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你看得懂,记得牢吗认识是宝2017-08-03 09:01

医学可学,可不学。我们学习中医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上保父母,下保子女,中以保身长全。

因为一个人要真正把中医学好,而且会看病,看好病。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一切的一切都必须从基础抓起。《医学三字经》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在带徒弟时所用的。

全书用三字韵语文体写成,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陈修园晚年时,将其毕生的临床经验进行了高度总结,从病证,病因,病机、辨证治则,到有效方药,编辑成了一本书。该书完备而实用。值得一读。有人说这本医学三字经太初浅了,不屑一顾。但是真正有几个人能背诵,并且理解了呢。

实际上这本书不仅仅是初学者必读,临证者也应放在案头时时翻阅的好书。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

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

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

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

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着,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

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中风第二: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回气脱,参附功,

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

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

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弥,伤元阳,亏肾水,

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

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以,二神方,能起死。

上,得慈航。

咳嗽第四:

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

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

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

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

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

单寒牡,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

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

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

嘉言书,独得闷,寓意存,补金匮

心腹痛胸痹第七:

心胃疼,有九种,辨虚实,明轻重,痛不通,气血壅,通不痛,调和奉,一虫痛,乌梅圆,

二注痛,苏合研,三气痛,香苏专,四血痛,失笑先,五悸痛,妙香诠,六食痛,平胃煎,

七饮痛,二陈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热痛,金铃痊,腹中痛,照诸篇,金匮法,可回天,

诸方论,耍拳拳,又胸痹,非偶然,薤白酒,妙转旋,虚寒者,建中填。

隔食反胃第八:

隔食病,津液干,胃脘闭,谷食难,时贤法,左归餐,胃阴展,贲门宽,启膈饮,理一般,

推至理,冲脉干,大半夏,加蜜安,金匮秘,仔细看,若反胃,实可叹,朝暮吐,分别看,

乏火化,属虚寒,吴萸饮,独附丸,六君类,俱神丹。

气喘第九:

喘促症,治分门,卤莽辈,只贞元,阴霾盛,龙雷奔,实喘者,痰饮援,葶苈饮,十枣汤,

青龙辈,撤其藩,虚喘者,补而温,桂苓类,肾气论,平衡逆,泄奔豚,真武剂,治其源,

金水母,主诸坤,六君子,妙难言,他标剂,忘本根。

血症第十:

血之道,化中焦,本冲任,中溉浇,温肌腠,外逍遥,六淫逼,经道摇,宜表散,麻芍条,

七情病,溢如潮,引导法,草姜调,温摄法,理中超,凉泻法,令瘀销,赤豆散,下血标,

若黄土,实翘翘,一切血,此方饶。

水肿第十一:

水肿病,有阴阳,便清利,阴水殃,便短缩,阳水伤,五皮饮,元化方,阳水盛,加通防,

阴水盛,加桂姜,知实肿,萝枳商,知虚肿,参术良,兼喘促,真武汤,从俗好,别低昂,

五水辨,金匮详,补天手,十二方,肩斯道,物炎凉。

胀满蛊胀第十二:

