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结业考试复习资料(超全)

初中生物结业考试复习资料(超全)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P2---10)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观察、调查法(正确的科学态度):要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要实事求是,及时记录,在此基础上及时与人进行交流和总结。 观察法 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正确的科学态度) 3、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具有共同的 物质 基础和 结构 基础。(生物生活需要营养动物取食、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生物都有 新陈代谢的作用(生物进行呼吸;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 叫排泄。如:落叶、出汗、呼气、排尿)③、生物对刺激作出 反应 ,叫应激性。(如A 、① 逃避 有害刺激。斑马逃避狮子的捕食;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含羞草卷叶。B 、 趋向 有利刺激。草履虫趋向肉汁的刺激。)④、生物都有 生长 和 发育 、 繁殖 的现象;(如:由小长大、种子萌发、开花、结果)⑤、生物都有 遗传 和 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4、 细胞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下列物体那些是生物 b 、 c 、 f 。 a、珊瑚 b、河蚌 c、麦子 d、钟乳石 e、机械人 f、珊瑚虫 6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动物、植物、 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生活环境分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P11---35) 1、生物圈 (P11—14)就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它包括 大气圈 的底部、 水圈 的大部, 岩石圈 的表面。生物圈 是 最大 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都需要 营养物质、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空间。太空生活必备的生活用品应有水、营养物质、氧气。 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P14—18)有 非生物 因素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空间、土壤、)和 生物 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过程。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P15—17)的实验过程包括 A 、提出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B 、作出假设是: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或光对鼠妇生活没有影响。) C 、D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见6题)E 、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 F 、表达、交流(略) 6、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P15—17)的实验中的问题: ①、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光 。 ②、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 明亮 和阴暗 两种环境③、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除 光 外,还有: 温度 、潮湿程度、 食物 等。④、为确保实验结果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两种环境中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如:两侧的中央放相同数量的鼠妇,静臵两分钟)。⑤、在研究一种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⑥、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应计算实验的平均值 .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22):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如:羊吃草。合作关系,如:蜜蜂之间的生活。 竞争关系,如: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 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 影响和改变环境,他们是相互作用的。如荒漠中骆驼失水少;骆驼刺的地下根长;这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海豹皮下厚的脂肪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 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沙地种植物固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改变环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气温(温度)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 9、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 生物 与 环境 形成的 统一 的整体叫 生态系统 。 植物 → 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 → 消费者 10、 生态系统组成 细菌真菌 →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温度、 土壤等) 11、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如:草→ 鼠→鹰 .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食物网。 13、生态系统中, 物质 和 能量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 积累 。 ※ ※ 14、用箭头完成图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画在图中): 狐狸 鹰 蛇 鼠 蛙 兔 食虫的鸟 蜘蛛 食草昆虫 草 A 最长的两条是:草 食草昆虫 蜘蛛 食虫的鸟 蛇 鹰 ;

草 食草昆虫 蜘蛛 蛙 蛇 鹰 B 、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稳定的原因: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或有多条食物链。) C 、若草的数量减少,其他生物数量将 减少 。 15、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是不断的变化的,但是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又是相对稳定的叫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 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类型有 海洋 、 农田 、森林 、 荒漠、湖泊 、 城市 、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 的整体。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 观察细胞的结构(P36—50)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⑴、取镜和安放: a 、取镜: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 b 、安放:中央偏左、距边缘7厘米;安好物镜和目镜。⑵、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看目镜 → 转动反光镜 使光线进入镜筒。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一条线。光强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光弱时用凹面镜、大光圈。)⑶、观察:放玻片标本→ 用压片夹压好玻片 → 降镜筒时(眼看物镜) → 升镜筒时(眼看目镜) →调焦距(使物像清晰。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⑷、清洁收镜。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向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的最低。 ※ ※ 3、使用显微镜注意事项:①、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②、要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即物像在那就将标本移到那)。③、物像是物体的倒像。若物体是“上、d、p”,则看到的物像应是“ 、q、b”。④、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物体放大得越小,视野中物体的数目就越多;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体放大得越大,视野中物体的数目就越少;。⑤观察的材料应是薄而透明。 4、玻片标本分为切片(用从生物体上 的薄片制成);涂片(用 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从生物体上 或 的少量材料制成)三种。 ※ ※ 5、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以洋葱、黄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为例):①、擦: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保证材料新鲜、均匀、平展。)滴一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③、撕:(刮):撕洋葱内表皮(刮口腔内侧壁)。④、展(涂):用镊子将材料展平。⑤、盖:先一边接触水面缓缓放下(30-45℃,避免气泡产生)。⑥、染:染色剂是碘液 ,细胞中被染的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⑦、吸: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对侧)吸引。⑧、观察:先在低倍物镜下后在高倍镜下观察 。 ※ ※6、连一连:(细胞结构与功能P45--50) 细胞质中含有细胞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 和 线粒体 。 肌细胞呈梭形;神经细胞呈放射状。 a、细胞壁 控制物质进出 b、细胞膜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细胞质 支持和保护作用 d、细胞核 进行细胞生理活动 e、叶绿体 动力车间(呼吸作用) f、液泡 遗传信息库 g 线粒体 含细胞液,有不同的味道的物质 属于植物细胞结构的有abcdefg;属于动物细胞结构的有bcdg 。

※ ※7、临时装片注意事项:要想清晰看到液泡或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应选用平面镜、

光圈。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边缘黑、中间无结构、轻按可变形、移动。 显微镜

污点:a、移动目镜,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反之,则不在。b、移动玻片,污

点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c、移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污点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8、生物图画法及注意事项:(P44)A 、大小适宜,位臵适中。一般偏左上方,以便绘图图的右侧注字,写图名。B 、使用3H 铅笔 C 、较暗的地方用细点 表示。C 、注字时用尺引出水平线。D 、图下方注图名。 9、测量和计算:比例〓视野中5个细胞的长度/视野的直径 一个细胞的长度〓比例×细胞总长度/细胞个数

第二章 细胞的生活(P51---61)

1、细胞的生活需要 物质 和 能量 。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无机物 (分子小;一般不含碳;不能燃烧。水、食盐、铁)和有机物(分子大;一般含碳;可以燃烧。蛋白质、淀粉、脂肪)两大类。

2、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厂房,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线粒体是

动力车间,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临床上给病人吸氧和点滴葡萄糖,请你用有关细胞的知识加以解释。 答:病人消化、呼吸弱;吸氧和点滴葡萄糖可以帮助病人较快地获取足够的氧和葡萄糖。(葡萄糖在线立体内被氧

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病人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 ※ 4、克隆技术的基本步骤:细胞核是 遗传信息库( 小羊多莉的身世.) ①、除去a细胞的细胞核,获得无核的a细胞。②、取出b细胞的细胞核,获得b细胞的细胞核。

③、将b细胞核植入无核的a细胞中,获得融合细胞。④、将融合细胞培育成胚胎,植入代孕母体(c)的子宫中

生出的后代即为克隆体。⑤、现象:克隆体象b。(细胞核来自b。细胞核内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 ⑥、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或细胞核内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

5、练习:小羊多莉有3位妈妈。融合细胞的细胞核来自b羊,其他部分来自a羊。融合细胞在c羊的子宫中发育。小羊多莉和b羊长得一模一样。受精卵内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叫遗传信息。其中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6、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叫DNA。DNA分子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叫基因。

7、染色体由DNA分子和特殊蛋白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人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染色体。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如图)

8、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生长是细胞从

周围环境吸收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10、细胞分裂步骤:细胞分裂时,①细胞核先一分为二;②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

③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新细胞

和原细胞所有遗传物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依靠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第三章细胞是怎样构成植物体(P62—71)

1

、多细胞生物和人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形成的。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再由组织形成器官

胞分化就是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合在一起,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的总称。人体八大系统是: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八大系统他们协调配合完成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4、人体及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P64)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5、人体的器官(P64):脑、、心、肝、肺、胃、肾、肠、甲状腺、唾液腺、汗腺等

6

※)皮肤划破了感到疼,流血;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结缔、肌肉、上皮组织。(疼说明划到了神经;

流血说明划破了血管。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 8

、练习:构成下列器官的主要组织是哪一类,有什么功能。用线连起来。

心脏上皮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

唾液腺肌肉组织保护、支持

股骨神经组织分泌

肱二头肌结缔组织收缩和舒张

脊髓

※※ 9、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种子、果实。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

种子、果实是生殖器官

10

11

察草履虫运动

(P69—70):从

草履虫培养液

的表层吸一滴

液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完后,在培养花纤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草履虫运动。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为了限制草履虫运动的速度和范围。草履虫依靠【1】纤毛运动;通过【2】

表膜呼吸和排泄;通过【3】口沟取食;通过【4】食物泡储存和消化食物;【5】收集管收集水和废物,送到伸缩

泡中;由【6】伸缩泡暂存并运输,通过表膜排出体外。食物残渣由【10】胞肛排出。

一只草履虫一小时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大约含有30个细菌;一天可吞食4.3万个细菌。。草履虫对污水

净化有一定作用。危害健康的有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13、(p71练习2)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作出一定的反应.虽然草履虫结构简单,但是它对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

害刺激能够作出反应.图甲、乙表示两块载玻片,分别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当

在两块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在甲、乙载玻片下方的()内用箭头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

(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甲草履虫逃避(食盐)这个有害刺激,游到没有食盐的一侧。乙草履虫趋向(肉

汁)这个有利刺激,游到有肉汁的一侧。(3)结论是: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P72—78)

1、病毒:(P7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病毒的特点(P72-7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依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

息,制造新的病毒,称为复制。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3、病毒的种类(P72):病毒分动物病毒(流感病毒)、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4、病毒的危害及应用(P74):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禽流感;天花;脊髓

灰质炎;大肠杆菌噬菌体等;应用:转基因和基因治疗。

5、朊病毒就是(P75):结构特殊,象病毒一样传播疾病的蛋白质称为朊病毒。朊病毒不是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不

当,也会带来灾难。

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生物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

7连线:将疾病与引起疾病的物质连起来。

疟疾单细胞生物

痢疾疟原虫

赤潮痢疾内变形虫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P78—89)

1、(P78)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共分为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其中种子植物占三

分之二,分布最广。“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绿”的(鱼缸中水变绿)原因是: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的结果。。

2

3、单细胞藻类有衣藻、眼虫。a、维持碳---氧气的平衡;为其他生物生存提供了物质件。

4、煤是由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5、电厂周围没有苔藓植物的原因是:电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的苔藓植物的生存。所以电厂

