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叁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

第叁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

第叁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
第叁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一节 重要的氧化剂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的理解,了解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掌握氧化剂、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情况,掌握用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用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并指明氧化剂与还原剂

(1) Fe + H2SO4 = FeSO4 + H2↑

(2) 2H2 + O2 = 2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2.分析并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KClO3 + HCl ——KCl + Cl2 +

(2)Cl2 + NH3——N2 + HCl

(3)NO + NH3 ——N2 + H2O

2.阅读课本24页,请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

4.听老师讲解图3—2,并按要求填写下表: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一般步骤:

一标出有变的元素化合价;

二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使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

三定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系数;

四平:观察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五查:检查是否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通常通过检查氧元素的原子数),画上等号。

通过配平,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并能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评价】

1.下列下画线的元素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要加氧化剂还是加还原剂才能实现?

(1)KI→I2

(2)SO2→SO3

(3)HgCl2→Hg2Cl2

(4)NO2→H NO3

(5)FeCl3→FeCl2

2.IBr + H2O = HBr + HIO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为什么?

3.SO2与H2S可发生下列反应,SO2 + 2H2S = 3S + 2H2O,当生成硫48 g时,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还是少?两者相差多少克?

4.宋代初期,人们发现江西上饶有一苦泉,蒸发这种苦泉水会得到蓝色晶体,熬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会变成铜锅,这也是湿法炼铜的起源。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单线桥法),该反应中的还原剂

是,氧化剂是,其中

2

Cu被,

Fe被。

第一节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常见反应;学会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根据【实验3—1】、【实验3—2】和下列两个反应

2FeCl3 + 2KI = 2FeCl2 + I2 + 2KCl I2+ H2S = S + 2HI

推知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而有关物质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非金属越活泼,其单质的氧化性越,而所生成的阴离子的性越;

金属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越,而所生成的阳离子的性越。

2.阅读课本27页,听老师讲解氧化性物质或还原性物质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较强)(较强)(较弱)(较弱)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评价】

1.已知I-、Fe2+、SO2、Cl-、H2O2都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Cl-

A.2Fe3+ + SO2 +2 H2O =2Fe2+ + SO42- + 4H+

B.I2 + SO2 + 2H2O =H2SO4 + 2HI

C.H2O2 + H2SO4=SO2 + O2 + 2H2O

D.2Fe2+ + I2=2Fe3+ + 2I-

2.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CO + O2 点燃2CO2B.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C.2KClO3 加热2KCl + 3O2↑D.2Fe(OH)3 加热Fe2O3 +3H2O

3.关于C + CO2 点燃2CO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CO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单质C中C的化合价升高,被还原,是氧化剂

D.CO2中C的化合价降低,被氧化,CO2是还原剂

4.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

X2++Z=X +Z2+;Y +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 )。

A.R2+>X2+>Z2+>Y2+B.X2+>R2+>Y2+>Z2+

C.Y2+>Z2+>R2+>X2+D.Z2+>X2+>R2+>Y2+

5.化合物BrF x与水按物质的量之比3︰5 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溴酸、氢氟酸、单质溴和氧气。

(1)BrF x中,x=。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此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

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针对性训练试题(一)

一、选择题

1.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Cl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增大,把Z投入Y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则这三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Y>X>Z C.Z>Y>X D.Z>X>Y

2.对于反应:H- + NH3=H2 + NH2-的正确说法是( )。

A.属于置换反应B.H-是还原剂

C.NH3是还原剂D.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为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

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 5I- + 6H+=3I2 + 3H2O

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

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B.③⑥C.②④⑥D.①②④⑤⑦

4.24mL浓度为0.05mol/L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

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6 B.+3 C.+2 D.0

5.下列反应中,HCl做还原剂的是( )。

A.Zn + 2HCl = ZnCl2 + H2↑B.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C.MnO2 + 4HCl(浓) 加热MnCl2 + Cl2↑+ 2H2O D.NaOH + HCl = NaCl + H2O 6.下列反应中,水做氧化剂的是( )。

