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教学的应用

多元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教学的应用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9年6月第23期Jun.2019NO.23

多元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教学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8-09-28

课题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xjzc029)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汪俊兰(1971-),女,副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学科体系的三大主体组

成部分之一,通过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互补,在临床疾病尤其是一些疑难疾病诊治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中西医结合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临床医学体系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专业主要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办中西医结合专业已有15年余,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是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学习临床学科基础课程后的一门临床学科主干专业课程,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授课对象是中西医结合专业高年级学生,西医概念部分已在学生头脑中固化,易于对中医概念产生混淆或排斥,加重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难度,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时常处于被动地位。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倡导“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内容和目的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以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中医学、西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主要诊法包括中医望、闻、切诊和西医体格检查,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融会贯通中医、西医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相通于共同的价值标准和发展方向,强调“病证结合”,结合儿科自身特点,要求学生既要学好中医儿科知识和技能,又要学习和掌握西医儿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具备一定的素质,临床上结合营养中医和西医诊断和治疗手段,取长补短。因此,在教师课程教学过程中,面向专业学生对象,既要启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又要体现教学的成果导向,夯实培养高素质儿科临床人才的根基。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疾病诊治及预防保健的医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学基础,新生儿疾病,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疾病,小儿常见心理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及免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小儿危重症处理,中医相关病症等。课程教学重点是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中医和西医病因病机、辅助检查、诊断与治疗等,课程教学难点伴随医学日新月异,课程内容涵盖面不断拓展、专业性日益加深。因此,考虑学生前期基础课程学习已初步掌握中医知识和西医医学相关知识,教学活动注重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继承和发扬并举,开展创新性。通过对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的学习,尽量实现三重教学目标:第一,掌握儿科常见病的中西医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第二,掌握儿科疑难病症的中西医临床诊断思维逻辑、检查方法和鉴别诊断;第三,掌握儿科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诊断方法等。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探索方法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工具,体现理性思维和责任担当,考虑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课程研究对象的共同性、研究目标的一致行、临床实践的复杂性,基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思考和实践,着重探索案例法、师生互动法、模拟法等教学方式和利用多媒体、课堂测试训练

汪俊兰,尚莉丽,陈永宏,郭彦斌,徐朝晖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安徽合肥

230031)

摘要:根据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学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从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在中西医儿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探索案例法、互动法、模拟法等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儿科学;课程;多元化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3-0172-03

17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