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

内容分几个部分:

第一、城市公共安全典型案例的启示;

第二、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框架;

第三、建议城市领导者关注的几件实事;

第四、城市公共安全科技支撑的举例

一、城市公共安全典型案例的启示

从国内外的一些案例来看一下这个方面的问题。

(一)1995年日本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

大阪、神户等城市遭受了重大损失,死亡人数达到6433人,受伤43782人,造成的总的经济损失达到1000亿美元。住宅被毁了将近64万处,非住宅有4万多栋,文教设施、道路、桥梁、水道、天然气、供电和通讯电话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何把它恢复呢?日本的国力还是很强大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命线系统的恢复仍然经历了并不短的时间,像阪神高速公路的全面恢复经历了一年零八个月,新干线的开通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电力用了两周、天然气用了13周、水用了10周,通讯用了一周。这场地震以后,留给人们的一些启发:

第一,在城市的建设环境和城市规划设计方面不够合理,管理不严,存在着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第二,紧急对策的反应比较迟缓,因为在地震发生五个小时之后,日本首相官邸发表的灾情预测仅为死亡300人左右,而实际的死亡人数是6400多人,按照一个死亡300人左右的一场地震灾害来实施应对措施,显然对于死亡6000多人的地震来讲应对是比较迟缓,而且应对的力度远远不够;第三,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包括了地震分析预报不足,观测监视网络不健全,震害预测能力比较薄弱等等。

阪神大地震之后,由于日本各界的强烈反应,日本政府作出了比较快的改进,而且力度是相当大的,无论是在建设覆盖日本全部国土的地震监测网还是建立它的早期预警系统,还有建立它的研究体系等等,都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就现在来看,防范地震和地震应对方面,日本是走在国际的前列。

(二)中国

今年南方地区出现了四次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了多种灾害并发,造成交通运输严重受阻,电煤供应告急,农业林业遭受重创,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这件事情给我

们的启示,一个就是我们国家一些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抗灾能力不足,无论对于电网系统、公路、铁路等重要基础设施从设计和建设来看,对抗灾考虑不够充分;另外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保障能力不太足;第三,重特大灾害的综合风险预警能力不足;第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体制、机制、法制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三)美国2005年8月的卡特里娜飓风

在这场自然灾害当中有1000多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受灾人口达到了500万,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美元。这件事情美国社会反应比较强烈,他们总的看法认为美国政府未能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当时政府仅仅发布了一个危险的公告,并没有很大力度、很坚决的一些措施,也没有坚决组织居民疏散,救援物资调配和到达比较迟缓,城市很多人到一个超级巨大体育场避难,结果由于缺乏管理,避难的体育场成了多种人为灾害的发生地,包括很多社会不稳定的刑事案件等等。卡特里娜飓风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大范围内的引发了社会安全事件,导致了将近40万人失业,新奥尔良的水质严重污染,有毒成分超过了最高限量的9倍。新奥尔良市持枪抢劫事件,路易斯安娜、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州警民之间的枪战事件造成了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民和政府之间对立情绪强烈,多次举行了抗议活动。而在新奥尔良市政府机关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所以使得灾区社会秩序失控,国家机器失灵,形成了无政府状态,犯罪团伙趁机兴风作浪。除此之外,这场巨大的飓风还在一些地方导致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同时也导致了新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所以这样一场自然灾害由于它处置不当,其实是全面的引发了社会安全事件、安全生产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从这场飓风的应对,人们得到的启示:第一,就是要重视个人和社区在灾害来临时的准备;第二,要强化政府的职能;第三,应该要加强技术手段;第四,一定要做好地方防灾的规划。

今年在美国又发生了一个强度与卡特里娜基本相似的古斯塔夫飓风,这场飓风的应对从它的效果来看,就是相当成功的一次应对。在应对这场大的飓风的时候,美国政府吸取了卡特里娜飓风的教训。美国总统布什派他的特别代表也就是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到灾区第一线,到飓风登陆第一线实施现场指挥,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在华盛顿负责协调联邦政府和相邻各州对于受灾地的支援。受灾地本身非常强有力地组织了人员疏散,有序疏散的人数达到了200万,这200万人怎么安置,都做了比较仔细的考虑。这次因为应对的比较好,实际上这200万人在外地安置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返回了。同样的飓风,上次死亡了1000多人,这次只是因为非常突然的、偶然的事情死亡了几个人。

(四)2005年7月英国伦敦地铁恐怖爆炸

实际上是由4名袭击者针对伦敦地铁和双层BUS发起了重大的恐怖袭击,一共造成了52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在这件事情之后,很快汇报到了政府的最高层,唐宁街10号首相府马上作出了反应,启动了代号为“竞争”的反恐预案,伦敦的交通部门、军队、警察、消防、医院系统、通讯系统和其他

系统马上进行了行动,行动还是比较快的,应对还是比较有序的,因为事先也都有所考虑,也做过演练。但是当时是三个地铁站发生了事,一个地铁战发生了事出口有好几个,所以好几个出口都在出来人,然后都有受伤的报道,所以他们当时就没有判断清楚,到底是几个地铁站发生了恐怖袭击。所以后来在交通管制和紧急救护车辆开往现场的过程中,出现了堵塞的状况,这些事情是值得以后注意的。当天地铁实现了部分运营,第二天,除了爆炸现场封锁之外,其余全部都已经恢复到正常运营。

在这么一个茫茫大海当中怎么去捞恐怖分子,伦敦的摄像头是非常的多,固定装置哪怕是公交车上都有监控装置,这些监控装置录像是和总的控制室相连,每个在伦敦地区活动的人,每天平均要被摄像机捕捉到300次,这么大的信息量里面去捞恐怖分子是怎么做的?一开始是通过计算机的图像采集和识别,先初筛,然后他们调用了1000多名警察,对与爆炸现场有关的8万份电视录像进行了人工识别,最后用了五天的时间警方宣布掌握了四名嫌疑人的电视录像,作为反恐来讲,这个做的还是很不错的一件事。

(五)2001年911恐怖分子袭击世贸中心

这件事情是全世界联合反恐的一个开始,这件事当中对美国造成的损失是极其巨大的,无论人员伤亡还是经济损失。这件事情发生了以后,当时的纽约市长取消了所有预定活动,赶往事发地,然后在世贸大厦底层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因为当时也不知道世贸大厦会那么快要塌,启动了预案,保证了应急车辆及撤离现场人员的通行。后来在大楼还没有塌之前,意识到在世贸大厦下面不安全,指挥部就迁往警察局的一个指挥中心,当然也是比较近的。但是这个警察局的指挥中心在911事件发生时通讯中断,所以没有办法与总统和媒体产生联系。为了解决通讯问题,指挥部再迁往能够通讯的消防站,一方面关注现场的状况,一方面启动了相应的预案。事件发生后两小时零六分钟,市长发表了现场讲话。这个讲话完了之后,又把临时指挥部再度搬迁到比较安全的纽约市警察学院,然后就一直实施前线现场的指挥,部署了指挥方案,各部门协同应对,当天下午市长就到医院看望伤员,发表谈话,安抚市民,第二天开始,媒体就无间断地直播市长的活动,并且公布事件应对的一些最新情况。

这个启示对于领导者来讲,第一,认为领导者乐观、自信的风格至关重要,当大灾难来临的时候;第二,领导者绝不可忽略平时的演习和经验积累;第三、领导者必须将事实的真相告诉公众;第四、危机中的领导者需要成为行动的榜样,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发表讲话,保持与公众的沟通与联系等等。911事件对应急体系引发的思考:第一,行动、资源信息等不一致,造成了应对的效率不高和效果不好,因此需要在国家的层面上对应急体系、应急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规范,包括建立新的组织管理体系,设置机构、设立指挥协调体系,法律和规范标准体系,建立应急平台和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等等;就这些方面,美国在911之后经过一年多的论证,最后经过国会的批准设立了美国的国土安全部,美国国土安全部职能范围基本和我们国家目前所谈的公共安全,也就是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整个范围基本上一致,把原来隶属于联邦政府,与应急管理、与国家公共安全相关的十几

个部门统一全部的并入了美国的国土安全部,统一进行管理。

国土安全部成立之后,美国总统发布了第5号总统令,要求国土安全部负责完成一个是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系统,还有一个是国家应急预案,这两个分别都是在2004年初和2004年10月份发布的。美国的国家应急管理系统总的来讲是一个规范性的文件,来规范应急当中的命令、控制、组织结构、术语、通讯协议、资源和资源分类,它是一个适用于任何事件和所有层面的一个管理系统,是一个模板指南,但是它本身并不是处置方案。

另外国土安全部制定了美国的国家应急预案,国家应急预案是在联邦政府的层面上,按照国家应急管理系统的要求和规范,建立了一个可以真正用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一个国家联邦层面的应急预案,它是在国家重大突发事件时启用。为了实施国家的应急预案,国土安全部设置了国土安全运行办公室,在运行办公室里面有一套软硬件结合的技术装备,来辅助它实施国家的应急预案。

