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对策研究

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0-03-18

[作者简介]张杰(1966-),

女,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

保护对策研究

杰,周吉娜

(东北林业大学

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摘要]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随着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含量的提升,类型多样并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正

以其强烈的文化差异性带动着民族旅游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旅游的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带来了各种影响,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趋同和改变,导致了民俗民风商品化,民族文化庸俗化。在开发和保护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时,应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当地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旅游文化;保护对策[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On Protection Strategy of Tourism Culture in Heilongjiang Minority Areas

ZHANG Jie,ZHOU Ji-na

Abstract:Heilongjiang is a border province with many nationalities.With advancing of culture conte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various and typical minority cultures with their strong differences drive their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tourism areas,and become core attraction of developing tourism in these areas.Tourism quickens communication and collision between minority cultures and other cul-tures,converge and change national culture and value,and cause commercialization of folk customs and vulgarization of national cul-tures.Thus,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improve awareness of their cultural protection,pay attention to local national education,learn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and inherit their ow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Key words:minority,tourism culture,protection strategy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5-0010-02随着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含量的提升,少数民族文化

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而其强烈的文化差异性带动了民族旅游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但由于旅游的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带来了各种影响。国内许多研究从民俗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地区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以当地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主,或从旅游人类学等某一角度探讨民族旅游文化的保护。怎样才能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展中民族文化继承与现代文明变革两者的关系呢?本文通过阐述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过程中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消极影响,从黑龙江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保护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措施,为更好地挖掘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对策。

一、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及其强烈的

差异性,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寻该民族的包括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制度在内的生活方式,以及该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等文化传统,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

黑龙江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世代聚居着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锡伯、柯尔克孜、满、蒙、回、朝鲜等少数民族。他们或善渔猎,

或善耕牧,勤劳、质朴、勇武、剽悍,不仅传承了黑龙江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保留着各自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展示着风格迥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在饮食、

服饰、节庆活动等方面,民族气息浓郁,传统特色鲜明,旅游开发价值大,在现代社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黑龙江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多文化的少数民族分布区;二是少数民族民俗传统文化传承性好;三是民族民俗文化类型多样且独具特色;四是民族分布上表现出“大分散,小聚居”,这为民族旅游开展创造基础。

第2010年第5期(总第350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5,2010Total No.350

10--

商业经济第2010年第5期SHANGYE JINGJI No.5,2010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增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消失迅速。解放以后,黑龙江省诸多少数民族迅速摆脱了其原始游牧生活状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导致其民族传统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外,相当多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不能通晓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民族语言的弱化造成其民族文化约束力的降低,一些经过长时期积淀形成的独特习俗逐渐消失,致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随着黑龙江省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带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发和挖掘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并加强保护,对黑龙江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给民族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1.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趋同和改变。我国的大部分少数民族旅游地区都是比较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而言,有经济能力出游的旅游者则大多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外界的信息也被带到了旅游地,从而使当地的居民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并仿效游客的穿衣戴帽及言行举止方面,特别是当地的年青人,更容易接收外来文化。他们对外来文化有认识之后,很多会放弃本民族传统的文化,从衣、食、行及思想观念上发生变化,这样就必定会让人感觉到目的地失去了其原始的、古朴的民族风格和氛围,和客源地文化相差不大,而达不到预期的旅游目的,并使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殊魅力逐渐消失。

2.民俗民风商品化。当传统民族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时,就会被商家设计成不同形式的商品或产品展现给游客。民族旅游的文化生产受到市场销售和竞争等的强烈影响,商家想通过民族旅游资源地渗透到文化生产过程中。在旅游市场上,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传统民族文化,将其舞台艺术化、程序化,成了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它在一定时期内刺激了旅游消费,但价值规律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旅游文化商品生产的过程,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如传统文化的失真,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消失,表演者为了盈利而形式化地表演等。

3.民族文化庸俗化。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了满足一部分游客的需求,有些开发商在开发民族文化时,把一些项目庸俗化,改变了民族文化的真实面貌,个别旅游项目与个别地区以低格调的民俗包装进行过多的文化场景模仿,人为地再造民俗节目,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艺术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俗化,以至失去了民俗的本色与乡土气息。原有民俗的内涵和存在价值改变了或消失了,失去了真实的存在环境和意义。

4.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环境受到不良影响。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最明显的特征是多姿多彩,地理单元的独特性与相对封闭性,造就了一方天地的文化品格,历史的延续性和连贯性,又延伸着本区域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现代旅游的发展有改善环境的一面,也有污染、破坏环境的一面,其文化生态受到一定的影响。旅游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造成当地物价升高,居民心态失衡,文化价值观改变。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保护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完整地保留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相当困难。但从旅游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黑龙江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也将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对黑龙江省旅游事业的未来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开发和保护黑龙江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时,首先应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意识,使得少数民族民众能够将民族文化纳入到自己的视野中,主动深入去了解自己的文化,是民族文化保护的根本。当地政府必须重视当地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为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提高提供条件,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应运用法制建设理念来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我国关于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资源中只有民族语言文字、部分民族文物等少部分民族文化资源有相应的保护法规,大部分还没有相应的保护法规,如古老的生产工具、手工制作品、民族器乐、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民族文化节日等,因此建立健全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1.应尽快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民族文化保护机构和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小型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系统地收集本民族服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族工艺品、图片及各种民族历史遗存物等,展示其本民族历史文化。这样既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又是开发民族旅游资源的必要方式,能让游客深入完整地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还能增强民族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培养其民族荣耀感,如同江县街津口民族乡赫哲族民族博物馆。

