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杆管理与标杆分析法

标杆管理与标杆分析法

标杆管理与标杆分析法
标杆管理与标杆分析法

标杆管理与标杆分析法(转编)

管理词汇学习 2009-06-05 14:28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标杆分析法也就是重定向自标杆管理也称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BMK),

又称竞标赶超、战略竞标。

标杆分析法的定义

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benchmarking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实施benchmarking的公司必须不断对竞争对手或一流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业绩等进行评价来发现优势和不足。

总的来说,基准化分析法(Benchmarking)就是对企业所有能衡量的东西给出一个参考值,benchmarking可以是一种管理体系、学习过程,它更着重于流程

的研究分析。

菲利普·科特勒解释说:“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和成本绩效上的差距高达10倍之多。benchmarking是寻找在公司执行任务时如何比其他公司更出色的一门艺术。”其实中国古代战略名著孙子兵法也有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Benchmarking法起源于Xerox公司,施乐曾是影印机的代名词,但日本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勤奋不懈地努力,在诸多方面模仿美国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操作方法。日本竞争者介入瓜分市场,从1976年到1982年之间,占有率从80%降至13%。施乐于1979年在美国率先执行benchmarking,总裁柯恩斯1982年赴日学习竞争对手,买进日本的复印机,并通过“逆向工程”,从外向内分析其零部件,并学习日本企业以TQC推动全面品管,从而在复印机上重新获

得竞争优势。

Benchmarking法的主要作用是:

(1)做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有助于确定和比较竞争对手经营战略的组成要

素。

(2)通过对行业内外一流企业的Benchmarking,可以从任何行业中最佳的企业、公司那里得到有价值的情报,用于改进本企业的内部经营,建立起相应的赶超目

标。

(3)作跨行业的技术性的Benchmarking,有助于技术和工艺方面的跨行业渗透。

(4)通过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与对客户的需求作对比分析,可发现本公

司的不足,从而将市场、竞争力和目标的设定结合在一起。

(5)通过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可进一步确定企业的竞争力、竞争情报、

竞争决策及其相互关系,作为进行研究对比的三大基点。

Benchmarking的分类

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所针对的企业运作不同层面将benchmarking分为三类,即战略层的benchmarking、操作层的benchmarking和管理层的benchma

rking。

战略层的benchmarking:是将本公司的战略和对照公司的战略进行比较,找

出成功战略中的关键因素。

操作层的benchmarking主要集中在比较成本和产品的差异性,重点是功能分析,一般与竞争性成本和竞争性差异有关。

管理层的benchmarking涉及到分析企业的支撑功能,具体指人力资源管理、营销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等(MIS)。其特点是较难用定量指标来衡量。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将benchmarking分为对竞争对手的benchmarking和瞄准一流企业的benchmarking。前者一般仅限于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其目的主要是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其优点,取长补短;根据其不足,选择突破口。而后者的范围就要广得多,可挑选任何业绩优良的企业。其好处是更能博采众长;另外,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交流信息的障碍少。

Benchmarking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对竞争对手所做的benchmarking主要是操作层的benchmarkin g,而对一流企业所做的更多的是管理层的benchmarking。benchmarking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研究开发、采购、制造、仓储、运输物流、销售、营销、人力资源及劳资关系、财务、管理(规划、组织)。

Benchmarking的对象和学习的主题,下面是当时Xerox Benchmarking的对

如何寻找学习的对象:

各著名公司的benchmark学习资料库(例如Arthur Andersen建立的Global

Best Practices知识库)

报纸、期刊及企业本身的网络

各企业经营奖项所出版的奖项目得主介绍书刊

要决定对什么进行benchmarking,最好从思考使命和关键成功要素开始,策略—>使命—>关键活动—>关键成功要素。使用的工具可以有柏拉图分析、鱼刺图、KPI。当时Xerox benchmark学习团队确定的十个焦点问题是:

一、什么是影响组织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例如,顾客满意度、费用比例、资

产报酬率的表现)

二、什么因素造成最大困扰(例如,绩效未达预期)?

三、提供给顾客什么产品或服务?

四、哪些因素决定顾客的满意度?

五、已经认定哪些明确的组织问题(营运方面)?

六、组织的哪些部分感受到竞争压力?

七、组织里的主要成本(或成本驱动因素)是什么?

八、哪些功能所占的成本百分比最高?

九、哪些功能最有改善的空间?

十、要使组织能在市場上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由哪些功能着手最佳(或最具潜

力)?

Benchmarking的主要步骤

比较结果能让企业了解所处的地位和差距,但却无法告诉企业如何缩小差距或超越对手。比较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过程中能学到HOW-TO

当时的Xerox benchmarking流程是:

决定要benchmarking的对象

确认比较的组织

决定资料连结的方法且连结之

决定目前绩效量度单位

计划未来绩效等级

交流benchmarking的调查结果,增加赞同感

建立实用的目标

发展活动计划

执行明确的活动和监控发展

重新调整benchmarking管理

而一般的benchmarking流程则包括:

1、实施benchmarking主要有确定内容、选择目标、收集分析数据、确定行动

目标、实施计划和跟踪结果。

2、确定要进行benchmarking的具体项目;

3、选择目标。确定了进行benchmarking的环节后,就要选择具体的benchma rking对象。通常,竞争对手和行业领先企业是benchmarking的首选对象;

4、收集分析数据,包括本企业的情况和被benchmarking企业(可以是竞争对手,也可以是非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数据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本公司目前的状况以及被benchmarking的企业状况的基础之上,数据必须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活动,而不仅仅是针对经营结果;

5、确定行动计划。找到差距后进一步要做的是确定缩短差距的行动目标和应采

取的行动措施,这些目标和措施必须融合到企业的经营计划中;

6、实施计划并跟踪结果。benchmarking是发现不足,改进经营并达到最佳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过程必须包括定期衡量评估达到目标的程度。如果没有达

到目标,就需修正行动措施。

最后要注意的是研究较大的流程需花费比较多的资源,且分散注意力容易失去focus,研究较小的流程则所能获得的改善成果比较有限,两者需要平衡。

下面是一个确定benchmarking学习的适当流程范围例子:

中国企业的管理标杆

海尔

海尔先是以日本松下和丰田公司为师,在经营中引入先进的质量和流程管理理念和方法;继而率先提出“星级服务”的概念,引领中国制造类企业进入服务制胜时代。海尔对创新和品牌的执着令人印象深刻,从发达国家入手拓展国际市场、打造全球化品牌的行动令人耳目一新。张瑞敏提出的“日清日高”、“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市场链”、“人单合一”、“激活休克鱼” 等管理思想,他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都让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受到启发。