胀为病,辨实虚,气骤滞,七气疏,满拒按,七物怯,胀闭痛,三物锄,若虚胀,且踌躇,

中央健,四旁如,参竺典,大地舆,单腹胀,实难除,山风卦,指南车,易中旨,费居诸

带拼音的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作zuò者zhě:清qīng 陈chén 修xiū园yuán 巫wū祯zhēn 来lái 先xiān 生shēng 序xù 《医学三字经》yīxuésānzìjīng 是shì清代qīngdài 大dà医学家yīxuéjiā陈修园chénxiūyuán 先生xiānshēng 所suǒ著zhù医学yīxué启蒙qǐméng 之zhī作zuò,以yǐ《内经》nèijīng 、仲景之zhòngjǐngzhī书shū为wéi 根本gēnběn ,言简意赅yánjiǎnyìgāi ,通俗tōngsú而ér 不bù离lí经jīng 旨zhǐ。由此yóucǐ入门rùmén 习xí医yī,可以kěyǐ不bù入rù歧途qítú。我wǒ以为yǐwéi ,此cǐ书shū不仅bùjǐn 初学chūxué必bì读dú,而且érqiě是shì诊zhěn 家jiā必备bìbèi ,时时shíshí研习yánxí,常有chángyǒu 心得xīndé。以yǐ诗shī赞zàn 之zhī:医学yīxué启蒙qǐméng 三字经sānzìjīng ,清qīng 源yuán 正本zhèngběn 圣shèng 心xīn 明míng 。升堂shēngtáng 捷径jiéjìng 修xiū园yuán 指zhǐ,理lǐ法fǎ得来délái 可kě顺行shùnháng 。 医yī学xué三sān 字zì经jīng 卷juǎn 一yī ---------------------------------------------------------------- 医yī学xué源yuán 流liú第dì一yī yīzhīshǐ běnqíhuáng língshūzuò sùwènxiáng nánjīngchū gēng yángyáng yuèhànjì 医之始 本岐黄 灵枢作 素问详 难经出 更洋洋 越汉季 yǒunányáng liùjīng biàn shèngdào zhāng shānghán zháo jīnkuìcáng chuífāngfǎ lìjīnliáng 有南阳 六经辨 圣道彰 伤寒着 金匮藏 垂方法 立津梁 lǐtánghòu yǒu q iān jīn wàitáijì chóngyīlín hòuzuòzhě jiànjìnyín hóngzǐsè 李唐后 有千金 外台继 重医林 后作者 渐浸淫 红紫色 Zhèng wèiyīn dàidōngyuán chóngpíwèi wēnzàoxíng shēngqīngqì suīwèichún yìzúguì 郑卫音 迨东垣 重脾胃 温燥行 升清气 虽未醇 亦足贵 Ruòhéjiān zhuānzhǔhuǒ zūnzhījīng duànzìwǒ yīèrfāng jīértuǒ dānxīchū 若河间 专主火 遵之经 断自我 一二方 奇而妥 丹溪出 Hǎnyǔchóu yīnyíbǔ yángwùfú zábìngfǎ sìzìqiú ruòzǐhé zhǔgōngpò 罕与俦 阴宜补 阳勿浮 杂病法 四字求 若子和 主攻破 Zhōngbìngliáng wùtàiguò sìdàjiā shēng míngzào bìdúshū cuòmínghào míngyǐhòu

中医名著99本

中医学的教科书能让你成为一个医生,但很难让你成为一个高明医生。因为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概括了中医学的起码知识,在临床最安全的范围内去运用辩证论治,包罗的也只是非常有限的信息量。千变万化的临证状态,数千种中药作用目标的不确定性,数万首成方配伍组方的千差万别,如何准确的体会、把握、得心应手的运用?只有你在多读书、勤积累的不懈努力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举一反三,升华你的医术, 在临床运用自如,成为一代名医。 下面推荐99种中医名著,供同道中人参考,每种书根据其成就与价值以星号表示其必读的程度(☆~☆☆ ☆☆☆) 1.☆☆☆☆☆黄帝内经 2.☆☆☆☆类经明·张介宾 3.☆☆内经知要明·李中梓 4.☆☆☆☆☆濒湖脉学明·李时珍 5.☆☆☆☆☆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清·吴谦 6.☆☆☆三指禅清·周学霆 7.☆☆四诊抉微清·林之翰 8.☆☆望诊遵经清·汪宏 9.☆☆辨舌指南曹炳章 10.☆☆☆☆☆珍珠囊药性赋4卷金·李杲 11.☆☆☆☆本草备要清·汪昂 12.☆☆☆☆药征三卷日·吉益东洞附二卷 13.☆☆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14.☆☆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15.☆☆☆☆☆医方汤头歌诀清·汪昂 16.☆☆☆☆☆删补名医方论8V 清·吴谦 17.☆☆☆医方考6卷明·吴崑 18.☆☆☆医方论清·费伯雄 19.☆☆局方发挥元·朱震亨 20.☆验方新编清·鲍相璈 21.☆☆☆☆☆伤寒论汉·张仲景 22.☆☆☆☆☆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吴谦 23.☆☆☆医宗金鉴·伤寒论注吴谦 24.☆☆☆伤寒来苏集八卷清·柯韵伯 25.☆☆☆☆伤寒类证活人书宋·朱肱 26.☆☆☆☆☆金匮要略方论汉·张仲景 27.☆☆☆医宗金鉴·金匮要略注吴谦 28.☆☆☆☆金匱要略心典清·尤在泾 29.☆☆☆☆☆瘟疫论明·吴有性 30.☆☆☆☆温热论清·叶桂 31.☆☆☆☆温热经纬清·王孟英 32.☆☆☆☆温病条辨清·吴瑭 33.☆☆☆湿热条辩清·薛雪 34.☆☆☆时病论清·雷丰 35.☆☆☆☆☆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清·吴谦 36.☆☆☆☆☆杂病证治准绳8卷明·王肯堂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一、医学源流 【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 《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 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 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经灵枢经》,为《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 卷81 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 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 与《素问》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 素问:又名《黄帝经素问》。为《经》组成部份。原书9 卷,共81 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 改为24 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 》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 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 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 【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 世纪 )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 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 难论脏腑,48~61 难论病,62~68 难论穴道,69~81 难论针 法。全书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 则在《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洋洋:盛大的意思。 【原文】越汉季,有,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 。 【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人仲景在《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六经辨证”的学说