周围没有苔藓植物。

6、苔藓植物可以用来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

8)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果皮可以保护种子;有利于种子的传播(刺、毛、翅、黏液、颜色、香

甜)。松球果不是果实。白网文草是网状叶脉;银线鸟巢凤梨是平行叶脉。

9、种子的结构:种子都由种皮和胚组成的,有的种子还有胚乳。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甲()乙()

10、菜豆种子最外层的种皮,种皮可以保护内部结构,在菜豆种子的种皮上还可以看到种脐。菜豆种子有两片子

叶,分开子叶,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菜豆种子的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的。由此可见菜豆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没有胚乳。供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贮藏在两片子叶内。

11、我们习惯把玉米粒叫种子,实际上它是果实,这是因为它的果皮和种皮紧贴在一起。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滴一滴碘液,变蓝的部位是胚乳,没有被染成蓝色的部位有果皮和种皮、胚,这说明胚乳中含有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

12、玉米的胚也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的。仔细观察,可发现,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供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内,子叶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供它们发育时用。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或者说种子是幼小的植物体。)

13、根据种子中子叶数目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凡是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双子叶植物;(如:白菜、西瓜、梧桐、萝卜、花生等)凡是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竹、芦苇等)

14、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填写下表:(P84)

1 胚芽

2胚轴1胚乳

3胚根2子叶

3胚芽

4子叶4胚轴

5 胚根

16、用线将种子的结构与相应的名称、功能连起

胚乳将来发育成茎(枝条)和叶

子叶将来发育成根

胚芽将来发育成茎的一部分

胚轴储存养料

胚根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P90—106)

1、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的过程。

2、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自身条件,即种子是完整的且胚必须是活的;以过休眠期的。二是环境条件,即必须具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种子萌发时需要水的原因是:一定的水分能使种皮变软,种子内的有机物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物质才能够被利用;适宜的温度能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有利于种子内有机物的转化;充足的空气(氧气)有利于种子内有机物的分解。

4、麦芽糖是从萌发的小麦中提取出来的。咀嚼萌发的小麦种子,发现有甜味,这种甜味物质是由淀粉转变而来的能够溶于水的物质(麦芽糖),它能被胚的其他部位吸收和利用。

5、有些种子成熟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才可躲过不良环境,延续后代。可见,种子具有休眠的特征,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有些作物的种子如:水稻种子、油菜种子等在穗上就可能萌发,这是因为不仅具有适宜的外界条件,还具有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还说明这些种子没有休眠的特征。

6、决定同种种子寿命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在低温和干燥状态下,寿命可以延长。在高温和潮湿的条件下寿命就会缩短。

7、在农业生产上,为了保证播种以后出苗整齐,在播种以前必须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8、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P91—92)

①、提出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②、作出的假设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③④、制定和实施计划:(略)

⑤分析结果,得出结论:2号装臵中的种子萌发了.萌发的原因是:除种子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已度过休眠期外,同时具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环境条件。1号、3号、4号装臵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种子没有萌发的其原因是:与2号装臵(对照组)相比,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但1号装臵没有一定的水;3号装臵没有适宜的温度;4号装臵没有充足的空气。每天在同一时间段对各实验组观察一次。得出结论是: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⑥表达与交流:(略)

9、练习

a、实验中应选已度过休眠期、储存时间短、子粒饱满、胚是完整的种子做实验。

b、这个实验共设1、2、3、4四个装臵,可分3组。每个装臵中应放7-8个种子。每一装臵不能只有一粒子,(尽量减少实验误差)

2号和1号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2号和3号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号和4号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10、在这3组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2号装臵,其他1、3、(如1和3)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因为他们研究的变量不只一个。(1号的变量是水;3号变量是温度。)

11、用“地膜覆盖”,目的是提高地表层土壤温度,同时也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

1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P93—94):抽取种子样本的方法是随机抽取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提供种子境条件,

在培养皿内放上过滤纸或纱布,加适量的水,将100粒种子均匀放在培养皿内。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芽率=已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13:将三粒具有萌发能力的玉米种子,分别放在烧杯内的不同位臵上(A粒完全暴

露、在空气中;B粒一半暴露在空气中,一半浸没在水中;C粒完全浸没在水中。),将这一装臵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几天以后,这三粒种子将各有什么变化?分析说明原因。。

14、种子萌发过程(P94):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轴、胚芽。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5、“播种早晚”是因为不同种子萌发的温度不同;“浸种”是因为不同种子萌发时对水的需求不同;“土壤耕耙”

“松土”是因为不同种子的萌发对空气需求不同。

16、(P96—97):根是由胚根发育而来。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是根的成熟区。

17、观察根的生长应选择生长迅速的幼根。根的生长一方面要依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依靠伸长区

细胞体积的增大。

18、枝条是由胚芽发育而来的;枝条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有的芽发育成花)。芽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19、(P98—99)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无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都需要补充水、无机盐、有机

物等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则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

※※ 20、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缺氮时,矮小瘦弱,叶黄;缺磷时,矮小,叶暗绿;缺钾时茎细弱,叶边缘褐色、焦枯。

21、合理施肥,施肥时应注意:一次不能多施,否则会”烧苗”;施肥时应注意浇水,有利与肥的吸收和利用

22、合理施肥,施肥时应注意:一次不能多施,否则会”烧苗”;施肥时应注意浇水,有利与肥的吸收和利用

23、(P101—102):花是由花芽发育成的。开花和结果是一个连续

24、(P102):一朵花是有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组成的。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雌蕊和雄蕊)。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花药内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25、花柄使花伸展在空间;花托是花被和花蕊着生的地方;萼片和花瓣构成花被,可以保护花蕊;花药里面有花粉,一个花粉中有两个精子。花丝有利于花粉传播;柱头的黏液可以粘住花粉,有授粉花柱使柱头伸展在空中,有利于授粉;

26、(P103)开花:花冠展开,露出花蕊的过程。花分为单性花(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和两性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单生花:一个花轴上只生一朵花。花序一个花轴上生有许多的花。

27、传粉: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传粉类型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传粉方式有昆虫传粉、风传粉、水传粉。

28、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受精。受精过程:花粉受柱头上黏液的刺激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2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P104)

子房壁----------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子房珠被---→受精后→珠被发育成种皮

胚珠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胚

极核---→受精后→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30、受精后,花瓣、花萼、雄蕊、柱头、花柱等凋谢、脱落。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

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31、玉米果穗缺粒,向日葵子粒空瘪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造成的。为了弥补、这种传粉不足的现象,人们常常给植

物进行辅助授粉提高产量。

32、花到果实发育过程中花的结构各部分的变化,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

花瓣

雄蕊 胚

花柱 果实 子房 果皮 子房壁 种子 胚珠 凋落 受精卵

33、将下列农产品中的果实、 种子、根、茎区分开来。(P105)1苹果、2葡萄、3西瓜、4葵花籽、5豆角、6玉米、7小麦、8蚕豆、9绿豆、10花生豆、11芝麻、12西瓜籽、13杏仁、14荸荠、15红薯、16土豆、17莲藕、18草莓、19甘蔗、20萝卜

果实:1苹果、2葡萄、3西瓜、4葵花籽、5豆角、6玉米、7小麦、18草莓 种子:8蚕豆、9绿豆、10花生豆、11芝麻、12西瓜籽、13杏仁 茎: 14荸荠、16土豆、17 莲藕、19甘蔗 根: 15红薯、20萝卜

34、阴雨天果树减产的原因是什么? 答:传粉不足。

35、移栽带土可以避免对根毛和幼根损伤,保证移栽后植物正常生长,不会因缺水而死亡。气生根有呼吸功能;还

第三章 1、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才能被运输和利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P108)举 2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植物依靠根吸收水。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根适于吸水的特点:(P110)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增大吸收面积,提高吸收效率;②、 成熟区中的导管 即时将水运走。 4、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P110)土壤中的水

根毛细胞的根毛 成熟区内层细胞 成熟区内的导管; 通过导管输送的植物体的其它部位. 5、导管(P111):上下细胞壁消失形成的中空的管道。导管细胞是死细胞。在木质部,导管由下向上输送水和无机盐。掐断植物的茎流出的液体是从植物茎中的导管中流出的。 6、筛管:上下细胞壁之间形成的筛孔状的管道。筛管细胞是活细胞。韧皮部中,筛管由上向下输送有机物。割断树皮,切口上方形成的节瘤是由筛管运输的有机物堆积形成的。 7、形成层: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一层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它是形成层;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向内分生的细胞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分生的细胞形成新的韧皮部。有形成层的茎可以不断加粗。没有形成层的茎则不能加粗。 8、蒸腾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①、蒸腾作用 使水大量散失到 空气中。加速水的流动; ②、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茎、叶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9、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①、产生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②、降低叶面温度;③、排出体内废物。 10、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 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11、气孔可以 张开和闭合 。保卫细胞细胞壁靠气孔腔 外壁厚 ,不易伸展;背气孔腔的 内壁薄。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细胞失水时,气孔关闭; 12、栽树时剪去大量枝叶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避免树苗缺水而死亡。 13、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从横切面观察, 叶片是由【13、15】上下表皮(属保护组织)保护内部结构、中间的【14】叶肉(属营养组织)和分布在叶肉中的【12】叶脉(输送营养)构成的。叶片的上下表皮一般为一层细胞,中间的叶肉部分为多层细胞,叶脉由木质部(内有导管)和韧皮部(内有筛管)组成。双子叶植物的叶肉,其上半部为栅栏组织,下半部为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细胞为长柱形,

排列得较为紧密,细胞内的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由排列疏松、

形状不规则的细胞所构成,细胞内叶绿体较少,细胞间有较大的间隙。

14、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叶片背、腹两面的最外层为上、下表皮,

其细胞排列紧密,外表面具有一层透明的角质层(上表皮的角质层更为明显)。在上下表皮上都可以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到【16】 气孔(控制气体进出。可以见到保卫细胞的横切面,其保卫细胞稍小于表皮细胞),并且下表皮上的气孔多于上表皮上的(区别)。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P119—121)

⑴、提出的问题:①、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②、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⑵、作出的假设:①、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②、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⑶和⑷、制定和实施计划(方法步骤):

①、黑暗处理: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转运走和消耗掉原来制造的淀粉,这样实验中检验出淀