华为

在中国企业中,华为是为数不多的正在从优秀到卓越跨越的标本之一。1997年,《华为基本法》提出成为世界级IT企业的宏伟目标,同时规定的员工持股制度和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10%的原则,为公司竞争力的发育夯实了基础。为了从制度流程到商业理念全面与世界级水平对接,华为通过“削足适履”、“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的极端方式向IBM等跨国公司学习。华为偏执狂般的做事风格还表现在市场营销上,在跨国电信设备巨头垄断的中国市场华为以“土狼战术”撕开防线,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华为“倒下四拨人起来一块市场” 的作战精神也给人

们留下深刻印象。

联想

柳传志是一位勤于思考的企业家,他针对中国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和技术落后的挑战总结的“贸工技”、“从阳面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战略路线,他提出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特别是从公司内部培养人才为主的企业文化,都在联想的快速成长中得到检验。2004年,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这个曾一度被外界评论为“小鱼吃大鱼”的并购最后取得成功,与联想多年来坚持打造现代管理体系有直接的关系。在向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的转变过程中,久经锤炼的联想企业文化得到了新一轮洗礼并继续表现出勃勃生机。

蒙牛

蒙牛于中国企业最大的启示是其“大胜靠德、合作共赢” 的商业理念。牛根生从一开始就坚信“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还在打工阶段他就把自己得到的用于购买高档车的奖金拆成几辆低档车分给部下。做了蒙牛的“班长”后,他的车、办公室、工资、住房、股份均不如其副手,自嘲为“五不如”董事长。他成立“老牛基金”,捐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蒙牛股份,用于褒奖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

人士或机构,被媒体誉为“裸捐”。

招行

招商银行的创新精神和一系列创新动作深刻影响了中国银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还是一家小银行的招行就在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垄断地位的中国银行界开始做一些看起来“与其身份不符”的事情:1993年首先在国内实现储蓄联网,1996年推出全国联网通存通兑的“一卡通”,1999年开始领跑网上银行。最近几年在国内银行业向零售银行转型的战略调整中,招行也一直走在前列。招行

让国内银行业看到,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等方法,是可以让一家僵化落

后的传统银行脱胎换骨的。

万科

2001年,万科卖掉了旗下盈利良好的万佳百货,此举让许多企业界的人士扼腕叹息。这是“万科减法”的插曲之一,通过做减法,万科在新世纪之初由原先的“四大支柱十余个经营种类”,转变为专业的房地产公司。告别机会主义和粗放的多元化,让万科走上持续快速增长的跑道。董事长王石之于万科的意义难以估量。相信“规范做事,睡得着觉”的王石给万科带来健康的成长环境和透明、阳光的品牌形象。有人说酷爱登山的王石每次攀登一座高峰等于给万科做一次“活动营销”,王石的回答是“万科是事业,登山是生活,不要把我当作一个时时跟班的

工头”。

GE

中国企业所熟悉的“数一数二”、“多元化”、“产融结合”等战略思想大多与这家企业的传奇CEO杰克·韦尔奇有关,但是许多试图以GE为师的企业最终遭遇困境,看来我们在学习时首先需要准确地理解GE的这些战略思想。例如,GE金融集团的业务只是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主要是为客户提供信贷、发行一些商业票据等,而不是靠自己的金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来提供融资。而GE之所以能够奉行数一数二原则,是因为在发达国家高度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产业组织结构非常稳定,能够成功的企业就是数一数二的几家企业,这一点与中国的产业环境大

相径庭。

摩托罗拉

1986年,摩托罗拉公司提出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并将它定为在全公司衡量质量水平的标准。六西格玛在摩托罗拉取得成功后,几乎所有财富500强中的制造类企业都陆续开始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战略。而自GE之后,所有公司又开始将六西格玛战略应用于组织的全部业务流程的优化,而不仅仅局限于制造流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随着摩托罗拉大学和一些咨询公司的培训课程被引入到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当中。

惠普

惠普的创世人戴维·帕卡德主张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1967年,惠普成为美国第一家采用弹性工作制的公司。惠普信任员工、敞开公司内沟通的渠道,惠普还实行了开放式管理和走动管理。这些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管理实践,其实是惠普在几十年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孕育起来的,都是“惠普之道”的题内之意。惠普之道尤其对中国IT企业的管理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联想等中关村成功的公

司都从惠普之道中汲取过营养。

沃尔玛

沃尔玛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雇主(160万名员工),2006年顾客达到72亿人次,有6000家供货商(其中中国约占80%)。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曾是一件颇值得向外界夸耀的事情,但是这些企业很快就发现沃尔玛的压价使自己的利润越来越薄,沃尔玛在国内企业之间挑起的恶性竞争使得整个产业环境趋于恶化。但是对于中国的零售商来说,沃尔玛的天天低价和低成本供应链管理理念则带来了一场革命。

IBM

IBM的转型故事堪称最为经典的企业转型案例。2004年底,IBM甩掉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富有标志性的资产,将其PC业务售与联想集团,把经营核心转向以IT服务为重点。IBM在上世纪郭士纳时代就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转型。现在,蓝色巨人又在向“全球整合企业”迈进,这是IBM历史上的第三次转型。这些转型的背景是IBM对IT产业快速变革特征的敏锐识别和把握。IBM为中国企业所熟悉的还有其复杂的矩阵式组织结构。成为一头可以舞蹈的大象是许多大企业的梦想,但是能够像IBM那样保持灵活姿态的公司很少。

谷歌

员工总数已达1.6万,已经成为一家大公司的谷歌还在继续保持着创业初期的创新精神,还在不断推出新产品。谷歌已经成为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一个新的创新楷模,其给人印象深刻的做法包括给自己的工程师20%的时间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工作、小团队作战、民主的项目评价方式和高额的激励政策等等,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将谷歌变成了一个创新的实验室。在硅谷这样一个创业氛围浓重、到处是风险投资商的地方,谷歌也许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技术孵化器。

企业管理新标杆——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与GE

《时代》杂志曾赐予杰克·韦尔奇瓮中杰克”的别称,1994年的通用电气收购的投资金融公司基德3.5亿美元亏空,盯着GE的这些废墟”,韦尔奇展开了全球第一CEO的管理腾挪之术,其核心有两条。一是强调公司文化的重要性;二是市值管理,在1994年10月份的一次高级会议上,韦尔奇指出,在GE,只存在一种货币,那就是GE股票。GE的市值管理迸发出了鲜为人知的竞争力,市值管理的理念以及业务多样化让GE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由于市值管理之功,GE的金融运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功,2001年,GE金融服务拥有48个国家的24家企业和3700亿美元资产。而《新财富》通过分析GE财报指出,韦尔奇担任CEO以来,GE的销售增长主要来自GE金融服务。在韦尔奇担任CEO的1981-2000年间,GE金融服务的销售收入份额从3.6%提高到了48.78%;在这20年间,GE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6%,而GE金融服