A.Cl2 + H2O = HCl + HClO B.C + H2O高温CO + H2

C.CaO + H2O = Ca(OH)2D.CO2 + H2O= H2CO3

7.氯气通入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不会不会与下列反应的离子是( )。

A.OH-B.S2- C.SO32- D.H+

8.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N =CaCN2 + CO + H2 + CO2在反应中( )。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二、填空题

1.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CuSO4 + KI ——CuI↓ +I2 +

(2)NO2 + H2O ——HNO3 + NO

2.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KMnO4 + HBr Br2 + MnBr2 + KBr + H2O

其中还原剂是。若消耗0.1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mol。

3.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l)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需用氧化剂的是(填编号)。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2Cr2O7 +KI+HCl CrCl3 +NaCl +KCl+I2+

4.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1)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mg / L。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其中N均为-3价):

KCN +2KOH +Cl2→KOCN +2KCl +H2O

被氧化的元素是。

(2)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KOCN+KOH+Cl2CO2+N2+KCl +H2O

5.已知硫酸锰(MnSO4)和过硫酸钾(K2S2O7)两种盐溶液在银离子催化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高锰酸钾、硫酸钾和硫酸。

(1)请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反应的还原剂是,它的氧化产物是。

(3)此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4)若该反应所用的硫酸锰改为氯化锰,当它跟过量的过硫酸钾反应时,除有高锰酸钾、硫酸钾、硫酸生成外,其他的生成物还有。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实物感知、图表数据分析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注意利用图示的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师生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参与教学过程,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五、板书设计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2、符号:△H 3、单位:kJ/mol或kJmol-1 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 (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 (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4.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教师提问或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种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由此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愉悦。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认为本节最大的亮点是通过恰当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习兴趣,并轻松的获得知识,还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认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总结 一、“串联电池”两大题型的解题攻略 原电池和电解池统称为电池,将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综合考查电化学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该类题目能够考查考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情况,需要考生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及巧妙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类题目对知识点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恢复及运用电子守恒处理相关数据等。正确判断电池种类和灵活运用整个电路中各个电池工作时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相等是解决多池“串联”试题相关问题的关键。 二、“串联”类电池的解题流程 题型一:电解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有外接电源型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根据“电解池串联时阴、阳极交替出现”原则正推电极,也可以通过装置中某极的变化、现象反推电极。 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 )。

选项X Y A MgSO4CuSO4 B AgNO3Pb(NO3)2 C FeSO4Al2(SO4)3 D CuSO4AgNO3 A项中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中,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中,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质量大于b极质量,错误。 B 题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无外接电源型 多个电池“串联”在一起,但没有外接直流电源,其中一个装置是原电池,装置中两个电极活泼性差异较大的装置为原电池,较活泼的作负极,其余均为电解池。 烧杯甲中盛有0.1 mol·L-1的H2SO4溶液,烧杯乙中盛有0.1 mol·L-1的CuCl2溶液(两种溶液均足量),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甲中Fe极质量减少,C极有气体产生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计算练习

物 质贮藏的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计算练习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标明各物质的状态,并用△H 表示热量的多少。 一个化学反应式中,△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同质量的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气态>液态>固态。 C (石墨)+O 2(g )=CO 2(g ) △H= —·mol -1该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1molC 与1molO 2反应完全转化生成1molCO 2时放出热量。 一、选择题 1.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 ( ) A .分子个数 B .原子个数 C .物质的质量 D .物质的量 2.已知25℃、101kPa 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 (石墨)+O 2(g )=CO 2(g ) △H= —·mol -1 C (金刚石)+O 2(g )=CO 2(g ) △H= —·mol -1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3.分析右图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2A+B==2C ;△H0 D .2A(g)+B(g)==2C(g);△H<0 5.天然气(CH 4)和液化石油气(C 3H 6)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 4+2O 2== CO 2+2H 2O ;C 3H 6+5O 2 ==3CO 2+4H 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的,应采用的正确措施是 ( ) A .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 .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 .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 6.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