粉只能是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是实验以前储存的。

②、设臵对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设臵对照实验。看看遮光部位和照光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③、叶片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叶片中的叶绿素可以溶

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隔水加热避免发生危险。叶片脱色是为了便于观察。

④、清水漂洗、染色:用清水漂洗脱色的叶片,再把它放入培养皿中,滴加碘液,片刻,再用清水冲洗叶片。用清水冲洗叶片目的是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使用的干扰。 ⑤、观察:观察发现,遮光的部位为黄白色(说明没有产生淀粉);照光的部位变成了蓝色。(淀粉遇碘产生了淀粉)。 ⑸、得出结论:①、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②、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⑹、表达、交流(略)

2、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自然界中的碳―氧的平衡;②、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制造的有机物,除供自身利用外,也为其它生物生存提供了食物来源。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P123)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无机盐以外,主要是有机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也是有机物。(纤维素、蛋白质、脂类、DNA、维生素都是有机物。)

4、植物生活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P123--125):种子萌发过程中,吸入氧,分解体内的 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和二氧化碳,并产生水。 能量用途:a、供细胞内的生理活动用;b、维持正常体温;c、多余的散放到空气中 。

5、萌发的种子瓶中的气体可以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P124);说明种子萌发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萌

发的种子瓶中的气体可以使使点燃的蜡烛熄灭(P124);说明种子萌发时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6、呼吸作用(P125):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

活动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7、技能训练甲乙两地生产同一中甜瓜,甲地的甜瓜比 乙地的甜瓜含糖量高。经调查,在甜瓜生产季节,甲乙两 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 基本相同。而温度差别较大,(见 表)请据表分析: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弱有什么影响? 推理过程:A 、甲乙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白天温度相同,说明甲乙两地甜瓜制造的有机物的量 相同 。在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有机乙地弱 。C 、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而甲地甜瓜呼吸作用比乙地弱,说明环境温度对 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影响。结论: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8、松土 有利于根呼吸 氧气 。 通风有利于散放多余的热量。 9、右图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个的一个实验示意图 (玻璃罩是密封的)该实验中,甲和乙是作为一组 对照 实验 。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 氧气 ,同时小白鼠呼吸产生的 二氧化碳 也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除有无植物外,其它条件均相同。 10技能训练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 泡数,收集到的数据如由表:分析: ①、植物与光源的距离和产生气泡数的多 少有什么关系? 从中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答:植物与光源的距离和产 生气泡数的多少成

反比。气泡是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 强。从

中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②、如果将这个实验放在黑暗中,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 答:将这个实验放在黑暗中,试管中没有气泡产生。因为金鱼藻在黑暗中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没有气泡产生。

七年级(下)生物复习题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

1、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露西”少女下肢骨比上肢骨粗壮,和现代人一样说明她的运动方式是( 直立行走)。

3、“东非人”所用的石块说明他们具有了(使用)工具和(创造)工具的能力。

4、事实: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事物)。观点:根据事实现象作出的(判断)。

5、(环境)变化使古猿下地生活以适应环境,同时古猿也改变(环境)。

6、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方法除事实(化石)证据外,还有(科学推测)和( 科学想象 )。

7、人类应该(珍视)不同的生物,对珍稀物种应大力(保护),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8、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主要依据是(直立行走)。关于生命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最科学、最正确的观点是(化学发

生论)。灵长类动物共有的重要形态特征是(直立行走)。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达尔文 )。9、生殖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生殖系统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分泌性激素维持副性征的多个器官的总称。男女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

和(卵巢)。男女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输精管 )和(输卵管)。

10、(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器官,(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11、(子宫)是(胚胎)和( 胎儿 )发育的场所。

12、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即( 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13、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即怀孕。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

14、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并通过母体排除所产生的废物。

1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 分娩 )。

16、( 吸烟 )、(喝酒)和(某些药品)对胎儿发育有(不利 )影响。

17、试管婴儿就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18、( 青春期 )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身高 )突增,(体重)迅速增加。形态发育女孩(8.5—9岁)开始,早于男孩(10.5—11岁)。青春期发育突出的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19、男女青春期出现的生理现象。男出现(遗精)现象;女会来(月经)。

20、男女体形变化与(睾丸)和(卵巢)的发育有关。比较曲线图发现,随(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身高、体重依次明显(增加)。

21、月经现象: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22、月经来潮与(卵巢)和(子宫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23、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和血管增生。

24、从阴道排出的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毛细血管)破裂流出的( 血液 ),就是月经。月经周期平均为( 28 )天左右。行经期为( 3---5 )天。

25、经期卫生:清洁卫生;避免着凉;情绪( 稳定 );( 适当 )运动;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26、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过快增长;(少生)是控制人口的数量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可以提高人口的素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有水、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淀粉、脂肪六大类。食物中遇碘变蓝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2、人体细胞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人体细胞中的物质都来自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比例)和(数量)不同。

3、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 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病人点滴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血液中(血糖)浓度急剧减少会引起(昏厥)。

5、脂肪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物质,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在体内。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动物、植物的脂肪)

7、(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所以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应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奶、蛋、鱼、肉、大豆、豆腐)

8、( 水)是人体细胞的最主要成分之一;人体内的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吸收、利用。水的比热×水的质量×温差

10、为避免偶然因素对科学实验数字结果的影响,应当取各实验组的(平均值)。

11、钙、磷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牙齿的(釉质)是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12、(铁)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时会患(贫血)。(铁)主要含在黄豆、绿豆、动物的肝脏中。

13、缺(钙)时中老年人可能患(骨质疏松)、儿童会患( 佝偻病 )。(钙)主要含在(牛乳类、豆类、鱼类、蛋类、)中。缺(磷)会患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主要含在(奶类、花生、猪肝、谷类)中。缺(锌)时会患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主要含在(花生油、黄豆、瘦肉)中。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孕妇胎儿可能患呆小症。(碘)主要含在(海带)。

14、无机盐、维生素不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起着其它营养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

15、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维生素A主要含在(动物肝脏、蛋类)中;(胡萝卜、菠菜、韭菜)中的(胡萝卜素)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缺少维生素B会患(神经炎)和(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唇、口角发炎等症。(维生素B)主要含在(动物肝脏、全粒谷类、豆类)中。缺少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会患( 坏血病 )或(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维生素C主要含在葡萄等水果、辣椒等蔬菜、干果以及动物肝脏中。缺少维生素D,儿童会患(佝偻病);中老年会患(骨质疏松)。维生素D主要含在咸水鱼、动物肝脏、鱼肝油、卵黄、奶及奶制品、黄油、植物油中。

16、维生素A和维生素D溶于(油脂)中;维生素B和维生素C溶于(水)中;维生素 c 高温和长时间储存容易遭到破环。维生素 C 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7、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排便通畅;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人体过高的(血糖)和(血脂),有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18、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的功能。

19、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组成。消化腺有分布在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和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胃腺、肠腺)。

20、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 )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1、消化系统的开始部位是( 口腔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咽 )。

22、口腔中( 舌 )的搅拌、( 牙 )的咀嚼)使唾液与淀粉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 )在( 37.5 )℃左右时将( 淀粉 )分解成麦芽糖。口腔中的消化酶是(唾液淀粉酶)。影响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的因素有( 舌 的搅拌、 牙 的咀嚼、唾液、 温度 )等。 ( 淀粉 )最开始在口腔中被消化。口腔只有初步( 消化 )的功能,没有(吸收 )功能。 舌头、牙齿进行的是( 物理性 消化);唾液进行的是( 化学性 消化)。 物理性 消化有助于化学性消化更好地完成。

23、( 咽 和 食道 )既没有( 消化 )功能,又没有( 吸收 )功能。

24、胃通过(蠕动)搅拌食物与胃液混合;胃液的成分是( 盐酸)和( 胃蛋白酶 );胃初步消化( 蛋白质 );胃吸收(少量 水 )和(部分 酒精 )。

25;(胆汁)不含任何消化酶,但对消化脂肪有帮助乳化脂肪;肠液、胰液都含有消化( 淀粉 、蛋白质 、 脂肪 )的酶。

其实验现象说明了唾液中的( 淀粉酶 )能把( 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结论: 唾液 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4号试管所

⑷、 1、3号; 1、4号; 3、4 号装臵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它们两两之间有两个变量。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27(1)、上述实验中只研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实验组是(1

)号试管,作为对照组的是( 3 )号试管。 (2)、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

滴碘液,摇匀,发现(1)号试管中的馒蓝;( 3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部分变蓝;( 2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全变蓝。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腺 )的分泌都有关系。 28、

(小肠 )是(消化);小肠中的消化液有( 肠液

、 胰液 、 胆汁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全部通过( 小肠壁 )吸收。 而大肠吸收(少量 水 、 维生素 和 无机盐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帮助排便。(盲肠)是(大肠)(阑尾)又称蚓突,其上端连通盲肠的后内壁。( 粗纤维 )在(大肠)中被某些共生的菌类分解成(水、 无机盐和 维生素 )。 酸)。(葡萄糖)、(氨基酸)以及低于12个碳的(脂肪酸)直接被小肠粘膜内壁的(毛细血管)吸收,长链脂肪酸再被酯化成甘油三酯,与胆固醇、

脂蛋白、磷脂结合,形成乳糜微粒进入(淋巴循环)系统,最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30、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①、小肠很长(5--6米);②、小肠壁的皱壁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③、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组成,适于吸收营养物质;④、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大肠壁没有(皱壁),也没有(绒毛状突起)。 31、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一般情况下,(小肠)中消化液最多,其次是(胃),(口腔)中最少。

32、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合理营养的原则 ①、愉快就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均匀摄入五类食品。 ②、安排好一口三餐(早、中、晚比为3:4:3),特别要重视早餐。③、食品要荤素、粗细搭配,多吃新鲜筑菜水果。④、适当增加奶、蛋、33、食品安全: 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 购买非包装食品是应注意新鲜食品是否(硬挺、有光泽、有气味)。 34、绿色食品是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 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绿色食品分 ( A )级(正方形)和( AA )级(圆形)。绿色食品既有益于(健康),又有益于(环保)。 35、营养师是学过(医学)和(营养学)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

36、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大类,并形象的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见图)

