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中药涂药技术

14-中药涂药技术

14-中药涂药技术
14-中药涂药技术

中药涂药技术

中药涂药技术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疖痈、静脉炎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涂药后如出现痛、痒、胀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

2、涂药后若敷料脱落或包扎松紧不适宜,应及时告知护士。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中药制剂、治疗碗、弯盘、涂药板、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或棉纸、胶布或弹力绷带、橡胶单、中单等;必要时备屏风、大毛巾。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

3、患处铺橡胶中单,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4、将中药制剂均匀地涂于患处,范围超出患处1~2cm为宜。

5、各类剂型用法

(1)混悬液先摇匀后再用棉签涂抹。

(2)水、酊剂类药物用镊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擦,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均匀。

(3)膏状类药物用棉签或涂药板取药涂擦,涂药厚薄均匀,以2~3mm为宜。

(4)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人肌肤。

(5)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可中间留空隙。

(6)乳痈涂药时,在敷料上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利于乳汁的排空。

6、根据涂药的位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并固定。

7、涂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1、皮肤过敏,婴幼儿颜面部,妊娠患者禁用。

2、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3、涂药不宜过厚以防毛孔闭塞。

4、涂药后,观察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丘疹、瘙痒、水泡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参考文献

1. 中医医疗技术手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

2.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6

3. 张翠娣.临床常用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郭淑明,贾爱芹.临床护理操作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5. 张雅丽,何文忠.临床护士实践指导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

附: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测试题.

2016 年五月份内科护士中医药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 1、包煎 2、补法 3、后下 4、吐法 5、先煎 6、烊化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味药应先煎: A.附子B.藿香 C .鹿茸D.阿胶 E.犀角 2.以根、茎、种子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A. 10 ~15 分钟B. 15~20 分钟 C.20~30 分钟 D. 30-45 分钟 E.60 分钟

3. 催吐药宜何时服用: A.睡前 B .饭后 C.午后 D.清晨 E.不拘时间服用 4.出现舌唇、肢端及全身发麻等早期中毒的表现见于: A.半夏 B. 乌头 C. 白果 D. 蔓陀罗 E.巴豆 5.妊娠慎用药为: A.川芎 B.三棱 C.桃仁 D.益母草 E.甘草 6.有大毒的药物是: A. 洋金花 B. 细辛 C. 白果 D. 鸦胆子 E. 白花蛇 7.下列哪味药应溶化后再服: A.生石膏B.青黛 C.犀角D.鹿角胶E.琥珀 8.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A. 5 ~ 10 分钟 B.10~15 分钟 C. 15~20 分 钟 D.20~ 30 分钟 E.30~45 分钟 9.半夏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A.高锰酸钾 B.过氧化氢 C.碳酸氢钠 D.生理盐水 E 醋酸 10.驱虫药宜何时服用: A.晚上睡前B.饭后C.饭前 D.不拘时间服用 E.早、中、晚各服一次 11.寒下药适用于: A. 表实热证 B. 里实热证 C.表里无实热者 D.虚 热证 E. 湿热证 12.下列哪味药应包煎: A.附子 B.藿香 C .鹿茸 D.滑石 E.砂仁 13. 病在胸膈以上者,服用时间宜: A.睡前 B .饭后 C.午后 D.清晨 E.空腹

涂药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四、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 情铺橡胶中单。 3、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 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4、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5、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6、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 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七、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涂药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记 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2 技能熟练操作正确、熟练,动作轻巧。5 1 5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1 合计100 考核时间考核者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测试题.

