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解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解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解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解析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学文教育提示: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任何复习考试的心态都很重要,要对自己有信心。

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价值中立的原则: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二)系统性原则: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

(三)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欺瞒、恫吓等不良心刺激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

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是:

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3、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5、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档案法)

(一)观察法:观察分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中对人行为进行观察,特点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自然观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提供“类别”及“数量”信息。

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其特点是,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能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采用参与观察时,应尽量减少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调查法:又称询问法

研究者拟出一系列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然后分析整理搜集到的资料,以达到描述、解释和说明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的目的。传统的调查有口头调查和纸笔调查,口头调查即访谈,纸笔调查就是问卷。

1、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口头交谈来搜集资料的方法.与观察法一样,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特点: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

若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访谈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访谈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这是为了保证访谈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有郊性。访谈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不是普通的“聊天”。分类如下:

(1)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结构访谈:是标准化访谈,要按统一的要求,依照一定的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非结

构访谈的访谈提纲是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

访谈的过程:

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与提问的技巧追问的技巧

(2)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直接访谈是面对面访谈;间接访谈是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访谈,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2、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叫问卷法。

问卷法的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收效快.

问卷的构成:

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一些人口学的数据的记录、

结束语、计算机编码

问卷法设计的主要原则:

⑴目的性原则⑵全面性原则⑶非歧义性原则

⑷非暗示性原则⑸适度规模原则

(三)档案法

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

内容分析通常先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将其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设计的分析类别与维度较为严格地评判记录,最后进行统计分析。

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长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较大。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的“生态学效度”一直受到质疑

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推广到现实情境中

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

天津学文教育为帮助报考心理咨询师的考生更顺利的完成考试,特整理相关习题为考生复习所用,祝每位考生顺利取证。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模拟题、练习题及相关知识点登录学文教育官网即可查看或咨询。

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理论流派 一、学习的机制 (一)联想 (二)强化 (三)模仿:奖赏是正强化,惩罚是负强化。 二、社会交换论: 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G.Homans)相互联系的普遍命题上: (一)成功命题 个体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种行为,某一行为获得的奖赏多,重复行为的频率就越高。 (二)刺激命题 相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或相似的行为。 (三)价值命题 某种行为的结果对个体越有价值,他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

(四)剥夺—满足命题 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 (五)侵犯—赞同命题 当个体行为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受到出其意料的惩罚时,他可能产生愤怒情绪,从而出现侵犯行为,此时侵犯行为的结果对他更有价值;反之,如果个体行为得到、甚至超过预期的奖赏,或没有受到预期的惩罚,他可能会高兴,就会采取赞同行为,赞同行为的结果对他来说,变得更有价值。 三、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与美国学者詹姆斯(W.james)和米德(M.Mead)始于20世纪30年代。 (一)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 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有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与个体与他人互动,而不是在于事物自身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四、精神分析论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

1.意识与潜意识 意识是个体能觉察到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潜意识(无意识)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本能及欲望,它们受法律、道德及习俗的控制而被压抑、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依然存在并追求满足。在被压抑的本能与欲望中以性本能为主。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能被召回的部分。 2.“力必多” 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弗洛伊德假定,力必多(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性本能从幼儿时期就以口唇性欲、肛门性欲等形式存在,其发展呈定式化,如果正常发展状态受阻则可能会产生性倒错状态,如同性恋、暴露癖等。 3.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个体初级系统顺从冲动、追求快乐。这是快乐原则。在婴儿期表现尤为突出。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道德、习俗要求个体克制本能与冲动,适应现实,否则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痛苦,这是现实原则。 4.生本能与死本能 前者指向生命,代表爱和建设的力量;后者指向毁灭,是体现恨与破坏的力量。 5.人格结构 有三个层次: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精品文献】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 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讲课稿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儿童期的社会化:基本社会化 2.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3.成人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辈群体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9人力01090316潘宇辰依据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求,依据科学分工的要求和本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看成是一门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之间并有自己独立研究对象的边缘学科。它要涉及但不专门去研究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如社会结构、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动力等现象;它也要涉及但并不专门去探讨个体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生理机制及产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它所要研究的是人(包括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 (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孙文本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曾系统的介绍过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国外九种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即社会学研究:(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9)社会行为的科学。而有的美国社会学家统计了1951-1971年20年间由美国出版的16种社会学教科书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八种提法:即(1)社会活动;(2)社会关系;(3)群体结构;(4)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6)社会过程;(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国外学者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心理学家(如F.奥尔波特)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学家(如埃尔伍德,G.麦考等)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这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三大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迪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 期末复习范围

