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全)

治理: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合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规律与过程的科学。

公共管理:公共部门与准公共部门共同满足公共需求、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实现良好治理的管理的活动。

公共政策:公共组织为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经过政治协调和管理过程,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公共目标的过程。

SWOT分析:在全面评估组织内外环境及其对组织影响的基础上,了解组织的优势与弱势,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

非营利组织: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强调个人奉献与成员互益等价价值观念、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或互益活动的各种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社会监督:非国家机关的监督,通常指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公民及公民团体、新闻媒体等社会行为主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监督。

行政监督:指国家设立的专门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及遵纪守法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和惩戒的活动。

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维护国际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国务院各级部门和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财政收入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依法独立进行监督活动。

福利国家:是指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职责的国家。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得人和不特定的事,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行为。

公共服务性政府:满足这回公共需求,提供充足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现在政府。

电子政府:政府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政府内部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后到网络上完成,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神会公众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绩效评估:将实习工作结果与绩效目标比较,评价公共组织与公职人员的实际工作成果,从而对组织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政府间关系: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行政行为: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而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产生法律后果,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指公共部门为实现其组织目标,通过一定的管理机构及相关的法规、制度、方法,对其人员进行规划、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管理活动的总和。

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强调经济价值的优越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外部经济:亦称外部利益。是指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或某一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被与该项目无关的人所享有。

外部不经济:亦称外部损失成本。是指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企业并不承担外部成本的情况。

货币政策:一般来讲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谋求经济稳定,实行的主体是中央银行,而不是政府。

战略: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是一个组织的总目标,它涉及到一个时期内带动全局发展的方针、主要政策与任务。

政策病理:就是政策分析者经常对错误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他原本以为解决了问题,实际上远离了问题的症结,从而导致政策方案的无效果。

绩效预算:是美国胡佛委员会,亦即行政机关组织委员会于1949年对国会的报告时提出,该报告称:绩效预算系基于政府的职能、业务与计划所编制的预算……,绩效预算将门生一般重要工作之执行。

标杆管理:标杆一词,原系地质人员或地政人员在测量时,在地形、地物上作符号,以作为测量的参考点。所谓管理,即追求卓越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管理工具。

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其意涵研究为何,一直没有一个一致的见解。有人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即为广泛的授权及参与方式管理模式;有人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为生产线上的过程质量控制;有人认为全面治疗管理为有计划的组织文化的改变,也有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化的记录质量控制的过程。

政府再造:即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即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企业型政府:系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非营利组织失灵:指非营利组织失败,非营利部门偏离社会公益宗旨,片面的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信念、行为给消费者、社会、生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政策合法化: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得合法地位而依然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市场失灵: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从效益来看,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组织。

公共支出管理: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面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社会政策: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目的,以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干预为手段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措施及制度安排。

韦伯的科层制:不是效率低下与作风不正的官僚主义的同义语,而是指按法理原则建立的一种理想化、正规化的组织形式。具有组织标准化、工作秩序化和广利规范化的特征。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

公共服务: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

公共管理伦理:就是用于规范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共管理事业的公正性,合理有效地实现公共目的的价值准则体系。

政府公共服务: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的总称,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所有消费者平均享受社会产品。

治理工具: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就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互助的手段来改善人们得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若想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受益,或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极其困难的,或者排除的成本过于昂贵而缺乏可行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公共产品的分类特征:3、4两个。

公共产品:引用萨缪尔森的理论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的产品。

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组织结构包括纵向层级结构和横向层级结构。

政府:指广义的,即指在一个国家内行使国家权力的全部组织体系,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狭义上的,专指一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体系。

市场失灵:指因市场缺陷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即资源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状态。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预算上出现偏差,政府的活动并不总象应该的那样或象理论上所说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

内在效应(政府):指是政府机构及其官员在以追求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为借口的同时,力求实现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的现象,被人们称为政府行为的内在效应。

租金:是指某种资源由于产权垄断或经营垄断而产生的超额收入。

寻租:是指由于政府的无意创租、被动创租和主动创租可使经济中产生巨额租金,经济人通过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合法的、非法的手段从政府官员处获得某种垄断特权或者是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直接凭借其垄断特权而取得的非生产性利润活动。

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介于政府和社会个体之间向社会或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

自治性:指是非营利组织有其内部自主管理的程序,不受任何部门和人员的控制的。

志愿失灵:指是非营利组织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非营利组织能募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萨拉蒙等人称之为慈善不足。主要表现为:资金缺乏。

公益失灵:指是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狭隘性,使得其公益只是组织所服务的特定对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整个社会的公益,甚至出现为了本组织的共同利益而去损害社会其他成员利益的情况。

公共部门的战略规划:指是该组织在分析环境和把握环境所存在的威胁与机会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过程,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式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

平衡记分卡:简称BSC,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于1992年提出的以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构成的纯净衡量系统。

公共政策:指是国家机关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解决公共问题,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其表现形式有法令、条例、规划、方案、措施、办法等。包括政策主体(全社会)、对象。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的执行机构将公共政策方案会计实施,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

政策议程:指是将社会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包括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

政策评估:指是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以及价值进行判断,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不足,并以此作为改变、修补、完善政策以及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公共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总和,包括纯粹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工作人员和准公共部门即第三部门工作人员的总和,公务员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

职位分类: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的资格条件,将公共部门中的职位加以分类,并制定出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标准。

供给模式:指是以自愿贡献的方式投资或生产公共服务,简言之,即以志愿求公益。

参与式公共治理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市

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相互认同基础之上的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可以而且应当将其一部分职能转交给公民社会,而且应当拥有多种管理手段与方法。

信息资源管理,IRM,是国际,国家和社会各组织机构为达到预定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战略规划;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计划的核心,为各项具体计划的制定从整体上确定了基本的轮廓和依据。

swot: s 是指优势、w 是指弱势、o 是指机会与机遇、t 是指威胁

Swot分析:就是指通过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和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地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逃避威胁的一种方法

8战略实施:是通过建立和发展行动的能力和机制,将战略规划转化成现实绩效的过程

财政政策:政府把财政收支作为一种均衡要素加以利用,通过财政来实现经济稳定。

绩效管理: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