2016年五月份内科护士中医药知识测试题 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 1、包煎 2、补法 3、后下 4、吐法 5、先煎 6、烊化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味药应先煎: A.附子B.藿香 C.鹿茸D.阿胶 E.犀角 2.以根、茎、种子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A. 10~15 分钟B.15~20 分钟 C.20~30 分钟 D.30-45 分钟E.60 分钟

3.催吐药宜何时服用: A.睡前 B.饭后C.午后D.清晨E.不拘时间服用 4.出现舌唇、肢端及全身发麻等早期中毒的表现见于: A.半夏B. 乌头C. 白果D. 蔓陀罗E.巴豆 5.妊娠慎用药为: A.川芎B.三棱C.桃仁D.益母草E.甘草 6.有大毒的药物是: A. 洋金花 B.细辛 C. 白果 D. 鸦胆子 E. 白花蛇 7.下列哪味药应溶化后再服: A.生石膏B.青黛C.犀角D.鹿角胶E.琥珀 8.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

A. 5~10 分钟B.10~15 分钟C.15~20 分钟 D.20~30 分钟E.30~45 分钟 9.半夏中毒时,可选用的洗胃液是: 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C.碳酸氢钠 D.生理盐水E醋酸 10.驱虫药宜何时服用: A.晚上睡前B.饭后C.饭前 D.不拘时间服用 E.早、中、晚各服一次11.寒下药适用于: A. 表实热证 B.里实热证 C.表里无 实热者 D.虚热证 E.湿热证 12.下列哪味药应包煎: A.附子B.藿香 C.鹿茸D.滑石E.砂仁13. 病在胸膈以上者,服用时间宜: A.睡前 B.饭后 C.午后D.清晨E.空腹

14.芒硝的煎煮方法为: A.先煎B. 后下 C. 烊化 D.冲服E.包煎 15.薄型的膏药,宜于勤换,多适用于: A.溃疡B.肿疡C.坏死D.疔E.疖 16.真热假寒证服药时,宜: A.热药热服 B. 热药冷服 C. 寒药热服 D. 寒药冷服 E.热药温服 17.煎药时间从水沸时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一煎需要 20~30 分钟,二煎需: A. 10~20 分钟 B. 20~30 分钟 C. 5~10 分钟 D. 25~30 分钟 E. 20~45 分钟 18.下列哪种药不应热服: A. 理气 B. 活血 C. 止血 D. 化瘀 E. 补益 19.膏滋又称为:

涂药法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前主要症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四、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六、操作程序 1)转抄医嘱,他人核对。 2)评估核对病人:(拿医嘱单对床头牌后),请问您叫什么名字XX,,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您现在感觉哪里最不舒服右臂肿痛。(摸一下病人的右臂),是这里吗是啊。根据你的情况,为了尽快减轻你的症状,医生为您开出了四黄膏外涂患处的治疗。介绍操作:主要是将外用药

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达到解毒消肿的目的。整个治疗大概10分钟。好,那等一下我可以为您进行涂药治疗吗先让我看一下您右臂的皮肤,皮肤没问题,没有破损、瘢痕,你现在需不需要上洗手间。不用。那您先休息一下,我准备好用物就过来为您进行治疗。 3)操作:(拿医嘱单对床头牌后)现在为您做涂药治疗了,好吗垫治疗巾,涂药之前先帮你清洗下皮肤,(涂药时),痛不痛啊,涂完后用纱布包扎,会不会觉得紧啊,好了,现在已经帮你做好涂药治疗了,感觉怎么样感觉还舒服吧有没有觉的右臂肿痛减轻一些呢是啊,好一些,感觉舒服多了。 4)宣教,现在已经给你完成涂药治疗这项治疗了,纱块包扎时间大概要4小时,到时间我会过来拆的,中途中如果觉得有搔痒不适,及时告诉我们。要注意不要吃些含蛋白质丰富及豆类食物,如海鲜、豆腐都不能吃,忌饮酒。好。那您先休息一下吧,最好是睡一下,呼叫器放在枕边了,有不舒服就按呼叫器,我也会经常过来看您的。记录。 5)整理用物。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6) 做好记录并签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 规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芪,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芪。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黄芪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庳子宫。 川芎外感头痛,用量宜轻: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习用9~12克,瘀血头痛,宜重剂量:可用至30~40克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芎”。然头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达30g之多,若减少川芎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时对血压也有相应的调节作用。 川芎引经少阳胜于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疗顽固性头痛时,剂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当立竿见影! 据近代药理研究认为,大剂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压,小剂量使用能使血压上升。有人认为川芎辛温香窜,上行头目,高血压患者宜慎用。但中医认为本品有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的双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叶45克,这样的剂量与配伍治疗血管性头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中药的给药护理要求以及煎药的方法

