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

难点:1、遗传的多样性; 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

四、教学用具:图片、挂图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有生命存在呢?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物种多样性

讲解: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你们知道在生物圈的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吗?我们来做一个活动,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试着将你熟悉的这个生物圈层的生物名称写在一张纸上,再与小组的伙伴交流一下,去掉重复的,统计你们小组总共列出多少种生物。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

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

(二)遗传多样性

讲解:地球上生活着这么多的生物,物种具有多样性,下面我想请大家分析一下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

总结:生物表现出来的外在差异,可以用基因的差别来解释。两种生物体内的众多基因中只要有少量的差

异,那这两种生物的外在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所以我们说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遗传的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讲解:通过我们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科学家们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统称为生态系统,所以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阅读后发言)

回答:生态系统有大有小,最大的是生物圈,比生物圈小的是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回答:还可以继续划分为次级生态系统,小到一片森林、一个花园、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总结:经过同学们的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地球生机盎然的根本,很难想像地球上只有人类会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身边的每一棵小草、每一个小动物,为生物多样性尽我们的一份力。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小结: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构成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第2课时

导入: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却有着共同的生物特征,是什么样的生物特征呢?

一、生物的特征:

演示: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片。

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

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应激性:促动水滴,里面的生物有反应。含羞草、叫别人的名字,他会回应

生长:水滴中的生物有大有小。小猫长大

繁殖:蜻蜓点水

新陈代谢:排泄、流汗、饥饿感

小结:地球上的生物形色多种多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生命特征就是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作业:课外补充题1、2

七、板书设计:

第一章生命的世界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生活的区域

1、生物圈

2、范围

二、生物的多样性

植物

物种多样性微生物

动物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多样性陆地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应激性

生长

三、生物的特征

繁殖

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理解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探究过程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法

四、教学工具:图片、录相、实验材料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1、生物圈?

2、生物多样性?

3、生物特征?

情景引入: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农田中小麦的生长呢?

学生踊跃发言:有阳光、水分、温度、土壤,还有空气。

讲解:我们知道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的生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也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讲解:今天我们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刚才我们分析了影响小麦生长的因素很多,我们把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板书: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互助:企鹅孵卵

竞争:梅花鹿在交配时

捕食:狮捕与班马

共栖:海葵与蟹

寄生:蛔虫与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壁虎、北极熊

拟态:竹节虫

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

小结: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生物因素:相互斗争、互惠互利、捕食、互相帮助

教学反馈:1、环境?

2、生态因素?

3、非生物因素?

引言: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

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方法

2、分析实测的数据,说明不同植被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

二、材料器具

干湿计一套、手表一块、伞或其他遮阳物。

三、方法步骤

1、在你的笔记本中准备3份用于记录的表格,分别用于早、中、晚不同时间的实测记录。

2、本组同学分成3 个小组,确定好3个小组实测的具体地点,分别于7:00、13:00、19:00

小结: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七、板书设计:

第1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水分

种内:相互帮助、相互斗争

一、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种间:互惠互利、捕食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

2.过程与方法: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分类及探究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2、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活动法

四、教学用具:图片、录相、文献材料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

讲授新课:

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

一、活动:谈谈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

1、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什么是科学活动?把你们认为属于科学活动的内容写下来。

2、举例说出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环境和方法。

3、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应具有哪些特征?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探究活动: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讨论)

2、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主要方法。

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加强生物学研究?

二、历史上几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林奈与生物分类:

瑞典科学家林奈根据生物的习性、形态、大小各异将当时已知的动物和植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他的研究使得分类学称为一门科学,因此,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运用考察、分类、调查、比较等方法,揭示了地球上所以的生物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进化学说”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对上述问题继续进行全班交流。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沃森.克里克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小结:生物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选择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方法,其中实验法最重要。

作业:P26思考练习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观察法

一、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分类法

实验法(重要)

调查法

二、历史上几位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1、林奈与生物分类;分类方式---界、门、纲、目、科、属、种

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反思: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出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

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难点:1、使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

2、能够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过程。

三、教学方法:阅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用具:录相、材料,自制鼠妇实验装置、鼠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复习:

请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血液循环

导入新课:

生物科学工作者利用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研究生物的科学事实,然后在各种科学事实间建立起合理的联系,再寻找事实产生的原因,提出解释事实的各种假说和理论。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包含哪些基本方面呢?

