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

简史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

二、填空

1.《黄帝内经》包括《》、《》两部分,共卷,各篇。

2.张仲景以论伤寒,以言杂病,提出了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

3.金元四大家创建的四大学派为寒凉派、、、。

4.《》是论述血证的专著,并提出了治血证的要法。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四、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对内科比较重视,并且规定了各科人员之间比例关系的朝代是:(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

2.创立“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

A.薛已B.陈无择C.董汲D.葛可久E.张锐

3、将温病分为新感与伏气两大类进行辨证施治的医著是:( )

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热经纬》D.《温疫论》E.《湿热病篇》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大方脉科即中医内科。

二、填空

1.素问灵枢 18 81

2.六经脏腑

3.攻下派补土派滋阴派

4.血证论四大

三、简答题

1.简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答:《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病理学及证候学专著,其中记载内科病27卷,内科症状784条,对每一个病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分类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总结,如对泄泻与痢疾、痰证与饮证的分别立论;对寸白虫的病因、疟疾的分类、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均有较深刻的认识。

2.简述《医林改错》的医学成就。

王清任著的《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它有关杂证,创立了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的诸方,特别是为气虚血瘀所创立的益气活血之补阳还五汤至今仍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四、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五、论述题

1.试述叶天士的《温热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答:叶天士的《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辨证的

基础。其贡献在于他首先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

心包”之说,概括了温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成为外感温

病的纲领;其次,根据温病的发病过程,用卫、气、营、血四

个阶段,表示病变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

再者,在温病的诊断上,总结前人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察舌、

验齿、辨别斑疹与白的方法,从而为温病学说奠定了理论与

实践基础。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名词解释

1.感冒

2.体虚感冒

3.时行感冒

二、填空

1.感冒的发生,以、季节为多见。

2.时行感冒多属风热重症,除辛凉解表之外,还当佐以

之品。

3.感冒的病机为邪从、而入,侵犯肺卫出

现、等症状。

三、简答题

1.感冒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2.如何辨别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 感冒与温病如何鉴别?

四、单项选择题

1.感冒的主要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热邪

2.感冒的病位在:()

A.肌表

B.营卫

C.肺卫

D.气血

3.感冒的治疗原则是:()

A.解表发汗

B.疏风宣肺

C.清热解毒

D.解表宣肺

4.暑湿感冒的主方是:()

A.银翘散

B.新加香薷饮

C.荆防败毒散

D.参苏饮

五、论述题

1.如何区分感冒的风寒与风热证?

2.风热感冒的主证、治则及代表方药。

六、病例分析

王某,女,34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1天。患者昨日下午突

然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至夜,恶寒甚,发热较轻,无

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咳嗽,吐痰稀白,舌苔薄白,

脉浮紧。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

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指体质虚弱、年老或病后未复,抵抗力较弱,卫外不固,

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的感冒。

3.指感冒病情较重,并且在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流行,不

分男女老少,得病后症状多相类似的感冒。

二、填空

1.春冬

2.清热解毒

3.皮毛口鼻卫表失和肺失宣肃

三、简答题

1.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脉浮为主要证候。

2.一般感冒以青壮年多见,患者形体壮实,多无慢性病,诱

因多为寒温失调、过度疲劳。证候特点为形实、邪实、证实,

属实证,无传染性,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时行感冒可见于任

何年龄,虚人易感,不一定有慢性病,多为时疫流行期,接触

患病之人而诱发。证候特点多实证,也有虚实相兼,病情较重,

有传染性,病程较长。

3.感冒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似,尤其应把风热感冒与风温

初起加以鉴别,但风温病势急骤,多见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

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

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

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

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四、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五、论述题

1.两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风寒者,

恶寒重,发热轻,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风

热者,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2.风热感冒以发热,微恶寒,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流涕,

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粘稠为主证。治宜辛凉

解表,清肺透邪。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方剂组成:金银花、连

翘、桔梗、薄荷、竹叶、荆芥、豆豉、牛蒡子、甘草。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风寒外束肌表,卫阳被遏,故恶寒发热,无汗;寒

邪阻滞经络,则头痛,肢体酸痛;风寒袭肺,窍道不利,则鼻

塞流涕;肺气不宣则咳嗽咳稀白痰。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

1 / 35

寒之象。

诊断: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剂:荆防败毒散。

第二节咳嗽

一、名词解释

咳嗽

二、填空

1.咳嗽病因一是,二是。

2.咳嗽的主要病机是。

3.外感咳嗽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属于,病理因素主要为。

4.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咳嗽,均累及受病,

为、所致。

5.咳嗽病位在,但与、、等亦有关联。

6.内伤咳嗽应防,须从着手。

7.咳嗽辨证,首当区别,治疗应分清。三、简答题

1.简述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

2.风寒袭肺型咳嗽的主证、治则、代表方各是什么?

四、单项选择题

1.无论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均属何脏受病?( )

A.肺

B.肝

C.肾

D.脾

2.外感咳嗽的治疗原则是:()

A.祛邪利肺

B.疏风散邪

C.宣通肺气

D.祛邪扶正

3.肺阴亏虚咳嗽的主方是:()

A.百合固金汤

B.生脉饮

C.麦门冬汤

D.沙参麦冬汤

五、论述题

1.试述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主证、治则、方药是什么?

2.论述咳嗽的治疗原则。

六、病例分析

孙某,女,29岁,咳嗽咯吐黄痰三天。自述三天前受凉后咳嗽,气急,咽喉疼痛,口渴并伴有恶风身热,头痛,鼻塞流浊黄涕,继而吐黄稠痰,咳嗽频剧,脉浮数。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临床上多声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所以统称为咳嗽。

二、填空

1.外邪袭肺内邪干肺

2.肺气不清失于宣降肺气上逆

3.邪实正虚痰与火

4.肺脏肺气不清失于宣降

5.肺肝脾肾

6.宣散伤正调护正气

7.外感与内伤寒热虚实

三、简答题

1.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引起。

(1)肺脏虚弱常由肺系疾病迁延不愈或其他脏腑有病,累

及肺脏,阴伤气耗,肺主气功能失常,肃降无权而致咳嗽。

(2)痰湿蕴肺由饮食生冷,或过食肥厚辛辣,伤及脾胃,

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酝湿生痰,壅遏肺气,肺气不

利而发为本病。

(3)肝火犯肺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郁化火,肝火循

经上逆犯肺,肺失肃降,则致咳嗽。

(4)肾脏亏虚肾主纳气,为气化之源。若肾气虚衰,气失

摄纳而上逆,或肾阳不振,气化不利,水饮内停,上逆犯肺而

咳。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损伤肺阴,灼津成痰,肺失滋润,

肃降无权,而发咳嗽。

2.风寒袭肺型咳嗽的主证是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

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节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治

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四、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五、论述题

1.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主证是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

或稠厚或稀薄,且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嗽,痰出则咳缓,

常伴体倦,脘痞,食少腹胀,便溏,舌苔白滑。治宜燥湿化痰,

理气止咳。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陈皮、半夏、

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甘草。

2.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

邪利肺,按病邪性质予以散寒、清热、润燥等;内伤咳嗽,多

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

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除直接治肺外,还

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气急,肺热伤津,

故咽痛口渴,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咯痰黄稠,风热犯肺,

故恶风,身热,头痛,鼻塞,苔黄,脉浮数。

诊断:咳嗽。

证型:风热犯肺。

治则:疏风清热,肃肺止咳。

方剂:桑菊饮加减。

第三节哮证

一、名词解释

1.哮病2.夙根

二、填空

1.哮证的发生,为内伏于肺,每

因、、、等诱因而引触,以

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痉挛。

2.哮病总属邪实正虚,发时以为主,未发时以为

主。

3.哮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4.热哮的治则是、,方剂是。

三、简答题

1. 哮与喘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 哮病的证候特点是什么?