二、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框架

城市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也包括我们国家的高度关注,因为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已经超过了50%,我们国家也处在城镇化进程较快的阶段,当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45%,城市集中了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成果,城市安全成为社会各个层面普遍比较关注的问题。而城市面临多种灾害的威胁,一是各种极端的自然灾害多发,刚才谈到地震、飓风、像印度洋的海啸,中国的雨雪冰冻灾害、后来的汶川特大地震等等,这里面既包括了水害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室内火灾。就我们国家而言,70%以上的大城市全国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灾害的频发区,所以城市是面临多种灾害事件的巨大威胁。而在城市的这样一个区域里面,各种极端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的,这些灾害会产生次生或者衍生的灾害,灾害还可能发生耦合,灾害的过程比较复杂,带来的后果相对来讲比较严重,处置起来相对来讲比较困难。城市灾害威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现代化,也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同样也提出了很多新的安全问题。

(一)新的安全问题

1. 从材料来讲

原来我们用的是天然的东西,后来人造的比较典型的大面积使用的用起来很方便的就是塑料,塑料无论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可能产生火灾的角度都带来了很多新的威胁。从发展半导体材料促进各个方面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半导体材料是必须的,但是在制造半导体材料的过程中又伴随着剧毒和非常容易爆炸,这样也会导致新的灾难。所以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的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等,都在无时无刻威胁着城市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 公共卫生事件也层出不穷

包括了中国的非典事件,还有在全球范围之内不断提出预警和可能会出问题的大流感等等,这些传染病的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等等应该说也是不断引起大家的关注。

3. 城市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又使灾害事件的后果更趋严重

因为城市建筑密集化、超规模,功能更加的复杂。东直门交通枢纽只是一个人员集散的地方,东直门在二环线,既有地铁,也有各种公交车辆,然后要建直接通往机场的快轨,但是开发商在考虑利用人群的集散,在那里建造大型的停车场,超级地下商场,还要建五星级的写字楼,然后公寓和非常豪华的宾馆,于是这一大堆东西就集中到了东直门交通枢纽那么一小块地方,如果原来只是交通的设施是希望人来的快、走的快,但是它从经济效益的考虑来讲,就希望把这些人群留在那个地方消费,显然这两者之间就会发生矛盾。当时王岐山同志还是北京市的市长,他说这么多人流,还要把人留在这个地方在商场里面进行消费,万一出点什么事,像日本的地铁沙林事件或者一个小的爆炸事件的话,那不就出了大问题了。后来一些专家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论证,包括安全生产的专家、城市规划的专家在一起仔细论证了一下,后来发现那个地方按照那个设计,人员密度确实太大了,所以后来牺牲了一部分开发商的利益,保证了公众作为在这个城市交通枢纽里的基本的安全功能。这样一种类型的城市建筑群其实还是会有很多,在这种建筑群里面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是需要考虑的。

(二)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各种生命线、管网数量多,而且布局复杂

管线的事故也可能引发重大灾害的事故。

(三)城市具有典型复杂系统的特征

复杂系统的概念就是有时候小的事故的发生,简单的叠加并不能真正说明这个大的事故的后果,就是说它是一种非线性突变的过程,就是几个小事故发生了之后引发了大的事故,后果远远严重于几个单独事故的后果。

三、建议城市领导者关注的几件实事

我们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城市的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第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第三、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平台。

(一)城市的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城市的综合风险评估实际上是面向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需求,而城市的综合风险的评估需要条块结合进行综合性的评估。

1. 目前的问题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风险评估存在着条块分割的现象,相关的委办局和区县一般是仅考虑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或者是致灾因子。这种致灾因子一旦出事之后,从这个委办局的职能就会转到另外一个委办局的职能,这种综合的风险应该怎么进行考虑?

第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风险评估的结果不够完善、不够科学。所谓风险评估最后就是作为市长或者一个区的领导来讲怎么能心中有数?当你把所辖区域的地图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地图不同位置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风险,然后在这样一个地理信息系统里面,为什么那几个点是红的,比如说这里有一个化工厂,它生产什么东西,生产过程当中涉及到哪些化学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工厂储存的量有多大,这些物质的毒性是什么,一旦物质泄漏出来,可能危害的范围会有多大,而在危害范围里面周边人口的密度有多少,应急救援的力量大概有多少,于是根据这样一些东西就判断出来目前如果按照四个等级来分,它是处于哪个颜色。风险评估最后结果摆在市长面前是这么一个东西。市长会想最好能把红的降低风险变成别的颜色,要变成别的颜色,同样这个系统应该能够基本上告诉你从哪几个方面来考虑。

2. 案例:重庆的天原化工厂

我举一个例子,前两年在重庆的天原化工厂发生了一次爆炸,死了几个人,其实重庆市政府不是不知道,这个天原化工厂原来在城市化进程比较慢的时候,以前它还是远离这个城市,后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了,进入到相当于城市的区域。其实领导也多次考虑把这个厂进行整体的搬迁,迁到更远的地方去。但是考虑到各种方面的因素,一直没有真正下决心把它搬走,在这个时候出事了。同样发生了一个事,你可能造成的后果很不一样,同样一个化工厂,如果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发生了同样的事故,周围没有太多人,所以就不可能死很多人。如果在城市当中当然危险就比较大了。如果按照这种后果来讲,就应当把它搬到一个人少的地方。

还有没有别的影响后果的因素?应该说还有,除了保障工厂自身的本质安全之外,应急救援力量能不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后最短的时间里赶到灾害事故现场,而且又有比较强的处置能力,这个时候同样一个事件发生了,带两的后果就会小很多。如果考虑到这样一点的话,作为一个市长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并不太困难了。比如说在危险因素比较大的区域,在附近配置一个消防中队,如果没有消防中队的话,这个事情发生了,可能消防队要20分钟左右才能赶赴到事故现场,那这个灾害事故的蔓延已经很厉害了,对人员和设备的损毁程度也就比较大了。但是如果应急救援队伍在3、4分钟就能赶到现场,在事件发

生还没有充分蔓延造成更大灾害的时候,就能把它控制住,这个灾害后果当然就会减少很多。

所以整体风险评估要考虑多因素、多灾种、多环节、全过程,要考虑到监测的数据,要考虑到事故发展的一些模型,然后进行综合的风险评估。

所谓区划就是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风险,使政府的首长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一种风险评估实际上是应急管理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旧城区改造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3. 案例:北京市城市综合风险评估

清华大学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之下,和北京市应急办一起为北京市来做这件事情,就是把北京市各个区先选择一个典型区来做,做了以后把这套方法推广到其他的区,从而使无论是区长还是市长、市委书记让他了解北京市整体风险的状况。这个状况是动态的,随着时间和地域不断地发生变化。北京市应急办搞的城市管理平台里面,有城市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系统,然后把这个系统综合的软件研发了之后,把它嵌入到城市管理平台里面,然后大家可以来查管理系统进行分析。

这个城市管理平台是能够提供平时的综合管理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所谓战时决策,为这个提供依据。包括了基于综合风险评估的区划预警标准,包括了用不同颜色区划风险值显示,包括了结合各类风险情况的汇总,区划风险值的动态更新,也包括能够根据不同的选择显示区域面总体风险图,各单项点的风险值。第二个部分就是要建立基于综合风险评估的应急处置措施的调用机制。这个包括综合性的事件演化过程的预测,包括了综合性的应急资源调用与方案处置的信息库,同时也可以方便的实现各类预案库的调用。第三部分就是通过这样做,使得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关口前移。无论是在平时的应急管理还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这个就是城市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图,比如说2006年是什么状况,2007年是什么状况。这个进程不会只是单调的变化,只是说颜色由红的变成绿的,同样当新的城区发展,新的建设进行的时候,原来绿的区域也会变成红的或者是黄的,所以这是一个动态的风险评估区划和动态的管理过程。这一点就是关于城市的风险评估。

4. 案例:山东矿难

去年山东发生了一场矿难,死亡180人左右,这场矿难实际上是下暴雨一条河流泛滥,出来的洪水流进了地形相对低洼的矿,矿里面的工人来不及疏散到地面,结果被淹到了里面。而这个流进去的水量相当大,以致于用很大的抽水机都不可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把水给抽出来,所以很多人在水底下长眠了。后来大家进行了很多的总结和反思,矿区里面的管理,从领导层做风险评估开始加强安全生产,也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到位的一件事,可惜的是这个风险评估只做到了厂区内部,没有考虑这样一个区域与外界的相互影响。厂里面对于安全生产的威胁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外界的事件有可

能直接影响到工厂内部的安全生产。其实当地的人不是不知道周围那条河有时候会发水,发水之后也知道这个厂区所在的位置比较低洼,如果你有这种意识的话,就在河堤比较近的地方布设一个摄像头,而这个摄象头就对着河堤可能决口的地方,可能漫水的地方。这个摄像头当然需要接到厂里面的控制室,不下大雨的时候不用去关注摄像头,但是一旦天气预报说要有洪水,要下暴雨了,就把这个摄像的图像让值班人员好好关注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看到河水在往上涨,到了某一个位置,值班人员向厂长汇报讲出目前的危险,厂长再一判断一下令疏散,一个小时之内矿工就都能上来了,水再流进来就没有事了。

这种风险不仅来源于你所处的区域,还可能来自于外界。对于外界的风险怎么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需要采取什么手段,把这件实事做了,其实这个事情完全就可以避免。同样企业也有社会责任,比如说你是一个化工厂,除了保障化工厂自己的安全之外,应该把化工厂一旦发生了事故可能对周围的社区会有哪些影响,你也应该的及时报告地方政府,然后双方一起来研究这些应急的预案,一旦出了事之后厂内怎么应对,厂外作为地方政府怎么应对,总体上使它处置非常的高效,减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所以说风险评估这件事情确实还是很实际、很值得做的一件事,也是与避免突发事件灾难性后果直接相关的一件事情。

