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 比大小 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 比大小 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 比大小 练习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1. 比大小。

2.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米 37厘米=()米

5元4角=()元 150克=()千克

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720,0.702,0.712.

()<()<()

(2)8.09,8.91,9.08.

()<()<()

4. 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2)在0.25和0.5之间;(),(),()。

(3)在0和0.1之间;(),(),()。

1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精品文档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 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精选教学设计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在比较9.87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 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 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只要是贴近孩 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 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 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17-15__16-3 16-5__6+9 14+5__13-7 16-3__3+15 6+2__6+5 20-11__14+2 18-15__18-8 12+8__6-4 10+2__10-4 16+3__4-2 17-5__7-5 3+10__6+13 16-11__17-8 20-10__7+8 4+13__7+3 12+3__9+9 12+3__10+8 3+5__7+11 9-3__3+6 18-7__4+3 18-8__20-15 5+3__8+9 2+12__18-2 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 16-9__5+14 19-6__10-6 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 18-4__4+4 7+5__5+11 8+6__18-4 8-6__12-8 10-7__14+5 18-8__3+10 2+4__15-6 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 19-14__10+4 4+7__8-2 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 11-7__6+14 16-7__11+2 2+5__3+3 4+5__8+7 9+8__20-13 8-3__7+13 4+16__10+5 7-4__10-7 11+3__6+8 2+18__12-3 5+7__2+17 10-5__19-4 8+2__11-4 8+2__12+2 6-2__17+2 18-14__8+2 6+14__6+8 2+6__4+16 9-7__13-5 3+17__7+11 8+9__3+13 16-9__3+16 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 2+13__18-12 2+12__12+7 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 4+5__13-9 13-7__7+7 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 15-4__6+3 13-9__10+7 9+3__3+15 7+10__19-8 7-3__10+9 17-11__2+14 10-4__8+9 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 11+5__9-5 12-6__2+8 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 2+11__11-7 7+6__11+3 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 10-2__4+9 19-16__18-4 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 13+6__6+11 6+10__13-6 5-2__20-15 18-13__19-8 20-5__6+6 3+8__8-3 5+7__5+12 4+6__12-5 7+11__15-3 12-7__19-8 11+6__2+14 17-15__9+10 9+2__20-12 13-3__15-5 15-12__5+13 7+8__20-11 4+8__5-3 19-11__5+15 18-15__9+3 15-10__7+10 19-13__14+4 2+2__18-13 17-7__14-2 7+2__6+3 20-2__17-3 2+13__3+12 13+7__17-5 10-6__17-12 19-11__17-6 14-8__8+8 6+12__16-5 20-12__12-10 7+4__19-3 15-7__18-2 8-4__16-3 12+5__19-15 3+2__12+4 16-3__13+7 3+10__17-9 3+10__3+16 2+7__18-11 11-9__18-3 5+11__7-4 17-2__7+4 5+13__9+9 13-2__15-2 15-10__15-9 18-9__20-16 15+5__12-6 12-8__16-9 9+4__3+17 12-9__19-11 17+2__15+3 16-14__14-7 6+11__19-12 10+2__15+4 4+16__10+2 7+6__19-17 12-3__19-13 19-2__6+10 13-8__16-4 18-11__15-6 5+4__18-5 18-2__7+9 12-9__2+7 5+9__3+6 11+6__12-8 10-2__15-8 18-6__10-7 11+7__8-6 5+14__9+11 8+5__13-3 18-7__13+2 18-5__4-2 7+13__13+5 20-8__16-9 15-4__2+15 15-12__18-12 18-12__8+4 15-2__11+6 2+12__2+17 3+13__20-10 18-16__13-8 7+12__11+8 13-11__3+8 17-3__7-2 20-14__2+8 6+8__12+8 9+9__10+3 6-3__8+6 17-14__8+2 9+7__12+2 16-12__20-10 2+4__12+8 19-12__17-4 14+5__12-5 13-2__10-5 2+16__12-4 13+5__4+12 2+3__15+2 8-6__18-7 20-3__3+7 10+7__13-7 2+10__4+5 5-3__12+6 4+13__20-9 8-3__5+13 9+7__9+8 9-5__18-8 12+2__4+12 19-17__12+8 5+10__18+2 6-4__12-10 13-10__19-4