3. 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

四、单项选则题

1.哮证的诱因多种,其中尤以何种为主?()

A.气候 B.饮食 C.情志 D.劳累

2.哮证的病理因素以哪项为主?()

A.外邪 B.寒邪 C.痰邪 D.瘀血

3.哮证在平时以治本为主,其中尤以补何脏最重要?()

A.肺 B.脾 C.肝 D.肾

4.哮证发病的特点是:()

A.持续性 B.发作性(发无定时) C.发作性(发有定时)

D.喘促不定

5.哮证患者,平素气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腰酸腿软,

劳累后哮喘易发,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其辨证为:()

A.肺气虚 B.脾气虚 C.肾阳虚 D.肾阴虚

五、论述题

1.试述哮证的治疗原则。

2.试述“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

六、病例分析

刘某,男性,52岁,工人,1998年11月28日就诊。呼吸急

促,喉中哮鸣一周。患者哮喘史已十一年,每因天冷或受寒易

发,至夏季则缓解。一周前因受寒致哮喘再作。现呼吸急促,

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窒,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

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

紧或浮紧。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

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

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

现。

2.夙根是指旧有的病根,哮病总以伏痰作祟而反复发作,故

一般称伏痰为本病的“夙根”。

2 / 35

二、填空

1.宿痰气候饮食劳累情志

2.邪实正虚

3.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4.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三、简答题

1.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困难的共同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不一定兼哮。哮以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以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3.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道挛急狭窄,通畅不利,肺失宣降,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四、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D 4. B 5.C

五、论述题

1.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哮病的基本原则。发时攻邪治标,袪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痰浊壅肺应去壅泻肺,风痰当祛风化痰,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攻补兼顾,不可拘泥。平时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温补,阴虚者宜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2.“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有①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②痰的产生,因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③宿痰遇感引触发为痰鸣气喘之哮病。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以致呼吸急促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见胸膈满闷如窒,咳反不甚而咯痰量少;阴盛于内,阳气不得宣达,故面色晦滞带青,形寒肢冷;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不渴而喜热饮;外寒每易引动内饮,故天冷或受寒则发,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皆为寒盛之象。

诊断:哮病。

证型:发作期—寒哮。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剂:射干麻黄汤。

第四节喘证

一、名词解释

喘证

二、填空

1.实喘治肺,治以;虚喘治在,以为主,治以。2.肺气虚型虚喘治则是,方用合玉屏风散。

3.喘证病理性质有、两类。实喘在,虚

喘当则之两脏。

三、简答题

1.喘证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2.实喘和虚喘有何不同?

3.肺胀与喘证应如何鉴别?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实喘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 呼吸深长有余

B. 呼出为快

C. 深吸为快

D. 呼吸

气粗

2.喘证到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每多

影响到:()

A. 心

B.脾

C.肝

D.脑

3.下列虚喘的特征哪项是错误的?()

A. 深吸为快

B.呼出为快

C.呼吸短促难续

D.气怯声

4.实喘风寒闭肺型的治疗主方是:()

A. 杏苏散

B.射干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麻黄汤

五、论述题

1.肾气虚喘证的主证、治法和方剂是什么?

2.试述喘脱的救治。

六、病例分析

高某,男,56岁,主诉为气喘胸闷痰多一周。病人自述七天前

因受凉而咳嗽气喘吐痰,经西医治疗,虽咳嗽稍减,但气喘胸

闷日渐加重,甚则胸闷如窒,张口抬肩。现喘促气急,咳嗽吐

痰,量多色白,食少纳呆,时而恶心,苔白厚腻,脉滑。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入失常而致的以呼吸

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种常见病证。

二、填空

1.祛邪利肺肺肾肾培补摄纳

2.补肺益气补肺汤

3.虚实肺肺肾

三、简答题

1.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2.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

脉数有力。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

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

甚。

3.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

来,由肺脾肾三脏虚损,痰瘀互结,致肺气壅滞,肺体胀满,

肺不敛降而成,以喘促、咳嗽、咳痰、胸部胀满、憋闷如塞等

为临床特征。喘促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

肾虚损,发展为肺胀。

四、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五、论述题

1.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

面青肢冷,舌淡苔薄,脉微细。治宜补肾纳气。方用金匮肾气

丸合参蛤散加减。药用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

牡丹皮,泽泻、茯苓、人参、蛤蚧。

2.喘脱治法为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方选参附汤加减。若呼

吸微弱,间断难续,或叹气样呼吸,汗出如洗,烦躁内热,口

干颧红,舌红无苔,或光绛而紫赤,脉细微而数,或散或芤,

为气阴两竭之危证,治应益气救阴防脱,可用生脉散加生地、

山萸肉,共奏补气益阴防脱之功。若汗多不敛者,加龙骨、牡

蛎以敛汗固脱。若出现阴竭阳脱者,加附子、肉桂急救回阳。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中阳不足,脾失健运,积湿生痰,加之受凉,肺气

不宣,痰浊阻肺,肺气壅塞,故喘促胸闷,痰多色白而粘腻;

脾虚有湿,胃气不和,故食少纳呆,时而恶心,苔白厚腻,脉

滑。

诊断:喘证。

证型:痰浊阻肺。

治法:化痰降逆。

方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第五节肺痈

一、名词解释

肺痈

二、填空

1.肺痈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是。

2.肺痈的治疗原则是,脓未成应于之品以力

求解散,脓已成当。

3.肺痈的证候特征是、、、。

4.根据病理演变过程肺痈可分为、、、

四期。

三、简答题

1.肺痈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2.简述肺痈的病因病机。

四、单项选择题

1.肺痈顺逆的转折点是:()

A.初期 B.成痈期 C.溃脓期 D.恢复期

2.何法贯穿治疗肺痈始终?()

A.清热 B.化瘀 C.排脓 D.益气养阴

3.肺痈溃脓期最佳治则为:()

A.清热解毒 B.清热解毒化瘀 C.清肺散邪 D.排脓

3 / 35

解毒

4.下列症状中有哪项不属肺痈成痈期的主证?()

A.壮热口渴 B.汗出烦躁 C.自觉喉中有腥味 D.咯吐大量脓血腥臭痰

五、论述题

1.肺痈成痈期的主证、治法和方剂是什么?

2.试述肺痈与肺痿的区别?