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范围(2015年) 题型分布: 1、单选题10道题每题1分10分 2、多选题10道题每题2分20分 3、名词解释5道题每题6分30分 4、案例分析题1道题20分 5、论述题1道题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整个社会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哪类取向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并主导着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哲学 2、社会化的核心是哪项? A、道德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法律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3、哪位学者首先提出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通过“镜像过程”形成起来的“镜像自我”,即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就像一面镜子? A、米德 B、库利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4、社会认知的基本特性不包括哪一项? A、互动性 B、间接性 C、整体性 D、矛盾性 5、在利他行为的诸多理论中,我们所做的很多源于最大化我们的报酬和最小化我们的成本的动机。以上说法是出自于哪一理论? A、社会交换理论 B、社会规范理论 C、进化理论 D、社会认知理论 6、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刻板印象具有哪项的意义?

A、消极 B、破坏性 C、概括定型 D、社会适应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哪项?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8、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受到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刺激促进了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什么? A、从众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社会干扰 9、一群拥有同一目标和规范的个体,是相互影响、共同活动、具有内聚力的一个集合体称为什么? A、集团 B、集体 C、群体、 D、族群 10、社会心理学杨国枢认为,哪项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社会态度? A、金钱至上 B、血缘关系 C、社会取向 D、民族意识 1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量表(MMPI)属于哪种测验? A、速度测验 B、智力测验 C、能力测验 D、典型反应测验 E、最大成绩测验 12、哪位学者提出了“镜中我”理论? A、库利 B、米德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 13、有关自我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它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并对个体社会经验中的自我有关的信息加工进行组织和指导是指什么? A、自我认知 B、自我观察 C、自我图示 D、自我内省 14、奥斯古德等人认为,在评价对他人的印象时最主要的角度是哪项? A、评价 B、力量 C、活动 D、热情 15、个体在面对紧急事件发生时,单个人与同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不一样,他人在场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发生,其属于社会心理学哪种效应? A、马太效应 B、鲶鱼效应 C、旁观者效应 D、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16、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这是根据什么的影响? A、图式 B、自我意识 C、遗忘曲线 D、印象 17、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哪一项原则?

社会心理学

导论 1.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奥尔波特(美) 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揭示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因素,并探讨制约个体行为的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对个体发生的影响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库兹明(前苏联) 社会心理学应采用社会方法研究个体行为,主要陈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的影响,揭示个体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模仿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C.C.Homars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社会行为是互相强化的结果。 人的特定行为受到的强化越多,这一行为就会更多被表现出来 报偿(reward)- 代价(cost)= 后果(outcome) 公平理论:R/C(自己)=R`/C`(对方) 认知格式塔 场论与群体动力学:心理动力场论认为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心理关系,人可 以对部分进行整合,即通过场来进行,心理场包括环境和个体两 个方面 认知相符理论:以认知趋向一致或认知相符的状态来解释心理活动及行为的变化 →认知失调说:认为人的行为总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信息,主脑中同时出现两种相反信息和认知时就会发生不愉快,并会激发人们解除这种不协调→认知一致性理论 →认知–情感理论 归因 内隐人格理论 社会同一性理论 自我类化理论 精神分析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新精神分析:沙利文,霍妮,弗洛姆,埃里克森 人际行为的三维理论:舒茨 →主要观点:基本的人际需要(需要,支配需要,情感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里, 包容是最重要的 人际关系的类型 包容 群体的形成与瓦解(瓦解=情感需要的破裂) 人本马斯洛 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符号即有意义的语言动作姿势等。该理论强调事物的意义 分支角色理论角色期望 镜像自我:从他人的表情态度中去认识自我 角色采择:按照社会期望形成自我 角色内冲突 角色间冲突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强化理论溯源 强化导向的理论,早期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华生的行为主义,桑代克的刺激-反应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多拉德和米勒的模仿论。 后来,出现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扩大了强化理论对人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解释范围和深度。 从学习角度看待和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是欧美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多年来采用的视角。学习理论是一种强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原理。20世纪初,学习理论流行,并成为行为主义的基础。后来,赫尔、斯金纳、米勒、多拉德,将其运用到社会心理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班杜拉将其应用范围扩大,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在解释人类社会行为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 (一)联结 是两种刺激在大脑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用联结可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行为。(二)强化 这是强化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学会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后果,或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们之所以避免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三)模仿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可以通过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理解模仿的心理机制。 强化理论的评价: 强化理论假定,行为主要由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获得,倾向于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注重解释外表行为,而忽视解释主观心理状态。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但是更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社会学习的过程: (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 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 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结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 四、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他将强化理论的元素引入交往,认为交往本质上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的交往通常会尽量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扩大满意度,缩小不满意度。 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若收益大大超过代价,人会内心不安;但若代价大大超过收益,就产生气愤。因此,公平和互惠方能使相互作用长期保持。 社会交换理论的评价: 社会交换理论与整个刺激-反应理论一样,忽视对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又不像社会学习理论有系统的实验证据,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于将人看成是简单实惠驱动。