务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9%。

市值管理蕴含怎样的魅力?2007年5月26日,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对市值管理这一行为作了更为精确的定义。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综合运用多种科学与合规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但是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不同的上市公司由于认识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也各种各样,而不同的管理方式令上市公司的市值表现也大相径庭。

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国芳认为市值管理中价值创造是基础,价值经营是手段,价值实现是目标。” 其中,价值创造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产品经营、资本运营、资本结构优化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和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为股东最大化地创造价值。价值经营就是指市值与其内在价值大幅背离时,上市公司主动地去在干预、经营市值。例如,当市场高估公司价值时,采取增发新股、换股收购、注资、分拆等措施;在市场低估公司价值时,可采取股票回购、发行可转债等措施。通过价值经营,既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也能促进公司价值的充分实现。

市值管理时代”来临

2005年9月16日,也就是在第二批40家公司宣布进入股改程序,标志股改全面推进之后的第四天,时任北京鹿苑天闻投资顾问公司的董事长施光耀先生首次提出,股改全面推进之后,需要研究后股改时代市场将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股改完成、市场进入全流通之后,上市公司需高度重视收购兼并、市值管理等,尤其是要从股东、股价和股本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以促进公司市值

的持续和稳健的增长。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令市值增长成为全体股东的一致需求,股东利益第一次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有的公司经营活动都要为股东权益增值服务。从管理角度看,企业的经营管理升华到股东权益至上的高度,企业经营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在成熟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里,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传统的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个追求市值最大化的过渡性指标。

这种经营目标的转型,将引发经营思维和经营内容的一系列变化。

股权分置改革给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带来了新视角,市值管理将国家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上市公司利益还是普通投资者利益通盘考虑,各方利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这股合力将上市公司管理推进了市值管理时代。强调股东利益至上,这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任国资委市值管理中心主任施光耀认为,市值管理唤醒了市场对无差别股东权益的重视,并推进了股东权益进一步提升。在市值管理的发展战略中,股权成本的提出令长期以来被忽视的股东增值收益得到应有重视。股东在承担伴随企业增长带来的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应享有获取高于无风险收益的资本风险增值收益,这实际上是股东利益至上的基本要求。

从实践看,率先推行市值管理战略的上市公司已取得明显的效果。据2007年中期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综合排名统计:通过增发补充流动资本、改善股权结构、借助资本市场加速自身发展的这种市值管理模式明显受到上市公司青睐,而

股权激励带来多达20%的溢价也令上市公司趋之若鹜,纷纷效仿。此外,优质资产注入,积极配置股权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投资者关系都成为上市公

司推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方式。

在推进公司发展的同时,市值管理体现出了新价值尺度的作用。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将市值纳入国资考核体系。市值成为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的一个新标杆。市值越大,意味着并购其它企业的能力越强,产业整合的能力越强,抵抗其他企业恶意并购的能力也越强。市值成为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的一个新标杆。市值越大,在银行获得间接融资的门槛也就越低,获得间接融资的规模也越大。市值成为决定投资者财富大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成为个人财富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再是纸上富贵,更代表个人身价的高低。市值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实力的一个新标杆。

市值管理使管理层重视建立长效机制和打造专业团队,抛弃短期行为,在如何建立市值管理长效机制和专业团队的问题上,很多上市公司目前还意识淡薄、

行动滞后。

市值管理践行与推动

上市公司是市值管理最直接的操作者,是实施市值管理的最大、更是最重要的主体。一切市值管理行为都要通过上市公司付诸实施,它同时担任着市值管理的规划者和执行者双重身份。上市公司经营层是市值管理的推进者。市值如何,对上市公司的股东而言,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良好的市值表现将有效降低公司债券的融资成本,引入市值考核机制后,公司经营层的自身利益也与股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他们也必然重视市值管理,并将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公司经营业绩以期股价的上升,采取适当的激励政策来提高企业高管的绩效成绩。中国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认为今天的30万亿市值,绝大部分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国有股权代表了市值16万亿,占到总市值51%还要强,所以提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何有效实现市值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如果16万亿国有股权代表的市值,通过有效的市值管理,如果能提高十个百分点,是一万六千亿。我们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要有效地管理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当前,关键要做好三件事,概括了十二个字,第一件事要重视市值;第二件事情要研究它,国有股权管理部门和拥有者,长期以来看的是净资产,看的是盈利能力;第三件事,要考核市值。要想让我们的受托人真正能够管理好上市公司的市值,考核是一个非常有指向性也是非常有效的十分重要的这么一个手段。市值管理较好的中工国际002051行情,股吧)市值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十六个字:增加了解、消除误解、推动变化、创造价值”。

监管部门是市值管理的引导者。市值不仅体现上市公司的实力大小,也是反映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实力的新标杆,各种监管部门也应参与到市值管理中,重视总市值管理,引导资本市场市值的可持续的稳健增长。

券商成为市值管理的受益者之一,同时也是市值管理的辅助执行者。一些券商认为,在全流通时代,市值管理也将成为券商经纪和投行业务的一个重要方

面。这其中蕴含着多元化业务内容,券商可以为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提供股权价值的保值增值服务以及衍生服务。海通证券600837行情,股吧)销售交易总部总经理陈春钱认为,证券公司作为市值管理的中介机构,更多地是要提供一个比市场上更加理性的咨询,因为整个股改的波动,没有一个人能够控制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中介机构来说,至少明白在这个阶段当中,这个股票价值是不是高估,是不是存在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这个应该是整个证券中介机构,可以做的一件事

情。

标杆管理中国典型案例——宝钢

标杆管理案例——宝钢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在23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着眼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模式确立、体系建构、机制形成和管理深化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优势,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大企业技术创新之路。 为了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之林,宝钢在2000年引入实施了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工具,选定了164项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进行标杆定位的具体内容,选择了45家世界先进钢铁企业作为标杆企业。标杆管理的引入和实施为宝钢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可信、可行的奋斗目标,极大地增强了宝钢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一、战略战术相统一 23年来,上海宝钢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把技术创新作为宝钢的主要发展战略。在企业的飞速发展中,技术创新已从借鉴学习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在这种情况下宝钢把标杆管理与技术创新跨越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寻找突破和超越,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高起点的引进和后发优势为核心的模式是宝钢技术创新的基石,这是宝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的技术引进战略思路。在这样的战略思路下,实施标杆管理成为与战略相统一的经营策略,标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恰恰是在对比、模仿中进行创新。 确定实施标杆管理之后,负责人同时在企业内广泛宣传与世界最先进钢铁企业对标的意义,统一思想,形成标杆管理的预热过程。 二、多层次标杆管理 1、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对标。宝钢集团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借此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确定赶超目标。 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标杆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标杆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另外宝钢股份冷轧厂、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标杆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标杆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建设对标。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研发基地建设,不断进行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现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3、逐步推进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在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发展方面,宝钢集团也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发现在此方面公司的计划已经远远落后,因此集团公司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4、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进行装备技术对标后,宝钢集团发现钢铁子公司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亟待进行升级。因此集团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用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 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于2001年6月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开始建设具有当今