(1)、请写出“B ”和“C ”的食物类型:B 是( 奶类 ),C 是(肉类 )。 (2)、这些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 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在人体内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的的是(脂肪);人体细胞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60﹪---70﹪的是( 水 ) 。 (3)、在人饥饿疲劳时,你建议他最好吃 E (填序号)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含 ( 糖类 )比较多,可以为人体提供较多的能量。(4)、如果某人患了坏血病,你建议他最好吃 D (填序号)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6、技能训练:解读食物消化曲线

下图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 、B 、C 、D 、E 、F 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①、图中 x 表示的淀粉消化过程;

图中 y 表示的蛋白质消化过程;图中 z 表示的脂肪消化过程。 ②、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在 口腔 、 胃 、 小肠 中开始消化的。

③、A 、B 、C 、D 、E 、F 分别代表的器官依次是A 口腔、B 咽和食道、C 胃、D 小肠、E 大肠、F 肛门。

④、A 中的消化液有 唾液 ;C 中的消化液有胃液;D 中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 )组成。人体内温度恒定在( 37.5 )℃左右。

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有(骨)和( 软骨 )作支架,保证气体通畅进出。

3、呼吸道适于呼吸的特点:①、鼻毛可以挡住灰尘,( 清洁)空气;②、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可以( 清洁、温暖、 湿润)吸入的空气;③、黏膜中的毛细血管也可以(温暖、湿润)吸入的空气;④、气管壁中的(腺细胞)分泌黏液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使气管湿润。呼吸道的作用是(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4、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把(尘粒、粘液和 细菌)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中可能含有(病原体)使生物致病,所以不要随地吐痰。 人工呼吸时清除被救者口、鼻中的污物是为了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5、常见呼吸道疾病:①、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灰尘、兽毛、花粉、)等物质引起。②、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都是由( 细菌

病毒 )引起的。③、尘肺是长期在( 粉尘

)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的一种职业病。(沙尘暴)时人们往往戴(口罩)减少尘埃的吸入;遇到(剧毒气体)时还要戴(防毒面具

)。 6、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空气通过喉口进入(气管)。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气管 ),

引起咳嗽,严重时,会引起呼吸困难。 声音是由喉部的( 声带)震动发出的。 7、肺由(肺泡)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最细的(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 一层)上皮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

8、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叫肺的通气),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两个动作。 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呼吸频率与性别、年龄、锻炼程度有关。

9、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通气 )、(肺泡 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 血液 中的运输)、和( 组织 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

10、探究胸廓容积(肺活量)是可以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测胸围差要点:①、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均匀。②、软尺在胸前,下缘与乳头上缘齐平,背侧软尺固定在肩胛骨下缘。③、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胸围差。

11、呼吸运动的过程:①、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 上 向 外 运动,胸廓的左右

径、前后径 增大 ,膈肌(收缩 ),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 增大 ,胸廓容积(增大 ),胸廓内气压(小 ),( 小于 )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扩张)。②、呼气时,正好相反。 ③、胸廓的扩大(肺容积增大)导致(吸气 )。

12、呼出的气体吹入装有石灰水的乙瓶中,石灰水明显变( 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少了,(二氧化碳)气体增加了。( 氧气 )进入了肺部的毛细血管中。 1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即肺内的气体交换):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通过气体的(扩散运动)实现的。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这样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氧气( 增加)了,(静脉 血)变成了( 动脉 血)。

1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送的。

15、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扩散运动 )实现的。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进入到细胞中;细胞中的( 二氧化碳 )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这血液流经组织后,血液中的氧气( 变少)了,(动脉)血变成了( 静脉 )血。吸入的氧气最终到了组织(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

16、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空气污染的原因:工业污染、尾气、秸秆焚烧、扬尘。

17、探究: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取样点, 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点)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 18、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中的( 氧气);有氧运动就是机体消耗的氧量大致(等于 )机体吸入的氧量;(有氧运动方式有 散步 、慢跑 、做操)。高压氧治疗就是在( 高压)下吸入氧。可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氨气中毒、脑栓塞等疾病,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19、下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气球代表的是( 肺 ),瓶底橡皮膜代表的是( 膈肌 )。 (2)、如图乙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 扩大 ),这表示( 吸 )气的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 收缩 ) (填“收缩”或“舒张”),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胸廓的容积( 增加 ),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减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 )。 (3)、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 外界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

20、下图是“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实验装臵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并作为对照的装臵时( 甲)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乙)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成分增多了。增多的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血液由占血液55%的( 血浆 )和占血液45%的( 血细胞 )组成;血液的功能有运输(养料 和 废物 运载( 血细胞 )、(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浆的颜色为淡黄色,半透明;血浆的主要成分有水(90%)、无机盐(0.90%)、 血浆蛋白 (7%)、氨基酸、尿酸、尿素等。血浆的功能是运输(养料 和废物)、运载(血细胞 )。

3、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臵一段时间后,分为三层:上层是(血浆),中间一层是白细胞 和 血小板),下面一层红色的是(红细胞),红色是因为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

4、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中一种含( 铁 )的红色蛋白质(男 120-160克/升女 110-150克/升); 血红蛋白的特点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 )的地方与氧分离。缺少血红蛋白时会患( 贫血 )。红细胞有运输( 氧 )的功能。

5

6

、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结构是( 血小板 )和( 白细胞

)。 7、血浆和血细胞之间白色的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显微镜下看到最多的是( 红细胞 )。

8、血小板凝集而在血管中出现凝血块,就会形成( 血栓 )。

9、 出汗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是( 水 、无机盐 ),可以喝盐水补充;腹泻时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是( 水 、无机盐葡萄糖 ),可以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静脉注射葡萄糖。 10、贫血( 红细胞 )或(血红蛋白 含量少引起的。(贫血的症状:头晕、乏力、心悸、气急) 11、( 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分化为各类(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 组织 )和器官。 表示血流的方向,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血管:图中M 是(动脉)血管、其中流的是(动脉)血;N 是(静脉)血管,其中流的是(静脉)血;连接M 、N 的血管O 是(毛细血管),红细胞通过O 时是(单行)通过的。(2)、小鱼尾鳍中,血液流动最快的部位是(动脉)血管;血液流动最慢的部位是(毛细血管);血管壁比较厚的血管是(静脉)。

14、血液流经组织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氧)进入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

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同时,血浆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组织细胞 )中;(组织细胞 )产生的废物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

15、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方向是(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16、抽血或输液时,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管扎起来目的是(减缓)或(阻止)血液流向心脏。针刺入的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血流慢,分布( 广),管腔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出血少,易止血。 17、血管出血的初步护理:

①、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红色,血液少量地(渗出),(敷药自然)止血,应消毒。②、动脉出血时血液鲜红,血液(涌出或喷出 ),动脉(近心端止血带压迫)进行止血。③、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液(缓慢流出),静脉(远心端止血带压迫)进行止血。 18①、手背上静脉注射的青霉素到达肺部的途径是: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 肺(或肺泡 ) ②、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途径:二氧化碳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 肺(或肺泡 ) (呼吸道 ) 体外

③、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尿素 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静脉 )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肾动脉 (肾)尿液 (输尿管 ) (膀胱) 经尿道排出。 20、(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的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心脏)有自动有节律收缩和舒张的特点,因此(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里流动。 21、心壁的特点是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 厚),左心室壁( 最厚)。

22、心脏上下联通,左右不同;心脏分四腔,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 心室;上为(心房)下为(心室);左心房连左心室,右心房连右心室; 心室连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 (肺动脉);心房连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 )。

23、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朝( 心室 )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是(动脉瓣),朝(动脉)开。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朝一个方向流动。心脏内血流方向:(心房)→( 心室)→动脉(不能倒流)。

24、心脏的功能:A 、产生血液流动的(动力),推动血液不断流动。B 、运来(养料)和(氧气);运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25、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 )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26、血液循环路线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①、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 脉 )、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当血液流经组织周围毛细血管时,把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送给细胞,同时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体循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 ②、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肺循环的结果是(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在肺循环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肺静脉);流静脉血的血管是(肺动脉)。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

③、冠脉循环(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就是血液由(主动脉)基部流入(冠状动脉 )及其分支,然后流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在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

④、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流动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 )→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 27、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综合示意图,血管中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 处为心脏的(左心室 ),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往全身)。 (2)、血液在图中【B 】、[1]、【4】、【D 】的循环途径叫( 肺循环 )。 (3)、心脏内的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的原因是(有【5】房室瓣和【7】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4)、图中E 处的a 箭头表示(氧气)的扩散方向,在此处进行着(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果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5)、含二氧化碳最多的血管是[ 4 ] 肺动脉 .

(6)、健康人饭后一小时后,血管[ 6 ]中的血糖浓度最高,此时体内( 胰岛素 )的分泌量增加,调节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水平上 (7)、图中F 所获得的由血液循环运输来的氧和养料,通过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的( 呼吸 )作用,释放出能量以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8、动脉血是指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含(氧气)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在体动脉、肺静脉中流动脉血)。静脉血: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含(氧气 )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在动脉、体静脉中流静脉血)。 29、心率:单位时间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平均75次/分钟);每博输出量:心室(每次 )射出的血量。(平均每次70毫升);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心输 出 量=心跳次数×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75×70=5225毫升/分钟)。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4000毫升(P71)。心动周期: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60秒/75次=0.8秒)。

30、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血压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到达的最高数值。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血压表达式:收缩压/舒张压 . 血压单位:(千帕 );正常范围: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高血压:舒张压持续高于12千帕。(或收缩压高于18.7千帕)低血压:收缩压持续低于12千帕。(或舒张压低于6.7千帕) 31、血液循环的发现:(P74—75)血液循环是英国医生(哈维)发现的。血型是1900年奥地利兰德斯坦纳发现(ABO )血型系统;包括( A 、B 、AB 、O )血型。

32、输血原则是①、大量输血时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②、少量输血时也可以输入(异型血 )。③、(交叉)配血。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反应;受血者的血细胞与献血者的血清反应,没有红细胞凝集现象或没有破

30 %)就会发生生命危险;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1998年我国实行( 无偿 )献血制度,提倡18---55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35、ABO 血型系用途: 输血 、推测子女血型、亲子鉴定、以及案件侦破。

36临床上给严重贫血者、大面积烧伤者、严重血小板缺少症患者分别输入( 红细胞 )、( 血浆 )、(血小板)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的概念: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粪便等(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

2、排泄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水、二氧化碳。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泌尿系统由(肾脏 、输尿管、膀胱 、 尿道 )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中储存。膀胱暂时储存尿液,膀胱中的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4、泌尿系统的功能: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 二氧化碳 )和 多余的 (水 )