(二)关于城市公共安全的规划

城市公共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城市共安全规划是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科学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可以减少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和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因此城市的公共安全的规划一定要纳入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作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1.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因为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城市设施密度内密外疏,内城中心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密度大且流动频繁,基础设施密集,并且趋于超饱和的状况,相对来讲有的也比较陈旧了。而在城乡结合区域设施和功能不够完善,建筑有的时候杂乱无章,环境比较差,外来流动人口也比较多,社会治安也有一定的问题。

第二,城市规划与建设缺乏公共安全的理念。在一些地方不适当的城市开发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种威胁和不安全感的一种制造者。

第三,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比较脆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普遍长期落后于城市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所以城市生命线管网越来越庞大而且长期处于超高负荷运转的状态。

第四,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不足。城市的防灾减灾规划大多是针对单一灾种和单一系统的规划,各专业防灾规划各行其是、条块分割,有的时候甚至互相矛盾。这和我们目前的管理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体制的改变又不是那么的容易,所以在目前的体制情况之下,应该怎么样做这件事情,还是需要认真

来进行探讨。

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城市的综合风险评估。市长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知道所管辖区域究竟有哪些风险。最近无论是山西省溃坝事件导致了省长的辞职,还是三鹿奶粉事件导致了质检总局局长的辞职,这些事情其实作为他们来讲他们丝毫不了解这件事情具体的状况,但他是这个地区的父母官,他就有责任保障他所管辖范围之内老百姓的安全。他并不了解矿坝本身的风险,但是在山西省有这么多的风险,危害老百姓生命财产威胁的这样一些风险,作为地方首长来讲,确实是得心中有数,然后在很多场合都要足够的来强调这件事情。所以综合风险评估确实是市长们在脑子里面应该是常抓不懈的事情。

第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目标的确立。在调查分析城市系统内部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前提之下,结合城市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现有城市资源供给的可能性,来确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目标。就安全而言是不可能追求所谓绝对的安全,总是有它发生的概率,也总是有它可能造成的危害,但是需要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

第三,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风险消除或者减弱措施。实际上突发事件就是产生了各种灾害的作用,然后另外一面就是有承灾载体,承灾载体就是人、各种形式的物、社会经济系统,当承灾的载体来承受突发事件产生的各种作用的时候,到底有哪些脆弱性,脆弱性会造成伤害,把风险变成现实的灾害,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如何来消除这样一些风险,如何来消除承灾载体的脆弱性,这件事情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件事。

第四,城市公共安全的综合应急的救援系统。发生了事谁都不愿意,但是事情客观存在总是有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了应该怎么办,当然政府有责任动用政府的力量对老百姓实施救援,救援得越有效,同样一个事故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越小,所以这个部分的规划也是很重要的。

第五,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信息管理系统。公共安全对于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比较准确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其实一旦发生了事,领导们都非常着急,现场到底怎么样,下面会怎么发展,这个当然是政府首长所需要直接了解的。所以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同时,对于安全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第六、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施。这还要靠政府的组织领导,包括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等人群的积极参与。

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实施

包括在城市功能区改造、扩建和新建的过程当中,公共安全规划与功能区建设规划应该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建设和实施。第一,在现有的老城区内,来补充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需要考虑功能区的类型与分布结构,确保城市区域安全体系的合理规划和设置。第二,在城市建设改造的过程当中,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要作为城市改造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必要保证;第三,在城市新开发区内城市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同时论证、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实施。当城市功能区建设规划与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有矛盾的时候,要统筹考虑,进行安全性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同时利用安全计算方法,优化拟采取的各项措施,既可以满足城市功能,又可以满足城市安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消防的角度来看,以北京为例,北京这两年建了“大鸭蛋”这种大剧院,建设了非常复杂的像中央电视台的建筑,也包括一些奥运场馆,毫无疑问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但是按照现有建筑消防设计的规范,都没有办法覆盖,或者说它超出了现有消防规范可以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这个问题很显然后果就有两种,一种就是拿现有的消防规范把这些建筑都枪毙掉,你不安全不能建;另外一种是用替代的办法来做,要确保这些建筑的建设能够与消防规范所要求的安全处于同一水平。显然第一种是没法做到的,因为无论是领导还是老百姓都会认为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我们需要功能性、艺术性高度融合得非常好的建筑,如何既满足安全的要求,也要满足这种建筑艺术化、功能化的要求,于是就提出来一种性能化的规划和设计。

所谓性能化就是让它满足消防所要求的性能,但是不一定要机械的搬用规范里面所规定的这些措施,因为规范里面所规定的措施是依赖在比较小尺寸的情况之下所开展的火灾和消防的实验来决定的。比如说再一个餐馆或者一个房间里面,有多大的面积,可燃物的荷载是多少,这时候需要什么样的探测器,需要几个喷淋头,做一个实验就行了,把东西堆在那里在实验室里烧起来,探测器报不报警,喷淋头喷下来之后能不能把火控制住,经过了若干实验之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在内就认可了这样一个结果,于是就给出了一个处方式的规范,什么样的功能,多大的房间需要安什么样的探测器,需要安几个喷淋头,就照那个办就完了。但是当建筑变得很高很大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去做全尺寸的实验,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再来规定,比如说到底几个喷淋头就安全合理了,什么样的探测器就安全合理了,那这个规范就没有办法覆盖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搞火灾、搞消防的这些科技工作者,就是用这种性能化的办法。因为核心的功能是什么?就是说人员聚集的场所一旦发生了火灾,我要让这里面的人有足够的时间疏散到安全地带,这就是安全第一位的准则。

让人有足够的时间疏散到安全地带受什么因素影响呢?当然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因素是火起来的快慢,如果这个区域里面有2000个人,火起来的非常快,只到了3分钟这里面的人就跑不出去了,或者说烟气浓度太大,或者说火释放的热量太多,这里面就很难保证安全了。另外一个方面,就看房间里面的人往外疏散需要多长时间,大家都会了解,比如房间开的门比较多,那疏散的时间就比较短,同样想要火烧的稍微慢一点,就用阻燃的材料就比用不阻燃的材料火起来的就比较慢。要想让烟气下降的比较慢,不要更快的侵蚀到人,假定有一个排烟系统,火灾烟气冒上来就抽走了,一旦发生火灾人有足够的时间疏散到安全地带,这个就可以了。不硬性的规定你一定要采取什么措施,但是这些综合措施的结果达到了安全需求,这就是安全性能化的规划设计。

我们举个例子,日本东京的城市安全规划,基本的想法就是第一、确保城市构造的防灾性安全;第二、提高地域防灾性能;第三、每个建筑物的耐震、耐火等防火性能提高。采取的措施:第一、火灾蔓延阻断带的整备,包括城市计划道路的整备,防火地域的规制,沿道不蔓延化等,还设有中心防灾轴,然后主要的火灾还有一般火灾蔓延的阻断带;第二、城市街区的整备,危险街区优先整顿,不燃率达到70%以上,然后还包括了建筑物的修复;第三、避难所的整备,大规模公园的扩充,避难所周边建筑不燃化等等。

这个就是日本东京城市安全规划的一个图,日本东京不像北京是方方正正的,但是它里面考虑了那些因素,按照这种考虑,在城市里面不会火烧连营。因为日本的建筑很多还是木结构的,但是它就要把木结构的区域本身要控制,不能太大,当中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隔开,防止蔓延。另外1923年日本发生了一场非常大的地震,然后诱发了一个非常大的火灾,正是那场火灾烧死了几万人。于是后来他们就考虑,如果人到公园里面避难,为了避免火从公园外面烧进来,就是在树的下面来布设相当于消防的喷头,只不过这种喷淋是从下往上,一旦发生了事,水由下往上喷,把树都给搞湿了,这时候火就烧不过去,从而保证了在公园里面的人能够比较安全的有这样一个避难场所。所以从城市的整体安全角度来讲,东京还是考虑的比较仔细的。

(三)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平台建设

因为在突发事件应对的过程当中,政府是发挥主导作用,公共安全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方面的责任政府是不可回避的,公共安全不能靠市场机制来自动的进行调节,是要靠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而应急管理是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危机管理能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全面预见和应对、减轻灾害事故影响和恢复重建是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的组织协调政府内部和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资源,实现有效的应对。

1.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总结国内外的经验,其实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面对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实现全面的监测监控,并且快速动态的全面了解应急现场的状况。

第二,面对不同条件下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并且快速向社会做出预警。这个毫无疑问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责任。

第三、面对跨部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如何科学的决策,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因为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往往不是涉及到某一个政府部门,经常是跨部门的事,如何来做这种决策、协调和处置。

2. 应急平台是什么?