六、病例分析

李某,女,46岁,咯吐大量脓血痰三天。该患二周前咯吐黄痰,伴有恶寒发热,胸痛等,经用感冒药治疗后,症状不缓解,随之身热转甚,汗出烦躁,咯吐浊痰。现该患咯吐大量脓血痰,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闷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肺痈是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二、填空

1.热壅血瘀

2.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以祛邪清肺消痈排脓解毒

3.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

4.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三、简答题

1.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证候特征。

2.①感受外邪多为风热毒邪,经口或皮毛侵袭肺脏;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邪热熏肺,肺失清肃,肺络阻滞,以致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

②痰热内盛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厚味,蕴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以致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

四、单项选择题

1.C 2.A 3. D 4.D

五、论述题

1.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咯吐黄稠痰或黄绿色痰,自觉喉间有腥味,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肺解毒,化瘀消痈。方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二者同为肺病,但肺痈为风热犯肺,热壅血瘀,肺叶生疮,病程短而发病急,形体多实,消瘦不明显,咯吐腥臭浊痰,脉数实;肺痿为气阴亏虚,虚热灼津,或肺气虚冷,以致肺叶萎弱不用,病程长而发病缓,形体多虚,肌肉消瘦,咳唾涎沫,脉虚数,两者虚实有别。另一方面,若肺痈久延不愈,误治失治,痰热塞结上焦,薰灼肺阴,也可转成肺痿。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血败肉腐,痈脓肉溃外泄,故陡然咯吐大量脓血腥

臭痰;热毒瘀结,肺损络伤则咯血;脓毒蕴肺,肺气不利,则

胸中烦满而痛,气喘;热毒内蒸,故身热面赤,烦渴,苔黄腻,

舌质红,脉滑数。

诊断:肺痈。

证型:溃脓期。

治法:排脓解毒。

方剂:加味桔梗汤。

第六节肺痨

一、名词解释

肺痨(或称尸疰、劳疰、虫疰、毒疰、传尸、痨瘵等)。

二、填空

1.肺痨临床以、、、、、等

为其特征。

2.肺痨病主要在于为患,是发病关键。

3.肺痨以和为治疗原则,治疗大法以、

为主。

4.肺痨病变部位在,并与、等脏有关。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疾病具有传染性的是:()

A.肺胀 B.肺痨 C.肺痿 D.肺痈

2.肺痨发病的关键是:()

A.正虚 B.邪实 C.血瘀 D.气滞

3.治疗肺阴亏虚型肺痨的首选方剂是:()

A.百合固金汤 B.月华丸 C.六味地黄丸 D.沙参清肺汤

4.咳嗽无力,痰中偶夹有血,血色淡红,气短声低,神疲倦

怠,午后潮热,热势一般不剧,身体消瘦,食欲不振,盗汗颧

红,舌质嫩红,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治宜:()

A.滋阴润肺,清热杀虫 B.补益肺肾,滋阴降火

C.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D.温补脾肾,滋养精血

四、简答题

1.试述肺痨的病因病机。

2.如何鉴别肺痨与虚劳?

3.肺痨辨病理属性是什么?

4.谈谈肺痨的治疗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肺痨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鉴别?

2.试述肺痨的分证论治。

3.试述肺痨的转归预后。

4.试述肺痨的辨证要点。

六、病例分析

患者刘某,女,38岁,咳嗽,时有咯血,血色淡红,潮热

颧红,面白神疲,气怯声低,身体消瘦,纳食减少,畏风怕冷,

时或盗汗,舌质嫩红,苔薄,脉象细数无力。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肺痨是指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

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

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二、填空

1.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逐渐消瘦

2.痨虫正虚

3.补虚培元治痨杀虫滋阴

4.肺脾肾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四、简答题

1.(1)痨虫感染痨虫侵袭肺脏,腐蚀肺叶,肺体受损,肺

阴耗伤,肺失滋润,清肃失调而发生肺痨咳嗽;损伤肺中络脉,

则发生咯血;阴虚火旺,津液外泄,则出现潮热、盗汗。

(2)正气虚弱禀赋不足,或后天嗜欲无度,如酒色过度,

忧思劳倦;或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治,如麻疹、外感久咳及产

后等,耗伤气血津液,正气亏虚,抗病力弱;或营养不良,体

虚不复,则痨虫乘虚袭人,可感染痨虫而发病。

2.肺痨与虚劳同属于虚损类疾病的范围,但肺痨具有传染性,

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病位主要在肺,病理以阴虚为

主,是由体质虚弱、痨虫侵肺所致。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

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

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不具有传染

性,五脏并重,以脾、肾为主,而病理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

要,为多脏的气血阴阳亏虚,临床特征表现多样,病情严重。

3.肺痨的辨证,须按病理属性,结合脏腑病机进行分证。区

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肾的关系。临

床总以肺阴亏损为多见,如进一步演变发展,则表现为阴虚火

旺,或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肺,病理以肺阴

虚为主,常易及肾,并可涉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肺气虚者,

常易及脾,而致气阴耗伤,久延病重,由气虚而致阳虚,则可

病损及肾,表现阴阳两虚之候。

4.肺痨病以补虚培元和治痨杀虫为原则,根据患者体质强弱

而分别主次。但应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机体正气,以提高抗病

能力。调补脏腑,重点在肺,兼顾脾肾,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

系。治疗大法根据“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

兼以降火。

五、论述题

1.(1)虚劳同属于虚损类疾病的范围,肺痨具有传染性,

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病位主要在肺,病理以阴虚为

主,是由体质虚弱,痨虫侵肺所致。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

4 / 35

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不具有传染性,五脏并重,以脾、肾为主,而病理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要,为多脏的气血阴阳亏虚,临床特征表现多样,病情严重。(2)肺痈肺痨和肺痈都有咳嗽、发热、汗出。但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病程一般不长,病理是热壅血瘀,属实热证;而肺痨的临床特点有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四大主证,其病程缓慢,病程较长,病理是以肺阴亏虚为主。

(3)肺痿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则可成痿,临床上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而肺痨是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4)肺癌肺癌与肺痨都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但是在40岁以下者,患肺痨的机会较多,若发生在40岁以上者,往往在青少年时期有肺痨史;而肺癌则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表现为呛咳、顽固性干咳,持续不愈,或反复咯血痰,或顽固性胸痛、发热、伴消瘦、疲乏等。肺痨经抗痨治疗有效,肺癌经抗痨治疗则病情继续恶化。此外,借助现代诊断方法,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1)肺阴亏损干咳,咳声短促,少痰或痰中有时带血,如丝如点,色鲜红,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或有少量盗汗,口干咽燥,胸闷隐痛,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细或兼数。治宜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方用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咳呛气急,痰少质粘,反复咯血,量多色鲜。五心烦热,颧红,心烦口渴,或吐痰黄稠量多,急躁易怒,胸胁掣痛,失眠多梦,男子梦遗,女子月经不调,骨蒸潮热,盗汗量多,形体日渐消瘦。舌质红绛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治宜补益肺肾,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耗伤咳嗽无力,痰中偶夹有血,血色淡红,气短声低,神疲倦怠,午后潮热,热势一般不剧,身体消瘦,食欲不振,面色晄白,盗汗颧红,舌质嫩红,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治宜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用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痰中或见夹血,血色暗淡,咳逆喘息少气,形体羸弱,劳热骨蒸,面浮肢肿,潮热,形寒,自汗,盗汗,

声嘶失音,心慌,唇紫,肢冷,五更泻,口舌生糜,男子滑精、

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光质红少津,或舌质淡体胖,边有

齿痕,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治宜温补脾肾,滋养精血。

方用补天大造丸加减。

3.肺痨患者表现以本虚为主,因此其转归主要取决于人体正

气的盛衰。若正气尚盛或

得以及时治疗,可逐渐恢复;若邪盛正虚,病情可加重,甚至

恶化,由肺虚逐渐损及脾、肾、心、肝,由阴及气及阳,形成

五脏亏损;若正气较虚,正邪相持,可致病情迁延。肺阴亏虚

多见于肺痨初起,主要为阴虚肺燥,若失治误治,阴虚可以生

内热;肺病迁延日久,伤及脾气,可转化为气阴两虚;阴虚火

旺甚者,伤及肺络,大量咯血,形成气阴欲脱,气阴两虚证;