社会心理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社会心理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大学生社会角色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相关背景:现在很多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有不少大学生反映不知道如何与同学和室友沟通。可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观察到,那些社会角色为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等的学生受到这方面困扰的较少,因此,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次研究,能够找出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是否产生影响。 (2)在大学生活三年的经验使我们观察到,那些活跃在班级、学生会和社团中的一些班干部、学生会干部以及社团干部的人际关系较好。我们希望可以找到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期让一些大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同时也为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在中国,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研究很多,主要涉及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和一些解决方法,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其中在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因素的研究上,前人主要围绕大学生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人格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而很少提及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对他们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存在空白,使我们的研究更有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将以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心理学为主要的指导思想,本着合法、合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为大学生和学校的教育发展为目的。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对大学生的社会角色和人际关系进行调查,旨在研究出大学生社会角色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是否存在影响和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最后为大学生和学校提供一些建议。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的界定 研究的对象:安庆师范学院大一到大三的学生 研究的问题:大学生社会角色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个人所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之中.社会心理学是指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通过读这本书可以让我明白社会心理学伴随社会发展,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寓益突破历史上形成的“心理—社会或社会—心理”这种社会心理学框架,用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社会心理状态、过程和社会对社会行为的内在规定性,将会推动社会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因此,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中要内容之一.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的实际是人与人的利害关系.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你满足了别人的需求,别人便同样会满足你的需求.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的人,是迷失于方向的人,只会把你原来的想法颠倒过来,只有给予、给予、再给予,那么你就会赢得别人的喜欢.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的维度是:感情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在社会交换理论看来,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人们之间的所有活动都是交换,是一种经济交易,人们试图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并使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从而确保交换结果是一个正的净收益.交换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是"社会"性的,包括信息、地位、情感、服务和物品等.不过当人们建立关系后,分歧就难免,冲突也就可能出现.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关于他人和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一种整体性的知觉,人们也由此形成社会判断,并进一步对他人作出有根据的归因.它主要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认识,对社会因果关系的认识.自我知觉的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与自尊.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象镜子那样是从别人那里发现自己的".人们对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坚强的自信是成功的源泉,其实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能力低下而是信心不足,还没有上场,精神首先败阵.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的自暴自弃.所以我们要有自信.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或看法.对他人的知觉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而我们也应该在"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对他人要有医生的心肠,但不能有医生的眼光.我们需要被别人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积极的肯定与评价的一种精神需要.有许许多多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而迈上了成功之路,也有许多一时的误入歧途的人因受到信任和期待的激励而重返正道.因此,我们要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从客观上去看待别人. 社学心理学发展至今,有基础性影响的理论不外乎动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决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进化论社会心理学等几种,每一种理论都不能成为社会心理研究的一般性理论,也就是说每一种理论的适用范围有限。在S.E.Taylor、L.A.Peplau和D.D.Sears 所合著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作者也提出了相类似的看法:“现代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任何单一的一般性理论,如社会学习理论,都不能充分解释他们所研究的课题,因而从不同的理论传统中整合各种观点,就很有实用意义”[3]。相对于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困难更大,这也正是社会心理学的特色所在。 作为一门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影响他人、及与他人关系的一门科学,社会心理学始终以

