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1)
病理生理学 (1)

3.教学内容(含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或实习见习、讲义、思考题、备课安排等)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授课对象:医学本科、专科生

总学时:医学本科:50学时,专科生:36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简介: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的学科,是利用基础医学中机体形态、功能、代谢的内容去综合分析疾病的变化,涉及的学科广泛,与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关系密切,因此病理生理又是一门多学科密切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而且其研究的对象是疾病,探讨患病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和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桥梁学科。其中主要采取动物实验、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应用经典的机体功能学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疾病从整体水平、器管系统水平、细胞与分子水平进行研究,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与发病机制,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病理生理学总论:探讨疾病的概念、病因与发病学的一般规律;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共同出现的代谢、功能以及结构的变化;例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以及缺氧、发热等病变。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为各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是系统、器官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病理过程,在临床多以综合征称之;例如:心血管系统的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的呼吸衰竭等。教学方法:理论课教学以教师课堂主讲为主,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演示及PBL法进行病例分析训练,机能综合实验教学包括缺氧、高钾血症、呼吸功能不全、家兔血压调节及失血性休克等学生实验。

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25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学》

英文名称:《Pathophysiolog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0学时(讲课学时:50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医学检验专业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就学科本身而言,病理生理学的范畴非常广泛。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校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病理生理学总学时为60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疾病概论、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休克、心功能不全、肺

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共安排50学时理论讲授。其余章节供同学自学参考。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

本大纲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某些叙述作了必要的修改,以便于同学学习。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三、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病理生理学、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基本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学科性质:病理生理学在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定标准。

二、熟悉健康、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

三、了解传统死亡的观念。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病因学与发病学、死亡与脑死亡。

二、主要教学内容

1、疾病发生的原因

2、疾病发生的条件

3、原因和条件的辩证关系

4、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自稳调节紊乱规律

(2)因果转化规律

(3)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5、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神经机制

(2)体液机制

(3)组织细胞机制

(4)分子机制

6、疾病的转归。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和概念,产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水肿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各类水肿的特点。

3、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概念,发生原因、机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钙磷代谢紊乱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了解镁代谢紊乱的原因、机制和对机体的影响。

学时安排:理论课: 6学时;实验课: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水肿、高钾血症及低钾血症、高钙血症。

二、主要教学内容

1、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1)低钠血症:①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②高容量性低钠血症;③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2)正常血钠性水过多(水肿)。

(3)高钠血症:①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②高容量性高钠血症;③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2、脱水:

(1)高渗性脱水:①概念;②原因:饮水不足、失水过多;③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多、口渴;尿少、脱水热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障碍等。

(2)低渗性脱水:①概念;②原因:丢失大量体液而只补水,经肾大量丢钠;③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渗透压下降、醛固酮分泌增多、尿钠减少;外周循环衰竭、 CNS功能障碍等。

(3)等渗性脱水:①概念;②原因:丢失大量体液;③对机体的影响:细胞外液减少,ADH和醛固酮分泌增多,尿量减少,尿钠减少。

3、水肿

(1)概念。

(2)基本机制:①血管内外液交换失衡: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液回流障碍;②体内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多。

(3)常见水肿类型及其发病机制:①心性水肿;②肾性水肿;③肝性水肿;④肺水肿;

⑤脑水肿。

4、钾代谢紊乱:

(1)低钾血症:①概念;②原因:摄入不足、经消化道或肾丢失过多,钾从细胞外转入细胞内;③对机体的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升高,自律性升高,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减弱;代谢性碱中毒。

(2)高钾血症:①概念;②原因:肾脏排钾障碍,细胞内钾大量逸出。③对机体的影响:轻度高钾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严重时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轻度高钾心肌兴奋性增高,严重时兴奋性降低、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都降低;代谢性酸中毒。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及其分类。

2、四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机体代偿性调节、对机体的影响。

二、熟悉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三、了解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分类、原因和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 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酸碱平衡紊乱、反常性酸性尿、反常性碱性尿、代偿性与失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pH、动脉血CO2分压(PaCO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