阅读材料:教材P27-28

一、响尾蛇追寻猎物的过程:

响尾蛇的背景:响尾蛇是一种产于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毒蛇,长达两米。

吃猎物的方式

咬----放----追寻-----吃

提出问题:

它是如何找到它放走的猎物的?

讨论题:

1、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惟一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的死老鼠?

3、实验法研究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4、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都包括了哪些步骤?

三种情况

1、靠眼睛---视力弱

2、靠眼前的感热部位----距离远

3、靠舌感受空气中的气味

总结并板书:实验的方法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

二、鼠妇的实验

P29

小结:一般实验的步骤。每个实验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试验。实验法的一般操作步骤包括了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作业:1、实验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2、课外补充题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发现并提出问题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提出假设

1、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2、一个实验往往只有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要做它的对照实验。

第三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使学生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二、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3、临时装片的制作,认识植物细胞的结构。

难点:1、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

2、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3、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认识及区别。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四、教学用具:显微镜、擦镜纸、纱布洋葱鳞片叶、番茄等。

五、课时安排: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复习:1、什么是生物学?

2、生物科学工作者通常利用()等方法研究有关生物的科学事实?

3、实验法一般包括()等重要步骤。

导入新课:尽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但是,它们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却是大同小异。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千差万异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活动特征呢?原来,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CELL)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如衣藻、草履虫等

多细胞生物: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生物。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科学家们常常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

一、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

目的要求:说出普通显微镜主要构件的名称和用途

二、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材料器具: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纱布。

方法步骤: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练习使用显微镜⑴取镜安放⑵对光⑶放置玻片标本⑷观察⑸收放

讨论: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哪些步骤?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像比实际大小放大了多少倍?

3、若视野中“上”字位于左上方,怎样操作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小结:显微镜的结构包括机械部分与光学部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五大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5、收放。注意:显微镜中的图像是相反并且倒置的。

第2课时

复习导入: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师烧苗?

在使用显微镜中要注意哪些细节?

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过程P37

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部环境分开,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2、细胞核:有染色质等结构,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3、细胞质:细胞的许多生命活动活动都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三、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过程P39

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物质进出的通道。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物质交换的场所。

液泡:内有细胞液,其内有色素,多种物质。

叶绿体:叶绿素

小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同的结构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不同的结构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第3课时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作业:1、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

P45 思考练习1、补充题

小结:显微镜的结构包括机械部分与光学部分,正确使用显微镜的五大步骤1、取镜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5、收放。注意:显微镜中的图像是相反并且倒置的。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同的结构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不同的结构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七、板书设计:

第3章细胞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

载物台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

的结够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

反光镜遮光器

显微镜的用法: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一)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物质进出的通道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植物细胞结构: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物质进出的通道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物质交换的场所-----叶绿体液泡

(三)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第二节细胞是生命生命活动的单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初步学会显微镜高倍物镜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描述细胞的生命活动,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观察变形虫;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难点:制作变形虫装片,观察变形虫;细胞核在细胞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说明分析法,读书指导法。

四、教学用具:显微镜,载玻片;挂图、材料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复习: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动植物细胞的异同?

导入新课: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知道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那么,细胞是怎样生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又有什么关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观察一种生活在水质洁净的溪流或池塘中的小动物----变形虫。

讲授新课: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

2、观察变形虫的运动及其摄取食物的活动;

3、学会使用显微镜高倍物镜观察细胞。

活动准备:

变形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吸水纸。

过程和方法

1、制作变形虫玻片标本。

2、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变形虫。(注意缩小光圈)

3、用高倍镜观察变形虫,观察:变形虫伸出伪足,在载玻上作缓慢运动;运动时细胞形态的变化;伸出伪足摄取食物的方式;细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食物泡。

4、染色:用醋酸甲基绿溶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对侧引流,然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的细胞核。

讨论:

1、变形虫运动时,它的细胞形态如何变化?