社会心理学答案

1.心理学不属于以下哪门课程的分支学科?生理心理学 2.中国的心理学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观点的?80年代 3.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在个体层面研究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正确 4.社会心理学是生理心理学的下级学科否 5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社会动机 6心理学可以分为几大分支?2 7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大分支之一是 8对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只有一种是标准的错误 9生病引起脸色发红,那么生病是自变量 10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普通社会心理学和群体行为 11由于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入学,所有学校不影响人的社会化。错误1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不包括考试法 13影响结果的因素一定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错误 14作为一个旁观者进行观察的方法是一般观察法 15现场实验法不同于实验室实验法,不需要控制变量。错误 16相关就可以解释因果。错误 17观察法根据主体参与情况不同分为几种类型? 2 18访谈法和问卷法统称为什么? 调查法 19实验中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正确 20群体心理的最本质的东西是爱的关系 21麦孤独的观点至今看来都是非常合理的。错误 22现场实验法对任何条件都不用控制。错误

23观察法中除了一般观察法还有参与观察法 24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25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正确 26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各种证实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由“社会分析论”阶段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错误 27社会经验论时期是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哪个时期?形成 28卢梭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来自教育 29人类的遗传基因提供了个体社会化的可能性。正确 30调查法可以分为几类?2 31婴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害怕感是在什么时期?8-10个月 32人生来就会有“我”的概念。错误 33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和自我的相互作用决定l人格的发展方向。错误 34在社会化过程中,5-6岁孩子产生的情感不包括骄傲 35性行为从社会生物学角度来看是为了繁衍后代。正确 36罗曼蒂克激情是在5-6岁产生的感情。错误 37控制有余,爱心不足是哪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表现? 专制型 38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39婴幼儿的情感发展不是同步的,是有固定顺序的。正确 40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依附期的变化趋势是变长 41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是角色学习 42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变化的社会心理学价值取向,在20世纪20-60年代逐步发展和确立。正确 43研究发现,人的一半以上的人格特征是通过遗传得来的。正确

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 引言: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定义: 中国彭聃龄: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国菲利普·津巴多:心理过程(内)间接推知和行为(外)直接探知 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心里的生理基础:脑机制 大脑皮层分区: 枕叶(视觉)颞叶(听觉)顶叶(感觉)额叶(行为、性格、运动) 神经活动规律:亚属前扣带皮层:勇气 神经传递及递质:乙酰胆碱(失眠)多巴胺(爱情)左甲肾上腺素(兴奋) 大脑单侧化或特异化(斯佩里的“裂脑人”) 左:言语、逻辑、数学、书写 右:情绪、空间、识别、艺术 大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 二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 个体心理(抽象为一个人)心理过程:知情意;个性:自我意识、倾向性、特征 群体心理(大于等于2) 三心理与行为 从外在行为推知内在心理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法则。 四心理与环境的交互关系 第1章社会心理学总论 社会心理学定义 社会的定义:对社会概念的概括,人数现实或心理上至少存在2人以上,人与人关系相互影响并形成社会关系,受人类也已的文化所影响。 旁观者效应,爱情,从众,攻击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边缘学科,双重科学性质,兼属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从个体心理分析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藏的、存在的影响,代表人物:奥尔波特。 社会学的研究取向:用社会学的方法关注各阶级和社会团体的心理、传统、风俗、习惯、社会舆论、流行等,代表人物:艾尔乌德。 文化心理学取向:主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理的异同,进行跨文化心理对比。 社会生物学取向:主要以进化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为主。 建构论取向:强调人类的主观建构,不强调客观标准。 问题及本土取向:在大陆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心态问题,立足于中国人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 影响社会心理与行为的五因素 他人的特点和行为,我们的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生态和社会意义上的环境因素,社会行为发生的文化背景,我们的生物遗传因素。 当代社会心理学:个体群体应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试验、相关、跨文化 第2章社会心理学理论 生物理论 生理因素:染色体,激素水平,大脑生理机制或产生变异; 英国本能心理学家:麦独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主要从内在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和外在文化理想,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来解释理解; 人格性格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即关于社会化过程的观点,恋母情节(俄狄浦斯情节),恋父情节(俄勒克情节) 本能理论:早期氛围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种,晚期修正为生本能和死本能。 关于群体心理的认识:认为情绪性的“力比多”性质的联系系统构成了群体联系的本质。 动物行为中的证据 代表人物:海因罗特发现,劳伦兹命名 主要证据:初生的动物对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的依赖的“刻板效应”,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上表现为发展关键期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或理论)