2、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代谢性酸中毒:①原因: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②机体的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的缓冲调节作用;肺的代偿调节作用;肾的代偿调节作用。③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2)呼吸性酸中毒:①原因: 二氧化碳吸入过多;二氧化碳排除障碍。②机体的代偿调节:细胞内缓冲系统的缓冲;肾的代偿调节。③对机体的影响:与代谢性酸中毒相似。

(3)代谢性碱中毒:①原因:H+丢失;HC03-过多;低钾血症。②机体的代偿调节:机制与代谢性酸中毒相同,但调节方向和作用与代谢性酸中毒相反。③对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左移;血浆游离钙降低。

(4)呼吸性碱中毒:①原因:肺通气过度。②机体的代偿调节:机制与呼吸性酸中毒相同,但调节方向和作用则与呼吸性酸中毒相反。③对机体的影响:与代谢性碱中毒相似,但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比代谢性碱中毒更为严重。

(5)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分类、原因和特点

第五章缺氧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缺氧的概念和各型缺氧的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及机制。

2、缺氧时机体功能及代谢的变化。

二、熟悉常用的血氧指标(包括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动-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意义。

三、了解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和氧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缺氧、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发绀。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各型缺氧的原因、血氧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

(1)低张性缺氧:①原因: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静脉血分流人动脉。

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2)血液性缺氧:①原因: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红蛋白性质改变。②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动脉血氧含量及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3)循环性缺氧:①原因:全身性循环性缺氧;局部性循环性缺氧。②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含量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升高

(4)组织性缺氧:①原因:组织中毒;细胞损伤。②血氧变化的特点: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氧含量正常;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减小。

(5)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组织细胞的代偿与失代偿改变;②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第六章发热

目的要求:

一、掌握发热的病因发病学(机制)、内生致热原的种类和特性、中枢发热介质的产生机制及作用部位。

二、熟悉发热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的规律。

三、了解发热的处理原则。

学时安排:理论课: 3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发热、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EP)。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1)体温调节中枢:

(2)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①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②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③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

(3)发热中枢调节介质:①正调节介质:前列腺素E、Na+/Ca2+比值、环磷酸腺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及一氧化氮;②负调节介质:精氨酸加压素、黑素细胞刺激素及

脂皮质蛋白-1。

(4)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发热的时相

2、生理性体温升高

3、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1)物质代谢的改变: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及水、盐及维生素代谢改变。

(2)生理功能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功能及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3)防御功能改变:抗感染能力的改变、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及急性期反应等。

4、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应激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和应激性溃疡、急性期反应蛋白的概念。

2、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的反应及其意义。

二、熟悉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机制及应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三、了解其他激素在应激时的反应。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应激、应激原、全身适应综合征、热休克蛋白、应激性溃疡。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基本组成单元及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系统(HPA):HPA轴基本组成单元及应激时的基本效应。

(3)其他激素。

2、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1)热休克蛋白(HSP):HSP的组成及功能。

(2)急性期反应蛋白(AP):AP的主要构成及来源及生物学功能。

3、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

4、应激与躯体疾病

(1)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

(2)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3)应激与心血管疾病:①应激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机制;②应激引起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

(4)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5、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第八章休克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休克的概念及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

2、休克代偿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及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3、休克时细胞代谢变化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二、熟悉休克的病因及分类方法。

三、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时安排:理论课:5学时。实验课: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休克、微循环、休克肺、休克肾、心肌抑制因子。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休克的分期与发病机制

(1)休克的分期

(2)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①微循环的变化;②微循环障碍的机制: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加压素及血栓素增多;③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自我输血”、“自我输液”及血液重新分布。

(3)休克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①微循环的变化;②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乳酸、组胺、激肽及腺苷增多。③休克期微循环变化失代偿的后果: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及心脑供血减少。

(4)休克晚期的微循环变化及发生机制:①微循环的变化;②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血液高凝状态、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以及血细胞受损;③微循环变化的后果(即DIC的后果):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2、休克时细胞代谢的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

