳定流数据、不稳定流数据、泥沙数据和水力设计数据。 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建模者需要比较几个相似的“计划”。每一个计划需要一套相应的几何数据和水流数据。当基础数据输入到HEC-RAS中后,建模者可以根据这些基础数据,很容易的进行一个新的计划(而不是又重新开始一个新的模型,并且这些“计划”都在这一个“项目”中)。这些不同的计划的结果,可以通过图或者表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进行比较。

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

在近20年,美陆军已是第5次修改野战条令刚100?5。目前,陆军的特点是数量少、技术水平高、依赖性强、脆弱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才能在不动用绝对优势的部队和火力的情况下,去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陆军必须针对复杂而充满危险的未来世界制定一部正确的适合联合作战并符合21世纪作战需要的新作战条令。 1 陆军在21世纪面临的战略挑战 陆军的战略形势已演变到了冷战后的时期,当前的陆军是数量少、技术高,投送兵力有限,其面临的战略挑战主要有: (1)为了击败潜在对手,陆军必须具备能够快速到达作战地区与其它军种和盟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2)为了实现战争的有效威慑、决定性的胜利以及除战争外的战役上的成功,国家战略需要适合各军种的、能保持高度战备水平的联合作战条令和联合作战训练。 (3)美国在战略上宣称要同时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而每场战争所需的兵力与海湾战争差不多。 (4)虽然,美国已不再面临超级大国的威胁,但在前苏联、巴尔干半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中东和西南亚都存在国家间及其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见,现在陆军的任务更加艰巨了。因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所有的军种数量都在减少时,陆军所担负的任务与其所减少的人数是不对称的。现役陆军减少了40%,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部队及其支援机构的减少,又使陆军的财政预算减少了。显然,若陆军采用传统的方法已无力对付地区性对手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陆军作战都是依靠强大的火力、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占绝对优势的空海军支援而行动的。陆军过去的作战条令强调阵地战、线式战,在战场上,陆军为了集中火力消灭敌人而机动到某地,这种摧毁敌人的作战方法,在过去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然而在今天,陆军的数量减少了,集结和所需的大量后勤资源又使战线拉长,因而,需要对作战理论和作战条令进行改革。 2 陆军在21世纪必须充分认识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什么是条令?通俗而简单的定义就是“怎样作战”,也就是有关战争、战役和战斗的重要观点,而且每个观点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适用环境,不能呆板地运用其原则和规律。战术、技能和手段用于指导我们如何作战,而条令则指导我们“如何考虑”作战,因此,要充分认识条令的内涵及其指导作战的重要性,掌握其提供的用于作战期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战场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表面上看来是杂乱的、随机的,而实际上,战场也有其自身的逻辑性,事情的发生也总是有原因的,落脚点就看作战理论是什么,其如何对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作出解释。更进一步地说,作战理论就是解释武装冲突动态、指导决策者在作战中取胜的一系列理论,它提供了认识战场和解决战场问题的基本框架。因此,作战理论对于如何认识战争非常重要。 作战理论可对战争中明显的复杂情况作出判断,没有作战理论和条令,就成了对原则和基本方法的随意收集。我们用作战理论来认识人类冲突的性质,指导我们建设军队、规范行动以及指导作战,而作战条令则是作战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当然,没有那个作战理论是绝对的,能够对战争中的各种情况都作出清晰的判断并预测出合理的结果,但它可给决策者严谨地解释正在发生什么事,以及需要怎么办。据不确切估计,有80%的问题都是通过运用完善的作战理论来认识战场并通过灵活运用而解决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丰富的作战条令遗产是我们取胜的主要源泉。然而,我们在制定、出版和运用作战条令时,却总是避开了作战理论的作用。虽然,陆军也有作战理论,但由于众多原因,陆军却避开在作战中所遇到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类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因此,在21世纪,陆军必须充分认识到作战条令和作战理论的重要性。 3 陆军21世纪的作战理论及其对作战条令的要求

美军陆航部队

美国陆军陆航部队战力全解析(组图) https://www.doczj.com/doc/7915555133.html, 2007年01月24日 09:25 航空知识 美军陆航部队AH-64D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超低空飞行 声明:本文为《航空知识》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任战鹏赵伟 美国陆军航空兵在美国陆军部队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为了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需要,美国陆航正在加强现代化建设,以为陆军部队提供在任何战场都能够打得赢的空运和机能能力、态势感知能力以及所需火力。 齐全的机型种类 美陆军航空兵共有直升机5300多架。其中集团军属航空旅编有各型直升机170架,航空团编有114架;军属航空旅编有409架;空中突击师属航空团编有360架;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属航空旅