转_《医学三字经_》白话注解

转_《医学三字经_》白话注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注解 一、医学源流 【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 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 卷81 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 卷。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份。原书9 卷,共81 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 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原文】难经出,更洋洋~

【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 世纪)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其中1-22 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 难论脏腑,48-61 难论病,62-68 难论穴道,69-81 难论针法。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洋洋:盛大的意思。 【原文】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南阳人张仲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六经辨证”的学说,使中医学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的著作传流到现在的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这两部书给后世医家在诊断治疗方面树立了辨证论治的规范,成为学医的必经之路,象渡口和桥梁一样。 【注释】南阳:指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从前为了对某人表示崇敬,往往以他的出生的地名来称呼他。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是指张仲景根据外感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不同层次的综合证候。六经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合病、并病和相互传变,不能截然分开。圣道:这里是指中医学。 彰:显著发扬的意思。 伤寒:即《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份内容,原书经晋(王叔和整理,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伤寒论》。现存较早的有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以六经辨

《医学三字经》打印背诵版

医学源流第一 1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2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3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4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5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6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7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8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9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10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11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 12 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12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14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15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16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17数子着,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18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19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 20 取法上,得慈航。 中风第二 21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22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23回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24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25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26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

27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 28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29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弥。30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31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32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33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以。 34二神方,能起死。 咳嗽第四 35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36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37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38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39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 40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 41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42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43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44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45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46单寒牡,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47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 48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 49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50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51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

男女老人三字经

男女老人三字经 男、女、老人、三字经 男人三字经: 多聚会,少窝家。走出去,见世面。待在家,成老头。少郁闷,不消化。找朋友,互相夸。喝喝茶,侃八卦。逛逛街,把钱花。少喝酒,多喝茶。觉多睡,钱猛花。给谁省?别傻瓜!别等到,耳朵聋,眼睛花,衣再好,腰成虾。饭再好,没有牙。钱再多,床上趴。情再浓,感觉差。人再好,豆腐渣。抓紧了,别犯傻,同意滴,转走吧!哈哈!最新女人三字经: 多聚会,少窝家。走出去,一枝花。待在家,成老妈。少郁闷,不消化。找闺蜜,互相夸。美美容,侃八卦。逛逛街,把钱花。人再忙,把妆化。少喝酒,多喝茶。觉多睡,钱猛花。给谁省?别傻瓜!别等到,耳眼花,衣再好,腰成虾。饭再好,没有牙。钱再多,床上趴。情再浓,感觉差。人再好,豆腐渣。抓紧了,别犯傻… 老年人三字经:

人到老,莫烦恼,忧愁多,催人老,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勿过劳,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善交往,广爱好,心情畅,睡眠好,保健康,身体好!愿朋友,要记牢! (1)笑字经 笑笑笑通七窍;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 恼一恼;老一老;常烦恼;要病倒;脾气爆;催人老。 善制怒变年少;心胸宽;不急躁;闲杂事;不计较。心开朗;乐陶陶;精神振;情绪高;多欢笑;身体好., 经常笑,百病消。 (2)健心经 心态平,方健康。广交友,常来往。讲故事,拉家常。人常笑,年少壮。人知足,乐常享。气血平,心舒畅。乐助人,功不讲。义为贵,多扶帮。人间事,万千样。不顺心,宜忍让。讲科学,文明倡。不信邪,不烧香。家务事,多协商。邻里和,万事昌。卓色情,节欲讲。阴阳平,寿延长。(3)膳食经 限三餐,讲保健。饭与菜,宜清淡。粗细粮,搭配全。蛋白质,互补添。果蔬鲜,低糖盐。菜腥荤,不可偏。植物油,鸡鸭蛋。酸牛奶,适量餐。细咀嚼,宜慢咽。易消化,利两便。口舌喉,保康健,热与凉,注意点。稍微饿,方进餐。七分饱,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 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 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 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 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 丹溪出,罕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 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 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 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张景岳,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 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 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 中风第二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 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 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 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 瘖喎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 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 下损由,房帏迩,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 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 薯蓣丸,风气弭(mǐ);蟅(zhè)虫丸,干血已。二神方,能起死。 咳嗽第四 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 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 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 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 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 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 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 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牝(pìn),理中匡,单热瘅(dàn),白虎详。 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症第六 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 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 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