标杆管理教学文案

一、标杆学习团队的类型 应该由哪些类型的人从事标杆学习活动?应该有多少人参与?这些问题都是有系统、有构架的标杆学习流程,应及早进行处理。为什么要及早决定人选呢?答案很简单。一旦了解标杆学习的客户需求以后,就可以展开实际的流程了。此时,大家会发现,规划、组织及推动一个设计完善的标标学习流程,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强调工作分担,并设计一种公平的分工方式,不仅是基于现实的考虑,而且往往不可或缺。此外,如果在流程初期就指派一个够资格、充满活力的标杆学习团队,就可以更充分利用和发挥他们多元化的经验、人脉关系以及个人热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为什么要用“团队”这个词?难道个人不能进行标杆学习吗?当然不是。不过,标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庞大工作量,仅靠个人负担确实有些困难。另外,组成团队的一个更好的理由就是,它能集思广益。不同的观点、特殊的技巧、各式各样的企业关系、不同的地点......这些都是团队成员能带入标杆学模型的资源。 总之,对于有意把标杆学习活动作为持续流程的企业而言,组建标标学习团队是其责无旁贷的任务。那么,标杆学习团队都有哪些形态呢? 1、完整的工作团队 第一种团队是完整的工作团队,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标杆学习团队和日常工作团队相重合,比如研发部门自身可能就是一个标杆学习团队。在这些团队中,日常工作主管往往就是标杆团队召集人,而且工作团体的每位成员,都以标杆学习团队成员身份参与活动。不过,在大型工作团队中,参加标杆学习的人数反而可能有限,必须视项目范围及各个团队成员的工作负担而定。 完整工作团队的另一个特点是,其本身通常就是标杆学习的客户。这种情况的一个优点,是团队需要外界批准,就可以进行标杆学习流程。同时也能根据调查进展所获得的信息,自行调整各种需要或者目标。在大多数情况下,完整工作团队可能会将标杆学习当成一种持续的流程,而非仅是单一特定的调查或项目。 2、跨功能团队 这类团队通常是以任务团队或项目小组的形式组建,有着明确的章程以及一群特定的客户。入选的团队成员,往往是因为具某种特定的专业知识或技术水准。而且,他们也是自己所属部门、地点或单位的代表人。另外,跨功能团队的召集人或项目经理,一般不是大多数团队成员日常的工作主管。 由于此种团队的工作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议题或问题,因而一旦调查完成之后,团队通常就可以解散。不过,有时组织会期望团队作定期的调查。例如,一群专业人士(如培训经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师、运输专家)或许会定期(例如,每年一次)进行一次标杆学习活动,以便能发现其工作领域里最先进的经营作业方式,并且据此提出行动建议,以改进产出或工作流程。 3、特别任务团队 特别任务团队可以说是标杆学习团队中最具有弹性的一种形式。参与一个特别任务团队的员工,人数不一,但往往都具有共同的兴趣与责任,而且一致认同需要在某个主题上发起标杆学习调查。在成员身份上,它可能是由主管组成,也可能是由任何个别或一群员工组成。团队召集人或项目经理,也常由团队选定或由活动发起人担任。从成立动机来看,特别任务团队可能是经由某人个号召成立的,也可能是某个团队一致发起的。因此,特别任务团队的运作,往往是由选定标杆学习的特定议题开始,直到标杆学习调查结束才停止。 在成熟的标杆学习公司,由于大家对标杆学习模型的认识、支持程度以及实践经验都已达到相当水平,也就更有能力成立一个标杆学习特别任务团队。而且,这些组织会营造出一种环境,鼓励及奖赏员工自动自发从事这种类型的活动。因此,他们的员工往往会主动找机

标杆管理之我见

标杆管理之我见 [摘要]: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标杆并不是盲目的树立的。本文探讨了标杆管理的不足及其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标杆管理,企业战略,标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它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且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特性,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最有用的一个管理工具。但是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呢? 一、标杆管理概念之我见 目前理论界关于标杆管理的概念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标杆管理。 (一)实行标杆管理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 企业要实行有效的标杆管理,就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与同行业或其他行业的先进企业进行系统地、持续的比较和衡

量,对本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臵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了本企业的优缺点,才能界定标杆学习的明确主题,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完善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在实行标杆管理过程中,不能盲目的简单模仿,而应该在保持本企业的长处之上,思路创新、方法创新,不断吸收标杆企业的优点,使之与本企业的文化相融合成为一个学习与创新并举的循环往复过程。 (二)标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标杆管理就是持续的将本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不断学习、赶超的过程。标杆确立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标杆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在每一轮学习完成时,都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标杆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根据自身发展完善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标杆,来谋取自身的更大的发展。 (三)标杆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标杆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并且开展标杆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会涉及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这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企业标杆管理工作机构,由企业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另一方面由于标杆管理往往涉及到业务流程的重组,要求改变一些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因此也必须要求员工的积极配合参与。

对标管理学习-方法及目的

对标管理学习_方法及目的 据美国199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标杆管理。而我国于2013年由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发出通知([2013]18号、17号文件),号召企业广泛开展对标活动并就此提出“对标管理及管理提升”的企业发展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各类型企业的标杆管理导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什么是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 什么是标杆环? “标杆环”由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环节构成,前后衔接,形成持续改进、围绕“创建规则”和“标准本身”的不断超越、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立标——有两重含义,其一为选择业内外最佳的实践方法,以此作为基准、作为学习对象。其二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塑造最佳学习样板,可以是具体方法、某个流程、某个管理模式、甚至是某个先进个人,成为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个人的榜样,即试点工作。 对标——对照标杆测量分析,发现自身的短板、寻找差距,并分析与尝试自身的改进方法,探索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达标——改进落实,在实践中达到标杆水平或实现改进成效。

创标——运用标杆四法创新并实施知识沉淀,形成超越最初选定的标杆对象,形成新的、更先进的实践方法,进入标杆环,直至成为行业标杆。 标杆管理方法: 泓冰标杆管理四法是陈泓冰老师在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是标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毕博、埃森哲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采纳并服务于其咨询实践。泓冰标杆管理四法的价值正逐步被全球企业界、管理学术界及公共机构所认知、重视与推崇。 第一法——剪刀思维法 剪刀思维法:是指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交叉思维汇合而成的思维方式,有着剪刀一样一张一合的工作路径。它可以把事物进行发散的创想,然后有逻辑性、目的性地交叉,不断地沿着一条主线去延展,进而把复杂的事物形成自身的逻辑结构,不断的提出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剪刀思维法的工作路径在对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于把任何复杂的管理工作及技术研发工作有效的梳理清楚,因此,也被称为对标管理第一思维法。 第二法——责任层级法 责任层级法:又叫“一域多层分析法”,在标杆管理中,它是一种按组织中各层级人员的职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即:应用剪刀思维法把组织中所有相关的、类似的问题进行聚焦,聚焦成一个典型的“工作案例”,再把这个案例作为“交叉点”发散出去,分析案例中各层级的人员职能不足和应完善之处,寻找出系统的解决思路,使相关的、类似的问题从此得以解决。 责任层级法在对标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地对标管理方法。 第三法——要素建模法