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比大小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1、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根据要求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 列。 突破重点、难点 设想 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会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根据要求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辅以比较训练。 教学媒体小黑板、图片、课件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复习:填一填(1)8.66的计数单位是(),8.660的计数单位是()。(2)65个0.1是(),12个千分之一是()。(3)5厘米=()米 6分米=()米 0.80元=()角 7元3角=()元 800千克=()吨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继续学习与小 数相关的知识。【板书:比大小】 学校举行少年演讲比赛,看图你看懂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校举行少年演讲比赛结果郑强同学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张华的得分是9.96分。) ①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②郑强、李明和张华比较谁的得分最高?三人得分如何顺序排列? ③王平会得多少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复习铺垫 情境导入 出示演讲比赛情境,观察主题图片【板书:比大小】 出示三人的得分,说说谁的得分最高 二、互动解疑 1、学习两个数比较大小。 (1)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图,想想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同桌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讨论

一年级数学比大小题目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7 + 0 ○6 + 17 - 1 ○4 - 49 + 0 ○8 - 7 6 - 3 ○3 + 1 5 + 4 ○6 - 0 1 + 2 ○7 + 39 - 2 ○4 - 4 5 + 2 ○4 + 6 9 - 0 ○1 - 09 + 1 ○4 - 28 + 1 ○5 + 4 2 - 2 ○6 + 3 9 - 1 ○6 + 0 2 - 0 ○7 + 18 - 1 ○1 + 4 2 + 0 ○6 - 6 3 + 3 ○8 + 2 5 - 4 ○6 - 49 + 1 ○1 - 07 - 0 ○9 + 0 1 + 1 ○4 - 1 6 + 1 ○4 + 310 - 2 ○4 - 29 + 0 ○4 + 6 7 - 2 ○3 - 2 4 + 2 ○8 - 4 5 + 4 ○5 + 4 4 - 0 ○3 + 6 4 - 1 ○1 + 2 3 - 3 ○3 + 1 5 - 4 ○6 + 2 4 + 6 ○3 - 2 9 + 1 ○3 + 57 - 7 ○6 - 2 1 + 1 ○1 - 0 3 - 3 ○10 + 0 1 + 1 ○9 - 78 + 1 ○9 + 09 - 1 ○4 - 4 2 + 7 ○1 + 8 6 - 3 ○5 - 5 3 + 3 ○9 - 4 4 + 1 ○8 + 28 - 0 ○8 + 1 7 - 4 ○7 + 0 4 - 1 ○1 + 8 4 - 0 ○5 + 58 + 1 ○8 - 6 9 + 1 ○8 + 29 - 6 ○5 - 0 2 + 8 ○8 - 010 - 5 ○2 + 5 6 + 0 ○7 - 4 4 + 3 ○1 + 3 5 - 1 ○9 - 1 4 + 5 ○10 + 0 3 - 1 ○3 - 3 4 + 3 ○2 - 0 2 + 2 ○7 + 29 - 3 ○7 + 2 1 - 1 ○3 + 1 2 - 1 ○5 + 2 6 - 0 ○8 + 19 + 0 ○7 - 6 8 + 1 ○9 + 17 - 0 ○2 - 0 6 + 1 ○3 - 19 - 8 ○8 + 2 6 + 1 ○8 - 2 6 + 2 ○2 + 2 2 - 0 ○3 - 07 + 3 ○5 + 0 6 - 1 ○9 - 0 6 + 2 ○6 - 38 + 0 ○5 + 0 5 - 3 ○3 + 7 6 - 0 ○5 + 29 - 2 ○7 + 07 - 5 ○9 + 1 5 + 2 ○3 - 0 2 + 3 ○3 + 2 4 - 1 ○9 - 4 1 + 8 ○9 - 110 - 6 ○8 + 1 2 + 8 ○7 - 410 + 0 ○6 + 3 2 - 2 ○5 - 1 6 + 4 ○7 + 1 7 - 1 ○9 - 8 3 + 2 ○10 - 7 3 + 1 ○8 + 1 4 - 0 ○4 + 5 10 - 4 ○6 + 2 4 - 1 ○7 + 1 1 - 1 ○7 + 2 4 + 6 ○4 - 3 3 + 2 ○9 + 1 5 - 1 ○2 - 2 3 + 6 ○8 - 8 3 - 3 ○2 + 4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案 (1)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大小比较》40页例5,练习十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把两个以上的小数按大小进行排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类比推理能力,渗透比较的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难点:比较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 ●教学流程 一、游戏设疑,导入新知。 1.数字游戏: (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小长方形的卡片,组成两组数据。