5、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6、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盘曲而成的血管球,另一端为出球小动脉。肾小囊是(肾小管)的盲端凹陷而成。肾小囊套在肾小球的外面。肾小囊内外两层壁之间的空腔叫(肾小囊腔)。肾小管细长而弯曲,周围缠绕大量的

毛细血管。肾小管另一端开口是(肾盂)。 肾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肾的颜色为紫红色。

7、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三个过程。 8、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 葡萄糖 、尿酸、尿素)等都可以由肾小球的滤过,透过肾小囊外壁进入到( 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150升/天)。

9、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全

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的( 无机盐 )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进入缠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剩下的( 无机盐 、 尿素 和少部分 水 就形成了尿液(1.5升/天)。 10原尿中:“一无二有” 即无血细胞、有微量的蛋白质、有葡萄糖。 尿液中:“三无” 即无血细胞、无蛋白质、无葡萄糖。废物含量高。 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答: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 蛋白质 、 葡萄糖 、 血细胞 );而每100毫升中无机盐、尿素含量明显(增加);水分略有(增加 )。 排尿主要排出了( 无机盐 、尿素和少部分多余的 水)。 ⑵、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原尿)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答:与血浆相比,肾小囊中液体(原尿)含有 蛋白质、葡萄糖 、无机盐、尿素和少量的 水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 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大分子 蛋白质 这样的物质。 ⑶、在肾小囊液体中出现少量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答:这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原尿)中的( 葡萄糖 )。 ⑷、如果病人尿液中发现大量红细胞,说明病人(肾小体)出现了病症;如果病人尿液中发现大量蛋白质(蛋白尿),病人是(肾单位)出现了病症。如果病人尿液中发现大量葡萄糖,病人是(肾小管)出现了病症;可能此人患有(糖尿病);

11、尿的排出:( 肾脏 )形成的尿液由集合管收集,汇集到( 肾盂 )中,然后经( 输尿管 )输送到( 膀胱)中暂时储存起来,达到一定量时,尿液刺激膀胱内的神经,形成尿意,尿意(排尿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由大脑决定是否将尿由膀胱排出体外。

12、尿排出的意义:A 、排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B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13、运动时,汗液明显增多的目的是(排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散放多余的热量)尿液明显减少了,是因为大部分水分以(汗液和气体)的形式排出了;呼出的气体中水分也增加了,主要是体温升高,为了(散热). 14、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尿,因为( 无机盐 、 尿素、 尿酸 )等废物必须溶解 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才能避免人体中毒。

15、人工肾脏(血液透析)就是根据( 肾脏 )工作原理,过滤人的(血液),进行血液透析;排出人体内的废物。每周2—3次;

16、人粪尿的处理(P85—87)①、危害:人粪尿不经过处理,会污染(环境),传播( 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②、处理方法:(高温)堆肥发酵,(沼气)发酵,化粪池发酵,(生态 )厕所,烘干处理。 经处理的人粪尿可转化成多种含N 、 P 、 K 的无机盐。③、农家肥;人粪尿和禽畜粪便来源 广 、养分 全 、肥效持久、能 改良土壤、成本低 。

17、下图是肾单位机构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血液从[3]( 肾小球 )滤过到【6】(肾小囊腔 )中的液体为原尿。 (2)、原尿经过【7】(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3)、与【3】内液体相比,【6】内的液体不含( 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 (4)、与原尿相比,尿液中不含( 葡萄糖和蛋白质 ),因为 ( 他们被肾小管的重吸收回血液)。

(5)、尿的形成包括(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

的分泌作用三个过程。

(6)、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序号是( 1、2、3、4 )。 (7)、肾单位中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是在([8] 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中 ).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照相机成像原理是(透镜)原理。拍照时,物镜起调节(焦距)的作用;光圈

起控制(光线强弱)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

2、眼球的结构中角膜、晶状体相当于(镜头) ,调节相距;瞳孔相当于(光

1

2

345

67

圈),控制光线;脉络膜相当于(暗室壁);视网膜相当于(胶卷),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3、人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人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构成。(眼球壁)分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眼球的功能是:A、折光,B、感光 C、成像。

4、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两部分。外膜前部1/6是无色透明的(角膜),光线经(角膜)射入眼球;外膜后部5/6为白色的(巩膜),(巩膜)坚固,(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5、中膜由(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构成。虹膜和睫状体占中膜的前部1/3,脉络膜约占中膜的后部的2/3。中膜的最前部分是虹膜,呈环圆形,位于晶状体前,中央有一个圆孔,称瞳孔,瞳孔是光线的通道。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睫状体能收缩舒张,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有(营养)视网膜外层的作用,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房。

6、内膜即视网膜: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有大量的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7、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由睫状突产生,充满前房和后房的无色透明的液体。有(营养)角膜、晶状体及玻璃体,( 维持 )眼压的作用,还有(屈光作用)。角膜与虹膜之间的间隙为(前房);虹膜与晶状体之间间隙为(后房)

8、晶状体:为富有弹性的,形如双凸透镜的透明体,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通过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晶状体有(屈光作用)。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主要成分为水。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9、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10、眼的屈光装臵:(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部分构成,共同特点是无

色、透明,允许光线通过,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故统称为眼的屈光装臵。

由远及近看物体,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曲度会由小变大。

11、视觉的形成:(P90)物体反射光→经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落到(视网膜)上成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上的物像是(倒像)。

12、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巩膜、脉络膜、视神经等部位不正常都可能导致失明。

13、眼的卫生保健:①、近视: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戴“凸透镜”矫正。预防近视做到“三要”、“四不看”(p91-92)。②、远视: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近视戴“凹透镜”矫正。

近视眼戴( 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

14、耳的结构:(P92—93)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15、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外耳有(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

16、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鼓室有咽鼓管通向咽部,气体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调节鼓室内的气压。听小骨共有三块(锤骨、砧骨、镫骨),将声波引起的鼓膜(振动)传到内耳。

17、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半规管和前庭能感受头部位臵变动的情况,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位臵)感受器。耳蜗内

的(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将振动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

18、听觉的形成:(P94)外界的声波通过外耳传到鼓膜,引起鼓

膜产生的振动,振动通过

(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

传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19、耳的卫生保健:减少和消除(噪音);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遇巨大声响(张

口)或(闭嘴、堵耳);(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避免外耳道感染。

20、人体的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冷、热、触、痛、压)等感觉。

21、无障碍通道(盲人)有优先通过的权力。手语帮助(聋人)感知有关信息。

角膜移植:将损坏的(角膜)切除,换上健康的(角膜),患者就可以重见光明。

2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他们发出的神经(脑神经、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分为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

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23、脑分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表层为(大脑皮层),约有

(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具有语言、运动、感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中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

压等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24、脊髓能(产生)冲动并(传导)冲动;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的(联系通路)。

25、脑神经(12对):由脑发出的神经。分布在头部,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脊神经

(31对):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内脏,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2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与人体其它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7、神经纤维(P99)由长的(突起)以及外面包着的(鞘)组成。神经:(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细小的分支。神经元通过(突起)相互连接传递和处理信息。

28、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比较(P97)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而神

经中枢是指(脑和脊髓)中能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细胞群)。如呼吸中枢、感

觉中枢、运动中枢、语言中枢等等。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之中。

29、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通过X射线多个层面或方位的(扫描),获取大量信息,经过(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进而组合成多个层面或方位的清晰(图像)。

3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动物通过神经系

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

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

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

应器五部分组成。感受器是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

之转换成神经过程的结构。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例:膝跳反射全过程:刺激(叩击膝下韧带)→感受

器(分布在股四头肌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传出神经→效应器(分布

在股四头肌肌腱内的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

腺体)。→反应(小腿跳起)。

剪断图中的【2 】、【 3 】、【 4 】之一,反射不能

发生,为什么?

答:切断了反射弧的联系通路。

31、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如缩手、眨眼、排便反射等。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反射。受(大脑)的控制。如(谈虎色变)等。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

3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如生长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等。

33、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构成。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比较: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这类腺体有垂体、胸腺、甲状腺、胰岛、性腺等。外分泌腺{有 }导管,分泌物由(导管)流出。这类腺体有唾液腺、胰腺、肝脏、胃腺、肠腺等

34、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患( 侏儒症 );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幼体发育,调节生命活动,促进( 生长发育)。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停止发育,患(呆小症 );成年时缺碘可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甲状腺肿)。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调节(血糖)的吸收、利用、转化。胰岛素分泌不足患(糖尿病)。

35、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的调节。

36、技能训练七(P109)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预处理:破坏蝌蚪的甲状腺。①、变量是什么?是否有(甲状腺激素)。②、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与(自然环境相同)的生活条件。③、喂的饲料?(相同)。

结论:破坏蝌蚪的(甲状腺),蝌蚪停止发育,不能发育成蛙;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

蚪又发育成蛙;在饲养正常的蝌蚪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则蝌蚪(提前)变成蛙。

37、为了证明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某同学决定亲自做实验。在老师的帮助下,

他准备了下列实验材料用具:一桶河水,20只同种、同时孵化的蝌蚪,甲状腺激素,两个水槽

等。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是该同学设计的实验记录表,请你将它补充完整(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蝌蚪又发育成蛙。请你分析科学家通过这一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

泌的。②、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人患甲状腺肿病,常吃海带等含碘较多的食品对于预防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环境污染就是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改善和破坏生态环境两种。酸雨由大气中(酸性)物质造成的;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臭氧层破坏是由(含氮废气)引起的。为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沙尘暴等,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如: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用废 旧纸制作再生纸。污染类型有:大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水体富营养、重金属、化工废物)、固体废物污染(废电池、废塑料)、土壤污染(白色污辱、工业废渣)、噪音污染等。PH 值(等于7为中性;PH 值(大于7为碱性;PH 值(小于7)酸性;雨水的PH 值则(约为 5.6雨的PH 值(小于5.6 )。2、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一接5号电池破碎,泡在1000毫升水中2—3天。 (2)、在4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 、B 、C 、D 。 (3)、在4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无污染的河水。 (4)、在4只鱼缸中分别加入5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400毫升电池浸出液。 (5)、再向鱼缸中分别放入三条鱼,定时投喂等量的相同食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根据设计,回答下

、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作用。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 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的 。

(3)、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作用;废电池液浓度越大,污染越严重。

(4)实验时是否需要设臵对照组? 需要 。该如何设臵? 再加一个鱼缸,不加废电池浸出液,其它条件均相同。

3、常见的化学物质分子式或符号: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氧气( )、氢气( )、