若久治不愈,正气耗伤,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证,多属肺

痨晚期证候。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治疗的迟早。

肺阴亏虚证多发生在病程的早期,治疗及时,预后良好;阴虚

火旺证及气阴两虚证的患者,经积极诊治一般预后

亦可;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证多属本病晚期阶段,预后多为

不良。

4.(1)辨病理属性本病的辨证须按病理属性结合脏腑病机

进行分证。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

肾的关系。临床总以肺阴亏损为多见,如进一步演变发展,则

表现为阴虚火旺,或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肺,

病理以肺阴虚为主,常易及肾,并可涉及心、肝,而致阴虚火

旺;肺气虚者,常易及脾,而致气阴耗伤,久延病重,由气虚

而致阳虚,则可病损及肾,表现阴阳两虚之候。

(2)辨病情轻重一般初起病情多轻,微有咳嗽,疲乏

无力,逐渐消瘦,食欲不振,偶或痰中夹有少量血丝;继则咳

嗽加剧,干咳少痰或痰多,午后发热,掌心尤甚,两颧红赤,

唇红,口干多饮,或有形寒,时时咯血;甚则大量咯血,盗汗,

失眠,胸部闷痛,心烦易怒,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月经不调或

停闭;如病重而未能及时治疗,可发展至大骨枯槁,大肉陷下,

骨髓内消,肌肤甲错,音哑气喘,面唇发紫,大便溏泄,肢体

浮肿。

(3)辨证候顺逆肺痨顺证表现为元气未衰,胃气未伤,

无气短不续,无大热或低热转轻,无痰壅咯血,虚能受补,脉

来有根。肺痨逆证表现为大肉脱陷,骨蒸发热,潮热持续不解,

胃气大伤,大量咯血,反复发作,短气不续,动则大汗,声音

低微,虚不受补,脉来浮大无根,或细而数疾。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肺脾同病,阴伤气耗,清肃失司,故咳嗽;气阴两

虚,肺虚络损则时有咯血,血色淡红;肺阴亏损,阴虚内热,

故潮热颧红,时或盗汗;肺虚及脾,脾气受损,肺脾气弱,故

面白神疲,气怯声低,身体消瘦,纳食减少,畏风怕冷;舌质

嫩红,苔薄,脉象细数无力,均为肺脾同病,气阴两虚之象。

诊断:肺痨。

证型:气阴两虚型。

治法: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方剂:保真汤加减。

第七节肺胀

一、名词解释

肺胀

二、填空

1.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

三脏虚损,从而导致,气道不畅,,胸膺胀满,,

临床以喘息气促,,,胸部膨满,,或唇甲紫绀,

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2.肺胀病变早期在,继则影响,,后期病及

于。

3.肺胀的病理因素主要为与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病理性质多属。

三、单项选择题

1.肺胀的病理多属:()

A.标本俱实 B.标实本虚 C.标本俱虚 D.阴盛阳虚

2.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哪一型肺胀?()

A.痰浊阻肺 B.痰热郁肺 C.痰蒙神窍 D.外寒里饮

3.肺胀的脏腑辨证要点是:()

A.辨寒热 B.辨阴阳 C.辨气血 D.辨表里

4.痰浊阻肺型肺胀的治则是:()

A.化痰降逆 B.涤痰开窍熄风 C.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D.补肺纳肾平喘

四、简答题

1.简述肺胀的病因病机。

2.如何鉴别肺胀与喘证?

3.肺胀的辨证要点是什么?五、论述题

1.肺胀的病变与脾、肾、心的关系是什么?

2.试述肺胀的分证论治。

3.试述肺胀的诊断。

4.试述肺胀与哮病、喘证、慢性咳嗽和心痹的鉴别。

六、病例分析

患者张某,男,70岁,反复咳喘20余年,近1周呼吸浅

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

吐不利,胸满闷窒,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虚数无力,

或有结代。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

虚损,从而导致痰瘀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

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

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二、填空

5 / 35

1.痰瘀阻结肺气壅滞不能敛降咳嗽咯痰憋闷如塞2.肺脾肾心

3.痰浊水饮血瘀标实本虚

三、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A

四、简答题

1.(1)久病肺虚内伤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慢性肺系疾患是引起肺胀的原发病。肺病迁延失治,一方面引起宣降失常,津液不布,或久病肺气虚损,气不布津,津液凝聚为痰浊,或肺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浊潴留,伏于肺间,肺气壅滞,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肺胀;另一方面痰浊滞留日久,气滞血瘀,或肺虚不能助心主治节而血行不畅,致痰浊与瘀血互结,痰瘀滞留于心肺,进一步加重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为肺胀。此外,长期吸烟、吸入粉尘亦是损伤肺脏,导致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

(2)感受外邪久病肺虚,卫外不固,易致六淫外邪反复乘袭。肺中痰瘀内结也是外邪入侵的重要因素,因外邪每借有形质者为依附,易于形成内外相引。外邪犯肺,愈加闭郁肺气,损伤肺脏,加重痰、瘀的形成。反复感邪诱发本病,是肺胀日益加重的主要原因。六淫之中以风寒、风热多见,尤以风寒常见,故肺胀冬春寒冷时节最易复发。

2.喘证与肺胀均可出现喘促、呼吸困难表现。但喘证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成,临床除喘促、呼吸困难外,尚具有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特征,喘促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喘证日久可发展为肺胀。

3.(1)辨标本虚实肺胀为本虚标实之证,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标实为外邪、痰浊、瘀血,有外感者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表证;以痰浊为主者见咳嗽痰粘,浊痰壅塞,不易咯出;夹血瘀者伴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下青筋暴露等。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但有偏重主次之不同。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2)辨脏腑阴阳肺胀以肺、脾、肾虚损为本,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证见气短,懒言,倦怠,纳差,便溏,腰膝酸软,或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少津,脉细数等,病位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则可见怯寒肢冷,心悸,小便清长或尿少,舌淡胖,脉沉迟等,或可出现阴阳两虚,或阴竭阳脱之证,以累及肺、肾、心为主。

五、论述题

1.肺胀病变早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或烟尘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

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不能主气。若肺病及

脾,子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肺肾金水相生,如金不生水,肺伤及肾,肾气衰

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吸入困难,气短不续,动则益甚,

日益加剧。脾肾虚弱,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生痰化饮成水,

水饮迫肺凌心则咳逆上气、心悸、气短;痰湿困脾,则纳减呕

恶,脘腹胀满,便溏;水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尿少;水饮停

于胸胁、腹部则为胸水、腹水等;肺脾气虚,气不摄血,可致

咳血、吐血、便血等。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心脏运行血脉,

肺虚或痰浊阻滞,肺气郁滞,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

利,血瘀肺脉,血滞气郁,病久则肺病及心,损及心之阳气,

可见心悸、唇甲紫绀、颈脉动甚、舌质暗紫、舌下青筋显露、

脉结代等证。心主血,肝主疏泄、藏血,心脉不利,肝失疏调,

血郁于肝,瘀结胁下,则致癥积。宗气贯于心肺,心阳根于命

门真火,故肺肾虚弱,可进一步导致心之阳气虚衰,而呈现喘

脱危候。故其本在于肺、脾、肾、心的功能失调。

2.(1)外寒里饮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量

多,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面色青暗,周身酸楚,

头痛,恶寒,无汗,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白滑,脉浮紧。

治宜温肺散寒,涤痰降逆。方用小青龙汤。

(2)痰浊阻肺胸满,咳嗽痰多,色白粘腻或呈泡沫,短气

喘息,稍劳即著,怕风易汗,脘腹痞胀,纳少,泛恶,便溏,

倦怠乏力,或面色紫暗,唇甲青紫,舌质偏淡或淡胖,或舌质

紫暗,舌下青筋显露,苔薄腻或浊腻,脉细滑。治宜化痰降逆。

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3)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胸满,咯痰黄或白,粘稠难