2、变形虫摄取食物时,它的细胞发生怎样变化?

3、变形虫的形态变化与细胞的哪些结构有关?

总结,变形虫结构简单,身体只有一个细胞。但是,构成变形虫身体的这个细胞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如:运动、取食、消化、吸收、排泄、呼吸、生殖以及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等。多细胞动物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与变形虫细胞一样,都可以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单位。那么,变形虫是怎样完成这些生命活动的呢?下节课我们来研究,请同学们做好预习。

第2课时

复习导入:1、变形虫是如何运动的?

2、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它没有口,它是如何进行摄食的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

(一) 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膜就是保证细胞正常说的一道屏障。细胞膜将细胞与外部环境分开,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与此同时,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他既能够有选择地从外界环境吸收细胞生物必须的物质,又能够将细胞产生的废物排泄到外界环境。这样,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生活。

(二)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它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水分、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是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利用。

二、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实验一

实验二P48

细胞核是细胞中重要的结构,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控制作用,此外,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

三、多细胞生物的特点

小结:细胞分裂首先是遗传物质复制(一分为二)---细胞质(一分为二)---细胞膜融合----形成两个新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到控制作用;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也有重要作用。

作业:课外补充题

1、2

板书设计:

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的体积---小

二、细胞分裂

三、细胞分裂过程:动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的分裂

四、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产物质平均分配

五、细胞分裂的意义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

2.过程与方法:解释细胞是组织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识别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组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教学重点: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

难点: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特点通过仔细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共同点。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用具:永久切片、显微镜、图片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复习:

1、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

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__、__和__的基础。

导入新课: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结构功能极其复杂的生物体的呢?

讲授新课:

一、细胞分化:受精卵分裂,

形成许多形态、结构、类似的新细胞,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

二、组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

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称组织。

插入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图

三、活动

目的要求: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器具: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对照课本上的插图,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

讨论:P59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植物体的组织:

小结:构成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第2课时

复习导入:1、组织的概念

2、构成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3、植物体的基本组织是这样的呢?

分生组织:展示分生组织的图片。

分布:植物和芽中

特点:细胞比较小,细胞壁薄,

细胞核比较大,细胞质黏稠,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不断的分裂新细胞,新细胞经过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功能:分裂增生能力。

保护组织:插入保护组织的图片。

分布:覆盖在植物体表面。

功能:对内部的各种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还能控制植物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营养组织:

插入营养组织的图片

特点:细胞壁薄,液泡大。

功能: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输导组织:

插入输导组织的图片。

功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

运输有机物,筛管

小结:人与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体的基本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于分省生织。其中分生组织是其它组织的基础。作业:P61 思考练习1、2

七、板书设计:

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一、人与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作用

结缔组织:支持、保护、连接、营养

肌肉组织:收缩、舒张

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二、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1、保护组织: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

2、营养组织: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叶肉

3、输导组织:运送物质,导管:水与无机盐

分生组织:始终保持分生能力,如根尖、芽尖

第二节生物体由器官和系统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实验指导,解剖识别鸡翅中的主要组织,誝组织如何构成器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以人或高等植物为例,分析说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细胞是怎样组织成多细胞生物体的

二、教学重点 1、通过解剖观察鸡翅,分析得出不同的组织是如何构成器官的;

2、以人体为例,说明器官是如何进一步构成人体和动物体的,以及植物的六大器官如何

构成植物体等内容

难点:1、组织好解剖观察实验;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得出器官、系统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用具:鸡翅;挂图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植物体的主要基本组织?