医学三字经--注音版儿童诵读

医学三字经 作者:清 陈修园 巫祯来先生序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医学三字经 卷一 医学y īx u é源流yu ánli ú第一d ìy ī 医y ī之z h ī始s h ǐ 本b ěn 岐黄q íhu áng 灵l íng 枢sh ū作zu ò 素s ù问w èn 详xi áng 难n án 经j īng 出ch ū 更g èng 洋洋y ángy áng 越yu è汉h àn 季j ì 有y ǒu 南阳n ány áng 六经li ùj īng 辨bi àn 圣sh èng 道d ào 彰zh āng 伤寒sh āngh án 着zhe 金j īn 匮k u ì藏c áng 垂chu í方法f āngf ǎ 立l ì津梁j īnli áng 李l ǐ唐t áng 后h òu 有y ǒu 千金qi ānj īn 外w ài 台t ái 继j ì 重zh òng 医y ī林l ín 后h òu 作者zu òzh ě 渐ji àn 浸j ìn 淫y ín 红h óng 紫色z ǐs è 郑zh èng 卫w èi 音y īn 迨d ài 东d ōng 垣yu án 重zh òng 脾胃p íw èi 温w ēn 燥z ào 行h áng 升sh ēng 清气q īngq ì 虽s u ī未w èi 醇ch ún 亦y ì足z ú贵gu ì 若ru ò河间h éj i àn 专zhu ān 主zh ǔ火hu ǒ 遵z ūn 之z h ī经j īng 断du àn 自我z ìw ǒ 一二y īèr 方f āng 奇q í而ér 妥tu ǒ 丹d ān 溪x ī出ch ū 罕h ǎn 与y ǔ俦ch óu 阴y īn 宜y í补b ǔ 阳y áng 勿w ù浮f ú 杂z á病b ìng 法f ǎ 四s ì字z ì求qi ú 若r u ò子z ǐ和h é 主z h ǔ攻破g ōngp ò 中zh ōng 病b ìng 良li áng 勿w ù太t ài 过gu ò 四s ì大家d àj i ā 声名sh ēngm íng 噪z ào 必b ì读书d ús h ū 错cu ò名号m íngh ào 明m íng 以后y ǐh òu 须x ū酌量zhu óli áng 详xi áng 而ér 备b èi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 《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卷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卷。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份。原书9卷,共81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其中1~22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穴道,69~81难论针法。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洋洋:盛大的意思。【原文】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 【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南阳人张仲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 六经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清陈修园 ■ 医学三字经卷一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 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 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 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 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 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 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 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 数子着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 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上得慈航◎中风第二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 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回气脱参附功 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

合而言小家伎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 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 下损由房帏弥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以二神方能起死 ps 弥==> 游左部首+ 尔 ◎ 咳嗽第四 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 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 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 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 疟疾第五 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牡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 痢疾第六 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 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