(1) (2) (2 )同学们,黑板上的这些卡片,可不是一般的卡片,每张卡片的后面都藏有一个数字。 提问: ① 如果这两组卡片分别代表两个整数,你觉得哪个整数会比较大?为什么? 预设:第二组代表的整数较大。因为,第二组数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第一组数是三位数, 最高位是百位。 ② 随即质疑:在两组数(方框)中间都点上小数点。 提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小数会比较大? · · 预设:①前组小数大;②后组小数大;③不能确定。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并不统一。是呀,小数的大小应该怎么比较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展开探究,总结方法 (一)初探,建构。 1、出示跳远成绩单。 老师这里有一张我们学生的跳远成绩记录单,很遗憾,有点残缺,但根据里面的信息,你能确定名次吗? 课件出示:例5的主题图和修改、重组后的成绩记录单。 跳远运动场 : 跳远成绩单: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将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有效的加工和重组,使静态的文姓名 成绩/米 小明 3.05 小红 2.84 小莉 2.8 小军 2. 3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

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 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 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 …… 2.大胆猜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4 比大小》教案

比大小。(教材第9、10页) 1. 使学生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 使学生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将几个小数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能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多媒体课件。 1.填一填。 50分米=()米960克=()千克45厘米=()米 1米8分米=()米4千克600克=()千克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680.85 1.465 3.450.0010.100.120.01 教师谈话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面所学知识,继续学习与小数相关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大小) 1. 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高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第9页例题。

跳高成绩 姓名成绩/米 王红0.69 李娜0.8 2. 教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是整数还是小数?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1:都是小数。 学生2:都比1小。 教师:你能给这两名同学排名次吗?怎么排?为什么? 3. 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单位换算知识解决,有的用小数计数单位知识解决,有的用方格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学生1: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米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学生2: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所以0.8>0.69。 学生3:李娜第一名,王红第二名。 由图可以知道0.8>0.69。 4. 现在老师继续带大家到跳远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第9页例题。 跳远成绩 姓名成绩/米 郑强 2.97 李明 3.13 张华 3.08 教师:你还能给这三名同学排名次吗?怎么排?为什么? (小组活动:学生有的用数位知识解决,有的用线段示意图知识解决,有的……完毕,汇报小组结果) 教师小结:先比较整数部分,它们的整数部分不同,因为3>2,所以三个数中最小的是2.97。再接着比较剩下的两个数的十分位,因为0<1,所以3.13>3.08。因此,3.13>3.08>2.97,所以李明跳得最远。