动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导入新课: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组织又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呢?观察图4-3插入图10、JPG,想一想,细胞群形成组织后是如何进一步构成生物体的?飞行是鸟类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由骨骼、皮肤、肌肉和羽毛所构成的翼和尾等飞行器官共同完成的。鸟类的翼是前肢特化而成的,是飞翔的重要器官。它是如何构成的呢?通过下面鸡翅的解剖与观察,你可以找到答案。

活动:解剖观察鸡翅P62

1、将鸡翅放在解剖盘中。

2、小心剥去鸡翅上的皮肤,吸去多余的水分。

3、找出脂肪。脂肪通常呈小块状,附在皮肤下面,呈微黄色。

4、小心地将肌肉束分开。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粉红色的束状结构。

5、找出韧带和肌腱。韧带是白色的有韧性的组织,将相邻的骨骼连起来。肌腱也是白色的有韧性的组织,将肌肉与骨骼连在一起。

讨论:

1、构成鸡翅的组织主要有哪几种?

2、不同的组织在鸡翅上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点?

3、鸡翅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展示心脏、眼睛、脑等的图片。

一、器官: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二、系统:难免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展示动物体的八大系统。器官构成高等动物的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地、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系统生死、内分泌系统。

八大系统构成人体和动物体

植物体的构成: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器官构成植物体:

小结:动物结构层次与植物结构层次都有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结构层次与植物结构层次相比较多了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既是独立的又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动物的生命活动。

作业:P65 思考练习1

七、板书设计:

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

一、器官(概念)

二、系统

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四、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五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一节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揭示柳苗生长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横切面和表皮,识别叶片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使学生形成科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制作徒手切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3、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4、

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5、制作和观察徒手切片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实验法,观察法

四、教学用具:材料,植物、刀片等

五、课时安排:4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复习:

1、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__开始的。

2、__和__使生物体逐渐生长。

3、__、__、___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导入新课:

一粒种子入土,能萌发长成幼苗,一棵幼嫩的小苗,可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一棵果树可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你想过吗,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光合作用的奥秘。

讲授新课:

柳苗生长之迷:

一、十七世纪以前:植物从土壤中

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二、十七世纪上半叶:比利时

科学家海尔蒙特实验:结果:柳苗增重74.5KG,壤重量减少0.057KG。

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

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得斯特利实验:

结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光华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三、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四、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五、瑞士学者索热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六、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绿叶在下能产生淀粉即有机物。

讨论: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

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

3、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小结:参与光合作用的物质有水、二氧化碳、氧气、淀粉、光照、叶绿体

第2课时

复习导入:各位科学家得出的实验结果?

活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演示实验1: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取一个玻璃水槽,注满清水,按每100mL水加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拌,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井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在漏斗下面垫上两个小木条,

3.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转移入玻璃水槽的水中,套在漏斗短管上,试管上,试管内要充满水。

4.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使金鱼藻接受阳光照射。

久,你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金鱼藻放出,并聚集在试管顶端。

5.待收集约1/2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试管并立即倒转,水落到试管的下部。然后,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牙签伸入试管中。请注意观察卫生香或牙签的燃烧情况。

演示实验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剪取天竺葵(或马铃薯、甘薯)带有5-6片叶的枝条,插入盛有清水的小烧杯中,放在暗处2—3d。2.在玻璃板上放置一个培养皿,将少量25%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倒入培养皿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然后,将装有枝条的小烧杯放在培养皿里,用广口瓶或大玻璃罐头瓶罩住实验装置,并在瓶4

3.将上述两套实验装置移到光下照射2h。然后,揭开玻璃罩,从两个枝条上1各摘取一片叶,分别检验两叶片中是否有淀粉的存在。

小结:在光合作用中,水与二氧化碳是原料;光照时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气与淀粉是产物。在进行操作是要注意一些细节,像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要注意化学药品的腐蚀性,还要注意实验过程的科学性。

作业:课外补充1、2、3

第2课时

课前复习:

1、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

导入新课:为什么有些植物叶片的上表面呈深绿色,而下表面呈浅绿色呢?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从哪里出入叶片?叶绿体又是怎样分布的?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将会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活动:观察叶片的结构

材料器具:鲜嫩的植物叶片、双面刀片、毛笔、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1)取一片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用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