氮气( )、甲烷( )、钙( )、铁( )、磷( )钾( )、钠( )、锌( )、汞( )、

银( )、镉( )、水( )、葡萄糖( )、氯化钠( )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下的生物(p2-27)

1、已知的动物有150多万种(p2), 动物按有无脊椎骨分为两大类:①、 脊椎 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的动物(如

鱼、兔、鸟、马、牛、龟、蛇、蛙)。②、 无脊椎 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如昆虫、蚯蚓、蜈蚣、河蚌)。

动物按 生活环境 分为三大类:①、水生动物: (原生、腔肠、软体、甲壳、鱼类等);②、陆生动物: (扁

形、线形、环节、部分节肢动物、爬行、哺乳类);③、飞行的动物:(昆虫、鸟类、哺乳类的翼手目) 濒危物

种 :(朱鹮、藏羚羊、野驴、 扬子鳄、中华鲟、丹顶鹤、绿孔雀、褐马鸡)

2、鱼的运动(游泳)器官是 鳍 。填写图中箭头所指鳍的名称;

躯干部 头部

3、鱼鳍的作用:A 、依靠 躯干部 和 B 、 背

鱼会左右摇摆。胸鳍 还可以转换方向。 D E 、臀鳍:协

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背鳍 和臀鳍 起平衡作用。 胸鳍 可以帮助变换方向,起刹车作用。腹鳍帮助 胸鳍

起制动作用。鱼游泳时左右摆动身体,拉紧体侧肌肉做S 形运动,拨水向后使身体向前运动。

4、鱼类(脊椎动物亚门、鱼纲p3-7))的特征:终身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 鳃 呼吸;用 鳍 游泳。代表

动物: 淡水鱼类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中华鲟),海水鱼类 (海马、银鲳、带鱼、鲨鱼)

5、靠鳍游泳和防御敌害; 鳃 在水中呼吸。梭型;体表有鳞片和黏液,减少水的阻力。

6、模拟实验:在难以直接拿实验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模拟实验优点: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 直接实验 解决的问题;提高 效率 ;节约 资源 、资金 、时间 ;模拟实验缺点:受模型 局限, 结论不一定可靠;相似程度越高 ,效果越好。

7、鱼口、鳃盖后缘交替张开,闭合的目的:A 、取食: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中的食物被滤下。B 、呼吸:口与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流经鳃,水中的 氧气 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 二氧化碳 进入水中。 鳃丝扩大与水接触的 面积 ,提高呼吸 效率 ;鱼离开水,鳃相互覆盖 ,呼吸面积减少,鱼不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而死亡。 鳃丝的作用完成 气体交换 。

8、水域生态系统: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形成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同时又受水环境的影响;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9、其他水生动物(p8-10) 水生脊椎动物:海马(鱼类);鲸、海豹、海豚(哺乳动物);龟、海蛇(爬行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多数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少数的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等。 10、原生动物门:身体微小,结构简单,单细胞,真核生物。草履虫变形虫、共2万多种。

11、腔肠动物门: 体壁二胚层、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水螅 、海蜇 ,共3万多种。

12、扁形动物门:体壁三胚层、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涡虫、血吸虫(寄生),共2万多种。 13、线形动物门:体表有 角质层 、 有口有肛门、多寄生。蛔虫、小麦线虫,共2万多种。 14、软体动物门:身体柔软 、 有外套膜、 有贝壳。 田螺、河蚌共10万多种。 15、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表面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蜘蛛蟹、梭子蟹。共3万多种。 16、绿色革命:农业上用高科技的方法获得农作物的高产稳产。(p11) 蓝色革命:用高科技的方法开发海洋的资源。(p11) 17、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特点(p12-13): ①、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②、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四肢、足等),便于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④、陆生的动物,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18、 蚯蚓(无脊椎动物p14-16)①、生活环境: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②、食性: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 ③、运动: 靠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④、呼吸:靠能分泌黏液的湿润的体壁完成。氧气溶解在黏液中进入体表,在进入体壁内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大雨过后,土壤中的氧气少,蚯蚓便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⑤、体温:不恒定,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19、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 20、思考题:判断蚯蚓的前端:距离环带较近的一端。 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便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1、兔(脊椎动物p16-18)的特点:⑴、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⑵、呼吸:用肺呼吸。⑶、消化: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和臼齿(磨碎食物),没有犬齿; 兔的消化管长,盲肠发达,适于消化草食性食物。肉食性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犬齿(用于撕裂肉食)。⑷、循环:心脏四腔,两心房, 两心室;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途径。⑸、运动:后肢长而发达,适于跳跃、奔跑。⑹、神经系统:大脑发达,反应灵敏。⑺、体温:体温恒定,比变温动物适应环境能力更强。⑻、生殖方式:胎生,哺乳。 22、哺乳动物特征(p18):体表被 毛 ,体内有 膈 ,( 膈 是哺乳动物体腔内所特有的结构)。用 肺 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 胎生 、哺乳。 23、右图是家兔和狼的牙齿模式图,根据 图填写有关内容:A 、 注出图中指示线部位 的名称: [ 1] 门齿 ,[2] 犬齿,[3] 臼齿 。 B 、 左 侧是家兔的牙齿, 右侧是家狼的 牙 。这样判断的理由:家兔的牙齿只有门齿 和臼齿,没有犬齿,这是与家兔 植食性 生活 相适应的。家兔的 门齿 形状象凿子,适 于切断食物;家兔的 臼齿,有宽阔的咀嚼面, 适于咀嚼食物。

24、恒温动物(p17):哺乳动物和鸟类都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

维持体温 恒定 ,为恒温动物;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

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变温动物(p17):除哺乳类和鸟类以外的其它动物(如蛇、昆虫等)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25、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p18)。

26、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的翼手目等。 27、世界上的鸟有九千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我国是世界上鸟种

最多的国家之一。鸟按迁徙的习性分:侯鸟和留鸟(常年生活在一个地方)。鸟的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28、鸟为什么有很强的飞行能力?为什么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①、飞行原理:两翼上下压力差产生的浮力或压力。产生飞行能力的条件一是尽可能减轻体重,减小阻力;二是尽可能增加动力。

②、鸟适于飞行的特点(p21-24):

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对身体的阻力;身体体表被覆羽毛,保温、煽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鸟的胸肌发达,能产生强大的飞行动力;鸟的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着胸肌;头骨薄而轻;长骨中空,轻而坚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迅速;口中没有牙齿,减轻头部重量;直肠很短粪便及时排出,减轻体重。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呼吸系统:双重呼吸,气体交换效率高;气囊储存气体,辅助呼吸,减小摩擦,增大浮力;I、体温高而恒定,能保证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飞行活动。

29、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唯一能飞的一类节肢动物,已知的有100多万种。

30、节肢动物门(p25):身体由许多不相似的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31、昆虫纲(p25):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变态发育。(蝗虫、蜻蜓、蚂蚁)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体表的坚韧的外壳;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

32、甲壳动物: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表面有质地较硬的甲。如:水蚤、虾、蟹。

33、蛛形纲: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角,无翅,成虫有足4对。蝎、蜘蛛、螨、蜱等

34、多足纲:身体分头部和躯干部,背腹扁平。躯干部由许多体节组成,每节有1—2 对足。蜈蚣、马陆等

35、常见昆虫纲其它昆虫:(p24 观察与思考)①、直翅目(p24图左上):咀嚼式口器;足、触角分节;复眼发达,单眼一般 2—3个;前翅狭长、革质,后翅膜质,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腹部一般11节。常见种类:蝗虫、蟋蟀、蝼蛄等。②、蜻蜓目(p24图左中):咀嚼式口器;头部可灵活转动;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个单眼;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最常见的蜻蜓有3种:碧伟蜓、黄蜓和豆娘③、鞘翅目(p24图左下):复眼发达,常无单眼;触角形状多变;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咀嚼式口器。常见的有金龟子、瓢虫、星天牛。

④、鳞翅目(p24图右上):成虫翅、体及附肢上布满鳞片,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幼虫口器咀嚼式,有腹足2~5对,具趾钩,多能吐丝结茧或结网。蛹为被蛹。常见的有蛾、⑤、双翅目(p24图右下):头部活动自如,下口式。复眼大,;单眼2-3个或缺。触角形状不一,口器刺吸式、舐吸式或刮舐式。幼虫的基本特征是:体分节,头有或无,口器不显著,眼常缺如,无真正分节的足。常见的有蝇、蚊。

36

37

A、蜻蜓

B、蝗虫

C、蝴蝶

D、金龟子

E、蝇

F、蚊

革翅(B )鳞翅(C )脉翅(A )鞘翅(D )双翅( E 、 F )

棍棒状(C)刚毛状(A)丝状(B)鳃叶状(D)具芒状(E)环毛状(F)

咀嚼式( A 、 B 、D)虹吸式( C )舔吸式( E )刺吸式(F)

38、两栖动物的特征(p25):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幼体经过变态发育成为成体。成体水陆两栖,用肺

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p28-43)

1、运动概念:运动就是动物产生的动作。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它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动物的行为概念:动物所

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行为常表现为运动。运动有多种方式:蚯蚓蠕动,鱼游泳,鸟和昆

虫飞行、哺乳动物行走、奔跑、跳跃等。动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p28-29)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骨骼由

骨和骨连接组成;骨由骨膜、骨质、骨髓组成。

3、请在右图中指出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和关节软骨的位臵。能活动的骨连接叫

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肌腱和肌腹构成的肌肉。肌肉有受刺激收缩的特

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 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4、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作用产生运动(p30-31)

⑴、骨位臵变化产生运动,骨位臵变化要靠骨骼肌的牵引。肌肉两端一般连接在两块骨上。

⑵、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⑶、运动不仅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运动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

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发达的运动能力,利于动物觅食和

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5、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这些行为分为:

①、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育雏、公鸡打鸣、吮吸、

眨眼、排便排尿②、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

说话、写字、大山雀喝牛奶、鹦鹉学舌。

6、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联系:(P32)

先天性行为是一些简单的,出生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环境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获得的行

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行为。先天性行为能满足生物基本生活的需

要;学习行为能提高生物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7、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P34-36) ⑴、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菜青虫是生活在十字花科植物叶上的菜粉蝶的幼虫。

通过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我们知道: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十字花科:花