应急平台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工具,总的来讲,它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应急平台的能力将总体应急预案与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和基层预案相衔接、横纵贯通,真正实现多部门和各地方之间的统筹与协同应对。城市的应急平台是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平台是以公共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它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和总结评估等功能。应急平台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平台,因为常规意义上的信息平台只能提供过去和当前状态的数据,而应急平台除了做到这个之外,还应当能够通过监测监控、信息识别和预测,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预测,包括预测发生的概率、发展的趋势、可能的后果,还有采取了应急救援之后,它的效果会怎么样,这都是应急平台所应当具备的功能。

另外,它不仅仅是指挥平台,因为应急平台平时其实是为应急管理服务的,整个应急平台的功能包括了“平时”和“战时”,在战时的时候能够动态的生成优化的事故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方案,形成实施应急预案的交互式的实战指南。应急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了一个应急指挥的场所,包括了一个基础支撑系统,所谓基础支撑系统实际上就是在市场上可以买得到的硬件和软件。第三是综合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是应急平台建设的核心、灵魂,是针对当地的情况,进行研究、开发,并且和硬件进行综合集成,从而实现应急平台功能的关键的软件系统,包括了数据库。这是一个简单的结构图,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包括了数据层、业务层、表示层。

(1)基础支撑系统

第一是通信系统。主要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承载的是语音、视频和数据。

第二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是依托现有的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计算机的网络联通,这涉及到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公安有公安的专网,安全生产有安全生产的专网,还有社会上的公网,这些在应急平台构建过程当中要想得比较清楚,应急平台的这些业务在哪些网络上来建设,从而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第三是图像监控系统。实际上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有逐步完善图像监控系统,作为国家国务院的平台是依托各地区和公安、防汛、地震、气象等部门现有的图像监控,然后图像信息接入。但这个图像的制式有的时候有点不一样,现在国家的要求就是在地方层级上把它转成统一的制式,然后实现与上级部门的互联互通。

第四是视频会议系统。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无论是向下的还是向上的,视频会议系统逐渐都在开通了。

第五是移动的应急平台。移动应急平台功能一是要获取实际事发地的各种信息;第二就是在这个移动平台上首长可以来实施现场的指挥;第三也要根据不同地方的要求,有的也具备保障生活方面的职能。实际上移动应急平台就是政府所建的固定的应急平台的一种浓缩的形式,基本上要具备所有应急平台的

功能。而且我们国家的状况,经常是一出了事,政府首长不是待在后方指挥部,而是到灾害事故的第一线来实施指挥,所以这个时候移动应急平台实际上是真正的指挥中心,而后方的指挥部成了移动应急平台的后方支援基地。

第六是安全支撑系统。这里面包括了信息安全、设备安全和它的运行的安全。

第七是容灾备份的系统,包括本地的备份和异地的备份。

(2)综合应用系统

包括了九个系统:

第一、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实际上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值班的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通常很多的应急管理办公室是兼这一个层级政府的总值班室,电话、电报、传真、录音、录像、文件、公文等功能都是要具备的;

第二、风险隐患监测防控系统

基本上是动态地来实时监测重大的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空间分布和运行。

第三、预测预警系统

获取了信息之后,要对事态的发展和后果进行分析模拟,对事件影响的范围、影响方式、持续时间、危害程度等进行综合研判,并且根据预案规定进行预警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

第四、智能方案系统

根据预案、预测和研判的结果,结合应急的工程流程、救援力量和物资等状况,对有关法规和处理类似事件的案例等进行智能检索和分析,同时咨询专家意见,提供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流程和辅助决策方案,并且能够根据应急处置效果的反馈,实现辅助决策方案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当然也包括数字预案的系统。

第五、指挥调度

方案有了,提交给领导,领导决策之后,通过视频会议,异地会商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为指挥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指挥调度所需的快捷调用,实时指挥调度。

第六、应急资源管理和保障

动态的掌握主要救援队伍、物资、通讯、医疗、资金储备等等,然后及时协调到位。

第七、应急的评估系统

应急平台实际上自动记录了事件应对的全过程,所以作为素材来讲就是完整的,再加上事后一些总结讨论,就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素材非常充分、科学、客观的评估报告,对于以后借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八、模拟演练系统

因为突发事件的应对光靠课堂上学,或者自己计算机上看是不够的,一定要进行经常的演练。

第九、数据库系统

基础的数据库、空间数据苦,接报数据库、模型库、预案库、知识库、案例库、文档库等等。

整个的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网络,不要重复建设,但是应急平台综合应用系统不是原来的电子政务系统所具备的,所以它确实还要增加一些东西,把增加的东西和原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很好的进行融合,就保证了应急功能的实现。

在应急平台上怎么应对呢?就是监测监控获取了现场的信息,然后对它进行预测预警,然后进行综合的研判,除了考虑事故的发展之外,要考虑它的危害、考虑我们的应急救援力量的可利用程度,应急物资的可利用程度,于是形成智能的方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也可能是三个,每个方案要有方案的细则、要有方案的代价,实施方案的难点和实施方案带来的效果,只有把这些东西都提供给领导了,领导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和全局的角度来进行决策,领导决策完了之后,就把领导的决策生成这种作战的命令,包括对于各方面的资源的调度,对于灾害事故现场的支援,也包括了现场的指挥处置、人员疏散等等。这个流程如果走一遍,事件本身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也可能一下就解决了,就处置完毕。如果又发生了新的情况,或者原来了解到的情况不是很符合实际,那么就继续再走这个流程,流程走的过程中要使用到移动平台,如果比较大的话,可能要动用市一级或者省一级,对于这种跨省、跨领域的特别重大事件,国家还会直接介入。

像这样一些东西,以前只是把文字或者讲话的东西,现在可以比较形象的在地理信息系统上用这些专题图来实施指挥,无论是前线指挥员还是后方的首长,或者在第一线的首长能够比较形象、客观的了解灾害的态势和应急救援的状况。

四、城市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举例

去年通过和颁布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代表的应急法律法规体系。第二是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体系,就是以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为标志,到去年我们国家已经制订了130多万项应急预案,一方面体现了全民的重视,另一方面当然进一步完善任务也非常重。第三是应急组织体系,以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为标志,现在这个体系基本上都建立了。第四是应急救援和保障体系,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应急通讯、应急运输等,昨天通过了《消防法》,也进一步赋予了国家消防部队综合应急救援的法律地位和任务。第五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的科技支撑体系。国际上和我们国家都高度重视公共安全的科学技术,我们国家科技部在2005年颁布了一个《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在当中讲到安全研究在北大西洋两岸极受重视,美国政府将安全研究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欧洲安全研究帷幕徐徐拉开。

(一)美国研究的例子

1. 飓风

他们做的研究非常的仔细,也尽量来保证它的科学性。预测飓风的登陆地点当然是应对飓风必不可少的数据,于是各个国家都力图准确的预测到飓风的登陆地点,但是即使如此,还是非常不容易,就美国而言,预测飓风的登陆地点目前误差是50海里,大概是85公里到90公里,这意味着这段海岸线上可能往这边偏85公里,也可能往那边偏85公里,如果你是一个沿海地区的政府首脑,你就要在这170公里的海岸线上要进行应对,进行布防,来应对飓风。我们国家对于台风登陆地点预报的误差到“十一五”末是争取达到110公里到120公里,这意味着在240公里的海岸线上要进行布防。无论是对于地方政府和老百姓而言,当然希望科技界的人能够把飓风登陆地点预测的准确一点,就是说误差是10公里,那么只要在20公里的范围内进行应对,那代价和成本都少得多。

我讲的例子就是美国方面的一个努力,飓风往前运动的轨迹跟飓风眼从上到下的空气压力的分布是直接相关的,如果说我们比较早的知道了台风或者飓风产生的地点,然后用超级计算机通过来解物质守恒、牛顿第二定律的运动的规律,能量守恒这些方程来预测它的规律的话,误差是在不断的积累,路程越远,积累的误差越大,要想消除它的误差,不断的取到它的现实的数据,其中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沿着飓风眼从上到下的空气压力的分布。美国为了改进预测的准确性,应飓风预测中心的要求,美国空军的飞机可以飞到飓风眼的上方,来布设探测装置,从上到下,从而把压力分布直接取出来,输到计算机里来校正原来积累的误差,从而使得计算更加准确。

2. 美国911世贸中心坍塌

播音767飞机带着50吨左右的航空煤油撞到这个楼上之后,里面发生了燃烧,但是后来坍塌的位置并不是首先从飞机撞进去的地方塌的,而是从另外的地方塌的,于是美国国会就给了美国的建筑与火灾实验室,先后是9600万美元,用了五年的时间,对这个事件的技术细节进行了非常仔细的研究,然后提出如何在高层建筑当中通过建筑结构防火设计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先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单靠50吨的航空煤油是不足以让那么大的一个楼坍下来的,所以释放出来的热量除了煤油之外,一定包括了建筑物内部固有的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这个固有的可燃物究竟释放了多少热量要做实验,做实验当然不可能把它的一个截面拿来都做实验,因为里面也都是这种卡座,把两个卡座完整的搬到了实验室,然后烧,测量释放多少热量。随着时间的发展,释放出来的热量会达到一个高峰,然后慢慢的衰减,这个曲线下面的整体面积就表示了它释放出来的总的热量。有了释放热量之后,这里面的火是怎么蔓延的,因为煤油洒到的那个位置首先烧起来,但是烧一段时间之后,就把周围的可燃物引燃了,所以这个火宏观的观察起来,是沿着平面在运动的,而且随着火不断的烧,释放出来的热量越来越多,整体的温度越来越高,于是在某一个点上