(1)细胞代谢障碍:①供氧不足,能量生成减少;②酵解增强,局部酸中毒;

(2)细胞损伤与凋亡:①细胞损伤: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损伤;②细胞凋亡。

(3)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①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肾):包括功能性肾功能衰竭和器质性肾功能衰竭;②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休克肺):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肺泡-毛细血管上皮通透性增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内DIC;③心功能障碍:其机制为冠脉供血减少、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使心肌收缩性减弱以及心肌抑制因子形成等;④脑功能、胃肠道、肝功能障碍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3、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发病机制。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二、熟悉:

1、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2、“3P”试验的原理。

三、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其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性贫血、“3P”试验。

二、主要教学内容

1、DIC的原因:产科意外、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创伤、毒蛇咬伤等。

2、DIC的发病机制

(1)组织因子释放,启动凝血系统。

(2)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凝血、抗凝调控失调。

(3)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4)其他促凝物质入血。

3、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2)血液凝固的失调及血液高凝状态;

(3)肝功能严重障碍;

(4)微循环障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1)出血:①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②纤溶系统被激活;③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FgDP)形成。

(2)休克:①广泛微血栓形成;②血管床容量增加;③血容量减少;④心泵功能障碍。

(3)脏器功能障碍;

(4)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第十章心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

2、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二、熟悉:

1、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及代偿方式及其意义。

2、熟悉心力衰竭的代谢机能的变化。

三、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防治原则。

学时安排:理论课: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心力衰竭、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紧张源性扩张、肌源性扩张、心肌重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心肌代谢障碍、心脏损害和心脏负荷过重。

2、心力衰竭的诱因

3、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1)心肌收缩性减弱:①心肌收缩相关蛋白质破坏:细胞坏死及细胞凋亡;②心肌能量代谢紊乱:能量生成障碍及能量利用障碍;③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胞外钙内流障碍、肌浆网钙运转(摄取、储存、释放)障碍及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

(2)舒张功能异常:①钙离子复位延缓;②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③心室顺应性降低;④心室舒张势能减少。

(3)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

4、心衰的代偿反应

(1)心脏代偿反应:①心率加快;②心脏扩张(包括紧张源性扩张和肌源性扩张);

③心肌肥大(包括心肌向心性肥大和心肌离心性肥大);④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2)心外代偿反应:①血容量增加;②血液重分布;③红细胞增多;④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3)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①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②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变化。

5、心衰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1)肺循环充血:①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心性哮喘);②肺水肿:毛细血管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

(2)体循环淤血:①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臂肺循环时间延长、肝颈静脉返流征(+);②水肿;③肝肿大压痛和肝功能异常。

(3)心输出量降低:①皮肤苍白或发绀;②疲乏无力、失眠、嗜睡;③尿量减少;

④心源性休克。

6、心衰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一章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等压点、弥散障碍、肺性脑病的概念。

2、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及机能代谢变化。

二、熟悉ARDS的发生机制。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呼吸衰竭、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等压点、弥散障碍、肺性脑病。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原因和发病机制

(1)通气功能障碍:①限制性通气不足;②阻塞性通气不足。

(2)弥散障碍:①肺泡膜面积严重减少;②肺泡膜厚度明显增加。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 Pa02↓,PaCO2与PACO2正常,即Ⅰ型呼吸衰竭。

(3)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①部分肺泡通气不足;②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4)解剖分流增加。

(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机制

2、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1)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及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2)呼吸系统变化: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改变。

(3)循环系统变化:肺源性心脏病。其发生机制为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负荷增加及心肌舒缩功能障碍。

(4)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肺性脑病。其发生机制主要与缺氧(Pa02↓)和酸中毒(PaCO2↑)所引起的脑血管和脑细胞损伤有关。

(5)其他系统:急性肾功能衰竭、胃出血、胃溃疡形成等。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二章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包括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GABA学说)。