【推荐下载】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键入文字]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标杆管理做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商学频道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不是说我不如别人。但即使是最优秀的,也还是会在某个方面落于人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龙头老大不可小觑实力不如自己的企业,应挖掘对方的优点并学习之——倘若在自己的行业内没有值得学习的对象,也可以把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解,并针对某个具体环节向其它行业的高手学习。所以标杆管理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超越的自我改进系统。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年,它的年收入就高达670亿美元,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的进取心是很强的,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在1992年初做了一个调查,来试图发现自己的新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000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想要三件同样的东西: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美孚把这三样东西简称为速度、微笑和安抚。 ?美孚的管理层认为:论综合实力,美孚在石油企业里已经独步江湖了,但要把这三项指标拆开看,美国国内一定还有做得更好的其他企业。美孚于是组建了速度、微笑和安抚三个小组,去找速度最快、微笑最甜和回头客最多的标杆,以标杆为榜样改造美孚遍布全美的8000个加油站。 ?速度小组锁定了潘斯克(Penske)公司。 ?世界上赛车运动的顶级赛事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即F1赛车。但美国人不玩F1,它有自己的F1赛车,即“印地500汽车大赛”(Indy500)。而潘斯克公司就是给“印地500 1

模仿中创新:标杆管理实操(可以看看案例,学习他们是怎么做的,可以具体学习里面的步骤)

模仿中创新:标杆管理实操 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的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经验”的运动中,由施乐公司首开标杆管理先河,随后西方企业群起跟风,形成了“标杆管理浪潮”。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应用了标杆管理,如施乐,AT&T,Kodak,Ford,IBM等行业领袖,那些通过标杆管理取得了系统突破的企业其投资回报在五倍以上。标杆管理的出现在西方管理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它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如今标杆管理的使用范围已经超出了企业,很多非盈利单位也开始积极采用。 一、到底什么是标杆管理? 1、标杆管理是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 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标杆管理的定义是: 标杆管理是一个系 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 其实这个定义并不全面深刻,标杆管理不仅仅是个信息过程和评估过程,它还设计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过程。 笔者认为标杆管理本质是定点赶超的学习程序。企业不断寻找和研究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就关键绩效行为在自身与这些行业领先企业

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分析绩效差距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企业重新思考和经营改进,从而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的程序与方法。 2、标杆管理分为战略和营运两大层次 2.1战略标杆管理和营运标杆管理 几乎企业所有的职能和流程管理体系都可以应用标杆管理,但从层面的角度可分为二:战略标杆管理和营运标杆管理。 层次目的方法 战略标杆管理寻找最佳战略,进行战略转变收集各竞争者的财务、市场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并比较,寻求绩优公司成功的战略和优胜竞争模式 营运标杆管理注重具体运作,找出达到同行最佳运作方法通过对环节、成本和差异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寻求最佳运作方法 2.2职能标杆管理与流程标杆管理 营运标杆管理从内容上可分为流程标杆管理和职能标杆管理。 层次定义对象要求 职能标杆管理以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进行的标杆管理职能或业务实践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和分享技术市场信息

标杆管理法:原来肯德基的成功有这样的道理

最近在学习两化融合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些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比如说标杆管理法、波特五力模型等等。今天介绍一下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是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 标杆管理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因此具有巨大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如今,标杆管理已经在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开发、教育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杜邦、Kodak、通用、Ford、IBM等这些名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均应用了标杆管理法。而在中国像海尔、李宁、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通过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 概念 1)定义: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 2)标杆环: “标杆环”由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环节构成,前后衔接,形成持续改进、围绕“创建规则”和“标准本身”的不断超越、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立标——有两重含义,其一为选择业内外最佳的实践方法,以此作为基准、作为学习对象。其二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塑造最佳学习样板,可以是具体方法、某个流程、某个管理模式、甚至是某个先进个人,成为企业内部其他部门或个人的榜样,即试点工作。 对标——对照标杆测量分析,发现自身的短板、寻找差距,并分析与尝试自身的改进方法,探索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达标——改进落实,在实践中达到标杆水平或实现改进成效。 创标——运用标杆四法创新并实施知识沉淀,形成超越最初选定的标杆对象,形成新的、更先进的实践方法,进入标杆环,直至成为行业标杆。 标杆管理职业职称评级 标杆管理法案例一: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标准化 22岁的陈泓冰曾在某中东国家的一家酒店打工,他把中式的烹饪方法融入西餐,做出的料理颇受欢迎。但他却常因炸薯条而挨骂,因为对薯条一点概念没有,总是难以把握炸薯条的软硬程度,撒盐量的多少。“炸薯条真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陈泓冰这样想。 麦当劳的炸薯条让他十分感慨:“看看人家炸的,每次效果都一样!”直到有一天他遇到麦当劳的一位高管—— “向您请教个问题行吗?” “好呀,您说。”这位高管十分客气。“麦当劳的薯条炸多久?” “3分钟!”这位高管脱口而出,陈很惊讶,“这么快?那油温是?” “168摄氏度!”还是脱口而出!“这么精确!那这温度如何控制呢?”