苏教版化学二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专题二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教案 1、教学目的 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认识化学 键的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联系。 2. 掌握用图表表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方法,培养阅读 图表的能力,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立科学的能量变化观念。 二、教学模式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举例,列举不同能量转化形式——化学电池、自热饭盒、太阳能热水器、电水壶等,引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形式是热量的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通过对书上列举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同时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的角度分析物质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介绍化学反应的键能变化,从微观角度讨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简单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区别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教学难点:键能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4、教学过程 [导入] 视频短片——广告:自热饭盒 [提问] 已知自热饭盒的底部放有CaO粉末和H2O,请问自热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 ... [分析] CaO粉末和H2O反应生成Ca(OH)2 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形成了自热饭盒。 [PPT] 能量转化的图片 [提问] 以上所有图片和情境,说明了什么问题?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呢?

[总结] 研究表明,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板书]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PPT]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学生实验] 通过两个小实验来切实感受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实验一:向试管中放入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约5mL稀盐酸,用手感知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实验二:在100mL的小烧杯中加入约20g经研磨的氢氧化钡晶体,然后加入约10g氯化铵晶体,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充分混合。用手摸烧杯外壁,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提问] 两个实验有什么实验现象?通过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 你能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吗?如何判断?[总结] 实验一:试管外壁发烫,温度升高,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实验二:烧杯外壁温度降低,温度降低,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讨论] 根据已学内容和生活经验,判断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镁条的燃烧 (2)高温煅烧石灰石 (3)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4)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提问] 你们能否将我们已经学过的反应按照吸放热归类了呢?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放热反应又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 [PPT] 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燃烧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a. Ba(OH)2·8H20(s)+2NH4C1(s)=BaC12(aq)+2NH3 (g)+1OH20 (1) b. C(s)+CO2(g)=2CO(g) c. C(s)+H2O(g)= CO(g)+H2(g) d.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板书] 一、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一、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旧的化学键和新的化学键过程。 2、化学键与能量的关系 ①断开化学键:能量②形成化学键:能量 二、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 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化学上把有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①从宏观上看:∑ E(反应物) ∑ E(生成物) 。 ②从微观上看: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2、化学上把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①从宏观上看:∑ E(反应物) ∑ E(生成物) 。 ②从微观上看:断开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四、反应热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符号:用△H表示,单位: 3、△H<0时,为反应;△H>0时,为反应。 4、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能量的“贮存”或“释放”的过程

5、常见的放(吸)热反应: (1) ;(2) ;(3) ;(4) 。 6、常见的吸热反应 (1) ;(2) ; (3) ;(4) 【练一练】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1.镁条的燃烧。 2.高温煅烧石灰石。 3.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4.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5.高温下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6.炸药爆炸。 7.Ca(OH)2和NH4Cl的反应。 8.炽热的碳与H2O的反应。 9.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五、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①标明物质的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gas)、液态 (liquid)、固态(solid)。 ②用△H 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值,吸热为正值, 数值与测定条件有关。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简单分数。 ④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①不需注明反应条件,但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气态 l:液态 s:固态); ②△H表示反应热,“ — ”表示放热,“ + ”表示吸热,单位一般采用kJ/mol;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取分数,数值与ΔH数值要对应; ④应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则指25 ℃、101 kPa。 六、从微观算△H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反应热焓变 (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等的,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的变化。 即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守守恒和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3、类型 (1)放热反应:即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如:燃料的燃烧、中和反应、生石灰与水化合、金属和酸的反应、铝热反应等都是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即_________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如:H2还原CuO的反应,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aCO3分解等大多数分解反应,Ba(OH)2·8H2O 与NH4Cl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说明: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如: 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 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形成原因(图示) 从微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从宏观上分析: 预测生成 (二):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回顾 【知识储备锦囊】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所含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本质上是电子 的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2)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物,既_____电子的反应物; (3)氧化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4)还原产物: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后生成的产物。 总结规律: 3.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①标化合价 ②若有化合价升降,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③反应式: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的关系: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2.依据反应方程式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强制弱规律: (还原性强)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还原反应(氧化性弱)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表现氧化性 被还原 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 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 失电子 表现还原性 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记忆口诀: 氧化剂:降得还 还原剂:升失氧