二、熟悉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

三、了解肝性脑病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肝功能不全、肝性脑病。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肝功能不全的分类

(1)急性肝功能不全

(2)慢性肝功能不全

2、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氨中毒学说:①血氨升高的原因:氨生成增多和氨清除不足;②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干扰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影响Na+、K+在神经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

(2)假性神经递质学说:①假性神经递质的生成;②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

(3)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①血浆氨基酸平衡失衡;②血浆氨基酸失衡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

(4)γ-氨基丁酸(GABA)学说:①GABA的产生;②GABA的作用。

3、决定和影响肝性脑病发生的因素

4、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第十三章肾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的发生机制,

2、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的代谢紊乱、肾组织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3、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概念、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出血倾向、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

二、熟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与类型、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经过。

三、了解防治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急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小管破裂性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肾

素依赖性高血压、钠依赖性高血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肾缺血、肾小管阻塞和肾小管原尿反流。

2、少尿期的代谢紊乱

(1)高钾血症

(2)水中毒

(3)代谢性酸中毒

(4)氮质血症

3、肾组织细胞损伤及其机制

(1)受损细胞:①肾小管细胞;②内皮细胞;③系膜细胞。

(2)细胞损伤的机制。

4、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

(1)健存肾单位日益减少

(2)矫枉失衡

(3)肾小球过度滤过

(4)肾小管-肾间质损害

5、对机体的影响

(1)尿的变化:多尿、夜尿、低渗尿(早期)或等渗尿以及尿成分的改变(蛋白尿、血尿和脓尿)。

(2)内环境的改变:①氮质血症;②酸中毒;③电解质紊乱。

(3)肾性高血压: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强;②钠、水潴留;③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减少。

(4)肾性贫血:①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速度加快;③血液中毒性物质;④铁的再利用障碍;⑤出血。

(5)肾性骨营养不良发生机制:①PTH作用;②1,25-(OH)2 D3合成减少;③酸中毒。

6、尿毒症

(1)机能及代谢变化:①机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变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皮肤的变化;②代谢紊乱: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及脂肪代谢紊乱。

(2)发病机制:甲状旁腺激素、胍类化合物、尿素、胺类集中分子毒性物质的作用。

此外,肌酐、尿酸、酚类等也与尿毒症的某些症状有关。

病理生理学教学学时数表

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基础学院教研室: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师姓名:张颖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上学期

注: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基础学院教研室: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师姓名:张颖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上学期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病理生理学试题集[1]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病理生理学学科性质。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教学内容。 2.了解:病理生理学发展史。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 1.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学科性质(重点讲授) 2.病理生理学发展史。(一般讲授) 3.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重点讲授) 重点和难点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2.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 3.综合征(syndrome)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5.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 二、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和的学科。2.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和的角度来提示疾病本质的学科。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的学科。 4.病理生理学的沟通基础医学与的学科。 5.病理生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和。 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临床观察和。 7.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 8.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基本手段是在动物身上____的模型,对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规律进行研究。

三、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2.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B.病理过程 C.病理反应 D.病理表现 3.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A.器官病理学 B.细胞病理学 C.实验病理学 D.疾病病理学 E.医学生理学 4.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A.19世纪前叶 B.19世纪中中叶 C.19世纪后叶 D.20世纪前叶 E.20世纪中叶 5.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国家是 A.中国 B.德国 C.东欧 D.美国 E.俄国 6.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诊断疾病 B.研究疾病的表现 C.提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D.研究疾病的转归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7.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科 8.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流行病学调查 B.动物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D.推理判断E.临床实验研究 9.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自测题(护理_学本科)答案

标准答案 二、填空题 1. 形态功能代谢 2. 形态功能代谢 3.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4. 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 E 2. D 3. B 4. A 5. B 6. B 7. A 8. C 9. B (二)X型题 1. BDE 2. ABD 3. ADE 4. BCE 四、问答题 1. 简述尸体解剖及活体组织检查的意义。 [答题要点] 尸体解剖的意义①查明死因,确定诊断。②积累资料,开展科研。③收集标本,用于教学。活检的意义①能准确地对疾病作出诊断。②有利于了解病变发展情况和判断疗效。③有利于采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疾病作更深入的研究。 2. 举例说明基本病理过程和疾病的关系。 [答题要点]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