中药的给药护理要求以及煎药的方法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2、明确给药方法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③旋复花、枇杷叶、海金沙、马勃等药物宜用布包后入煎。 ④饴糖、蜂蜜月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兑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应先用黄酒炖化后,待药物煎好去渣冲服。 ⑤犀角、羚羊角、鹿茸、沉香、琥珀、川贝、三七等药物,需先研成细末,再用开水或煎剂冲服。 ⑥质轻而面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应先将该药加水煎煮,然后去渣。再用此水煎其它药物,称为“煎汤代水法”。

涂药法及操作流程终审稿)

涂药法及操作流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涂药法及操作流程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一、评估 1、前主要症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四、告知: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五、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六、操作程序 1)转抄医嘱,他人核对。

2)评估核对病人:(拿医嘱单对床头牌后),请问您叫什么名字XX,,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您现在感觉哪里最不舒服右臂肿痛。(摸一下病人的右臂),是这里吗是啊。根据你的情况,为了尽快减轻你的症状,医生为您开出了四黄膏外涂患处的治疗。介绍操作:主要是将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达到解毒消肿的目的。整个治疗大概10分钟。好,那等一下我可以为您进行涂药治疗吗先让我看一下您右臂的皮肤,皮肤没问题,没有破损、瘢痕,你现在需不需要上洗手间。不用。那您先休息一下,我准备好用物就过来为您进行治疗。 3)操作:(拿医嘱单对床头牌后)现在为您做涂药治疗了,好吗垫治疗巾,涂药之前先帮你清洗下皮肤,(涂药时),痛不痛啊,涂完后用纱布包扎,会不会觉得紧啊,好了,现在已经帮你做好涂药治疗了,感觉怎么样感觉还舒服吧有没有觉的右臂肿痛减轻一些呢是啊,好一些,感觉舒服多了。 4)宣教,现在已经给你完成涂药治疗这项治疗了,纱块包扎时间大概要4小时,到时间我会过来拆的,中途中如果觉得有搔痒不适,及时告诉我们。要注意不要吃些含蛋白质丰富及豆类食物,如海鲜、豆腐都不能吃,忌饮酒。好。那您先休息一下吧,最好是睡一下,呼叫器放在枕边了,有不舒服就按呼叫器,我也会经常过来看您的。记录。

中药涂药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中药涂药技术(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 目录 一、适用范围 (2) 二、评估 (2) 三、告知 (2) 四、物品准备 (2) 五、基本操作方法 (2) 六、注意事项 (3) 附: (5)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流程图 (5)

