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苏杭实习报告

篇一:苏州实习报告

姓名:xx 建筑与城市规划综合实习报告班级:xxxxx

学号:xxxxxxxxxx

景观、建筑与城市规划综合实习报告

姓名: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xx

实习时间:2012.4.22—2012.4.29

指导老师:xxxxxx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深化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内涵,探询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了解园林景观与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需求的关系,以及园林景观规划形式、内容和功能的多样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在景观环境上的特征与差异。

一.苏州的道路交通

苏州市城区分三大块,分别是老城区,工业区和苏州园区,这三大区域之间交通便利发达,尤其是老城区内的水陆双棋盘的路网格局让人印象深刻,行走在苏州的街道上,你会发现宛如漫步与山谷的小溪边,家家门前有流水,户户墙头有春意。

虽然人行步道和车行道只有几米之隔,但是你丝毫感受不到城市的喧嚣嘈杂,沿街绿化做得丰富,无论是从色彩上,还是从视觉形态上,都让人感觉格外舒服。四季常绿的街道,将苏州老城区装扮的格外靓丽,路边的公共设施,无论是路灯、步行道、变电箱还是路边店面的装饰,都被裹上了一层古典的外衣,小桥青石板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青砖黛瓦点缀其间,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姑苏盛景的年代。

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其公共交通设施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苏州的街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小巧别致,古色古香的公交站了。苏州的公交站很有特色,仿古的建筑形式结合现代的功能需求,造就了这样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共设施。相对于合肥公交站的简陋、肮脏、拥挤,苏州公交站简直好了太多,精致短小的游廊和飞檐

翘脚的凉亭相结合,影壁和漏窗分割出虚实对比的空间,在配置花木点缀其间,乘客在等待公交时,或立或坐,人性体贴的公交站距提醒设施让人感觉温馨。我想一座好的城市,他的耀眼之处并不在于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也不在于那些富丽堂皇的地标建筑,他真正惹人喜爱的一定是这些贴近市民生活,为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细节。在苏州乘坐公交是一种享受,丝毫没有拥挤的感觉,也没有路上堵车所

带来的烦躁,有的只是窗外的春色盎然和乘车过程的便利舒心。

【苏州的道路、水路和公共交通】

我们实习快结束的时候,也就是4月28日,苏州市的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运营,一号线东西向横跨苏州市区,连接从西至东的苏州三大区域,更加密集的城市轨道线路正在加紧建设,到时候我相信苏州的城市公共交通会更加的便利。因为这干净整洁的马路,便利畅通的城市交通和那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的城市面貌,我一下子便爱上了这座城。

二.苏州的古典园林

这是我第二次来苏州,但是前一次来时还没有学习景观的相关知识,游玩也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借着这次苏州实习的机会,有幸将苏州

的大小园子几乎都参观了一遍,有些是老师带着我们去的,有些是我自己去的。看了这么多的园林,包括前期和后期对于相关园林知识的学习,对于古典园林的有关设计思想设计手法确实有一些了解,但是要做到精通可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所以在这里,我只能简单的谈一些我对苏州园林的感受。

【苏州的拙政园、艺圃和网师园】

我觉得堪称苏州园林之最的非拙政园莫属,无论是从其整体布局、园林规划的层面还是从其建筑形式,植物配置等细节来看,拙政园的造诣都颇深,有些手法的处理,看完之后只能赞叹,连模仿都无从下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与谁同坐轩和宜两亭的对景,以前在上课时光听老师讲解看照片,只觉得新奇并不能体会其妙处,但等

篇二:苏杭园林实习报告

苏杭园林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地实物观察、绘图,提高实际动眼、动手能力,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认知能力;

2、听取老师现场讲授,增强自己对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感性认知。加强对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技术、植物造景、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2011年10月10日——2011年10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苏州:留园、拙政园、狮子林、怡园、苏州博物馆、金鸡湖杭州:西湖(苏提春晓、西冷印社、花港观鱼等等)、杭州植物园

四、实习内容:

短短的七天实习很快就在汽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满载着大家的欢快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

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更有植物园里留给我们的震撼,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令我们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当然作为学习园林的一群人,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园林环境特色,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经验。按照时间和路线来说,我们是9日夜晚准时出发的,10日早上进到苏州境地。吃过早饭后,我们开始了实习的第一站——拙政园。此站我们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弄清拙政园的总体布局及造景技法的运用。当我们各拿到那门票时,心里激动万分,迫不及待的向园子里进发。通过一上午的游览观看,拙政园拙政园

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

“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

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

水院。在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大都与荷花有关。除了中部景色美

不可收外,其它各部分也相当不错。

经过一上午的学习,我认为拙政园总的布局为: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10日一上午我们在拙政园里实习完后,下午我们来到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

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感觉。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的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

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

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

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

11日上午,我们来到留园。看到了留园三绝: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

四奇于一身;楠木殿的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

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这样的做法

是要把窗户外的两个小庭院的风景借鉴进来,拓展厅堂的视觉空间,保证建筑中有充分的光线。还有,留园在空间处理上和建筑艺术独创一格、收放自然。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东、西、中、、北四个景,景区之间以墙相隔,以廊贯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

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欲得湖山真意,则取消面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

11日中午,我们还来到怡园。全园面积约9亩,东西狭长。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

篇三:沪苏杭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沪苏杭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城市认知实习

指导老师:吴浩

姓名:曹雅静

班级:建1102-4

学号:20112160

沪苏杭城市认知实习报告

引言: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实习内容:

一.白墙黑瓦园林城——苏州

2012年7月2日,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第一站苏州,被誉为国家园林城市的苏州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生活的情调与惬意,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典型的江浙地带建筑,整座城市被分为老、新两个城区,统一中略显差异,寻求细微的变化。

(一).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中部是全园精华所在,面积18亩半,水面约占三分之一,总体布局以水池

为中心。临水建有形体不同,高低错落的厅堂楼榭。原来供园主享乐生活用的建筑物,如远香堂、玉兰堂、香洲、小沧浪、等,集中分布在园南靠近住宅一侧,是住宅的延伸。园北部则山池树木并重,以建筑辅之。远香堂是中部的活动中心,回抱于山池之间,周围环境开阔。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其中小飞虹桥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二) .苏州博物馆

在拙政园的旁边是著名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贝大师以其大胆而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和谐适度设计原则,使其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具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建筑总面积:15391m2,分首层、二层、地下一层。主要有展厅、公共空间、行政办公区、库房等功能,绿地占地率42.4%。博物馆建筑群被分成三大块。

中央部分为入口,大堂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展厅;东部是行政办公区、教育区和饭店,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在建筑材料、结构细部、室内设计等方面,主要采用现代钢结构.加上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同时,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陈。在空

间上,书画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和所需墙面十分有利;首层展厅与天窗廊道由墙隔断分开,人漫步廊道,展厅的构架、天花和木边使人联想起中国古建

筑的语言,而廊窗外的一个个庭院,由窗取景,若隐若现。而窗景是苏州所有建筑中采用最多,也是最独特的装点方式之一。

(三).小结

拙政园豪华级私家园林,最大的特点在于景与诗画相结合,无论再哪个方位取景都是一副古朴、雅致的画作。然而窗景是整座园林的特色之一,许许多多的窗景有同样的格局但在细微之处的花纹上略显不同,大有看点。在建筑方面大多的亭台楼阁采用飞檐翘脚的设计,使整个建筑在敦厚的基础上显露出一丝的俏皮。从建筑材料上来看,木、砖、瓦、石是主要成分,这些看似古朴的独到的材料,在经过巧妙的设计之后,形成了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从颜色上分析,整座园林的植被覆盖面积之大,以绿色为主,花之艳色为辅,同时拥有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的点缀,整个色调清新淡雅,艳而不腻。