套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例如,许多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均可出现发热这一病理过程,并因发热可引起循环、呼吸等系统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同一疾病可出现多种病理过程,如肺炎可出现发热、缺氧甚至并发休克等多种病理过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标准答案 二、填空题 1、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2、感染中毒缺氧高热 3、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4、生理性再生病理性再生 5、抗感染及保护创面机化填补组织缺损 6、局部血液循环感染与异物神经支配 7、凝固性坏死坏死很彻底结核病灶 8、溶解吸收分离排除机化包裹和钙化 9、干性湿性气性 10、一期愈合二期愈合痂下愈合 三、选择题 (一)A型题 1.D 2.C 3.B 4.C 5.A 6.C 7.C 8.B 9.D 10.A 11.C 12.D 13.D 14.A 15.B 16.A 17.C 18.B 19.A 20.C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 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 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 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 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 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 答案 ]D 2.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 A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D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A 3.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 答案 ] B 4. 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 . 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 . 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 . 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 . 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 . 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 答案 ] E 5.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 发热 B. 水肿 C. 缺氧 D. 心力衰竭 E. 代谢性酸中毒 [ 答案 ]D 6. 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 . 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 B . 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

C . 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 D . 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答案]A 7.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 . 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 .疾病 D .动物实验 E . 发病条件 [ 答案 ]D B型题 A. 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 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 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 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E. 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8.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9. 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10. 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 答案 ]8D 9B 10C C型题 A. 呼吸功能衰竭 B.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1. 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12. 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 答案 ]11B 12A 二、填空题 1. 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 _________ 。 [ 答案 ] 概论 2. 基本病理过程,又称________ 。 [ 答案 ] 典型病理过程 3. 病理生理学各论,又称_________ 。 [ 答案 ] 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 4. 病理生理学是着重从________ 和________ 角度研究患病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科学。 [ 答案 ] 功能代谢 5. 疾病概论主要包括________ 和_______ 两部分。 [ 答案 ] 病因学发病学 6. 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 ___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 的变化。 [ 答案 ] 功能代谢结构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7.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8.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

《病理生理学》课程作业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 第三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病理生理 授课年级 2014级 专业护理 班级专升本 姓名 《病理生理学》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2、超极化阻滞状态:在急性低钾血症时,血钾浓度<2.65mmol/L,造成[k+]e 减小,使得Em负值增大,Em与Et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导致骨骼肌兴奋性降低,患者出现肌肉松弛无力甚至肌麻痹的现象 3、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是由于某些毒素直接作用于细胞产生细胞代谢功能障碍,使钠离子和水分储存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内所致,但没有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的初期。 4、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亦称经典型RTA(DRTA),是由于远端肾小管泌氢障碍,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所致的疾病。 5、肠源性紫绀:是指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经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6、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微血管内膜发生部分血栓形成、狭窄或坏死,当红细胞流过时发生磨擦,引起红细胞破碎而发生的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7、自我输液:休克早期由于全身小血管的收缩使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降低,促进组织液回流入血管,加之肾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从而引起回心血量增加

的代偿性变化,称为“自我输液”。 8、心源性哮喘:是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引起的发作性气喘,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与支气管哮喘相似。 9、解剖分流增加:肺动脉内一部分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静脉交通支直接流入肺静脉,称解剖分流 10、肝内胆汁淤滞黄疸:因胆汁淤积而使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高于正常值。所 谓胆汁淤积系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分泌的抑制或肝内、外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流的减慢或停滞。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型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11疾病: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12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 13休克: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危重病理过程。 14向心性肥大:心脏长期过度的后负荷作用下,收缩期室壁张力持续增加,导致心肌肌节呈并联性增生,心肌细胞增粗。 15发绀:指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 二、填空 1解释肝性脑病发生机制的主要学说有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氨基酸失衡学说。 两者氨2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氨清除不足,氨的产生增多, 。 清除不足为主。 3引起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主要是指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两种生物胺。 4诱发肝性脑病的最常见因素是氮的负荷增加。 5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是高钾血症。 6临床上常用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浓度作为判定氮质血症的指标。 7通气障碍型呼吸衰竭患者以动脉血气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病理生理学试题 及答案