就达到了它的最高温度,当最高温度作用到钢结构位置上的时候,就使得钢结构内部构造发生了变化,丧失了它的支撑能力,于是局部就发生了坍塌,局部的坍塌很快引起了上面那么重的东西往下压下来有个加速度,下面的结构承受不住就出现了整体坍塌的过程。

飞机撞击了建筑物之后,一方面自身解体,另一方面也破坏了里面的结构,它所散发的燃油一部分进入了建筑物内部,一部分返过来弹到了建筑外面。这张图不是说凭经验、凭感觉用模拟的办法造的一张图,而实际上要求解力学所控制的结构的问题,要考虑到燃油碰撞出来的泄漏、喷溅的过程,然后是通过求解那么多基本的规律方程然后得到的结果。因为钢架每一个都有编号的,就知道它应该在什么位置,然后把飞机撞击周围的这些编号的钢架找到之后,可以回归它的面积。下面这张图实际上是回归出来的一张图,火还没有烧完的时候,建筑物已经坍塌了,如果拍照片的时候不可拍出来没有火没有烟,单单有一个洞的这种图的。

分析了相应的刚架,把这些撞击周围的钢架从纽约拉到华盛顿的实验室,然后对它的钢架的结构和金相进行了分析,就了解了它受撞击以后带来的破坏的程度。用了9600万美元,5年的时间最后写了将近上千万字的研究报告,分了8组在30方面提出了建议,基本的方面就是如果说以后超高层建筑再被飞机撞了,通过他们的建议,可以保证建筑物不会再出现整体的坍塌,当然部分的损坏和部分的坍塌还是难免的,但是整体就可以避免了。

应该说在一些大的事故灾难之后,人们从各个方面吸取一些经验教训,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总体变得更加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说发达国家在发生了重大的灾难之后,都花很大的力气非常仔细的、系统的来研究事件发生的过程,然后从中吸取一些经验教训。

(二)我们国家要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作为科技来讲,总理在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了要形成我们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我们国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当中,第一次把公共安全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此相适应,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间设立了重大项目,发改委发布了“十一五”期间国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正在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大研究计划,标准委正在构建公共安全技术标准化体系,从学科来讲,也正在构建体现“理、工、文、管”交叉融合的公共安全领域的学科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从促进公共安全来讲离不开理工科,地震现场挽救生命当然需要生命探测,了解存活人员在哪,当然需要装备把人才能救出来,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即使管理得再好,也是干着急,单靠两只手很难从钢筋混凝土当中把人救出来。但是只有理工科是不够的,需要有社会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使得我们在全社会的广泛层面上能够不断的增强公民的意识,公民的公共安全的能力和素质,也同时能够规范社会体系对公共安全的这种管理。

第二,在科技里面要建设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公共安全的研发基地和测试基地。

第三,建设公共安全的技术标准化的组织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公共安全产业链的形成和规范发

展。公共安全是政府主导,但是政府的首脑不要只认为公共安全是消耗财政,是你的负担,公共安全可以形成产业,也可以增长GDP,增长财政收入。

我举一个例子,日本是一个比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半夜人们都睡着了,特别是老年人,如果有事想把他喊醒,他希望怎么一种方式被人叫醒。调研的结果是老年人最怕刺耳的铃声,就是你半夜一叫唤把我弄醒了,有时候事件本身倒没有把我怎么样,结果触发心脏病和其他事的话就出事了,又要把他喊醒,又不能用铃声怎么办?后来调研下来,发现老人希望被振动振醒,当然就是振枕头和褥子,每一家都有一个控制器,这个控制器和社区的控制器是相连的,如果发生了事情,要向社区发出警报,在白天可以是声音,或者是光,如果到了晚上上床睡觉了,这个东西在你的床头,你把开关往另外一个方向扳一下,那个信号不再是声音和光,而变成了振动,你晚上睡着了之后就振动枕头和褥子。随着全民的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实际上居民自我防护、自我救助、自救互救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三)应急领域的教育培训

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各级的机构都在做这样一些事情,作为学校来讲,当然就是配合在专业方面像工程硕士等等,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来代表公共安全科技的框架,三角形的三个边同样是重要的,突发事件这个边就是地震、火灾、群体事件,像三鹿奶粉、垮坝、不明事件、疾病等等都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作为科技来讲研究什么?就是要研究突发事件如何孕育、产生、发展,实际上就是说科技工作者应该给出来突发事件从一开始究竟能够产生哪些作用,然后这些作用怎么随时间变化、随空间地域变化。

什么叫作用?有三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能量、一种是物质,一种是信息。地震还有台风基本上是动能,火灾燃烧释放出来的是热能,这是能量的形式。火灾燃烧当中新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就是物质的形式,发生了水灾,洪水本身也是物质,一些谣言惑众引发社会恐慌和动乱是信息带来的问题。所以所谓研究突发事件就是要研究清楚突发事件产生了哪些作用,这些作用的强度怎么变,随时间怎么变、随空间怎么变。

第二是承载载体,承载载体是人,各种形式的物、包括建筑物、生命线系统等等,还有包括自然生态,当然也包括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的系统。研究承载载体是研究承载载体在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这些作用下,承载载体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或者说承载载体受得了受不了,承载载体在什么作用下就会破坏,在什么情况之下没有破坏,但是功能丧失,这就是研究承载载体。承载载体的破坏可以引起次生灾害,比如说大地震,本来地震是个原生灾害,引起了滑坡泥石流,就是一个次生灾害。如果再引起了某个危化品罐子的泄漏,又是一个次生灾害,所以承载载体的破坏有可能诱发灾害的链生或者灾害的多米诺效应。

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和承载载体所构成的体系里从外界实施人为的干预。人为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弱突发事件的作用,增强承载载体的抗御能力,从而减少对于承载载体的破坏。

应急管理既要管突发事件,也要管承载载体,这就构成了公共安全的一个三角形。如果按照三角形的观点来讲风险评估,就是要基于统计的原理,获得风险发生的随机性的规律,也就是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二是要基于事件动力学的机理,获得风险作用的确定性规律,也就是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可能产生的作用类型、强度和时空特性;第三、基于承载载体的脆弱性分析和破坏机理来获得风险后果的一个确定性规律,也就是承载载体的损毁程度;第四,基于上述三者与应急管理能力的统筹考虑,获得综合风险评估的结果,也就是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及危害发生的概率。

(四)公共安全科技支撑在国内的一些进展

1. 应急平台的设计与研发

已经完成的包括我们国家应急平台总体设计方案,应急平台体系的总体设计方案,还有应急平台体系的技术要求。如果按照这个技术要求去做,建出来的应急平台能够保证实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互联互通,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应急平台的体系。同时编制了一批国家的标准规范,然后研制完成了应急平台体系一个技术研究的原型系统。所谓技术原型系统实际上就是应急平台体系的样机,或者是应急平台体系一个映射系统,建立的这个技术原型系统就是为应急平台体系方案论证、设计、相关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研究环境和测试环境。基本上后来我们建成了这么一个体系,就是兼备“借鉴历史、把握当前、预测未来,能实现平战结合及其顺畅转换,全流程、全系统、全体系互联互通的一个技术原型系统。所谓全流程就是按照应急管理的流程;所谓全系统就是包括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应急移动平台系统;所谓全体系就是从中央经过地方到基层,还有横向不同部门之间互联互通。

2. 系统的整体设计

就是清华大学找了相对比较大的一间房子,然后布置了这样一个体系,按照指挥厅、值班室,各级的平台在不同的房间,这个平台在各个房间之间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它的互联互通都是要通过网络或者有线通信或者无线通信来实现的。这个厅可以进行不同的搭配,你可以把这个指挥厅变成省一级或者某一个部门的指挥厅,当然也可以把这个指挥厅变成市一级,然后其他的变成相邻的层级或者上一级的指挥部门。这就是那个大的指挥厅,指挥厅的部署最重要的就是灾害的态势图,灾害本身发展的态势,应急救援物资到达什么地方,救援力量到达什么地方,这个是模拟的值班室值班的情况,这些是相应的各个省、部门、县市或者基层平台。这就是机房各种服务器还有数据库系统。

作为移动的平台来讲,一种就是在天上的,也可以是无人机,也可以是有人的飞机,也可以是飞艇,就是获取灾害事故现场相对比较广泛范围的一些信息,当然也可以是车。这是在清华大学建设的移动的应急平台,移动应急平台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大的指挥中心的功能大体上都具备,只不过容量相对小一些,这是移动应急平台的技术保障区,包括了综合应用系统,这是移动应急平台的会商区,当中有个三维的电子沙盘,在沙盘上领导可以了解事件的态势,研究应急指挥方案,研究清楚之后这些东西可以自动的

把领导的意图进行记录和标绘,然后传达到前线实施指挥。

这是一种所谓牵引式的应急飞艇,当然也可以是自由动力式的。这是一个例子,这边这个图就是清华大学的主楼,如果在这个地理信息系统上,点一下清华大学主楼的位置,飞艇上的摄像头就可以自动对准主楼,反过来如果飞艇上的摄像头是对准了某一个位置,在地图上也会自动有一个点闪烁来表明现在摄像头所摄的是什么位置。在飞艇上也可以往下投掷探测装置,然后来获取人难以达到的或者非常危险的场所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危险化学品的浓度信息等等,这是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的一些举例。