四年级数学下册 比大小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比大小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建构主义教学论明显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着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习着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只主动的。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从而逐渐建立起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本课中,学生于对“比较”并不陌生,应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他们知道哪些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所以,设计“抓幸运星”的活动,充分学生让展示了原有的认知水平,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知个性,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基础。 二、“生活”、“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 兴趣的发生,实际上是学习成功的起点。苏霍林斯基指出,学生对课堂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贫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丰富的思想和认识的敏感性变得迟钝,课堂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学习就会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应注意从生活和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图画、编写例题、设置练习,学生才会知道数学知识不是高高挂起的。 由于“比较”产生于日常生活,学生觉得自然贴切,趣味猛增,把学习“比较”看作是自身的需要,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就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交流等数学活动,又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比较”的问题,体会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乐趣。 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优秀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比大小》优秀教案设计 四、 五、上课解决方案 六、教案设计 七、设计说明 八、小数大小的比较在小数加减法这一知识点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九、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所以一开始创设了跳高和跳远比赛的生活情境,使学生马上投入到学习中来,在这个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十一、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 十二、在学习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线,并借助一些图示,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十三、课前准备 十四、教师准备PPT课件 十五、学生准备小数数位顺序表直尺 十六、教学过程 十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十八、课件出示教材9页例题情境图。 十九、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二十、 二十一、师:运动会上学生们正在进行跳高和跳远比赛,让我们去看看吧。说一说你们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二十二、2.提出问题。

二十三、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十四、预设生1:谁跳得高? 二十五、生2:谁跳得最远? 二十六、…… 二十七、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当小裁判,评出谁是第一名。(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十八、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数有大有小,体会比较小数大小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十九、⊙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十、1.学习比较整数部分是“0”的两个小数的大小。三十一、(1)大胆猜测。 三十二、师:在跳高比赛中,王红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们谁跳得高一些呢? 三十三、 三十四、(生各抒己见) 三十五、(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三十六、师:你们都认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们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比较的方法) 三十七、方法一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三十八、方法二根据小数的意义比较。因为0.69是69个0.01,0.8是80个0.01,80>69,所以0.8>0.69。 三十九、 四十、方法三化成分数比较。因为0.69=,0.8=0.80=,>,所以0.8>0.69。 四十一、方法四画图比较。(画教材9页中间的小数直观图)通过画图就可以知道0.8>0.69。

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比大小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比大小”的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孩子们熟悉的“跳高比赛”这一有趣的情境。从“跳高比赛” 主题情境出发,引出比较小数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目标预设: 1.通过活动,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掌握比较几个数大小的策略、方法能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进行排列,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能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且正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自主探究法 师生课前准备:PPT 教学主要流程: (一)导学: 同学们都参加过什么比赛呢?你们在电视上看过跳高比赛吗?这些选 手手脚伶俐,非同凡响,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两名跳高比赛的高手他们得 分如下(出示情境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回裁判,看看他们谁是第一 名。 (二)自学: 学习两个小数比较大小。 教师:同学们,四年二班的同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跳高比赛,结 果是王红同学的得分是0.69米,李娜同学的得分是0.8米。 1.你知道这两个同学中谁的得分高一些吗? 2.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并试着说一说你这样比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进行自我独立思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不至于使有的学生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试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三)共学: 1.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经过充分的思考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倾听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有所收获。] 教师小结: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我们就要看它的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学习三个数比较大小。 教师:另外三位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这是他们的成绩:张华同学3.08米,郑强2.97米,李明3.13米。你能将他们三个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指导学生看清楚按怎样的顺序排列) 订正答案 教师:你能结合这对这三名同学名次的排列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是什么吗?提示:(1)先比较()部分,()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2)如果()部分相同就要看()位上的数字,()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3.可能得了多少分。 教师: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选手是王平,他的表现比张华好一些,比李明差一些。你知道王平得了多少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会了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练习题 20-11__14+218-15__18-812+8__6-410+2__10-4 16+3__4-2 17-5__7-53+10__6+1316-11__17-820-10__7+8 4+13__7+3 12+3__9+912+3__10+83+5__7+119-3__3+6 18-7__4+3 18-8__20-155+3__8+92+12__18-216-10__6+7 2+17__14+4 11+3__6+416-9__5+1419-6__10-69+4__18-11 19-4__15-11 17-15__11-918-4__4+47+5__5+118+6__18-4 8-6__12-8 10-7__14+518-8__3+102+4__15-610+5__5+12 17-12__16+4 4+4__18-1319-14__10+44+7__8-217-3__13-2 10+5__10-8 17-8__3+1311-7__6+1416-7__11+22+5__3+3 4+5__8+7 9+8__20-138-3__7+134+16__10+57-4__10-7 11+3__6+8 2+18__12-35+7__2+1710-5__19-48+2__11-4 8+2__12+2 6-2__17+218-14__8+26+14__6+82+6__4+16 9-7__13-5 3+17__7+118+9__3+1316-9__3+1614+6__20-10 10+2__5+8 14+2__2+132+13__18-122+12__12+716-7__7+12 5+8__11+5 9+11__4+164+5__13-913-7__7+720-9__2+7 16-13__13-4 20-15__8+315-4__6+313-9__10+79+3__3+15 7+10__19-8 7-3__10+917-11__2+1410-4__8+920-7__15-13 19-3__14-8 12-6__3+811+5__9-512-6__2+86+13__10+5 9-2__20-9 3+13__20-52+11__11-77+6__11+316-6__8+12 6+7__20-2 19-7__18-1210-2__4+919-16__18-411+9__10+6 10+5__6-3 13-10__3+1013+6__6+116+10__13-65-2__20-15 18-13__19-8

