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和前景

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和前景

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和前景
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和前景

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和前景

摘要:在追求绿色生态环境、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生活的综合质量,因此,在饮食方面更注重选择纯天然、绿色等种类,并且在购买各类食品的过程中,会十分关注其是否含有添加剂、色素等,但是以往的食品制作过程,为了使得所生产的食品的卖相更加好看,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但随着生物技术的研发、进步以及其在食品生产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使得这一问题能够有所缓解,可以将食品的安全性能与营养价值提升到较高的层面。对此,本文将探究有关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绿色;价值;应用;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尽管其发展的历程不是特别悠久,而且应用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扩展,但其在短暂的时间里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获得人们的青睐,当然,其总体的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更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动力,近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饮食恐慌,将生物技术科学有效的应用到食品生产等不同的领域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文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物技术概述

(一)概念探究

目前,人们所认同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分子生物学,并在其现有根基上形成的新型生物种类或新型生物机能的高新技术,综合了生物学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两者的优势[1]。

首先,其能够优化食品原材料的选择。即借助基因重组或DNA改良等技术将动植物等自身原有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食品材料。与此同时,

还可以有效缩短食品制作所需的时间,提高食品质量;其次,当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时,可以更好的对食品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以包含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技术来讲,在现有生物探针的帮助下这些芯片可以参照特殊的方式进行有序排列,这样便可以形成具备反应特性的“固相载体”,当条件成熟时,那些经过荧光标记的待检测的食品与其发生反应时,便能够检测出食品的安全性能程度。

(二)特征分析

第一,实践第一的特性。尽管生物技术是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一步步尝试形成的,但其余其他学科知识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而且其生物技术的好坏最终要在食品等行业的实际应用中才可以加以检测,目前其已经在食品生产与加工、医疗卫生保健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

第二,不确定性较大,难以有效的进行控制。利用各种菌类细菌完成食品的发酵工作已经在实际食品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项技术实施的一个前提要求便是“环境因素”,一旦量或某种因素把控不当,就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微生物污染现象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病毒与传染性细菌的扩散(如果所用的菌类属于病毒或传染性细菌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自身发展存在弊端。这主要是由于生物技术自身的成长历程较为短暂,还属于一门新兴技术,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克隆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否会出现生物入侵等突发性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3]。

二、食品领域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探究

第一,重视数量超过质量。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尽管耕地面积在世界上并不是最多的,但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的产量依然不低,进入工业时代以后,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食品生产处于批量化发展的时期,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推进,很多食品新兴技术出现,使得食品的设备与技术更加完备,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这使得当时食品的批量化生产成为一种趋势。

第二,食品生产技术较低。由于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不够完善,因此,其在食品等领域当中的应用也不够充分,加上技术上的不足,造成了我国并没有众多大型且实力较强的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尽管在国家相关政策与技术方面的支持,这一现象已经有所改变,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即食品生产与生物技术的运用不够贴切,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4]。

(二)食品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物技术检测存在缺陷。由于目前人们重视生活质量,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大部分食品都是直接被人体食用加以吸收的,所以,对于食品中不同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人体健康的标准等,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但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一定的资金的支持,因此,很多企业会受制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在检测食品的过程中流于形式,以食品菌类含量的检测为例,食品当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只有符合一定的标准,但由于此项技术水平的高低对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的综合素质也提出较高的要求,所以,综合能力较弱的企业并不具备实施这一监测技术的条件。

第二,消费者的盲从心理与食品生产商的躲避心理。尽管众多消费者已经开始关关注食品内各成分的含量,表面上看似十分重视食品的安全与营养价值,但

这种重视也存在跟风的嫌疑,即周围的人都在重视食品营养,所以自己也会加以重视,但实际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考量标准,对于其具体的检测原理以及相应的指标并不知晓,所以很有可能被食品生产者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所利用[5],即将其打印在食品材料加工说明书中,提高销售数量,二者之间思想的冲突使得生物技术的实施有时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其最初的初衷。

第三,生物技术应用的经验不足。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整个阶段较短,良好的生物技术的形成必须以大量的实践与经验为基础,因此,这一客观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生物技术的顺利应用与进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到今天“转基因食品”依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因为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即使我们今天在使用某种生物技术进行食品生产与加工,但没有足够的案例可以参考,一旦出现问题,则会产生较大的损失,甚至只有发生某种难以控制的后果时,才会发现这种生物技术是存在问题的,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三、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一)优化食品材料来源