标杆管理经典案例

标杆管理经典案例:美孚石油公司的标杆管理 由洛克菲勒一手建立的石油王国在美国大地上屹立了超过150年的光景,除了洛克菲勒本人的才能之外还不能否认其公司自身的管理制度。 当美孚石油公司先将一支著名的比赛队伍,然后是一个优雅的酒店作为标杆实施标杆管理时,美孚公司的一些主管心中充满了疑问。当美孚公司开始进行标杆管理之初,它从它的行业跳出来,到与它所在的公司如此不同的企业里去,以至于人们会认为他们是疯子。 1992年,美孚公司向4000多名客户询问他们的需要,其结果令公司很惊奇。只有20%的人关心价格,而80%的人关心的都是服务。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同样三件事情:他们需要乐于助人的友好的加油站服务人员,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快捷的服务,他们希望自己对美孚的忠诚能得到一些认可。而调查的结论得出:客户基本上都不喜欢加油站的服务。因此,美孚公司着手考虑如何才能使加油变成一个愉快的体验,成为一个顾客会记住的经历。 于是美孚公司成立了三支团队运用标杆管理来改变客户不满意的情况。 微笑团队将把提供优异客户服务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速度团队将能够快速完成服务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安抚团队将致力于客户忠诚而著称的公司作为标杆。 团队成员的组成有多样性的背景,他们中有相关职能部门人员,有技术人员,有来自加油站的一线员工,这些人员中有的从来没有从事过销售或市场方面的工作,让他们一起开动脑筋。 速度团队认为:如果被成为“公路勇士”的那部分客户需要快速服务,最好以那些在速度方面是全世界榜样的公司作为标杆。在他们心中,代表速度的群体之一就是赛车队。速度团队找到了Penske公司,它在美国“Indy500”汽车大赛中以快捷方便的加油服务而闻名。他们去观看了赛车活动,也参观了车队总部。当速度团队成员在离开时,有了许多关于他们加油站服务的想法。 例如,关于快速通道的设置。如果在加油站的外线上,修建我们的停靠点,这是专门为满足被称为公路勇士的人们需要尽可能快速进出所设计的。 他们注意到Indy500大赛中,短暂停留处的人员、赛车手、教练之间的电子头套耳机的使用。他们由此得到灵感,我们也可以在加油站使用耳机,可以让我们的服务员带着耳机与商店的人对话,让商店的服务员提前准备好顾客所要的食物、饮料以及零钱,就可以大大加快服务的速度。 另外,Pensek车队成员看上去就像一直团队,是因为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速度团队认为,如果我们的服务人员也统一制服,打着领带,客户就会认为我们很专业。 微笑小组锁定了丽嘉-卡尔顿酒店作为温馨服务的标杆。丽嘉-卡尔顿酒店号称全美最温馨的酒店,那里的服务人员总保持招牌般的甜蜜微笑,因此获得了不寻常的顾客满意度。美孚的微笑小组观察到,丽嘉-卡尔顿酒店对所有新员工进行了广泛的指导和培训,使员工们深深铭记:自己的使命就是照顾客人,使客人舒适。小组的斯威尼说:“丽嘉的确独一无二,因为我们在现场学习过程中实际上都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在休息时,我准备帮助某位入住旅客提包。我实际上活在他们的信条中。这就是我们真正要应用到自己的业务中的东西,即那种在公司里,你能很好地服务你的客户而带来的自豪。那就是丽嘉真正给我们的魔力。在我们的服务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同样的自豪,不能有与丽嘉-卡尔顿酒店一样的客户服务。” 微笑的标杆找到了。现在,用加油站服务生约翰的话说:“在顾客准备驶进的时候,我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汽水和薯片,有时我在油泵旁边,准备好高级无铅汽油在那儿等着,他们都很高兴———因为你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法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中文名 标杆管理 外文名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创立公司 美国施乐公司 创立时间 1979年 目录 1简介 2概述 3作用 4要素 5类型 ?概述 ?内部标杆 ?竞争标杆 ?非竞标杆 ?功能标杆 ?通用标杆 6实施步骤 ?概述 ?计划 ?内部数据 ?外部数据 ?实施与调整 ?持续改进 7局限性 8流程模型 9四力 ?拉动力 ?推动力 ?全员的创标力 ?内外部的协作力 10方法 1简介编辑 标杆管理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因此具有巨大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如今,标杆管理已经在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开发。其中杜邦、Kodak、通用、Ford、IBM等这些名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均应用了标杆管理法。而在中国像海尔、李宁、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通过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教育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2概述编辑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先开辟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系统化和规范化。 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该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标杆管理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它与流程重组、企业再造一样,基本思想是系统优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标杆管理是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了企业的职能分工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它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因而更具有特色。同时,标杆管理也是一种直接的、中断式的渐进的管理方法,其思想是企业的业务、流程、环节都可以解剖、分解和细化。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或者寻找整体最佳实践,或者发掘优秀“片断”进行标杆比较,或者先学习“片断”再学习“整体”,或者先从“整体”把握方向,再从“片断”具体分步实施。 标杆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设计经营模式,借鉴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再进行本土化改造,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全新最佳经营模式。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模仿和创新的过程。通过标杆管理,企业能够明确产品、服务或流程方面的最高标准,然后作必要的改进来达到这些标准。标杆管理是一种能引发新观点、激起创新的管理工具,它对大公司或小企业都同样有用。标杆管理为组织提供了一个清楚地认识自我的工具,便于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缩小自己与领先者的距离。 从本质上看,标杆管理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但标杆管理是站在全行业甚至全球角度寻找标杆、突破了企业的职能分工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它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因而更具有特色。 其次,标杆管理也是一种直接的,中断式的渐进的管理方法,其思想是企业的业务流程环节都可以解剖、分解和细化。企业可以寻找整体最佳实践,也可以发掘优秀“片断”进行标杆比较,由于现实中不同的企业各有长短,所以这种“片断”标杆可以使企业的比较视角更开阔、也容易使企业集百家之长。 标杆管理具有渐进发性,对标杆管理策略的贯彻落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渐进过程,需要在员工交流与培训上进行投资。企业可从初级到高级分阶段确立循序渐进的改善管理。此外,企业通过标杆管理,从与最佳实践企业的差距中找出自身不足,学习别人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可以在寻找差异的过程中培育组织扩展型的思维模式,引导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呈螺旋式上升发展,有时甚至可以激发创新变革,向学习型组织迈进。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标杆管理要求企业敏锐地挖掘外部市场和企业自身的知识,尤其是工作流程中隐性知识,为企业提供了获取应用外界知识的工具和手段,为管理和应用知识找到目标,

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法简介 一、标杆管理法的起源 标杆管理法(又称基准管理法),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标杆管理法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美国施乐公司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的实际垄断地位,但是,自1976年以后它遭到了来自国内外尤其是日本竞争者的全方位挑战,使得施乐公司的市场份额从82锐减至35。面对竞争者的威胁,施乐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学习,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标杆管理。 施乐公司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并重组流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施乐公司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其后施乐公司开始大范围地推广标杆管理法,并选择了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进行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相应措施。随后,摩托罗拉、IBM、杜邦、通用等公司纷纷仿效施乐公司采用标杆管理法,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行业内外管理实践最好的公司进行标杆比较,并努力超越标杆企业,并成功地获取了竞争优势。此后,西方企业开始把标杆管理法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思想和管理工具,通过标杆管理来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标杆管理法后经美国生产力与质量中心对其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定义为:标杆管理法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地将企业流程与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相比较,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具体来说,标杆管理法是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生产流程与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或行业外的领袖型企业作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从而提高竞争力,追