1、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当时这个做法虽然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全)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跟著名社会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教授一样,我也对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做蠢事这一点很痴迷。通常我们会听到的答案是:是由于外人造成的(一些社会心理学家笼统的这样解释。)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详述这10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每一个都讲述了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独一无二且意义深刻的故事。 1、光环效应 当你自己的头脑是一个谜的时候,十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不但论证了“光环效应”,还证明了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思考过程。 “光环效应”是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经典的发现。其理念是对于个人的总体评价(例如,她是否令人喜爱)渐渐成为了狭隘的对于某些特定的特征的评判(例如,她是聪明的)。好莱坞明星完美地证明了光环效应。因为他们总是很有魅力而且令人喜爱,所以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假设他们同时也是聪明的、友善的、明辨是非的等等。直到我们发现了(大量的)与此相反的证据,我们才幡然醒悟。同样的道理,政治家利用“光环效应”使其成为自己的优势。他们表现得和蔼而友好,却不怎么谈到主旨。人们倾向于相信这些政治家的政策是好的,因为他们看上去是好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你可能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反省,或者用一种说法来说,追溯我们的思考过程以回到最初的错误,从而找到这种判断的错误。在上世纪70年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Richard Nisbett开始论证我们是多么难以进入自己的总体思考过程以及光晕效应这个特例。 讲师的令人喜爱度 Nisbett和Wilson希望调查听课的学生是如何评判讲师的(Nisbett和Wilson, 1977)。学生们被告知这是一项对于评价老师的研究。他们还特别被告知,实验对于不同的评价是否依赖于学生和某一讲师接触的多少感兴趣。这纯粹是一个谎言。 实际上学生们被分为两组,他们会分别看两段关于同一位讲师的不同视频。而这位讲师正好有很重的比利时口音(这和实验室是很有关的)。其中一组学生看了这位讲师和蔼而友好地回答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二组学生看了同一位讲师用冷酷而疏远的语气回答了同样的问题。实验让我们明确,到底哪一种人格更讨人喜欢是十分明显的。在其中一种人格中讲师显得热爱教学和学生,而在另一种人格中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完全不喜爱教学的权威人物。 在每组学生看完视频之后,他们被要求给这位教师的外表、特殊语言习惯,甚至还有他的口音(特殊语言习惯在两段视频中是一样的)打分。与光环效应相一致,看到讲师“和蔼”形象的学生认为他更有吸引力,他的语言习惯更令人喜爱,甚至他的口音也更加有魅力。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支持了之前关于光环效应的研究。 无意识判断 令人意外的是,虽然给了他们很多机会,学生们还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给讲师打高分。研究结束后,学生们被暗示自己对讲师的喜爱程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评价。尽管如此,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什么——社会心理学概论 本章导学 本章概要 本讲将主要讲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学习指导 本讲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抽象,需参照案例和资料领会贯通。 案例导入 心理研究中保护被试的守则 1. 心理学家应致力于提高心理学科学、教学和实践的准确性、诚信度的真实性。 2.心理学家应该尊重所有人的尊严和价值、个体的隐私权、私密的自我决断的权力。 3.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时候,无论是当面进行,通过电子交换系统还是其他形式进行交流,都必须征得个体的知情同意。 4.在征得同意时,心理学家应告诉被试研究的目的、预期的持续时间和过程,让他们知道有权参加或者在实验开始之后退出研究。 5.保护任何媒介记录的私秘性信息是心理学家的一项基本义务,他们对此应该合理谨慎的措施。 6.心理学家不应进行欺骗的研究,除非他们作出判断,认为研究预期的重要科学、教育或应用价值可以使其技术运用合理化,并且有效的非欺骗备选过程不可行。 7.心理学家应尽可能早地向被试解释作为实验设计和进行的必要组成部分的任何形式的欺骗。 8.心理学家提供机会,让被试及时得知有关研究性质、结果和结论的确切信息,应采用合理措施来纠正被试可能形成的错误观点。 章节内容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而其它学科难以替代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其实就是寻找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什么是社会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当然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很多,有人曾说过,有多少位社会心理学家,就有多少种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鉴于我们不可能一一陈述,因此我们把国内外主要的学术观点进行分类介绍。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基本理论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的学科。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 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2.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为,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以及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3.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微观的个体层面、中观的群体层面、宏观的社会层面。在个体层面,如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在群体层面,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以及个人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在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具体而言包括: (1)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如社会认知、态度、需要与动机、自我等。 (2)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交往与人际关系。如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等。 (3)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影响。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人格化等。 (4)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如群体凝聚力、士气、心理气氛等。 (5)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如传统、风俗、时尚、国民性等。 (6)其他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包括教育、临床、工业、消费、法律、管理、健康、组织、人事等。 二、社会角色理论 1.社会角色的概念“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米德使用社会角色来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可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个概念有助于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规律。 2.主要观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是关于人的态度与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理论。社会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科学 代表性的观点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性质 (一)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二)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三)期待效应 (四)测量工具的误差不易控制三、社会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一)观察法 (二)档案法 (三)调查法 (四)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五) 实验室实验 观察法(obervational method)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社会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观察法常常伴随着细致而准确的测量,如运用录音、录像、摄像头监控等方法。 优点: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 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 缺点: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 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 档案法为档案分析法的简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的发表和虽未发表但是通过系统方法记载(如论文、地方志)的知识载体,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及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 优点:不引人注目、觉察,排除了特殊反应。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缺点: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量大、耗时。有赖于分析者的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 调查法是运用各种数据或事实搜集方法,对所关心的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类方法的总称。常有问卷法、量表法和访谈法等。 优点: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 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 缺点: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往往会受条件限制 现场研究是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被试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的方法。 优点: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进行研究,资料直接来源于实际生活和真实的人,因而真实可靠;现场研究还可以获得其他干扰被试真实生活的方法不可能获得的资料。现场研究获得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社会心理学-A 一 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容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 ) a 人际关系 b 社会变迁 c 社会互动 d 社会化 a 创新性 b 开放性 c 实用性d 独立性 a 抽样调查 b 个案调查 c 观察访谈 d 典型调查 a 玛格丽特·米德 b 本尼迪克特 c 卡丁纳 d 马林诺夫斯基 a 角色互动 b 角色规 c 角色丛 d 角色知觉 a 定势b 社会刻板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光环效应 a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 b 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 c 是多种心理因素的复合体 d 以交往为手段 a 环境压 力 b 角色不兼容 c 信息过多 d 个人差异 a 媒介性b 对象性c 统合性d 压迫性 2.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具有综合性、( )、层次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3.调查法是社会心理学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常用的收集、分析资料的方法,其中不属于调查法的是( )。 4.由于文化决定理论的片面性,到后期,林顿、( )等人将文化决定理论改造成文化相对理论。 5.一个角色总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称为( )。 6.在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对他人某些突出品质或特征的了解,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征的知觉,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 )。 7.不属于人际关系的特点的一项是( )。 8.冲突的来源有多种,其中不属于冲突来源的是( )。 9.态度的基本特征有( )、在性、持久性三个方面。