玉龙歌白话解

玉龍歌白話解 2009-10-27 16:27 [大中小]【我要糾錯】 扁鵲授我玉龍歌,玉龍一試絕沉屙, 玉龍之歌真罕得,流傳千載無差訛。 我今歌此玉龍訣,玉龍一百二十穴, 醫者行針殊妙絕,但恐時人自差別。 補瀉分明指下施,金針一刺顯明醫, 傴者立伸僂者起,從此名揚天下知。 扁鵲(託名)傳授給我玉龍歌,用於臨床,即使是病程久長,纏綿難愈之症也能痊癒。玉龍歌是世間罕得,流傳了上千年沒有出現什麼差錯、訛誤,證明它是禁得起實踐檢驗的。現在我講一下玉龍歌的具體內容,本歌訣一共涉及120個穴,使用起來非常絕妙,醫 網搜集整理但是恐怕現在的醫生水準參差不齊,未必使用得當。針刺時補瀉分明,才顯出醫生的高明。按本歌訣施治,腰脊彎曲(似指急性腰扭傷一類病症)的患者都能治癒,一定可以名揚天下了。 中風不語最難醫,髮際頂門穴要知, 更向百會明補瀉,即時蘇醒免災危。 中風失語是最難治的病,治療可取囟門、神庭穴,百會穴先補後瀉,多補少瀉,病人可及時蘇醒,轉危爲安。 鼻流清涕名鼻淵,先瀉後補疾可痊, 若是頭風並眼痛,上星穴內刺無偏。 鼻塞、流清涕是患了鼻淵,嚴重時還可發生頭暈目眩,可取上星穴,先瀉後補,病可痊 癒。 頭風嘔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孩子慢驚何可治,印堂刺入艾還加。 頭風病不僅頭痛時作時止,嚴重時還會出現嘔吐、兩眼昏 花,可取神庭穴沿皮下透刺五分,先補後瀉。小兒慢驚風,表現為抽搐緩慢無力,時發 時止,取印堂穴沿皮下斜刺,透左右攢竹穴,並施以艾灸,療效較好。 頭項強痛難回顧,牙疼並作一般看, 先向承漿明補瀉,後針風府即時安。 頭項強直疼痛,活動受限,有時還併發牙痛,先瀉承漿,再針風府,這是前後對應取穴 法。 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 沿皮向後透率穀,一針兩穴世間稀。 偏正頭風有兩般,有無痰飲細推觀, 若然痰飲風池刺,倘無痰飲合谷安。 偏正頭風很難醫治,治療可針刺絲竹空,沿皮向後透率穀以止痛,再辨證分型:如果屬 痰飲型,多屬慢性頭痛,取風池;如果不屬痰飲型,多爲急性頭痛,一般取用合穀即可。 □眼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頻車, 左瀉右依師正,右瀉左莫令斜丰 口眼斜的病!可取地倉透頻車施治,並應遵照老師的教導,右面麻痹而向左側’則瀉右面;左面麻痹而向右側f則瀉左側,即各於其麻痹一側針治。 不聞香臭從何治?迎香兩穴可堪攻, 先補後瀉分明效,一針未出氣先通。 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鼻不能分辨氣味,都可取雙側迎香穴,先補後瀉,有速效,有時尚 未起針,鼻子已經通氣了。後文說迎香應上星”,指此配穴。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 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 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 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 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着,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 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上,得慈航。 中风第二: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回气脱,参附功, 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 瘖喎邪,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 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弥,伤元阳,亏肾水, 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 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以,二神方,能起死。 咳嗽第四: 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 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 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 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 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 汤, 单寒牡,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疾第六: 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一、医学源流【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卷81篇,又名《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卷。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份。原书9卷,共81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原文】难经出,更洋洋!【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其中1~22难论脉,23~29难论经络,30~47难论脏腑,48~61难论病,62~68难论穴道,69~81难论针法。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洋洋:盛大的意思。【原文】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南阳人张仲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六经辨证”的学说,使中医学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的著作传流到现在的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这两部书给后世医家在诊断治疗方面树立了辨证论治的规范,成为学医的必经之路,象渡口和桥梁一样。【注释】南阳:指张仲景,名机,河南南阳人。从前为了对某人表示崇敬,往往以他的出生的地名来称呼他。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是指张仲景根据外感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亦即外感病过程六个不同层次的综合证候。六经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可以合病、并病和相互传变,不能截然分开。圣道:这里是指中医学。彰:显著发扬的意思。伤寒:即《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有关伤寒病证为主的部份内容,原书2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经晋.王叔和整理,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而成《伤寒论》。现存较早的有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和明.赵开美影宋刻本《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法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形式作了较全面的论述。金匮:即《金匮要略》。又称《金匮要略方论》。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