苏州博物馆是此行中给我震撼最大的一处建筑,在贝聿铭大师的设计下,博物馆和谐统一,古朴典雅但不失现代之感。在整体布局上,巧妙的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融会贯通,成为建筑风格的延伸,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

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特性。尽管白色

的粉墙是博物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

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

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取

代,以追求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其屋顶的设计

也是特色之一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

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

供导向并让参观者心旷神怡。展区的布置也为展

品带来了灵活性。

二.“淡妆浓抹”婉约镇——杭州

第二站到达浙江之后,我们首先参观了六大

江南水乡之一“乌镇”,。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

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接

着游览了西湖景区,欣赏了苏堤春晓、曲苑风荷、

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著名的西湖十景。

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一).乌镇

乌镇原以市河(车溪)为界,分为乌青二镇,

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

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

乡县,才统称乌镇。/.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

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

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

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

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

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乌镇的发展和市镇格局的形成与水有着血脉相连的紧密关系,因水成市,枕河而居,形成了乌镇自由而含不俗而雅致的整体风格和“出门即是桥,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貌。“十”字型的城镇空间系统主骨架形态。是人们组织生活、交通的主要脉络,并形成了乌镇独特的新型城镇形态。古镇处处街坊临河、园林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融为一体,是水乡居民崇尚自然、与世无争,追求天人河西的思想体现。

(二). 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著名潟湖,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5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 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云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与人文交融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格调。西湖之妙,在于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无论雨雪晴阴都能成景。

(三).小结

乌镇现存传统民居多为清末明初建筑,布局随意精炼,造型轻巧简洁,白色淡雅宜人,轮廓柔和优美。建筑色彩除了拥有江南水乡的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外,在正立面的处理上,上下两层大多采用木板刷桐油。

西湖的湖水是承载着整个西湖景点的基础,没有她的存在那么整个围绕着西湖展开的景点就失去了他们的生命力,有的或许只剩下形式的外壳。花港观鱼是苏堤边上一个尤为出名的景点,假如从门口看是根本不能察觉里面的布局会是那么的自然和独到的,自然的水把里面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空间,彼此之间有木桥和石桥联系着,不论站在那座桥上都可以看见水里的游鱼和岸边草坪布置巧妙的花群,花港观鱼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除了沿路那密植的乔木和搭配丰富的鲜花之

外,两个开阔的草坪在里面就显得格外的显眼,当我们在被高大乔木遮盖的密不透风的小路走的时间长了之后,看见这么大块开阔的草坪,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篇四:苏杭实习报告

古典、现代、继承

实习时间:2013年3月31日——2013年4月6日

实习地点:苏州和杭州

实习目的:通过对苏州和杭州一些建筑的参观实习,感受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学习建筑处理的手法,体会建筑师应有的思想,日后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提高自己的建筑修养和设计水平。

实习概括:2013年3月31日,我们10级建筑学专业开始了7天的苏杭参观实习,在这7天里,我们参观了苏州的观前街,月光码头,苏州博物馆,留园、中国人民大学、山塘街、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虎丘塔、周庄、杭州钱江新城、王澍的中国美院、浙讲大学、西溪湿地、西湖,将参观实习的地方分为三类,分别说说我的实习心得体会。报告内容:

第一类:古典建筑之园林建筑。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二百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我们参观了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四座园林。留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冠云峰是

留园的一大奇观,

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冠云峰

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细看还

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很是有趣。留园建筑数量较

多,空间处理比较突出,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

超技艺和卓越智慧。全园分成主题不同、景观各异的

东、中、西、北四个景区,景区之间用墙隔开,用连冠云峰

廊相连接,又用漏窗、门洞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给人带来很多情趣。一进大门,先经过狭窄的入口内,两边是高高的墙,再经过曲折的走道,古代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中部的假山和湖面。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我们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

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留园

建筑艺术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

手法。建筑面对山池时,想要将湖面的景色一览无余,所以就取消了面向湖的整片墙面;建筑各方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幅引入室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既可以建筑围成庭院,也可以庭园包围建筑;既可以用小小天井取得装饰效果,也可以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无穷境界。在留园里,我们流连忘返,深深被中国造园艺术的博大精深所震撼。

拙政园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

的代表作。一进入拙政园,就可以看到远香堂,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

香堂而建,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

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堂西有小飞虹、

小沧浪等处。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

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小飞虹

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是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的地方,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中安有蓝色的玻璃,通过玻璃看外面,就可以看到雪落满园的景象,令人称奇。在这里,香洲和与谁同坐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香洲是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与谁同坐轩是一个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

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

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

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坐在小亭里,感觉自己

置身于美景之中,很是惬意。拙政园中很多景点的名字

都是从诗词中提取的,比如听雨轩,取自于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兰雪堂取自李

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见山楼取自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领略到中国的诗词文化。网师园是苏州最小的园林。西楼小山丛桂轩是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是两个小院,幽曲深闭,里面种了一些桂树。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波光潋滟,柳暗花明。中部为主园,中间是水池,清澈如

镜。环池建廊、轩、亭、榭,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配

合得当。西部是内园,占地一亩,自成庭园。园中有屋宇、亭

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萃。濯缨水阁和看

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所在;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

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好地方。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的地方,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综观网师园,以水为主,主题突出,布局紧凑,沿池布置简洁自然,空间尺度斟酌恰当,并成功地运用比例陪衬关系和对比手法,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尤以精致小巧著称,摒除了堆砌罗列的烦琐风尚,不愧为苏州古典园林小巧典雅,以少胜多的典范。”《楚辞》

中曾有这样的诗句: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

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苏州著名而又古老的

沧浪亭之名就出于此。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

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入内。园内以

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种了竹子和

一些古树,山顶上便是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廊上,可以从漏窗看到山水。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华,无一丝脂粉气息。沧浪亭最具特色的就是“借景”。园外一泓溪水,让园内的景物看起来似隔非隔,远远望去,埼上林木森森,深远空灵,具有古朴清旷的

风格特征。而园里园外这道似隔非隔的溪水的作用就

构成了苏舜钦精神上的一道屏障,起到了“隔尘”,“隔

凡”的作用。这种以水代替园林高墙的做法,是他的

独创,使得隔岸的景色更增添诗的意境。沧浪亭之美,

在于它清逸、脱俗。一砖一石、一花一草都仿佛浸润

了园主的品性和情操。园林如其人,它体现出了园主的性情爱好与审美情趣,品格的高

低就全仰仗园林主人的对于人文山水画的领会及其诗词文学的素养。沧浪亭虽无拙政园

的开敞、气派,也无留园亭台楼馆的鳞次栉比,风清花媚。但沧浪亭古木参天,绿竹摇风,林木苍郁,幽径曲折,高筑四望,借景园外,以郊野山水为衬托,秀色遥遥,自然闲雅,气质古朴。开苏州古典园林造园之滥觞。

第二类:现代建筑钱江新城

如果说“西湖时代”的杭州城是秀美的话,那么“钱

塘江时代“的杭州城则是现代、大气的。钱江新城位于浙

江省杭州市城区的东南部,钱塘江北岸。在这里我们看到

了市民中心,市民中心设计秉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圆

地方”理念,由中心六座环抱的建筑和四周四座方形裙楼

构成。中央六座建筑是将来杭州市行政场所,四周的裙楼是

供市民使用的场所,分别为:杭州市图书馆,杭州市青少年

活动中心,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杭州市市民服务中心。

看到了杭州大剧院,杭州大剧院是一个球体,进入里面,你

会发现空间感特别好。在钱江新城规划中,给我感触最多的

是地上地下将进行同步开发。地下空间制定了一个专门的控

制性规划,这是一次城市规划的新亮点和新发展。钱江新城的地下城,使车位可以互相连通,商业也可以连通,人在地下,可以自由穿行,不受地面交通干扰,形成了一个真正的自成一体的系统。规划中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地下部分规模较大,将形成集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交通疏散、停车、人防等防灾设施和设备用房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域。地下商业也是其中一大特色。据钱江新城的地下商业将形成以地下通道为主体,下沉广场、共享中庭相结合形成东西向直线复合型地下商业步行空间。地下停车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各单位的地下车库可以连通,不会“各自为政”。规划的地下车位以地下室二三层为主,局部考虑地下四层。同时为提高车库停放使用