中药涂药技术是将中药制成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剂型,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跌打损伤、烫伤、烧伤、疖痈、静脉炎等。 二、评估 1.病室环境,温度适宜。 2.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是否妊娠。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涂药后如出现痛、痒、胀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 2.涂药后若敷料脱落或包扎松紧不适宜,应及时告知护士。 3.涂药后可能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的情况。 4.中药可致皮肤着色,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中药制剂、治疗碗、弯盘、涂药板(棉签)、镊子、盐水棉球、纱布或棉纸、胶布或弹力绷带、治疗巾等,必要时备中单、屏风、大毛巾。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调节病室温度。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 3.患处铺治疗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4.将中药制剂均匀涂抹于患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于患处,范围超出患处1~2cm为宜。 5.各类剂型用法 (1)混悬液先摇匀后再用棉签涂抹。 (2)水、酊剂类药物用镊子夹棉球蘸取药物涂擦,干湿度适宜,以不滴水为度,涂药均匀。 (3)膏状类药物用棉签或涂药板取药涂擦,涂药厚薄均匀,以2~3mm为宜。 (4)霜剂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5)对初起有脓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脓头部位不宜涂药。 (6)乳痈涂药时,在敷料上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利于乳汁的排空。 6.根据涂药的位置、药物的性质,必要时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并固定。 7.涂药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8.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着衣,安排舒适体位。 六、注意事项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藥用法用量 黃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內明顯,30克以上就趨向抑制;其對血壓影響,15克以內可升高血壓,35克以上反而降壓。有氣虛症狀時,用炙黃芪,無氣虛症狀,則用生黃芪。40克以上調節血壓の動態平衡.在王清任の補陽還五湯中重用至120g,有曰:黃芪治萎,四兩起步(16進制市斤秤四兩一錢是3克),佐以陳皮以防壅滯。 柴胡——在小柴胡湯中為君藥,用量大於其它藥一倍有餘(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遙散中為臣藥,用量與各藥相等(起疏肝解鬱作用),在補中益氣湯中為佐藥,用量極小(取其升舉清陽の功能,我の經驗是用3-6克)。 白術——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瀉,大劑量用至30~60克,則能益氣通便。 紅花——少用可養血,稍多則活血,再多則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達肝木,用至15克以發散風熱,清利頭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溫通陽氣,增加膀胱氣化功能の作用;用至10克,則溫經散寒,解肌發表,以祛除在表之風邪。 川芎——小劑量可使子宮收縮加強,大劑量反而麻庳子宮。 川芎外感頭痛,用量宜輕:最多不超過4克,高血壓肝陽頭痛,用量宜重:習用9~12克,瘀血頭痛,宜重劑量:可用至30~40克,曆代認為是治療頭痛之要藥。前人有謂“頭痛必用川芎”。然頭痛一症,病因殊多,川芎性味辛溫,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臨床常用以治療血瘀頭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治療血瘀頭痛,方中川芎常重用15~30g。清陳士鐸《百病辨證錄》散偏湯治偏頭痛,療效明顯,方中亦重用川芎,用量達30g之多,若減少川芎の用量,則療效不佳。若用川芎治高血壓頭痛時,亦應大劑量使用,可用10~15g。無論高血壓或低血壓所引起の頭痛,只要是血中有滯,放膽使用川芎,不但止痛效果良好,同時對血壓也有相應の調節作用。 川芎引經少陽勝於柴胡,用量不宜多,一般在4.5~6g,治療頑固性頭痛時,劑量宜大,有效量在30g以上,最多可用至45g,配伍得當立竿見影! 據近代藥理研究認為,大劑量使用川芎能降低血壓,小劑量使用能使血壓上升。有人認為川芎辛溫香竄,上行頭目,高血壓患者宜慎用。但中醫認為本品有上行頭目,下行血海の雙向性作用。川芎15克桑葉45克,這樣の劑量與配伍治療血管性頭痛有奇效 山茱萸固脫3兩(90克)見功,必與參附搭配. 穿山龍,味苦,性平,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調節作用,所以近年來成為治療風濕類疾病の妙藥。根據《中華本草》謂其幹品用量為6~9克,《中草藥手冊》多為15克,少數達30克,東北地區常用量也為15~30克。但根據朱良春經驗,若要取得較好の療效,其用