编有119架;空降师属航空旅编有117架;轻步兵师属航空旅编有97架。美国陆军航空兵直升机部队按功能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侦察直升机部队 目前,美陆航的侦察直升机部队主要装备OH-58D“基奥瓦勇士”。该机由OH-58C直升机改装而成,配有更先进的目标搜索、电子及武器系统。到今年,最先装备的387架OH-58D的服役期超过20年。预计2006~2013年,贝尔公司将向陆军提供368架武装侦察直升机(ARH),以替代其老龄的OH-58D。这种新机装备后,将满足美陆军日益增长的侦察攻击任务的需要。 2.攻击直升机部队 美陆航攻击直升机部队由AH-64A和AH-64D组成,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火力,能在天气恶劣的战场条件下昼夜作战。AH-64D“长弓阿帕奇”直升机的毫米波火控雷达、雷达频率干扰仪、自动雷达制导“地狱火”导弹及座舱管理与数字化系统,在与敌方的对抗中具有战术优势。在保留200架AH-64A 直升机的同时,AH-64D改进的评估正在进行中,包括第2代前视红外雷达、先进的旋翼与传动设备、现代化的飞机生存设备及数字化等。到2020年,600架AH-64将完成更新换代。 3.通用直升机部队 美现有的通用与医疗后送直升机部队由各种型别的UH-60组成。UH-60L、UH-60M都是UH-60A的改进型,装备了现代化的电子和医疗设备。UH-60M将投人生产;改进的UH-60A和UH-60L的使用寿命将延长至2025年;而UH-60X型将以新的推进和传动系统满足部队的飞行距离以及3730千克空运能力的需求。UH-60X的改进还包括各种任务设备,现代化的生存设备和防撞副油箱。 4.货运直升机部队 货运直升机部队主要由CH-47系列货运直升机构成。该型机当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改进型 CH-47F货运直升机将提高空运能力,引入数字化设备,装备现代化生存设备,并将使用寿命延长约24年 多变的作战运用样式 根据不同的作战行动,美军直升机部队采用不同的作战样式。 1.空中突击 美军认为,陆军航空兵是一支重要的火力突击力量,它行动迅速、突然、隐蔽、灵活,其威力大大超过地面炮兵和任何反坦克兵器,不仅可参加空袭作战,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还可用于反坦克作战。陆军航空兵参加空袭作战时,主要突击对方的重要目标。海湾战争中,美陆军航空兵作为一支主要力量打响了战争的“第一枪”。 美军十分强调在攻防作战中使用攻击直升机实施全程火力支援;使用陆军航空兵力量进行反坦克作战。直升机在与坦克对抗时,占有可视性强、攻击距离远、机动速度快、居高临下之利。美军主张运用攻击直升机深人敌人的纵深地域,突击敌第二梯队,特别是第二梯队中的坦克装甲部(分)队。如海湾战争地面战斗开始后,美陆军航空兵使用强大的近距离反坦克火力,粉碎了对方以坦克为骨干的多次反冲击、反突击和反合围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地面突击兵团的行动。在巴士拉以西的一场战斗中,美陆军第24机步师的一个AH-64攻击直升机营同伊军“共和国卫队”一个师交火,共击毁伊军84辆坦克和装甲车、38辆轮式车辆、4座防空系统和8门火炮。

2020美国陆军兵力结构的设计与规划

2020美国陆军兵力结构的设计与规划 2014-09-05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李健访问次数:51 摘要:为适应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应对财政紧缩的事实,同时又要确保美国陆军在国家军事力量中的地位与角色,2011年美国陆军提出了建设“2020美国陆军”的长远规划,并就具体转型目标与改革方案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规划设计。本文从2020美国陆军总体目标与设计原则入手,收集整理了最新信息资料,对美国陆军未来目标员额裁减方案以及兵力结构裁减与重组方案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就2020美国陆军的未来还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美国陆军兵力结构规划设计 作者:李健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前言 美国政府在2012年1月3日发布的《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确定了反恐和非常规战争等11项具体任务。该战略要求美国陆军在未来要规模更小、更精干,并要对全球部署做出调整。在新战略指导下,陆军计划裁撤多个旅战斗队,并调整旅战斗队的编制结构,积极应对并适应包括混合威胁、全球趋势以及未来不确定因素等在内的未来作战环境,同时要确保有能力应对各种安全挑战。过去的十多年来,美国陆军一直忙于反恐战争,随着这种战争进入尾声,以及受国防预算大幅消减的影响,美国陆军也承认裁减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美国陆军也认为,裁减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总兵力削减,还涉及到对战略转型的支撑,以及对构建精干型职业化军队的规划与设计。 一、2020美国陆军兵力结构调整的背景 美国陆军认为,未来的陆军将会继续在更加复杂的和更加不确定的环境中作战。在竞争越发激烈但又相互联系的未来世界里,对财富、资源、政治权力、主权和合法性等的竞争中,将会快速产生各种冲突,例如:捉摸不定的恐怖袭击、持久的网络冲突、地区稳定与反暴乱、民族冲突、地区冲突、人道主义危机、灾难援助、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亚洲的崛起、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增强、阿拉伯世界的快速成长、经济不景气、变化的联盟、资源的竞争、主权之争等,这使美国陆军在未来面临混合威胁的挑战。为此美国陆军认为,在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进行区域部署调整的同时,还要在未来复杂的作战环境中应对各种界线越来越模糊的威胁,还要扶与盟友一起实施塑造行动,在早期阻止战争,建立稳定的地区秩序。 在联合作战层面,在快速融合全球部署态势下,作为《联合作战拱顶石构想》提出的全球集成作战中的联合部队组成要素,美国陆军也需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构架未来作战途径与概念空间(如图1所示),在全球集成作战中提供各种能力。