(3)重复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人盘有清水的玻璃皿里。

(4)用毛笔从水中选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在一张洁净的载玻片上,制作成临时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

用低倍显微镜现察叶片的临时切片,找出薄而比较完整的叶片部位,对照图5—8现察叶片的结构,区分出上表皮、下表皮,叶肉和叶脉,识别各个部分的细胞结构特征,并思考有关问题。

3.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1)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植物(如蚕豆)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呈半月形的细胞,这就是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3)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

讨论:

1.现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小结: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淀粉中的化学能并且释放氧气。它主要在含有叶绿体较多的栅栏组织中进行。

作业:P82 1、2

第4课时

复习导入

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

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

3、光合作用需要__?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

2、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立体高效种植

小结: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作业:易百分习题1、2、3、4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

水,二氧化碳---原料

光照-----------条件

一、光合作用

淀粉,氧气----产物

叶绿体--------场所

○淀粉溶液滴加碘液会变为蓝色

二、叶片与光合作用

1、表皮:

上表皮无色透明,有角质层。

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

栅栏组织:细胞呈圆柱形,含叶绿体多,排列紧密和整齐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

3、叶脉:支持,输导

网状叶脉,平行叶脉

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

筛管:输导有机物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物质转变;能量转化

2、意义: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植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

第2节呼吸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2.过程与方法:、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观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植物的呼吸现象;

2、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1、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四、教学用具:玻璃瓶,种子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复习: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导入新课: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只有被分解后其中储存的能量才能被利用。有机物分解是通过呼吸作用来完成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植物体的呼吸作用。

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演示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一、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原理:植物体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各种器官,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即然种子细胞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构成其他植物器官的细胞是否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呢?

提示:1、萌发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对总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2、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计划时,要先确定实验材料。

3、设计实验方案时,可参照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

4、实施你组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用新鲜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做实验材料时,都能观察到植物的呼吸现象,这表明:植物呼吸作用的部位是在细胞。

第2课时

呼吸作用的原理:

有机物 ++水+能量

(储存能量) 线粒体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小结:植物通过线粒体将有机物以呼吸的形式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还释放能量供给植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作业:

思考与练习:P861、2

七、板书设计

第2节呼吸作用

1、呼吸现象

2、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反应式:

有机物 +氧气+水+能量

(储存能量) 线粒体

第3节吸收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法;

2、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3、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

难点: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法;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

四、教学用具:玻璃瓶,种子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课前复习:

1、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

导入新课: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能够释放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示:

(1)根据生活事实,组内围绕着黄

瓜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进行讨论,

然后提出问题,并就其中一个问题进

行研究。

(2)检验假设制定计划时,建议选用萝

卜或马铃薯做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要能够获得实验数据,可考虑使用下列实验器具:小菜板和菜刀,天平及砝码,500ML量筒、烧杯(4个)、清水、20%食盐水。

1、用放大镜观察幼苗的成熟区,

讨论:1、根的主要吸水区域是根尖的哪个部分?

2、根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是怎样扩大的?

结论:植物根部生有大量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根毛吸水: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根毛细胞吸收土壤里的水分。

烧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

小结:植物吸收作用的水分主要来自于根部,根毛通过细胞里液体与外界浓度差异来吸水,是外界的水进入细胞里面。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则失水。注意防止烧苗现象的发生。

作业:P92 1、2

七、板书设计

第3节吸收作用

一、水分的吸收

1、植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部

2、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失水:土壤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吸水:土壤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无机盐的吸收

氮磷钾

无土栽培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完整版】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序号 1 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遗传的多样性 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教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具图片、挂图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授课内容: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 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 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分组统计交流 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 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 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 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 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 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 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 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 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 胞生物 (二)遗传多样性 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 的。 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 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 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 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 学生观察 师生归纳、得出结 论 学生讨论,举例说 明 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 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 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 交流的机会。并布置学生建立生命档案 册。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 学科:生物 班级:七年级(上) 教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致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 观察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②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 ①:观察、识别 ②:四人一组为单位识别 导言: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可是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内部结构吗? ①: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的玻片标片。 ②:按小组准备永久切片、涂片、装片各一。 实验方法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