则:氧化性: 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 Cl 2 + 2Fe 2+ = 2Cl — + 2Fe 3+ 则:氧化性: Cl 2 >Fe 3+ ;还原性:Fe 2+ >Cl — 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或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时,反应才能发生反应,即强氧化剂制取弱氧化剂,强还原剂制取弱还原剂规律........................。 3.依据一些规律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 ②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单质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得到电子,氧化性越强;其对应阴离子越难失电子,还原性越弱。 ③典型粒子氧化(或还原)性强弱: 氧化性:Br 2>Fe 3+ >I 2>S 还原性:S 2- >I ->Fe 2+>Br - 4.依据元素周期律及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来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 ,还原性逐渐 。 5.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来判断: 在原电池中,在负极..反应的物质还原性...一般比.作正极..物质的还原性强....。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常见规律: 1.电子守恒规律(价守恒): 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电子转移总数.. 2.有升必有降,有失必有得规律 3.先后规律: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 4.归中规律:化合价都在同种元素升降时,较高价降低和较低价升高只能往中间价...靠拢。 四.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一标:标出各原子的化合价 二找:找出反应前后变化的化合价 三定: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计算出“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四平:先配平化合价变化的原子个数,再配平其它原子 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各原子是否守恒 (还原性强) (还原性弱) 化合价降 得电子 还原反应(氧化性弱) 由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t K + Ca 2+ Na + Mg 2+ Al 3+ Zn 2+ Fe 2+ Sn 2+ Pb 2+ (H +) Cu 2+ Hg 2+ Ag + pt + At 3+ 由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增强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 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 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 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 达到着火点才能 燃烧2、催化剂在 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 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要点:1、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中和热(中和热的测定) 3、盖斯定律简介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他如光能、电、声等) 1、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吸热反应:⑴氢氧化钡+氯化铵,⑵C+CO2,⑶一般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⑷电离,⑸水解。 3、常见放热反应:⑴、燃烧反应⑵、金属+酸→H2⑶、中和反应⑷、CaO +H2O ⑸、一般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 4、能量变化的原因 ⑴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键生成的反应,两者吸收和释放能量的差异表现为反应能 量的变化。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大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 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小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则反应吸热。 【阅读】教材P35 H2+Cl2=2 HCl中能量变化数据。 ⑵根据参加反应物质所具能量分析。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热。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热。 二、反应热 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2、符号:反应热用ΔH表示,常用单位为kJ/mol。 3、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做量热计。 4、用ΔH表示的反应热,以物质所具能量变化决定“+”、“-”号。 若反应放热,物质所具能量降低,ΔH=-x kJ/mol。 若反应吸热,物质所具能量升高,ΔH=+x kJ/mol。