这是沿海的某个城市建的大的化工区,当地的百姓和政府比较关心,如果一旦发生了事情,灾害事故会怎么蔓延,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于是就做了一些灾害事故危化品泄漏之后,按照它真实的地形会怎么蔓延和发展,危害的范围会有多大。这是仿造吉化双苯厂爆炸松花江污染的那个事,因为在我们国家长江流域其实也有很多大化工的企业,如果一旦发生了泄漏,进了长江水域,污染带会什么时间进入下游的某个城市,会在这个城市停留多长时间,停留这个城市的时候浓度会有多大。这个是模拟开县天然气井喷,考虑到地形的影响,会面临多大的范围。这个是城区的危化品泄漏之后,如果是重气,会是怎么样的一种蔓延和发展。我们希望给人一种启示,像这种重气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讲,只要下层的人进行疏散就行了,不一定要求高层的人都疏散,因为越高层的人疏散越容易有危险,而重气的蔓延一般情况下不会到达高层。比如说爆炸事故现场到底会影响多大的范围,这是云南丽江的消防支队他们希望了解古城如果发生了火灾,火灾会不会向周围的森林和草原蔓延,如果蔓延的话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 综合的预测预警

就是有一个单一事件发生的时候,影响了其他的一些方面,其他会不会出问题,会不会出现事件链等等。综合预测预警的时候,需要来自各种方面的数据,所以要想把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做好的话,是离不开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而协调和数据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目前来看要想真正做到还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是我想毕竟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当中,每一个部门都会意识到,不只是自己是重要的,也需要兄弟部门的支持,如果大家都意识到的话,信息共享可能就相对方便一些。

这个是我们国家地震的一些地方,地震导致了交通、路网的损坏,这是对地震之后倒塌情况的估计,如果你想估计的比较清楚的话,确实得有一个强大的数据库,给出来你所辖这个城市里面建筑物的脆弱性,或者说建筑物能够几级烈度,这个数据有了之后,才有可能一旦发生了地震,多少建筑物会有什么样程度的损坏,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你没有进行脆弱性分析和相应数据库建立的话,确实发生了地震,你问一下大概有多大损坏,可能也很难说得出来。

灾害天气对人和救援网络会有哪些影响,这是研究了一些事件链,比如说爆炸引起危化品的泄漏,水污染、社会安全,地震引起房屋倒塌,引起火蔓延导致了社会安全问题,这些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台风产生了暴雨,滑坡泥石流导致电网破坏又会怎么样。所以需要有宏观性、时效性和综合性的分析,这些分析如果说在软件上需要把它实现,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个相应的是台风

强降雨引起的滑坡泥石流次生灾害等等。对于预警分级当然是市里面领导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出了事总要对社会有一个说法,发布了几级,什么颜色的预警,这个当然需要一些科研方面的支持,既需要模型也需要数据来做好这件事。还有就是智能辅助决策的一些模型,这个在系统里面当然都是需要提供的,比如说哪些是预案,相应的案例,处置的法律法规等等。另外辅助决策需要考虑到舆情,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网络上的一些东西,对于舆情的预测、分析和预警,毫无疑问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去年发生了山西黑砖窑的事。舆情的分布是这样的:第一个峰是媒体披露了山西黑砖窑事件震惊全国;第二个峰是省领导向黑砖窑事件受害农民工及家属道歉;后来又出来一个峰就是通报了黑砖窑案29名被告一审判决的情况,了解这些对于政府首脑掌控社会稳定的整体情况,应该说是有帮助的。

再有事件的链生和多米诺效应,在这个时候怎么样相应的启动预案,所以事件链和预案链实际上应该把它关联在一起,这个是利用大规模灾害的模拟来指导疏散避难,这个是北京奥运期间垒球馆做的人员疏散的东西,这个是应急预案的数字化和动态化,预案不单是一种纸制的文本,要解释到具体所辖的区域,利用计算机可以做到数字化和动态化。

这个是北京08奥运一方面是在电网系统做了一些事,再有与北京安保系统特别是北京市消防局合作对所有93个涉及奥运的场馆和场所全部编制了奥运消防安保的数字化预案,包括里面可能出现的一些事故,以及事故的发展。目前整个工作基本上软件系统通过了正式的第三方的测试,然后正在部署当中。

结束语

1.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的形势总体是严峻的,所以城市公共安全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2.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一样,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安全与节能减排要统筹兼顾。

今年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之后,国务院办公厅派了一些人到南方一些省市进行调研,调研组了解的情况就是贵州省的国家电网其实在凝冻灾害初期基本上就破坏了,分成了四到五个地方的供电的网络,比较庆幸的是,在每一个地方网络里面都有电源点,在灾难当中,当温家宝总理和习近平同志去贵州了解情况的时候,他们的省委书记、省长给领导汇报,说一方面我们要检讨没有按照上面的要求在去年底关闭这些电站,但是多亏有了这些电站,才使得贵州没有变成一片黑,保持了贵州比较好的社会环境。这个意见其实大家一听都明白,而且都比较认同,所以就觉得这种大的自然灾害实际上使我们的社会处在亚战争状态,在这个亚战争状态里面毫无疑问安全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说在考虑国家能源工业发展的时候,如果单纯只考虑节能减排,显然就是要把大的电站建在煤矿附近,建在水坝附近,然后再用超高压电网把电能输送到电能消耗的地区,比如说特大型城市、重点的工业,但是这么做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攀枝花市东区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紧紧抓住东区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区的战略机遇,大力加强我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区防灾救灾的能力,推进“平安东区”建设,为“五个东区”建设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统筹协调、源头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通过不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各级排查整改机制,推进公共安全基础建设,有效预防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面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东区特色社会管理模式,形成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局面。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设,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灾情管理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完善救灾法律法规,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制定《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制定《攀枝花市东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各部门、街道(镇)结合对照《办法》,从程序、内容、机制等各个方面对各自预案进行全面完善和修订,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战性。 责任单位:区应急办 2、实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修订完善各专项应急预案;各部门、街道(镇)应急预案;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复习过程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 1 总则 l.1 编制目的 为适应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的特点,满足哈尔滨铁路局高速铁路应急救援需要,进一步增加应对高速铁路发生火灾爆炸的处理能力,实施规范、科学、准确、迅速的应急处置,有效防范事帮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运输秩序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铁道部关于实施铁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决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救援规则》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哈尔滨铁路局已投入运营的时速200Km/h及以上高速铁路发生火灾爆炸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 处置程序 2.1立即停车。 列车发生火灾、爆炸,列车工作人员无法控制火势,严重威胁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时,要立即用对讲向列车长进行汇报,列车长通知司机、机械师,立即进行停车。①随车机械师得到列车发生火情、火灾的信息后,需立即赶到事发位置;赶到事发位置后,随车机械师要根据现场情况通知司机司机降弓、断电;②司机接到列车长通知后,立即使用常用制动停车。列车停妥后,施加停放制动,断电降弓。立即报告路局调度并申请上下行接触网停电,同时向当地119模拟报警,并通知随车解释做好防护;③隔断门处乘务员进车厢疏散旅客进行口头宣传(做引导手势,告知旅客疏散方向,防止争抢和对流):“各位旅客请往这边走,不要拥挤,照顾好身边的老人、小孩,有序下车”逐车宣传,重点对领导车厢进行宣传。保洁员、餐车人员负责车上、车下的旅客防护工作;

公共安全应急处理(word版)

公共安全应急处理(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共安全应急处理 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 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在事故发生后, 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特制定本预案。 结合本厂生产全过程, 本预案用于我厂所发生的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事故的应对工作。 1.应急处理小组主要成员: 陈坤管随江纪昌学 2.工作职能安排 陈坤:主要负责采茶民工的健康安全方面事故, 防范中暑、蛇虫咬伤、摔伤以及其他突发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不适合采茶的老年人及时劝离, 对所有采茶工人做好通讯录, 如有意外情况发生第一时间联系通知家属。 段建设:主要负责居民区水、电、火引发的健康安全以及财产方面事故, 定期巡查排除隐患, 做好居民思想工作, 防止电路私搭乱接现象的发生。 纪昌学:厂区及生活区水电网络的修护巡查, 保障车间机器无故障运转。暴雨过后巡查高山电路, 防止漏电造成的事故。 3.人身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人身伤害的事故, 一旦发生, 动员一切可以使用的运输资源, 第一时间送往就近卫生所救治, 并及时通告其亲属。 急救:项目负责人拨打120, 向医疗急救中心求援。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伤亡及其他事故的应急方法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伤亡及其他事故所导致的伤害一般有:出血、骨折等。 当发生出血事故, 为避免伤口受到污染, 对出血伤口需进行包扎。 包扎材料一般有:急救包、纱布、绷带、三角巾、四头带、布片、毛巾、手绢等。包扎伤口的要求;包扎时要求做到快、准、轻、牢。快, 就是包扎伤口时动作迅速敏捷。准, 就是包所扎伤口时包扎部位准确。轻, 是指包扎伤口时动作要轻, 不能碰撞伤口, 以免增加伤员疼痛有出血。牢, 是指包扎伤口时要牢不可松, 以免纱布脱落或移动。又不要过紧, 以免妨障血液循环。常用的包扎法, 有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 当有人员发生骨折时, 为了限制骨折两个断端的活动, 以减少磨擦和避免 骨折断端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和其它组织, 这样就可以减轻病人的疼痛, 同时便于送往医院, 必须采用正确的搬运伤员方法及有必要进行正确的临时固定。在搬运伤员过程中, 必须注意的是:疑是伤者为脊椎骨折时, 严禁随便搬动病人。禁忌脊柱前屈、旋转等活动。急救时切忌把病人背在背上运送, 应由三人协同搬运, 分别托病人的头背部、腰臀部及两下肢, 维持脊柱在水平方向, 轻放于平板后, 翻身时上、下身要同时旋转, 避免脊柱扭曲, 以免发生脊髓损伤, 造成截瘫。