1.示范 准备 擦→滴 制作临时装片 取→展→盖 提前参加培训的几位学生作为“小先生”示范制片,边示范边讲解。 注: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向 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净,后果如何? 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 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 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避免出现的不利影响) 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 ⑥吸引染液的方法? 协助介绍、补充说明(尤其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陌生的材料用具,如染色剂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等)板书提示制成的主要步骤:擦 →滴→取→展→盖→染→吸 引导众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注:应用此策略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发现实验当中的“注意事项”和规范操作。 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的 方法步骤提问、思考,以解决不解之处,扫除制片中的障碍,以便下一步自行操作能顺利进行。 2.变化制作方法和步骤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 一、生物的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 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遗传多样性 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 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初中一年级/最新信息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导语】高效的学习,要学会给自己定定目标(大、小、长、短),这样学习会有一个方向;然后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攻克、落实。本篇文章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借鉴。 【篇一】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贮能的是脂

肪;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是水、基本物质是蛋白质。无机盐是调节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试剂,呈现褪色反应。 3、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4、夜盲症—--缺维生素A;坏血病—--缺维生素C;脚气病—--缺维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维生素B2;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 5、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器官。的消化腺是肝脏。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逐渐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 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讲授: 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

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二)课堂作业: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三)板书设计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二、应用:珊瑚机器人钟乳石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完整升级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 d格式,下载 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第一章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 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育教学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目的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 难点遗传的多样性 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授课内容: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 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物种多样性 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 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 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 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 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交流 学生分组统计交流 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 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 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 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 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 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 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讨论: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 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 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 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 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其性状遗传 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例:金鱼品种,菊花品种2-2.5万个(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 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 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 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 学生观察 师生归纳、得出结 论 学生讨论,举例说 明 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准备很重要, 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担 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 交流的机会。并布置学生建立生命档案 册。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昆虫的种类为什么这样多? 昆虫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繁殖能力强 (2)体型小 (3)食量小、食物杂 (4)有很强的选择适宜生活环境的迁移能力(5)有很强的适应性 (6)多变的生存行为 学生对分组很感兴趣,但举例说明生物的种类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生物分类,在举例时经常有混淆,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混为一类。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是新课程,没有合适的挂图,使本节课的内容显得有些空洞。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二)课时 2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看,然后分析找出具有生命的物体,进而知道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2、通过分析身边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养成关注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4、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了解有关生物学的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 2、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生物技术。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和启发法以及多媒体配合完成。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致同学们 1、有生命的:小树、小动物等 无生命的:太阳、雨露等 2、生物学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亮点:1、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为了调动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我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放点音乐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并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另外,引入媒体中有关生物科技发民展方向及我国领先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3、本节课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六组,暂定一个人为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再作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课前布置内

容让学生调查,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记录,汇总,组长汇报。这样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课上盲目回答。 本节不足: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教师对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引导还不够深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将答案直接给出,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些还有待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需要特别注意。 调查表 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生物产品有哪些?(提示:可从衣食住行、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考虑) 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是: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江苏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江苏 七年级生物教案还可以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反思,更能促进教师呈现出一节好课。我整理了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安排了"屎壳郎出国"的案例分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愿望。接着设计了"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是影响"的实验,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精确测量,获得数据,从中找出不同植被影响环境的规律,得出生物确实对环境有影响的结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7e11592318.html,]的时间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教育部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EPD(环境人口与可持续 发展)教育项目"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原则为指导,力图以指导预习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对校园裸地、草地和灌丛相对湿度的测定,对有盆花的教师办公室和无盆花的教师办公室相对湿度的测定,对家庭有花卉房间和无花卉房间相对湿度的测定,帮助学生证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即绿色植物对环境湿度有影响。在指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使用干湿计测量相对湿度的方法,同时还提出进一步探究实验的选题:盆花花卉的种类和数量对教室湿度的影响。本节课的预期教学效