效率,避免各单位设立独立地下车库造成车库出入口过多,规划要求,同一街坊的地下车

库应考虑连通,形成小环型独立系统。在以城市主、次

干路分割的各相对独立区块内,几个相对集中的建筑物

之间,地下会有通道相通,空中有封闭或半封闭的长廊

相连,使建筑之间联系加强。地下有购物长廊,地上有

绿树相伴,空中有休闲长廊。杭州未来城市中心——钱江新城,将会让走路成为真正的一种享受。

在钱江新城规划中,给我感触最多的是地上地下将进行同步开发。地下空间制定了一个专门的控制性规划,这是一次城市规划的新亮点和新发展。钱江新城的地下城,使车位可以互相连通,商业也可以连通,人在地下,可以自由穿行,不受地面交通干扰,形成了一个真正的自成一体的系统。规划中钱江新城核心区块地下部分规模较大,将形成集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交通疏散、停车、人防等防灾设施和设备用房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域。地下商业也是其中一大特色。据钱江新城的地下商业将形成以地下通道为主体,下沉广场、共享中庭相结合形成东西向直线复合型地下商业步行空间。地下停车的设计也很有意思,各单位的地下车库可以连通,不会“各自为政”。规划的地下车位以地下室二三层为主,局部考虑地下四层。同时为提高车库停放使用效率,避免各单位设立独立地下车库造成车库出入口过多,规划要求,同一街坊的地下车库应考虑连通,形成小环型独立系统。在以城市主、次干路分割的各相对独立区块内,几个相对集中的建筑物之间,地下会有通道相通,空中有封闭或半封闭的长廊相连,使建筑之间联系加强。地下有购物长廊,地上有绿树相伴,空中有休闲长廊。杭州未来城市中心——钱江新城,将会让走路成为真正的一种享受。

第三:继承建筑之学校建筑

中国人民大学,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空间做的真

好,由于它建在苏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苏州建筑

的影响,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相互交融,里面和谐的

色调给人很舒适的感受,现代的材料和古典造园手法

的结合,体现出这做学校的文化内涵。浙江大学是一

座很古朴的学校,松柏苍劲,可能是由于建校的时候

还没意识到苏州该拥有的文化内涵,我觉得浙江大学的建筑代表不了苏州的建筑。

篇五:苏杭实习报告

苏州

园林篇

苏州园林中植物配置的特点气候条件苏州位于长江之南,西滨太湖东临金鸡、独墅及黄天荡等湖泊,大运河流经南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5.8℃,绝对最高温度39.4℃,绝对最低温度-8℃;年平均降雨量为1225.8毫米,春秋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明清以来,城厢内外兴建了大小园林180余处,西郊吴县,北郊常熟,历来盛产花木,对园林植物配置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苏州园林主要由山、水池、建筑和植物四大素材所组成,于山、水池和建筑的周围,以各种植物和多种方式进行配置,在相互的衬托与掩映下,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画面,使人神往。苏州园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意境,植物配置随着园中各个景点主题的不同要求而展现出不同内容,现将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综述如下。一、植物配置与诗情画意有密切联系

苏州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创造一座富于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提炼与概括,所以植物配置的要求比较高,山与水池是山水园中的主要内容。于山水之间或在园林一角,布置一些建筑,在建筑物内大都是悬有名称的匾额,和描绘附近景色的对联。如拙政园中部主山上的“雪香云蔚”亭,亭内的匾额上写着“山花野鸟之间”,山上林木葱郁,浓荫蔽日,坡上灌木花草丛生。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山林野趣油然而生。亭前挂有文征明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把这一景点的意境,充分描绘出来。

拙政园西部的“留听阁”,东侧池内栽植荷花。当时园主取李商隐诗句:“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故题名为“留听阁”。使人联想到深秋天气,一池残荷,秋雨落在荷叶上,发出淅淅沥沥的雨声,耐人耐味,意境深远。

苏州园林面积有限,所以布局紧凑,迂回曲折,引人入胜,确有步移景异之趣。植物是造景的主要素材之一,它与山、水池、建筑物构成各种不同的画面。例如留园的“揖掌轩”、网师园的“殿春簃”、“看松续画轩”等建筑物,后墙设窗,以竹石(蕉石或松石等)为绘,夏日绿荫满窗,令人乐而忘暑,隆冬时节天竹红果累累,腊梅满枝黄花,生动如画。大空间内植物配置另有一番景象,如沧浪亭土山上的古树三、五成丛,形成一片深山老林,遍地箬竹,苍古入画。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周围,垂柳低拂水面,荷花芦苇成片,一幅江南水乡的深秋景色,映在辽阔的水面之上。

网师园曲栏畔的白皮松,斜出水面,姿态优美,掩映于“月到风来亭”前,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二、植物造景突出厅堂名称

苏州园林内建筑较多,造型各异,其功能各不相同,欣赏花木为主题的建筑更加众多。如赏梅的有拙政园的“雪香云蔚”亭、狮子林的“问梅阁”;赏荷花的有拙政园的“远香堂”和“香洲”、怡园的“藕香榭”等;赏牡丹的有怡园的“湛露堂”;赏芍药有网师园的“殿春簃”;赏桂花的有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沧浪亭的“清香馆”、网师园的“小山丛桂轩”,还有以欣赏松柏为主题的如狮子林的“指柏轩”、网师园的“看松续画轩”等。七座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网师园、怡园、沧浪亭、留园)共有建筑160余处,其中以植物命名的有50余处,说明植物配置在园中的重要地位,它既能起到点景作用,又能给人们美的意境的享受,

如“梧竹幽居”、“听雨轩”、“翠玲珑”等。

三、园林植物的选择方式

苏州园林虽面积有限,但要求树种丰富。植物的种类有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藤萝类)、地被植物、水生植物及竹类。这些植物首先要符合自然山林景观的需要,或是适合小空间内布置小景的作用。

(一)树种的选择

1.观叶类:松柏是山林中主要树种,所以人造的“城市山林”中必需象征性地种一些松柏来点缀山景,常用的有白皮松、黑松、罗汉松、桧柏等。

高大阔叶乔木在园中能构成主要风景画面,如银杏、榉、榆、朴、枫、乌桕、皂荚、梧桐、垂柳等,这些乔木的叶色,季相变化相当明显,颜色丰富多采,十分悦目。

3.观果类:在园林中果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树种,数量虽不多,但它的观赏效果比较高。如拙政园批把园内的枇把,待霜亭的桔子,怡园的枣树和柿树,还有木瓜和石榴等在各园都能看到。

4.地被植物及小灌木,箬竹、山竹、匍地柏、书带草、葱兰、葱兰、鸢尾、六月雪、金丝桃、迎春、金雀等’这些植物能点缀山坡和假山、花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5.攀援植物:是点缀和装饰墙面、假山、驳岸不可缺少的植物,园中常见的有爬山虎、薜荔、络石、凌霄、金银花、云南黄馨、构杞、地柏、雀梅等这些藤蔓植物,能增加山林野趣。

6.竹类:是园林中主要树种之一,用途颇广,它有时作为造景的主题,有时可作“配角”,也可作为隐蔽房屋墙壁或作为障景用。竹类的主要品种有棕竹、刚竹、罗汉竹、紫竹、方竹、斑竹、孝顺竹、金丝竹、箬竹、凤尾竹、菲白竹、山竹。

7.水生植物:苏州园林水面较多,所以水生植物显得十分需要,特别是荷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也是水面造景的主要素材。小水面往往以睡莲点缀,较大的水面还种植芦苇数丛,增加江南水乡的景色。