目前,消费者能够吃到多彩缤纷的反季节蔬菜与水果,甚至能够吃到一些“太空蔬菜”等,则就是生物技术——基因改良技术、DNA重组技术等对水果、蔬菜各类食品原材料原有的基因结构加以改变,从而会种植出不同颜色、形状的农作物在改造他们自身基因结构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对其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当然也是产量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这种生物技术的运用更多的是依据当今消费者在食品方面上的选择对传统食物原材料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食品需求。例如,科学家经过一系列实验,最终在传统玉米种子的基础上研发出了蛋白质含量极高的转基因玉米种子,满足目前消费者对于蛋

白质等一些人体必需营养的需求,除此之外,水果存放的时间一般较短,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含有内源乙烯——催熟剂,生物学技术专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乙烯酶ACC[6],即修改了水果自身所含有的内源乙烯含量的多少,从而可以顺利增加水果的存放时间,并且极大的提高了水果的营养价值与口感,而且,运用生物技术种植的水果能够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也就是形成了转基因生物疫苗,也就是说,一旦水果内含有这种疫苗,那么广大消费者在食用这些水果的过程中,便可以增强获取其中的疫苗能量,从而增强自身机体的免疫力。

(二)菌类发酵技术的应用

只有选择高质量的发酵菌类,那么在食品制作与加工过程中才能保障其自身的营养价值与相应的食品安全,所以如何选择发酵菌类,并运用好此项技术生产相应的产品显得尤其重要。例如,酒厂在酿造葡萄酒的过程中,一直需要掌握很好的技术才能控制阿拉伯木聚糖和葡聚糖的含量,否则很容易影响所酿造的酒的品质与口感,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生物研究者将木聚糖酶与葡聚糖酶的基因进行编码并且将组合后的结构植入酵母体内,这样酵母体便具备了降解这两种酶的功能;另外,目前很多人喜欢喝酸奶,这是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而乳酸菌是益生菌的关键受体菌,如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重组乳酸菌,并且按照今天消费者对其的需求进行目的化改造,即最大化的将其中有利于人体吸收、对人体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表达酶的含量提高,便可以有效的抑制毒素酶的产生于扩散,这样就能够优化乳酸菌的发酵过程,向广大消费者输送营养价值含量更高、更易于吸收的乳酸类食品[7]。

(三)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质量

以往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很少从其自身的含量标准进行检测,更多的是

采用宏观的手段对其进行常规化的测量,所以检测结果也比较模糊,距离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及其与其他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将食品安全检测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例如,在目前检测市面上出现的食品安全质量时,芯片与传感器技术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只重视已经制作好的食品的检测,而且非常重视食品整个生产过程的检测[8],即达到了对各类食品动态化的检测效果,从而可以更好的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

四、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有生物技术的研发以及在食品实践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加上目前消费者对食品营养价值、医药价值、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的逐渐提高,无论是从优化食品原材料的来源与选择、食品自身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还是各类生物技术在食品研发、包装、运输、存储等各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娴熟,即实现了生物技术与食品领域的完美结合,当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会遭遇不同程度的难题,需要生物技术研究人员自身具备坚毅的信念与良好的素质,集中攻克相应的难关,取得生物技术领域方面的进一步突破性进展[9]。

五、结语

只有将生物技术运用到食品领域才能促使食品从生产到运输到最后卖给消费者的整个流程更完善、更科学,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生物技术的概念、自身所具备的特征、食品领域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等,但由于我国生物技术的历史不够悠久,所以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难题,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生物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J]. 薄惠,王辉. 信息化建设.

2015(11)

[2]探究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J]. 霍玉洁. 科技展望. 2016(13)

[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及对策探析[J]. 张琪. 亚太传统医药. 2016(12)

[4]从转基因技术到转基因食品的伦理思考[J]. 李久辉,张爱,樊民胜. 医学与哲学(A). 2013(12)

[5]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综述[J]. 孔金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进展[J]. 陈海斌. 中国医学装备. 2011(05)

[7]食品酶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J]. 路福平,刘逸寒,薄嘉鑫. 中国食品学报. 2011(09)

[8]免疫标记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任亚妮,车振明. 中国调味品. 2010(03)

[9]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 张素霞.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