用活化能图分析,使学生了解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始态、终态有关,过程中能量大于初始、终态能量。 (用Q表示的反应热,以外界体系能量变化“+”、“-”号。 若反应放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升高,Q=+x kJ/mol。 若反应吸热,外界体系所具能量降低,Q=-x kJ/mol。) 5、反应类型的判断 当ΔH为“-”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吸热反应。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一般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一般化学方程式只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方程式既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表示分子数、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只能用整数。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分数。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一般化学方程式 (2)注明物质状态 (3)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反应能量变化数值,以ΔH=±x kJ/mol表示。 4、注意点: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及计算}} 一、有关概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探讨化学反应放热、吸热的本质时,要注意四点: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而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生了能量的变化);②反应中能量守恒实质是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旧化学键断裂的能量而转化成其他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⑴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⑵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3)反应热,通常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ΔH ,单位kJ/mol (4)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则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这就是放热反应,反之则是吸热反应; (5)盖斯定律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而这可以看出,盖斯定律实际上是“内能和焓是状态函数”这一结论的进一步体现。利用这一定律可以从已经精确测定的反应热效应来计算难于测量或不能测量的反应的热效应。尽管盖斯定律出现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前,但亦可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 由于热力学能(U)和焓(H)都是状态函数,所以ΔU和ΔH只与体系的始、末状态有关而与“历程”无关。 可见,对于恒容或恒压化学反应来说,只要反应物和产物的状态确定了,反应的热效应Qv或Qp也就确定了,反应是否有中间步骤或有无催化剂介入等均对Qv或Qp数值没有影响。 … 使用该定律要注意: 1、盖斯定律只适用于等温等压或等温等容过程,各步反应的温度应相同; 2、热效应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本性、聚集状态、完成反应的物质数量,反应进行的方式、温度、压力等因素均有关,这就要求涉及的各个反应式必须是严格完整的热化学方程式。 3、各步反应均不做非体积功。 4、各个涉及的同一物质应具有相同的聚集状态。 5、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或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盖斯定律的本质:方程式按一定系数比加和时其反应热也按该系数比加和。 盖斯定律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通过实验测定有困难,可以用盖斯定律间接计算出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练习题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Ⅰ.学习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从小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Ⅱ.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C.要使燃料燃烧只需要大量的氧气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大气 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矿物燃料是() A.水煤气 B.CO C.石油 D.天然气 3.下列不是化工能源的是()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4.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与赤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 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6.金刚石和石墨比较,能量“贮存”高的是() A.石墨 B.金刚石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7.酸雨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8.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量越大越好 B.固体燃料块越大越好 C.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雾状喷出 D.温度必需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 9.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特别是燃料所产生的能量。 10.造成环境污染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产生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部分被氧化成,并形成酸雾,随雨水降到地面形成,会使土壤而伤害农作物。 11.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目前不少城市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明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使用的优点是。 三、简答题 12.甲化合物含纳%,含氧%,含氮%,加热后转化为乙化合物,它含钠%,含氧%,含氮%,问甲和乙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什么?甲和乙哪种化合物更稳定。 13.已知石墨和金刚石燃烧化学方程式如下: C(石墨S)+O2(g)=CO2(g) C(金刚石S)+O2(g)=CO2(g) 质量分别为12g的石墨、金刚石在某一相同条件下燃烧时各自放出的热量为、,问:对于单质来说,稳定的单质是石墨还是金刚石?简述理由。 四、计算题 14.已知100g CaCO3(S)分解生成CaO(S)和CO2(g)需要178kJ热量,12gC(S)燃烧生成CO2(g)放出热量,如果把 CaCO3煅烧成CaO(S),在理论上要用C(S)燃料多少kg? 参考答案 一、1.AD 二、9.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化石燃料及其制品 10.煤,SO3,酸雨,酸化 11.C+H2O(g) 高温 CO+H2,便于输送,使用方便,热效率高。 三、、NaNO2乙

化学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教案时沪科版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 第4课时铜锌原电池及其原理 ——电池生电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及生电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不同的电池,发现电池结构的共性。 (2)通过自主构建原电池,经历探究电池的构成条件。 (3)根据实验现象经历探究电池生电的原理。 (4)通过实验研究过程,认识控制变量的化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增强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电流产生的原理。 2.难点 原电池中电流产生的原理。 三.教学用品 锌片、铜片、碳棒、稀硫酸(1mol/L)、饱和氯化钠溶液、无水酒精(99%)、导线、电流表、培养皿、洗瓶、烧杯。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寻找知识增长点,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首先从生活中的电池引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让学生分析比较各类电池的结构;然后自主构建原电池。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体验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应用”的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自主形成相关概念,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初步形成了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2.教学流程