精品文档 . 15级护理《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专业、学号。2.在试题后答题,写在其它处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内生致热原: 2.代谢综合征: 3.发绀: 4.应激: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发热是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体温升高。 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Na+___________失水,伴有细胞外液量___________。 3.烧伤性休克的发生早期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晚期可继发___________发展为败血症休克。 4.等渗性脱水时,未经及时处理,可转变为___________性脱水,如只给病人补水而未补盐,则可转变为___________性脱水。 5.右心衰主要引起___________水肿,其典型表现是___________水肿。 6.内生致热原的效应部位是___________,它的作用使___________上移。 7.等压点是指___________与 ___________相等。 8.呼吸衰竭可引起右心___________即导致___________心脏病。 9.休克Ⅰ期,液体是从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休克Ⅱ期,液体从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20分,每题1分)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3.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4.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5.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6.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7.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分数 评分人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 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 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 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 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 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 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 流行病学调查D.推理判断 B. 动物实验研究E.临床实验研究 C. 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 实验。 4. 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 病理状态D.病理障碍 B. 病理过程E.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 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前身是

A. 器官病理学D.疾病病理学 B. 细胞病理学E.医学生理学 C. 实验病理学 [答案]C [题解]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Claud Bernard 倡导以研究活体疾病为对象的实验病理学,复制动物模型是病理生理学的前身。 6. 病理生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 A. 19世纪前叶D.20世纪前叶 B. 19世纪中叶E.20世纪中叶 C. 19世纪后叶 [答案]C [题解]1879年俄国的喀山大学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独立学科和教研室,讲授病理生理学。 7. 我国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成立于 A. 20世纪2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30年代E.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 [答案]D [题解]在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东北有些院校最先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1954年卫生部聘请苏联专家举办讲习班,1956年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均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8. 最早成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国家是 A. 中国D.美国 B. 德国E.俄国 C. 东欧 [答案]E [题解]同第6题题解。 9.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 诊断疾病D.研究疾病的归转 B. 研究疾病的表现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 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病理生理学考试整理(1)

一:名词解释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的状态。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4.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5.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6.条件:是指能够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7.诱因: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8.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 9.分子病: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包括DNA和RNA)的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10.基因病:即由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有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11.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 12.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所致的损伤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13.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是判断死亡的重要标志。 14.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失钠离子多于失水,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明显的细胞外液量的减少,细胞内液量增多。 15.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离子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16.脱水热:严重的高渗性脱水病例,尤其是小孩,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称之为脱水热。 17.水中毒(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血钠下降,血清钠离子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细胞内、外液量都明显升高,故又称之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18.淋巴性水肿: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当淋巴干道被堵塞,淋巴回流受阻或不能代偿性加强回流时,含蛋白的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形成淋巴性水肿。其原因是水和晶体物质透过血管壁回吸收到血管内,导致蛋白浓缩。 19.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20.积水: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内 21.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22.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23.超极化阻滞:低钾血症→ K+外流↑→Em 负值↑→兴奋性↓ 细胞外液K+浓度急剧降低时,细胞内液K+浓度[K+]i和细胞外液[K+]e的比值变大,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K+外流增加,使骨骼肌和胃肠道平滑肌细胞Em负值增大,与Et间的距离Em -Et增大,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兴奋性降低,严重时甚至不能兴奋 24.去极化阻滞:K+外流↓→Em 绝对值↓→与Et距离缩短甚至接近使快钠通道失活 细胞外液K+浓度急剧升高时,细胞内液K+浓度[K+]i和细胞外液[K+]e的比值更小,使肌肉细胞的Em负值变小甚至几乎接近于Et水平,Em值过小使快Na+通道失活,细胞处于去极化