续编医学三字经

三字经 一、脏腑经络 医之初,脏腑详,未入室,先升堂。曰肝心,脾肺肾,此五脏,五行蕴。胃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六腑囊。小肠心,大肠肺,胆联肝,脾联胃,肾膀胱,表里配,胞与焦,十二位。 心为主,出聪明;肺为辅,治节行;肝将军,主谋虑;脾仓禀,出五味;肾作强,出技巧;焦决渎,主水道;檀中臣,出喜乐;膀州都,津液蓄;大传导,变化出;小受盛,主化物;胆决断,十二官;心明暗,定危安。 脏与腑,外属经;手与足,二六均。足太阳,属膀胱;足阳明,胃腑当;足少阳,属胆腑;足太阴,脾所主;足少阴,内属肾;足厥阴,肝之本;手太阳,为小肠;手阳明,是大肠;手少阳,三焦强;手太阴,即肺金;手少阴,内属心;手厥阴,胞络经。 经脏明,内外分;内脏腑,外络经;外为阳,内为阴;营卫畅,气血平;五脏安,六腑宁。 肝属木,火属心;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何能?水生木,木乃荣;木生火,火

克金;金制木,木不横;木制土,土平敦;土制水,水不淫;水制火,火不焚。子母辨,主从分;宜活用,辨证真。 肝主筋,主颜色;心主臭,主血脉;脾主味,主肌肉;肾主液,亦主骨;肺主声,主皮毛;此五主,各有条。 肝藏魂,亦藏血;肺藏气,兼藏魄;脾统血,藏意精;心生血,主藏神;肾藏志,亦藏精;此五藏,医宜明。 肝窍目,心窍舌;肾窍耳,肺窍鼻;脾之窍,上下唇;此五窍,各有门。 肝色青,肺色白;脾色黄,肾色黑;心色赤,此五色;观部位,论生克。 心液汗,肺液涕;脾液涎,肝液泪;肾液唾,此五液;谷之生,肾之泽。 呼属肝,笑属心;肺声哭,肾声呻;脾声歌,此五声;司之肺,参五音。 肺臭腥,肝臭臊;肾臭腐,心臭焦;脾臭香,鼻自招;此五臭,心所操。 心味苦,肝味酸;肾味咸,脾味甘;肺味辛,见口间;此五味,脾所关。

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 1著作介绍编辑《医学三字经》,作者清-陈修园,巫祯来先生序,共四卷《医学三字经》,综合性医书。清·陈念祖(字修园)撰于1840年。全书以三言歌诀写成,附以注释。卷一、卷二医学源流及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卷三、卷四记述临床常用诸方,分析其疗效、方剂配伍;此外,并附录脏腑图说及四诊运用。全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为医学门径书中流传较广的一种。现存初刻本,20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2作者简介编辑陈修园(1753~1823),中国清代医学家。名念祖,字修园,又字良有,号慎修。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卒于道光三年(1823)。陈修园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医,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二十四年(1819)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卷之一医学源流第一中风第二虚痨第三咳嗽第四疟疾第五痢症第六心腹痛胸痹第七隔食反胃第八气喘第九血症第十水肿第十一卷之二胀满蛊胀第十二(水肿参看)暑症第十三泄泻第十四眩晕第十五呕哕吐第十六(呃逆附)癫狂痫第十七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第十八疝气第十九痰饮第二十消渴第二十一伤寒瘟疫第二十二妇人经产杂病第二十三小儿第二十四

附:敷药拔风害人说卷之三中风方附录中风俗方杀人以示戒虚劳方咳嗽诸方疟疾方痢症方心腹痛胸痹方隔食反胃方气喘方血症方水肿方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胀满蛊胀方暑症方泄泻方卷之四眩晕方呕哕吐方癫狂痫方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方疝气方消渴方痰饮方伤寒方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瘟疫方妇人科方小儿科方附录阴阳脏腑十二官心说肝说脾说肺说肾说胃说胆说大肠小肠说三焦说手心主说(即心包络)膀胱说命门说经络四诊望色闻声问症切脉运气4作品原文编辑卷一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徬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中风第二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