a 经典条件反射 b 经验在参照 c 认知不协调理论 d 操作性条件反射 a 服从心理b 选择心理c 从众心理d 集群心理 a 观看效应 b 从众 c 竞争与协作 d 共做效应 a 人际冲突 b 目标冲突 c 认识冲突 d 情感冲突 a 正式群体 b 初级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次级群体 二 多项选择题 既有稳性又有外显性 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 既有主动性又有受动性 以上都是 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相并存的趋势 社会心理学朝着深入研究个性、小群体和集体问题的方向发展 加强了同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一系列行为科学的联系 研究课题广泛地面向实际,从理论探索转向应用研究 摆脱了假说的验证,进入实证化阶段 间接性 标准化 匿名性 性 真实性 10. “当一个刺激有规律地出现在另一刺激之前,那么前一刺激的出现很快就会成为后一刺激出现的信号”,这属于( )。 11.群体心理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社会群体心理、( )和民族心理。 12.在群体中的共同活动,由于成员间的相互激励作用,可能比一个人的单独活动更有效率。这属于( )。 13.不属于从冲突起因上来划分群体冲突的是( )。 14.学校、工厂、部队等群体属于( )。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包括( )。 2.属于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社会心理学研究出现的动向的论述是( )。 3.问卷法是一种被社会心理学研究普遍使用的调查技术或工具,其特点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