中药给药护理指导规范

中药给药护理指导规范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一、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二、给药时间与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活动有很强的时间节律性。为提高药物的效果,护理人员应掌握给药时间护理知识。 1、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相一致。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升药用在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如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治则或方药时,应选定在早晨或上午服用,以借天时阳旺,人体阳气随之充盛之势扶阳抑阴,而祛除病邪。同理,凡需借助阴气祛邪的病证,在选用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治则或方药时宜在傍晚或午后阴长之时服用;在天之阳气旺的白昼治疗三阳经病,以借阳经主时的天之阳旺,使正胜邪退而使病愈。在天之阴气旺盛的黑夜治疗三阴经病,也是借阴经主时的天之阴旺,使正复邪去而达病愈。 2、根据疾病的部位确定给药时间:疾病部位不同,服药时间也应有别。如治疗上焦疾病的,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的,则宜在饭前服药。而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夜间吃饱饭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药。 3、根据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根据病情需要,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以利药物尽快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减少毒副反应。 (1)一般疾病口服给药分一日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给药。 (2)危重病证应及时给药,并应选择能最快发挥疗效的给药途径。 (3)解表药,若病情许可,应于中午前阳分时间给药,以顺应阳气升浮,助药力祛邪外出。 (4)治咽喉疾病,给药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能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5)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范

01、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中药外敷技术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用物准备】 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 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 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 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皮肤过敏者禁用。 2. 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 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 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中医给药护理技术

中医给药护理技术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 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 (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③旋复花、枇杷叶、海金沙、马勃等药物宜用布包后入煎。 ④饴糖、蜂蜜月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兑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应先用黄酒炖化后,待药物煎好去渣冲服。 ⑤犀角、羚羊角、鹿茸、沉香、琥珀、川贝、三七等药物,需先研成细末,再用开水或煎剂冲服。 ⑥质轻而面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应先将该药加

涂药法

涂药法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一、定义:是指将外用药物涂擦于局部皮肤,通过吸收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二、作用:将各种外用药直接涂于患处,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三、原理:依据病情选药物,然后把药物研成细末,因患病部位及皮损不同,可把药末与水、酒精、植物油、动物油或矿物油调成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不同剂型外涂患处,外用药物作用于局部皮肤,通过吸收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皮肤外用药物无胃肠道反应,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小,给药方便。外用药物能加速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获得很好的疗效 研究发现烫洗使创面周围肌肤升温,并推动血行,令药物直达病所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从而加速新生肉芽生长,促进伤口愈合。 四、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皮肤病及创疡,水火烫伤,蚊虫咬伤肿痛等。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五、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 六、注意事项: (一)必要时需清洁局部皮肤。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需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二)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三)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透肌肤。