《病理生理学》BB卷答案

遵义医学院成教专升本《病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卷 (临床、护理、检验等专业 C 卷)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日期: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0.5分,共10分;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写在后面答题栏上)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 A .动物实验 B .病例讨论 C .临床观察 D .疾病调查 2.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B A .Ca 2+ B .Na + C .Cl - D .K + 3.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主要取决于 B A. K +和HCO 3- B. Na +和HCO 3- C. Ca 2+和HPO 42- D. 氨基酸和蛋白质 4.可导致局部脑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水电解质紊乱是 A 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 .低容量性低钠血 C .等渗性脱水 D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5.早期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是 A A.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B. 等容量性低钠血 C.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D. 等渗性脱水 6.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 A A .NaHCO 3/H 2CO 3 B .NaPr/HPr C .Na 2HPO 4/NaH 2PO 4 D .KHb/HHb 7.某患者血液生化测定:pH7.51, PaCO 27.10Kpa(1mmHg=0.133kPa),BE10.7mmol/L ,SB31mmol/L ,[Na +]141mmol/L ,[K +]3.3mmol/L ,该患者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可考虑为 C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8.高动力型休克血液动力学特点是 A A. 高排低阻 B. 低排低阻 C. 低排高阻 D. 高排高阻 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 D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增多,肾重吸收水增加 C .醛固酮增多,肾钠水重吸收增加 D .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0.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 D A. 微循环缺血 B. 交感兴奋 C. 组织缺氧 D. 微循环淤血 11.心衰时血流动力学的根本变化是 B A. 动-静脉血氧含量增大 B. 心输出量减少 C. 静脉淤血 D. 肺淤血 12.急性心包积液引起心泵功能降低的主要机制是心脏 A A. 顺应性降低 B. 前负荷增大 C. 顺应性增强 D. 后负荷增大 13.左心衰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B A.肺动脉高压 B. 肺淤血、水肿 C. 右心衰 D. 动脉血灌流不足 14.用于鉴别Ⅰ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指标是 D A. 静脉血PCO 2 B.肺泡气氧分压 C.动脉血pH 值 D. PaCO 2 15.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 A. 慢性支气管炎 B. 多发性肋骨骨折 C. 大量胸腔积液 D. 化脓性胸膜炎 16.外周气道阻塞主要引起的呼吸困难类型是 D A. 劳力性呼吸困难 B. 吸气性呼吸 C. 呼气吸气都困难 D. 呼气性呼吸困难 -――――-―――――――――――――― 装订线――――――――――――――――――――-――――――

《病理生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疾病绪论、概论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2.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条件因素即为疾病的诱因 3.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应激反应 4.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5.脑死亡发生于: 临床死亡期 6.脑死亡判断标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脑干神经反射存在 二、名词解释 1.脑死亡全脑功能(包括大脑半球、间脑和脑干各部分)的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三、问答题 1.脑死亡与植物人存在哪些方面的区别? 参考答案: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丧失,标志机体已经死亡。植物状态指大脑因受损而功能停止,意识及脑电波消失,病人处于持续深昏迷状态,但植物人脑干功能尚存在,故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仍存在。 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1.体液是指: 体内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2.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60% 3.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Na+ 4.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cl- 5.血浆和组织间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Na+、Cl-和HCO3- 6.决定血浆渗透压高低的最主要离子的是: Na+ 7.血浆和组织间液所含溶质的主要区别在于: 蛋白质 8.机体正常的排水途径不包括:生殖道 9.体液中各部分渗透压的关系是: 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10.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 150 mmol/L 11.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称为: 低渗性脱水 12.低渗性脱水的特点不包括: 细胞内液量增加 13.低渗性脱水的婴儿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囟门下陷主要是由于: 组织间液量减少 14.昏迷病人最易出现的脱水类型是: 高渗性脱水 15.下列有关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 肾外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高;肾性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减少 16.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细胞内液无明显丢失,细胞外液明显丢失 17.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维持不变 18.尿崩症患者易引起: 高渗性脱水 19.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容量的变化为:细胞内液量↓↓,细胞外液量↓ 20.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 细胞外液量增加 21.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是:外周循环衰竭 22.高热病人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病理生理学精彩试题1