标杆管理案例

“薯条问题”——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 22岁的泓冰曾在某中东国家的一家酒店打工,他把中式的烹饪方法融入西餐,做出的料理颇受欢迎。但他却常因炸薯条而挨骂,因为对薯条一点概念没有,总是难以把握炸薯条的软硬程度,撒盐量的多少。“炸薯条真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泓冰这样想。 麦当劳的炸薯条让他十分感慨:“看看人家炸的,每次效果都一样!”直到有一天他遇到麦当劳的一位高管—— “向您请教个问题行吗?” “好呀,您说。”这位高管十分客气。 “麦当劳的薯条炸多久?” “3分钟!”这位高管脱口而出,很惊讶,“这么快?那油温是?” “168摄氏度!”还是脱口而出! “这么精确!那这温度如何控制呢?” “你控制它干嘛?设备是恒温的,时间是定时的,2分45秒机器会叫,这时需要把薯条晃一晃,一会儿就拿出来了。” 这就是麦当劳!它的炸鸡、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全都这样科学量化,全部标杆化,就这样做到了世界500强和餐饮行业龙头老大。 有所思:正因其简单才得以成功——成功的标杆管理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

标杆管理“四化”之“模板化”——各关键环节的执行要有明显的参照标准 标杆管理的真正追求——解决“效率成本”问题 华为总裁任正非有一次“著名的反思”。他说:华为的干部员工吃苦耐劳、战斗力强,就像八路军。但我们十几位中高管连续加班十几天还没做好的事,公司的一位女秘书十分钟就做完了,为什么?——原因是公司的标准明确,女秘书在工作量使用“工作模板”,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统计,中国企业的成本与能耗是日本企业的3—5倍,但中国的经济总量却超越了日本。许多人认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劳动成本”(工资)低。是这样吗?中国企业的“劳动成本”真的很低吗? 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从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的“劳动成本”相当高,至少地比高。上述事例中的女秘书,虽然月薪高达几万元,但是平均到一个月所完成的各项工作上,她花十分钟做完的这项工作“劳动成本”才几百块钱!地企业的十几位高管半个月做完一项工作,姑且把这几位高管的月薪算作三五千元,那么这项工作的“劳动成本”已是那女秘书的百倍甚至千倍了! “效率成本”国企业几乎无人考虑,“不怕国人涨工资,就怕国人不长效率”。而全方位的创造工作中的模板,并使之不断升级标准,才是解决这“效率成本”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正是标杆管理的真正追求。

党建典型案例(汇编)

华电集团党建典型案例 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的党建创新实践,主导力在于集团公司党组抓好顶层设计,生命力在于基层企业党组织抓好落地生根。 本次课题研究收录的7个案例,是课题组通过对中国华电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企业,进行认真调研、采访、挖掘选出的,基层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引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新疆公司党组创造性地将对标管理引入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对接和互动。江苏公司党组实施“1+X”共建机制,实现组织联对、班子联带、活动联谊、问题联排,资源共享,比学赶超,探索建立了企业党组织横向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区域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资本控股公司党组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三同步”,探索形成了金融企业党的建设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邹县电厂党委打造“竞合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的特色发展道路。扬州公司党委通过开辟“623”片区共建共学模式、开发应用“先锋”党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创新做法,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和成效。

闽东水电公司党委改进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对标,增强了党员自觉发挥先锋作用的内生动力。哈密公司检修党支部打造学习型、技术型、文化型、和谐型的“四型”党支部,夯实了企业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华电基层企业党组织紧扣中心,务实创新,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安排部署,注重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直面挑战,破解难题,找到了提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三融入、四引领”的普遍适用性。这些单位的成功探索,既保证了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党建创新实践落地生根,也为公司系统企业树立了党建工作的样板和学习标杆,形成了以点带面、典型引领、整体提升的创先争优生动局面。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抓班子、带队伍、推发展、促和谐”的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创造性地把“标杆管理、示范建设”的理念引入党建工作,积极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引导各级党组织善于立标、勤于对标、精于达标、勇于创标,形成了“着眼基层、示范引路、强化基础、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党建工作良

标杆管理案例

案例一: “薯条问题”——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 22岁的陈泓冰曾在某中东国家的一家酒店打工,她把中式的烹饪方法融入西餐,做出的料理颇受欢迎。但她却常因炸薯条而挨骂,因为对薯条一点概念没有,总就是难以把握炸薯条的软硬程度,撒盐量的多少。“炸薯条真就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陈泓冰这样想。 麦当劳的炸薯条让她十分感慨:“瞧瞧人家炸的,每次效果都一样!”直到有一天她遇到麦当劳的一位高管—— “向您请教个问题行不?” “好呀,您说。”这位高管十分客气。 “麦当劳的薯条炸多久?” “3分钟!”这位高管脱口而出,陈很惊讶,“这么快?那油温就是?” “168摄氏度!”还就是脱口而出! “这么精确!那这温度如何控制呢?” “您控制它干嘛?设备就是恒温的,时间就是定时的,2分45秒机器会叫,这时需要把薯条晃一晃,一会儿就拿出来了。” 这就就是麦当劳!它的炸鸡、物流、营销等各个环节全都这样科学量化,全部标杆化,就这样做到了世界500强与餐饮行业龙头老大。 有所思:正因其简单才得以成功——成功的标杆管理就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 案例二:

标杆管理“四化”之“模板化”——各关键环节的执行要有明显的参照标准 标杆管理的真正追求——解决“效率成本”问题 华为总裁任正非有一次“著名的反思”。她说:华为的干部员工吃苦耐劳、战斗力强,就像八路军。但我们十几位中高管连续加班十几天还没做好的事,香港公司的一位女秘书十分钟就做完了,为什么?——原因就是香港公司的标准明确,女秘书在工作中大量使用“工作模板”,很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统计,中国企业的成本与能耗就是日本企业的3—5倍,但中国的经济总量却超越了日本。许多人认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劳动成本”(工资)低。就是这样不?中国企业的“劳动成本”真的很低不? 答案就是否定的,其实从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瞧,中国企业的“劳动成本”相当高,至少内地比香港高。上述事例中的女秘书,虽然月薪高达几万元,但就是平均到一个月内所完成的各项工作上,她花十分钟做完的这项工作“劳动成本”才几百块钱!内地企业的十几位高管半个月做完一项工作,姑且把这几位高管的月薪算作三五千元,那么这项工作的“劳动成本”已就是那女秘书的百倍甚至千倍了! “效率成本”国内企业几乎无人考虑,“不怕国人涨工资,就怕国人不长效率”。而全方位的创造工作中的模板,并使之不断升级标准,才就是解决这“效率成本”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正就是标杆管理的真正追求。 案例三:“烤鸭问题”与中国式的“少许”-----量化管理的重要性

【推荐下载】精选经典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键入文字] 精选经典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本文整理了精选经典标杆管理案例分析,供大家参考。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 ?【联想集团标杆管理】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2001年营业额达到206亿元,目前拥有员工11200余人,于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编号992),是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联想电脑从1996年以来连续6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并连续9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 ?点击查看:联想集团中的标杆管理 ?【美孚石油标杆管理】 ?美孚石油(Mobil)公司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公司之一。在1992年,它的年收入就高达670亿美元,这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的收入还高,真正是富可敌国。不过,美孚的进取心是很强的,还想做得更好。于是他们在1992年初做了一个调查,来试图发现自己的新空间。当时美孚公司询问了服务站的4000位顾客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结果发现:仅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价格是最重要的。其余的80%想要三件同样的东西:一是快捷的服务,二是能提供帮助的友好员工,三是对他们的消费忠诚予以一些认可。?点击查看: ?经典标杆管理案例——美孚石油对标学习 1