四年级下比大小教案

课题:比大小第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正确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情境图,师提问:要想知道谁跳得高,谁跳得远,应该怎么做?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生1:比较0.69和0.8的大小,就能知道王红和李娜谁跳得高。 生2:比较2.97、3.13和3.08的大小,就能知道郑强、李明和张华谁跳得远。 2、师揭题: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对小数的大小进行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比较0.69米和0.8米的大小吗?在小组里讨论,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办法多。 组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汇报预测: (1)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1米=10分米=100厘米,所以0.69米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8分米>6分米9厘米,因此0.8>0.69。 (2)利用直观模型比较大小:(展示在正方形纸上涂色的图片)通过画图可以比较出0.8>0.69。 师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0.69里有69个0.01,0.8里有80个0.01,因此0.8>0.69。 师归纳:运用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也能比较出小数的大小。通过我们的比较,可以得出:李娜跳得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比大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引出课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情景故事“小猴分水果”:今天,小猴皮皮过生日,听说他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同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师提问:1.图上有 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 1个桃、 1根香蕉,够不够?学生有的说够,有的说不够。)师:小猴子也有这样的烦恼。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像什么,用手势比“<”。 3.教学“<”(猴和香蕉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 江池小学李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比大小

第5课时比大小 教材第9~10页内容。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小数的位置。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利用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景导入 师:请两名同学分别说说你们的身高是多少米? 甲同学:1.42米,乙同学:1.39米。 师:同学们能说说甲、乙两位同学谁高,谁矮吗? 生1:甲同学高,生2:乙同学高…… 师:他们两人谁说得对?你能说说他是怎样比较的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比大小。 二、新知探究 1.师出示课件教材第9页问题一,谁跳得高? 师:他们谁跳得高呢?请同学们先观察数据,再猜一猜,并和同桌说一说。 再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单位换算比较大小:因为1米=10分米=100厘米;所以0.69米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8分米>6分米9厘米,因此0.8>0.69。 生2:利用直观的模型比较大小,通过画图可以比较出0.8>0.69。 师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 引导学生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0.69里有69个0.01,0.8里有80个0.01,因此0.8>0.69。 师生共同归纳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我们就比较它们的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相同的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2.师出示课件第9页问题二:谁跳得最远? 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这三个数中,一个数的整数部分是2,另两个数的整数部分是3,由于2<3,所以2.97<3.13,2.97<3.08,3.13和3.08的整数部分相同,而3.13的十分位上是1,3.08的十分位上是0,1>0,所以3.13>3.08。从而可得到2.97<3.08<3.13,所以李明跳得远。 全班交流,汇报比较的方法。 3.师出示课件教材第9页问题三。 师:同学们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 生: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就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