咯,身热,烦躁,目睛胀突,溲黄,便干,口渴欲饮,或发热

微恶寒,咽痒疼痛,身体酸楚,出汗,舌质红或边尖红,舌苔

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滑数。治宜清肺化痰,降逆平喘。方用

越婢加半夏汤。

(4)痰蒙神窍意识朦胧,表情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

或昏迷,谵妄,撮空理线。或肢体瞤动,抽搐,咳逆喘促,咯

痰粘稠或黄粘不爽,或伴痰鸣,唇甲青紫,舌质暗红或淡紫,

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治宜涤痰开窍熄风。方用

涤痰汤、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5)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

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满闷窒,声低气怯,心悸,

形寒汗出,面色晦暗,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后余沥,

或咳则小便自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虚数无力,或

有结代。治宜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用补虚汤合参蛤散。

(6)阳虚水泛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胸满气憋,面浮,

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脘痞,纳差,

心悸,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暗,苔白滑,脉沉细滑或结代。

治宜温肾健脾,化饮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

3.(1)典型临床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

憋闷如塞等(即喘、咳、痰、满、闷)。

(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病久可见面色、唇甲青紫,心悸,

脘腹胀满,肢体浮肿,胸水,腹水,甚至喘脱等危重证候。严

重者可见昏迷、抽搐或出血等症。

(3)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经10~20年形

成本病,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

(4)常有诱发因素,多由外感诱发,其次过劳,暴怒,炎热

也可诱发。

(5)体检可见肺气肿体征,肺部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啰音。

(6)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等有助于诊

断。

4.(1)哮病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常突然发

病,迅速缓解,以夜间发作多见。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

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促、咳嗽、咯痰、胸部

膨满、憋闷如塞等为临床特征,二者有明显区别。哮病长期反

复发作,可发展为肺胀。

(2)喘证喘证与肺胀均可出现喘促、呼吸困难表现,喘证

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以喘促

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

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

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成,临床除喘促、呼吸困难外,

尚具有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特征,喘促仅是肺

胀的一个症状。喘证日久可发展为肺胀。

(3)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尤其虚性咳嗽可见咳嗽、咯痰以及

气短等证,但无明显喘促、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证,与肺胀

之喘、咳、痰、满、闷等典型临床表现显然不同。但其反复发

作,日久不愈,可向肺胀转化。

(4)心痹心痹可出现喘促,短气,动则尤甚,咳嗽等症,

肺胀后期病及于心可出现心悸。二者初始疾病及临床表现不

同,心痹是痹证(肢体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

病及于心,而致心阳、心气受损之病证,以心悸为突出表现,

兼见喘促,短气,咳嗽等;肺胀由久咳、久哮、久喘、久痨等

多种慢性肺系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以喘、

咳、痰、满、闷为典型表现,疾病后期病及于心,方出现心悸

症状。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患者病久伤及肺肾,肺肾两虚,肺不主气,肾

不纳气,故呼吸浅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肺

肾虚弱,痰饮犯肺,故咳嗽,痰色白如泡沫,咯吐不利。气机

不畅,气滞胸中,则胸满闷窒。肺虚表卫不固,则形寒,汗出。

肺虚失治节,气不帅血,气滞血瘀,则见舌黯紫。肺肾两虚,

故有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虚数无力。

诊断:肺胀。

证型:肺肾气虚。

6 / 35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剂:补虚汤合参蛤散。

第二章心系病证

第一节心悸

一、名词解释

1.心悸

2.奔豚

3.卑惵

二、填空

1.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致,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心悸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其标为、、、,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3.心悸的病位主要在,但其发病还

与、、、四脏功能失调有关。

三、单项选择题

1.心悸的发病除与心有关外,还与何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A.肺脾肝 B.脾肝肾 C.心脾肝肾 D.肺脾肝肾

2.心跳急剧,惊慌不安,不能自主是哪一种疾病的主要表现?()

A.胸痹心痛

B.奔豚

C.心悸

D.卑惵

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选用:()

A.安神定志丸

B.人参养营汤

C.归脾汤

D.桂枝甘草

龙骨牡蛎汤

4.邪毒犯心型心悸的治则是:()

A.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B.温补心阳

C.理气化痰

D.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四、简答题

1.谈谈心悸辨脉象变化的意义。

2.心悸与胸痹心痛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3.如何辨明惊悸与怔忡?

4.简述心悸的治疗原则。

五、论述题

1.谈谈心悸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2.谈谈心悸的辨证要点。

3.试述心悸的辨证及治疗。

六、病例分析

患者王某,女性,42岁,平素善恐易惊,性格内向。就诊时证见心悸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苔薄白,脉弦细。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

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

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奔豚是指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

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3.卑惵是指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室,

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

二、填空

1.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惊慌不安不能自

2.气血不足阴阳亏损血瘀痰浊水饮毒邪

3.心脾肾肺肝

三、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四、简答题

1.脉搏的节律异常为本病的特征性征象,故需辨脉象。如脉

率快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

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脉率

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

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脉律不整型

心悸,脉象可见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

无定数之结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

数,忽强忽弱。临床应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证从舍。一般

认为,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若脉虽数、促而沉细、微细,伴

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者,为虚寒之象。

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

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表示元气虚衰、脏气衰微。

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模糊

者为病危之象。

2.胸痹心痛证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证,

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

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

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

笃。胸痹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

3.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

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实证居多,

但也存在内虚因素。病来虽速,但病情较轻,可自行缓解,不

发时如常人。而怔仲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

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

病来虽渐,而病情较重,每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不发时亦可

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4.心悸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补益气

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配合应用养心安神

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心悸因于痰浊、水饮、瘀血等实

邪所致者,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

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临床上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

当根据虚实轻重之多少,灵活应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化痰

涤饮,行气化瘀,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之法。

五、论述题

1.心悸的病因病机

(1)体质虚弱禀赋不足,素体亏虚,或脾胃虚弱,化源不

足,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皆可使气血不足,心失所养,发

为心悸。气虚及阳或失治误治,心阳受损,失其温煦,可致心

悸;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血脉瘀滞,亦致心悸。若损及

脾肾之阳,水湿不得运化,成痰成饮,上逆于心,亦成心悸。

血虚日久,心阴损耗,或年老体弱,调摄不善,肝肾阴亏,均

致心失滋养,而成心悸。而肝阴不足,失其条达,易致肝阳上

亢,肝火内扰,或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火扰心神,

皆可扰乱心神而致心悸。此外,由于肺朝百脉,主治节,若肺

气亏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则心脉运行不畅致心悸不安。

(2)饮食劳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博,蕴热化火生痰,

痰火扰心,发为心悸。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水

液输布失常,滋生痰浊,痰阻心气,而致心悸。

(3)情志所伤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平素心虚胆怯,暴受

惊恐,易使心气不敛,心神动摇,而心慌不能自主,惊悸不已,

渐致加剧,直至稍遇惊恐,即作心悸,甚或外无所惊,时发怔

忡。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不仅暗耗阴血,又能影响脾胃功能,

致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两虚,心失所养,发生心悸。长期抑郁,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心脉不畅,心神失养,引发心悸。大怒

伤肝,肝火上炎,气血逆乱,且可夹痰上扰于心,而出现心神

不宁,心脉紊乱。

(4)感受外邪心气素虚,风湿热邪,合而为痹,痹证日久,

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血瘀阻,发为心悸。或风寒湿热之邪,

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心阴,亦可引起心悸。温病、疫毒

均可灼伤营阴,心失所养,或邪毒内扰心神,如春温、风温、

暑湿、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5)药物中毒药物过量或毒性较剧,损及于心,可致心悸。