3.教学流程说明 (1)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①观察生活—发现电池结构。 ②自主实验,构建电池—发现电池构成的条件。 ③对实验现象进行反思—发现电池工作的原理。 ④应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以下问题,教师应视情况给予适当的解释或引导: ①理论上讲,在“Zn/Cu/稀硫酸”原电池中应该观察到Cu上有气泡,Zn 上无气泡,但若Zn片的纯度不够,则Zn上也能观察到气泡。 ②有一些原电池不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而是空气中的一些成 分参与了反应,如吸氧腐蚀等。 ③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把两个电极直接接触或变化两电极间的距离,发 现电流的强弱不同。还有的学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原电池的电流会越来越弱。这些现象仅利用化学知识是无法解释的,可以鼓励他们请教物理老师,课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3)根据具体的教学状况对教学过程可做以下调整或补充: ①课堂引入可改为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会比较容易上手。 ②课堂最后可增加“废电池的危害”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③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小课题,如:调查废电池回收的现状、原电池电流 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电池发展史、形形色色的电池等,让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后得到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_说课稿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案 高二化学组韩国祥20130825 一教材和课标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包含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本节内容还为以后学习燃烧热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后面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效果。 2、课标对该内容的要求: 本节教材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二为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教材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反映了化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如把一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如放热反应中的热量的利用,煤的燃烧,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学情分析: 因为大纲对本节的要求都是A层次要求,我们可尝试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维优势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自由表达各自观点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又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教材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思路和策略: 本节课属于理论课型,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意启发和问题驱动。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实验一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 【实验原理】 本模块包含两个实验: 1、铝和稀盐酸反应 0)(3)(l l 2l(aq)6l(s)223?H +↑+?→?+,l O H g NH s Cl B s O H OH Ba s C NH 。为吸热反应。 【实验仪器与药品】 50mL 烧杯、普通试管(15*150)、温度计(-20℃~110℃)、研钵(60~90mL )、细砂纸 6mol/L 的稀盐酸、Ba(OH)2?8H 2O 晶体(AR)、NH 4Cl 晶体(AR)、铝条、蒸馏水 【实验步骤】 1、铝和稀盐酸反应1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3-5mL 6mol/L 的盐酸,再插入打磨的铝条,观察现象,并将温度计插入反应体系中测量反应前后试管内温度变化。 2、氯化铵和八水合氢氧化钡晶体反应2 (1)将100mL 烧杯放置在滴有几滴水的玻璃片上。 (2)称取20g Ba(OH)2?8H 2O 晶体,于研钵中研细后置于烧杯中。再称取10g NH 4Cl 晶体,倒入烧杯中,并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烧杯底部。片刻后,试着拿起烧杯,观察并记录现象。 【注意事项】 1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29 2 宋心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P30

高二化学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 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反应热的涵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反应热第二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反应热 【复习引入】高一时曾做过铝片与盐酸、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实验。在这两个实验当中,能量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还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化学反应必定伴有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当时放出能量,当 时吸收能量。 2、从能量的角度看,断裂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一个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讲解】通过以上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常伴有能量的变化,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2、符合:用表示。 3、单位:一般采用。 4、可直接测量,测量的仪器叫量热计。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板书) 【思考】例如:H2(g)+Cl2(g)2HCl(g)实验测的1mol H2与1mol 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的角度如何解释? 【阅读】教材第2页图 【分析】(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KJ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KJ (3)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的差就是此发应的反应热。【思考】1、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2、如何理解△H的“+”与“—”?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3页及图1—2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1、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放出能量,这就是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就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这就是吸热反应。所以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决定因素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