《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的治疗

《医学三字经·咳嗽》咳嗽的治疗 一、咳嗽的治疗(一)外感咳嗽的治疗方法1.六安煎“谁治外,六安行”:外感咳嗽,陈修园老先生推荐六安煎,这个方子虽然没有什么深义,但是却很平稳。初学中医的人治疗外感咳嗽,先记住这个方子就行了,别一下子好高骛远。2.六安煎方剂六安煎是张景岳的方子,治疗外感咳嗽。方剂如下:半夏两钱(6克)、陈皮一钱五分(4.5克)、茯苓二钱(6克)、甘草一钱(3克)、杏仁两钱(6克)去皮煎、白芥子一钱(3克)炒盐,煎煮的时候加七片生薑,如果寒的比较厉害就加细辛七分(2.1克)。陈修园说他每次用这个方子的时候,里面不用白芥子,白芥子是温化痰饮的,陈修园老先生去白芥子加五味子、干薑、细辛这三味药。这绝对是陈修园老先生自己的经验,他这个经验哪来的呢?来自张仲景。六安煎实际上就是二陈汤加杏仁、白芥子、生薑。陈修园把白芥子改成干薑、细辛、五味子三味药,这有独到之处,这就是经方加时方,他跟我们一般水平低的人不一样,他有独到之处。3.外感诸咳,当辩风热、风燥二症咳嗽除了有风寒外感用六安煎之外,还有风热、风燥两种情况,这个就比较深了。4.什么叫风热症?“如冬时先伤非节之暖,复加风寒外遏,以致咳嗽、痰结、咽肿、身重、自汗、脉浮者,风热也。”(1)什么是非节之暖?比如说暖冬。冬天应该特别冷,但

是突然有几天特别暖和,这就叫非节之暖。本来冬天应该寒冷,有几天突然很暖和,这时候人的毛孔都张开了,突然又来一阵冬天的风寒,人一受寒,结果很多人都闹病了,然后开始咳嗽、痰结、咽肿、嗓子红肿、身体发沉、自汗、脉浮,这个叫风热。(2)冬天也会有风热感冒很多人不理解大冬天怎么还有风热?冬天确实有风热,尤其现在暖冬很多,所以现在冬天风热症的人也不少,甚至于很多,以至于冬天感冒大部份还是属热的,这些症状一出来,你就应该知道是风热症。(3)冬天风热感冒咳嗽,用什么方子?用葳蕤汤,葳蕤汤属于辛润之剂,葳蕤汤是《千金要方》的一个方子。葳蕤就是玉竹,葳蕤汤以玉竹为君。冬天的风热症切勿辛热发散,大家脑袋一定要灵活一点,一定要看症状,冬天不一定就是受寒,不一定就是风寒感冒。(4)感冒清热冲剂,你吃对了吗?大家一感冒就吃感冒清热冲剂,这是不对的,你得知道感冒清热冲剂是干什么的?感冒清热冲剂的成分是辛温解 表的,不是辛凉清热的,虽然名字叫清热冲剂,但是它的成分是辛温的药,不能用于风热感冒。(5)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汤,您真的不能随便乱吃!还有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汤也是辛温解表的,风热症是不能吃的,吃了就是火上浇油。5.什么叫风燥症?风燥症尤其难理解、辨治,但是我们必须讲,因为现在这个病很多。“燥为秋气,令不独行,必假风寒之威,而令乃振,咳乃发也。”秋天燥邪大行,秋天受燥邪,

医学三字经全文

医学三字经陈修园清 ■医学三字经卷一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臧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 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 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 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 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 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 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 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 数子着各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 惟韵伯能宪章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唐取法上得慈航中风第二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

闭与脱大不冋开邪闭续命雄回气脱参附功

名为类 不为中 三子备 火气痰 非其治 若舍风 思其义 顾其名 芍药汤 热盛饵 平胃加 寒湿试 合而言 小家伎 ◎ 虚痨第三 虚痨病 从何起 下损由 房帏弥 各医书 伎止此 蟅虫丸 干血以 ps 弥 ==> 游 ◎ 咳嗽第四 气上呛 咳嗽生 肺如钟 撞则鸣 谁治内 虚痨程 挟水气 小龙平 姜细味 一齐烹 ◎ 疟疾第五 疟为病 属少阳 治之法 小柴方 常山入 力倍强 法外法 辨微茫 ◎ 痢疾第六 湿热伤 赤白痢 瘖喎邪 昏仆地 七情伤 上损是 伤元阳 亏肾水 甘药调 回生理 二神方 能起死 左部首 + 尔 肺最重 胃非轻 风寒入 外撞鸣 兼郁火 小柴清 长沙法 细而精 寒与热 若回翔 热偏盛 加清凉 大虚者 独参汤 消阴翳 制阳光 热胜湿 赤痢渍 急救先 柔润次 归脾汤 二阳旨 肾水亏 六味拟 建中汤 金匮轨 痨损积 内撞鸣 日一发 亦无伤 寒偏重 加桂姜 单寒牡 理中匡 太仆注 慎勿忘 湿胜热 白痢坠 填窍方 宗金匮 元阳伤 八味使 薯蓣丸 风气弭 谁治外 六安行 三日作 势猖狂 邪气盛 去参良 单热瘅 白虎详 调行箴 须切记