如附子、乌头,或西药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

托品等用药过量或不当时,均能引发心动悸、脉结代一类证候。

2.心悸的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心悸证候特点多为虚实相兼,故当首辨虚实,

虚当审脏腑气、血、阴、阳何者偏虚,实当辨痰、饮、瘀、火

何邪为主。其次,当分清虚实之程度,正虚程度与脏腑虚损情

况有关,即一脏虚损者轻,多脏虚损者重。在邪实方面,一般

来说,单见一种夹杂者轻,多种合并夹杂者重。

(2)详辨脉象变化脉搏的节律异常为本病的特征性征象,

7 / 35

故尚需辨脉象,如脉率快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脉律不整型心悸,脉象可见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临床应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证从舍。一般认为,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若脉虽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者,为虚寒之象。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表示元气虚衰和脏气衰微。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模糊者为病危之象。

(3)结合辨病来辨证对心悸的临床辨证应结合引起心悸原发疾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胆怯,心神动摇;冠心病心悸,多为阳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初起多为风温干犯肺卫,继之热毒逆犯于心,随后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风心病引起的心悸,多由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心脉所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由心阳不振,心搏无力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悸,乃虚实兼夹为患,多心肾阳虚为本,水饮内停为标。

3.心悸的辨证及治疗

(1)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加重,胸闷气短,自汗,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动数或细弦。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2)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神疲乏力,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纳少腹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方用归脾汤。

(3)肝肾阴亏心悸失眠,眩晕耳鸣,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视物昏花,两目干涩,咽干口燥,筋脉拘急,肢体麻木,急躁易怒,舌质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心安神。方用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4)心阳不振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胸闷气短,面色白,自汗,畏寒喜温,或伴心痛,舌质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治宜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水饮凌心心悸眩晕,面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咳喘,不能平卧,胸脘痞满,纳呆食少,渴不欲饮,恶心呕吐,形寒肢冷,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治宜振奋心阳,化气利水。方用苓桂术甘汤。

(6)血瘀气滞心悸,心胸憋闷,心痛时作,两胁胀痛,善太息,形寒肢冷,面唇紫暗,爪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治宜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

(7)痰浊阻滞心悸气短,胸闷胀满,食少腹胀,恶心呕吐,

或伴烦躁失眠,口干口苦,纳呆,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

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宜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导痰汤。

(8)邪毒犯心心悸,胸闷,气短,左胸隐痛,发热,恶寒,

咳嗽,神疲乏力,口干渴,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或结

代。治宜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方用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心为神舍,心气不足易致神浮不敛,故心悸

不宁,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胆气怯弱则易惊醒,恶闻声响;

脉弦细为气血逆乱之象。

诊断:心悸。

证型:心虚胆怯。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剂:安神定志丸加琥珀、磁石、朱砂。

第二节胸痹

一、名词解释

1.胸痹2.真心痛

二、填空

1.胸痹实证多由凝、滞、瘀、阻、胸

阳。

2.胸痹的发生多与、、、、年迈体虚

等因素有关。

3.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其病位以为主,然其发

病多与、、

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三、简答题

1.胸痹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2.简述胸痹与悬饮的鉴别要点。

3.简述胸痹的诊断要点。

四、单项选择题

1.痰浊闭阻型胸痹的代表方为:()

A.瓜蒌薤白白酒汤

B.瓜蒌薤白半夏汤

C.乌头赤石脂丸

D.温胆汤

2.气滞心胸型胸痹的主证是:()

A. 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

B. 心胸满闷,遇情志

不遂时易诱发 C. 心胸隐痛,时作时休 D. 胸闷重而心痛

微,痰多气短

3.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更甚,自汗,面色白,神倦怯

寒,四肢欠温,证属:()

A. 心肾阳虚

B. 寒凝心脉

C. 心肾阴虚

D. 气阴两虚

4.胸痹本虚宜补,尤应重视:()

A.补益心气

B.滋补心阴

C.温补阳气

D.养心补血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证候、治法及方剂。

2.谈谈胸痹的治疗原则。

六、病例分析

谭某,女,57岁,反复胸闷、心前区疼痛3年,多于劳累或恼

怒后发作,现该患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

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

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证

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

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

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二、填空

1.寒气血痰痹阻

2.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

3.心脉痹阻心肝脾肾

三、简答题

1.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证

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

喘息不得卧。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

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

死。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2.悬饮、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

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

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胁胀痛,

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

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3.(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

脘部及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

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

到几十分钟可缓解。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

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

发生猝死。(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

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四、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A 4. A

五、论述题

1.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

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

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

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

8 / 35

2.基于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其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和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则;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肺、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在胸痹的治疗中,尤其对真心痛的诊治,必须辨清证候之重危顺逆,一旦发现脱证之先兆,必须尽早投用益气固脱之品。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气虚无以运血,阴虚则络脉不利,均可使血行不畅,气血瘀滞,而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因气虚则疲乏,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面色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均为气阴两虚之变化。

诊断:胸痹。

证型:气阴两虚。

治法: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剂: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第四节癫狂

一、名词解释

1.癫狂

2.谵语

3.郑声

4.脏躁

二、填空

1.清代王清任提出可致癫狂的理论。

2.癫狂的主要病机是、、、导致阴阳失调,神机逆乱。

3.癫狂病位在,与、、关系密切。

4.癫属,多为之病,狂属,多为之病,亦有虚实夹杂之证。

三、简答题

1.癫狂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2.癫狂与痫病有何不同?

3.癫狂的治则有哪些?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癫狂的主证?()

A.语无伦次B.躁妄打骂C.沉默痴呆D.动

而多怒 E.流涎抽搐

2.痰火扰心型狂病的最佳治则是:()

A.滋阴降火,安神定志B.镇心涤痰,泻肝清火 C.理气解郁,化痰开窍D.益气镇惊,安神定志E.清泻肝火,化痰开窍

3.癫狂由瘀血内阻而致者,证见面色晦滞,舌质紫暗,脉弦而迟,其最佳方剂是:()

A.通窍活血汤B.复元活血汤 C.癫狂梦醒汤D.桃红四物汤 E.以上都不是

4.癫病属痰气郁结者,如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

目瞪不瞬,舌苔白腻,先用下列哪一方芳香开窍?()

A.至宝丹B.紫雪丹 C.控涎丹D.苏合香丸E.安

宫牛黄丸

五、论述题

试述情志所伤引起癫狂的发病机理。

六、病例分析

李某,证见神志错乱,狂躁不安,哭笑无常,詈骂不休,时而

高谈阔论,时而跪地磕头,狂躁不安,毁物打人,心中烧灼,

大渴大饮,脘腹胀痛,大便十日未解,面色潮红,舌质红,苔

黑黄而厚,脉滑数。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癫与狂都是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皆因痰迷神窍,神机逆

乱而致。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

而少动为特征;狂以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

骂,动而多怒为特征。两者相互联系,互相转化,故常并称癫

狂。

2.谵语是因阳明实热或温邪入于营血,热邪扰乱神明,而出

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危重症。

3.郑声是指疾病晚期,心气内损,精神散乱而出现神识不清,

不能自主,语言重复,语声低怯,继之语不成句的危重病证。

4.脏躁好发于妇人,其证为悲伤欲哭,时欠伸,如神灵所作,

但可自制,一般不会自伤及伤害他人,与癫狂丧失自制力的神

志失常不同。

二、填空

1.瘀血

2.气痰火瘀

3. 脑肝脾肾

4.虚重阴实重阳

三、简答题

1.癫狂的诊断有以下几点:

(1)癫病以神情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

而多喜为特征;狂病以突然狂奔、喧扰不宁,躁狂打骂,动而

多怒为特征。

(2)近期情志不遂,或突遭变故,或患郁病、失眠;或有癫

狂家族史;或有脑外伤史。

(3)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均可发病,但青壮年多发,女性多

于男性。

(4)排除药物、中毒和热病等原因所致。

2.两者均为神志异常疾病。痫病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

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为特征;癫狂或动而多怒,或静

而多喜为特点。

3.本病以邪实正虚,阴阳失调为主,治以祛邪扶正,调整阴

阳。初期理气解郁、降火豁痰、化痰通窍;后期补益心脾、滋

阴养血,清除虚火、调整阴阳。同时注意癫与狂治疗有区别,

癫病多为重阴之病,狂病为重阳之病,临证治疗有所侧重。心

理疗法不容忽视,做到移情易性,加强护理。

四、单项选择题

1.E 2.B 3.C 4.D

五、论述题

恼怒郁愤、思虑不遂、惊恐不安、大悲大喜,皆能损伤心肝脾

肾,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于平衡。如恐伤肾,怒伤肝,

肝肾损伤,则阴虚水不济火,心火独亢,或阴虚阳亢,热极生

风,炼液为痰,痰火上扰;若思虑伤心脾,则气血不足,神失

所养,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蒙蔽清窍,导致癫狂。因此情志

所伤,或由脏腑虚损,或产生痰浊、痰火、气滞、火郁、血瘀

等病理产物,扰动或蔽阻清窍而致癫狂。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阳明痰热,上扰清窍,故见神志错乱,狂躁

不安;阳明独盛,则脘腹胀痛,大便十日未解;扰乱心神,神

机逆乱,则见哭笑无常,詈骂不休,毁物打人;热盛于内,则

大渴大饮,面色潮红;舌质红,苔黑黄而厚,脉滑数为痰火壅

盛之象。

诊断:癫狂—狂病。

证型:痰火扰心型。

治法:荡涤秽浊,清泻胃肠实火。

方剂:加减承气汤。

第七节痫病

一、名词解释

1.痫病2.阳痫3.阴痫

二、填空

1.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称或。

2.痫病源于《内经》将其称为“”。

3.《证治汇补·痫病》把痫病分为、。

4.痫病与邪关系密切。

5.痫病发作期以治疗为主,缓解期以治疗为主。

三、简答题

1.痫病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2.痫病如何与中风鉴别?

3.痫病如何与厥证鉴别?

4.痫病的辨证要点有哪些?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除哪项之外,均为痫病的临床特征?()

A.突然昏倒B.昏不知人C.口吐涎沫 D.两目上视E.四肢强

9 / 35

2.痫病发作时,必用之法是:()

A.A.理气开郁B.开郁化痰C.开窍醒神 D.活血顺气

E.E.化痰泻热

3.痫病发作虽有肝风痰浊、肝火痰热之不同,但均可选择下

列哪一种药?()

A.胆星 B.菖蒲C.半夏 D.竹沥E.全蝎

4.引起痫病发作的直接因素是:()

A.痰气相击,气道被阻,发则叫吼 B.蒙蔽心窍,壅塞经

络,气机逆乱 C.风阳暴张,阳化风动,内扰神明 D.肝

肾不足,阴虚阳亢,心火暴盛 E.暴受惊吼,情志逆乱,神

明失用

五、论述题

1.试述痫病的病因病机。

2.试述各型痫病之间病理转化特点。

3.试述阳痫与阴痫的区别和联系。

六、病例分析

李某,男,16岁,痫病三年,平素眩晕、胸闷、乏力、形体肥

胖。昨日因生气后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舌被咬破,

持续15分钟后苏醒,醒后表情呆木,全身乏力瘫软,舌质淡,

苔白腻,脉沉细。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癫痫”或“羊

痫风”。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

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

叫声,移时苏醒如常人的一类病证。

2.阳痫是指先有身热瘛疭惊啼叫喊而后发病,伴面色潮红或

紫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浮洪的病证。

3.阴痫是指先身冷无惊掣啼叫而后发病,伴面色晦暗或萎黄,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的病证。

二、填空题

1.癫痫羊痫风

2.胎病

3.阳痫阴痫

4.痰

5.开窍醒神祛邪补虚

二、简答题

1.(1)大发作时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四

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吼叫声,醒后除疲乏外一如常人;小

发作时仅有突然呆木无知,面色苍白或两目凝视,头向前倾,

短时间即醒,恢复正常。(2)反复发作,发无定时,发作时间

长短不等,多数在数秒至数分钟即止,少数可达数小时以上,

苏醒后对发作的情况全然不知。(3)发作前有眩晕、胸闷、叹

息等先兆症。(4)部分有家族遗传史,或产伤史,或脑部外伤史。(5)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必要时做颅脑CT、MRI检查,

有助于进一步诊断。

2.本病重证与中风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症状,但痫病

无半身不遂、口眼斜等后遗症;而中风病亦无本病口吐涎沫,

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吼叫等证,临床上不难区别。

3.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证外,还有面色苍白,四

肢厥冷,而无痫病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吼叫

表现。

4.(1)辨轻重持续时间长,痰结较深,正气损伤,发作间

隔时间短者属病重。反之,持续时间短,痰结不深,正气尚盛,

间隔时间长者属病轻。(2)辨证候之虚实痫病之风痰闭阻,

痰火扰神属实;而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属虚;发作期多实,或

实中夹虚,休止期多虚,或虚中夹实。阳痫发作多实;阴痫发

作多虚。

三、单项选择题

1.E. 2.C. 3.E. 4.B

五、论述题

1.(1)情志失调突受大惊大恐,或强烈的精神刺激,气机

逆乱,痰浊随气上逆,蒙闭心窍;或因肝肾阴亏,阴不敛阳,

肝阳亢盛,化热生风,风火挟痰,上蒙清窍,元神失控,发为

痫病。(2)禀赋不足痫病之始于幼年者,与先天因素有密切

关系,如妊娠母体突受惊恐或服药过多,一则导致气机逆乱,

脏腑功能失调;二则导致精伤肾亏,使母体精气耗伤,影响胎

儿正常发育,出生后易患痫病。(3)饮食不节过食醇酒肥甘,

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内盛,一遇诱因,痰浊

或随气逆,或随火上炎,或随风动,蒙蔽心神清窍,发为痫病。

(4)脑络瘀阻由于跌仆撞击,或出生时难产,脑络受伤。

或外伤之后,神志逆乱,昏不知人,气血瘀阻,则络脉不和,

肢体抽搐,遂发痫病。

痫病的病因病机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脏腑失调,元神

失控,气机逆乱,蒙蔽心窍,壅塞经络而致。其病理因素为痰、

气、火、瘀,其中以痰为主。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

系密切。

2.因痫病总属神志疾患,故五志之火常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心肝之火可以动痰,火与痰合则痰热内生,痰热耗气日久,必