(二)树形的选择

园林内所选用的植物,树形力求自然美观,因地制宜。苏州园林属山水园性质,树木多不宜修剪成整形规则式,如“球形”、“水平式绿篱”等,以免造成不协调。

树形的选择在苏州园林中非常重要,因为园内一草一木,都应体现出山林野趣。不论在假山上或是池畔,或花台上以及建筑群之间的小空间栽植的树木都要具有一定姿态,才能适合园林内植物配置的要求。例如有树干通直、高耸,巍然挺立之势,象留园中部的大银杏,树干弯曲,斜临水面,呈临水式。象怡园上岸上的白皮松,树干弯曲,倒挂于峭壁之池,呈悬崖式。象耦园假山高处的瓜子黄杨,树于横卧于地面,呈卧干式。象网师园“看松续画轩”前花台上的黑松,树干屈曲,树枝下垂,苍劲古朴,呈曲干式。狮子林“指柏轩”前假山上的

古柏,苍古入画。以上这些配置在苏州园林中的花木,是园林古树名木中的珍品。

苏州园林景观设计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一、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二、苏州园林名园介绍

留园

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按园内景物可分为东西中北四个部分。园区东部,以楼阁建筑为主,楼阁馆堂富丽堂皇;如五峰仙

馆,不仅建筑宏伟,内部装饰也古朴精美。这里著名的留园三峰,其中的冠云峰,高约9米,为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湖石。园区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山上有枫树林,每当秋末初冬,山红一片,景色优美。中部地区以山水为胜,湖池居于中央,四周假山和亭台楼阁成群,长廊旋曲其中,廊壁上有历代书法、石刻三百余方,被称为“留园法贴”,引人注目。北部地区以小竹林、桃、杏、柳等为主,还有紫藤架和葡萄园,颇有田园之意,北面的小桃园,称为“小桃坞”,山前小溪细流,两旁桃柳成行,景致幽雅。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之冠”,为江南风格的私家花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拙政园以沧浪池为主,园内主要建筑物四周都可见悠悠流水,显得淡泊、明净。全园堂、亭、轩都以荷花命名,疏朗自然,错落有致。

园内水池面积很大,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树敝日,花香浓郁,富有自然色彩。这种运用分割空间,

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和古代园林风格的典范。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盆景园与雅石斋是镶嵌在拙政园中的二颗璀璨的明珠。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环秀山庄。根据小块太湖石的自然纹理进行组合,堆叠出一座大型湖石假山,山上蹬道、曲涧、山洞等曲折回环,变幻莫测,营造出“空山不见人”、“清泉石上流”的山水空间。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沧浪亭

沧浪亭,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江南古代园林之一。全园面积约16亩。沧浪亭最大的特点是未入园先见景,一条清清溪水绕园而过,隔河相望,亭阁起伏,波光倒影。走过小桥后方能步入沧浪亭园内,园内的结构以假山为胜,建筑物均环绕山丘而建,上山小路曲曲弯弯,迂回盘上,道路两帝翠竹丛生,山上林木葱郁,沧浪亭就屹立于山顶林木之中,景色自然。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等;园内有藕香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处,各自组成院落,风格独特。

狮子林

狮子林以假山为著名,但山下有洞,洞壑宛转,曲折盘桓,犹如迷阵,有桃园十八景之称;洞顶的高度虽不算太高,但奇峰林立,山峰的形状奇特,有的形如狮兽,有的形似虎豹,其中以狮子峰为群峰之首。

耦园赏析

耦园赏析 苏州耦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仓街小新巷,原为清初陆锦涉园。清初,保宁知府陆锦致仕归里后于此始构涉园,一名小郁林。后一度由书法家郭凤梁赁居。继为崇明祝氏别墅。同治十三年左右,归按察使湖州沈秉成,聘画家顾沄主持,重修扩建如今。因一宅而有两园,遂称耦园,并寓夫妇偕隐双栖之意。1941年为常州实业家刘国钧所得。 全园布局,颇为得法。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实为值得游赏流连的去处。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古时两人耕种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妇归田隐居之意。 东园面积约4亩,以山为主,以池为辅,重点突出,配搭得当。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一组重檐楼厅。这在苏州园林中较为少见。其东南角有小院三处,重楼复道,总称“城曲草堂”。西园面积更小,以书斋及织老屋为中心,前有月台,宽敞明亮,后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树木又建书楼一座;其南亦有一院,为不规则形状,西南角设假山,设置花木,间置湖石,显得幽曲有趣。 全园主景黄石假山,筑于城曲草堂楼厅之前,石块大小相间,手法逼真自然。假山东半部较大,自厅前石径可通山上东侧的平台及西侧的石室;平台之东,山势增高,转为绝壁,直削而下,临于水池,绝壁东南设磴道,依势下至池边,此处气势为全山最精彩处,假山西半部较小,自东而西逐级降低,坡度渐缓,止于小厅右壁。东西两半部之间有谷道,

两侧削壁如悬崖。而绝壁东临水池,假山体量与池面宽度配合适当,空间相称。山上不建亭阁,而于山顶山后铺土之处,散置十余种花木,随风摇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随假山向南伸展,曲桥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阁”,隔山与城曲草堂相对,形成以山为主体的优美景区。 耦园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耦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耦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小新港巷,因有东、西二园,故名。东园始建于清初。住宅大门在南,经门厅、轿厅,至大厅前西墙小门,即可进入西园。园中主厅为织帘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东北隅有藏书楼,与住宅相通,是书室与庭院结合较好的范例。自住宅大厅往东,经小院二重和小客厅,即达东园。东园面积较西园约大一倍,西北置石假山,东南为水池。北端主厅城曲草堂,为一重檐楼屋,下有主厅三间,上为重楼复道,与住宅毗连,为苏州园林的罕例。堂前的黄石假山堆叠手艺高超。分为东西两部:东部较大,有石级可登临池石壁,气势峭伟;西部较小,逐渐下降,两山间为“邃谷”。 耦园前身为“涉园”,建于清初,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年)正值侨寓吴中养病的苏松太道道台湖州人氏沈秉成购得废园。时沈氏有归隐之意,故聘清画家顾沄设计,扩地营构,建成现状,易名“耦园”。耦通偶,寓夫妇偕隐意,1876年耦园落成。沈秉成夫妇在园内偕隐了8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 耦园占地约12亩,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这样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东花园是耦园的精华所在,山池主景列中,周围环以亭廊楼榭,呼应主景,整个布局疏密得体,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精妙佳构。 东花园主厅“城曲草堂”是一座重檐楼厅,其东为“双照楼”,是全园赏景佳处。“听橹楼”“魁星阁”两楼间有阁道相通,“藤花舫”为一旱船造型,这些建筑灵巧别致,各具特色。“山水间”内大型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采用透雕手法,雕镂技艺极为精湛,构图风格粗犷,给人以浑厚大气之美,据传该罩为明代遗构。“筠廊”东壁有“抡元图”碑,上有沈氏夫妇跋文。是图因出自清初名家王文治之手而弥足珍贵,加园主夫妇真迹其上,益显此碑珍珍可贵。 西花园有“织帘老屋”、“藏书楼”、“鹤寿亭”诸景,一座湖石假山,小巧玲珑,峰峦绝壁,山洞蹬道一应俱全,与东花园的黄石假山遥遥相对。西花园环境幽雅宁静,具苏州书斋花园的特色。 城曲草堂 唐李贺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女牛,指牛郎织女。城曲,即在弯。耦园居城东北隅,故以城曲命名。

