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几首远古诗歌:

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

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

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

哉!

上邪

我欲与君

相知,

长命无绝

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

绝!

初中学过的诗经一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

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

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

乐之。

补充《诗经》中的几首爱情诗: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

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

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

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

能息兮。

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

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

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

士?

狂童之狂也且!

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诗经 邶风 静女》原文、译文与赏析(通用)

静女 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

《诗经_邶风_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资料来源:网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教案首次尝试构建网络与古诗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本教案演示文稿请参见本页面“我的网站”,中“研究成员”页面。 三幕话剧参加前一篇文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如实地展示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在《诗经》中表现男女青年相思、相慕、相爱、相恋的情歌占了很大的比重。从 《诗经》开始,民间情歌成为爱情重要的载体。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民间情歌的风格奠定了后世我国民间情歌的基本基调。 教学目的: 在第一单元《诗经》学习的基础上,本课通过对《诗经静女》、《诗经蒹葭》、《诗经关雎》、《诗经逃夭》、《诗经子衿》等情诗的赏析,引导学生以分析民间情歌常用修辞手法,如双关、象征、顶真、比兴等的表达效果为切入点,预期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 、使学生了解民间情歌思想内容、风格特色、艺术技巧等方面的一般特色。 2 、培养学生从以上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鉴赏民间情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民间情歌中双关、象征、顶真、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辨别及其各自的表达效果。 教学模式: 构 建语文研究性学习与网络资源交流的平台,以学生自主研究、发现为主,以教师指导、点拨为辅,在本课结束后形成师生的共同研究性成果:民间情歌的一般特色和鉴赏民间情歌的角度。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以高雅的图画,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开课前一周,教师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和多媒体阅览室查找和本课相关的资料: 《诗经》中民间情歌名诗名句的收集。 双关、象征、顶真、比兴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例句,思考其表达效果。 学生自主组成研究小组,课下从研究《诗经》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入手,分成以下几组展开自主研究。《民间情歌的思想内容》、《民间情歌的艺术技巧》、《民间情歌的结构和韵律》、《民间情歌的风格特色》。各组设立小组长,负责汇总研究成果,最后每组形成研究性小论文《民间情歌的特色》。 课堂教学: 一、《诗经》中“爱情三部曲”导入《诗经邶风静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二、《诗经邶风静女》朗读、疏通字词,以及翻译。 三、讨论一:各小组同学就《诗经邶风静女》这首民间情歌的修辞手法展开讨论。 四、各小组课堂发言,展开交流,交流中教师适当点拨,最终形成师生共同的研究性成果。 五、讨论二:民间情歌在思想内容、艺术技巧、风格特色、结构韵律等方面的一般特征。 六、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得出研究性成果二。 七、作业: 请同学运用本课研究得出的民间情歌的常识,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南朝民歌《西洲曲》,200 字左右。 八、拓展研究:民间情歌修辞手法辨析。(请学有余力和感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 1 、双关和反语的联系和区别。 2 、顶真和回环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 、象征和借喻如何区分,各用在什么语境中。

《静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静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作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主题思想】 《静女》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爱而不见: ②爱而不见:

③说怿女美: ④匪女之为美: ⑤自牧归荑: ⑥匪女之为美: 2、判断文言句式: ①俟我于城隅。: 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 ①静女其.姝: ②俟我于.城隅: ③爱而.不见: 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翻译: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三、理解性默写: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诗经 邶风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负、背叛自己,而郭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习惯于回应,然而这回应无比深沉。

1、《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原文】 静女① 《诗经·邶(bèi)风》② 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闲雅文静。姝(shu殊):美好的样子。②俟(si似):等候。城隅:城角。③爱:通“薆”,隐蔽。④踟蹰(chi chu迟厨):徘徊。⑤娈(luan峦):美好的样子。⑥贻(yi移):赠给。彤(tong同)管:朱红色管茎的茅。⑦炜(wei伟):光亮的样子。⑧说怿(yi意):喜爱。说:通“悦”。女:通“汝”,你。⑨牧:郊野放牧之地。归:通“馈”,赠给。荑(ti提):初生的茅。⑩洵(xun旬):实在。 (11)匪:通“非”,不是。女:通“汝”。 【参考译文】 美丽文静的姑娘,约我在城角相会。她却偷偷地隐藏起来,急得我搔着头皮转来转去。 美丽文静的姑娘,赠给我一株红茅。红茅鲜泽有光,真喜爱它的漂亮。 从郊野那里赠给我的红茅,实在美丽而又不同寻常;哪里是它有什么漂亮,只不过因为它是美人的赠物。