曼哈顿计划

曼哈顿计划简介 曼哈顿计划是1942年到1946年之间,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所做的一项研究,其目的是制造原子弹,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服务的一项军事工程。这项工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Leslie Groves将军领导,负责人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曼哈顿计划是经美国总统批准的。 曼哈顿计划早在1939年就秘密地开始了,雇佣了超过13万人员,花费了将近二十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58亿美元)。超过九成的花销用于建造工厂和制造核裂变的原材料,剩余部分用于制造和发展武器。曼哈顿计划开展于超过30个城市,其中一些地点被设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秘密地点。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自此开始,美国正式卷入二战。此时,纳粹德国已经开始了德国核武器开发计划“铀计划”(德语:Uranprojekt),目的是制造出核武器,运用在二战之中。一些美国科学家提出,要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发出原子弹。 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的指导下,世界上一个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在芝加哥建成,成功实现了可控的链式反应。1943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科研人员开始了制造原子弹的工作;翌年,美国橡树岭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浓缩铀原材料;45年7月12日,第一颗实验性原子弹开始最后的装配。 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爆成功,爆炸当量大约21000吨TNT炸弹。1945年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放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3日后(8月9日),向长崎投放名为胖子的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顺利结束。

曼哈顿计划 1932年,著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纳粹迫害,被迫离开德国到美国定居,很多在欧洲工作的犹太裔科学家也陆续逃往美国,美国被告知:德国正在制造原子弹! 德国原子弹研制计划使反法西斯国家的许多科学家寝食难安,他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人类的明天将不堪设想,这些科学家们意识到,遏制像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狂人的唯一办法就是反法西斯国家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彭训厚介绍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吉拉德等科学家担心德国法西斯可能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弹,出于热爱世界和平、维护正义的一种历史责任感,从1939年3月27日开始,就在美国到处奔走,呼吁美国抓紧研制原子弹的工作,当时军界的一些领导人对这个新生事物不太理解,把他们看作怪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著名的核动力公式,为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国防大学军事科技部教研室副主任葛立德介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原子弹发生核裂变产生巨大的能量来用作武器,仅仅是从理论上提出来了,原子弹爆炸的原理解决了,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这种毁灭性的武器的杀伤作用。 科学家们心急如焚,他们认为只有直接将建议交给罗斯福,才有可能尽快开始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一致决定推举爱因斯坦作为代表,爱因斯坦马上在科学家们的建议报告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但这份报告并未引起罗斯福的重视,负责转交信件的罗斯福的科学顾问萨克斯为说服罗斯福,向罗斯福讲述了拿破仑因为没有采纳新发明的蒸汽船,没能建立起先进的海军舰队,最终为英国打败的历史,他说:“英国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如果有点远见的话,那历史必定会改写!”沉默很长时间后罗斯福告诉他:“我不会成为第二个拿破仑!”葛立德介绍说,应该说罗斯福总统也是在半信半疑中接受了他们的劝说,因为他下令研制之后的第一笔拨款只有6000美元,相对于最后的总投入20亿研制3颗原子弹,显然杯水车薪。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受到日本海军偷袭的美国终于对日本宣战,珍珠港事件也成为美国加快研制原子弹的一个转折点。1942年6月,美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正式开始,由于研制计划的总部开始设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因此原子弹研制计划也叫做“曼哈顿计划”。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 作战思想,是指导作战的基本观点。作战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战略,并受军事技术发展变化的影响。美国陆军认为,作战思想是其军事理论的核心,它阐述陆军遂行战斗和战役的方法,包括战术、程序、编制、支援、装备和训练。美国陆军以作战思想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是对美国联合部队编成内的陆军打算如何遂行战争和实施非战争行动的表述。美军要求其军事理论必须非常明确,足以指导具体的作战,但又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足以适应全球范围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况。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陆军作战思想的演变 美国陆军作战思想是依据美国军事战略制定的,直接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军事战略的需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九十年代初,美国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国家经济力量和军事技术等情况的变化,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曾五次调整其军事战略。在此期间,随着军事战略的变化,美国陆军作战思想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第一时期,强调发展常规条件下的地面进攻战术(1945-1952年)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国家受到严重的战争创伤,美国依靠战时膨胀起来的力量,垄断着核武器,爬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而苏