苏州耦园导游词

苏州耦园导游词 苏州耦园导游词 园座北朝南,三面环水。南沿小新桥巷,大门面水,有河埠驳岸码头,一条沿河小路笔直地伸展出去,连着西面的人家;北临小柳枝巷,后门设有私家码头,东接内护城河,如今依然橹声袅袅。再东面已经是城垣的残迹,野树遮挡了外面的驳船和市井的嘈杂。在这不显山漏水的市井之间、简陋的民居周围,耦园如幽兰般沉浸在自我芬芳的简洁文雅里,像它的主人一样孤芳自赏,自我满足于个人生活的甜蜜和安谧中,像苏州古城一样永远的遗世独立,保留着最鲜明的个性和最丰富的内涵,就象贝聿铭先生所说"有明遗构"。三百年来,耦园安静而泰然地迎送着它的主人。清初这里原是仕人陆锦归还故里后建造的涉园,名取自渊明的《归去来辞》, "园日涉以成趣",体现了主人游园时不断追求、品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到了同治年间(公元1874年)安徽巡抚沈秉成抱病下野,偕爱妻退隐,请了当时有名的画家顾纭在涉园的基础上拓展开辟,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耦园。偏于一隅,"枕波双隐","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了整个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对称、东西对应。耦园,摒弃了世间的纷扰,汇聚了自然的精华,流连于"诗酒联欢"、吟风诵月的风流岁月里,静默在潜心修道、书生意气的自在中,还幸福在鸳梦温暖、两两相随的神仙日子里。如今虽然佳偶不再,但诗城已然。我们刚才看到门外跨街的石坊上,有砖刻门额"耦园"两字,一面为隶书,一面为篆书,是园主沈秉成孙子的好友、近代书法家周退密先生所书,古朴、典雅、沉静,正符合了耦园的基调。大家再注意看耦园的大门,简单而坚固的石门框内竟然不是木制的门板,而是用上等的竹片拼制髹漆而成。细密的交织中把沉涩剔除了,鲜动活泼的生活情趣跃然而出,男耕女织、夫妻和谐的生活气息越发浓厚了。 "游览路线——" 【穿过"平泉小隐"天井,来到轿厅中央平面图前】大家看这幅耦园全景图,园子不大,占地面积0.8公顷,中央部分有明显的南北中轴线,从水码头开始,依次为门厅、轿厅(我们现在的位置)、大厅和楼厅,整个住宅区带有明显的仕宦第宅的传统特点。在布局上,"以楼环园,以水环楼";同时暗合"偶"宇,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景,高拔峻挺,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最著名的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绵延舒展。同时,在个体建筑上也有樨廊、筠廊之间,双照楼、听橹楼之间,吾爱亭、望月亭之间等等两两呼应,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不一而足。由于历史上耦园多次被毁,文革期间沦为工人宿舍,八十年代重新整修,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建筑框架,但就整个园林来说,住宅部分艺术性略显薄弱。就像我们看到天井的门楼上,已没有太多的装饰,西边的风穿牡丹,东边的孔雀开屏,除了多了一层富贵气之外,好像和"平泉小隐"也不甚和谐."平泉"原指唐朝高官李邺侯的别墅,后通指隐居场所;"小隐"则隐于野,说出了园主远离庙堂、浪逐江湖的心愿。寄情山林,从晋开始——直以来是文人在战争频召仍、党权争霸、政治主张难以实施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以退为守的内敛的生活方式。桃花源的创造,乌托邦的具像构造,以一种出世的心情去过人世的生活。在城市重文明发达的时代,人力物力叠山理水在家中,坐拥山林的自然美景,同时享受诗文酬唱的风雅。亲爱的朋友,在轿厅里,稍事休息,消除一下旅途的疲劳,进入园主在坊里隙地为我们准备的"城市山林"。 【北行进入大厅载酒堂】高大爽洁,大厅巍然,面对门楼上"厚德载福"的温良教训。这里原是主人会客、宴聚、议事、仪礼的主要场所。虽然这一套清式的红木家具是从别处收集而来,倒也庄严合体。而大堂名为"载酒"却别有心情了。匾额是东花园落成后,沈秉成邀众友庆贺,李鸿裔欣然题写的:东园藻成,同仁燕集斯堂,遂以载酒颜之,盖

耦园修注版

耦园(修注版)

————————————————————————————————作者: ————————————————————————————————日期:

情留耦园 原文 苏州游子(江苏无锡)2014-09-28 18:50:28 苏州平江路是人们很喜欢的一条苏州水巷。在平江路上走进一条小巷——大新桥巷,再往前走,穿过仓街,就是小新桥巷,这两条巷过去叫做星桥巷。这是一条巷河平行的水巷,南面傍河,岸上杨柳依依,民居临水而居,粉墙黛瓦。对岸的粉墙上,有的地方爬满了绿藤。 在幽静的小巷深处,藏着一座精巧的园林。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耦园。耦园是苏州至今为止保护最好的清代园林。清代雍正年间(清初),四川保宁知府陆锦曾在苏州城墙边内城河畔买地建园,取名涉园。涉园毁于咸丰年间的战火之中。同治年间(清末),苏松太道道台、浙江湖州人沈秉成在苏州做了几年官以后,喜欢上了苏州,在退隐后决定定居苏州。他买下涉园的废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进行扩建,并为园子取名耦园。“耦”字是两人并力耕作的意思,又通作“偶”。沈秉成给这座他喜欢的园林取名为“耦”,大概是两层意思,一是退隐江湖,二是夫妻恩爱。曾是朝廷大员的沈秉成和他的爱妻——晚清有名的才女、诗人、画家严永华在此偕隐,过了一段难忘的生活。柳荫下,有一座门坊,上面砖刻门额上的“耦园”二字,是沈秉成的孙子的好友、书法家周退密所书。 耦园三边环河。杨柳、深巷、小河、石桥,粉墙黛瓦,耦园的门前风光,在苏州园林中是很美的。耦园门前的河边,是一座小河埠。过去,苏州小河密布,想来,朋友们就是在此上岸进入耦园与沈秉成夫妇吟诗作画的。 耦园大门,是苏州经常可以看到的旧式人家的那种大门,高大宽敞,但并不显赫。虽然沈秉成曾是大官,但门口没有抱鼓对等显示官员身份的附属设施,刻意保持着低调。如果你细看的话,会发现这座大门并不是一般的木门,整座大门是用上等竹片拼制而成,再漆成栗式,做工很精细。这样的大门,在苏州并不多见。 耦园的设计和布置,很多都是双双成对的,这大概与沈秉成将这里作为夫妻偕隐的城市山林的主题思想有关吧。耦园的总体布局,是中间住宅区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分别是花园,也是一种寓意吧。跨过门槛,就是耦园中部住宅区的门厅。一具木制双面屏风遮隔了内外两重天地。 门厅后面是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的地坪由青砖竖砌,绿色的小草不时顽强地从青砖间钻出来。天井中的那口井不知是什么时代开凿的,想必有些年头了吧。 天井中的门楼的砖额上是“平泉小隐”四字。“平泉”原是唐朝高官李邺侯的别墅的名称。园主沈秉成大概在这里表示他罢官后隐居的意思吧。 轿厅,是主人迎接访客的场所。

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1

苏州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 【摘要】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颇享盛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苏州园林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关键词】苏州园林;美学价值;艺术;文化;自然 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古典园林式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园林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颇享盛名,并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旅游者。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上一朵璀璨而折射中国文化古韵的奇葩,拥有其独特的美学应用价值。将人们对自然、人文等感官印象所提炼的美学特征赋予到园林中去,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可谓是穷尽心力,动用一切可能的造园要素来迎合表达的需要,创造出闻名遐迩而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私家园林。 一、苏州园林概述 苏州是江南园林群芳荟萃之名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 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苏州富饶美丽,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格局保持完整,山明水秀,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采用缩景的手法,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园林之城”的美誉。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增补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苏州园林的美学特征 (一)贴近自然,融入自然 强调自然风貌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突出特点,因而造园就尽可能地避免人工的痕迹,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自然而然的美感效果,即“师法自然”。中国古人认为自然山水是美得典型,而中国古典园林则极力达到凭山临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的效果,力求以山青绿水构成园