2.应尽快对少数民族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习俗、节庆日、艺术、宗教信仰等采取现代技术手段予以尽量系统、完整的记录和保留。在记录时特别要重视对老年人的采访,以便于后人能了解而不至于消失,也能将民族的特色更好更完整地展现给游客。因此,这些记录将是未来若干年后不可多得的文化“遗存”,是未来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的文化依据。

3.重点挖掘具有黑龙江省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它们加以整理设计形成黑龙江省独有的以赫哲族等各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风情的展示和表演以及节庆活动的大力宣传,使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和弘扬,并被当

(下转第43页)

11

--

地居民和世人所了解。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4.在开展民族旅游的少数民族地区,运用社区参与的体系,使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开发和保护能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全员参与的活动。社区参与体系是一个包含社区居民、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游客在内的综合体系。在国外,社区参与被比较广泛地运用到包括民族旅游在内的旅游活动中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作为民族文化活动的载体,社区居民不仅从旅游活动中受益,而且还完成了保护弘扬民族文化的任务。如果说加强法制建设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必要措施的话,那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就比法制建设更具有灵活性和群众基础。社区参与的内容形式多样化,通过政府或管理部门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让当地居民通过这一载体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参与民族文化的建设,也实现当地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将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生产和生活等民族文化的内容渗透到旅游工艺纪念品的制作过程中,并大力宣传。如赫哲族工艺纪念品中的鱼皮画,以鱼皮为材料手工制作成各类美术画过程中,还可将赫哲族的服饰文化、渔猎文化等作为美术画的主题加入到画中,这样既丰富了旅游工艺纪念品的种类,也加深并巩固了赫哲族各类文化在当地居民、制作者以及游客中的印象,并作为一种有效地途径很好地宣传和传承了赫哲族的文化,不论对旅游商品的质量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是有利的。因此,在制作或销售少数民族旅游商品中,应尽量将文化因素加以利用,做到民族文化因旅游商品而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传承,旅游商品因文化的加入更丰富多样。

[参考文献]

[1]王敏.用文化自觉理论研究民族旅游中的文化变迁及文

化保护[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

[2]武魏巍.民族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研究[C].硕士

学位论文,2004

[3]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

游学刊,2001(1)47

[4]孙庆红.文化因素与旅游商品的开发[J].湖北经济学院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8)

[5]李春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以民族博物馆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

[责任编辑:董润萍]

无法对上市公司违约频率或是破产的数据进行系统详实的记录。所以根据公司的经验EDF公式来计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导致KM V模型在我国的应用面临许多困难。因此,我国应尽快按照内部评级法的基本要求,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中国上市公司信用信息的历史数据库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大型客户基础数据库,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挖掘。目前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数据过滤器,对企业提交的财务报表进行真实性检验,为采用KM V模型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提供完善和准确的数据统计基础。

同时,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征信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应尽早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信用等级资料;贷款企业在历史时期内的信用等级上升或下降的信用等级转移情况的历史资料。我国应加快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建立良好的评级机构,为采用KMV模型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提供良好的信用文化环境。

(三)进一步加强KM V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性研究

KMV模型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我国在应用该模型时,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KM V模型的测定思想、方法和过程,对KM V模型进行适当的修正,以使其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但我国对KM V模型在商业银行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还是不足,并没有建立一个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KM V模型,因此,应进一步加强KM V模型在我国实用性的研究,例如:资产价值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目前尚未给出严格的证明,直接影响着KM V模型在我国使用的准确性;随着市场的不同,σ

E

/σA函数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函数关系不一定适用国内,目前国内并没有广泛的实证研究证明该函数关系是普遍有效的,因此对此函数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探索出适用于我国的函数关系;结合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研究资产价值是否服从其他分布情况,以及怎样确定违约点DPT的问题。另外,我国经验EDF函数还没有建立,这极大地制约了KM V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我国应该在KM V模型现有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违约数据库逐步建立和征信体系完善的同时,尝试建立我国经验EDF函数,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信贷风险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徐琼.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王宏梅.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KMV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

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3]刘学波.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KM V模型在我

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4]乐林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

[5]李舜蛟,王文胜.EDF模型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

理中的应用[J].金融论坛,2008(1)

[6]刘国玲.EDF模型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现

代金融,2007(9)

[7]董飞.基于期权理论的KM V模型演进[J].北方经济,

2009(1)

[8]贺剑.KM V模型度量国内信用风险适用简析[J].内蒙古

科技与经济,2007(2)

[9]王宝富,李南.上市公司违约概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

代,2007(18)

[责任编辑:潘洪志]

!!!!!!!!!!!!!!!!!!!!!!!!!!!!!!!!!!!!!!!!!!!!(上接第11页)

刘利文,王吉恒,王国荣:KMV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4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