致中气虚乏,痰浊壅盛即成脾虚痰盛之证;痰热灼阴也可出现

肝肾阴虚之证。另一方面,痫久必伤五脏,若病程长,发作频

者,肝肾阴精不足,虚火炼液生痰,可在阴虚的基础上出现肝

火痰热之证;脾虚痰盛者,如遇情志之火所激,也可使痰浊化

热而见肝火痰热的证候。

3.阳痫与阴痫在发病机理上,均为痰热壅盛,阴痫多因阳痫

病久,频繁发作,使正气日衰,痰结不化,脾肾受损,生化乏

源,命门火衰所致,正如《证治汇补·痫病》所言“阳痫痰热

客于心胃,闻惊而作……”。阴痫本乎痰热,因用寒凉太过,

损伤脾胃变而为阴,法当燥湿温补祛痰”。阳痫与阴痫,临床

症状上区别是阳痫面色潮红或紫红,平素情绪急躁,心烦,失

眠,口苦咽干,发作时有吼叫;阴痫发病时面色晦暗或萎黄,

手足青冷,平素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恶心泛呕,发作时一般

无啼叫,或声音微小。阳痫治以开窍醒神,泻热涤痰熄风;阴

痫治以开窍醒神,温阳除痰。

七、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故眩晕、乏力;脾虚不运,

聚湿生痰,痰湿内蕴故胸闷、形体肥胖;湿邪上壅,蒙蔽心窍,

故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舌被咬破;神明失灵故醒

后表情呆木;气血亏虚故全身乏力瘫痪。舌质淡,苔白腻,脉

沉细为阳虚痰湿内盛之象。

诊断:痫病。

证型:发作期之阴痫,休止期之脾虚痰盛型。

治法:发作期用开窍醒神,温阳除痰法;休止期用健脾化痰法。

方剂:发作期用五生饮合二陈汤;休止期用六君子汤。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胃痛

一、名词解释

1.胃脘痛

2. 吐酸

3. 嘈杂

二、填空

1.胃痛的病变脏腑关键在,与、关系

最为密切,初起病位在兼可旁及于,病久则主要

在,或同病,或同病。也与之相关,

无论病因病机如何、病变脏腑多寡,为其基本病机。

2.治疗胃痛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在明以前的中医文献中与“胃痛”病名相混淆的是:()

A.心痛 B.胃痞 C.胁痛 D.胆胀 E.腹痛

2.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价值者为:()

A.疼痛的性质 B.疼痛的部位 C.疼痛的持续时间

D.疼痛的诱因 E.疼痛的兼证

3.脾胃虚弱,胃痛不止脱肛者,治疗首选方为:()

A.理中丸 B.香砂六君子汤 C.驻车丸 D.人参养营汤

E.补中益气汤

四、简答题

1. 胃痛如何与真心痛、胃痞、腹痛相鉴别?

2. 谈谈吐酸的辨证及治疗。

3. 谈谈嘈杂的分证论治。

五、论述题

1.试述胃痛的病因病机。

2.试述胃痛的辨证施治。

六、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男,60岁。反复胃脘部隐痛不适10余年,近日劳

10 / 35

累后加剧,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胃痛是指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称为胃痛,又称胃脘痛。

2. 吐酸即泛吐酸水或口中发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若随即咽下称为吞酸,若随即吐出者称为吐酸。

3. 嘈杂是指胃中虚空,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

二、填空

1.胃肝脾胃肝脾肝脾肝胃肾“不通则痛”

2.理气和胃止痛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E

四、简答题

1.(1)与胃痞相鉴别。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以满为患,病及胸膈;胃痛则以痛为主证。

(2) 与真心痛相鉴别。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动辄加重,且痛引肩背,常有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较急;胃痛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史。

(3)与腹痛相鉴别。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证,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

2.(1)热证泛吐酸水,时作时止,兼见心烦易怒,咽干口苦,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方用左金丸。

(2)寒证泛吐酸水清稀,兼见脘闷纳呆,饮食不慎则益甚,胃脘喜暖喜按,四肢不温,疲倦无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弦。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吴茱萸汤。

3. (1)胃热嘈杂,兼见胸闷痰多,心烦少寐,口干喜冷饮,嗳腐吞酸,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和中。方用黄连温胆汤。

(2)胃虚嘈杂时作时止,兼见口淡无味,食后脘胀,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胃阴不足的证侯表现。治宜益胃养阴。方用益胃汤。(3)血虚嘈杂,兼见面白无华,心悸头晕,少眠多梦,形体消瘦,肌肤不泽,舌质淡,脉细。治宜益气养血和中。方用归脾汤。

五、论述题

1.(1)外邪犯胃寒邪、暑热或湿浊之邪客胃,使气机壅滞,和降失司,而致胃脘作痛。

(2)饮食不节纵恣口腹、饥饱失调、寒热不适、偏嗜烟酒或服伤胃药物,皆可伐伤胃气,使气机失调而作胃痛。

(3)情志不畅气郁恼怒,肝失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肝胃

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则胃痛;或忧思焦虑,脾胃运化失

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劳倦太过,失血过多,或久病不愈,伤及脾

胃,或身体素虚,脾胃不健,运化无权,气机阻滞而致胃痛。

2.(1)胃气壅滞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兼见纳呆少

馨,嗳腐等明显伤食病史,或由感受外邪病史并伴有风寒、风

热、暑湿等表证,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腻,脉滑或兼浮、浮数。

治宜理气和胃止痛。方用香苏散。若伤食者加焦三仙、焦槟榔

等。

(2)肝胃气滞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

不遂而加重,兼见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

舌苔薄白,脉弦滑。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柴胡疏肝

散。

(3)胃中蕴热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兼见口干

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疮,甚至大便秘结,腑行不畅,

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热,和中止痛。方用

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4)肝胃郁热胃脘灼热,痛势急迫,兼见嘈杂泛酸,口干

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治宜

清肝泻热,和胃止痛。方用化肝煎。

(5)瘀血阻滞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

按,兼见病程日久,胃痛反复发作,面色晦暗无华,唇黯,女

子月经衍期,色黯,舌暗有瘀斑,脉涩。治宜理气活血,化瘀

止痛。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不足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兼见嘈杂似饥,饥不

欲食,口干不思饮,咽干唇燥,大便干结或腑行不畅,舌体瘦,

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而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用一贯煎或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或进食

则缓,喜暖喜按,兼见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

便溏,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无力。治宜温中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胃病日久,累及脾阳,脾胃阳虚,故胃脘部隐痛,

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则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虚弱,

肌体失养,故神疲,四肢倦怠;

脾虚不运,转输失常,故纳呆,便溏;脾阳不振,寒湿内生,

饮邪上犯则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脾胃虚弱之变化。

诊断:胃痛。

证型:脾胃虚寒。

治法:温中健脾。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减。

第三节呕吐

一、名词解释

呕吐

二、填空

1.呕吐病位在_____,病变脏腑尚与______相关。

2.呕吐的基本病机为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某患者,因误食未炒熟的冰冻田螺,而见腹中疼痛,欲吐不

得,治疗措施应首选:()

A.大量饮水 B.服用泻下剂 C.禁食 D.探吐

2.下列除哪项以外都是在呕吐辨证时应注意的问题?()

A.辨在气在血 B.辨虚 C.辨可吐与止吐 D.辨

可下与禁下

四、简答题

呕吐如何与反胃及霍乱进行鉴别?

五、论述题

1.试述呕吐的病因病机。

2.试述呕吐的辨证及治疗。

六、病例分析

患者陈某,女,50岁,反复呕吐3年余,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

痰涎,。呈周期性发作,每因情志不遂而呕吐加剧,并伴胸胁

胀满,满闷不舒,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经食道和口腔吐出的

一种病证。以有物有声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无物有声为干呕。

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二、填空

1.胃肝脾

2.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三、单项选择题

1.A 2.D

四、简答题

(1)呕吐与反胃相鉴别。反胃多因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

于腐熟,食入不化所致。以食饮入胃,滞停胃中,良久尽吐而

出,吐后转舒;呕吐为邪气干扰,胃虚失和所致,实者食入即

吐,或不食亦吐,并无规律,虚者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但

多吐出当日之食。

(2)急性呕吐与霍乱相鉴别。霍乱证见腹痛如绞,上吐下泻,

吐泻剧烈者可出现肢冷、脉沉等危象;急性呕吐以呕吐为主,

不伴腹泻。

五、论述题

1.呕吐的病因病机

11 / 3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