【参考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恋歌,一位青年男子抒写他心中火一般的恋情。 全诗共分三章,层层推转,画面联翩。第一章写赴约。美丽文静的姑娘向小伙子约会,说在城角的地方等他。小伙子高高兴兴地跑去,却不见人。原来姑娘有意在跟他开玩笑,藏到隐蔽处去了。害得小伙子焦灼地搔着头皮踱来踱去地张望。这一章共四句。前两句叙事,交代背景,点明约会。其中首句对女既称“静女”,又别夸其“姝”,可谓赞不胜赞,显露出小伙子无限倾倒的心态。后两句描写践约时的情景,一句写恋人,一句写自己。“爱而不见”,写女孩子顽皮活泼的情景,“搔首踟蹰”,写小伙子期而不得的焦急神情,由于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虽各只一句,却传神尽致。 第二章写受赠。漂亮的恋人不仅来了,而且情意深长地赠给他一支“彤管”。彤管究系何物,历来众说纷纭。从字面上看,应是红色管状物;从诗意推勘,当与下章的“荑”为一物。“荑”是初生的茅,那么彤管应是红色管茎的茅。荑确有红色的,晋代郭璞《游仙诗》说:“陵冈掇丹荑”,即是一证。由于彤管是心爱的恋人所赠,小伙子觉得它分外美好可爱,不禁对着它讴歌起来了:彤管多么鲜泽光亮呵!真喜爱你的漂亮。把对赠者的一片深情通过对其赠物的赞颂表现出来,爱屋及乌,曲折含蓄,隽永有味。 第三章写把物思人。小伙子思念自己的恋人,不禁又抚玩起那株赠草,并热情讴歌以寄相思之情:从郊野处赠给我的这株红茅,实在美丽又不寻常。二人约会处在城角,正连郊野,从“爱而不见”还可以约略窥见其处草木丛生之状,故可称其地为“牧”。读到这里我们才发现,第一、二两章所写的全是追忆,这章才是写面前的实景。小伙子是在把玩那株赠草以寄缠绵的相思,想起了当初约会与赠物的甜蜜情

《诗经·静女》优秀教案

《诗经?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2.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结合高考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妙处。 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训练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诗经》,简介《诗经》 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老师起头,同学们来接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子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木瓜》 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学生回答)《诗经》。 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学生各抒已知,教师总结归纳播放课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

《诗经《静女》》教案

14.《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诗经》及其相关内容;2,学习《静女》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大家的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实,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家还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今天我们也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诗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二、介绍《诗经》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合称为“四书” 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诗经·静女》

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 二、中国诗歌发展史 三、《诗经》常识 作品时间、数量:《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名称: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地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原指【六部】,因《乐》已失传)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内容:1、反映人民大众苦于剥削压迫 2、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和徭役3、反映爱情生活和婚姻问题4、反映劳动生活5、讽刺当权者的荒淫无耻,揭露他们的残暴。 《诗经》体例: 1、风,诸侯国的土风歌谣,15国风,共160篇;2、雅,宫廷宴享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3、颂,宗庙祭祀的乐歌,《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手法: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叙述、描写)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例: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就是比方,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例: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铺垫)例: 重章叠咏(唱):章,音乐名称。“乐竟为一章”,即乐曲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和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使用这一手法,一是可以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了主题。三是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四、题解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静女,闲雅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全篇的题目。 五、字音字义 姝 (shū ) :美丽。俟:(sì)等待。

【课外阅读】诗经《静女》赏析

【课外阅读】诗经《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欣赏】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 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 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 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 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 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厚情意。 【解说】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注释】 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 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⑾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有人说是茅草。 ⑿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⒀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⒁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⒂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⒃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

文学作品赏析《静女》

再读《静女》 《诗经·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一次读《静女》应该是在高中的时候,听着语文老师的讲解,明白这是一首写两个恋人幽会的故事的诗,然后呼啦啦背过之后便作罢了。不是什么深入研读,自然留下的印迹也不多。 几年后,在大学的校园里,再读《静女》时,仿佛捞到了几分感触。其中的种种,我只是以一颗质朴原始的心去看待,就诗看诗而已,不像文学研究者去苦苦剖析里面的修辞格律,历史背景,人文风气。或者说,是想象画面与体会人物的心情,仅此而已。 诗以一个男子的视角,记叙了一次幽会的故事。前面以细节描写(“搔首踟蹰”)为主,后面侧向心里感受(“说怡女美”、“洵美且异”)。这样一前一后就把整个的画面写得生动活泼了,让人一闭上眼就能再现出那样的图景,自然、纯真、美好。 画面,正式我想谈的。 男女相恋,本身就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幸福感可以随时随地的从生活中的点滴流溢出来。古人以“彤管”相赠,都能以其颜色鲜艳而感到美;或者只是随手摘取的“荑”,只要是恋人送予的东西,也会心悦而珍惜。这样的幸福感,质朴而健美。可现在的众多恋人们,却喜欢用物质来衡量情感的价值,非得以金钱的多少来要求感情,却忘了情感原本的体验。每天都要求对方给自己买多贵多贵的礼物,多新奇多新奇的物品,那样的话,爱得该多累呀。简简单单,如若用心,不是也很美好么?