续编医学三字经

出版说明 清代嘉庆年间,福建陈修园编著《医学三学经》(一八零四),因便于初学者的记诵,流传颇广。光绪年间,四川三台县胥敦义(紫来)认为陈编内容所介绍的,是医学源流和一般病症的诊治,而没有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脉法药物等基本知识,便另编了一本,与陈编合刻,称为《闽蜀医学三学经》(一八八七) 采用歌括形式的初级读物,对初学中医者来说,是有它一定的效用的。我们认为胥编内容可补陈编的不足,为了适应读者需要,今抽出单行,重加整理,定名《续编医学三字经》。已删去了一卷不切用的神圣渊源。此外,还删改了一些欠妥的内容,校勘了一些错误。现分脏腑、经络、六经标本、病因病机。脉法要诀、药物性能五卷,原有眉批,引作小注,以便阅览。 目录 一、脏腑经络 二、六经标本 三、病因病机 四、脉法要诀 五、药物性能 续编医学三字经 一、脏腑经络 医之初,脏腑详,未入室,先升堂。曰肝心,脾肺肾,此五脏,五行蕴。胃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六腑囊。小肠心,大肠肺,胆联肝,脾联胃,肾膀胱,表里配,胞与焦,十二位。心为主,出聪明;肺为辅,治节行;肝将军,主谋虑;脾仓廪,出五味;肾作强,出伎巧;焦决渎,主水道;膻中臣,出喜乐;膀州都,津液蓄;大传导,变化出;小受盛,主化物;胆决断;十二官。心明暗,定危安。脏与腑,外属经,手与足。二六均。足太阳,属膀胱;足阳明,胃腑当;足少阳,属胆腑;足太阴,脾所主;足少阴,内属肾;足厥阴,肝之本;手太阳,为小肠;手阳明,是大肠;手少阳;三焦强;手太阴,即肺金;手少阴,内属心;手厥阴,胞络经。经脏明,内外分。内脏腑,外络经。外为阳,内为阴,营卫畅,血气平。五脏安,六经宁。肝属木,火属心,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生: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何能?水生木,木乃荣,木生火。火克金;金制木,木不横;木制土,土平敦;土制水,水不淫,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一、医学源流 【原文】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语译】中医学开始有文字记载,相传起源于岐伯和黄帝。后人托名黄帝和岐伯写成《灵枢》和 《素问》二书,特别是《素问》的内容更为详细。 【注释】岐黄:指岐伯和黄帝。黄帝是古代的帝王,约生于公元前2700 年左右。岐伯是黄帝的 臣子,同时也是指导黄帝研究医学的老师。 灵枢:又名《灵枢经》、《黄帝内经灵枢经》,为《内经》的组成部分。原书共9 卷81 篇,又名 《针经》,别称《九卷》。隋唐之际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包括《九灵》、《九墟》和《灵枢》。 宋代以后,原本及传本大多散失,现存《灵枢》传本系南宋史崧据其家藏9 卷本重新编校,改为24 卷。 本书与《素问》所论述的内容相近,尤详于经络、针灸而略于运气学说。在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方面则 与《素问》内容互有补充,是我国战国时期医学理论,特别是针灸学的重要文献,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 素问: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份。原书9 卷,共81 篇。唐.王冰注释此书时 改为24 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素问 》传本的依据。本书包括人体生理、解剖(脏象、经络)、病因、病理、诊断、治疗、预防、养生,以 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特别是用朴素 辨证的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历代医家所遵循。 【原文】难经出,更洋洋! 【语译】自从《难经》这部书出现以后,中医学的内容更为丰富了。 【注释】难经:据史书记载,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姓秦名越人,约生于公元前5 世纪 )所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本书以问答释难的方式编纂而成。论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兼析症证 。其中1~22 难论脉,23~29 难论经络,30~47 难论脏腑,48~61 难论病,62~68 难论穴道,69~81 难论针 法。全书内容简要,辨析亦颇精微。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 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洋洋:盛大的意思。 【原文】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着,金匮藏。垂方法,立律梁 。 【语译】到了东汉末期,有南阳人张仲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倡导了“六经辨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