苏州耦园导游词_完美奉献版

苏州耦园导览词 【概述】耦园座北朝南,三面环水。南沿小新桥巷,大门面水,有河埠驳岸码头,一条沿河小路笔直地伸展出去,连着西面的人家;北临小柳枝巷,后门设有私家码头,东接内护城河,如今依然橹声袅袅。再东面已经是城垣的残迹,野树遮挡了外面的驳船和市井的嘈杂。在这不显山漏水的市井之间、简陋的民居周围,耦园如幽兰般沉浸在自我芬芳的简洁文雅里,像它的主人一样孤芳自赏,自我满足于个人生活的甜蜜和安谧中,像苏州古城一样永远的遗世独立,保留着最鲜明的个性和最丰富的内涵,就象贝聿铭先生所说“有明遗构”。三百年来,耦园安静而泰然地迎送着它的主人。清初这里原是仕人陆锦归还故里后建造的涉园,名取自渊明的《归去来辞》,“园日涉以成趣”,体现了主人游园时不断追求、品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到了同治年间(公元1874年)安徽巡抚沈秉成抱病下野,偕爱妻退隐,请了当时有名的画家顾纭在涉园的基础上拓展开辟,这样就形成了今天的耦园。偏于一隅,“枕波双隐”,“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取名“耦”,通“偶”,即指佳偶连理,又道出了整个园宅的特征,布局上中轴对称、东西对应。耦园,摒弃了世间的纷扰,汇聚了自然的精华,流连于“诗酒联欢”、吟风诵月的风流岁月里,静默在潜心修道、书生意气的自在中,还幸福在鸳梦温暖、两两相随的神仙日子里。如今虽然佳偶不再,但诗城已然。我们刚才看到门外跨街的石坊上,有砖刻门额“耦园”两字,一面为隶书,一面为篆书,是园主沈秉成孙子的好友、近代书法家周退密先生所书,古朴、典雅、沉静,正符合了耦园的基调。大家再注意看耦园的大门,简单而坚固的石门框内竟然不是木制的门板,而是用上等的竹片拼制髹漆而成。细密的交织中把沉涩剔除了,鲜动活泼的生活情趣跃然而出,男耕女织、夫妻和谐的生活气息越发浓厚了。 “游览路线——” 【穿过“平泉小隐”天井,来到轿厅中央平面图前】大家看这幅耦园全景图,园子不大,占地面积0.8公顷,中央部分有明显的南北中轴线,从水码头开始,依次为门厅、轿厅(我们现在的位置)、大厅和楼厅,整个住宅区带有明显的仕宦第宅的传统特点。在布局上,“以楼环园,以水环楼”;同时暗合“偶”宇,东西花园相互对应。东花园以中心的黄石假山为主景,高拔峻挺,是涉园的遗存,也是苏州古典园林里最著名的黄石假山;西花园则以湖石构景,绵延舒展。同时,在个体建筑上也有樨廊、筠廊之间,双照楼、听橹楼之间,吾爱亭、望月亭之间等等两两呼应,或东西、或南北、或上下、或明暗、或高低等不一而足。由于历史上耦园多次被毁,文革期间沦为工人宿舍,八十年代重新整修,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建筑框架,但就整个园林来说,住宅部分艺术性略显薄弱。就像我们看到天井的门楼上,已没有太多的装饰,西边的风穿牡丹,东边的孔雀开屏,除了多了一层富贵气之外,好像和“平泉小隐”也不甚和谐.“平泉”原指唐朝高官李邺侯的别墅,后通指隐居场所;“小隐”则隐于野,说出了园主远离庙堂、浪逐江湖的心愿。寄情山林,从晋开始——直以来是文人在战争频召仍、党权争霸、政治主张难以实施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以退为守的内敛的生活方式。桃花源的创造,乌托邦的具像构造,以一种出世的心情去过人世的生活。在城市重文明发达的时代,人力物力叠山理水在家中,坐拥山林的自然美景,同时享受诗文酬唱的风雅。亲爱的朋友,在轿厅里,稍事休息,消除一下旅途的疲劳,进入园主在坊里隙地为我们准备的“城

从易学上看苏州耦园布局

从易学上看苏州耦园布局 摘要: 苏州耦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耦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尚有待进一步的发掘。现通过对耦园的研究,发现其布局是主人运用易学原理的结果,这在以“师法自然”为圭臬的苏州造园史上,实属仅此一例。这一新发现丰富了耦园的文化诠释。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园林文化遗产,应该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关键字:易学;耦园布局;文化遗产 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of Suzhou classical Gardens,Suzhou Ouyuan strongly requires our atten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of its profound culture background after it was approved its application of world cultural legacy by UN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recently.At present,extensive research work show that the layout of Ouyuan is the result of applying Book of Changes ingeniously by its owner.The new discovery enriches the explanation to Ouyuan Culture,which stands Ouyuan as the only example for its sophisticated arrangement in Suzhou where the worship to nat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guideline.Great attention should be attached to its most cherished unique cultural treasure. Key words:Book of Changes;Ouyuan layout;cultural legacy 发表日期:2008-12-01 Date of publication: December 1, 2008 作者简介: Author:JayLong,M, Xiaogan Colleg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07 new Department of Urb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lass “师法自然”是苏州古典园林造园的最高境界。拙政园是依据原来地形,“稍加浚治,环以林木”①而建成的。留园中部,土阜之上建“闻木樨香轩”,上下回廊依势而建,起落跌宕,坡度陡峭不设踏步。古代大户官僚住宅,必坐北朝南,苏州私家园林,所建园门却是因地制宜、随势定向,并非一律朝南。在大家熟知的名园中如沧浪亭门、艺圃门朝北;怡园门朝东。

耦园(修注版)

情留耦园 原文 苏州游子(江苏无锡) 2014-09-28 18:50:28 苏州平江路是人们很喜欢的一条苏州水巷。在平江路上走进一条小巷——大新桥巷,再往前走,穿过仓街,就是小新桥巷,这两条巷过去叫做星桥巷。这是一条巷河平行的水巷,南面傍河,岸上杨柳依依,民居临水而居,粉墙黛瓦。对岸的粉墙上,有的地方爬满了绿藤。在幽静的小巷深处,藏着一座精巧的园林。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耦园。耦园是苏州至今为止保护最好的清代园林。清代雍正年间(清初),四川保宁知府陆锦曾在苏州城墙边内城河畔买地建园,取名涉园。涉园毁于咸丰年间的战火之中。同治年间(清末),苏松太道道台、浙江湖州人沈秉成在苏州做了几年官以后,喜欢上了苏州,在退隐后决定定居苏州。他买下涉园的废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进行扩建,并为园子取名耦园。“耦”字是两人并力耕作的意思,又通作“偶”。沈秉成给这座他喜欢的园林取名为“耦”,大概是两层意思,一是退隐江湖,二是夫妻恩爱。曾是朝廷大员的沈秉成和他的爱妻——晚清有名的才女、诗人、画家严永华在此偕隐,过了一段难忘的生活。柳荫下,有一座门坊,上面砖刻门额上的“耦园”二字,是沈秉成的孙子的好友、书法家周退密所书。 耦园三边环河。杨柳、深巷、小河、石桥,粉墙黛瓦,耦园的门前风光,在苏州园林中是很美的。耦园门前的河边,是一座小河埠。过去,苏州小河密布,想来,朋友们就是在此上岸进入耦园和沈秉成夫妇吟诗作画的。 耦园大门,是苏州经常可以看到的旧式人家的那种大门,高大宽敞,但并不显赫。虽然沈秉成曾是大官,但门口没有抱鼓对等显示官员身份的附属设施,刻意保持着低调。如果你细看的话,会发现这座大门并不是一般的木门,整座大门是用上等竹片拼制而成,再漆成栗式,做工很精细。这样的大门,在苏州并不多见。 耦园的设计和布置,很多都是双双成对的,这大概和沈秉成将这里作为夫妻偕隐的城市山林的主题思想有关吧。耦园的总体布局,是中间住宅区为中轴线,东西两侧对称分别是花园,也是一种寓意吧。跨过门槛,就是耦园中部住宅区的门厅。一具木制双面屏风遮隔了内外两重天地。 门厅后面是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的地坪由青砖竖砌,绿色的小草不时顽强地从青砖间钻出来。天井中的那口井不知是什么时代开凿的,想必有些年头了吧。 天井中的门楼的砖额上是“平泉小隐”四字。“平泉”原是唐朝高官李邺侯的别墅的名称。园主沈秉成大概在这里表示他罢官后隐居的意思吧。 轿厅,是主人迎接访客的场所。