标杆管理三方法

标杆管理三方法 中外管理: 什么是标杆管理? 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世界大公司的领导们一致认为走向世界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但仍有许多公司不知如何走向世界。如许多公司在扩展海外商场时,试图复制本国市场的成功模式,但总是发现行不通。因此,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利用标杆管理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他人特别是当地公司的全球化成功经验。通过学习比自己强的公司赶超竞争者,就可避免犯代价昂贵的错误。 总之,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在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标杆管理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了企业的职能分工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因而更具有特色。 标杆管理的三种方法 标杆管理主要分为战略性、操作性和国际性三种。 1?战略性标杆管理,是在与同业最好公司进行比较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关注企业如何竞争发展,明确和改进公司战略,提高公司战略运作水平。战略标杆管理是跨越行业界限寻求绩优公司成功的战略和优胜竞争模式。 战略性标杆分析需要收集各竞争者的财务、市场状况进行相关分析,提出自己的最佳战略。许多公司通过标杆管理成功地进行了战略转变。 2?操作性标杆管理,是一种注重公司整体或某个环节的具体运作,找出达到同行最好的运作方法。从内容上可分为流程标杆管理和业务标杆管理。流程标杆管理是从具有类似流程的公司中发掘最有效的操作程序,使企业通过改进核心过程提高业绩;业务标杆管理是通过比较产品和服务来评估自身的竞争地位。 从形式上该项管理可分为环节、成本和差异性三个方面。环节标杆管理是针对任何单独环节,或针对一系列环节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多数产业利润率很低,因此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是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标杆管理通常主要着眼于把一个做到最好。 国际性标杆管理,分如下三种情况进行:

五大最佳企业管理工具

创新性普遍性可借鉴性:2004五大最佳管理工具 管理工具的推陈出新,能促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最终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创新性、普遍性、可借鉴性是我们评选本年度最受欢迎管理工具的基本指标,通过网上调查,300名职业经理人中,平衡计分卡的关注率达到90%。 最佳管理工具1:平衡计分卡 可推荐度:★★★★★ 关注率:★★★★☆ 罗伯特·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理论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作为一个战略实施工具,平衡计分卡能够帮助战略实施人员明确公司在财务、客户、内部管理,以及学习与发展4个方面的内在联系。 平衡计分卡是一个增强公司长期战略计划编制的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平衡计分卡是飞机驾驶舱内的导航仪,通过这个“导航仪”的各种指标显示,管理层可以借此观察企业运行是否良好,随时发现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哪一方面亮起了红灯。公司可及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做出调整,改善状况。这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战略执行过程。 ●经典案例: 美孚石油USM&R公司在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后,连送油的、开卡车的司机都会从他的角度去思考战略的实施。送油去加油站时会观察这个加油站是否达到服务要求,了解客户的满意度,客户出现的需求等等,回来报告公司。包括炼油厂的家属,都在关

注公司目标的完成,如定单完成率等,因为公司的战略执行和绩效与每个人的浮动薪酬密切相关,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效果。在实施平衡计分卡之前,美孚石油1993年赢利率行业倒数第一;实施平衡计分卡之后,它从1995年其赢利率连续四年保持行业第一。 ●专家观点: 总有企业问,有什么方法能帮助我们成功地制定并执行战略呢?我的答案是,正如哈佛商业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有效的战略执行工具!在平衡计分卡背后,一个简单的概念就是,组织的战略必须落实为人们能理解并为之采取行动的目标。 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公司往往将管理系统的每一部分都重新整合到战略的重点上,将战略置于中心地位,这与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很大区别。总的来说,这些企业都成功应用了以下五条原则:一、建立执行领导团队来促进变革;二、将战略落实到实际运营中;三、围绕战略连接并整合组织;四、让战略成为每个人的工作;五、让战略成为持续性流程。这五条原则由我们的母公司平衡计分卡协会[BSCol]的领导人,也是平衡计分卡方法论的创始人卡普兰教授和诺顿博士总结发现。我们已经成功地运用这五条原则为全球的客户提供帮助。 许多公司实施平衡计分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把平衡计分卡当作绩效评估的工具,而不是战略管理的工具;或者把平衡计分卡作为KPI体系,而没有考虑它跟公司战略的链接,没有从四个角度(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来考虑战略目标,也没有考虑四个角度之间的因果关系,更没有考虑横向的一致以及把它作为一个持续的管理流程。 有人问我:中国企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实施平衡计分卡?我的答案很简单:运用以上提到的五条原则。最重要的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决心和推动!平衡计分卡可以用

标杆管理理论

标杆管理理论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目录 ?1简介 ?2要素 ?3分类 ?4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 ?5实施标杆管理的基本要求 ?6标杆管理的作用与影响 ?7标杆管理的局限性及其突破方向 ?8案例分析 ?9模仿中创新:标杆管理实操 1简介 编辑 标杆管理法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是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其与企业再造、战略联 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实际上标杆就是榜样,这些榜样在业务流程、制造流程、设备、产品和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后进者瞄准和赶超的标杆。中国有句古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其实,做企业也是这样。在自己面前树立一面镜子,明得失,找差距,而后才能进步。 标杆管理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现代知识管理中追求竞争优势的本质特性,因此具有巨大的实效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如今,标杆管理已经在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新产品开发、教育部门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杜邦、Kodak、通用、Ford、IBM等这些名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均应用了标杆管理法。而在我国像海尔、雅芳、李宁、联想等知名企业也通过采用标杆管理的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 2要素 标杆管理的要素 标杆管理的要素是界定标杆管理定义、分类和程序的基础。标杆管理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 1、标杆管理实施者,即发起和实施标杆管理的组织。 2、标杆伙伴,也称标杆对象,即定为“标杆”被学习借鉴的组织,是任何乐于通过与标准 管理实施者进行信息和资料交换,而开展合作的内外部组织或单位。 3、标杆管理项目,也称标杆管理内容,即存在不足,通过标杆管理向他人学习借鉴以 谋求提高的领域。 3分类 标杆管理的分类 根据标杆伙伴选择的不同,通常可将标杆管理分为五类。 1、内部标杆管理 标杆伙伴是组织内部其他单位或部门,主要适用于大型多部门的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 由于不涉及商业秘密的泄露和其他利益冲突等问题,容易取得标杆伙伴的配合,简单易行。另外,通过展开内部标杆管理,还可以促进内部沟通和培养学习气氛。但是其缺点在于视野狭隘,不易找到最佳实践,很难实现创新性突破。 2、竞争性标杆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