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 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提出要发展物联网产业,带动中关村科技产业发展,并优先应用于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为推进本市物联网应用建设,进一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及物联网应用现状 (一)本市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础和现状。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频监控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技术融合度高、产业链条长、应用领域广等特点,具体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四个环节(以下简称“感、传、知、用”)。 目前,本市物联网发展技术资源优势明显,源头创新基础较好,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在智能交通、公共安防、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气象服务等领域开展了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取得良好效果。但从总体看,本市仍处于物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标准不统一、缺乏资源共享、自主创新产品少、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备等问题,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产业规模尚待提高。 (二)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面临的挑战。 从2005年4月市应急委成立以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一案三制”为核心,以“首都平安”为目标,建立健全“五大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技术系统在支撑应急管理各项业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步搭建起以市应急指挥平台为龙头,16个区县、1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平台为支撑,应急移动指挥平台为辅助的应急指挥技术支撑体系,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1、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确 保严格执行。 3、配备必要的、充足的、有效的安全设施,确保游艺 机和游乐设施的安全运营。 4、游艺机和游乐设施要建立完整的维修、保养制度, 有专人专职负责。 5、加强安全检查,除日检、月检、节假日前和旺季前 例行检查外,设备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每年全面检修一次,获取检验报告,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营。 6、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工作档案,每次检查要填写检查 档案,检查的原始记录由负责人员签字存档。 7、公共区域、室内项目要设置安全通道,时刻保持畅通。场内通风良好,室内有明显的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紧急疏散游客的通道,确保游客生命财产的安全。 8、园内售票处应设在显著位置,周围环境良好,旺季 及节假日有专人维护售票处治安秩序。 9、园内准备紧急救护材料,为游客进行一般性突发病 痛的处理和救护。 10、重大节假日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突发应急预案。 11、遇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发生时,在采取及时救助的

同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12、保卫人员的职责范围:负责维护活动保证治安秩序、负责疏导游人、保持通道畅通安全、负责打击制止流氓、盗窃等犯罪活动及不法分子的破坏捣乱、遇到上述情况要及时通知派出所,保护好现场,由民警同志处理。 13、急情况或突发性事件要做好游人的疏散工作。打开 所有通道、安全门,室内项目要及时将游人疏散到室外。 14、各部门要保护通讯设施如:对讲机、手机、电话、广播等处于良好状态,随时保持通讯联络,有问题要及时通报公司和安全保卫办公室,以便及时解决。 总经理办公室电话: 安全保卫办公室电话: 派出所电话: 15、建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应急预案 1、园内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医务人员应立即前往事故现场,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护。 2、发生重大火灾时,及时启动应急方案,并及时切断电源,疏散游客。以游客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迅速将游客疏散到安全地带,积极参与灭火工作并保护好现场。 3、突然发生停电时,工作人员要及时用广播向游客进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摘要 目前,中国仍处于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深入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主题,而和谐发展与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密不可分。同时,城市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国在关键的转型时期,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办法,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城市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也具有一定是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面临的各种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still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from traditional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view of scienc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problem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city are inseparable. At the same time, construction of city safety issues directly affec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Therefore, our coun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key,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ity public security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city public security, improve the city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level, reduce the city major public safety accidents is to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stability is also is practice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ses all kinds of city public safety problems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our city public securit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city public safety emergency management

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应急管理发展之路

因此,本刊邀请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原研究员寇有观,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协会理事长、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江军,天津行政学院教授王慧军等专家,就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应急管 寇有观 金江军 王慧军

https://www.doczj.com/doc/7412826141.html, Smart Cities 057 主持人: 当前,很多城市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您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应急管理将会起到哪些 方面的作用? 寇有观: 城市应急管理将会对于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金江军: 我国城市经常要面临地震、洪涝、滑坡等各种灾害以及疫情、火灾、燃气管道爆炸等突发性公共事件,亟待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据统计,在我国,位于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城市占45%,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有800多个城市处于洪水水位以下。城市人口集中、财富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后果往往很严重。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应急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智慧应急”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城市更安全、更宜居、更宜业。 王慧军: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

2018年《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期中考试题(职高)答案

2018 年《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期中考试题(职高版) 答案 出题人:胡旭芬毕枝梅 一.判断题(每题 2 分,共 10 小题,合计20 分) 1.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人、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对) 2.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指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3.与安全有关的风险都称为风险管理(错) 4.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过程控制,应急处置 5.横越线路时,必须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制度(对) 6.1991 年 9 月 7 日开始施行《铁路法》(错)对) (对) 7.事故应急救援需要通信保障时,通信部门应当在接到通知后根据需要立即启用“122”应急通信人工话务(错) 8.救援列车接到出动命令后,必须保证15 分钟内触动救援。 9.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好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工作(错) (对) 10.安全风险管理评估应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结果考核为主”的原则 二.单选题(共10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合计 20 分) 1.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规定,()是我国高铁运营安全管理方针 A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错) D,安全第一,服从领 导 2.城市轨道交通事故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是红、 A 白 B 蓝 C 绿 D 橙 ()、黄、蓝 3.在车站、车辆基地内所有与行车、调车作业有关的危机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事件属于( A 行车事故 B 客运事故 C 自然灾害事故 D 人为事故 4.安全标志是用来表达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由图形符号、()、几何边框和或文字构成。 A 安全色 B 红色C背景色 D 对比色 ) 5.在安全管理中,衬托安全色的颜色叫对比色,以下( A 红和黑 B 黑和白 C 白和蓝 D 蓝和黄 )是对比色 6.影响运营安全的环境因素包括()两个部分 A 作业环境和自然环境 B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C 7.自 1991 年 5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的《铁路法》等基本法,自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 D 社会环境和作业环境2005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的(),都表明了铁路运输 部门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 《安全生产法》 C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 8.凡是在车站的站厅内、站台上、客运列车车厢内发生的危及乘客人身安全的事件均属于( A 自然灾害事故 B 行车事故 C 客运事故 D 人为事故D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 9.交通事故线路开通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原线开通和便线开通,在原线开通中,清楚障碍原线开通的方法是拉翻法 和() A 移车法 B 吊移法 C 拉移法 D 拉复法 10.影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设备因素为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属于固定设备的是() A 机车 B 车站 C 车辆 D 通信设备 三、多选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15 分) 1.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分为() A 人为事故 B 自然灾害事故 C 行车事故 D 客运事故 2.减少设备因素造成不安全的措施一般有以下()三种 A 加强设备维护工作 B 加强设备安全保障工作 C 加强作业管理工作 D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 3.救援方法选择是事故救援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 3 种作业方法处理动车组事故,分别是() A 吊复法 B 拉复法 C 顶复法 D 移车法 4.事故救援队的基本任务是()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的探讨

————————————————————————————————作者:————————————————————————————————日期: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滚轮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将重点主要集中在事件发生时的紧急控制和处理阶段,即应对阶段。虽然应急管理也有灾前的准备和灾后的恢复,但应急管理中的准备和预防是为应对服务的,恢复是对灾后造成后果的即时性、被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是应对活动的自然延伸。而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是建立在防灾、减灾思想基础上的,也就是能够预防的阻止、

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报告和应急处理方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保证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加强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确保信息系统和网络的通畅运行,结合实际,市信息技术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工作目标 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保障网络、计算机、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及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规定、文件精神,制定本预案。 (三)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根据《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预防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分级负责。按照“权责明确到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和协助应急处置工作。

3、果断处置。一旦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应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尽最大力量减少损失,尽快恢复网络与系统运行。 二、具体职责 指导全局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三、预防预警 1.信息监测与报告。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经营单位和县支公司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时,按规定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进程 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报告制度。 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利用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探讨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安全是现代化城市的第一要素,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和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十分紧迫。本文将探讨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分析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我国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为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的思考 1、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公共安全已经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现代工业、新技术、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安全问题已经延伸到生产、生活、环境、技术、信息等社会各个领域,。公共安全是指为了使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由政府及社会提供的预防各种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根据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4大方面。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付、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应