诗经静女赏析

诗经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 诗经静女赏析理解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诗经静女赏析理解》 摘要:“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 宣公纳媳。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说,通“悦”;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归:通“馈”,赠。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洵:实在,诚然。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1.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诗经·静女》读后感

《诗经·静女》读后感 《诗经·静女》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xx帮大家整理的《诗经·静女》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婚姻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终身幸福,是一生中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自由恋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古时候没有“自由恋爱”的风气,古人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而《静女》却让我们见识到了古时候的新女性。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我”认识了一位娴静姑娘,她是多么的可爱啊,令“我”心仪已久,更让人兴奋的是她竟然主动约“我”到城角角落了会面。这不仅是一位娴静美丽的姑娘,更似一位有主见的,胆大又心细的现代女性。不像大部分的古代女子一样,自己的幸福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实现,这位静女却偏要来个“我的人生我做主”。遇到自己心仪的小伙子,她不是扭扭捏捏地求助父母、兄长,而是主动地约会对方来做进一步的了解。即便是自己心仪的对象,她也不是盲目地以身相许,终身幸福岂可儿戏?在正式交往之前,她也要好好地考察一番。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她心仪的小伙儿啊,早早地就赶到了约会地点,想要一睹静女的风采,可是她却悄悄地躲了起来,远远地观察小伙儿的表现。看着小伙儿急不可耐地张望着,焦急而又有耐心地等待着,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小伙儿的视线,于是他只能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地在原地徘徊。谁说女子只可以成为男子的附属品,这位静女却要慎重地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看着小伙儿焦急而又耐心地在原地徘徊,静女由衷地笑了,小伙的表现说明是守信的,恋慕自己至深的。 唯有两情相悦,方可天长地久,静女乐了,说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于是,“贻我彤管”,娴静的'姑娘送小伙儿一枝色泽鲜艳的红彤管。这个红彤管是多么的有光彩啊,“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因为是自己心仪之人所赠,显得更加美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 《静女》《采薇 》是诗经 中的经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二首静女采薇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 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 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 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 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 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 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 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 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 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 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静女》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 义之深的宣扬, 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 甚至不妨说 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 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 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古典诗词鉴赏:《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诗经·邶风·静女》赏析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美好。 俟(s):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ch)躇(ch):徘徊不定。 娈(lun):面目姣好。 贻(y):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炜(wi):盛明貌。 说(yu)怿(y):喜悦。女(r):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匪:非。 贻:赠与。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

诗经·静女全文

诗经·静女全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eyi): 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赏析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

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诗经·静女》

高一语文学案 序号:01 高 一 年级 5/13班 教师: 学生: 《诗经·静女》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掌握《静女》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注意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3、把握《静女》一文的基本内容,初步感知《诗经》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难点】 1、在掌握重点实词的基础上把握《静女》的基本内容。 2、初步掌握状语后置句。 【学习过程】 一、 课堂导入(复习初中学过的诗歌)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 文学常识介绍 1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 3 、补充:(尤其重要) 六经还包括 )。 三、课堂学习 《静女》 。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 。 。 。 1、 翻译方框里的重要实词。 2、 翻译下列句子。 例:俟我于城隅 转徙于江湖之间: 会于西河外渑池: 3、 分小组讨论: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各是怎样的形象? 四、 课堂小结 这首诗歌以第一人称的男主人公的口吻,通过回忆恋人约会的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表达出静女与男子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五、课后作业 (一)默写《静女》。要求:字迹工整,不乱涂乱改,标点占一格,保证卷面整洁。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邶风 静女》赏析

《诗经》中爱情婚恋诗赏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不少篇的作品歌咏美丽多姿的爱情,抒发恋情。婚姻的甜蜜、苦恼和伤心。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 就以其中一篇《静女》为例: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幽会的情歌。这首诗反映了先秦纯朴的民风,真挚的爱情,娴雅美好。 诗的第一段是写有一位娴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小伙子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着,而姑娘却“爱而不见”,故意躲藏起来,让小伙子着急。所以小伙子只能抓耳挠腮,环顾四周,一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过平实的人物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姑娘的俏皮和小伙子的憨厚,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 第二段中姑娘赠小伙子彤管,小伙子感到彤管鲜明而有光,是多么的美丽啊!小伙子又是多么的高兴!彤管代表了姑娘的一片情意,小伙子高兴的接受了,可见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心意是十分理解的,乐意接受的。 第三段是是姑娘赠小伙子出生的荑草,小伙子觉得荑草异常的美丽。按常理来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比荑草美丽,但小伙子对于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小伙子只是欣赏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赞美“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心上人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也许这荑草并不美丽,但因为这荑草是心爱的姑娘送的,所以觉得这荑草非常美丽,有种爱

《静女》文本分析

静女文本分析 ⑴基本解读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12句,分为三章,每章4句。 第一章: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与“我”约会的是一位文雅而美丽的姑娘,这从“静”、“姝”两字可以看出。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墙上的角楼(一说是城墙边的角落)。请注意:《诗经》时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墙。但“我”如约赶到的时候,她却故意躲藏起来不出现(一说是故意躲藏起来不让看见)。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急得“我”抓耳搔首,徘徊不停。“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这一章中“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故意逗人的表现,可以想象她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静女”与“我”见面后,文雅而美好的姑娘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一说是红色的茅草),红色的管箫鲜明有光,令“我”非常喜爱,陶醉其中。“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静女”又赠给“我”一束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来的茅草,那茅草的确又美丽又稀奇。但是“我”感到: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静女”赠送的,所以才显得特别珍贵。 ⑵精华鉴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