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季养生2 -- 春夏季食物

四季养生2 -- 春夏季食物

春三月是指立春后的正月,惊蛰后的二月和清明后的三月,春季到来,气候变暖,生物生机盎然,食物也开始多起来,人体的组织和器官也开始活跃起来,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那些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人们。春天阳气发散,要忌油腻辛辣爆炒的食物以免阳气外泄。
唐代医家孙思邈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也有记载:“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的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此时可以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春季主要食疗养生食物:枸杞头(取其嫩头)、马兰头、荠菜、竹笋、芹菜、菠菜、韭菜、油菜、卷心菜、山药、芋头、胡萝卜、南瓜、土豆、螺蛳、银鱼、茶。
夏三月是指立夏后的四月,芒种后的五月以及小暑后的六月,夏日炎炎,暑气蒸腾,阳光和紫外线强烈。六月后期又称长夏,长夏酷暑多雨,夹气夹湿,天气多闷热。夏季气候温热,人体容易出汗,多汗耗气伤津,口渴疲乏,所以应该吃一些生津止渴,养阴清热,祛暑益气的食品以及性味凉、多汁多肉的新鲜瓜果蔬菜,多饮水和适当的清凉饮料。长夏暑湿容易困扰人体,加上有的地区还会有黄梅天气,使人有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口腻无味,身重嗜睡,浑身懒散。此时应该食用一些芳香化湿,健脾开胃,益气生津的食物。对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宜少食多餐,食物清淡解暑,养胃健脾;小儿新城代谢旺盛,多汗,或易中暑。应多补充电解质水,吃容易消化的清补食物。炎炎夏季,忌食辛辣香燥,伤津耗液的食物和火锅,也忌食温热助火的食品以及油腻粘糯,爆炒煎炸,烘烤油炸的食品。对于脾胃嘘寒的人,即使在夏天也要控制生冷寒性食物,加上现代空调寒凉,容易造成夏季腹泻。夏季炎热,荤腥的食物热别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容易腐败,食后容易形成消化道疾病,哪怕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也要小心。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茶中富含钾,喝些茶饮既能补水,又能补充出汗丢失的钾。但是一天一次性的大量喝茶是不科学的,应该一天分数次引用,这样茶饮中的多酚类、儿茶数能够被人体充分吸收。夏季推荐引用绿茶,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强心。但对于喜爱选购冰镇茶饮的消费者以及女性与胃寒的消费者,建议以乌龙茶为佳。绿茶为不发酵茶,性味苦寒冰镇后过寒不宜女性及胃寒的消费者饮用;红茶为发酵茶,味甘性温夏天饮用容易上火,而乌龙茶介于两者之间为半发酵茶,不寒不热同时起到去火解热,恢复津液的

作用。再者,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油腻食物可以配茶食用,茶中以大麦茶与乌龙茶较为适宜。特别是喜欢吃水煮鱼的食客们,可以选择其降火。因为,乌龙茶中的茶多酚能吸收油脂排出体外,还含有酯酶能分解油脂,因此乌龙茶有能溶解脂肪的说法。另外,还可以泡诸如决明子、薄荷、金银花、菊花、荷叶之类代茶饮用。
夏季养生的水果:西瓜、乌梅、草莓、桑椹、地力、西红柿、梨子、橄榄。养身蔬菜:苦瓜、冬瓜、地瓜、菜瓜、黄瓜、香瓜、丝瓜、香菇、萝卜 、绿豆、白扁豆、鲫鱼。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软质、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的食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即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用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可生津开胃,又可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