第一章绪论 选择题 A型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 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答案]D 2.病理生理学总论容是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A 3.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 [答案]B 4.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 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 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 E.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 [答案]E 5.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发热 B.水肿 C.缺氧 D.心力衰竭 E.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D 6.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 A.病理生理学总论容 B.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容 C.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容 D.疾病的特殊规律 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

[答案]A 7.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 A.病人 B.病人和动物 C.疾病 D.动物实验 E.发病条件 [答案]D B型题 A.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 B.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 C.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D.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 1.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 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 3.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 [答案]1D 2B 3C C 型题 A.呼吸功能衰竭 B.弥散性血管凝血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 2.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 [答案]1B 2A x 型题 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什么方面来揭示疾病的本质 A功能方面 B形态方面 C代谢方面 D细胞结构方面 E超微结构方面 [答案]AC 2.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流行病学调查 D.病变器官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E.尸体解剖 [答案]A B C 二、填空题 1.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________。 [答案]概论

护理专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总学时:120 (其中理论课90 学时,实验30 学时)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面向专业: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部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本课程教学需要医学教育前期各个专业课程作为铺垫,同时又是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课程目标是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它在基础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课程之间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免疫学等。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对人体正常结构、生理机能和调节的理解和掌握,对人体基本生化反应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方面 1. 树立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新理念; 2. 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3. 掌握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4. 了解疾病过程中的共同病理变化; 5. 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6. 了解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7. 了解病理临床联系; 8. 能够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常用检验指标。 (二)能力、技能方面 1.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掌握观察、描绘大标本和切片的病理变化的方法; 3. 掌握病理生理学动物实验的操作方法; 4. 能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表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5. 能通过复制动物疾病模型学习观察病变表现的方法; 6. 学会识别基本病理过程;

答案--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1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汇总

中国医科大学 2016 年 1 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 A.呼吸中枢麻痹 B.呼吸肌麻痹 C.气道阻塞 D.低氧血症 E.气胸答案: D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 A.微粒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细胞膜答案: E 3.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 A.120mmol/L B.130mmol/L C.140mmol/L D.150mmol/L E.160mmol/L 答案: B 4.慢性缺氧可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 B.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解 C.抑制脾脏和肝脏对红细胞的破坏 D.刺激肾脏近球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 E.交感神经兴奋 , 肝脾储血库收缩答案: D 5.PaCO2 高于正常表明可能有 A.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高钾血症答案: B 6.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抗出血 B.修复受损蛋白质 C.抗感染 D.抑制蛋白酶作用 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答案: B 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D.肺动脉瓣狭窄 E.主动脉瓣狭窄答案: C 8.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凝血酶原 E.珠蛋白答案: A 9.DIC 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答案: A 10.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AG 正常型代谢性碱中毒 D.AG 升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答案: D 11.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 A.面色苍白 B.四肢湿冷 C.尿量减少 D.脉压增大 E.收缩压稍增高答案: D 12.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 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 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 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诊断疾病

D.研究疾病的归转 B.研究疾病的表现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于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 6.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缺氧 B、创伤性休克 C、酸碱平衡紊乱 D、呼吸衰竭 E、水肿 [答案]D [题解]呼吸衰竭属于临床综合征,不是病理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 属于病理学范畴,是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3.综合征(syndrome) [答案] 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成套的有内在联系的体征和症状,称为综合征,如挤压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答案] 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答题要点]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2.什么叫基本病理过程 [答题要点]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 [答题要点]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 四、论述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①病理生理学总论; 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五、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