城市道路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分析

城市道路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03T16:31:27.7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作者:杨静 [导读]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关乎城市的经济命脉,城市道路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标准的城市道路应该有一系列完善的道路设施,为道路的运行提供方便。 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天津市 30017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越修越多。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关乎城市的经济命脉,城市道路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高标准的城市道路应该有一系列完善的道路设施,为道路的运行提供方便。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应急管理;问题;对策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依靠广大干部职工,以保障城市路桥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逐步建成覆盖城市路桥方方面面的应急预案体系; 一、城市道路设施管理的现状分析 城市道路设施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3种: 1.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指的是政府市政设施管理单位对城市道路进行统一建设、管理与养护工作,形成一套建设、管理和养护为一体的管理。此种形式的体制不仅有利于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而且大大减少了推诿的现象出现。将城市道路养护费用与维修费用统一使用,可以合理的调配维修队伍和机械设备,然而,不利于调动养护和管理的积极性。 2.集中分级管理。在城市政府中既要设立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又要设立市一级管理部门,其主要工作是为了加强对城市主干路和跨区次干路的养护和管理;设立区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次干路和支路的养护和管理。此种形式的体制不仅具有集中管理型的特点,而且从某个层面来说,更有利于调动区级城市道路养护与管理的积极性。然而,因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区级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在养护费用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3.分散管理。将城市道路的养护和管理下放到区,交由政府授权各个行政区设立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区域内城市道路设施养护与管理。此种习惯式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区级城市道路养护和管理的积极性,深入挖掘财政潜能,从而弥补经费的短缺。然而,上述这种形式极易导致管理权与资金使用失控。 二、加强养护与管理措施 对于当前城市道路设施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常可以利用以下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步解决: 1.对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道路养护意识。目前,在道桥设施的养护管理中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同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当前对于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的加强是相当迫切的,对于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需要进行分级培训,按照管理养护工作的不同来分配培训的对象,并且培训的工作也需要针对性的来区分培训对象。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必须需要将一些比较小的问题加强重视,不能任由其发展为大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将道桥的设施安全作为最主要的目标,根据当前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在管理中将自身的职责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强化,以避免道桥设施在其运行中逐渐的恶化。 2.强化规范管理。对于管理的制度以及措施一定要规范的进行监理,首先,就需要对城市中道路桥梁的相关情况全面摸清,然后再统一对道桥系统的资料进行编制。同时,监理一个长久有效的道桥管理机制,利用维护以及检查制度,将道桥的检测以及巡视制度进行健全。比如说,需要对道桥设施每年都要进行一个的常规检测,五到十年进行一次结构性的检查。按照《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确认每一个道桥的巡检周期,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做好养护档案,将道桥技术的状况有效系统的掌握。进行常规的检查并重点做好跟踪,将其排列进行分类,列出最差的和最好的,将一些异常的状况以及缺损尽量早的发现,并且按照设施维修的缓急来对经费进行安排,实现行车的安全。保证在其所管理的范围内,防止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3.加强道路养护信息化管理。对道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数据来进行,相对来说,传统的手工往往对其很难准确以及及时的评价,所以,要实现道路桥梁的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就需要全面对道桥管理实行信息化。近些年,新改建的城市道桥非常多,道路技术出现的状况变化很大,在规定的时期内组织人员进行道桥的专项调查,对于道路的技术状况很难完整的以及系统的查清,对于技术档案也很难进行完善。随着当前社会的服务水平不断在提高,并且道桥信息化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对道桥的养护管理水平有效的提高了,同时使其管理程序变得更加规范以及合理,同时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能相符。 4.建立道路健康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道桥的安全事故以及突发事故与反恐应急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对于相关的应急队伍进行落实,并且对相应的养护以及应急物资在日常中准备充足。对于城市比较特殊的一些道路加强重点管理。完善相应的专业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管理与养护队伍,在日常中一些检测、维修以及养护的机械设备配备足够,对相应道路预警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进行建立有必要时可进行实时的监控。 三、加强道桥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设 1.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应急平台建设要统筹规划,切合实际,注重实效,要依托政府系统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要积极推进城市道桥应急联动系统建设,按照“信息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原则,实现应急信息接报平台的整合。同时,尽快制定缺项的应急专案,补充前期的应急框架体系。 2.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设立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要抓紧建设各类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实现道桥结构安全的动态监测为目标,积极推进道桥设施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工作,加强数据积累工作,为道桥 3.设施的预测、预警、预防提供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完善桥梁结构安全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4.健全城市道桥应急处置队伍体系。建立充实城市道桥应急处置队伍,开展桥梁应急处置演练演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专家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

高铁乘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课件 1 总则 l.1 编制目的 为适应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的特点, 满足哈尔滨铁路局高速铁路应急救援需 要,进一步增加应对高速铁路发生火灾爆炸的处理能力,实施规范、科学、准确、迅速的应急处置,有效防范事帮对高速铁路行车安全、运输秩序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路交 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处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铁 道部关于实施铁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决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救援规则》等法律法规和相 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哈尔滨铁路局已投入运营的时速 200Km/h 及以上高速铁路发 生火灾爆炸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 处置程序 2.1 立即停车。 列车发生火灾、爆炸,列车工作人员无法控制火势,严重威胁行车和旅客人身安全时,要立即用对讲向列车长进行汇报,列车长通知司机、机械师,立

即进行停车。①随车机械师得到列车发生火情、火灾的信息后,需立即赶到事发位置;赶到事发位置后,随车机械师要根据现场情况通知司机司机降弓、断电;②司机接到列车长通知后,立即使用常用制动停车。列车停妥后,施加停放制动,断电降弓。立即报告路局调度并申请上下行接触网停电,同时向当地 119 模拟报警, 并通知随车解释做好防护; ③隔断门处乘务员进车厢疏散旅客进 行口头宣传(做引导手势,告知旅客疏散方向,防止争抢和对流):“各位旅客请往这边走,不要拥挤,照顾好身边的老人、小孩,有序下车”逐车宣传,重点对领导车厢进行宣传。保洁员、餐车人员负责车上、车下的旅客防护工作; 2.2 疏散旅客。 列车长通知所有工作人员做好旅客疏散下车准备工作,专门布置两名乘务员和两名餐车人员分别从备品柜中取出应急逃生梯运往远离火源的车厢,疏散起火车厢旅客,确认无人后关闭防火隔断门。列车长将旅客带到安全地点停留、 等待救援,做好安抚工作。乘警负责殿后,保证所有人员安全疏散。旅客下车后,由最后下车的乘务员确认车内旅客全部下车,并向列车长汇报。下车后做 好警戒工作。 2.3 迅速扑救 列车长指挥乘务人员和旅客志愿者快速将本车厢的灭火器材传递到起火车厢,集中车上的消防器材组织对灭火,抢救物资财产。 2.4 报告救援。 列车长、随车机械师、机车乘务员及时用对讲机、手机等通讯工具分别向所在地铁路局调度、动车所调度员、路局客服调度和本段生产调度室报告:报告内容为列车编组、起火车种、车厢号、起火部位、原因、人员伤亡情况、旅 客人数、 去向、 重点旅客、 是否有外宾、 首长乘车 (我是

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居安思危 做好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 *** 根据党校安排,近期我们学习了***老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课程,并就***事件案例开展了讨论和分析,**老师的讲解引用了大量突发事件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个人感觉到受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概率较高的社会大环境下,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将其处理好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青年干部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下面,结合本次案例分析,我就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谈以下四点感受: 一、增强危机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应急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居安思危,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是要增强群众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方法的科普宣传,围绕重点预防对象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四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如人员集中区域,在校学生、企业职工等,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

力。 二是提升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突发事件应对相关法规和知识,熟练掌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措施。要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为公务员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列入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工作。 二、强化工作措施,提前做好准备 一是进一步梳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按照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预案要符合实际,要做到职责明确、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又不失人性化。 二是建立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地方政府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村(社区)一级组织,也要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县、乡政府要充分整合现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要力量,组建基层应急队伍;居(村)委会和各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同时,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落实后勤保障,

城市地下空间的应急管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地下空间的应急管理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380-19 城市地下空间的应急管理(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城市地下空间,无论是应对战争防空袭需要,还是平时解决地面资源的匮乏,都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效益,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安全感,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给我们带来安全与利益的同时,由于设施不全、使用不当,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缺失等原因引发的各类事故灾难层出不穷。1995年3月20日,震惊世界的“东京地铁毒气案”,致使12人死亡、数千人中毒;20xx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造成198人死亡和147人受伤;20xx年7月7日伦敦发生地铁连环爆炸事件造成50多人死亡;1990年7月3日,一油灌列车在四川铁路隧道内突然爆炸起火,造成4人死亡,20人受伤;20xx年8月6日,哈尔滨市“人和世纪广场”地下工程坍塌,造成15人死亡,8人受伤。一次次不堪回首

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安全应急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全面提高公司员工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管理。 3、职责 3.1事故应急指挥部对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 3.2安全科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 3.3相关单位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定期对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修订。 4.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4.3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相关知识学习。 4.4应急设施、器材所在单位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使用。 4.5职能部门定期对应急设施、器材进行监督检查。 4.6应急事件管理 (1)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应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组织协调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进行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

部署和协调现场治安秩序和公司员工思想稳定工作;按规定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社会救援。 (2)当发生各类事故时,依事故严重程度,分别启动车间事故应急预案和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展开应急处置。 (3)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和各车间负责人应按各级预案的规定,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应集结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听从总指挥的安排和指令。 (4)发生事故后,发现人员要首先向单位领导报告并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警,严禁单独盲目施救,施救人员应保证在3人以上。如事故形势严重,须等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援。 (5)事故发生后,各应急救援专业队负责人应按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立即集结本队人员,携带应急救援装置,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 (6)事故发生后,公司各重要岗位的人员,应采取正确紧急措施,确保各装置安全,避免其它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 (7)参加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不可盲目施救,应首先分析事故形势,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程度,按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后果考虑,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全面防护措施后,再展开救援。 (8)施救人员在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或可能危及施救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紧急避险,撤离危险区域,防止更大的伤亡。 4.7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 具体的应急处置和恢复措施按各专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5、附则 本制度由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