被呈十字形排列,四强雄蕊。白菜、萝卜)(P34-35) ⑵、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即“尝试与错误”):通过

探究公鸡的绕道取食行为,我们知道:公鸡的绕道取食行为(即“尝试与错误”)是一种学习行为。(P36)⑶、不

同种动物,同种动物不同年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过程中“尝试与

错误”的次数就越少。(P36)

8、社会行为的特征(P37-38):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以上、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

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猴、狒狒、象、鹿、蚂蚁、蜜蜂。社会行为的意义:有利于获取食物、战胜敌害、保

证物种的繁衍。

9、群体中的信息交流(P39):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作信息:蜜蜂的

“圆形舞”、“8字舞”,哑语。声音信息:叫声、语言。气味信息:蚂蚁的通讯;昆虫的性外激素。

10、通讯:群体中的个体向其它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

11、小结: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由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普遍存在,使生物间的联系

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P44―54)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P44-47)⑴、在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P44):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的某一环节出了

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生物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⑵、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

环(P45):动物作为消费者,吸收外界的物质,通过消化和吸收将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物质,同时分解有机物,

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用。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排出体外(如:二氧化碳、尿酸、尿素、多余的水等)。⑶、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果实和种子. (P46)⑷、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2、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P48-50)有:食用、药用、观赏用。

3、生物反应器(P50):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动物的“乳

房生物反应器”。优点:节省费用、减少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转基因羊的乳汁含有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血友病的药

物;转基因牛的乳汁中含有抑制胃肠细菌感染的人乳铁蛋白。

4、仿生(P51-52):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如:宇航员穿的“抗荷服”、荧光灯、

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等。

第四章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P55-65)

1、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细菌和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P56)

⑴、菌落:细菌和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P55-56) ①、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

粗糙干燥。

②、真菌的菌落比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有红、褐、绿、黄等不同颜色。

⑵、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P56)

①、配制培养基;②、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③、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④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⑤、观察记录。得出结论。

⑶、分布:细菌和真菌在土壤、水中、空气中、生物体上都有,分布广泛;用上述方法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P56-58)

⑷、细菌和真菌生存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有氧或无氧(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做泡菜、做酸奶)。(P57-58)

2、细菌的发现: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3、细菌大小和形态(P59-60):细菌个体微小,10亿个才有一粒米大,只有高倍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细菌的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分别称为杆菌、球菌、螺旋菌。

4、细菌的结构: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即:不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有的细菌有荚膜、鞭毛或芽孢。

5、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不能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营养方式为异样(包括:寄生和腐生。其中腐生的细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细菌的生殖(P61):细菌是靠分裂繁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一小时就能分裂一次

7、芽孢(P61):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形成芽孢不是细菌的生殖方式。

8、细菌与分布广泛有关的特点(P61):①、个体微小,易携带传播;②、分裂生殖,繁殖速度快,数量多;③、形成的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在适宜的环境中就萌发为细菌。

9、常见的真菌:

单细胞的酵母菌多细胞的霉菌(青霉、曲霉)蘑菇(香菇、木耳、灵芝)

10、霉菌:霉菌的菌体都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①、青霉: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长

在柑橘、米饭上的霉)②、曲霉:黑褐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长在花生米、面包上的霉菌)

11、真菌的特征: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都是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自己不能

制造有机物。孢子生殖。直立菌丝的顶端产生孢子(青霉青绿色、曲霉黑褐色)。每个孢子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P66-69) 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和能量循环(P66):植物制造有机物;动物分

解有机物;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⑵、引起其他生物患病(P67):扁桃体炎、枯

萎病、稻瘟病、黑粉病、足廯⑶、与动、植物共生: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

都不能独立生活。(地衣、根瘤、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以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

2、细菌和真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食品酿造(酱);B、疾病防治(抗生素);C、环境保护(污水处理);D、

食品保存。E、以菌治虫(以菌治虫属生物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玉米螟、菜青虫、棉铃虫;白僵

菌防治松毛虫、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甘蔗象鼻虫。

3、评价实验方案(题目见P69)设计对照实验时,要严格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技能训练八评价实验方案(题目见P69)

答:①、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是否有分解作用。故要设臵实验组

合对照组。要控制其它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有无细菌外,其它条件相同,所以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②、

细菌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实验过程中要滴加蒸馏水,保持树叶潮湿。

③、方案1、2、3中的对照组都是甲组;实验组都是乙组。

④、方案 3 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中除单

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条件中(无菌条件下),可见,只有方案 3 排除了所有

干扰实验的因素。因此与方案 1、 2比,方案 3 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4、食品制作:(发酵原理制作食品。就是利用菌类分解有机物获取人们所需要的产物)

酶酶酶

淀粉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葡萄糖乳酸

曲霉(或酵母菌)酵母菌乳酸菌

应用实例如下:①、酵母菌(真菌):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用酵母菌做面包、馒头、酿

酒。②、乳酸菌(细菌):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酸奶;③、醋酸菌(细菌):制醋④、霉菌:

(真菌):制酱、制作豆腐乳、奶酪、黄酒。

5、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或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致。保存原理:杀死食品中的细菌

或真菌(杀菌法)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抑菌法)。

常见的食品保存方法:(P73)

抑菌法:A、除去食品中的水分,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脱水法(蘑菇)、

腌制法(咸鱼)、渗透保存法(果脯)、晒制与烟熏法(熏鱼、熏肉)、B、不给需氧菌氧气:真空包装法 C、不

给适宜的温度:冷藏、冷冻法;

②、杀菌法:杀死食品中的细菌或真菌。D、防腐剂法: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罐藏法)E、使用射线灭菌:紫外

线 x射线F、高温消毒法、巴氏消毒法:袋装牛奶G、其它方法:高锰酸钾、碘酒、抗生素、中草药杀菌。

6、疾病防治(P74):抗生素(P76) (某些真菌产生的能杀死某些细菌的物质)。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

多种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7、环境保护(P75): 有氧时,细菌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无氧时,一些杆菌、

甲烷菌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甲烷,甲烷可以用来照明、取暖、发电、做饭,同时污水也得到净化。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P80-89)

1、生物分类: (P80)

①、分类概念: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

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②、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相似程度

③、分类的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④、分类的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⑤、分类的意义:了解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过程。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

2、对生物进行分类(P80-84)的步骤:①、收集待分类生物的特征②、整理并筛选可用的特征③、依据生物的

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逐步进行分类。

3、对植物进行分类(P81)的依据是: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果实的形态结构。在被子植物分类中,花、种

子、果实结构比较稳定,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4、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属名+种加词用拉丁文,斜体表示;命名人姓名为正体)是瑞典植物学家林

5

6

7

8小,共同的特征越多;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的特征越少。 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

9、按等级进行分类: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 它们分成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即

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等几个界。每个界下面又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

目、科、属、种。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举例:(P85)

①、马在分类上隶属于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动物界(P88)

②、桃在分类上隶属于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亚门、种子植物门、植物界

39

例1: 犬 例2:马 例3:鸡

界、 动物界 动物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哺乳纲 鸟纲

目、 食肉目 奇蹄目 鸡形目

科、 犬科 马科 雉科

属、 犬属 马属 原鸡属

种。 犬 马 鸡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P90-92)

1、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三层次:A 、生物种类(种群和数量)多样性;B 、基

因(控制性状)的多样性; C 、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

农田、城市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2、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苔藓、蕨类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

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类位居世界前列。

3、基因控制生物的各种特征:不同生物的基因由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基因

组成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

是基因的多样性。(P91)

4、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

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P91)

5、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的实例(P91): ①、美国引进我国野生大豆与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

优良品种。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6、生物多样性三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①、生物种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生物种类多样性是基因多样性的具体表现;生物种类多样性

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②、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的丧失。

生态系统多样性包含了生物种类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又包含了基因多样性。

7、生物多样性小结(P92) :每一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是有差别的,它们个体构

成一个基因库。 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与其它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绝灭,会影响

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P93-100) 1、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P93-95):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②、掠夺式开发 和利用。 ③、环境污染。④、外来物种的入侵。 濒危物种:朱鹮、藏羚羊、野驴、 扬子鳄、中华鲟、丹顶鹤、绿孔雀、褐马鸡。银 杉和珙桐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扬子鳄被称为中生代动物“活化石”, 中华鲟被称为鱼类“活化石”。 我国两千年前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为17℅左右。 2、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 划分出了,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P96) 40 2、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P96) ①、保护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 多物种和各类生态系统。②、科研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实验室”为生物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基地。③、宣传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P96-97):①、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如:长白 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棕头鸥等鸟 类及其生存环境。②、迁地保护(异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 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③、建立种质库:建立 濒危物种的种子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④、颁布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中华 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保护生物多样 性需要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健全法制,还需要全球合作。 ※ ※5、 技能训练(推测p98) 根据鸟的足、喙推测它们的栖息环境,类型。 6、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p99)植树 造林 ;开展 爱鸟 周活动; 消灭 白色垃圾;不随意 吐痰 ;不随意猎杀动物;不攀折花木。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题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生殖类型有有性生殖(用种子生殖)和无性生殖(扦插、嫁接、植物的组织培养)。 ①、有性生殖:由 精子和 卵细胞 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 。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如:桃、白菜、西瓜。A 、种子植物的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种子的胚→ 新植物体B 、 哺乳动物的生殖:(精子﹢卵细胞)→受精卵→ 胚胎 → 胎儿 →婴儿 ②、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的一部分(茎、叶、芽)直接 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 扦插(椒草)、嫁接、植物的组织培养等。 2、扦插材料的处理:①、茎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②、地上节的叶去掉一部分,地下节的叶全部去掉。马铃薯块上要有一个芽眼。 3、嫁接:将接穗(芽或枝)接到砧木(被接的茎)上使它们长成一个新个体。接穗是芽的叫芽接;接穗是枝的叫枝接。嫁接成活的关键是让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4、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把植物的一部分(茎、叶、花粉、根)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它们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应用:培育优良品种;短期大量繁殖植物;培养无病毒感染植株;导入外源基因等。 5、组织培养技术步骤:①、配制培养基;②、将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③、选择植物组织;④、接种组织;⑤、培养,形成愈伤组织;⑤、长出丛芽 ⑥、生根;⑦、移栽成活。 6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蛙的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蛙的变态发育)