联的影响空前增大,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为称霸世界,杜鲁门政府推出并执行以“冷战”为特点的“遏制战略”。其基本构想是:准备在欧洲打一场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规模常规战争;凭借核垄断地位,进行核讹诈,奉行压缩数量,均衡发展,优先发展空军的建军方针;推行前沿战略;拼凑遍布全球的军事联盟体系;在苏联危害西方利益的地方,坚决与之对抗。 这一时期,美军武器装备主要是坦克、飞机和大炮,虽然核武器已在实战中运用,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财力有困难,没有大量生产核武器。因此,仍奉行大规模常规作战思想,准备打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作战方式是:敌对双方沿绵亘的战线,集结大量步兵、机械化部队和炮兵,在空军支援下进行诸兵种协同的攻防战役。进攻以突破、快速合围、正面推进为主,夺占对方地域,消灭敌重兵集团。防御以纵深多地带的阵地配系,结合坦克兵团的反突击稳定防御。美国陆军认真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经验,认为未来的地面作战仍将是常规性质的,其作战思想仍以常规战场作战为背景。 美国陆军的地面作战强调进攻,认为防御的作用只是为了争取时间、节约兵力或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进攻的机动样式分为包围和突破两种,在这两种样式中,特别强调包围,只有当情况不利于包围时,进攻部队才实施突破,一旦突破

BIM在美国的应用现状

BIM在美国的应用现状 文|贺灵童鲁班咨询咨询顾问 2012年,美国工程建设行业采用BIM的比例从2007年的28%增长至71%,其中74%的承包商已经在实施BIM了,超过了建筑师(70%)及机电工程师(67%)。 自2002年,工程建设行业开始采用BIM这一词汇,目前BIM在全球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美国是较早启动建筑业信息化研究的国家,发展至今,BIM研究与应用都走在世界前列。目前,美国大多建筑项目已经开始应用BIM,BIM的应用点也种类繁多,而且存在各种BIM协会,也出台了各种BIM 标准。根据McGraw Hill的调研,2012年工程建设行业采用BIM的比例从2007年的28%增长至2009年的49%直至2012年的71%。其中74%的承包商已经在实施BIM了,超过了建筑师(70%)及机电工程师(67%)。BIM的价值在不断被认可。 关于美国BIM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几大BIM的相关机构。 ●GSA 美国总务署(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GSA)负责美国所有的联邦设施的建造和运营。早在2003年,为了提高建筑领域的生产效率、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GSA下属的公共建筑服务(Public Building Service)部门的首席设计师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Architect,OCA)推出了全国3D-4D-BIM计划。3D-4D-BIM 计划的目标是为所有对3D-4D-BIM技术感兴趣的项目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虽然每个项目功能、特点各异,OCA将帮助每个项目团队提供独特的战略建议与技术支持,目前OCA已经协助和支持了超过100个项目。 GSA认识到3D的几何表达只是BIM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所有的3D模型都能称之为BIM模型。但3D 模型在设计概念的沟通方面已经比2D绘图要强很多。所以,即使项目中不能实施BIM,至少可以采用3D 建模技术。4D在3D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这对于施工工序与进度十分有用。因此,GSA对于下属的建设项目有着更务实的流程,它承认并不是委托的所有公司都是BIM专家,但至少使用比2D绘图技术更先进的3D、4D技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GSA要求,从2007年起,所有大型项目(招标级别)都需要应用BIM,最低要求是空间规划验证和最终概念展示都需要提交BIM模型。所有GSA的项目都被鼓励采用3D-4D-BIM技术,并且根据采用这些技术的项目承包商的应用程序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目前GSA正在探讨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应用BIM 技术,包括:空间规划验证、4D模拟,激光扫描、能耗和可持续发模拟、安全验证等等,并陆续发布各领域的系列BIM指南,并在官网可供下载,对于规范和BIM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美国,GSA在工程建设行业技术会议如AIA-TAP等都十分活跃,GSA项目也常被提名为年度AIA BIM 大奖。因此,GSA对BIM的强大宣贯直接影响并提升了美国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对BIM的应用。 ●USA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