【2018-2019】古城墙苏州步道-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古城墙苏州步道 篇一:苏州旅游攻略 苏州旅游攻略 (红色的代表景点,麻麻哟,我有密集恐惧症!) 也就没有附很多景点图片了,所以下面写的可能会有点枯燥。 市区景点:虎丘,山塘街,寒山寺,枫桥景区,留园,艺圃,平江路,苏州博 物馆,拙政园,狮子林,观前街,石路商圈,北寺塔,十全街,凤凰街,网师园,沧浪亭,唐寅园,盘门景区,苏大本部,相门古城墙,动物园,耦园,容?创意园,民俗博物馆,昆曲博物馆,环城步道,各处的小巷子(叶家弄,韭菜巷,状元弄等)。 东边:东方之门,时代广场,摩天轮乐园,金鸡湖,李公堤,文化博览中心, 月光码头,独墅湖校区,白鹭园。 西边:苏州乐园,灵岩山,天平山,白马涧,穹窿山,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 香雪海,东山,西山,明月湾古村,林屋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公园。 北边:荷塘月色湿地公园,阳澄湖半岛度假区,莲花岛,世纪大楼,大闸蟹养 殖基地,莲池湖公园,重元寺,中国花卉植物园,奕欧来。 一号线:木渎,苏州乐园,乐桥,相门,东方之门,文化博览中心,时代广场,星塘街(白塘生态植物园) 二号线:宝带桥,石湖,三香广场,石路,山塘街,火车站,高铁站 古镇:木渎,甪直,周庄,同里,陆港,千灯,锦溪。 以上景点并不全面,比如要想体验苏式生活民居建筑饮食习惯,比如记忆中的 雨巷,青石板路,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一些巷子和面馆也是不能不去的,叶家弄,混堂巷,韭菜弄,朱鸿兴面馆等等。

关于美食,额,实在是浩如烟海,吃什么,完全看心情。平时一个人的时候,常去一些小店,在网上看到的隐藏得很深的老店,当然大多是面馆;然后有朋友的话,稍微正式一点,大多在观前和圆融(节约的话,可以考虑食堂,黄焖鸡打发打发就好了),所以下面的路线都是考虑了时间的,大概在饭点的时候到的这下面这些地方。 观前:要得火锅,川福老灶房,玲蓉干锅,怒火烤海鱼,自助烤肉; 十全街/凤凰街:有家酸菜鱼,小肥羊,辣府(太贵!),杨师傅奥灶面,布衣寒舍(素菜馆),彩云之端过桥米线,蜀烩冒菜。 圆融:首推江边城外烤鱼,然后就是具有苏州特色的老苏州大课堂,新石器烤肉。吃什么,看心情看情况吧,一条铁的原则,不能排队! 独墅湖:文星广场,有啥吃啥 推荐路线:(主要分类依据:文化游,现代都市游,古镇爬山游,以下景点的排列组合主要是利用方便的公交地铁串联来达到缩短时间减少步行的目的,也可自己自由组合上述景点。(下面只打→的表示步行,数字表示公交,地铁就不用说了吧,一号线二号线)一日游: 1. 火车站山塘街虎丘寒山寺枫桥景区观前街 2. 火车站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观前街苏大本部→相门古城墙→耦园→容?创意园→平江路 3.火车站 .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平江路→苏大本部东方之门圆融时代广场 4. 火车站苏州博物馆→狮子林→苏大本部文化博览中心时代广场一号线观前街 5. 火车站苏州博物馆→拙政园→苏大本部木渎天平山→白马涧观前街 二日游:(一体两翼,即中间文化游,东边都市游,西边古镇爬山游) 1. D1:火车站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观前街→苏大本部→古城墙→平江路 D2:东方之门圆融月光码头 或D2:东方之门138李公堤146独墅湖 2. D1:火车站山塘街虎丘寒山寺枫桥景区观前街 D2:木渎穹窿山(或天平山→白马涧,或苏州乐园) 三日游:(时间越长,可自由组合的景点就越多,根据自己喜好来安排)

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

苏州园林艺术之建筑篇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03-05 09:52:56 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使用与观赏的双重作用。它常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在局部景区中,还可构成风景的主题。山池是园林的骨干,但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常设在建筑物内,因此建筑不仅是休息场所,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建筑的类型及组合方式与当时园主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而园林建筑以其数量之多与比重之大形成为一种突出的现象。一般中小型园林的建筑密度可高达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的建筑密度也多在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正因为如此,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与建筑群的组合方式,对于整个园林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建筑不但位置、形体与疏密不相雷同,而且种类颇多,布置方式亦因地制宜,灵活变化。建筑类型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等。其中除少数亭阁外,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各类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参差错落,虚实相间,富有变化。 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建筑处理也有不同。厅堂多位于园内适中地点,周围绕以墙垣廊屋,前后构成庭院,是园林建筑的主体。厅堂造型比较高大宏敞,装修精美,家具陈设富丽,在反映园主奢靡生活方面,具有典型性。留园五峰仙馆、狮子林燕誉堂均为这类例子。可观赏周围景物的四面厅,多建于环境开阔和风景富于变化的地点,四周门窗开朗,并绕以檐廊,既可在厅内坐观,又便于沿廊浏览,如拙政园远香堂。书斋,花厅,环境要求安静,常与主要景区隔离,自成院落,在建筑处理上则另有一种格调。如留园的还我读书处,拙政园玉兰堂,前面都有小庭院,虽无山池之胜,但几株花木,散点石峰,也堪构成小景。至于亭、榭,曲廊,主要供休憩、眺望或观赏游览之用,同时又可以点缀风景,所以此类建筑多设于山巅,水边或园林四周,所谓“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就是这种手法的表述。 园林建筑的造型与组合,都求其轻巧玲珑,富有变化,建筑形式亦无定制,普通住宅房屋,多用三间五间,惟有园林建筑,一室半室,随宜布置,结构采用斗拱的极少,装修亦不雕鸾贴金,力求朴素大方。 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大都开敞流通。尤其是各种院落的灵活处理,以及空廊、洞门、空窗、漏窗、透空屏风、桶扇等手法的应用,使园内各建筑之间,建筑与景物之间,既有分割,又达到有机联系,融为一体。例如留园古木交柯与石林小院二处,内外空间穿插,景深不尽。 园林建筑的色彩,多用大片粉墙为基调,配以黑灰色的瓦顶,栗壳色的梁柱,栏杆、挂落,内部装修则多用淡褐色或木纹本色,衬以白墙与水磨砖所制灰色门框窗框,组成比较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

苏州耦园三大砖雕门楼 “门上起楼,象城样有楼以壮观也”,这说的便是门楼。门楼是汉族传统建筑之一。作为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故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门楼顶部结构和筑法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置铁或铜制的门环。门楼依附厅堂而建。 门楼其实是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发展而来。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青砖在选料、成型、烧成等工序上,质量要求较严,所以坚实而细腻,适宜雕刻。 在艺术上,砖雕远近均可观赏,具有完整的效果。在题材上,砖雕以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三阳开泰、郭子仪作寿、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 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等。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