:雄蛙鸣叫 雌雄抱对

排卵 体外受精 受精卵 有外鳃的蝌蚪 外鳃消失的蝌蚪(长出内鳃) 长后肢的蝌蚪 长出前肢的蝌蚪 尾没有完全消失的幼蛙 成蛙。 41 19、鸟卵的结构(将合适的序号填 在括号内)【9】卵壳:卵壳起保 护作用。卵壳的小孔,可通气; 【6、7】卵壳膜:紧贴卵壳有两 层卵膜(外壳膜、壳膜内,外层 较厚。【8】气室,贮存空气,供胚胎发育时的呼吸。【3】卵 白(蛋清) 供鸡胚胎发育时的营养物质,保护胚。【5】卵黄 (蛋黄),主要的营养物质提供者;【4】卵黄膜,卵黄表面有一层

很薄的膜,也就是细胞膜。 【 2、10】卵黄系带,它使卵细胞维持在蛋白中心,起着缓冲作用,防止卵的震荡,有利于卵的孵化。【1】胚盘:卵黄上有一个白色的小圆盘(就是在蛋黄上看到的小白点),这是由

④、生出的老鼠是个体大的老鼠(即转基因超级鼠,转基因超级鼠是转基因生物)。

※ ※4、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老鼠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性状由基因决定);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5、转基因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 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为转基因技 术。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生物是转基因生物。转基因生物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性 状。应用:如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43

6、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方式:生物性状的遗传(基因的遗传)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孢子等)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受精卵中(或者说细胞核中)有生长发育的全部 遗传信息 。

7、基因、DNA 、染色体概念及关系: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 DNA 分子和特定的 蛋白质组成。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是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AN 分子片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相同位臵上。

8、减数分裂: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染色体减少一半(基因也减少一半)。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时,受精卵的染色体恢复为体细胞数目。如

父 母

亲代体细胞

生殖细胞

受精卵923条染色体(是体细人类性染色体:男为 XY 性染色体女为 XX 性染色体。生殖细胞:男产生含 X 和Y 染色体的精子;女只产生含 X 染色体的卵细胞。

10、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相对性状是指同一对基因控制的两种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

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11、生物体的性状:生物体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组控制的。当基因组成为aa 时,表现的是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当基因为AA 、Aa 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12、、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控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

※ ※13、基因组成与性状(一对基因遗传图解)

高莖(父本) 高莖(母本) (亲代体细胞基因型) (生殖细胞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高莖豌豆(受精卵基因型)

(新个体基因型) DD Da Da dd

(新个体表现型) 高莖豌豆 高莖豌豆 高莖豌豆 矮莖豌豆 44

※14、人的性别遗传: 每个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为23对(男:44﹢xy ,女:44﹢xx ),

其中的23对男女一样,另外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的性染色体为XY,女的性染色体为XX.生男生女几率相等(1:1)。

父亲(体细胞) (精子)

(受精卵) XX XX XY XY 受精卵

(子代基因型) XX XX XY XY (子代基因型)

(子代表现型) 女 女 男 女 (子代表现型)

15、生物的变异: ⑴、变异原因: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的更改。生物性状的变异普遍存在。变异首先决定于

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⑵、变异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不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人工选育、杂交、射线辐射、化学试剂)。 遗传物质改变可能是基因的改变,也可能是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16、变异对生物的意义: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变异使生物不断进化,没有变异生物就

不可能进化。应用:遗传和变异原理指导人们培育生物新品种。人工选育(高产奶牛、)、杂交育种(杂交水

稻、抗倒伏)、太空育种(太空椒)等。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2、化学进化论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但没有氧。在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

紫外线以及雷电)下由原始大气中的(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再由汇聚到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演变形成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米勒的模拟实验为其中的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这一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你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课本第50页)

答:我的推测是蛋白质、核酸、糖类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的物质。

4、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 45

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化石证据。化石就是石化了的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

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越古老的地层中,生物化石种类越少,生物的

结构简单而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中,生物化石种类越多,生物的结构复杂而高等。因此,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如:始祖鸟化石可以证明,古代鸟类与古代爬行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6、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

①、进化总趋势: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

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7、我们应学会评价证据与假说。(证据要支持假说。不支持的应剔除)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中生代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曾经作为地球的“霸主”达一亿多年,在距今

六千万年的中生代晚期,恐龙却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有两种假说:假说A 小行星撞击说;假说B、气候骤变说。下列证据支持假说A、假说B的各有哪些?其中支持力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证据(1)、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生物大量死亡。

(2)、研究表明,恐龙大量绝灭的时间相对较短。

(3)、恐龙化石常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同时大批死亡。

(4)、在墨西哥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后,恐龙还生活了几十万年。

(5)、恐龙数量减少的同一时期,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6)、有人发现在某一批70个恐龙蛋的化石中只有一个有胚胎,这表明恐龙蛋的受精率比较低。

(7)、化石证据表明,在绝灭之前一段时期的恐龙,骨骼出现变形,蛋壳变得很薄,因此,卵中的胚胎容

易受到威胁。

评价:支持假说A的证据 1、2、3。其中证据 1 支持力度最大。

支持假说B的证据 4、5、6、7。其中证据 5 支持力度最大。

有关恐龙灭绝的推测有很多,恐龙灭绝的原因很复杂。

恐龙灭绝的原因:自身原因;体温不恒定,大脑不发达,卵生,躯体庞大。

环境原因:行星撞击等引起地球环境巨大变化的因素。

※※8、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前后150年时间,桦尺蠼成虫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以及模

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实验说明:动物保护色的形成与环境色彩有关,保护色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

的一个方面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9、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遗传(填遗传或变异)

隐性基因(b BB或Bb .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桦尺蛾,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

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6

(3)、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4)、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危害很大。用昆虫防治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10、自然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

淘汰的自然过程(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如长颈鹿的进化)。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在这个过程中,许多生物绝灭了,新的物种又不断形成。通过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以及受人工选择的启示,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11、人工选择:在人为条件下按照人们的喜好和需要对生物进行的选择。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的方法之一。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1、传染病及其预防:⑴、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⑵、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A: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生物。 B、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

人的途径。传播途径有空气(流感病毒)、水、饮食(肝炎病毒、菌痢)、生物媒介(鼠

疫、疟疾)、飞沫(流感病毒)等传播。C、易感人群:容易感染某种病原体的人(婴

幼儿、老年人)。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是接触传播。

※※3、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措施: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预防措施与重点预防措施相结合。

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47

6、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

产生过敏反应.

抗体: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一定的抗体和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7、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①、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的。如吞噬细胞、溶菌酶、各种屏障等。②、特异性免疫:后天才有的,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

自动免疫

8、特异性免疫人工的:预防接种后获得的

自然的: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的

被动免疫人工的: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获得的

※※9、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①、皮肤。粘膜和纤毛)

②、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③、人体中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0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1、计划免疫: ⑴、计划免疫概念及意义:根据某些传染病发生的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

程序,有计划的给易感人群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的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⑵、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生物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1、安全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

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分为处方药(R )和非处方药(OTC)。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

才可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

3

4、安全用药方法(用药常识)

: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前都必须仔细阅读说明, 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 以确保用药安全。 ※ ※5、急救:

⑴、急救的步骤:①、拨打“120”紧急呼救 ②、人工呼吸

③、胸外心脏挤压 ④、止血

⑵、“120”紧急呼救后的处理:

①、对溺水、煤气中毒、触电等意外事故停止呼吸的,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 ②、停止呼吸又停止心跳的,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要进行胸外心脏挤压。③、止血 ⑶、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①、将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衣领解开,腰带放松,保证呼吸道通畅。 ②、清除口鼻内异物痰液,取出假牙,拉出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施救者一手托起下颌,另一手捏紧鼻孔,施救者先深吸一口气,再对病人口部

工呼吸有效。

④、人工呼吸每分钟进行16-20次。如病人牙关紧闭,不能口对口呼吸则可行口对鼻呼吸。如同时有心跳

停止,则可人工呼吸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一般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比率为1∶4,即作一次人工呼吸,需作4次人工胸外心脏按摩。

⑤、人工呼吸必须进行到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并继续间断进行才能有效。 (4)、胸外心脏按摩(挤压)

②、急救人员位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按在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略

偏左,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背上,向下挤压,使该胸肋部下陷3-4公分为度。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 ③、以每分钟60-70次的节律反复进行。注意压力要均匀,抬手放松要快,下压

和放松时间相等或下压稍长于放松时间。压力不能过大,以防止压断肋骨。压迫部位要准确。

、检查心脏按摩是否有效,可触摸股动脉或颈动脉在按摩时有无搏动出现。

⑸、人工呼吸加胸外心脏按摩:病人呼吸心跳同时停时用此方法。方法要领同前述。可两人分工进行,一人口对口

人工呼吸,吹一口气(约4-5秒),另一个人做4-5次心脏按摩,以此反复进行。吹气时按摩动作暂停。如果由一个人兼施时,则先吹一口气,后做8-10次心脏按摩。。 49

※ ※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健康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 良好状态。 ⑵、影响健康的因素: 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环境要素;③、生活 方式和行为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2、调节情绪的方法有:①、注意力转移法;②、宣泄烦恼法;③、自我安慰法 3、心理-社会能力(又称生活技能):个体能够以适应和积极行为,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

力。 (能力是素质的具体表现)

①、自我认识能力---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的能力。

②、同理能力—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换位思考能力)

③、有效的交流能力—用不同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 倾听他人的诉说。

④、人际关系能力---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⑤、调节情绪能力---调节不同环境下的情绪。

⑥、缓解压力能力---缓解过大的压力,保证身心健康。 ⑦、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⑧、批判性思维能力---用批判、怀疑的眼光对待所获得的信息。 ⑨、决策能力---权衡利弊,作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

⑩、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作出决定,付诸实施,解决困难。

心理咨询师: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卫生问题,治疗心理疾病,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4、生活方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 生活方式会加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5、(练习)①、低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的兴奋性;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神经有麻醉作用。②、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烟碱(尼古丁)使神经兴奋。

结论: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研究时一定要是对照组(清水).

※ ※6、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吸毒及其它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①、酗酒会损害健康:酒精会损害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神经过度兴奋或处于麻痹状态,进入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引起酒精中毒;一次饮酒过多可能导致死亡。

②、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燃烧时,尼古丁、焦油进入体内,危害人体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

③、毒品的危害: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④、药物滥用:长期、反复使用过量的具有依赖性的药物,导致成瘾,出现精神混乱和其它异常行为。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酒精烟草等其它物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