(四)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五)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六)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发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立即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七)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污染衣物,以及有不舒适的感觉立即告知医务人员。 (八)涂药次数:依据病情及临床症状而定,一般每日两次,症状严重者每日三次。一般3天后即见效果。 (九)在配制洗剂时,应尽量将药物研细,以免刺激皮肤。(十)因酊剂有刺激性,凡疮疡破溃后,或皮肤病有糜烂者,或皮肤薄嫩处,或皮肤粘膜交界处。均应禁用。 (十一)急性皮炎和有明显渗液之皮损处忌用软膏。 (十二)随时注意药物的过敏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处理。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docx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 仪表大方( 1分),举止端庄( 1分),态度和蔼( 1分)3 素质要求 衣、帽、鞋整齐。缺一项扣 1 分,修剪指甲( 1 分)。4 操核对 患者基本信息( 1分)、诊断( 1分)、临床症状( 1分)、既往史( 1分)及治疗部位(1分)。5 医嘱 作 评估13病室环境( 1分)、调节病室温度( 1分)、核对姓名( 1分)诊断( 1分)介绍( 1分)并解释 准(1分)患者理解( 1分)主要症状( 1分)、既往史( 1分)、过敏史(1分)、是否妊娠( 1 分)、 备 对疼痛耐受程度(1分)、涂药部位皮肤情况(1分)。 告知告知涂药的作用(1分)、操作方法( 1分)、取得患者配合( 1分)。3物品开污物桶( 1分)洗手( 1分)戴口罩( 1分)。3 准备 治疗盘:配制的中药制剂(1分)、治疗碗(1分)、弯盘( 1分)、涂药板(棉签)(1分)、14 无菌镊子缸( 1分)、盐水棉球(1分)棉纸或纱布(1分)、胶布或弹力绷带(1分)。治疗巾 (1分)、手消毒液( 1分)。必要时备橡胶单( 1分)、中单( 1分)、大毛巾( 1分)。屏风 (1分)。 操涂 推车至病室 作药6患者准备:核对患者( 1分)取合适体位 (1分),暴露涂药部位( 1分);必要时屏风遮挡(1 流分),注意保暖( 1分),保护患者隐私(1分)。 程 操作前查:患者床号(1分)、姓名( 1分)、药名( 1分)、浓度( 1分)、部位( 1分) 5清洁皮肤:铺治疗巾( 1 分),有敷料覆盖者( 1 分),揭去原来的辅料( 1 分),用生理盐水7 棉球擦去原药迹( 1 分),范围超出涂药边缘2— 3cm。( 1 分)(执行无菌操作 2 分) . 将药物摇匀 ( 水剂 ) 或调匀 ( 膏药 ) ( 1分)。涂药于患处(1分),厚薄均匀( 1分)、范围超出 6患处 1-2cm为宜( 1分)。根据涂药的位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敷料覆盖(1分)并固定 (1分)。 观察询问: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 1 分),询问患者有无瘙痒、疼痛等不适( 1 分)。未污3 染衣物( 1 分) 告知:如出现丘疹、瘙痒、水泡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1分),勿擅自触碰或抓挠局部皮肤5 (1分)。如有不适或辅料脱落(1分),及时告知护士(1分)。将呼叫器置于患者易取处(1 分)。 查对:患者姓名( 1分),床号(1分),药名( 1分),浓度( 1分),部位(1分)。 5 整理 1分)。4 协助患者着衣( 1分),取舒适体位( 1分),整理床单位( 1分),清理用物( 盖污物桶( 1分),洗手( 1分)摘口罩(1分)。3 记录 1分)、涂药时间( 1分)、部位( 1分)及皮肤6 患者姓名( 1分),床号( 1分),药物名称( 情况( 1分)。 涂药方法( 1分)部位的准确( 1分)皮肤清洁情况( 1分)患者感受( 1分)目标达到的程度( 15 评价 分) 合计100

(完整word版)康复科中药涂擦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康复科中药涂擦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采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物直接涂擦于患处,已达到舒经通络、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等的目的。适用于肌肉扭伤、腰痛、痹症等多种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一次性治疗铺巾等,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治疗前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及中药涂擦部位皮肤情况 4. 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应先详细解释,安慰患者,患者情绪放松时在治疗。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 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一次性铺巾。 3.用盐水棉球清洁患处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的 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物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4.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5.涂药完毕,协助患者穿好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 单。 6.清理物品,做好记录签字。 【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并告知患者局部涂药后可能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甚至出现过敏反应。 2.涂药次数依病情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盖盖紧,防止挥发。 3.悬混液先要摇匀后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涂抹,使之渗入皮肤。 5.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止毛孔闭塞。 6.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用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瘙痒或者局部肿胀等国民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擦拭干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常用中药用法用量 黄芷一一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内明显,30克以上就趋向抑制;其对血压影响,15克以内可升高血压,35克以上反而降压。有气虚症状时,用炙黄芷,无气虚症状,则用生黄芷。40克以上调节血压的动态平衡.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中重用至120g,有曰: 黄芷治萎,四两起步(16进制市斤秤四两一钱是3克),佐以陈皮以防壅滞。 柴胡一一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我的经验是用3-6克)。 白术一一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一一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一一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川萼一一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厘子宫。 川萼外感头痛,用量宜轻: 最多不超过4克,高血压肝阳头痛,用量宜重: 习用9~12xx瘀血头痛,宜重剂量: 可用至30~40xx 历代认为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前人有谓头痛必用川萼”。然头痛一症,病 因殊多,川萼性味辛温,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临床常用以治疗血瘀头痛。 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疗血瘀头痛,方中川萼常重用15?30g。清陈士铎〈〈百病辨证录》散偏汤治偏头痛,疗效明显,方中亦重用JM萼,用量达30g之 多,若减少川萼的用量,则疗效不佳。若用川萼治高血压头痛时,亦应大剂量使用,可用10?15g。无论高血压或低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只要是血中有滞,放胆使用川萼,不