耦园砖雕门楼共3座,分列中部二、三、四进厅堂南院落内。形制随厅堂等级逐渐提升。从南往北,由简至精。 “平泉小隐”门楼 位于轿厅南院落,门厅北面出口处,高约5米,宽约3米,厚约0.6米,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封火墙。衣架锦式门楼,单檐纹头脊,上下枋处较简单,只作简单的纹头饰,中枋砖额书有楷书大字“平泉小隐”。 砖额两侧兜肚处分别饰有“山石牡丹凤凰”和“山峦祥云孔雀”的半透雕图案。砖雕门楼下为向北开启的黑漆大门两扇,为门厅通向第二进的门户。 “平泉”,唐李德裕游息的别庄叫“平泉庄”,宋张泊《贾氏谈录》:“平泉庄台榭百余所,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靡不毕具。”后人常以“平泉”作为园林的代表。“平泉小隐”点出了园主在此建造宅园过隐居生活的主题。

耦园讲解词

耦园讲解词 耦园位于苏州古城区的最东边,园林占地0.8公顷,是一座三面环河的古典园林。而且南北有两个河埠便于坐船。这都是众多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的。耦园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园,为清太守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又名“小郁林”。到1874年,由道台沈秉成购买并扩建,因住宅东西两边各有一园,并更名为“耦园”,古时两人耕种称耦,耦与偶相通,意为夫妇俩是一对“佳偶”双双隐居在这里。 现在来到的是第一进:门厅(轿厅)。两边的红漆长凳是轿夫偷懒时候坐的,今天来到这里的都是贵宾,所以大家都不要去坐那个懒汉凳,我们继续往里面走。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耦园”的第二进:“茶厅”,(轿厅)是会见一般客人的地方,所以两边的家具摆设比较简单。只多一个背靠而没有扶手。可见坐在上面的客人身份地位仍然比较卑微。这上面是耦园的一个全景图。分为三个:部分两边是花园,表示他们夫妇俩隐居在这里。中间部分是四个厅堂,表示四世同堂。正门是主人进出的大门。便门是下人进出的,可见在以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 现在我们进入了“贵宾厅”,又称“载酒堂”。是对酒吟诗来招待高官贵宾的所在。这里的家具摆设就显的豪华气派,都是清式的红木桌椅,而且作为的扶手很高,以天然大理石镶嵌靠背,以显示来客的身份,气派。在两边墙上就是“天园地方”的壁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挂饰上圆下方的,都是用大理石镶嵌而成的。 走出载酒堂后,先回头就看到一座很古老的“砖雕门楼”,上面雕刻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清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砖雕的技术非常精湛。虽然在1966年文革时期被破坏一部份,但大部分保留完好。这座“诗酒联欢”的砖雕门楼也是国家级的文物。 现在回头,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是当年主人的卧室和进食的地方。现在楼下改为江南婚俗表演的场地。两边延续的是“走马楼”是贯通东、西两个花园的通道,而东花园是整个耦园的精华。 我们穿过走廊,首先进入的是一个小花园。在这里陈列着三块太湖石。这些太湖石都是在太湖下经过长年累月而形成的,有“瘦、皱、漏、透”四大特点。瘦,是表示太湖石的修长、苗条,似女子一般秀美、端庄。皱,表示太湖石表面有丰富的纹理。漏,体现的是太湖石自然镂空,雨水会顺其而下。透,既是称赞石头的玲珑剔透,充满灵性。旁边的石凳称为“兰花凳”,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当年用于摆放兰花。 我们在走入下面这个厅堂之前先注意下脚下的台阶,这种用太湖石砌类似云朵的台阶称为“平步青云石”。在登堂入室之前大家不妨先“平步青云”,连走三阶也暗含“连升三级”的意思。现在我们进入这个地方是“无俗韵轩”,是当年女主人的书房。打开对面的三扇花窗,就象展现出三幅图画,这在造景手法中称为“框景”。而这块匾额“无俗韵轩”是清代最后的秀才苏局仙所题。女主人严永华是当时有名的江南才女,浙江桐乡人,现在我们走出她的书房,去欣赏下她留下的一幅对联。“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就是这位才女的墨宝。双耦偶对双城表示的是:佳偶天成。横批为:“枕波双隐”就点出了耦园三面环河的地理特征,夫妻双双枕着泠泠碧波在苏州归隐。 接下来就是耦园的“樨廊”,樨在苏州话里与“妻”同音。所以又称为“夫妻廊”。如果夫妻两来到佳园的话可以手牵手,肩并肩,来感受下气氛。如果是一个人来到这,我们可以左手牵右手。天长地久,心诚则灵。在樨廊的一排四季的“漏窗”,望出去的景色不一样,窗的造型有不一样,就向一幅幅画在这墙上的,边走边欣赏,一步一景,又称“移步换景”。 这边有一堆黄石假山,是明末叠山大师张南阳设计,堆积的古朴雄浑显示出北方人的阳刚之美,胜誉“吴中之冠”。 耦园的建筑都是成双成对,前面就是魁星阁和听撸楼。“魁星阁”意为“魁星高照,才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你知道苏州古典园林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苏州古典园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州古典园林 简介/苏州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1]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公元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历史/苏州古典园林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

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

苏州古典园林总述

苏州古典园林总述 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 苏州主要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吴江同里)、怡园 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有9个: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沧浪亭: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狮子林: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开放面积约14亩。狮子林的假山从建造年代划分,可以区别为两个不同时期。主假山(旱假山)区、岛上假山(水假山)区、南部假山区(以上三区统称为主假山)历史久远,迄今已有600多年。西部假山(土山)、真趣亭旁假山片、黄石假山片(小赤壁),系公元1918年最后一位园主贝仁元扩建时所为。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天如禅师维则之门人为其师创造”,“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有状如狻猊,故名师子林,且师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中峰倡道天目山之师子岩,又以识其授受之源也”。1918年,贝仁元购得师子林。 拙政园:

关于爱情的主题有这样一座爱情的园林

关于爱情的主题有这样一座爱情的园林 游园之藕园藕园始建于清初,原为保宁太守的私家花园,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由沈秉成购买后重建,后因其夫妇隐居于此,而更名为藕园。藕园三面临河,一面沿街,黄石假山为园林主景,堪称苏州园林一绝。 游园之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市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山庄。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建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晋代,唐代、为金谷园。园景以山为主,_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内叠有一座假山系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之杰作。 藕园在苏州老城东面,那里的交通不方便。我们费了一番曲折后才找到它。想来也对,园里有着隐居的爱情故事,怎么能轻易地示于外人呢?

8D00平方米宅园面积,在苏州园林里算是小的,但藕园品质之高,足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整个园子正宅居中,其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所以名副其实地称为藕园(“藕”通“偶”)。“藕”,意指“两人耕种”,寓含“夫妇归田隐居”的意思,但园中留下的“爱的记忆”却更为动人。园中楹联“藕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出自130年前才华横溢的女主人严永华之手,似乎表明这里有爱情,也有艺术。 严永华的丈夫是清朝末年做过安徽巡抚的沈秉成,一个乐观而有智慧的人,任上就考虑到退官隐居的林下生活,藕园成了他和夫人安置爱情的幸福所在了。 藕园“以山为主”。东花园的黄石假山是全园的艺术主题,精华所在。黄石山峦外形刚直,棱角清晰,又因石价便宜,能够堆叠大假山。这里的假山堆出了峻拔雄浑的不凡气象,据说极可能是明嘉靖年问的叠石巨匠张南阳的遗物。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成就很高,但园艺家地位低,所以不少圣手巨擘寂寂无名,张南阳乃其中极少见之于传记者,让人一叹! 喜欢整个园子弥漫着的温馨甜蜜。“织帘老屋”,四周有环抱的叠石和假山,象征夫妻双双在山林深处,一起读书明志,一起继承父志,双双织帘的意境。珍珠苑的南面一座用太湖奇石叠造的假山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