果是:指导学生学会有关生物对环境影响的科学知识,在知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学生平时注意增加教室空气湿度,美化学习环境,自觉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理念,主要从以下进行教学设计: 1.突出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doczj.com/doc/7e11592318.html,]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干湿计,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doczj.com/doc/7e11592318.html,]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本节关键 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引导和培养。 教学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教案[1]

七年级生物复习教案(上册) 一、自主复习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 2、生物能进行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和 6、除外生物都由 构成。 ▲注意(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 (2)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3)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4)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 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二、认识生物的方法 ▲1、观察: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就是______,人口普查也是__ ___。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适宜的和一定的。 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___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关系等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 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____________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 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又能_________。

2019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1生物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关注生物科学养成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关注生物科学养成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 趣。 教法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课前 演讲 布置此项活动的倾听资源共享 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屏幕呈 现:绚丽多彩的 大自然:空中有 白云、飞机、太 阳,还有蝴蝶、 小鸟。远处有山 林、草地,草地 上有大大小小的 蘑菇。近处有一 只母鸡领着一群 小鸡在觅食,小 狗趴在旁边吐着 舌头。还有一座 小桥,水中有游 学生阅读并思 考教材:想 一想议一议 从学生熟悉的画 面引入,目的是 使学生从学习一 开始就感到亲 切、有趣,并且 具有一定的启发 性。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生物引导学生快速阅 读课本3--5页, 展开小组讨论, 找出以下问题答 案: 画面中哪些 是生物?哪些不 是生物?为什 么? 学生观察、小 组讨论后回 答:飞机、白 云、太阳、山 石、桥、水等 是非生物,因 为它们都没有 生命;蝴蝶、 小鸟、草、鸡、 狗、鱼、蘑菇 等是生物,因 为它们都有生 命。 为了加深学生对 生物的理解,让 学生列举自己熟 悉的生物。 活动二: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呢?过渡句:现在已 被人们认识的生 物有200多万种。 它们的形态、大 小和生活习性各 不相同,但在千 差万别中却存在 2、大屏幕展示 一些有代表性 的生物标本、 图片。学生说 出名称。 明确生物包括 植物、动物、 真菌 在学生视野充分 拓展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将众多 的生物简单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的特征》 新教材的生物学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 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 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因为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 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述了生物的基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效果。其次,每一基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基本特征的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师准备:(1)部分有代表性的动植物图片或视频;

(2)一盆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生长的植物; (3)有多种生物画面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2、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生物实物或标本。 【导入新课】 打开课件第2页。 看看几张图片判断下那些属于生物,哪些不是?并思考所有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讨论思考。 【讲授新课】 一、观察分析——什么是生物 教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我们观察一组图片(课件第3页),大家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看谁记得最多,分得准确。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紧张记录。 教师:(及时评价)先从数量上了解情况,如记录了3种生物的同学请举手,4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5种以上的请举手等。然后请2~3名同学谈谈记录情况,给予评价鼓励。 教师:你们是怎样把它们区分开来的呢? 学生:因为生物是有生命的。 教师: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生命有哪些特征。 二、知识迁移——生物的特征 教师:(课件第4页)这是一只正在捕鱼的小鸟,我们看看小鸟有一些什么特征?再想想这些特征其他生物是不是也具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标本或实物,对照小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进行热烈的讨论)小鸟要吃东西,需要营养,人和其他动物也需要营养。 教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也需要营养吗? 学生:植物也需要,我们为植物浇水、施肥就是为它们提供营养。 教师:太棒了,请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生长。生物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小鸟要呼吸,如果没有氧气会弊死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 教师:很好!那么植物需要呼吸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案序号 1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 第一节生物的特性2006.9.11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讨论法

巩固练习 1. 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2.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教学反思: 教案序号 2 第一章认识生物新授课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2006.9.13 教学目标 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②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③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加强保护生物资 源的意识。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难点:①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②能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调查法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