中药涂药

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1.评估 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 心理状况。 2.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3.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4.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5.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6.操作程序 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 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6.3 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6.4 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6.5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6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7.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7.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7.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7.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7.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7.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涂药法操作流程图 物品准备 评估 记录 整理用物 包扎 涂药 患者准备 治疗盘、弯盘、遵医嘱配制中药、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中单等。 药物涂于面部,要求干湿度及薄厚适宜。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合理体位,暴露伤口,必要时垫治疗巾,保暖。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必要时以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 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实施涂药治疗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名。

涂药法操作解说流程

涂药法操作解说流程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转抄并核对医嘱(治疗单):右脚踝处涂消肿止痛酊 3、评估:携治疗单至病房,核对床头卡 1床李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韦,请告诉我您的名字和年龄好吗?(我叫李艳,45岁了),您头晕时扭伤的右脚踝还痛吗?让我看下您的右脚踝,还有些红肿,没有破损,很痛吗?您不要紧李,现在医师开了医嘱给您的伤处涂消肿止痛酊,这是一种用中药制成的药酒,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涂了以后可以促进伤处更快好转,减轻局部疼痛。您以前有过涂药的治疗吗?有什么药物过敏吗?您需要我协助您上厕所吗?好的,那您先休息一会,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病人住的是单间病房。 4、携治疗单回治疗室。按6步洗手法洗手,(必要时)戴口罩。 5、准备用物并检查:治疗车上层备治疗盘、消肿止痛酊、弯盘1、治疗碗2、镊子3、盐水棉球、干棉球、一次性中单、钟、笔、手消毒剂,必要时备纱布、绷带、屏风。下层备医疗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容器。 6、携用物到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必要时为患者遮挡。1床李艳阿姨您好,我现在准备好用物了,您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那我们现在开始涂药好吗?您这样躺着舒服吗?(舒服)现在我协助您抬一下您的右脚,我好给您垫上中单,以免涂药时弄脏床单,好吗?(好的)给您卷下裤脚,这样不冷吧?(不冷)好的。 7、再次核对(治疗单、药液):李艳阿姨,现在是给您的右脚踝涂消肿止痛酊。我先给您清洁一下局部的皮肤,有点凉,没有弄痛您吧?(没有)现在给您涂药了,是不是闻到有些中医味道?您感觉疼吗?好的,我尽量轻一些。现在已经涂好了。 8、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及有无过敏现象。李阿姨我看下涂药的地方,您感觉局部有发痒或其它不适吗?(没有) 9、协助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好的,现在涂药治疗已经做好了,我协助您抬下脚把中单取出来,(取完以后)您的脚这样子放舒服吗,这样睡可以了吗?您翻身或大小便活动时要注意保护右脚,避免再次受伤。同时注意观察涂药的地方如果出现丘疹、奇痒等不适要及时报告我。您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好的,如果您有什么不适或需要请按床头铃通知我,我也会经常来看您的,您刚才配合得很好,谢谢您,您好好休息。 10、洗手,在治疗单上签名。 11、推治疗车回治疗室,按要求处理用后物品。洗手,在病历上记录:签名及时间。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涂药法(精)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0.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10.1 评估 10.1.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10.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10.1.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0.1.4 心理状况。 10.2 目标 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 10.3 告知 局部涂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10.4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 10.5 禁忌证 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10.6 操作程序 10.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10.6.2 根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暴露涂药部位,注意保 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 10.6.3 清洁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均匀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适宜,涂药厚薄均匀。 10.6.4 必要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10.6.5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10.6.6 清理物品,做好记录并签字。 10.7 护理及注意事项 10.7.1 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10.7.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10.7.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10.7.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10.7.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 10.7.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10.7.7 涂药后观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止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